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達吉堪布 :修行人不可去這三種地方,否則有損於自己的功德!

不可去處有三種:

怨仇爭處不可去,

眾人聚處不可去,

玩樂之處不可去。

 

凡修學佛法者,身必須處於適宜的環境中,不能去那些對自己修行不利的地方,否則,將影響自己修行,有損於自己的功德。那麼,哪些地方不可去呢?總括說來有三種,是怨仇爭處、眾人聚處和玩樂之處。

怨仇爭處不可去」,對於怨仇爭鬥的地方不得去圍觀,因為我們初學佛者未生起利他之功德,沒有調解的能力,圍觀時不但會生起嗔心,而且還會被牽連進去,對自他都沒益處,所以看到這類場面後,在內心中祈禱上師三寶,但願他們化解怨仇,而不要去參與。平時生活中,對自己有誤解或不好看法的人盡量敬而遠之,以免彼此增加不必要的誤解和矛盾。

「眾人聚處不可去」,這裡的眾人聚處是指沒有正知正見憒鬧的人群、大都市等,並非眾多道友一起精進聞思修行的地方。對於一個修行者來說應該處在適合的環境,通過聞思得到正見,再到無有憒鬧的寂靜處穩固自己的見解,及依見解而修持,《月燈經》、《彌勒請問經》多讚歎寂靜處有諸多功德。龍猛菩薩在《親友書》中所講的六種過失,其中的賭博、喧雜境就是眾人聚處。平時也不要經常去大城市等繁華之地,以免自己生起和增長貪心、嗔心、痴心,所以,除了成就後去弘法利生外,應盡量避免去眾人聚集的地方。

「玩樂之處不可去」,玩樂之處是指諸如去打麻將、下棋、跳舞、看錄像等遊玩的地方,這些地方只會助長貪嗔癡,不會增上智慧,即使世間那些稍有修養的人也不會去的。以前米拉日巴尊者背著他僅有的一袋蕁麻與一口土鍋趕路,途中土鍋打破了,正巧被幾個去參加集會的姑娘看見,她們說:“我們今天開法會時,應發願生生世世不要像他那樣可憐。” 同時,米拉日巴尊者也默默發願:“ 願我生生世世不要像幾位姑娘那樣可憐,沒有正知正見。 ” 沒有正知正見的愚癡眾生都執持顛倒之見,把無聊地消磨時光作為一種快樂。少數修行人以前世間習氣重,因此現在應該好好地觀察自己的不良習氣,頓時捨掉。

這些教言看似容易,做起來卻難,故我們應當努力。


慧律法師慈悲開示:有兩種極端是修行人所不應當做的,這兩種極端是什麼呢?

有兩種極端是修行人所不應當做的,這兩種極端是什麼呢?

一、貪圖感官的享受,這個享受是低級的、是粗鄙的、是低俗的、下流的,而且導致身心的損害。現在的人沒有聽到佛法,每天就認為:人生苦短,我們何樂不為呢?貪啦、飲酒、唱歌、作樂。

為什麼?他認為生命就是要享受的,生命要享受,因此就唱唱歌、酗酗酒,就開始吃喝玩樂了。玩到非常嚴重了,韓國最近報了一個報導,有一個年輕人,年輕人,去網咖(網吧)三天三夜,三天三夜,都沒有睡覺,玩到第四天的時候,突然間:呃!頭放在這個桌上,心臟麻痹,死了,才二十歲而已!韓國,玩了三天,都不睡覺的,不睡覺的。

所以,這個五欲六塵太迷人了,因此要像大家這樣子過農曆年,來這裡聽師父的開示,很難啊!所以師父讚歎在座諸位法師、諸位護法居士;還有最可貴的就是義工,犧牲了這個自己農曆年的時間,來為大家服務;還有廚房的這些菩薩,要煮給大家吃,師父感動!所以師父為你們的善根喝彩,你們自己鼓勵一下!(眾鼓掌)

