close

淨界法師:寧可在山中睡覺,也不要在都市辦道!

佛在世的時候有一個小國家,這個小國家有一個獵人,他在森林當中打獵,捉到了一只六牙白象,他就把這只白象獻給國王,國王很歡喜,就賞他很多的黃金。

這只白象有什麼特色呢?這只白象非常的勇敢,在跟別的國家打仗的時候,它勇往直前,所有的箭射它,它是不退轉的。

平常沒有戰爭的時候,國王就把這只白象好好的供養起來。國家當中,要是有人犯了死罪,就把這個死刑犯丟到這只白象前面,白象過去一腳就把他踩死。

後來有一天,白象所居住的環境發生了火災,就把這只白象移到另外一個地方住。換了一個環境沒多久以後,哦,這只白象的個性改變了,把死刑犯丟過去,它並沒有踩死他,只是過去用鼻子聞聞他、拍拍他的肩膀就走了。

這個時候,養白象的人感到很奇怪,就報告國王,國王很驚訝,而且很恐怖,說:這樣不可以啊,白象是要保護我們的國家,它的個性從凶暴轉成調柔,如果讓其他國家知道,那還得了!

這個時候,旁邊有一個智慧大臣就說:國王啊!這件事情很簡單,白象的個性本來是很凶暴,為什麼變成調柔呢?你想想看!它換一個環境,這個環境旁邊剛好有一個僧團,整天做早晚課(眾笑),白象整天聽到早晚課的聲音,淨法熏習,所以它的個性就變調柔了。

國王說:那怎麼辦呢?很簡單,再換一個地方,把它送到屠宰場的旁邊去,整天讓它聽殺羊、殺牛的聲音,它的個性就會變化。诶,果然把它送到那個地方以後,它凶暴的個性又發作了。

我現在要問大家一個問題,請你們回答我:這只白象的個性,到底是凶暴的個性、還是調柔的個性呢?為什麼它有多重的性格?它這只白象,有時候凶暴、有時候調柔,到底它的本來面目是什麼?你們可以告訴我嗎?

我們這樣子講好了,浩浩三藏不可窮,淵深七浪境為風,我們每一個人的內心相貌,其實是一個阿賴耶識,我希望大家不要被你現在的心態所騙了,你現在的心態是無量的種子其中的一個種子起現行,如果我們今天往內心的深處再觀進去,看到你內心的潛意識,我們的內心就像一個大海,有很多干淨的海水、也有很多骯髒的海水,浩浩三藏不可窮;但是這個海水要變成波浪,淵深七浪境為風,境界風一吹,就知道哪一個水會生起波浪。

你說你是一個好人、還是一個壞人?我的回答是:看環境而定。

你從小生長在一個染污的環境(當然初果以上位不退的菩薩我們不講),就是資糧位的菩薩都是這樣子的,我們凡夫是空中的羽毛,隨風飄蕩的,也就是說我們的心跟環境一接觸的時候,我們不能夠無住,一定有所住,有所住就受環境的影響,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我們修行為什麼一定要依止僧團,你為什麼不到西門町去修行?(眾笑)你到西門町修行,縱使你整天拜佛,那個功力受外境影響而抵消掉。

所以忏公師父常說:寧可在山中睡覺,也不要在都市辦道。你在山中睡覺,你總有睡醒的時候吧!對不對!睡醒的時候,你看你早課、晚課、吃飯的時候念供養,整天都在三寶當中。

我們講一句實在話,凡夫的煩惱是不能刺激的,只有聖人你可以刺激他。

所以很多人說:我在娑婆世界歷事練心,其實如果你是一個生死凡夫,你沒有資格講這一句話。生死凡夫的善根是要保護,諸位讀讀智者大師的《小止觀》,他修止觀的時候要二十五個前方便,要息諸緣務、要有人供養你衣食具足、你要能夠持戒清淨,你要在很多的條件之下,才能夠產生止觀的正念,你不是到都市就可以修小止觀的,不可以的。

所以這個地方就是說,釋迦牟尼佛為什麼勸我們往生呢?當然前面講到很多,但是他告訴你重點在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你在那整個佛法的熏習當中,你的正念特別的堅固,所以這個地方值得我們深思。

就是說我們今天一個資糧位的菩薩,在整個阿賴耶識的大海當中,我們栽培一個佛法的善根,剛開始這個幼苗要在溫室中栽培,你不能在風雨當中、颱風的時候栽培幼苗,不可以的,它禁不起摧殘的。等到這個幼苗慢慢茁壯了,你把它拿到台風下面去歷練,越歷練越強壯。你到極樂世界去成就法身菩薩,來到娑婆世界,你要怎麼歷練全部沒問題,你心中無住。現在不可以,現在我們沒有功力去抗拒這種外在的影響。


淨界法師:對你來生的影響,是善業比較重要還是善念?

