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淨界法師:壽命對我們太重要

這個壽命對我們的意義非常重大。凡夫問題就在哪裡呢?就是這個死亡的問題非常嚴重。我記得大概二十幾年前參加齋戒會,我講完課的時候跟懺公師父告假。

他老人家跟我開示,突然間講一句話,我那個時候沒有聽懂。他說,我們學佛要體會一件事情:薑是老的辣!他的意思我大概也聽懂一些,就是說,你們這年輕法師不要以為讀了幾本經就怎麼樣了,佛法要時間去體會的。

其實,我那個時候沒有完全懂這句話的意思,但是二十年後,我現在好像懂了。我覺得我對於無常、無我的道理體驗更深刻了,對一念心性本來清淨、本來具足也體驗更深刻了。壽命對我們太重要!

就是說,你必須要有一段的時間去消化、歷練。因為,你明白道理是一回事,但是,人生的風風雨雨,如果你不明白道理,對你毫無意義。你一天到晚要麼就是貪,要麼就是瞋。但是你明白道理以後再面對人生的順逆,這個就是一個很好的消化。

也就是說,事實上壽命對我們是很重要的,但不幸的是,我們的壽命實在太短了。你只要問超過六十歲的修行人,我相信,他真的有個感慨啊:夕陽無限好,可惜近黃昏!真的是這樣。就是我們現在這種年齡,我們算老一代的,我們覺得對佛法的體驗、人生體驗深刻了,但是精神體力真的不行了,稍微看一點書就很累、耗神。

所以,我們從三十歲出家,算三十歲開始修行,到將近六十歲,三十年走過來,好不容易有點心得了,結果呢?結果死掉了。死掉以後,假設沒到極樂世界去,又在娑婆世界投胎,我們又沒有像藏傳佛教會把你找過來,增上生,找過來培訓你,所以你就順其自然。

等到你來生的時候,三十幾歲的時候又開始學佛,善根發現,又開始修行,到六十歲,又死掉了!所以,我們的善根沒辦法相續,就是被死亡切成小塊、小塊、小塊、小塊。就像水,你煮一煮,快滾的時候把它關了,關了以後,下次再重新煮一次。所以我們的修行幾乎每一次都從頭開始,這個是在娑婆世界分段生死的最大的悲哀啊!

就是說,一加一不等於二,我們沒辦法把前生的善根跟今生加起來,因為它中間有一個死亡隔在那裡。其實我覺得,這個死亡對我們的傷害真的太嚴重。因為,你換了一個環境,可能就換一個思想,你很難把過去的善根跟今生重新串聯起來。

所以你看蕅益大師有一個感嘆。他晚年著了《彌陀要解》,五十六歲著《彌陀要解》,五十七歲就走了。他著完《彌陀要解》,講了一個偈頌,他說:「宗乘教義兩融通,所悟與佛無異同。惑業未斷猶坯器,經雨則化棄前功。」「宗乘教義兩融通」,這個我們就不談了。

就是說,這個陶瓷捏好了,但是你沒有燒之前,沒有得到不退轉之前,下一場雨,這個泥坯就全部化成泥土,下次再捏一次。這道盡了分段生死的問題。阿彌陀佛知道我們這個死亡的問題,所以他提供了一個長遠無盡的正報壽命。這個地方跟退轉有關係了,就是讓我們能夠在那個地方很安穩地修行。

對我們凡夫來說,我們需要一個相對穩定而相續的環境來修行,但娑婆世界不能提供你一個穩定的環境。它今天把你丟到台灣,明天把你丟到非洲,後天把你丟到美國。你這個環境換來換去的,你不管在哪裡,慢慢已經習慣了,但習慣以後,每一次又要重新適應。這個問題嚴重啊,它耗損了太多的生命改變的適應期。所以這個壽命久遠很重要。


淨界法師:無量劫來都被自己的妄想誤導了

你想想看,一個人好端端的,誰願意去造罪呢?肯定是「仁者心中必有一物」,你一定有一個錯誤的顛倒妄想控制你,讓你沒辦法克制。凡是會造罪的人,他一定打一個很堅固的妄想。那麼這就構成一個惡性循環,由過去的業力就帶動了妄想,這個妄想又造業,這就輾轉相續,沒完沒了。

每一個人的心中妄想打的不一樣,有些人打的是跟財富有關的妄想,有些人打的是名的妄想,有些人打的是感情的妄想,財、色、名,各式各樣的妄想。我們注意看,佛陀在處理人生的問題時,他不著急處理你的業力,因為這不是重點,而且業力也不好處理。你看過佛陀一出世告訴你處理第八識嗎?沒有!只有外道。外道的修行方向錯誤,業力跟妄想糾結在一起的時候,外道就先處理業力,修什麼苦行、不吃飯……結果問題都沒解決。業力跟妄想糾結在一起的時候,有智慧的人是處理妄想,把妄想解開了,業力就解開了,而不是先處理業力。