這個就是說:「貪圖感官」的享樂是低級的、是粗鄙的、是下流的,而且會導致身心的損害。

第二、這個外道自我折磨的方法來修行,是錯誤的痛苦,是痛苦的、是錯誤的、是卑鄙的,也同樣會帶給身心很大的傷害。在印度當時候,佛陀在世的時候,叫做苦行外道,沒有佛的正見,就是讓這個身體一直吃苦,這個外道的思想就是說:我這一輩子吃盡了苦頭,我下輩子就可以享受。用這種錯誤的觀念,不曉得修行是心法,不懂!有這個色身就一直拚命地吃苦,自餓外道;或者用一隻腳金雞獨立;用這個頭髮綁在樹上;或學雞叫、學牛叫,印度的外道就特別多。

佛陀說:這些會帶來身心的傷害,而且對修行沒有任何的幫助。所以,佛陀在經典裡面講:無益的苦行應當遠離,這個對自己道業沒有幫助的苦行,沒有用的,不能成就無上菩提的。

所以,一、貪圖感官享受是極端,二、外道的自我折磨、痛苦的辦法也是極端。然而佛陀完美的聖者所發現的中道,都是避開以上兩種極端,而帶給你敏銳的洞察力和知識,,引導你走向平安,充滿著睿智、覺悟和永恆的樂境。


淨界法師:修行人不能跟太放逸的人在一起

一般凡夫眾生的內心是昏昧闇鈍,他也不知道有什麼變化,但是這些諸天魔王跟鬼神,他有五種的報通,只是差一個漏盡通,最重要的是他內心貪戀三界的塵勞。你現在要離開三界,你要把你這部分的業力消滅,他怎麼能夠讓你去破壞他們認為最安樂的三界呢?

這些鬼神、諸天魔王、還有一般的魍魎精魅…這些曠野鬼神眾,在你即將成就三昧,但是還沒有成就的時候,他們都會來這裡干擾你,目的就是要破壞你的三昧,他要阻止這件事情發生。

這段經文,講到了兩個重點:

第一個,境由心生。

外在的世界,是你內心創造的,當你內心開始變化的時候,你來生的果報也在你的止觀當中,開始起了變化。這些變化,十方諸佛菩薩是隨喜讚嘆,但是你過去的冤親債主跟魔王,就非常不高興了!

第二個,邪正不兩立。

魔王的心是貪愛三界的,是一種邪惡的念頭;修學三昧的心是一種正念的,那是菩提性的。一個輪回性,一個菩提性,這兩個是互相干擾、互相衝突的。

我們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

比方說:你一個家庭裡面有六個人,只有你一個人學佛,你看他們很奇怪!他們看你也很奇怪!因為磁場不同,因為你釋放的是一種想要出世的念頭,他們都放逸,他們看到你也覺得你很奇怪啊!這表示什麼?真、妄的磁場的確是有互相干擾的。

《小止觀》裡面,一個真實修行的人,不能跟太放逸的人在一起,因為他的磁場跟你的磁場會互相抵觸。所以:如果你還是顛顛倒倒、你只是在積集善業,那什麼事都沒有,因為你的磁場還是在隨順妄想,你只就是在無量的妄想當中,成就一些善業的果報而已。

以古人說:你還沒脫胎換骨,你過去打什麼妄想,現在還打什麼妄想,你只是在這麼多妄想當中,多一些善業的點綴,如此而已。

但是當你真實覺悟的時候那就不同了,那你的生命叫做逆流─逆流照性,你已經不是順著妄想,你開始產生一種逆流照性─開始回光返照,正念真如,這時候你生命產生很大的變化了。


這六種人或事,敬請遠離

玉佛寺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人生路上,要多親近佛法僧三寶

多親近真正的師長益友

同時,也需要「遠離」

遠離以下這六種人或事

就這樣一步步

我們離善越來越近

離貪嗔痴越來越遠

1

遠離「非正命」

佛教的「八正道」里鄭重地提到了「正命」,就是如法的謀生手段,謹慎選擇從事的職業。首先,遵紀守法是底線,但為自己的長遠考慮,也應遠離那些通過造作殺生、妄語、綺語等惡業的方式來謀生的職業,例如屠宰等。