我問大家一個問題,我考考大家對因緣觀的功力到什麼程度。

你們覺得善念比較重要還是善業比較重要?對你來生的影響,善業比較重要還是善念?

哎,對了,不錯!教理基礎不錯!善念是主要因素,善業是一個助緣。

就像你今天種蘋果,你一定拿蘋果的種子嘛,你拿葡萄種得出蘋果嗎?

不可能,因為你這個親因緣是種子;善業是助緣,是陽光、水分,是讓這個水果長得更漂亮、更大而已嘛。

你來生往生到哪一道,跟你的善業沒有直接關系啦。

所以,在戒律裡面講一個觀念說,一個人如果不斷做慈善事業,他看到眾生苦惱,花錢布施,做很多慈善事業,但他經常起惡念,他老是想的都是殺盜淫妄的惡念,諸位知道這個人來生會去哪裡,諸位知道嗎?

戒律上說,他會往生到畜生道,然後他在畜生道享用他安樂的果報。

這個狗啊,別人對他特別寵愛,他有他專人的人照顧他,他有他專人的醫生,他吃東西有人照顧他的。

因為他的善念是關鍵。所以你不要以為你造善業來生就到人天道,不是!到人天是要有善念的。

天台宗講種姓,你要有這種善的種姓,你才可以往生到人天。

所以,一個人經常起惡念,雖做善法,他是墮落到畜生道去享安樂的果報。

所以你的思想、你的善念是整個三界的一個主導者,而善業是一個助緣。

我們應該是這樣講,布施能夠成就安樂的果報,但這個安樂的果報不一定表現在人天當中,不一定,也可能表現在畜生道。

你看有些畜生道福報比我們福報還大。你看美國那些人對寵物的照顧,福報大過我們,但是它是一個畜生,它不能修學佛法,障礙。

所以這個地方講,使汝流轉,心目為咎。

六道輪回的關鍵在於你心中的想象。你開始有妄想的時候,你就產生六道輪回。

生死從什麼時候開始?當你開始打妄想的時候,你就有生死。

所以這個地方先找出問題點。


淨界法師:你的感受跟想象這兩個是生死的病根!

前段的序分我剛剛介紹過了,那麼到正宗分的時候,佛陀就問阿難尊者一個問題。

他說,我今問汝,我現在問你一個問題,你當初發心要出家,你阿難尊者是王子嘛,你願意捨棄世間的五欲,跟隨佛陀出家,過清苦的生活,那你當初你說是攀緣佛陀的相好,你為什麼出家呢?你看到佛陀的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嘛。你說,哎呀,我要出家的話,我沒准也像佛陀一樣長得這麼莊嚴。

那麼你依止佛的相好而出家,你當初是將何所見?誰為愛樂?你那個能見的心是誰?那個愛樂的心是誰?把見跟愛樂,見是一種感受,愛樂是一個想象,佛陀先按定這兩個病根,就是說,你當初的感受在哪裡,你當初的想象又在哪裡?

阿難就白佛言說,他就很誠懇、很坦白地說,其實我當初見三十二相產生愛樂,是用我的心跟目,用我的眼根接觸佛的三十二相產生一個美好的感受,然後用我的第六意識又產生很多很多的想象,由於這兩個美好的感受跟想象呢,來刺激我願意捨離世間五欲的快樂而修學聖道、了生死。

那麼這段經文,蕅益大師說,佛陀在治病之前,先找出病根。阿難尊者的病根在哪裡?生病是有病根的嘛。

你看我鼻子過敏,病根在肺部。每一件事情都有它的根,那麼煩惱也是有它的根。那麼我們為什麼好端端會起煩惱呢?你為什麼會犯罪呢?它有它的根。根就是感受嘛。他遇到境界的時候,他產生美好的感受、產生顛倒的想象,然後就住在感受、住在想象,他肯定要造業的嘛!

