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般傳聞的五大神通,可分為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等五種。

所謂天眼通,意指非但能透視一切,甚且能目視三千大千世界如掌中的小芒果,一如阿那律尊者般;

所謂天耳通,意指能耳聞無遠弗屆之音;

所謂他心通,意指能知曉眾生起心動念的善惡;

所謂宿命通,意指能知眾生過去前生宿命因緣,譬如前生出生何處,姓氏為何,是男 是女,是富是貧等等;

所謂神足通,意指能以「肉身」(非外道所謂的出陽神或意生身)如彈指頃瞬間飛移至其他空間,如梵天宮或地獄。甚至能展現上身出煙焰,下身流水光等神蹟。

以上五種神通,基本上,一些外道修行者亦能透過神秘經驗開發,甚至天、龍、鬼、神等非人也具有若干通力,差別只在於程度上的不同。譬如四天王天的神通就不如三十三天眾,其他欲界天眾不如第六欲天他化自在天眾,欲界所有天眾皆不如梵天眾。又譬如一般外道離欲仙不如比丘,一般比丘不如阿羅漢,阿羅漢不如辟支佛,辟支佛不如佛。至於第六種漏盡通,係指善能斷盡一切煩惱之通力,惟阿羅漢、辟支佛、及佛等聖者俱足。

佛陀身處的時空背景,是一個充滿多神教義的古印度,那裡充斥著許多頗具神通的外道修士。佛陀很明白若以神通來宣揚佛法,不但不能達到教化眾生的目的,反易招致驚世駭俗及毀謗的後患,對佛法來說,不但不是彰顯及榮耀,反而是一種貶抑。尤其當沒有信心的在家人或外道因此口出不敬時,將令其墮入惡道或招致其他惡報,是一種不善。

但我們從許多經文裡又可以看到佛陀或大長老以神通教化眾生,或幫助眾生度過危難的例子。這種情形只能說,神通的運用必須輔以智慧為後盾。佛陀或大長老若以神通教化某眾生,一定是事先觀察到這名眾生的宿世善根業已成熟,而且必須施展神通,方能收教化之功,在這種特殊的情形下,他們才會施展神通。

至於,以神通助人避難的例子,也是這名眾生本身即具遇難呈祥的善業與福報,換言之,就算佛及大長老不以神通救人,該名有福的眾生也自有其善業足以自我庇蔭,可趨吉避凶。

反之,若比丘或比丘尼不具佛陀的「十力」,在運用神通時便極可能造成失誤。這種情形可分為兩種層次來看:一是比丘或比丘尼以神通真的看到某些訊息(He did see things,),但卻不一定能正確的判斷或解讀所看到的訊息(but could not judge or tell accurately what he’s seen.)。尤其一旦發生誤判的情形,極易影響在家人的信心,甚至招惹外道的毀謗與譏嫌。

因此,佛陀一再強調他從不會教比丘們在婆羅門、貴族、或居士的面前展現神通,他祇教導他們應當在幽靜的地方靜默,思惟解脫之道。自己在修行上若有任何特殊的成就或功德,應當要保持低調,要隱藏;若在身、口、意等言行方面有任何的過失或錯誤,就要勇於發露、懺悔、認錯。(見北傳《長阿含》堅固經)

善哉斯言,比丘若欲教化眾生,自應以其清淨嚴謹的戒德,甚深的禪定,及卓越過人的解脫智慧來助人,方符佛陀「自護護他」的精神,也自能贏得有正見、有信心的天神及在家人的尊敬。或許唯有如此,才是真正對佛陀、佛法、及僧伽的供養、榮耀、及彰顯。

現代很多自以為是的學者,因囿於世間思維,總是避講神通,以免遭外界譏評為迷信。事實上,佛陀是「不尚」神通,但與不講神通是有很大的差別。「尚」是「崇尚」之意,不尚是不推崇神通,因神通無解於苦的止息,但是承認有神通。

據佛教典籍記載,均無任何一位聖者是靠唸咒來發顯神通,他們皆是因持戒清淨,息心靜慮,迨第四禪定捨心成就時成辦。惟神通雖不可思議,卻不敵業力。是以神通仍有其侷限性,當宿世惡業一旦成熟,若欲以神通扭轉乾坤,無異螳臂擋車 ,一如佛遭落石傷足;又如目犍連尊者死於盜匪亂棍之下。


聖嚴法師:勿迷信神通力

所謂“各路神仙各顯神通”,在人類之中,的確有一些人具有超乎常人的神通力,現在也有人稱為“特異功能”。事實上,兩者並不完全相同,因為神通出自於心的力量;而特異功能則屬於身體的力量,在大陸稱為氣功。

神通能力不宜任意使用,否則會產生因果失衡的不良後果。

所謂神通,在印度分為五種,就是神足、他心、天眼、天耳、宿命通。神足通能變化物體現象,他心通知他人的所思所想,天眼通知道未來,天耳通能聞遠近一切聲音語言,宿命通知過去世的事物現象。有幾種方式可以獲得這些神通:

1、過去世是天道、神道的眾生,這一世已經是人的身體,但在宿習之中,仍留有神通能力。

2、靈媒的神通。有些人的身心帶點神經質,就容易讓到處飄浮的靈體所附著。民間宗教所謂的“仙佛借竅”等降靈通靈的現象,從外表看起來,是擔任靈媒的人在說話,其實是靈體附在他身上,借靈媒的嘴巴行道。

3、修煉得來的神通。用持咒、打坐、誦經都可能得到神通。有的是由老師專門教授修煉神通的方法,有的是瞎貓碰到死耗子,在修行過程中,無意間得到或多或少的神通力,有的僅得到所謂“第三隻眼”的天眼通及宿命通。在修行過程中出現靈體附身的原因,通常是由於有神經質的傾向,或者是心中有所期待,一面修行,一面希望獲得神通,飄浮於空中的靈體會借他的身體,表現神通的功力。

神通力對於社會大眾,其實是弊多利少。因為神通不能違背自然法則的因果定律,雖然以神通力能預先看到、聽到若干還沒有發生的事,但是能夠讓你提前躲避的機率很渺茫,縱然在這個時空不發生,也會在另外一個時空發生。

例如,有些大神通者預知某架飛機會在飛行中失事,因此運用他的神通力讓空難不要發生,結果這架飛機上的乘客後來仍會遇上別的空難。

神通是個人的,誰也不能違背因果,如果強行違背了因果的業力,使用神通的人也會有大麻煩。正信的佛教雖承認有神通,但並不輕易使用,尤其中國的禪宗祖師們,是不許使用神通的。

一個佛教徒,特別是禪修已有相當功力的人,多少會有一些超自然的感應力,他們使用神通,可能有幾種情況:1.他要死了,使用神通之後,就要離開這個世間;2.他要遠行了,使用神通之後,便離此他去;3.有些人需要用神通力才能讓他們產生信心,不得已才用一點神通作為方便。如果常用神通,不僅不能為人類社會造福,反而會使大眾失序,也會給使用神通的那個人帶來麻煩。