日行一善,積功聚德。反之,應該沒有人真的會願意日行一惡。而職業是天天在做的事,職業與信仰的衝突,是很現實的問題。如果真正認識到,為了自己的生計造下那麼多惡業,未來自己也要被迫承受相應的苦果,選擇不如法的職業是得不償失。同時,即使是為了生計,只要下定決心,天底下還是有很多如法的行業和職業可以選擇,乃至自利利他,既幫助到他人又為自己積累善業。下不了決心,那還是對因果的危害認識不足,心存僥倖。

2

遠離聲色犬馬

作為在家居士,尤其是受了五戒的,遠離賭博和酒吧是最基本的認知。此外,對於聲色犬馬的娛樂場所,也應保持距離。

或許有人會說,「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只是人間遊戲應酬,又不會做越界之事。還有人說,《維摩詰經》中能與文殊菩薩旗鼓相當的維摩詰居士,也是住豪宅、有妻子、服飾華麗,甚至結交權貴、出入賭場青樓。

但千萬不能忘了,我們哪裡能和維摩詰居士相提並論。維摩詰本是法身大士,只為度化眾生,自妙喜國土化生於這個娑婆世界,示在家居士相。他的上述行為,都是在走進這些人群度化他們,而不是我們為自己捨不下五光十色的娛樂活動而找的理由。

3

遠離邪師惡友

《佛本行集經》中講到,難陀出家後,儘管佛陀苦口婆心地教化,可他仍然安住不下來,常跟惡行比丘結為朋黨,喜好扎堆談論不如法的事。一次,佛陀帶他來到賣魚的攤位前,讓難陀抓一把墊魚的茅草,待他放下後問:「聞一下手上是什麼味?」難陀答,「腥臭撲鼻」。佛陀告訴他,「親近惡友也是這樣,雖然時間不長,但也會染上惡習,令你惡名遠揚 」。

接著,佛陀又把他帶到一家賣香的店,讓他把香囊抓在手裡,放下後再問,「手上是什麼味?」難陀答,「有微妙的香氣。」佛陀說,「同樣,親近善友,常常熏染他的功德,自己也會功德增上、美名遠播」。

那什麼樣的是邪師惡友呢?不引導我們生出離心,不引導我們精進修持,助長貪著世間名利享樂;不引導我們守持戒律,反而慫恿破戒;不引導我們正知正見,大搞神秘主義等等……凡是讓我們煩惱習氣越來越重的,就需要遠離。

4

遠離名利是非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環境對人的影響確實很大。如果一個單位或團體,擅長爭名奪利,流行勾心鬥角、是非短長,最明智的做法就是遠離。

一來,這種風氣盛行之處,搞事的多、做事的少,發展前景是堪憂的。二來,來說是非者,必是是非人。長期受到這種習氣熏染,很少有人真的能做到獨善其身、不受影響。沾染上這種習氣後,莫說是修行,就是對今生的事業和人生來說,弊遠遠大於利。

外面的天地雖然有不確定性,但也因此無限寬廣,把精力用在腳踏實地做事上,才是成就的捷徑。

5

遠離安逸懈怠

近年來,曾流行過一句話——「離開舒適區」,大致意思是別讓自己一直停留在某個心理和習慣的固定模式里,需要適當地做一些改變和進步。

真的瞭解無常、相信輪回的人,自當明瞭,一切安逸都是假相。沾沾自喜於眼前的安逸,並不覺是自己有什麼問題,把學佛當做豐富視野,給生活點綴雅趣,那就是「空手入寶山」。

修行是要改變自己,改變「身口意」,改變心念、語言和行為,改變過去世累積而來、卻從未意識到的習氣,所以說修行就像「一人與萬人敵」。

我們需要遠離那些容易令自己懈怠的安逸環境,如果天熱了不去做,太冷了不去做,下雨了不去做,路遠了不去做,人累了不去做,想睡了又不去做……不來精進修行,不來懺除違緣,不來行善佈施……那麼,無常到來的那一刻既無思想準備,又無福報資糧,那該怎麼辦。

