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淨界法師:一般人死後為何還願意來投胎呢

娑婆世界的快樂,理論上是得不償失的。

雖然得不償失,為什麼我們一般人死了以後還是願意來投胎呢?因為你活在你心中的妄想裡。

我們很容易被心中的妄想所誤導,就好像佛陀說的,我們在享受娑婆世界快樂的時候,就像一個愚癡的眾生在享受一種甜美的食物。譬如美食夾雜毒藥,初雖美味終成大患。你在吃蛋糕的時候,其實你把毒藥也吃下去了。但是沒有一個人會在乎裡面的毒藥,他在乎的是那個蛋糕給他的美好的感受。

也就是說,其實我們每一個人已經不在乎外在的世界了,你只是要滿足你的妄想而已。所以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每一次來投胎,受盡了痛苦,但是我們永遠得不到教訓。如果你不從你的妄想走出來,你就看不出娑婆世界的真相。

所以我們臨終的時候,很容易被心中的妄想誤導,就像飛蛾撲火。

你看作為一個飛蛾,它是心甘情願地往火上撲的,火也沒有叫它去撲啊。那麼它打什麼妄想呢?它認為這個火可以給它溫暖。是的,火的確給它溫暖,但是它也付出了代價:它在享受溫暖感受的時候,這個火也把它燒死了。但是作為一個飛蛾,它來生投胎的時候,它看到火照樣撲過去,因為它不可能從這個地方記取教訓的,它走不出心中的妄想。

我們一個人也是這個道理。除非佛陀出世,他引導我們走出妄想,看到人生的真相,否則我們每一個人寧可相信自己的妄想。

我們怎麼樣走出對今生愛取的妄想呢?佛陀告訴你無常的道理。你所追求的東西,它不是一個穩定的東西,它是一個你沒辦法控制的東西。你執著這個東西,你心中就永遠落入一種不安穩的狀態,今生的快樂是不安穩的。

第二個,暇滿難得。你錯失了一個把握你解脫的機會。為什麼呢?因為你好不容易因過去的資糧力,得到這個暇滿。我們解釋一下五種暇滿:第一個,善得人身。你好不容易從三惡道這種卑劣的果報得到美好的人身;第二個,六根無缺,六根具足;第三個,具足信根。你好不容易對大乘佛法、對淨土法門生起了信仰;第四個,佛法的住世。你剛好遇到佛法的住世;第五個,他所哀憫。你得到善知識的攝受。

在整個修行當中,你今生是非常有機會能夠解脫的,而在你的無量生命當中,有這種機會是很難得的。你今生很可能因為你稍微的努力,可以從此跳出三界的黑暗,而趨向於淨土的光明。你是有機會的。但是因為你貪戀你心中的妄想而錯失了良機,非常可惜了!

我們想到娑婆世界的快樂給我們的是一種不安穩的過失,而且我們今生追求娑婆世界的快樂,如果錯失了一種好不容易得到的出離的機會,你應該想一想這樣做是不是值得!我們就慢慢地放棄心中妄想的愛取。這是對今生愛取的一種調伏。


淨界法師:你一天的念頭,大概就是你一生的寫照。

我們要知道,我們的生命是由我們的思想變現出來的。前生變現今生,是這個道理;今生創造來生,也是這個道理。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每一次的投胎,我們生命不斷地在歷史重演。假設我們不做出一些改變,我們就活在《楞嚴經》說的「輪回性」,你前生是什麼思想,你今生還是什麼思想,然後又去創造一個生命體,生命體又產生一個等流的思想,我們就在那個地方轉轉轉轉轉……我們就永遠轉不出來,直到有一天你遇到了佛法,直到有一天你真正地覺悟,直到有一天你告訴你自己:我一定要改變,你的生命才能夠從過去裡面跳脫出來。這個就是我們說的「諸法因緣生」。

什麼是「諸法因緣生」?六祖大師有一句話講得好:一切法「不是風動,不是帆動」,是「仁者心動」。你念頭一動,你看看你日常生活當中從白天到晚上,你經常起什麼樣的念頭。一天的念頭大概就是你一生的寫照。你平常待人處世、順境逆境,你習慣性用什麼思想來面對你的外在的環境,你大概就知道你來生會去哪裡,除非你做出改變,否則你的生命已經產生一種強大的等流性。尤其是你到了五十歲以後,如果你還不改變,你的生命就會定型,你來生的雛形在你內心的世界大概已經規劃出來。