目前坊間流行一本叫《前世今生》的書,這是從美國翻譯過來的,在西方社會並沒有受到特別的重視,這是因為他們的社會信奉耶穌基督教,沒有辦法接受前世今生、輪回轉世的觀念;到了台灣,因為民間宗教盛行,普遍相信有過去世,所以這本書很暢銷。書中的案例,是醫師通過催眠術的引導,而讓受術者見到過去世,這不能算是神通,有點像中國民間牽亡術的靈媒性質。若以正信的佛教來看,這本書仍不是佛教的東西。


過人法的例外(一)

比丘或比丘尼戒律中所謂的「過人法」,是規範有神通的比丘或比丘尼,欲以神通炫惑世人,藉此贏得名利及供養,一如提婆達多以神通變幻成小孩坐在阿闍世王的膝上,吞阿闍世王的口水。但若比丘或比丘尼心中並無此意,僅就其神通之功能據實陳述,並不犯戒,一如本文中的目犍連尊者與蓮花色長老尼。

選譯自北傳《五分律》卷第二十八(彌沙塞)

優婆塞喬正一譯於西元2009/4/26

  

在古印度的毘舍離城中有一棵大樹,叫做尼拘類樹。其樹之大,足可遮蔭五百輛乘車。

有一天,蓮花色比丘尼看見這棵大樹,便對其他的比丘尼說:「以前,我前生在天界當天女的時候,我耳上所掛的耳墜之花就如同此樹之大。」

蓮花色此話一出,立即引起騷動,其他沒有神通的比丘尼都認為蓮花色在說瘋話,世上怎麼可能有耳墜之花會比大樹還大。於是大家都譴責蓮花色故弄玄虛,裝神弄鬼,妄說過人法,並將此事向佛陀報告。

佛陀得知後解釋:「蓮花色說的是實話,天界確有這種花,她並沒有犯戒。」

又有一次,毘羅茶私呵比丘生重病,全身上下生出五百個癰爛瘡,而且這些癰爛瘡都已潰爛化膿,非常噁心,令人不敢直視。

蓮花色比丘尼與五百位比丘尼得悉後,一起前往探病。沒想到蓮花色一見比丘身上的爛瘡,竟然笑了出來。在場的比丘尼都傻了眼,不解蓮花色怎麼會有這種反應,大家都遣責蓮花色怎麼如此毫無憐憫之心。

蓮花色解釋:「我並不是在嘲笑生病的比丘,只是我看見了導致這位比丘生病的業力與因緣。這位比丘的前生曾經是一位很有權勢的大國王,名叫毘竭婆,我的前生是他當時的王后。但這位國王性好女色,利用權勢強取並強姦了五百名良家少女,奪取了她們的初夜。因為這項惡行,使得這名國王墮入地獄長達百千萬年之久,其間不斷地承受各種苦刑與燒煮之苦,等他地獄的惡業消失後,轉生至人間,仍須承受身染五百爛瘡之報。」

其他比丘尼聽後都不太相信蓮花色,她們一致認為這都是蓮花色的鬼話,怎麼可能會有這種事,並認為蓮花色觸犯了妄說過人法的戒律,因此向佛陀舉報此事。

佛陀得悉後解釋:「蓮花色並沒有犯戒,因為她說的都是實話。」

有一次,目連尊者看見一位懷孕的女居士,便對其他的比丘說這位女居士會生男的,沒想到女居士生產時竟生出女嬰。但因女人懷孕初期,腹中胎兒是男是女,很難判定,就連今日先進的醫療科學儀器也尚且會誤判,所以後來這位女居士腹中的胎兒因業力因緣轉為女嬰,不足為奇。可是其他比丘認為目連尊者觸犯了妄說過人法的戒律,便將此事向佛陀報告。

佛陀解釋:「應當要看目連尊者一開始的話而定,雖然後來生出的是女嬰,但那是目連的誤判,他並不犯戒。」

 

佛經原文

五分律卷第二十八(彌沙塞)

毘舍離有一大樹名尼拘類。蔭五百乘車。
花色比丘尼見語諸比丘尼言。
我在天上時捶耳邊華如此樹大。諸比丘尼謂無此理。
種種呵責。云何比丘尼自說得過人法。
以是白佛。佛言。天上實有此華。
華色比丘尼實語無犯。毘羅茶私呵比丘身生五百癰瘡。
癰瘡潰爛不可視。華色比丘尼。
與五百比丘尼俱共問訊。見已便笑。諸比丘尼呵責。
云何無憐愍心見比丘如此方更笑之。華色答言。
此比丘過去世。時作大國王。名毘竭婆。
我時為作第一夫人。其王強取五百童女破其當世。
以此因緣無數百千萬歲墮大地獄苦毒燒煮。餘報受此五百癰瘡。
諸比丘尼謂無此理。種種呵責。云何比丘尼自稱得過人法。
以是白佛。佛言。彼比丘實爾。華色說實無犯。

時目連語諸比丘。某甲居士婦當生男。
彼當產時轉為女。諸比丘呵責言。云何虛說得過人法。以是白佛。佛言。
如目連語但觀其前不觀後耳。


過人法的例外(二)

本文中目犍連尊者被問到孕婦腹中的胎兒是男或是女時,當時的胎兒真的是男嬰,豈料因緣業力異熟的變化,後來竟轉為女嬰,但尊者當初預言的時候並沒有錯,所以尊者並沒有觸犯妄說過人法的戒律。

選譯自北傳《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

喬正一譯於西元2010(佛曆2554年)/1/8

在古印度的廣嚴城內,有一處常有獼猴群聚及出沒的池塘,池畔有一戶高閣,佛陀就住在裡面。

有一個信奉不穿衣服的裸形外道的門徒也住於此城,而且他的太太懷孕了。

有一天大目犍連尊者走入城內乞食,挨家挨戶的走到了這位外道門徒的家前,當時這個外道門徒瞧見了尊者,心想傳聞這位大目犍連尊者有大神通,法力高強,能知過去未來,不如就試一試他的功力,讓他預言妻子肚裡懷的胎兒是男還是女。

外道門徒打定主意,便開口對尊者說:「聖者啊,可否請您預測一下,我太太肚裡懷的孩子是男還是女?」

尊者直接了當的回覆:「施主啊,夫人腹內的胎兒是男的。」

外道門徒重男輕女,一聽妻子懷的是男孩,便喜不自勝,立即奉上高級美味可口的飲食,將之盛滿缽中,授與尊者,並說道:「尊者,歡迎您下次再度光臨寒舍。」

尊者接受供養後,便祝福眼前的這位外道門徒長壽與健康,隨後離去。

正巧當時附近也有一位裸形外道的出家人,看見自己的信徒對目犍連尊者如此殷勤有禮,很擔心信徒會被吸收挖角,改信佛教,便前去一探究竟。

裸形出家人得知經過後,為了表現自己的修行成就,穩住信徒的信心,當下也開始占卜,結果卦相顯示門徒的妻子懷的是女兒,便仰面大笑,並告訴信徒占卜的結果。

這位信徒非常期待生兒子,被裸形出家人如此澆了一盆冷水,心中當然非常的不舒服,臉色非常的難看,開始頂撞裸形出家人,並堅信目犍連尊者神通廣大,他的預言一定神準。

裸形出家人為了謹慎,便再度占卜,結果仍顯示是女兒,便老神在在的要信徒等著看是誰的預言準。

結果,外道門徒的妻子果然生的是女兒,門徒失望之餘,便譏笑毀謗道:「寧可信裸形外道的話,也千萬不要相信佛教沙門的謊話。」

這個流言開始散佈,沒多久已經盛囂塵上,傳遍整個城市。

僧團中的六個頑皮比丘入城乞食的時候也聽到了這個流言,皆認為目犍連尊者犯了妄說過人法的戒律,便欲舉行羯摩舉發尊者的罪過,但目犍連尊者並不認為自己犯戒,事情便鬧到了佛陀那裡。