你看,你要是處理業力,佛弟子沒有一個人有像是苦行外道的本事:他整天泡在冰水裡面,拿那個針去刺自己;一天到晚就一隻腳站在地上,他不兩隻腳著地,一隻腳著地。各式各樣的苦行,向牛學習,持牛戒,持狗戒,為什麼?因為他們試圖要透過苦行來消業障。其實,問題不在業力,我們說過,業力是被動的。其實我們現在都錯怪業力了。我們每一個人只要痛苦,很簡單,就歸咎:啊,因為我業障重啊!你這個是誤會業障。你是妄想打太多了,不是業障重啊。你哪是業障重呢?業力如果會講話的話,它說你冤枉我了,是你來惹我的,不是我去找你的。

所以你看《楞嚴經》,首楞嚴王三昧,「妙湛總持不動尊,首楞嚴王世希有」,先讚美楞嚴法門殊勝,它幹什麼呢?「銷我億劫顛倒想,不歷僧祇獲法身。」高明的佛陀知道,問題不在業力,這哪是業力的問題呢?如果要處理業力,那淨土宗誰也別想往生了。如果說一定要業盡情空,業力不可以帶走,那誰也不能往生了。問題不在業力!諸位,問題是,你不要刺激業力。我再講一次,業力沒有我們想像那麼可怕,但是關鍵是你不要招惹它,你別惹它。因為我們無量劫來,這個第八識的大倉庫,每一個人的業力都差不多,不管你今生有沒有造,這個無量劫來加起來到現在都差不了多少。那麼關鍵在哪裡呢?誰能夠控制自己的思想,誰就出去了。

所以偉大的佛陀知道,問題是在我們心中的影像錯誤了。我們無量劫來為什麼一次一次地去招惹業力呢?因為我們被自己的妄想誤導了。比方說,我們對娑婆世界的認識就是不全面,我們只記得娑婆世界好的一面。有人說,生命的痛苦還需要無常觀嗎?我今生吃的苦夠多了!諸位,這個不算!因為你的痛苦也是來自於你的妄想,你的痛苦也不全面。你可能是針對某一個人、某一件事情的痛苦,你的痛苦不可能把所有三界都全部否定。我們的痛苦只是來自於生命經驗給的妄想,這個都不算。

所以,按照佛陀的說法,所有的妄想都不能用,通通不能用,即便是曾經帶給你痛苦感受的妄想也不能用,因為這種妄想會過度地極端,這種操作帶有情緒性。

image


慧律法師:妄想造就了我們的業力

我們因為不悟到自心,所以我們的妄想就造成了我們的業力,就是無形的心這個念力強,就轉化成有形的物質,這個物質就會產生各種層次面的不一樣,層次面的不一樣,譬如說α射線或者是γ射線、β射線,或者是紅外線、紫外線或者是我們指的光線X光,我們的肉體電子、質子、中子到某一種程度X光可以透視,骨骼它就沒有辦法,所以能夠看到人體的骨骼斷裂,腦殼斷裂破碎,換句話說,這個宇宙當中的物質,因為我們的業力的識,意識,無形的這種醞釀,產生強烈的執著,簡單講就是等於我們說壓縮一樣的。

譬如說我們的空氣當中有水,可是我們見不到,我們這個業力也是無形的,可是你用另外一種形式,它就會變成有形的出來,這個就是轉換,在物理學上就是所謂的質能互變,也只能這樣子來解釋,energy我們可以講是業力、業識所轉,本性變了就是業識,有悟了就是我們的本性,由我們這個業識,由微細的一直分別,強烈的執著產生了人生跟宇宙的對立。

其實這本身是同一體的,就是我們看到的明明是山河大地,明明就是桌子、椅子,明明就是牆壁,這跟我們晚上作夢是一樣的,當你晚上作夢的時候你也認為夢境是真的,要不然你在作夢當中你撿到錢就不會高興,你在做夢你就清清楚楚,其實我這個就是做夢,可是我們在作夢當中我們並不知道我們在做夢,就如同我們白天一樣,我們現在跟大家一樣認為這個就是真的,其實這個還是如夢幻泡影的,只能用這樣子來比喻。


淨界法師:如何正確處理業力?

為什麼入定是妙法將現的徵兆呢?一念心性雖然是眾生本具,但是對我們來說,它要能夠現前是有條件的。我們一般人是有心性,但是不現前。就好像說,你家有很多珍寶,但是都藏在大地下面,你沒有去開挖,所以對你來說就沒有。我們凡夫這個一念心性的自性功德,對我們來說有跟沒有是一樣。我們等於沒有,因為我們沒有現前。那麼佛陀做這個動作,古德解釋說,為什麼入定這麼關鍵?因為它是一個內觀的表示。真如本性要現前,一定要內觀。這一點,我們可以從唯識、天台跟淨土,簡單看它的思想就看得出來。

從唯識的角度。你看唯識,唯識的修學只有一個宗旨,就是消滅阿賴耶識。唯識學認為,我們無量劫的輪回,你為什麼會輪回呢?因為你有一個大倉庫,阿賴耶識把你的業力都收集起來了,它時間到的時候就把業力釋放出來。所以阿賴耶識有兩種功能:第一個,攝持一切的種子;第二個,生起現行,它把業力釋放出來。唯識的態度就是說,它已經保存了,保存就保存了,你也沒辦法。但是,你想辦法不要讓它業力釋放。