當然,我們講過,「諸法因緣生」是站在一切法畢竟空的角度。既然我們的心本來是清淨,所有善惡念頭都是透過外在環境的熏習捏造出來的假象,所以我們是可以改變的。在你死亡到來之前,你都還有權利、還有機會對來生的生命做調整,在你死亡到來之前。但是等到你投胎以後,你又開始要認命了,你必須為你前生所打的妄想,去走你下一個來生的一次生命。所以我們今生打的妄想,來生來酬報。前生打什麼妄想,今生來受這個果報;今生打什麼妄想,來生得果報。佛法的因果思想是隔代受報,佛法的因果思想不是今生做今生受報,是叫做「異熟果」。

所以我們過去打什麼妄想,現在已經不重要,重點是我們來生想要去哪裡,你必須先有目標,然後用這個目標來調整你的心態,讓你的心態跟你的目標是相應的,這個很重要。我們不能只是做善業,因為善業不是生命的主要引導者,而是培養一個美好的思想。

比方說,我們看到事情產生一種佈施的思想,比方說我們產生持戒的思想,比方說我們產生忍辱的思想,別人對我們傷害的時候,我寧可不逞一時之勇,我寧可選擇忍辱,一種美好的思想。當然淨土宗你要對名號功德、對淨土莊嚴也應該有一些正確的思想。你來生你將往哪裡而去,其實你不用去問別人,你看看你一天當中的念頭,你大概就知道你將往哪裡而去了。


淨界法師:一個非常好的法門:責心懺!

其實你來生會去哪裡,你不用問別人。你一天當中起的念頭,哪些念頭是特別堅固的,而且這個念頭是經常出現的,它出現的時間非常的多,那這個念頭不管是好、不管是壞,它對你的來生有很大的牽引的力量,因為它是你的熟境界,它對你是特別熟悉的。

除非你現在開始用止觀,把它扭轉,否則你的生命已經受了某一種力量在牽引了,因為它次數很多,這個就是一種徵兆出現。我們講事出必有因,每一個結果要出現之前,其實有很多徵兆的,最容易的徵兆就是──觀察你的念頭,這是最好的徵兆!

我們在戒律裡面講到懺悔,這當中有一個非常好的法門叫責心懺。責心懺就是說,當你起一個惡念的時候,諸位你生起惡念的時候,不要放過它,你一定要訶責它。因為你放縱它,它以後一定會再出現,而且勢力愈來愈大,所以你應該訶責它:這個念頭是不對的,這個念頭會帶引我承受痛苦的果報。你用過失來訶責它,那它的勢力就薄弱了;我們生起一個好念頭,我要為常住做事、我要多拜佛,這個念頭你應該要贊嘆它,這個時候它的勢力就強。

你想要去創造美好的未來,你要注意你現在的念頭--它的堅定與否、它的所緣境是什麼、第三個它生起的次數。其實你能夠好好調整你的心態,你的未來是可以期待的,佛法講生命是可以創造的,這一點也不假,但是你要善用其心!


看你的內心世界,就看到你來生

淨界法師

古人常說:開悟的楞嚴,成佛的法華。什麼叫開悟呢?從佛法的角度,我們每一個人在沒有經過佛法教育之前,我們是活在無明當中。所以我們平常生活…是閉著眼睛在生活,完全沒有智慧的光明,就是跟著感覺走─

我想做什麼我就做什麼,反正全世界沒有人管得到你。問題是你做的每一件事情,你都要付出代價,問題在這裡!

很多事情不是說你不知道就沒有事,所以這當中我們一定要先打開我們的眼睛,這一點非常重要,修行你眼睛沒有打開,你智慧眼沒有開,你怎麼修都不對,今天這件事弄好了,明天那個事出事了,你就是疲於奔命,所以在整個開悟楞嚴當中,第一個先安住。

我們今天為什麼會起顛倒?

心住在外境!根本問題在這裡。心在外境當中,就產生很多的感受、很多的想像,然後就心隨境轉,一輩子就這樣過了。有些人住在財富,一輩子就為財富而活;有些人住在名聲,他的生命就為了自己的名聲而活,那你根本就沒有真正的打開眼睛在過活。所以我們在看人生之前,第一個法法銷歸內心,你要站在一念心性的角度來看人生,這個很重要;不要站在外境,外境只是你生命的過程,一個歷練的過程。所以你今天想要開悟,你第一件事情--把心帶回家;你要站在心的角度,來看整個人生的緣起,你才看清楚。所以我們在《楞嚴經》當中─破妄顯真,就是要你把心帶回家嘛,任何事情站在心的角度來看,站在一念清淨心的角度來看事情。

當你把心帶回家之後,怎麼看人生呢?

空、假、中三觀─觀照現前一念心性:即空、即假、即中。其實天台宗在修止觀─觀心的時候,它把人生分兩部分:

第一個,你從什麼地方來?

第二個,你將往哪裡而去?

