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淨界法師:修行到最後,拼的是心理素質! 

過去有一部電影叫做《臥虎藏龍》,可能有些人看過,是李安導演的。它講到有一個武林高手叫做李慕白。李慕白長時間在武林當中打轉,覺得這個是非太多了,就宣告退出武林。為了表示他的決心,他就把他的寶劍,青冥劍,供養出來,給他的好朋友,一個貝勒爺。然後昭告武林說,我退出江湖了,我的寶劍,這種削鐵如泥的寶劍獻出來。結果沒有多久,有一天晚上這寶劍就被偷了。

被偷了以後,李慕白就暗中去查訪,哦,原來被朋友的女兒偷了。他女兒在家裡面偷偷學武功,學了一些武當派的武功。李慕白就用計謀,有一天晚上把她調出來。調出來他就問這個女兒說,你為什麼要偷這個寶劍?朋友女兒說,我要用青冥劍稱霸武林。李慕白說,稱霸武林不是靠這支寶劍的,就跟她開導。這個女兒她不聽的,李慕白就從樹上就摘了一根樹枝,說,你用青冥劍,我用樹枝,三招之內你能夠打敗我,我就把這個寶劍無條件地供養給你。如果你不能打敗我,你就把寶劍還給我。結果她用青冥劍跟李慕白打了三招,還是打不過他,被李慕白打敗了。

諸位!一個青冥劍,一個樹枝,從法門來說,這個法門太高,那個法門太低了,但為什麼她被打敗呢?因為能持這把劍的心不一樣。

諸位!你們如果是初學者,這句話可能沒有體驗。你大概學佛超過十年以上,你會發覺一個問題,所有的修行都進入停頓狀態,或者是緩慢狀態。就是剛開始大家修行的時候都是一直拼,因為你那個時候道心強,體力也好,不管是拜佛、念佛、佈施、持戒,都很精進。到了十年後,大家都緩慢下來,那個時候就不是拼你的精進了,是看你的心理素質了。因為你會做功課,別人也會做功課,你在家會念佛,他也會念佛。所以,到了十年以後,每一個人在法門上就沒什麼差別了。如果你不會歸心性,你的挫折感就很重了,你會覺得說,好像修到這個時候,進入到一種空亡的狀態。前面看不到出路,後面已經過去了,不可追了。你過去的輝煌時期,你以前閉關怎麼用功那畢竟是過去了,那未來比較重要。一佛乘的因果就是說,你的心理素質是關鍵,而不是那把劍。


修正法師:修到一定的程度的時候,它會障住你,你就是邁不過去

比如說有些人,他在修法的過程當中,他非常的愚痴,這個放不下,那個放不下,一邊念佛想求生極樂世界,一邊又在想:我這個小兒子還沒成家,要怎麼怎麼樣。

老是想這些問題,老是牽腸掛肚。那怎麼辦?借分別觀。要觀諸法因緣,知道一切法都是因有緣,有因有果。因緣時至,水到渠成;因緣不成熟,強求無益。

你慢慢地觀察因緣的時候,你放不下的東西也就放下了,很執著的東西也就不執著了。你這個時候念佛求生極樂世界,就沒有任何的羈絆,就拴到你腳的那根繩子,你把它給解開了。這時阿彌陀佛一放光,你跟著佛光就跑了,自由自在的。

這都需要一個助道法門,純粹一個法門修到底的幾乎沒有。有人就說,師父,人家修禪宗法門,就是一個話頭修到底啊。自古以來修禪宗的都會持咒,有些念准提咒,有些修穢跡金剛咒,有些念楞嚴咒,有些修大悲咒。為什麼?因為他有障道因緣。

有時候你在參話頭的時候參不得力,怎麼參就用不上勁。這是有業障,那應該怎麼辦?通過諸佛密印,金剛寶劍,這就是神咒。通過持某一個神咒,然後打破這種煩惱,顯發這種境界,這個時候他參究就會得力。那有些人他不持咒怎麼辦?拜佛,天天繞佛、拜佛、向佛求懺悔,通過這種方式來助開我們的觀慧。