6

遠離貪執不捨

一切煩惱都是因「貪嗔痴」而引發的,貪能排在首位,實在是因為太普遍了。遠離貪執之心,不僅僅是放下對名利的無止盡追求,更可以在尋常生活中,間歇性地試著讓自己與最喜歡人、最執著的事物保持距離,這是在訓練對「捨」的覺知,不被外物所役,方可體會自在輕鬆。

有這樣一個典故,明代有位碧峰禪師修行頗好,他對世間的財色名利早已看淡,唯獨對御賜給他的那只紫金鉢愛不釋手,時間久了便生起了貪愛,看著才覺歡喜和心安,最終妨礙了修行。直到最後,打破此鉢才能斬斷輪回。

如果平時疏於對「捨」的訓練,就生不起出離娑婆之心。待到不可避免的無常來到,阿彌陀佛前來接引時,心裡若還放不下現世眷屬或是多年積攢的那些心頭好,阻礙了往生淨土,那才是最大的遺憾。

遠離上面這些人與事

並不意味著放棄他們

自未得度,何能度人

在修行能力還不足夠時

還請守護好自己這盞微弱的心燈


不可宣說有三種

1、不宣偶爾出離心

「不宣偶爾出離心」,因為一個人的出離心若不是建立在正知正見上,那就只是一個凡夫剎那易變的心念。尤其在平時遇到逆境違緣時所生的出離心,是非常不穩固的。有時剛見到一位上師,馬上激動得眼淚都流出來了,想要出家,但還沒過幾天就又後悔了——凡夫的心就是這樣。大成就者根登群佩在印度時,曾跑到外道經堂的天尊像前,祈禱加持自己發起出離心,慢慢地看著外道天尊像時眼淚就流出來了,所以根登群佩說凡夫人的心太不可靠了。以前的藏地大德也這麼講過:偶爾的出離心如晨曦之露珠。

 

2、不宣自己狡詐行

「不宣自己狡詐行」有兩種解釋:一是在別人面前要以誠實忠厚來對人對事,不能像世間人那樣狡詐,整天以欺騙維生,然後還洋洋自得,四處誇揚自己的醜事,以狡詐為自豪;另一種是自己本來是個老實人,但把偶爾的一些錯事跟別人老老實實地說了,但這類事情往往說不清楚,別人也會據此斷定你很不可靠,這樣,引起別人的誤解,對自己沒有利益。

 

3、不宣自己之善行

「不宣自己之善行」,不要對別人宣說自己的善行:拜了多少部經,在哪個靜處修行了多久,念了多少咒等等。這樣很容易毀滅這些善根的功德。毀滅善根的功德有四種:一為宣說自己的善行;二為以邪願迴向;三為未迴向菩提;四為事後生悔心。但有些大德為了弟子們更加精進,在適當的時候也要宣說自己的一些善行,這是一種攝受的方便,菩薩唯利他人之善巧,不屬此類所遮。


世間三種最勝香

過去,佛陀居住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有一天,阿難尊者在閒靜之處思惟佛法,心中忽然生起一個疑問:「世間上是否有一種香,不論在遇到逆風時、順風時,或是逆順之風時,都可以聞得到香氣呢?」

為了解除心中的疑惑,尊者來到世尊前,恭敬頂禮後,坐在一旁,請問世尊:「弟子方才思惟佛法時,心中有一個疑問:『在這個世界上,是否有一種香,遇到逆風時可以聞得到香,遇順風、逆順之風時也會香呢?」