一、你從什麼地方來?你過去造了什麼因?今生會產生什麼感受?什麼樣的境緣出現?這一部分不能怪你。佛法是既往不咎─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表示佛法是不追究過去的,過去追究不了的,無量無邊的生死…正如有一個﹝唯識學﹞大師他說:你去看阿賴耶識,我們的那個生命的根本,你造了無量無邊的善業,像虛空一樣大,我們也造了無量無邊的罪業,像虛空一樣大。

所以你要去執著過去,你的生命就沒完沒了,有無量無邊的人要報你的恩,有無量無邊的人要報你的怨。佛教是活在未來,你從什麼地方來?我們只是了解我們的根源,但是過去的因緣要放下,所以我們今生在跟外境接觸的時候,產生任何的感受快樂痛苦,認命就好─隨緣消舊業,更莫造新殃,過去跟現在互動這一部份啊,這個業力所變現的因緣果報是放下認命。

二、但是你現在跟未來這部分你將往哪裡而去?這是你要經營的,來生掌握在你今生!什麼叫做未來?就是很多的現在、現在……現在,就有未來。你今天是從什麼地方來?從昨天而來,明天從什麼地方來?從今天而來嘛!

三世因果是互動的,所以你要注意你的來生,你就先要注意你起什麼念頭!

關於即空、即假、即中──空觀從勝義諦來觀察,我們的整個因緣造作,都是因緣的假相,都沒有真實的體性;但是我們入假觀的時候你要小心,你每一個念頭都有它的因緣果報。比方說,你今天你的生活,一天是花三百塊,但是你有五百塊,你多了兩百塊,那你跟這個多餘的兩百塊接觸的時候,你產生什麼想法?這個思想決定你的生命嘛!

有些人說:誒!我願意跟人家分享、佈施。你從這個思想當中,你就可以看得出來--你來生是富貴的,看你的內心世界,就看到你來生!你說:這二百塊我自己要用的,你來生大概是不會太有錢。

別人刺激你的時候、障礙你的時候,你會選擇包容?還是選擇瞋恚反抗?你平常習慣性用什麼樣的方式,來面對這樣的所緣境?你喜歡包容--來生莊嚴。你遇到人的時候,你是選擇謙卑?還是選擇高慢?你選擇高慢--你來生生長在卑賤的地方;你選擇謙卑—就是貴族。所以這個假觀,你一看你平常心、境的互動的起心動念,你大概知道你將往哪裡而去了,這很清楚的!

生命是由我們很多、很多的念頭創造出來的,我們從感受看到過去,我們從想像看到未來,所以你要調整、調整你的心態!

我們講空觀是安住當下、安住不生不滅的清淨本心,不要亂動,不要被境所轉;假觀是開創未來。所以《楞嚴經》它的重點是兩個:第一個是安住當下,第二個開創未來。你只有安住當下,那你就偏空,就跟阿羅漢一樣,阿羅漢他也不管未來的,他來生就到無生的涅槃去了,他是厭惡生命的。

大乘佛法認為生命沒有錯啊,生命哪有錯呢!五陰身心沒有錯,錯在你的妄想,你把妄想拿掉就好了。極樂世界也是有生命現象,它也是有一個感受、有一個想法,只是這個想法是清淨的想法,如此而已,所以在整個《楞嚴經》當中:第一個安住當下;第二個開創未來。這二個同時重要,當然先求安住再求開創。


淨界法師:是思想決定你的生命

生命的產生和形成,從佛教的角度來看,必有其因果,所以: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我佛大沙門,常作如是說,

每個人的生命經歷都不一樣,各有各的酸甜苦辣。

生命的出現,一般凡夫認為只是一個偶然,你會活得很快樂,或是活得很痛苦,表示你的運氣好,或運氣不好,所以凡夫的思想----生命就像風吹掉落的樹葉,這片落葉可能往東飄,也可能往西飄,沒有任何理由,人的生命只有今生,沒有來世的思想,也沒有過去世的思想,死後一切都沒有,造成一種及時行樂的心態,這個我們叫作斷滅見。

外道,解釋生命現像是一種常見,認為生命有一個大力的主宰者,比方說上帝,比方說神我,無所不在的控制著我們;也就是說,我們沒有辦法決定自己的命運,是上帝決定的,這叫作常見。

但是佛教的生命觀認為生命是有因緣的;你會遇到什麼人?跟什麼人結婚?他為什麼作你的兒子?你為什麼作這份工作?

事出必有因,一定有過去的因緣,沒有一件事情是偶然出現的,每一件事情都有它背後的條件跟理由。

既然是諸法因緣生,那麼可以再進一步的探討,什麼是因緣呢?