所以天台宗有拜懺,智者大師修法華三昧懺。要懺悔自己的六根罪,要請諸佛菩薩加持,然後開始修止觀法門,這樣子我們修止觀法門才能夠上路。所以要懺悔業障積集資糧,然後才可以進入正修行路。

如果你不去懺悔業障,你不去積集資糧,不求諸佛的加被,你說你直接就修,直接上座,你剛開始可能可以,但是修到一定的程度的時候,它會障住你,死都邁不過去,把你掐在那裡。

這個時候應該怎麼辦?懺悔。應該懺悔,應該持咒,應該念佛,應該求諸佛加持,你才能夠通得過去。所以說修任何一個法,它都需要一個助道的法門,來幫你助顯它、助開它。這個道理我們要懂。修淨土的是這樣,修禪宗的也是這樣。

教下修行,那方便就多了,多得很。因為他有這麼多的方便,所以所有的障礙都不叫障礙,所有的問題都不能成為問題。為什麼?因為它有多少障礙,你就有多少辦法對付它,這樣子你就很方便。

那很多人你沒有聽過,在不明白這個道理的情況下,你一句佛號始終念不起來,一個境界始終打不破,這樣時間長了你就會放棄。你就會說,「我善根太淺了,我不是那塊料,可能我沒這個福報,我沒這個根性,所以我修不過去。」

我告訴你,所有的人都沒這個根性,那為什麼人家修成功了呢?為什麼祖師成了祖師、菩薩成了菩薩呢?因為他有很多的助道法門,在你通不過的情況下,他幫你把它通過去。

我們遇到的這種煩惱,我們遇到的這種障礙,所有的祖師都遇到過,所有的前輩修行的大德都遇到過,過去的諸佛也遇到過,諸大菩薩也遇到過,但是他們都是用種種的方便法,幫我們助開這種障礙,助開我們的這種觀慧,然後從這境界當中超越出來。


淨界法師:佛陀勸我們往生的理由

這個地方我們把它說明一下。我們一路學過來,我們看到佛陀在啓信的時候的口氣,他介紹極樂世界是偏重在有為的功德。你看他講這個依正二報,這極樂世界它這個生處的莊嚴,你這個受生的處所,不是在我們凡夫這種污穢的胎內,而是在七寶池、八功德水微妙香潔的蓮華受生。受生以後,你的居住環境在哪裡呢?在黃金鋪地、這個寶樹、樓閣放大光明、四寶所成的樓閣。你在極樂世界當中,你經常聽到鳥語花香,喝到的八功德水特別甘美,心情不好的時候要去散步,供養他方十萬億佛,這種自在的境界。佛陀在前面啓信的角度當中,佛陀是詳細的說明極樂世界這種有為的功德。

但是他勸我們發願的時候,他強調不退轉。換句話說,因為有為的功德是共於諸天的,就是佛陀真正勸我們往生的理由,還不是前面的那種有為的境界,真正的理由是你到極樂世界以後,你在那種安樂的境界當中,你能夠念念之間,成就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你那一念心,就是不斷的往聖道的方向趨進,永遠不再回頭。就是根據這個理由,他勸我們往生。而這樣的理由之所以成立,是因為環境的關係。

佛在世的時候,佛在世的時候,有一個獵人他抓到一隻六牙白象(象王),力量很大,就把這個象王送給國王,國王很高興就送給他很多珍寶。國王就好好的養這六牙白象,它的力量很大,每次跟敵人戰爭的時候,六牙白象就衝在前面,一下子就把敵人的車隊給破壞掉。國王當然就好好的招呼這六牙白象。平常要是有犯罪的人,就把罪人丟到六牙白象的前面,這個白象一過去,一腳就把罪人給踩死。有這麼一天,白象的住處起火,僕人很緊張,趕快把白象救出來,就重新蓋一個新宮殿給白象住。

