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師

古代得道的祖師經常辦法會,任何人都可以去聽,可以提問。就像口渴的人即使只喝一口水,也能緩解自己的口乾舌燥,一口水也有一口水的作用,如《水木格言》雲:「諸法縱難知全,少知亦得大利,江河雖難全飲,少飲亦能解渴。」佛 法雖然博大精深,但學一句話、一種道理,對你也是有利益的;佛教的戒律雖然多不勝數,但只要守持一分戒律,如皈依三寶或不殺生,也會有無量的功德;十方眾 生雖然無窮無盡,無法一一幫助,但哪怕對一個眾生做一點饒益,即使做不到也很想幫助他,有了這一顆心,功德也是無邊無際的。

古人專重聽經,以心不能起分別故。如有一人出聲誦經,一人於旁攝心諦聽,字字句句,務期分明。其心專注,不敢外緣一切聲色。若稍微放縱,便致斷絕,文義不能貫通矣。誦者有文可依,心不大攝,亦能誦得清楚;聽者惟聲是托,一經放縱,便成割裂。若能如此聽,比誦者能至誠恭敬之功德等。若誦者恭敬稍疏,則其功德,難與聽者相比矣。

今人視佛經如故紙,經案上雜物與經亂堆。而手不盥洗,口不漱蕩,身或搖擺,足或翹舉,甚至放屁摳腳,一切肆無忌憚,而欲閱經獲福滅罪,唯欲滅佛法之魔王,為之證明讚歎,謂其活潑圓融,深合大乘不執著之妙道。真修 實踐之佛子見之,唯有黯然神傷,潸焉出涕,嗟其魔眷橫興,無可如何耳。

智者誦經,豁然大悟,寂爾入定,豈有分別心之所能得哉。一古德寫法華經,一心專注,遂得念極情亡,至天黑定,尚依舊寫,侍者入來,言天黑定了,只麼還寫,隨即伸 手不見掌矣。如此閱經,與參禪看話頭,持咒唸佛,同一專心致志。至於用力之久,自有一旦豁然貫通之益耳。明雪嶠信禪師,寧波府城人,目不識丁。中年出家,苦參力究,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其苦行實為人所難能,久之大徹大悟,隨口所說,妙契禪機。猶不識字,不能寫,久之則識字矣。又久之則手筆縱橫,居然一大寫家。此諸利益,皆從不分別專精參究中來。閱經者亦當以此為法。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菩提煉心 的頭像
    菩提煉心

    菩提煉心曼陀羅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