佛教的因緣觀,從大乘的思想來看,生命的主因就是我們心中的思想;它的助緣,也就是我們所造的業力。

這個地方大小乘,解釋因緣是有所不同的;小乘的生命觀是偏重業力,叫業感緣起;大乘是偏重思想,是由你的思想來決定你的生命。

比方說:你今生的富貴,小乘的解釋是認為因為你過去有佈施的善業,所以得富貴的果報;今生的你,是由過去的你創造出來的,所以你今生的快樂、痛苦,基本上跟你今生沒有絕對的關係。你今生快樂跟痛苦,不能怪今生的你,因為今生只是在承受果報,要怪怪誰呢?怪前生的你,這只能認命。現在的快樂、痛苦,是你過去的業力來決定的。

大乘佛法認為:你的果報是你前生的思想創造出來的,你今生會富貴,因為你前生經常產生佈施的思想;行為不是重點,而是你面對這件事情:你的想法才是重點。在大小乘經典當中,強調業力、強調思想都有,但是你看天台宗的判教,你會發覺,所有的經典,只要層次越高的,被判作圓教、頓教法門的,都是強調心念-- --萬法唯心。

當然,兩種說法都對,都是佛說的,但是以天台宗的判教是認為:業力,只是方便說。

天台宗認為最圓滿的教義應該是: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是思想決定你的生命。

如果我們一直相信業力,這會有什麼問題呢?你的生命就很難產生大轉變跟突破,很難改變生命。


淨界法師:在生命輪迴中,你的心是變來變去的

所有的煩惱有一個中心點,就是自我意識。我們在剛開始是調伏煩惱,但是慢慢地,在深層的時候就挑戰自我意識了,這是一個生死關。

我們剛開始在修善的時候是有一個自我,認為「我」來造善業,來生也是由「我」來享受這個安樂的果報,剛開始是這樣思考的,這叫安樂道。

但這個思考是錯誤的,因為你的心中沒有一個「我」。「我」必須要常、一,要主宰,它不能變化,但是事實上我們的心變來變去。

你看你小時候的理想抱負跟現在不一樣了。從一念明瞭的心來說,現在你的心已經很難找到小時候的心態了,已經沒有了。

所以,諸法因緣生,因為你不斷地蛻變,所以你的心是不斷地變化、沒有常住的。你光是從小時候到長大就不一樣了,來生就差更多。你看你前生是個男人,你是男人的心態;現在變成一個女人,你變成女人的心態。怎麼會一樣呢!你做轉輪聖王時,你是何等地憍慢;你變成一隻螞蟻時,你是何等地自卑,看到人就跑。

所以,在生命的輪迴中,你的心是變來變去呀!你站在什麼位置,就產生那個心態出來。你哪有一個常、一的東西呢?

佛法說,這個心像水流。

我們是活在一個動態的世界,其實人生沒有現在。你說我現在很快樂,其實你形容的快樂是解釋上一個念頭,你在形容上一個念頭。人生沒有「現在」這個詞,沒有現在,你講現在的時候,它已經變成過去了,哪有一個不變的東西呢?

它沒有不變性,更重要的是,它沒有主宰性!這個是所有大福報的人最大的盲點。因為我們積集善業,我們就有某種的自在力。有人說我生命有主宰性啊,我要買一台電視我就可以去買,我要買一棟房子我也可以買,這個就是我的主宰性啊。

諸位!你的「主宰性」不是從「我」發動出來的,那是因為你有善業。你把福報享盡你試試看,你連一碗粥都喝不下去了!我們現在有自在力,是因為有善業的支持,但是我們覺得是「我」在支持,這個是錯誤的知見。你有善業的時候你說了算,但是風水輪流轉,你福報享盡了,那就不一樣了。

所以生命沒有一個不變的東西,沒有主宰的東西。其實每一個人都是在釋放業力,如此而已。我們每一個人都在遵守業力的輪迴。


淨界法師:妄想創造出六道輪迴

妄想為什麼會創造出六道輪迴來呢?(這一段很重要)有名鬼倫,無名天趣。有無相傾,起輪迴性。關鍵在有無相傾,這一句話很重要!

我們一般不學佛的人─是一個不知道真如本性、整天向外攀緣的人,為什麼到三惡道去呢?因為他遇到染污的因緣,起了惡念,造了殺盜婬就得果報了。那麼一個人到三惡道的時候,他在苦中,會起慚愧心;慚愧心久了,累積到一個能量,他的慚愧心,又變成一種堅固妄想了;慚愧心表現出來,他就產生無殺盜婬的善念,變成他的一個強大的勢力,就出現人天果報:人天果報久了以後,他那個慚愧的善念,又慢慢放鬆了,累積了一個放逸的堅固妄想;一個人一旦放逸了,就憍慢;憍慢之後,貪瞋癡慢又出來了,又累積一個惡念出來…所以他的生命,就永遠在惡性循環,痛苦的時候起慚愧心;慚愧久了,得到快樂又開始放逸,然後就這樣不斷的輪迴!