但是暫時把牠放在僧團旁邊的房子裡面住。這個白象整天聽比丘誦經,哦!牠的個性改變了。改變以後怎麼知道呢?這麼一天,有一個死罪犯,就把犯死罪的人丟給白象,牠過去用鼻子聞一聞就走了。養象的人看到以後,就報告給國王知道。國王聽了以後很緊張:唉呀!這個白象過去的凶性到哪裡去了呢?牠現在不殺人,這件事情要是讓敵國知道,我們這個白象失去了凶性,那不得了,國家會有危險。怎麼辦呢?有智慧的大臣說:這個白象過去的時候凶性很大,現在沒有凶性了,可能是牠住在出家人的旁邊,整天聽經,所以啓發了牠的善心。應該怎麼辦呢?有辦法。把這個白象移到屠夫的旁邊去,牠的凶性馬上恢復。國王就照這麼做,就把這個白象移到殺豬殺羊的旁邊去,牠整天通到殺豬殺羊那個哀嚎的聲音,牠的凶性又發作起來。你把死刑犯丟給白象,白象也是一過去,一腳就踩死他。

這個地方,從這個白象內心的變化,我們知道:我們凡夫這一念心是有所住,就是我們這一念心會受環境的影響。你在娑婆世界流轉,你這一心就容易受到娑婆世界雜染因緣的影響,使令你退轉。你選擇到極樂世界,你這一念心就容易受到這種功德莊嚴的攝受,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所以釋迦牟尼佛很誠懇的勸我們所有的凡夫菩薩往生的道理,就在這個地方,蕅益大師的心情也是這個意思,「余唯有剖心瀝血而已」!就是說你在選擇娑婆世界跟選擇極樂世界,你要好好的想一想這個退轉的問題。雖然你內心有善業,是的;但是這個會退轉,這件事情我們應該想一想。所以在本經當中,佛陀特別強調「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來勸我們發願往生,這是第一個理由。


真正的苦是「心苦」,一個人的人生觀念如果不清楚、不正確,老是以自我為中心,就會作繭自縛。人的憂、悲、苦、惱等情緒反應,是從自我的觀念所產生。苦不是與生俱來,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只要觀念改變,心中沒有任何不喜歡、不願意、不甘心接受的想法,痛苦便不存在。

一般人所謂的「入世」比較接近「戀世」,貪戀世間的虛名、浮利、男女情愛,以及種種虛幻不實的享受。真正修行佛法的菩薩,雖身在紅塵之中,不受世間種種現象所困擾,既不眷戀世間,也不逃避現實,才能真正的離苦得樂。
----------------------------------------------------------
摘錄自《真正的快樂》不眷戀,也不逃避
文/聖嚴法師:

佛法雖然談到人生有種種苦,但這並不代表修行佛法的人一定要遠離世間,或消極地逃避現實,才能夠離苦得樂。

「苦」這個字,聽起來好像只是一種舌頭所嚐到的味覺。其實佛法所說的「苦」,並不一定是感官上的苦,主要是指觀念上的苦。真正的苦是「心苦」,一個人的人生觀念如果不清楚、不正確,老是以自我為中心,就會作繭自縛、自找麻煩。所謂「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我們就是因為常常庸人自擾,才被稱為凡夫俗子。

佛法所說的「苦」,實際上是人的憂、悲、苦、惱等情緒反應,而情緒反應是從自我的觀念所產生。所以,苦並不是與生俱來的,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只要觀念一改變,痛苦也就不存在,即使表面上看起來好像遭遇了苦難,但只要心中不以為苦,也就不覺得痛苦了。例如我們心甘情願為兒女、配偶、親人而犧牲,或是心甘情願為理想、信仰、心願而奉獻,就不會覺得痛苦,反而會覺得很有意義、很有價值,心裡覺得非常踏實。雖然同樣是辛苦的付出努力,但只要心中沒有任何不喜歡、不願意、不甘心接受的想法,痛苦便不存在。

由此可知,正確的觀念很重要。例如把《心經》所說的「照見五蘊皆空」運用在日常生活中,就能明白我們的生命是因緣和合而成,所有的事物並不是永遠不變的,只是暫時的存在。如果體認到這一點,我們就不會老是痛苦的自我掙扎,想要逃避痛苦,而能夠採取面對、接受問題的態度,並努力加以改善,而不會感覺到憂慮。