佛陀對大家解釋:「比丘們,這世上有四件事情,非人類的智力所能理解思量,若欲強思者,必將引發精神錯亂,是哪四件事呢?一是思量神我;二是思量世間;三是思量一切眾生業力因果異熟的複雜性;四是思量諸佛的功德成就境界。大目犍連當初預言的時候,外道門徒妻子腹中的胎兒真的是男的,只不過後來由於複雜又不可思議的業力因緣異熟變化,胎兒竟由男轉之為女。若那位長者當時是這樣問大目犍連:『請問,我太太生產的時候,生出的嬰兒是男還是女?』那麼,大目犍連一定會預言是女。所以,你們比丘若欲審判目連的罪,應當依據那位外道門徒的問題來決定,但我在此可以告訴你們,目犍連並沒有犯戒!」

 

佛經原文

世尊在廣嚴城獼猴池側高閣堂中。
時有無衣外道門徒於此城住。其婦懷妊。
是時具壽大目連入城乞食。次至外道門徒家。
時彼家主既見尊者便作是念。此大目連眾所共聞。
是第三聖無不知見。
我今應問我婦懷妊為男為女。作是念已問目連曰。聖者。
我婦懷妊為女為男。尊者報曰。賢首。腹內是男。
凡諸世人聞富盛時悉皆歡喜。即便慶躍。
以好上妙香美飲食。盛滿缽中授與尊者。
復便請曰餘日更來。報言無病。辭之而去。
近此外道門徒之舍有露形人。為物師首。
見大目連持滿缽去。即便念曰。我唯有一施食之家。
還被沙門釋迦之子教化侵奪。此非好事。
我今宜往到長者邊問其所以。共彼沙門作何籌議。
即便疾疾往至其家。問言長者。
沙門目連來至家不。長者報言來至。告曰仁何所問。
報言我問婦今懷妊為男為女。報言是男。
時露形者善明卜筮卜知是女。即便迴面翻掌而笑。
長者見已進而問曰。何意迴面翻掌而笑。
報言我觀是女不見有男。
時彼長者面現瞋相額起三峰。而告之曰。汝拔髮露形何所知見。
豈大目連智不及汝。聖者授記必定誕男。
汝之淺識強云生女。彼見罵已還更算之剋定是女。
即便作色告長者曰。
假令沙門瞿答摩記云是男。此不是男必定生女。
彼既月滿便生於女。時彼長者及諸家眷。咸起譏嫌廣興謗議。
寧彼外道記事不虛。不同沙門言皆是妄。
目連記男反更生女。是時流言囂遍城郭。
時諸人等。便於市肆街衢之所咸共譏嫌。
諸人知不。寧親外道不信沙門釋迦之子。
時六眾苾芻方入乞食。聞此嫌言便告彼曰。仁等嫌誰。
答言我嫌汝等。報云我有何過令汝譏嫌。
諸人報曰。聖者目連記外道婦當生於男。
今遂生女。六眾聞已告諸人曰。
世間諸人咸皆漂沒無智之海。唯佛世尊於授記事出言無妄。
餘所說者容有參差。然人之所生非男即女。
豈復生狗及獼猴耶。諸人聞已默然不答。
是時六眾難陀鄔波難陀共相告曰。
我且隨時答諸人眾。然少欲目連自犯其罪。廣說如前。
乃至報曰。五部罪中隨意當詰。
白言上座應知豈不自憶記彼外道門徒。
懷妊之婦生必是男。今既生男可相慶賀。
沙糖石蜜恣意餐噉。然持缽乞食可不濟飢。
更以虛心妄記他事。遂令我等乞食不得。仁既犯罪應如法悔。
目連報曰。具壽。我不見罪。
是時六眾喚授事人。鳴揵稚集眾僧。廣說如前。
乃至世尊告曰。汝諸苾芻有其四處。不可思量。若強思者。
心則迷亂或令發狂。云何為四。一思量神我。
二思量世間。三思量有情業異熟。
四思量諸佛境界。然大目連授記之時其實是男。
彼於後時由業異熟轉之為女。
若彼長者問大目連。我婦產時為男為女。
時大目連記言是女。汝諸苾芻目連當時據現事記。
故無有犯


過人法的例外(三)

一般人喜歡算命或占卜,甚至請教養小鬼的法師或通靈人士探索未來的吉凶。但一般來說槓龜的比例居高,姑且假設算命師及通靈人真有兩把刷子,但因緣業力不可思議,未來變數難以掌握,所以我們不如活在當下,把握每一分一秒,做正確的選擇,就是替自己的未來鋪最好的路。

本經是說明享有神通第一的目犍連尊者,預言國際間的戰事,結果不準,招致人民的誹謗。後來佛陀說明人間的戰爭發動前一定是守護國家的非人彼此間先開戰,而目犍連尊者對國際戰爭的預言就是依憑這些非人的戰事而定,只要他是依照所見所聞據實陳述,就沒有妄語或妄說過人法的問題。

這篇經文也說明未來的可能性多變,所以佛法的業力不是宿命論,否則人就沒有修行的意義與必要,也沒有解脫的可能性可言。

選譯自北傳《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妄說自得上人法學處第四之二

唐朝義淨法師奉詔譯

喬正一譯於中華民國一○○年三月十九日星期六

 

有一次,在古印度的廣嚴城,該城中有一處獼猴池,佛陀就住在池畔的一棟高聳的閣堂中。

當時,摩揭陀國的未生怨王與廣嚴城的諸侯早有不和,於是發動了戰爭。

未生怨王嚴整象馬車步等四兵,途經佛栗氏國,準備攻打廣嚴城。

佛栗氏國的人民立刻警告廣嚴城的人戰事將一觸即發,廣嚴城的人也不甘示弱,嚴整以待。

當兩軍出兵,相互對峙之際,正好神通第一的目犍連尊者一早執持衣缽,走入廣嚴城乞食化緣。

廣嚴城的人民一見目犍連尊者,便有人高聲提議道:「各位,你們曉得嗎?我曾聽說目犍連尊者神通廣大,智慧超群,無所不知,我們在出兵前應該先向他請示一下這次戰爭我軍是否能獲勝!」