印光大師提出一個觀念,跟有無相傾,起輪迴性這句話相符的──他說:善中有惡,惡中有善。

這一句話是針對凡夫。說:凡夫在造善的時候,已經產生一個惡的因緣在裡面,因為他貪愛果報,所以他造善之後,快樂果報現前的時候,他肯定會放逸的,結果就埋下三惡道的一個因種。

從佛法的角度來看一個人,從事相上的覺悟是不算的。

你說:我現在很痛苦,我真的不敢造惡了。這個覺悟還不夠!因為事相的覺悟,好了傷口,忘了疤。我們過去在三惡道多痛苦,卻沒有一個人記得了,所以真正的覺悟是從道理上的體會。

我們沒有通達心性的人,怎麼作,都不可能離開輪迴:造善、快樂的時候,開始放逸;放逸久了,產生痛苦;痛苦了,又起慚愧心,慚愧心……又開始造善、放逸。就是這樣─善中帶動惡,惡中帶動善,而產生一種惡性循環,這就是我們三界的果報。

直到有一天──你遇到了《楞嚴經》…你才知道生命是怎麼一回事,達妄本空,知真本有,原來我的本性是清淨的!

所以讀《楞嚴經》的人,會覺得自己真的是很冤枉,無量劫來,白白的受苦,實在是很冤枉!

所以你會重新開始創造未來。


淨界法師:出離三界必須要做兩件事情

如果我們有志於了生死——求生淨土是一個出離三界的,你對三界的妄想太執著會障礙你往生。

往生我們要做兩件事情,第一個、厭離娑婆,第二個、欣求極樂。

你要走得出三界,如果你跟三界的力量是咬得緊緊的,你一方面貪戀娑婆,一方面欣求極樂,這兩個力量在拉扯,那對不起,娑婆世界的力量強大,因為你跟它是熟境界。 所以,一個求生淨土的人,第一件事情,你要把三界的妄想要慢慢地降低,你才跳得出去; 第二個,你要建立一個新的妄想,這部分我們到佛三再來開示,建立一個對彌陀、對淨土一種強烈皈依的妄想,產生一個求生的動力。

所以,我們一個人要求生淨土是兩件事情,第一個,你要放下娑婆,第二個,你要欣求極樂。 《楞嚴經》有助於幫助我們放下娑婆世界的生死的力量,有助於。那就是我不對治妄想,但是我觀察它是妄想本空,無住。 妄想是沒有實體的,它之所以能夠產生那麼大的力量,是因為你的心力灌到上面,力量是我們給它的。妄想本來是沒有力量的,諸位要知道,它沒有力量。

但是你一住上去,它變成有力量,問題在這裡,是我們加持它。 它本來是一個因緣和合的假相,根境碰撞,由於我們過去的業力。你跟他有緣,你看他就起歡喜心唄,這正常的;你過去跟他結惡緣,你看他就很討厭他嘛。這個都是妄想,你無住,它自然就退失掉,那是一個生滅的假相。但是你一旦住上去,那事情就沒完沒了,它就變成堅固,它變成有力量,那都是我們給它的。

所以我們覺得妄想那麼有力量,其實它本身是沒有力量的,是我們的心力灌進去,它變成有力量了。 就像那個木偶一樣,木偶本來是不能動嘛,是我們的手在裡面動,它木偶才動嘛。 所以我們現在要慢慢從住在妄想的心要拉回來,把心帶回家,首先要知道一件事情——妄想本來是沒有的,達妄本空。


淨界法師:三界中到底是誰在流轉

我們講到五蘊的主人,藕益大師在《靈峰宗論》中他曾經對我們修行人提出了一個問題,他說我們要先知道一個事情,流轉三界中,到底是誰在流轉?流轉者誰?這個很重要!到底誰在流轉?我在流轉,我們一般講就是我們這個色身,不對呀!這個色身死亡以後就消失了,你的來生又換了一個新的色身,所以不是色身在流轉,色身每一期生命都不同,它是片段的,一塊一塊的,那到底誰在流轉?

對了!一念的思想在流轉!

