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願所願」,我們要發願,能發願是自己,是自己的心,一定要跟阿彌陀佛的願相應。所以淨宗學會當年在美國成立的時候,我寫了一篇緣起,提出修學的綱領。

綱領裡面五個科目­,第一個科目,《觀無量壽佛經》裡面的淨業三福,這是淨宗最高的指導原則,是我們修學所依靠的,第一個依靠的,重要!只有三條。

第一條,「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我就把這一條落實在儒釋道的三個根。

孝親尊師怎麼做法?《弟子規》落實就做到了,從這裡下手。慈心不殺,這裡頭講因果的教育,落實在《太上感應篇》就行了。後­頭一句,《十善業道經》,修十善業。

儒釋道三個根也不是隨便說的,有根據。這一條人天法,你能把這條做到,你決定不墮三惡道。

第二條,這小乘法,這才入佛門,頭一條沒入佛­門,世間法,第二條入佛門,有三句,「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我們從哪裡做起?從《沙彌律儀》做起。

末後一條是大乘,「發菩提心,深信因果」,這個因果就是指念­佛成佛,唸佛是因,成佛是果,深信不疑,不是指別的因果。

「讀誦大乘,勸進行者」,後頭這一句是教你,你要幫助別人,你自己修好了要幫助別人,自行化他。

所以三福總共十一­句,前面十句是自利,成就自己的,最後一句是利他,你得要幫助別人,這大乘教。

佛在後面講得很好,這三條是「三世諸佛」,換句話說,所有修行成佛的人,三世,過去現在未來­,都要依這三條,這三條是總綱領、總原則,「淨業正因」,修覺正淨的正因,我們是以這個為基礎。

第二個,六和,與人不能和睦相處不可能往生,就是六和敬;第三個科目是三學­,戒定慧三學,第四個科目六度,第五個科目普賢菩薩十大願王。

就這五個科目,淨宗同學必須要學習的。科目不能太雜,不能太多,雜了記不住,功夫就不得力,愈少愈好。

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心行不違背這五科,這是真正的淨業行人,一心唸佛求生淨土,沒有一個不往生。

arrow
arrow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