於是,廣嚴城的人民紛紛走向目犍連,詢問他此次戰事是否能出師順利。

尊者便直說廣嚴城的軍隊會獲勝。

廣嚴城的人民聽後心中大樂,信心與士氣倍增,便全副武裝出征,準備突襲敵軍,攻其不備。

一開始的確是廣嚴城的軍隊節節勝利,將敵軍給逼到殑伽河岸,未生怨王心想大事不妙,如果廣嚴軍隊一旦渡河追殺,一定會如網取魚般把己軍殺光。於是,未生怨王對軍隊信心喊話,要大家士可殺不可辱,千萬不可逃跑,一定要光榮奮戰到底。

未生怨王的軍隊也都認同國王的話,寧可光榮戰死,也不願當敵人的俘虜,於是心一橫,便將死生置於度外。

因為未生怨王的軍隊連死都不怕了,就變得更加驍勇善戰,士氣銳不可檔。於是,整個情勢都扭轉了過來,他們轉敗為勝,擊敗了廣嚴城的軍隊。

廣嚴軍隊自知不敵,便撤軍退守城池。

因為出師不利,廣嚴城的人民覺得目犍連的的預言根本就不準,於是大街小巷都開始誹謗譏嫌尊者,他們覺得神通第一的稱譽不過是虛有其名。

當時,正好僧團中的六比丘也入城乞食化緣,聽到這些流言,便問城中的人民戰爭的經過?

人民說也據實以答,說明一開始是他們佔上風,但後來轉敗。

六比丘問道:「既然一開始勝利,那應該見好就收,為什麼還要窮追猛打,反被敵人將一軍?」

廣嚴城的人民回嗆道:「你們難道沒聽說過野狐被逼到沒辦法時,也會激發潛能,力大如猛虎的道理(譯者註:即狗急跳牆,意指敵軍是因被逼到生死交關以性命相搏,才會反敗為勝)?」

六比丘自知說不過人民,便不再說什麼了。但六比丘也認為目犍連尊者有犯戒之虞,便要目犍連懺悔認罪。

目犍連尊者坦蕩蕩的反駁道:「我何罪之有?如果你們硬要指摘我有罪,那五部之罪中就任由你們舉之!」

六比丘說:「我們指的就是尊者預言廣嚴城軍會獲勝,結果卻是敗的這件事,您入城持缽化緣乞食,豈可為得供養而故說妄語,招致眾人的誹謗譏嫌?害得連累我們入城乞食,都得不到供養。」

尊者仍說:「我沒有錯!」

六比丘說道:「那麼就如世尊所言,我們要做舉羯摩來舉發你的罪狀!」

這件事情鬧得很大,驚動到很多的上座長老,舍利弗尊者跳出來排解紛爭,勸告六比丘不要把事情搞得不可收拾,也不要對目犍連尊者如此不敬,因為這樣的惡行會毀滅正法,他認為大師世尊具一切智,於一切事得大自在,建議這件事應交由佛陀來決斷。

世尊得悉經過以後,便說道:「凡世間的戰爭發動時,一定是守護國家的非人先開戰,然後人間國家的軍隊才交戰。若非人戰勝,那麼他所守護的國家軍隊也會得勝。當時目連預言廣嚴城的軍隊會獲勝,是因為他先看到廣嚴城的守護神戰勝了摩揭陀國的守護神。後來,到了河岸時,摩揭陀國的守護神反而壯大聲勢,戰勝了廣嚴城的守護神。而目連當初被廣嚴城的人民詢問戰事時,只有先看到最初兩國的守護神間的交戰情況,所以他是就其所見據實以答,但他並沒有看到後來的發展,所以目連沒有犯戒。我在此明確的說明,一名比丘如果是就他所見所聞據實陳述,都不能說他妄語,也不能指摘他妄說過人法,除非他明明不知不見,卻胡說八道,那麼就是觸犯了越法罪。

佛經原文

記戰與言違,旱時天雨少;
業力男成女,溫泉聽象聲。

佛在廣嚴城獼猴池側高閣堂中。時摩揭陀國未生怨王,與廣嚴城諸栗姑毘先有違逆。未生怨王乃嚴整四兵象馬車步,往佛栗氏國欲共鬪戰。時佛栗氏國人,告廣嚴城栗姑毘曰:「摩揭陀國未生怨王,嚴整四兵來此欲戰。」時彼聞已亦嚴四兵出城拒逆。兵眾出時。具壽大目連執持衣鉢,於日初分入廣嚴城欲行乞食。時此城中栗姑毘眾,遙見大目連共相謂曰:「君等知不?尊者大目連我比曾聞,是第三聖無有少事而不見知,我等宜應問彼聖者,兩國交戰誰得勝耶?」即便往問,白言:「聖者!摩揭陀國未生怨王來破我國,今出相禦,兩陣交戰誰當勝耶?」尊者報曰:「汝等得勝。」彼既聞已共相謂曰:「聖者!目連與我等記,戰當得勝。」諸人聞已歡喜踊躍,情欺彼敵掩其不備,即與共戰遂便大破,軍兵瓦解逐北追奔,欲至殑伽河岸,廣嚴城人既得勝已倍生勇銳。時未生怨王便生是念:「此城中人心懷兇猛,今若渡河彼來取我,如網取魚盡當殺害。」作是念已遍告軍眾:「咸可併心迴兵共戰。」眾聞王教各作是念:「我等辭國來罰廣嚴,今者不應被破而活。」咸即同心迴兵共戰,時此城人遂便退敗,走入城中閉門自固。其摩揭陀王既得勝已,收軍率旅還王舍城。

於後城中諸栗姑毘,於街衢巷陌共起譏嫌:「彼大目連記我戰勝,今我此城總被敗喪,何戰勝耶?」是時六眾苾芻入城乞食,聞彼譏嫌而問之曰:「汝等今者譏嫌何人?」諸人答曰:「譏嫌汝等!」六眾報曰:「我等作何罪過令汝譏嫌?」諸人報曰:「聖者!大目連記我戰勝,今我此城總被他破,豈戰勝耶?」六眾答曰:「汝初鬪戰何國得勝?」諸人報曰:「我等鬪戰初時得勝。」六眾答曰:「汝戰得勝即合却迴,誰更遣汝逐他軍眾。汝豈不聞,野干被迫力同猛虎。」彼諸人眾聞此語已,自知無理默然不答。于時六眾苾芻共相謂曰:「我等且應時機答戰勝事,令彼人眾不作大嫌。然大目連有所犯罪,我今應詰令其說悔。」是時六眾苾芻既還住處,食已詣大目連所,合掌恭敬禮足白言:「我等今者諮詰少事,唯願慈悲賜垂聽許。」目連報曰:「五部之罪任意舉之。」六眾白言:「尊者與栗姑毘記戰得勝,而廣嚴城被他所破,豈是勝耶?持鉢乞食可不自供,而更妄語虛記他事,不見實狀令眾譏嫌,遂令我等所行之處,謗議盈途乞食不得。仁既犯罪應如法悔。」目連報曰:「具壽!我不見罪。」是時六眾共相謂曰:「仁等知不?如世尊說:『若不見罪,應與作不見罪捨置羯磨。』犯云不見?是難容隱。誰是授事人?遣鳴揵椎。」授事問曰:「欲何所為?」答曰:「少欲目連有犯不見,今應與作捨置羯磨。」時授事人便與六眾往上座所,時具壽舍利子為眾上座。時授事人告上座曰:「須鳴健椎。」上座問曰:「欲作何事?勿令正法致有毀損,為誰作遍住法乃至出罪。」報言:「無如是等事,但為尊者大目連妄記他事,廣說如上,不肯見罪。我等依法與作不見罪羯磨。」舍利子言:「具壽!汝等勿作非法,惱亂耆宿有德苾芻。大師世尊具一切智,於一切事得大自在。汝今應往請佛決疑,隨佛所教汝當奉行。」時諸苾芻以此因緣往白世尊,世尊告曰:「凡戰鬪時非人先戰後次於人,若非人戰勝人亦得勝。當爾目連記栗姑毘剋得勝,時廣嚴城非人戰勝、王舍城非人不如。既至河岸,王城非人得勝、廣嚴城不如。但記初勝,不記於後。若作如是始終問者,目連當時具答其事。汝諸苾芻!大目連無犯。若苾芻作如是心而記事者無犯。若異此者得越法罪。」