當你色身消失的時候,你今生的思想會貫穿到來生去,思想會通過死亡讓你來生繼續受用。也就是說,其實我們的生命有很多事情是不斷的在重復的,除非你用佛法來調整你的思想,我們今生造了很多的業,今生很可能繼續的造,因為他思想貫穿。

你看有些小孩子,他也沒人教,他很喜歡布施,你給他一個蘋果,他看到你來,他很自然切一半分給你,你說他有接受教育嗎?他那麼小,哪有接受什麼聖賢教育,習慣性的思考,我們看這個動作,這個人福報很大,布施的思想,富貴從布施中來;小孩子經常跟人爭吵,這個人生命當中很可能會丑陋,嗔恚丑陋,你看莊嚴從忍辱中來;如果小孩子把東西都藏起來不與人分享,這個人貧窮下賤,貧窮從悭貪中來。小孩子他不會掩飾自己,他最純真,三十歲看不准了,他的行為都修飾的很好了。

所以我們的思想其實繼承了過去,當然我們也可以做調整,讓今生重新改變,我一定要改變!總而言之,整個流轉當中,主導我們的是思想,而思想當中,最可怕的是思而不是想,想是一時的,思就是我們心中堅定的一種意志力。


高僧語錄 : 聖嚴法師說佛用二十個字揭開前世今生因果 .

(學佛群疑): “ 佛法不是用神通和鬼神的力量來告訴你過去和未來,而是要你知道兩句話 : “欲知前世因,今生作者是。”現在的今生,就是未來的過去;現在的未來,就是未來的現在;現在的過去,就是過去的現在。因此,只要你清楚地瞭解,掌握現在這一刻,那就已經包括了三世因果的現像。否則,追求,追問,探之過去和未來,除了增加現在的困擾和浪費現在的時間之外,別無益處,既對於現在無補,對未來也無益。”

注 : 佛教的因果律貫通過去,現在,未來三世而又連結過去,現在,未來三世,現世承受先世業因,成為現世業果,現世行為造作即是後世業因,也可加入先世業因,成為今世業果。


明海法師 :做輪迴的主人

心的本質

所有眾生的心,所謂的心並不是一個不變的精神實體,而是像河流、像一條河一樣念念遷流不斷的連續,是一個過程。每時每刻,我們的心念都不斷在出現、不斷在消失;當下出現,當下消失;當下生,當下滅;當下起,當下落。這念頭的起和落,其實就是生和死,也是苦和樂的輪迴。

六道輪迴並不只是臨終之後發生

你前一個念頭興高采烈,恍若天人;下一個念頭,落入萬丈深淵,痛苦不堪,如同掉到地獄;前面一個念頭,是無我的純善,那就是天人的境界;下面一個念頭,可能是混沌的、愚癡暗昧的,那就是畜牲的境界;再下一個念頭充滿了貪慾和不滿足,那就是餓鬼的境界;再下一個念頭充滿憤怒,如烈火一般的憤怒,或者如烈火一般的貪慾焚燒著我們,那就是地獄。所以,念頭和念頭之間,在念念之間,我們就在不斷地經受六道的輪迴。因此,六道輪迴並不只是臨終之後發生。

禪修的意義

為什麼我們要禪修?為什麼我們要修這個心?就是要在念頭的生和滅上,我們要能立住、站住,我們要能做主人。在心念的生滅上做了主人,六道輪迴將被我們戰勝。


誰在輪迴?如何輪迴

本性法師

平靜的水面,是平的,這不等於水是平的。水可成峰,成谷,成容器之狀,亦可成氣與冰。

這個世界,是單一的嗎?不。有時間,有空間。時空又有縱向、橫向,是立體、多維。構成元素,複雜而多元。

輪迴,是佛教的核心概念之一,那麼,誰在輪迴?如何輪迴?我想說明的是:輪迴的主體是意識流與物質流,輪迴的流程是十二因緣。

物質,在佛教看來,不是固定性、確定性、實體性的東西,其無自性。

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他證明品質高下與速度大小關聯,證明品質與能量可以相互轉化。由此,有了著名結論:能量=品質×速度(光速)2。這是否正確?核裂變與鏈式反應,原子彈、氫彈的成功爆炸,證明了這論斷是硬道理。不僅如此,人們還發現,品質的構成,由快速生滅的原子及原子之電子、中子、質子甚至夸克等基本粒子組成。

科學家們還得出結論,這些微妙的基本粒子,實際上非粒子,而是一種絲狀的振動能量,每種振動模式對應著特殊的頻率與波長,也就是,對應著不同的品質與能量。這就是霍金常說的弦論。

品質一詞,在愛因斯坦那裡,是物質不滅的體現,是不滅物質的象徵。這麼看來,物質在這,就不那麼「物質」了,更非「唯物」了,而是一股強大強烈的「物質流」。而那些基本粒子,就是佛教中說的「極微」,而物質的粒子之變,就是佛法中所說的「剎那」。

這個世界,「物質流」之外,還有「意識流」,即精神、思想。人會思考,貓會感覺。這意識流與物質流激盪、會合,形成業力,就是我們輪迴的主體,而兩者的互動、流轉,謂之十二因緣,就是我們輪迴的流程。