世尊回答阿難尊者:「世上確實有這種妙香,無論是遇到逆風、順風,或是逆順之風都清香遠播。」

阿難尊者再問:「什麼香在遇到逆風、順風、逆順之風時,都能顯其芳香?」

世尊告訴尊者:「有三種香,以其香氣之力,可以在逆風時香、在順風時香,在逆順風時都清香遠播。」

阿難尊者於是問佛:「請問是哪三種香呢?」

佛陀說道:「戒香、聞香、施香,這三種香無論是逆風、順風、逆順風都能香氣遠播。世間所有的香之中,這三種妙香最為殊勝、最為尊上,其他的香遠遠比不上這三種香。就好像從牛乳煉成乳酪,從乳酪而有生酥、熟酥,最後,精鍊成最為甘純的醍醐,醍醐是五味中最為殊勝、最無上的,沒有任何滋味能超越它。這三種妙香也是如此,是最為殊勝、尊貴,世間沒有其他的香味能超越此三種妙香。」

佛陀於是宣說此偈:

「木蜜及栴檀,優缽及諸香,亦諸種種香,戒香最為勝。

此戒以成就,無欲無所染,等智而解脫,逝處魔不知。

此香雖為妙,及諸檀蜜香,戒香之為妙,十方悉聞之。

栴檀雖有香,優缽及余香,此諸眾香中,聞香最第一。

栴檀雖有香,優缽及余香,此諸眾香中,施香最第一。」

「就是此三種香,戒香、聞香、施香——嚴持戒律、深入經藏、廣行布施供養,這三種香在逆風時、順風時、逆順之風時都清香遠播。因此,阿難!應當如是學習,勤求方便法門,成就此三種殊勝之香。」當時,阿難尊者聽聞佛陀的開示,法喜充滿,遵佛教誨,落實修行。

典故摘自:《增壹阿含經·卷第十三·地主品第二十三(五)》

省思:

香,在佛法中多用於比喻修行所成就之功德如香,馥郁芬芳、遠薰十方。世間的香氣,短暫、有形且生滅;而持戒、聞法、布施——斷惡修善,增長智慧,舍除慳貪廣行布施,所顯發的功德之香,能通達三世、遍及十方。修行學佛應當謹遵佛陀的教誨,因上如實修行,便能成就世間三種最勝之香,由此斷惑證真,趣向佛果。


宏海法師:哪些是修淨土之人不去做的範圍

(上)

《莫到老來方修道》,我們今天講修持門中的第七,淨戒門。

一切修行法,清淨法,都是以戒律為基礎。像我們要蓋房子一樣,一定要從平地找到一塊好的地方才能起房。像我們畫畫一樣,一定要把素描畫好,會調色彩,慢慢地才能畫出最好的作品。持戒也是如此。

所以我們修淨土,想入淨國的初門,如果不持戒,就像長得很丑的丑女,想去做這個帝釋天的妃子一樣,那是達不到的。

所以我們在戒裡面,第一個戒門就是戒慳貪戒。不能夠貪,在這個煩惱薄厚的較量中呀,最嚴重的就是貪財,其次才是好色。所以戒慳貪呢,就是為我們行這個財施,乃至法施,行佈施,不要有愛惜,隨時隨地能捨,毫不猶豫,這個就是不犯慳貪戒。

第二個叫做毀禁戒。這就是具體我們受到,比如說受了五戒,受了八關齋戒,乃至受了什麼沙彌戒,比丘戒,菩薩戒等等諸如此類的,那麼你在這上面呢有漏,沒有持滿足,這就叫做毀禁戒。

第三個瞋恚戒。要善於調心,乃至身口,如果我們遇到這個人家的毀罵,甚至有這個刀杖相加,動手的時候,那麼最好能夠自己思惟,起正念思惟這個業的因緣法。為什麼呢?因為這一切咎由前因後果,那麼心裡做這個償還他,曾經辜負他,這樣想。或者把他作為菩薩示現,來引導你修這個忍辱波羅蜜,作為導師想,這就叫做什麼呀,瞋恚戒。