過人法的例外(四)

選譯自北傳《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妄說自得上人法學處第四之二

唐朝義淨法師奉詔譯

喬正一譯於中華民國一○○年三月十九日星期六

 

有一次,在古印度的廣嚴城,該城中有一處獼猴池,佛陀就住在池畔的一棟高聳的閣堂中。

當時有很多外道的修行人對俗人預言將有十二年的乾旱。

大目犍連尊者正好執持衣鉢,走入廣嚴城托缽化緣乞食。廣嚴城的人民看見目犍連,便跑來問他:「聖者,請問何時才會下雨?」

目犍連說:「再過七日後,就會下雨。」

眾人一聽,便深信尊者的預言,立刻到倉庫內將所有穀麥種子下播到田中。

就這樣,七天一過,只見烏雲密佈,幾聲雷震,下了幾滴雨,沒多久便停止了。

眾人只見雷聲大、雨點小,非常的失望,於是大家小巷開始流言四起,大家都誹謗道:「寧可相信外道,也不要信沙門釋迦之子。這些人平時常以袈裟覆體,但事實上卻如樺樹皮實一般的無知。」

這時,僧團的六比丘也到城裡乞食化緣,結果碰了釘子,他們回到僧團便找目犍連興師問罪,要目犍連認罪。

目犍連坦蕩蕩的拒絕,他不認為自己有罪。

這件事也驚動了許多的上座長老,甚至勞動舍利弗尊者出面排憂解紛,舍利弗建議這件事應交由佛陀來公斷。

佛陀得悉經過後便說道:「有五種因緣使得天不下雨,而一般星象家或氣象專家不明箇中奧秘,所以常常誤判。這五種因緣分別是:

一、若見烏雲密佈,興起電擊雷震風驚。這時一般的星曆專家或氣象專家就會以為要下雨了。但事實上是因大地有其火界(譯者註:熱氣),上騰至虛空令雨乾燥,這就是第一種不下雨的原因。

二、若見雲起風驚,這時一般的星曆專家或氣象專家就會以為是要下雨了,但事實上是虛空有大風起,吹走此雨,將雨吹到山林內。若林中下大雨,平地就不會下雨。這就是第二種不下雨的因緣。

三、若見雲起風驚,這時一般的星曆專家或氣象專家就會以為是要下雨了,但可能因負責行雨的天神懶惰,怠忽職守,未於該降雨的時間下雨,這就是第三種不雨的因緣。

四、一般的星曆專家或氣象專家按照過往的經驗判斷要下雨了,但因人民喜歡行惡造孽,多行不義,生起非份貪想,住於邪見,這也是導致不下雨的因緣。

五、一般的星曆專家或氣象專家就會以為是要下雨了,但正好因羅怙羅阿脩羅王從大海出來,以兩手捧其雨水棄於大海中,這是第五種不雨的因緣。」

佛陀最後說道:「比丘們,你們應當明白,目犍連在預言下雨的時候,正巧就碰上了上開第五種情形,也就是羅怙羅阿脩羅王以手捧雨棄於大海之中,並不是真的不下雨。如果廣嚴城的人民當時是這樣問目犍連:『稼穡稻穀會不會成熟?』目犍連就會依照問題據實以答。所以,比丘們,大目連沒有犯戒。若有比丘明明不知不見,卻胡說八道,那就得越法罪。」

佛經原文

佛在廣嚴城獼猴池側高閣堂中。時諸外道與俗授記,十二年中天旱不雨。具壽大目連執持衣鉢,入廣嚴城次行乞食。時城中人問言:「聖者!何時天雨?」目連報曰:「過七日已天當降雨。」諸人聞說過七日已聖記天雨,是時諸人於倉廩內所有穀麥咸種田中,過七日已雲騰雷震唯降少雨,纔得掩塵即便停息。時諸人等便於市肆街衢之所皆共譏嫌:「諸人知不?寧信外道不信沙門釋迦之子,常以袈裟覆體,如樺樹皮實無知覺。」時六眾苾芻方入乞食,聞此嫌言便問之曰:「仁等嫌誰?」答言:「我嫌汝等!」告曰:「我等何過令汝譏嫌?」諸人報曰:「大目連明言見記,過七日已必當降雨。我等聞已,於倉廩內所有穀麥咸種田中,而天不雨。」六眾報曰:「汝等常親外道,若見彼記雲興電擊纔少霑灑,即便唱令天時大雨。目連所記天雨尚多地有流水,然彼聖者豈為汝等作如是記,所種苗稼悉皆成熟?」答言:「不爾。」六眾報曰:「若如是者彼有何過汝等見譏?」彼即無言默然而住。六眾苾芻共相謂曰:「難陀、鄔波難陀!我且隨時答諸人眾,然少欲目連自身犯罪,我等就彼令其說悔。」還入寺中食訖收衣鉢已,便往詣彼大目連所白言:「畔睇上座!」目連答言:「無病。」彼復重言:「上座願見容許,我欲詰罪。」答曰:「五部罪中隨意當詰。」白言:「上座知不?外道所記十二年中天旱無雨,仁記七日已後天當降雨。上座應可褰衣勿令泥污,持鉢乞食豈不充身,何故虛心妄記他事,遂令我等所行之處,謗毀盈途乞食不得?仁既犯罪應如法悔。」目連報曰:「具壽!我不見罪。」是時六眾共相謂曰:「仁等知不?如世尊說:『若不見罪,應與作不見罪捨置羯磨。』誰是授事人?遣鳴揵椎。」廣說乃至舍利子為上座,令往白佛。佛告諸苾芻:「有五因緣天不降雨,而星曆人不善了知記言天雨。云何為五?苾芻當知!若見雲興電擊雷震風驚,時星曆人記言天雨,然此大地有其火界,上騰虛空令雨乾燥,此是第一不雨因緣。復次苾芻!若見雲起風驚,時星曆人記言天雨,然於虛空有大風起,便吹此雨於杖林內或羯陵伽蘭、若林中,令雨偏注,此是第二不雨因緣。復次苾芻!若見雲起風驚,時星曆人記言天雨,然於此時行雨天神縱逸而住,於時時間不注甘雨,此是第三不雨因緣。復次苾芻!乃至星曆人記言天雨,由諸有情愛樂惡法,非分起貪住於邪見,緣此事故於時時中天不降雨,此是第四不雨因緣。復次苾芻!乃至星曆人記言天雨,然羅怙羅阿脩羅王從大海出,便以兩手捧其雨水棄大海中,此是第五不雨因緣,而星曆人不知記言天雨。苾芻當知!目連記雨之時,羅怙羅阿脩羅王以手捧雨棄大海中,然非無雨。豈彼當時問言稼穡皆成熟不?爾時目連即依事答。苾芻當知!大目連無犯。若異此者得越法罪。」