如果說,物質第一,叫「唯物」;精神第一,叫「唯心」;那麼,在佛教,不唯物亦不唯心,而是心物辯證,物心圓融,趨於中道。

在佛教看來,物質會影響精神,精神會影響物質,沒有誰會決定誰,當然,這指的是凡夫。凡夫造業,既有精神層面的,也有物質層面的。身口意,貪瞋癡,聞思修,信願行……其中,物質與精神元素都是兼具的。沒有純粹的精神活動或物質運動。

這就提醒我們,除了對意識活動要謹言慎行之外,對物質運動也要謹小慎微!否則,都會成為輪迴庭上的呈堂證供,鐵板釘釘,翻身不得。

意識流與物質流的激盪會合,又如何互動流轉?佛陀一開悟,就給予開示,那便是緣起論。

緣起論強調的是聯繫、因果、無常、變化等道理。其中,有十二因緣,提示生命的三世輪迴之旅途。亦即無明生行,緣行生識,緣識生名色,緣名色生六入,緣六入生觸,緣觸生受,緣受生愛,緣愛生取,緣取生有,緣有有生,緣生有老死。在這,因有無明,即惑與疑,便有老死。可見,惑與疑是輪迴的根本之因。要斷除輪迴,根本的方法,就是要修證智慧,解脫無明。


大安法師:佛教徒要常常準備

諸位蓮友,新的一年就要到了,整個社會上都在忙碌著過春節,每個家庭都是那樣的吉祥和睦,共度新春佳節。作為我們佛教徒,也是隨順民間的習俗,也有過春節,叢林裡面也要祝聖、普茶。同時對佛教徒來說,在這個新春喜慶的日子,他還會有一種深層的了生脫死的警覺。祖師大德也常常說:臘月三十到來的時候,用什麼來抵敵啊?就是臘月三十代表著無常、死亡的到來,我們該用什麼樣的資糧來應對。

所以,佛教徒要常常,要準備著。準備什麼呢?一般,我們都會面臨著,有白天就有黑夜,所以我們要為黑夜準備;有夏天就會有冬天,我們要為冬天準備;有生就有死,所以我們要為死亡作準備。為夜晚做準備,就要準備燈燭床褥;為寒冷的冬天做準備,要取暖和衣服。為死亡做準備,就是要求福求慧求生淨土。

死亡是人生一大事,每個佛教徒要想到,我們生命當中最大的事情是面對這個「死」。一般的人,對這個死,他就比較的恐懼,也不了知,所以常常是迴避它。對於念佛行人,他每天要遭遇這個「死」,每天要記住這個「死」,要把這個「死」作一番超越、一番轉換,死的當下就是生。「生」就是我們法身慧命的誕生,「死」就是我們這一期的業報身的永遠的離開。所以,對我們來說,最重大的事情就是念這句「南無阿彌陀佛」。文成印壞,在死亡來臨的時候,我們蒙阿彌陀佛慈悲願力的加持,帶業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離開這個四大構成的虛假的身心,去獲得金剛那羅延的身體,去獲得像阿彌陀佛那樣的大菩提心、大平等心、大智慧心。這是我們最希有的準備、最崇高的準備、最殊勝的準備。

如果每天每時每刻都能做這樣的準備的話,那這個人就有著蓮花的品格,微妙香潔,出污泥而不染,就是這個世間的最聖人、妙好人、不可思議的人。

希望我們諸位朋友,都在這個五濁的末法時代,成為最不可思議的蓮友。


大安法師:善根深厚的人,不會投生在這個世間

念佛不是要等的,這個因循等待可能就耽誤了我們自己。有的人他聽到念佛法門也覺得不錯、蠻好的,然而他常常會說:「等我退休以後再說吧。」等他退休。但是能不能等到退休啊?

第一,你的生命能不能到退休的時候;第二,在退休之前一、二十年的過程當中,如果你真的惡業造得很重,以後你信心的善根都沒有了。這裡風險很大。所以一定要趁身體強健、還有一點善根的時候,趕緊歸投到阿彌陀佛的慈悲願海當中來。你只要信願念佛,就得到阿彌陀佛的加持、護佑。這是非常重要的。

因為我們的善根已經很微薄了,不是善根深厚的人。善根深厚的人,不會投生在這個世間。善根已經比較微薄,這時候如果我們得不到佛菩薩、三寶的護佑,這個善根就容易退失。

所以經典當中曾經有一個比喻,就好像魚子啊,如果魚母不念魚子,魚子就會爛壞。魚子是很多,但能成活魚的很少。那成活魚的前提是:要這個魚母來念它,它才能夠成活。不念,這個魚子就會爛壞,有這個比喻。我們眾生的善根、菩提心是要佛菩薩來護念,我們這個善根才能增上;沒有得到佛菩薩的護念,我們的善根就會退失,也會爛壞。所以得佛菩薩的護念、加持,非常有必要。


達真堪布:出離心發不出來怎麼辦

問:想發出離心卻發不出來,怎麼辦呢?

