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界法師:經常累積負能量,對身心很不好!化解心中怨恨的三個方法

怨,它是恨的累積,它跟嗔不同。

你看有些人:你一刺激他,他馬上發脾氣;有些人,他把心中的恨累積在心中。不過現在的醫學已經證實,從一個身心靈的角度來看,一個人經常累積負面的能量,對你身體是很不好的。

你不要小看我們內心是無形無相的,《楞嚴經》一再強調,我們心中會創造相狀出來。

所以你心中的恨會產生細胞病變,因為它的那一種力量,是無形相的。我們在觀內心的時候─即空、即假、即中─它沒有形狀,但是它有它的作用,有它的假名、假相、假用。

所以我們一定要適當的把自己負面的能量化解掉!蕅益大師他提出了:

如何來化解心中的怨恨?

第一個隨緣消舊業想:

這是我們一般常用的方法。我對你這麼好,你還不把我當一回事…那就是欠你的!前生欠你的,來還債!一個人經常去做一件好事情,但是你所得到的果報,卻是跟你所做的因地不相符合,你的果報非常的差,那就是有兩種情況:

(一)你本身有罪業,先把罪業逼出來。有時候我們做了一個善法,它不是先表現善法,它先進入阿賴耶識,先把惡法逼出來,就是你本來有三惡道的果報…重報輕受。

(二)你真的欠他,沒辦法,沒得說!

隨緣消舊業,這是比較消極的看法。

第二個當善知識想:這是積極的!

誒!這個是菩薩示現來考試的,我必須通過這個惡因緣來增長我止觀的力量、來增長我忍辱的功夫。忍辱的功夫不是在順境完成的,忍力是從逆境的觀照當中,點點滴滴的,不斷的調整自己,失敗了不放棄,不斷的調整,慢慢、慢慢,你的忍力才會培養出來,是從逆境中培養。

第三個代眾生受苦想:這更難了!

代眾生受苦想,就是我們從逆境當中學吃虧,從吃虧當中培養一種慈悲的胸懷、菩提心的胸懷。

懺公師父說:一個菩薩你不學吃虧,你很難生起菩提心!菩提心的根本在學吃虧,這個吃虧就是─忍讓。

不過也有人說:你情緒不好的時候,唱唱爐香贊也不錯,對了!妙境長老就這麼講:有時候我們在修念佛止觀的時候,誒!很順暢,這車子開得很順,路上沒有什麼石頭;有時候你怎麼修,就是都不得力,挫折感很重,誒…唱唱爐香贊…真的有效。你就在山中哼個爐香贊,唱完再去打坐,誒,不同…整個情緒有變化…總而言之,你一定要把負面的能量,把它釋放出來。

有一個西藏法王說:一個人經常把負面的情緒隱藏在心中,你很難去關心別人,你就很難發菩提心。

因為:你自己都不可能快樂,你不可能給別人快樂,這是個很重要的思考!你自己就悶悶不樂了,你怎麼去幫助別人呢!所以我們要知道怎麼去化解自己的障礙,我們內心本來是沒有障礙的─心本無生,因境有。

我們學習《楞嚴經》一路走來,得到一個訊息──我們心中是什麼都沒有的。所有的東西都是自己的因緣假相顯現出來的,我們要知道一個觀念:一個東西─它會假借因緣生,它一定可以假借因緣而滅。

你有本事把它創造出來,你就有本事讓它還滅,它本來就沒有的。所以佛教是講雙向的,你能夠讓它緣起,你就有本事讓它還滅。

如果說:煩惱是本來就有的,那就糟糕。本來就有你怎麼消滅呢?所以菩薩要有善巧─你要怎麼去化解…人生的確是充滿了不圓滿,因為我們過去造了很多的善業,但也累積了很多的罪業;在得罪業果報的時候,的確是有一些困境,我們應該要不斷的去化解它,不要繼續讓它產生一個怨恨。

image


星雲大師:人生要懂得自我化解

敵視父親20多年的女兒聽到他去世的消息後痛哭不止。有人問她:「你是不是還很恨父親呢?」她回答說:「我早就恨累了啊!」人生在世,就是被許多愛恨情仇緊緊束縛。人生要求得解脫,必須懂得自我化解。那麼,人生要化解什麼呢?