過人法的例外(五)

選譯自北傳《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妄說自得上人法學處第四之二

唐朝義淨法師奉詔譯

喬正一譯於中華民國一○○年三月二十日星期日

 

有一次,在古印度的王舍城,佛陀就住在該城中的羯蘭鐸迦池的竹林精舍中。

城內有一位長者想要供養僧伽,於是便到菜市場去買三淨肉,打算於鍋內加進酥油作可口的粥,作為供養的食物。

長者準備好以後,便來到城門告知守門的侍衛,如果有遇到比丘,就請他們來他的家接受供養。

守門侍衛答應替他轉達。

後來,有許多比丘真的上門前來接受供養。

長者熱情的以備妥的肉粥放進缽內款待比丘們,比丘們便將缽帶回自己的住處食用。

當時的天氣陰霾,寒風刺骨慘烈。

比丘們便商議道:「缽中的油膩難洗,我們不如去溫泉取煖水洗之。」大家商議既定,便前往溫泉旁各自洗缽。

當時,有一位年輕的比丘很好奇這些溫泉究竟是從何處而來?而離他們不遠之處,鄔波難陀比丘也在那裡洗缽。

這位年輕的比丘便走到鄔波難陀的面前,很恭敬的問道:「大德鄔波難陀,請問您曉得這裡的溫泉水是從何處來的嗎?」

正巧,當時大目犍連尊者亦在溫泉旁洗缽。

鄔波難陀便教少年比丘去問目犍連。

年輕比丘便走向目犍連,整理自己的儀容,更加恭敬的問道:「大德,請問此處的溫泉水是從何處來的?」

「是從無熱惱大池處來。」目犍連答道。

鄔波難陀正好聽到這段對話,立刻直言道:「上座啊,勿害正法,勿虧法眼。我雖未證得聖果,但不至無知。如佛所說,無熱大池的所有諸水具有八種功德利益。這八種功德利益分別是:冷、美、輕、軟、清淨、香潔、飲不損喉、入腹無患。您剛剛的說法就已經與上開八種功德的第一項功德矛盾了,我認為您已犯了妄說上人法的戒律了。」

這件事情便鬧到世尊那裡,世尊便解釋道:「比丘們,溫泉水的確是從無熱池那裡流出來的。」

比丘們不解的問道:「那豈不是與該池的八種功德中的第一項『冷』的特質矛盾了?」

世尊解釋道:「你們聽好,這是因為彼池水途中會流經五百熱捺落迦方【註一】,然後才流到此地。就是因為這個緣故才會變成熱泉。若你們問目連泉水是何因何故而熱者,他一定會據實答說不冷的因緣。所以比丘們,目犍連沒有犯戒。」

註一:捺落迦即地獄之意。漢魏六朝所譯的佛經,或說泥犁在高山上,或說在兩鐵圍山間的陸地上,或說在地下。佛家的「地獄」與諸家說法不同,並不全是在地下,而有的地獄甚至是在空中 (餘孤地獄)。將「泥犁」翻譯為「地獄」,原本不十分妥切。但因國人向有死歸黃泉地下的觀念,而人死入此,如犯人入獄中受刑,因此便把「泥犁」翻為「地獄」。到了唐代,義淨法師譯經時,始捨「泥犁」一詞不用,而用「捺落迦」。撩落迦,梵語為Naraka,本義為惡人,或說是苦器:乃指惡人受苦之處而言。「泥犁耶」、「捺落迦」、「地獄」,三者異名而同實。其中以「地獄」一詞,最為普偏,沿用最久。

 

佛經原文

佛在王舍城羯蘭鐸迦池竹林園中。
於此城內有一長者。聞有說言。若不預告設僧飲食者。
彼即忽然財食交報所求增長。
時彼長者即作是念。欲覓錢財此好方便。
我今宜可不預告知忽設僧食。即往市肆多買淨肉。
於大鑊內加以酥油作好美粥。既備辦已往至城門。
告守門人曰。汝今當知。
若見苾芻乞飲食者令詣我家。答言善哉我當遣去。
彼見苾芻欲行乞食。報言聖者某甲長者。
今日中前施乞者食。時乞食者既聞告已。
皆悉往彼長者宅中。時彼長者各以美粥滿缽授與苾芻。
苾芻受已並還本處隨情飽食。
于時天氣陰凝寒風慘烈。諸苾芻共相謂曰。缽膩難洗。
我等宜應詣溫泉所煖水洗之。
即往泉邊各洗其缽。有一少年苾芻便作是念。
此之溫水從何處來。去斯不遠鄔波難陀亦自洗缽。
時少年者便到其所。致敬問曰。
大德鄔波難陀。此之溫水從何處來。
時大目連亦在溫泉洗缽。鄔波難陀教少年曰。
汝今可往問少欲者。時彼少年至目連所。齊整威儀倍加恭敬。
問言大德。此之溫水從何處來。報言具壽。
從無熱惱大池處來。鄔波難陀適聞此說。
白言上座勿害正經勿虧法眼。
我雖未證豈無阿笈摩耶。如佛所說。
無熱大池所有諸水具八功德。
所謂冷美輕軟清淨香潔飲不損喉入腹無患。如所記言便違初德。
然而持缽乞食不濟身飢。以虛誑心妄記他事。
廣說乃至往白世尊。世尊告曰。
汝諸苾芻溫泉水實從無熱池而來至此。苾芻白佛言。
若其此水從彼來者何意今熱。世尊告曰。汝等應知。
彼池水經遊五百熱捺落迦方至於此。
由斯緣故遂變成熱。若問目連何因熱者。
彼便具答不冷因緣。汝諸苾芻。然彼目連作如是想說時無犯。


過人法的例外(六)

聖者摩訶布瓦尊者曾於西元2002年5月2日發表過一次演講,該次演講的主題是「感動的眼淚(佛法的真理實相使我震驚感動而淚流滿面)」。

這篇演講引起了一些爭議,有凡夫俗子以此攻擊尊者,指摘他觸犯了妄說過人法的戒律,甚至說流淚是五蓋中「掉、舉」的表現,既已證阿羅漢,又怎會流淚….?