因此,一個真正懂得佛法的人就會明瞭,事實上,痛苦是由一己的觀念所造成的。現實世界其實沒有什麼可怕之處,沒有任何事情需要加以逃避,也就不會消極悲觀、逃避現實。從經典以及歷史記載中,我們可以明確地知道,釋迦牟尼佛成佛以後,即使已得到究竟的解脫,遠離世間的痛苦,他仍沒有拋棄這個人間,反而更深入世間,為救苦救難而努力。所以,如果認為現實世界很可怕,而有消極悲觀、逃避現實的觀念,就不能算是真正的修行。

然而,佛法所說的「入世」,並不一定等於一般人所認為的「入世」。佛法中有「入世」、「出世」和「戀世」三種名稱,一般人所謂的「入世」通常比較接近「戀世」,無非是貪戀世間的虛名、浮利、男女情愛,以及種種虛幻不實的享受。真正修行佛法的菩薩,雖身在紅塵之中,但並不被世間種種物質誘惑所困擾、淹沒,這才是真正的「入世」,也才是真正的「出世」。

因此,「出世」的觀念並不是要我們逃避現實、遠離人間,而是身在世間,而不受世間種種現象所困擾,這才是「出世」真正的意義。我們唯有做到入世而不戀世,既不眷戀世間,也不逃避現實,才能真正的離苦得樂。 


常持善念。心中有什麼念,就會外現什麼境。

一事一境,雖境境不同,但因果不虛。

念頭對了,心就對了,心對了,人就對了,人對了,世界就對了。

敬畏因,才能無畏果。


心正直,外面世界就沒有委曲

鐘茂森博士

這個宇宙、這個世界跟我是一體,這個心和外面的境界是一不是二,所以用正直的心,外面的世界就沒有委曲,就沒有詭詐,就不會複雜。

不少人曾經跟我講說,現在人世奸險,社會很複雜,到哪裡都有人我是非、都有冤親債主,好像到哪裡都不太平。那我們想想看,他如果看到人我是非,見到這麼多冤親債主,覺得不太平,他的心是不是正直?要知道,一個人心單純,不要那麼多妄念,不要有這些分別執著,外面的境界哪來的複雜?

心和境是一不是二,心複雜境就複雜,心簡單境界就簡單。所以一個人的存心正直,他是生活在快樂無憂的世界裡。

為什麼要心裡面存著這麼多拉拉雜雜的事情,把人我是非這些放在心上?

那真的叫「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如果心中有「苦」,說明內在有「惡」

為什麼善良的人還會有痛苦?

證嚴法師靜思語:真正的聖人,既強又柔。他的強是柔中帶剛,剛中帶柔;柔能調服眾生,剛能堅強己志。

 

*行程可以不用太趕,給自己一些思考喘息的機會*

*工作可以不用太多,給自己一點調養適應的時間*

*朋友可以不用太好,給彼此一片自由獨處的天地*

*關懷可以不用太過,給對方一個成長自主的空間*

*言語可以不用太白,給聽者一次發揮想像的證悟*

*鋒芒可以不用太露,給別人一股如沐春風的溫馨*

*名氣可以不用太大,給自己保留隨意任性的自由*

 

在我剛皈依佛門不久,內心經常有不少莫名的痛苦,由於對心靈的規律還理解不深刻,因此常常對因果報應存在種種疑慮。

我曾經向我的一位德行極其高尚的師父請教:「因果報應到底成立不成立?如果成立,為什麼像我這樣善良的人還經常會感到痛苦,而那些惡人卻活得很好?」

師父很慈悲地看著我說:「因果報應是釋迦牟尼佛親口宣說的真理,是千真萬確的,不會有絲毫差錯的!如果一個人的內心有痛苦,就說明這個人的內心一定有和這個痛苦相對應的惡存在。如果一個人的內心已經沒有任何惡,那麼這個人的心靈是根本不會感到痛苦的。所以,根據這個道理,既然你還經常感到痛苦,說明你內心還有惡存在,還不是純粹的善人。而那些你認為是『惡人』的人,未必就是真正的惡人。一個人能快樂地活著,至少說明這個人還不是純粹的惡人。」

