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們先來看看家裡經常出現的一些場景:

 

  1.“叫你好幾遍了,還不起來?要遲到了!”(為什麼不讓孩子養成自己起床的習慣?到處都是鬧表)

 

  2.“趕快洗洗,吃早點!”(被子誰來疊?不做早餐難道連碗都不刷嗎?)

 

  3.“回來啦!你去看書吧,飯好了我叫你!”(讀書高於一切)

 

  4.“吃點兒水果!”,“喝杯牛奶!”,“要不要點心?”(伺候少爺小姐呢?)

 

  5.“孩子!只要你能考上理想的學校,其他的什麼都不用你管!”(讀書還有理了?)

 

  這些話家長們不陌生吧?

 

  我想在這裡提醒家長們(順便說一下,上面的部分話我也說過,不能脫俗!)上面說的所有的話本心都是為了孩子好。但是,時間久了你可能會後悔,現在的孩子怎麼都這樣呢?其實,都是當初的這些好意導致的結果。

 

  上面的這些話會帶來怎樣的結果呢?

 

  1.家長無意中剝奪了孩子勞動的權利。勞動本身可以讓孩子養成一種習慣:我是家庭中的一員,這是我應該做的。勞動還可以鍛煉孩子的生活能力。勞動還可以為今後的創造性思維積累素材。

 

  2.家長無意中改變了孩子的心態。家長的這種做法會導致孩子認為:我在這個家中最重要。父母為孩子所做的付出是理所應當的。孩子的自我意識會迅速膨脹。

 

  3. 家長無意中剝奪了孩子的生存能力。任何人的成長都是不斷積累,並不斷從失敗到成功,獲取一定的經驗。家長讓孩子放棄一切,等於放棄了讓孩子學習生活、積累經驗的成長機會。現在高智低能出現的笑話比比皆是。

 

  4.家長無意中埋下了心理不健康的隱患。人們會發現,隔不了幾天就有報道說某學校學生自殺;學生搶劫;學校暴力等等。這些問題學生都和早期的家庭教育及不良習慣不無關系。

 

  俗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這話說的沒錯。前段時間各媒體都在報道一個初一的孩子馬鵬飛。由於特殊原因,從小就和奶奶相依為命,生活來源就是奶奶的幾百塊錢的退休金。5歲開始,由於奶奶的眼睛失明,家裡所有的家務全部由5歲的孩子來承擔,不但要干活,還要算計。每天的時間表排的滿滿的。雖然承擔著繁重的家務,卻還保持著班級前10名的學習成績。像這樣的事例不勝枚舉,從農村出來的大學生生活與工作能力強,無不與他們的成長環境有關。

 

  付出就一定有回報,過去有句老話叫“出力漲力”就是這個道理。

 

  很多應該是孩子自己做的事情就讓他自己做,哪怕是做的慢一點,結果不盡完美。誰天生就會做?做自己該做的事兒,適當做些家務,對學習不會產生任何影響。在生活中積累的經驗,對學習會有很大的幫助。

 

  家長們不要因為孩子的學習,放棄了原本比學習更重要的東西:

 

  1.讓孩子做自己該做的事兒;

 

  2.讓孩子適當的做些家務;

 

  3.讓孩子對家庭的重大事件發表自己的觀點;

 

  4.讓孩子關注新聞;

 

  5.讓孩子記住長輩的生日;

 

  6.讓孩子學會關愛別人;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菩提煉心 的頭像
    菩提煉心

    菩提煉心曼陀羅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