從本篇經文很明顯可以看出,不要說是「道」、「果」、「涅槃」,就是四禪八定,如果都未曾經歷,就是未知,既然未知,就應該要謙卑,如果只讀了一些經律就妄指他人犯戒,除了是拾人牙慧以外,也凸顯自己的愚痴,更加速毀滅正法的因緣。

選譯自北傳《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妄說自得上人法學處第四之二

唐朝義淨法師奉詔譯

喬正一譯於中華民國一○○年三月二十日星期日

 

有一次,佛陀住在古印度的室羅伐城給孤獨園林內。

當時,大目犍連尊者告訴所有的比丘:「各位同修,當我進入無所有定時,有聽到曼陀羅池水的岸邊有諸象王的吼叫之聲。」

當時鄔波難陀也在眾中坐,聽到目犍連上開的這番話,很不以為然地指摘道:「上座啊,勿虧正理,勿害法眼。我雖未證聖果,但也不至無知。如世尊所說,若入無所有定者,必當遠離色聲諸境。你說你已入無所有定,又怎麼可能入定後還能聽得到聲音。這與世尊所言相互矛盾,你已犯了妄說上人法的戒律了。」

當時,這件事情在僧團裡掀起一陣波瀾,甚至六比丘欲鳴椎集眾,舉發目犍連的罪過。

舍利弗尊者趕緊請佛出面平息紛爭,世尊便解釋道:「比丘們,目犍連沒有說謊。沒錯,當進入無所有處定時,於諸色聲想皆悉遠離。然大目犍連獲得靜慮解脫勝妙等持,能速出速入禪境。也就是說雖是出定,也仍是在定中。所以他說在無所有定中聽到象吼叫,並不矛盾,他說的是真的,他並沒有犯戒。」
 

佛經原文

佛在室羅伐城給孤獨園。
是時具壽大目連告諸苾芻曰。具壽。我入無所有定。
聞曼陀羅池水之岸有諸象王吼叫之聲。
鄔波難陀於眾中坐。聞此說已作如是言。
上座勿虧正理勿害法眼。我雖未證豈無聖教。如世尊說。
若入無所有定者。必當遠離色聲諸境。
如何入定而得聞聲。所授記者必無是處。
廣說如前。六眾詰罪鳴稚集眾。
與大目連作捨置羯磨。時舍利子令往白佛。
諸苾芻以此因緣具白世尊。世尊告曰。
汝諸苾芻如大目連所言無妄。雖復現入無所有處定。
諸色聲想悉皆遠離。然大目連獲得靜慮解脫勝妙等持。
速出速入。雖是出定謂在定中。
便以其事告諸苾芻。我在定中聞象吼叫。
汝諸苾芻此大目連以實想說無犯。又無犯者。謂最初犯人。
或癡狂心亂痛惱所纏。妄說上人法學處了。


自讚過人法

波羅夷罪­­­持八戒的狼

選譯自北傳《摩訶僧祇律卷第四》

譯於西元二○○四年二月八日八關齋戒日

當時,第二批比丘眾結束安居,便來到世尊面前,頂禮佛足後,坐在一旁。

世尊明知比丘們從何處而來,但還是問比丘們:「你們是在哪裡結束夏安居的?」

比丘們回答:「我們是在某某地方夏安居的。」

佛陀問:「你們夏安居的時候,是否一切都安樂?經行步道時會不會疲倦?容不容易乞得食物?在家人有沒有常常去僧團服務?」

諸比丘回答:「我們結夏安居的時候,一切都安樂。經行步道時不會疲倦。很容易乞得到食物。在家人有常常去僧團服務。」

佛陀問:「為什麼兩個僧團都是駐錫在同一個聚落裏,有的卻能得到豐厚的供養,有的卻得不到?」

比丘們回答:「世尊,那是因為我們以種種方式讚嘆三寶的功德,亦常讚歎佛陀的大弟子尊者舍利弗及大目犍連等偉大的功德,還有稱揚自己所修行的功德。」

佛陀責問:「你們讚譽自己的功德,是真的功德嗎?」

比丘們回答:「我們所讚嘆的三寶以及尊者舍利弗大目犍連等偉大的功德是真實的,但自己所修的功德卻不是真的。」

佛陀訶斥:「這是惡行,是惡法,是惡事!你們怎麼可以為了圖得供養及名譽而讚嘆自己不實在的功德?寧可吃下灰炭,吞食糞土,或以利刃剖腹,也不絕可以虛妄自稱過人法而謀得名譽及供養!」

佛陀說:「我常常讚揚少欲知足的功德,為什麼你們卻欲壑難填、貪得無饜?『自讚過人法』是非法、非律、非佛所教授,不能長養善法功德。」

世尊訶責比丘們後,其中一位比丘自責:「我怎麼可以大妄語而稱讚自己的成就不凡,從今起我不再大妄語而稱讚自己的成就不凡。」但當他在早上進入聚落持缽乞食的時候,總會有人問他:「長老,請問你證得什麼果?」這時比丘如果不浮誇自己的功德,便可能得不到食物,一但過了中午實在飢餓難耐,因此而消瘦贏弱,他終於把持不住,為了乞得食物而妄稱自己成就不凡。

有比丘知道這件事後,認為這位長老一下實語,一下又大妄語,反反覆覆,便將此事告知世尊:「世尊,為什麼這位比丘意志力不堅,沒有定性,如此地輕挑浮躁?」

世尊回答:「這位長老比丘不但是今生意志力不堅,沒有定性,輕挑浮躁,他在過去生就已是如此了。」

比丘們問:「他以前就已經這樣?」

世尊回答:「沒錯,在過去世,有一次連續七天一直下大雨,雨毫無停止的跡象,這七天中所有的畜牧業者都將其牲畜關起來,不外出。

這時,有一匹狼飢餓難耐,為了找食物遊遍各地聚落,甚至找遍七個村莊都找不著食物,於是苛責自己:『我太福薄了,竟然連找了七個村莊都找不到食物,不如我持守八關齋戒修福,在山林的洞窟中靜坐,祝願一切眾生都能獲得平安喜樂!』

這匹狼果真在山林的洞窟中閉目靜坐修八戒齋。這時,帝釋天主在每月的初八、十四、十五齋日,乘坐伊羅白龍象下凡,到人間來觀察有哪些眾生會孝順父母,供養沙門、婆羅門,布施、持戒、修梵行受八戒者。

帝釋天主以天眼看到了石窟中的這匹狼正閉目修八戒,感到非常的難得,心想:『連人類都不見得有這種善心,更何況這只是一匹狼。不如我去試試看它是否是真心在持守齋戒!』

於是,帝釋天主便化身成一頭羊,來到洞窟前,高聲『咩』、『咩』的叫。狼一看到羊,自忖:『八關齋戒的功德果然不可思議,我找了七個村落都找不到食物,現在才持守齋戒一下子,福報這麼快就來了。我現在先把這頭羊給吃了再來守齋。』於是跑出洞窟追羊,追了一段路後,羊竟化為獵狗,反過來要咬狼,狼見狗追來,嚇了一跳,又跑回洞窟裏躲起來。狼心想:『怎麼搞的?我明明追的是羊,怎麼反而是一條獵狗追來咬我?』

這時帝釋又走到狼前化為一隻跛腳羊,『咩』、『咩』的叫著。狼心想:『剛才應該是我太餓才眼花了,把羊看成是狗。』於是跑出洞追羊,但羊又變為狗反追狼。狼受到驚嚇又跑回洞。