我不服氣地說:「我怎麼會是一個惡人呢?我一向心地很善良的!」

師父說:「內心無惡則無苦,你既然內心有痛苦,說明你的內心就有惡存在。請你將你的痛苦略說一二,我來告訴你,你內心存在哪些惡!」

我說:「我的痛苦很多!我有時感到自己的工資收入很低,住房也不夠寬敞,經常有『生存危機感』,因此心裡常常感到不痛快,並希望儘快能夠改變這種現狀;社會上一些根本沒有什麼文化的人,居然也能腰纏萬貫,我感到不服氣;像我這樣一個有文化的知識份子,每月就這麼一點收入,實在是太不公平了;我的家人有時不聽我的勸告,我感到不舒服…」就這樣,我向師父述說了一大堆自己的痛苦。

師父點點頭,不停地微笑,而且笑臉更加慈祥,並和顏悅色地對我說:「你目前的收入足夠可以養活你自己和你的全家,你們全家也有房屋住,根本不會流落街頭,只是面積小了一點而已,你完全可以不必要為這些感到痛苦的。可是,因為你內心對金錢和住房有貪求心,所以就有苦。這種貪求心,就是惡心,如果你已經將內心的這種貪求惡心去除了,你就根本不會因為這些而痛苦。」

「社會上一些根本沒有文化的人發財了,你感到不服氣,這是嫉妒心,嫉妒心也是一種惡心; 你認為自己有了文化,就應該有高的收入,這是傲慢心,傲慢心也是惡心;認為有文化就應當有高收入,這是愚癡心,因為有文化根本不是富裕的因,前世佈施才是今世有錢的原因。愚癡心,也是一種惡心!」

「你的家人不聽你的勸告,你感到不舒服,這是沒有包容心。雖然是你的家人,他們卻有自己的思想和觀點,為什麼非要強求他們的思想和觀點和你自己一致呢?不包容,就會心量狹隘。心量狹隘,也是一種惡心!」師父繼續微笑著說:「貪求心也好,嫉妒心也好,傲慢心也好,愚癡心也好,心量狹隘也好,這些都是惡心。因為,你的內心存在著這些惡,所以,你就有和這些惡相對應的痛苦存在。如果你能將內心的這些惡徹底去除,那麼,你的那些痛苦,也會煙消雲散。」

「要用快樂和滿足的心態看待你的收入和住房!你應當想想你根本不會餓死和凍死,而那些富人雖然也有錢,其實也只是沒有餓死和凍死。你應當看到,人是否快樂,不取決於外在的財富,而是取決於自己的生活態度。把握生命的分分秒秒,用樂觀、安詳和勤勉的生活態度,代替原來的貪求心,你的心就會漸漸快樂起來。社會上沒有文化的人發了財,你應當為他們高興才對,要希望他們能夠具有更多的財富、 擁有更多的安樂才對。別人得到,要像自己得到一樣開心;別人失去,要像自己失去 一樣難過。這樣的人才能稱得上是一個善人!而你現在的心是別人的財富和安樂超過自己就不高興, 這是嫉妒心。嫉妒心是一種很惡的心,要堅決去除!要用隨喜心代替嫉妒心!」

「認為自己在某個方面超過別人,就自以為了不起,這是傲慢心。常言說『傲慢高山,不生德水』,人一旦有了傲慢就會對自己的不足熟視無睹,因此根本不可能看到自己內心的種種惡,從而改過遷善。所以,傲慢者自己堵塞了自己的進步之門。此外,傲慢者常常會有失落感,漸漸會有自卑感。一個人只有從自己內心深處培養起虛懷若谷的胸懷,心甘情願地永遠將自己放在謙卑的位置, 內心才會感到充實和安樂。」

「前世佈施才是今世富裕的真正原因,『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而凡夫不識因果,將『種瓜』認為是『得豆』的因,將『得豆』認作是『種瓜』的果,這是愚昧的表現。一個人只有勤學佛法的智慧,真正懂得萬事萬物的因因果果,才能內心明亮,知道如何取捨自己的思想、行為和語言,唯其如此,才能從光明走向光明,從安樂走向安樂。」