達真堪布答:出離心是菩提心的基礎,但是出離心也不是無緣無故、想發就能發出來的。如果沒有人身難得、壽命無常、因果不虛、輪迴過患這些四外加行的修法,不可能有出離心。四外加行修好了,出離心自然而然就會產生!對輪迴沒有絲毫的貪著,對世間沒有絲毫的留戀,這才是真正的出離心。

有些人偶爾遇到困難、遇到麻煩的時候,會對世間生起厭倦的心,但這不是出離心,而是逃避心。一定不要輕易舍棄加行的修法,別小看這些!這都是最殊勝、最重要的修法。修正行不難,難在修加行。修出離心、菩提心都特別難,修正行的時候沒有什麼可難的。地基打好了,蓋樓就快了。為什麼很多人修了很多年,卻沒有任何成就?原因就在於沒有基礎的修法,卻直接抓那些高深的法,直接修正行了。


請千萬牢記,念頭只是諸多因素與短暫機緣和合的歷程。

無論念頭好壞,都沒有具體的存在。

只要一個念頭生起,你了知它的空性,它就無力產生第二念,迷妄之鏈將在當下停住。

———頂果欽哲法王


能不能改變命運,和是否有強大的意志力有很大關係。

過度縱容自己是很輕鬆的,“隨惡而行”往往被人錯誤地冠以溢美之詞,什麼隨遇而安、隨緣等等,這只不過是給已有造惡習氣又懶惰的自己,一個知錯不改的理由罷了,最終受苦的會是誰呢?

生下來是什麼樣我們不能選擇,但我們可以選擇怎麼樣活下去。

要明辨是非,對錯誤的事情,要堅決以意志力去對治,盡全力去改變,這個改變對你有巨大的益處。

——嘎瑪仁波切


淨空法師:能不能往生,這個事情不要問別人

一個人到臨命終的時候,他眼睛看不見了,眼識沒有了,眼識先舍掉;耳朵也聽不見了,耳識也舍掉,乃至於鼻舌身,第六意識也沒有分別了,第七識這時候也沒有執著了,統統舍掉。

當第六意識、第七識不能控制的時候,剩下來阿賴耶識裡頭的習氣種子就亂髮,這時候麻煩在哪裡?你阿賴耶裡的習氣,哪個習氣力量最大的,它就先起作用。所以,為什麼教你平常要天天念佛,就希望阿賴耶裡頭的習氣,這個習氣最重,力量最大,將來臨終時,它先發出來,領導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每天念佛道理就是在此地,就是怕臨命終時,第六意識、第七識一下不管事的時候,阿賴耶識不能控制,無量劫所含藏的善惡種子,在這裡頭亂髮,這個事情麻煩了。這樁事情就在我們現前都可以考驗,這是我們自己要警惕的。為什麼?我們每天晚上睡覺會做夢,你在做夢的時候就是如此,第六意識、第七識不能控,六、七不起作用,阿賴耶裡頭種子就起現行,就亂髮。

人迷惑顛倒,就會做惡夢,你如果曉得這個真相,你就知道人斷氣以後,那個現象可怕,出不了六道;如果每天晚上做夢都夢到念佛,那就好了,那就證明什麼?你阿賴耶裡頭念佛的種子有了力量。要不是經常做好夢,夢到念佛、拜佛、禮佛、聞法,都在三寶邊事,往生就難,真難!所以,為什麼要教你一心稱念,因為一心的力量最大、印象最深,阿賴耶裡頭這個種子它有力量,它先起現行,它印象最深,它忘不了。

因為臨終的時候顛倒,第八識習氣亂髮,這才有六道輪迴。換句話說,你常常做好夢,與三善道相應;常做惡夢,與三惡道相應;常常夢到念佛,夢到佛菩薩,這與淨土相應。所以,能不能往生,這個事情不要問別人,自己想想就知道了。

 

為什麼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事?

我們遇境逢緣,第一件事情是先修空觀!

不知者真的無罪嗎?佛祖是這樣說……看後驚出一身冷汗!

不能以通途的佛法,來衡量淨土法門

福報越大的人,要越早收心--少去"分別"!一"分別"就會帶動攀緣。

外在的因緣,你最好不碰,輕輕走過就好

心態,決定生命的整個相貌

不要試圖去改變外在的環境,你會越弄越糟的!

什麼是拜懺?拜懺和一般法會有什麼不一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