第四個放逸戒。要觀想我們人之一生呀,在這個生死苦海中呀,沒有值得能安逸,能夠有所放身處。就是不要覺得有一個舒服之時,舒服之處,沒完沒了都是苦。

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就好像我們人呀,持著缽,出家師父托著那個缽碗,碗嘛,然後呢滿滿的一碗油,然後又行在這個像走鋼絲一樣,懸在這個鋼絲上走,那這個時候,你根本就顧不得左顧右盼,乃至生第二念,這就叫做什麼呢,叫做不放逸。這是指的第四個放逸戒。

第五個散亂戒。我們要守護自己的根門,息滅所有的這些外緣緣務,俗務,多多地往道上會。就像這個護風燈。這個燈點著了風吹不進來,也防這個鳥呢扇翅膀,或者防進來,這就叫護風燈。我們散亂戒猶如護風。

(下)

《莫到老來方修道》,我們講到《西方合論》修持門中的淨戒門,就是哪些是屬於修淨土人不去做的範圍。

上一講我們講到這個放逸戒和散亂戒,今天的第一講要講到愚癡戒。學修淨土要常親近大乘佛法,就像我們曾經的年代,媽媽為兒子縫補衣服的時候,晚上借著油燈一針一線地在那兒縫補。這個油燈就如同佛法智慧,沒有這個油燈,沒有這個蠟燭點著,那麼你的針紮過來紮過去都紮在自己手上了,就是愚癡。所以第六個叫愚癡戒。

第七個叫憍慢戒。驕傲我慢,不能以自己的辯才好,就覺得驕傲。不能以自己的悟性理解力高,就生傲慢了。不能以自己的辯論,就是別人誰都說不過他,就生傲慢。要知道一切所謂心念中的所得,就如同大地上的塵埃一樣,像鏡子上的塵垢一樣,我們不應該用這個塵垢來看不起那個塵垢,實際上都是塵垢,五十步笑百步。這就叫做憍慢戒。

第八個叫做覆藏戒。不要護短,把自己的短處,陋劣,惡劣的性給覆起來,以為天不知地不知,你是怎樣就是怎樣,要面對。為什麼?因為一切處諸佛,一切處的諸菩薩,一切處的神明護法,皆悉知悉見,你根本就覆藏不了。就好像在太陽底下,你能逃得掉,逃開自己的影子嗎?你能在水的浪裡邊,能逃開這個濕的,就是說水是濕性的這個屬性嗎?你能把它變成幹的嗎?無可逃故。所以就不要去造這個覆藏。第八覆藏戒。

第九無益戒。不要去幹沒有意義的事情。這裡講的一切嬉戲事無益,一切詩文無益,就是好寫詩,作文。一切塵緣無益,世間事兒。一切口解脫無益,這個就找到源頭了。口解脫無益,當遠離故。這叫做無益戒。

第十不住戒。雖然我們這上下兩篇講的第七,十種淨戒法,可是我們持這樣的戒,但是為了生淨土,度化眾生,只有這一條。既不是為了聲名很好,也不是為了人家讚歎你修行特別這個境界高,也不是為了得小果,甚至得阿羅漢,等等諸如此類的,都是為了生淨土度眾生成佛。

如果我們行者能夠行於淨戒,就容易攝受眾生。為什麼?能夠生於淨土,何以故呢?因為一切眾生再難度化,剛強的人,他也是非常地崇敬有戒德的人。


宏海法師:遠離撓亂道業的魔處,則往生淨土指日可待

《莫到老來方修道》,我們講《西方合論》的第八,淨處門。什麼叫淨處呢?就是一個修學人,特別是修淨土的人,你要找的該待的地方,不該待的地方你離遠點兒,這就叫淨處門。

為什麼學道的人,你既然有志向要脫生,了生脫死跳出三界,那麼這些諸障道的惡處,我們應當去捨離。如果沒有捨離,說明你厭離娑婆的心不夠。沒有捨離,說明你欣求淨土的心不足。所以說龍樹菩薩都講過,菩薩的心呀,連這個轉輪聖王都不去當,何況人天的小福樂呢?