「虛空能夠包容一切,所以廣大無邊、虛融自在;大地能夠承載一切,所以生機勃勃、氣象萬千!一個人生活在世界上,不要隨隨便便就對別人的行為、言語看不慣,即便是自己的親屬,也不要生起強求心,要隨緣自在!永遠用善良的心幫助別人,卻不要貪圖或強求什麼。如果一個人的心胸能夠像虛空一樣包容萬物,這個人怎麼會有痛苦呢?」師父說完這些話,繼續用慈悲而柔和的眼光看著我。

我久久無言,兩行熱淚從我的眼中流出。我原來一直以為自己是一個很善良的人,直到今天,我才知道自己是怎樣的一個惡人!因為我內心有種種惡,所以我才有種種苦。

 

內心無惡則無苦,既然內心有痛苦,說明你的內心就有惡存在。

如果時常感到痛苦,說明內心還有「惡」的存在,怎麼又能成為純粹的善?

我們的內心到底存在著哪些惡?

在生活中,令我們經常感到痛苦有很多:

有時感到自己的工資收入很低,住房也不夠寬敞,經常有「生存危機感」,因此心裏常常感到不痛快;

社會上一些根本沒有什麼文化的人可以腰纏萬貫,而自己這樣作為一個有文化的知識分子收入卻很少,實在太不公平;

家人時常不聽自己的勸告,經常會因為小事起衝突……

其實,如果你的收入足夠可以養活你自己和全家,也有房住。

只是房子面積小了一點,但不會流落街頭,你完全可以不必要為這些感到痛苦的。

可是,因為人們內心對金錢和住房的貪求心,所以就有苦。

這種貪求心就是,就是痛苦的根源。

因一些沒有文化的人發財了而感到不服氣,這是嫉妒心;

我們認為自己有文化就應該有高的收入,這是傲慢心;

認為有文化就應當有高收入,這是愚痴心;

因家人不聽勸告而感到不舒服,這是沒有包容心。

雖然是自己的家人,他們卻有自己的思想和觀點,不包容就會心量狹隘。

這都是造成我們痛苦的「惡」。

貪求心也好,嫉妒心也好,傲慢心也好,愚痴心也好,心量狹隘也好,這些都是「惡心」。

因為內心存在著這些惡,所有就有了和這些惡相對應的痛苦存在。

如果能將內心的這些惡徹底去除,那麼你的那些痛苦也會煙消雲散。

人是否快樂不取決於外在的財富,而是取決於自己的生活態度。

把握生命的分分秒秒,用樂觀、安詳和勤勉的生活態度來代替原來的貪求心,才會讓自己快樂起來。

如果因別人的財富和安樂超過自己就不高興,這是嫉妒心,要用隨喜心代替嫉妒心!

認為自己在某個方面超過別人,就自以為了不起,這是傲慢心。

常言說『傲慢高山,不生德水』。

人一旦有了傲慢就會對自己的不足熟視無睹,因此根本不可能看到自己內心的種種惡。

所以,傲慢者更是會堵塞自己的進步之門。

此外,傲慢者也常常會有失落感,漸漸會有自卑感。

一個人只有從自己內心深處培養起虛懷若谷的胸懷,心甘情願地永遠將自己放在謙卑的位置,內心才會感到充實和安樂。

像虛空一樣包容萬物,像大地一般生機勃勃。

一個人有了真正的智慧,才真正懂得萬事萬物的因因果果,內心明亮,才知道如何取捨自己的思想、行為和語言。

虛空能夠包容一切,所以廣大無邊、融通自在;

大地能夠承載一切,所以生機勃勃、氣象萬千!

一個人生活在世界上,不要隨隨便便就對別人的行為、言語看不慣,即便是自己的親屬,也不要生起強求心,要隨緣自在!

如果一個人的心胸能夠像虛空一樣包容萬物,這個人怎麼還會有所謂的那些「苦」呢?

 

看清生命真相,往事不堪回首!

 

這個苦諦很重要,你一定要從痛苦中覺悟

 

金剛薩埵淨障法門--人生所有煩惱的解藥

 

《懺悔三昧》把透支的福報找回來的方法——瞬間具足無量劫善根福德

 

什麼是拜懺?拜懺和一般法會有什麼不一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菩提煉心 的頭像
    菩提煉心

    菩提煉心曼陀羅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