一、化解危機。所謂「人在家中坐,危機四面來」,人生哪個地方沒危機呢?把房屋建得堅固一點,就不怕龍卷風;住在人煙稠密的地方,就有鄰居可以守望相助。依此類推,凡是會造成危機的人、事、時、地、物,都要事先防範,才能化解危機。

二、化解仇恨。人與人之間,因為誤會、吃虧、語言傷害等等結仇,有的是直接的,有的是間接的。間接的仇恨,有時當事人根本沒事,只是左右人搬弄是非。其實,人間不應有仇恨,就是有一些吃虧上當,也不應計較,要予以原諒。所謂「冤家宜解不宜結」,仇恨、怨心都是不祥之事,化解為上策。

三、化解對立。對立,大部分都是因為嫉妒或者害怕自己的利益受到損害。同行應該是親家,有了利益,分一些給人也不要緊。只要自己有智慧,就會有做不完的買賣。

四、化解心防。假如有人對我們設了心防,我們謙虛、禮讓,或是讚美、饋贈,都可以化解之。所謂「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對小人我們當然不能沒有設防;而對於君子,不妨卸下心防,真誠相待,因為唯有真心才能贏得友誼。


怨恨是可怕的毒咒,如何消除心中怨恨?這個方法能讓你冰消瓦解

一時怨恨種惡因,墮落投惡牛!

我們學佛人不能有怨恨別人的心,因為怨恨非常可怕,你的一個怨恨,可能就在你的八識田中種下了一個很大的因。

在佛陀時代,有一天,一個商人在路上不小心被一個牛角觸死了。牛的主人怕留下這條惡牛給他帶來更多的麻煩,因此,隨便多少錢就出手把這頭牛賣掉了。牛的新主人買牛回家,走到半道當中,想給牛喝一點水,那頭牛不但沒有喝水,還凶性大發,又用牛角把新主人給觸死了。

新主人的家人知道後勃然大怒,立刻把這頭牛殺死,然後挑到市場上去賣。有一個農夫貪便宜,買下了牛頭。因為天氣炎熱,半途中,他坐在樹底下乘涼,就把牛頭高高地掛在一棵樹上。誰知道,系牛頭的繩子突然斷裂,重重的牛頭從樹上摔下來,居然把這個農夫的頭打昏,最後死亡了。

一頭牛害死了三個人,整個地方都是紛紛議論。後來傳到頻婆娑羅王——當時這個國家的皇帝的耳中,他覺得這個事情不可思議,就去請教佛陀。

佛陀解釋說,在過去世,有三個商人相約到外地去做生意,他們為了省錢不願意住旅店,特地到一個老夫人家裡借住。本來雙方約定要付老夫人租金,但是到了第二天,這三個商人趁著老夫人外出的時候,竟偷偷地溜走了。

老夫人發覺之後,非常憤怒,就拼命地去追他們,想索取欠款。三個商人因為擔負著沉重的行李,很快被這個老夫人追上。這三個商人以為她年老可欺,賴帳不還,還惡言惡語地侮辱這個老夫人。

老夫人對他們無可奈何,她恨得咬牙切齒,憤恨地對他們說:「你們這些無賴,欺負我年老孤單,你們以後會有報應的。今生我雖然拿你們沒有辦法,等到來生我變成一頭牛,我也要報仇殺死你們,以泄我心頭之恨。」

佛陀繼續說:「那頭凶牛就是這個老夫人的前世,而同日被牛角觸死的三個人,就是欺負老婦人的那三個商人。」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因果絲毫不爽,更顯示了人的怨恨為什麼這麼可怕。一個人如果怨恨別人,在心中就像毒咒語一樣,將自己咒進了因果報應的羅網,惡化了本來還不算嚴重的因果關係。因為怨恨,才會冤冤相報。

從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看到,一個人的願力多麼強大。如果我們將這個願力用在學佛上,我們一定能夠求到西方極樂世界。如果願力用在傷害別人,下輩子你一定會來報仇,那麼,你可能就只能投人或者投畜生,再來人間冤冤相報。

想一想,你們周圍有很多人,為什麼這麼惡、這麼恨你啊?為什麼讓自己這麼想不通、這麼難過啊?說不定就是你們上輩子的冤結還沒有化解,才到人間繼續來還你們的債啊!