我們必須要了解一件事情,我們常常說,心想事成,對不對?心跟想有沒有一樣?不一樣。

心是不生滅的,眾生本具的,但是心跟外境沒有關系,你不管外境有沒有刺激我,我心就是心,那個明了的心性、現前一念心性叫作心。

想象它是要外境刺激的。外境刺激你,你才會“乓”,產生一個想象出來。

本經上說什麼叫心呢?平靜的大海叫作心。什麼叫妄想呢?境界風一吹,大海當中產生一個水泡,就是妄想。

心是一個清淨本然、周遍法界的明了性。本來我們應該安住在一念心的。但是不幸的是,我們喜歡活在妄想,我們喜歡住在水泡。

這個地方是道出了一切眾生的病根。

打妄想是可以理解的,有情眾生哪一個不打妄想?因為你前生打很多妄想,它肯定有等流性嘛。

但是我們不應該住在妄想裡面。

所以本經它沒有告訴你不打妄想,因為不打妄想是強人所難嘛。

你第一念根境接觸的時候打了一個妄想,但是你馬上回光返照——它是因緣和合的假相,你不能住。你一住上去你就完,

你就造成了:第一個、你身心不安穩,第二個、啟動了生死的力量,造成輪回性。

所以在這個地方,佛陀先把眾生、阿難尊者的病根找出來,說你當初發心出家,你見我的相好,你是用什麼來見、用什麼來愛樂呢?

就是你的感受跟想象這兩個是生死的病根,因為我們住在上面,就帶動了輪回的力量。


淨界法師:流轉三世中,是誰在流轉?

十七世作善修福,卻因瞋發願,墮落蛇身

我們大概都知道文昌帝君的故事啦,對不對?文昌帝君他十七世是個好人,是個士大夫嘛。他前面的十七世,他做官的時候是為國為民,想的就是怎麼為國家謀福利、怎麼為老百姓謀福利。

所以他積聚很多的善業,善念跟善業的結合,所以他生生世世產生一個好的循環,都投身在一個富貴的家庭,投身在一個做官的家庭。

到了第十八世產生了變化。十八世的時候他投身在漢高祖的家族。漢高祖他有一個正式的妻子是呂后,他有一個愛妃叫作戚夫人,戚是於我心有戚戚焉的戚,戚夫人。漢高祖晚年是寵愛戚夫人的,那呂後就不高興啊。但是漢高祖還在,呂后也不能有所行動。

漢高祖一死了以後,呂后就掌權,就把戚夫人抓了以後,砍掉雙手、砍掉雙腳,鼻子削掉,耳朵也削掉,丟到糞坑裡面去了。

那麼這個時候,文昌帝君他因為十七世的善業跟善念的力量,他是做一個趙王如意,他封為趙王。因為漢高祖知道他死了以後,恐怕戚夫人母子有問題,就把趙國封給他,但是趙國封給他也沒用,呂后用計謀把趙王如意騙回來,把趙王給殺死了。

但是趙王如意可不是一般人,他是十七世的善業力,福報特大。所以他死的時候,他就起邪願,他說,我今天跟你無冤無仇,你這樣子陷害我們母子,我來生肯定報仇,我放不過你的。

他一念的嗔心,打了這個嗔心的妄想,當然他也住在這個妄想,所以他來生變成一只大毒龍。這個故事很多,我們就不詳說了,總而言之,這條毒龍後來就是害死了三千多人,一念的嗔心的刺激之下害死了三千多人。

後來他失去了神通、也失去了福報,落在熱沙當中,身上長滿了毒蟲咬他。後來釋迦牟尼佛跟他有緣,因為他在十七世當中有一生,他曾經為了佛像的事情向國王勸谏,說這個佛像,這個印度來的佛像,這是個聖人,我們不能把它隨便放,要蓋個佛塔去供養它。他因為有這樣的因緣,跟釋迦牟尼佛結了一個善緣。

所以釋迦牟尼佛在他障礙的時候現前,為他開示,把他的嗔心、妄想給化解掉,後來脫離的毒蛇身,又變為人道。

所以我們看文昌帝君他十七世的流轉,完全是一種善念的力量在流轉,到了第十八世,產生惡念。

所以我們常說,流轉三世中,是誰在流轉?