第三次,帝釋變作一隻小羊,狼生氣的說:『你就算是變成肉塊,我也不再出洞,更何況是變作一隻小羊來騙我。』狼這回總算是乖乖地在洞裏守齋。

帝釋天主知道狼的心念後,仍化作小羊走到狼前誘惑狼。狼便說:『就算你是一頭真的羊,我也不會再出洞,更何況你不是真的羊,還故意變成羊的樣子來嚇我。你看到我在持齋就故意來試探我,就算你便成肉塊,我也不會再上你的當,更何況你是變成一隻小羊,在我面前『咩』、『咩』的叫。』」

世尊總結:「如果出家人以輕挑浮躁的心來持戒,不能捨棄名聞利養,這種人就像是那匹持守八戒的狼一樣!」

世尊補充道:「那匹狼並不是別人,其實就是那位自讚過人法的比丘前身。他前世為狼時心性輕挑浮躁沒有定性,現世為人出家依然心性輕挑浮躁沒有定性。」

這時世尊招集所有依止在舍衛城的諸比丘,因十種利益的緣故為諸比丘制戒,就算已經聽聞過的人也應當重新聽聞:「如果有比丘明知自己未證得任何果證,卻妄稱自己已得過人法,聖知見殊勝如是知如是見者,就是犯比丘波羅夷。大家應將他逐出僧團,不應再與他一起共住!」

 

佛經原文

摩訶僧祇律卷第四

時彼第二眾安居竟。尋即來至禮世尊足於一面坐。
║世尊知而故問。比丘何處安居來。
║答言世尊。某處安居。佛問比丘。安居樂不。
║行道疲不。乞食易得不。夏安居竟得安居衣不。
║諸優婆塞數來往不。諸比丘白佛言。夏安居樂。
║行道不疲。乞食易得。多得安居衣。
║諸優婆塞來往者眾。佛問比丘。
║有何因緣二眾俱共依一聚落安居。一眾獨多得供養。一眾不得。
║諸比丘白佛言。世尊。我等無量方便讚歎三寶。
║亦常讚歎佛大弟子尊者舍利弗大目揵連等。
║及自讚歎所修習功德。佛問比丘。
║汝所讚歎為實爾不。
║世尊我所讚歎三寶及尊者舍利弗等是實。自讚歎不實。佛言比丘。
║此是惡事。云何為身利養不實空自讚歎。
║寧噉灰炭吞食糞土利刀破腹。
║不以虛妄稱過人法而得供養。佛告比丘。我常讚歎少欲知足。
║汝等云何多欲難滿廣求無厭。
║此非法非律非是佛教。不可以是長養善法。
║世尊種種呵責是比丘已。諸比丘在彼聚落安居時。
║入村乞食有自稱譽者乞食易得。
║不自稱譽者極甚難得時有一長老比丘。便作是念。
║我何為虛妄而自讚歎。得過人法以自活命。
║我從今日不復虛妄而自稱譽。
║晨朝著入聚落衣持缽乞食。時有人問言。
║長老汝於聖果有所得不。是比丘便不自稱譽。
║即時乞食處處不得。日時欲過飢乏羸頓。復自稱譽即有所得。
║有異比丘聞是。長老須臾妄語須臾實語。
║便白佛言。世尊。
║云何是長老比丘志弱無恒輕躁乃爾。佛告諸比丘。
║是長老不但今日志弱無恒輕躁。過去世時亦復如是。
║諸比丘白佛言。世尊。已曾爾耶。佛言如是。
║過去世時非時連雨七日不止。諸放牧者七日不出。
║時有餓狼飢行求食遍歷聚落。
║乃至七村都無所得。便自剋責。
║我何薄相經歷七村都無所得。我今不如守齋而住。
║便還山林自於窟穴咒願言。使一切眾生皆得安隱。

║然後攝身安坐閉目思惟天帝釋法至齋日月八日十四日十五日。乘伊羅白龍象下觀察世間。
║何等眾生孝順父母。供養沙門婆羅門。
║布施持戒修梵行受八戒者。
║時釋提桓因周行觀察到彼山窟。見此狼閉目思惟。便作是念。
║咄哉狼獸甚為奇特。人尚無有此心。
║況此狼獸而能如是。便欲試之知其虛實。
║釋即變身化為一羊在窟前住。高聲命群。
║狼時見羊便作是念。奇哉齋福報應忽至。
║我遊七村求食不獲。今暫守齋肴膳自來。
║廚供已到今但當食。食已然後守齋。即便出穴往趣羊所。
║羊見狼來便驚奔走。狼便尋逐羊去不住。
║追之既遠羊化為狗。
║方口耽耳反來逐狼急聲吠之。狼見狗來驚怖還走。狗急追之。
║劣乃得免。還至窟穴便作是念。
║我欲食彼反欲噉我。爾時帝釋復於狼前。
║作跛腳羊鳴喚而住。狼作是念。前者是狗。
║我飢悶眼花謂為是羊。今所見者此真是羊。
║復更諦觀看耳角毛尾真實是羊。便出往趣羊復驚走。
║奔逐垂得。復化作狗反還逐狼亦復如前。
║我欲食彼反欲見噉。
║時天帝釋即於狼前化為羔子鳴群喚母。狼便瞋言。汝作肉段我尚不出。
║況為羔子而欲見欺。還更守齋靜心思惟。
║時天帝釋知狼心念還齋。猶故作羊羔於狼前住。
║時狼便說偈言
║ 若真實為羊  猶故不能出
║ 況復作虛妄  如前恐怖我
║ 見我還齋已  汝復來見試
║ 假使為肉段  猶尚不可信
║ 況作羊羔子  而詐喚咩咩
║於是世尊而說偈言
║ 若有出家人  持戒心輕躁
║ 不能捨利養  猶如狼守齋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彼時狼者豈異人乎。
║即此比丘是。本為狼時志操無恒。
║今雖出家心故輕躁。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依止舍衛城諸比丘皆悉令集。以十利故為諸比丘制戒。
║乃至已聞者當重聞。若比丘未知未了。
║自稱得過人法聖知見殊勝如是知如是見者。
║是比丘得波羅夷。不應共住

 

為什麼佛不提倡神通,卻還示現神通呢?

神通固然神奇,但智慧卻是涵蓋一切

神通是福還是禍?

關於道術應用的某些禁忌--追求神通的種種弊端

眼見未必為真 小心受騙

神通的根源為何?為何佛魔的神通無法分辨?

何謂神通,五通與六通

突然獲得了特異功能,這是怎麼回事?

開天眼真的看見「病有鬼神」

常常見到佛菩薩示現,決定不是好事!

既然有護法神為何還會著魔?

有關通靈等級和通靈者的一些不為人知秘密

神通誤區--佛教不講神通嗎?神通到底可不可用?

神通失誤的案例--過人法

你所看到的因果,可能只是其中某個片段--殺羊升天的誤解

末法時代,群魔亂舞,要如何分辨天魔外道邪師呢?

佛教不是宿命論,而是創命論

蒺藜絕水-斷緣,因果可轉變的!

 

神通失誤的案例--過人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