但念諸佛,一定要生佛土,一定要成佛。可是我們現今的情況呢,小小的舒服適意之處就已經放不下了,何況轉輪聖王的福報呢。

所以說擇淨處者,第一個繁華喧鬧處,當遠離。太熱鬧的地方,太生活得非常的這個你來我往,每天賓客如雲,聚會不斷,這些地方當遠離。

二歌樓酒肆處,當遠離。當遠離,為什麼?因為那是娛樂場所呀,那是亂性的呀,那是讓你起情見的呀,一唱歌唱得就動情,一喝酒喝得就亂性。

三熱焰薰灼處,當遠故。就是待得你特別不舒服,非常燥,非常的這個急,每天待得都如熱鍋上的螞蟻一樣,這種地方呢,當遠離。

四論除目及朝事處,當遠故。就是好議論世界這個形勢,國家,我們已經是修行人了呀,修行人是道人,是世外之人,那麼就不要再去太熱衷地說這些世間之事。

五恩愛纏綿及熟遊歷處,當遠故。當遠離,恩愛纏綿呀,溫柔富貴鄉,風流繁華地。那裡你走得熟了,這兒有幾家親戚,那兒有幾個朋友,哥們兒,閨蜜,然後你天天在這兒說不完的好話,鬧不完的情緒,結伴而行,然後又這個背信棄義,種種諸如此類的是非,都出在這個因緣中。

第六詩壇文社斗章摘句處,當遠故。就是喜歡寫一篇文章,今天發個微博,博客上,淨寫一些不是讓人生正念,起這個道心的話,然後孤芳自賞,風花雪月,等等諸如此類,吟個詩做個對子,還看你平仄工整不工整,所有的這些,當遠故。

七譏刺古今較長競短處,說長道短處,當遠故。為什麼?因為我們不要當憤青,憤青也是修行人的一個障道因緣。

八講無義味道學處,當遠故。什麼叫無義味道呢?就是雖然你可能是學的是佛法的經論,或者是大德的論典,註釋,大部頭的。可是呢,你學來學去,啃也啃不動,然後於自己的身家性命沒有一點的意思,甚至你吃也吃不透,只是在那個因緣中好像跟人家在一起很有檔次,那麼這些當遠故。

九義解家斗名相誇小智之處,當遠故。斗名相,比如你經典裡面記得幾個現成的偈子,那個又是說禪宗裡面祖師爺怎麼開悟,他能知道多少公案,等等諸如此類的斗名相,你知道嗎?我知道。當遠故。

第十宗乘狂解,妄談頓悟,大家要聽明白,這個不是誹謗禪宗,屬於狂解,妄談頓悟就是根本沒有悟,更不要說證,然後在那兒嘚啵嘚嘚啵嘚。輕視戒律之處,當遠故。為什麼?所有的這一切撓亂道心,與魔無異。

這是我們給大家講的淨處,所以要當遠故。行者如果能夠遠離這些撓亂我們道業的魔處呢,那麼一切道業即當成辦,往生淨土指日可待。

 

學佛者切記:三種不能誹謗 三種不能贊嘆 三種不贊不謗

一句惡語種,世世怨仇果--小心!別讓這些「口頭禪」減損你的福報!​​​​​​​

什麼是善知識?​​​​​​​

修行好不好,要從三方面去看 誰能過此難關,誰就了脫生死!​​​​​​​

如果你真正信佛,這些事情不要去做!學佛要遠離的十大通病​​​​​​​

修行要去掉這二十種錯誤觀念​​​​​​​

如果你來生真的要解脫,請好好地在家裡面待著修行!​​​​​​​

藝人的果報

聽了可能會墮入地獄惡道的現代流行音樂

arrow
arrow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