我在流轉——不對!哪有我呢?

其實,經典上說,就是那一念妄想在流轉。

怎麼知道妄想在流轉呢?

諸位想想看,你來三界的時候,你是怎麼來的?你帶來一件衣服嗎?沒有嘛。

你是一念的妄想而來嘛,一念的妄想而投胎嘛,你的妄想跟父母的父精母血結合,色心結合來投胎,所以你是一念妄想來的。

 那你走的時候帶走什麼嗎?也沒有啊,你也是一念妄想走嘛!

那麼徹悟禅師就說,你剛開始是一念妄想而來,走的時候也是一念妄想而走,那你中間是什麼?

當然也是妄想嘛!


不要責怪妄想,要用佛法來引導它

淨界法師

十法界是怎麼分立的?大家的心都是清淨本然,都是具足萬法,為什麼開顯出十法界呢?因為迷悟的不同。

迷得最深的就是凡夫,他迷了「即空」。凡夫站在「有」的角度來面對人生,處處執著,所以他啓動了六凡法界。我們自己打開心中六道輪回的門,因為我們執著「有相」,迷了「即空」。二乘已經安立「空」,但是二乘他這個空不具足妙有,缺乏慈悲心,所以他迷了「即假」,他忽略了心性中有無量的可能性的這個法,他偏空了,所以他執著空,就變成二乘了。菩薩他迷了中道,所以他不能空有無礙,變別教的菩薩。

所以,只有能夠完全瞭解現前一念心性當下即空即假即中,真空不礙妙有,妙有不礙真空,才是真實的圓教的圓頓思想。

因此,我們一開始先瞭解人生,才能夠瞭解宇宙萬法。你一念心性突破了,這個十法界就是你心中所現的,所以它也是即空即假即中。既然你能顯現的心是即空即假即中,你所顯現的一切萬法當然也是即空即假即中,所以不在九法界外別趨佛法界,也不在佛果外另有九法界,是謂三千果成,咸稱常樂矣!

這句話太重要了!不在九法界外別趨佛法界,成佛之道就在你一念的妄想當中,離開你的妄想沒有成佛之道。你想辦法讓你的妄想醒過來,這個妄想就是真實的心,這是真妄不二的概念。諸佛解脫從眾生心行中求。

二乘人跟外道犯了一個很嚴重的錯誤,他把妄想給斷掉了,這不對!錯損菩提。一匹馬當它失控時,它變成一匹野馬,但是你把馬給殺了,你什麼都沒有了。你如果調伏它,它變成一匹能夠幫你工作的良馬。我問你,這匹優秀的良馬是哪裡來的?就是把那匹狂馬調伏過來的。

所以,諸位要知道,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概念:不在凡夫法界外另有佛法界,這是很重要的大乘不二思想,就是說,真妄不二。我們不能講斷煩惱,這個概念是錯的,我們叫轉煩惱。所以煩惱是要疏導,你不能壓抑它。煩惱是因為一念迷變成的,其實煩惱的心也有菩提性,也具足十法界。一念的妄想當中也有佛法界,所以我們不講斷煩惱,我們講轉煩惱成菩提,叫「轉」。這個「轉」很重要!古人常講一個譬喻,說黃河的水,要是失去控制時,叫黃河泛濫,那是災難;但是水被調伏時,可以灌溉我們的田地。水沒有好壞,是調伏跟不調伏而已。

所以從現在開始,不要責怪你的妄想,要好好地跟它溝通,用佛法的道理來引導它,讓它接受業果的思想,讓它接受無常無我的思想,讓它接受菩提心的思想。以後往生,你靠的還是這一念妄想。所以蕅益大師說:「只是現前一剎那法,只是當下一念心而已。望前名果,望後名因。」對望過去,它叫作結果;對望未來,它是一個因地,就是現前一念心性而已,離開現前一念心性沒有少法可得。

所以人生就是改變你的心態,這個轉變很重要,九法界的心就是成佛的心,這是大乘的不二思想。

 

十七世作善修福,卻因瞋發願,墮落蛇身,福報越大,生死業力越大!

驚歎三世怨,福報的陷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