有一個小故事非常簡單,但是告訴我們的意義卻非常深遠。有一個做生意的人借給人家半個銅錢,那個人好久都沒有還他,於是他就到借錢人那裡去要帳。討帳的路上有一條大河,渡河要花掉兩個銅錢;到了借錢人那裡,那個人不在,他只好回來,渡河又花掉兩個銅錢。為了討回半個銅錢的債,他花掉四個,再加上路上的辛苦、勞累不堪。借出去的錢很少,要回帳失去更多,別人都在笑話他。

世界上是有這麼一種人的,為了取得一點點小小的名利,以至不惜喪失自己的品德,拼命地索取,不顧自己的人格和榮譽,情願被人家講,還要去做這些事情。記住了,你這輩子做的事情,來世還是要受痛苦的回報的。

能放下的人,要把自卑心從你的心裡刪去。在這個世界上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偉大的人,但是,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擁有偉大內心的人。

相信自己,找對自己人生的位置,你照樣可以擁有一個有價值的人生。放下懶惰,精進努力,改變命運,把每一件事情都做到爐火純青,就是你成功的最好基礎。提醒自己,你是一個上進的人、快樂的人、健康的人、善良的人,你一定會擁有一個燦爛的人生!

如果願力用在傷害別人,下輩子你一定會來報仇,那麼,你可能就只能投人或者投畜生這麼到人間再來冤冤相報。想一想,你們周圍有很多的人,為什麼這麼惡、這麼恨你啊?為什麼讓自己這麼想不通、這麼難過啊?記住了,說不定就是你們上輩子的冤結還沒有化解,才到人間繼續來還你們的債啊!

有一句話說「恩將仇報」,一般人往往記怨不記恩,能夠記住的恩情總是比怨恨來得少,就如俗諺所說:「人心不足蛇吞象」。別人對你好一點,你會希望他能對你更好一些;或是別人已經借你錢,卻還覺得不夠多,反過來嫌別人小氣。

如果有這種想法,便是不知感恩圖報的人,只希望別人付出,不想回饋,而且還貪求無厭。不僅怨恨不給自己好處的人,甚至也會怨恨幫助過自己的人,而不知道感恩。這種心態多半認為,別人對你的照顧是應該的,所以父母、兄弟姐妹對你好也是理所當然的,甚至認為別人幫助你可以得到快樂,所以他們對你好也是正常的。以至於一旦別人的態度稍微不好,就心生怨恨。

一個不懂感恩的人,對世界上任何人、任何事都會怨恨。晴天時他會埋怨:「太陽這麼大,是不是要熱死我,為什麼不是雨天呢?」雨天時則又發牢騷:「這麼冷,怎麼不出太陽呢?」即使四季如春,還是會埋怨節氣不分明。這種人對天氣、對環境、對人都不滿意,在這個世界上,好像沒有一個人、一件事是他需要感激的,總是處在怨恨的情緒之中。

所以,忘恩負義的人永遠不會滿足,永遠都在怨恨別人。因此,我們應該儘量避免怨恨心生起;怨恨心生起以後,也要想方法予以化解,才不會影響內心的平靜。

消除怨恨最佳的方法,就是多從感恩的角度來看人和事。人不可能離開萬物獨自生存,因此生活在天地之間,包括吃一口飯、喝一口水,甚至於呼吸一口空氣,都要感恩。能夠如此,怨恨心就會減少,甚至於冰消瓦解。

一個人滿不滿足、快不快樂,並不在於他擁有多少,或是別人如何對待他,關鍵在於自己心裡的感覺,以及看待事情的角度。佛經說:「心生,則種種法生;心滅,則種種法滅。」世間萬法都是由心念所產生的,如果我們能感恩、知足,生活就會滿足。即使已經一無所有,但如果對喝一口水、吃一口飯,甚至呼吸一口空氣,都覺得滿意,認為應該感謝的話,便能天天都活在快樂的世界裡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菩提煉心 的頭像
    菩提煉心

    菩提煉心曼陀羅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