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嚴法師
法眼文益禪師參訪羅漢桂琛禪師,羅漢問他將往何處去?法眼答:「迆邐行腳去。」羅漢又問:「行腳要做什麼?」法眼說:「不知道。」羅漢說:「不知最親切。」法眼豁然開悟。
一般人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以充實知識、增廣見聞,是非常好的自我成長。不過,知識見聞雖然可以讓我們開眼界,卻不一定可以讓我們除煩惱。開眼界和除煩惱不一樣;對各種各樣學問的探索,並不等於智慧的開發。禪宗所講的智慧,是把自我中心的立場、角度、判斷都放下,只有絕對客觀的事實,沒有相對的任何執著。一般人只停留在知識見聞的層面,依靠書本、見聞,加上自己的推想、判斷,去從事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改善工作,以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各種問題,卻不能徹底解決來自內心的許多煩惱。
「行腳」是從甲地到乙地,再從乙地到丙地,沒有一定的目的地,也沒有一定的落腳處,有如行雲流水,隨緣遊方,隨處安心。這使得出家人的心中除了求法求師,沒有什麼好追求的,物質上無所擁有,只要一路走下去就好,所以行腳本身就是一種很好的修行方法。
羅漢禪師問弟子法眼文益要到哪裡去?法眼說要自由自在去行腳,師父又問行腳要做什麼?行腳既然是自由自在,本來就沒有要做什麼,對師父這句問話,法眼實在答不出來,只好說:「不知道!」這是老實話,師父卻針對這句老實話予以開示:「不知兩字才是你真正需要的東西。」法眼一聽就開悟了。
法眼為什麼聽了「不知最親切」就開悟?「知」是屬於認識的、分辨的、自我中心的,講「不知」就是放下一切自以為是、知識學問、見聞覺知等的知見障及心障,無我的智慧便能顯現。這種無我的智慧,不能用特定的思想、語言、文字來說明,因此羅漢點出「你說不知道,這才是最要緊的」,亦即點明他,只要離開思想、語言、文字等的依傍就對了。所以法眼開悟。
一般人能不能學習「不知最親切」呢?能,親自去體驗生活,去歷經各種人、事、物的現象,要比透過語言文字更能讓我們領會,否則也不必說「盡在不言中」這句話了。所謂「無言勝有言」,是因為瞭解到事實的真相之時,就不必再費唇舌。因此,這裡的「不知」並不等於無知。
本文摘自法鼓文化出版「公案100」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