那怎麼辦呢?唯識學說,我們業力要釋放,它有個條件,就是你第六意識的妄想跟第七意識的執著必須跟業力要產生互動。業力刺激你,然後你妄想執著,你也要去攀緣它。業力跟妄想執著要打成一片,這個業力才會輾轉相續。唯識的概念是這樣。這樣講的話,業力我們改變不了它,因為業力是依他起性,你該受的。

那這樣子,唯識學怎麼辦呢?唯識學有辦法。唯識學提出一個法,叫修無分別智。就是說,業力釋放的時候,你的心不帶名言,不能表示意見。就是說,不管快樂的果報現前,不管痛苦的果報現前,我沒有任何意見,我就認命。這是唯識的概念。這樣講也是類似真如本性的入定,六根也是收攝的。當然,從本經的《法華經》的思想,那你這樣太消極了。

面對業力的時候你不表達意見,業力自然會沈澱。它就怎麼樣?「破和合識,斷相續心。」這個破和合識破的第八識。所以你看有些人,他那個生死業力很熾盛,因為他一天到晚跟它互動。你只要跟業力互動,那第八識的轉動就很強烈。有些人他的業力很淡薄。不管快樂痛苦,你的心淡薄,業力就淡薄。修無分別智,當然是減少生死業力了,但是這樣也很可惜。

《法華經》認為,你應該是歷事煉心,把順逆的境界轉成真如本性的歷練。它是通過內觀,觀照一念心性即空即假即中,通過這種業力的衝擊來強化你的清淨心、菩提願。空、假、中三觀。這樣講就更積極了。我不是不表示意見,我能夠把你的力量用來增長我的清淨心、菩提願,所以他整個人生就是一場歷練。這是第二個概念。


淨界法師:修行人有藕斷絲連的個性是沒辦法修行的

不能專,要他專;不能念,要他念;不能一心,要他一心。

我們希望這一念心不貪求世間五欲的境界,專心來憶念這個佛號,這件事情是很困難的,非常的困難,這件事情是深深地違背我們過去的習氣。我們這一念的心,「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從本性來說,我們每一個人這一念心都是清淨本然,周遍法界,離一切相。但是我們無量劫在生死中打滾,我們的身業、口業、意業,這種業力的熏習,就構成各式各樣的煩惱。攏總來說,我們每一個人的煩惱,都是愛著世間的五欲樂,愛著財色名食睡,這個是我們內心的一種境界。有時候坐下來,憑良心講,內心當中的等流性,我們要放縱自己的心情,就是這種境界,愛著財色名食睡。

但是我們要轉變,要把這種思想轉變,就是發菩提心,我們開始要厭棄三界的生死,追求無上菩提,這就是要轉變的。這個轉變,印祖講的一個原則就是:不能專,要他專;不能念,要他念;不能一心,要他一心。你剛開始在對治那個煩惱的等流性,你一定要有一個鋼骨,所以修行人藕斷絲連的個性是沒辦法修行的!

藕斷絲連是一個好人,你在世間能夠做好人,但是你面對煩惱的時候,你就是想要斷它,但是又不忍心斷,這樣你一輩子修沒辦法成就。你看看祖師大德的傳記,看蕅益大師、印光大師、尊者阿迦曼傳、密勒日巴尊者傳,每一個祖師修行不同,但是有一個共同點:每一個祖師都是有鋼骨的,面對煩惱的時候,就是這種境界——不能專,要他專;不能念,要他念;不能一心,要他一心,煩惱不能斷,要它斷。

我們一定要訓練這一念心要有一個決斷力,就是「精進」。意思是說一意斷惡修善,勇悍為性。什麼叫精進呢?當然每天拜很多佛也是精進,但是根本來說,你面對煩惱的時候能夠勇悍為性,若妄念一起,當下就要叫它消滅,這個就是精進。你那個意志力,一點都不能動搖的,一點都沒有任何人情夾雜在內心裡面,這是一個鋼骨,這是一個原則。

怎麼能成就這樣子呢?印祖就講出一個辦法:亦無奇特奧妙法則,但將一個死字,貼到額顱上,掛到眉毛上。要能夠成就這個鋼骨,印光大師說,「死」字。印光大師的佛堂,他在一個佛像旁邊安一個死字。把這個死貼到額顱上,掛到眉毛上,這是譬喻把死這件事情,經常地放在眼前,提醒自己!

——摘自《印光大師文鈔選讀》


淨界法師:人越到晚年越要收心安住

我們平常當然理觀不礙事修,理事圓融,你該拜懺還拜懺,該調伏粗重煩惱還調伏,但是你永遠要知道,你心是住在一個無相的真如,是無所得的。你不是想要得到什麼東西,你不是透過拜懺去得人天福報,去得到什麼東西,你只是透過這個拜懺來開顯自性的功德,人生只是自我完善。

可能你平常事修的成分會多一點,但是到臨終的時候,其實臨終的開示,嚴格來說臨終不是到了躺在床上才叫臨終,不是這個意思。你應該在死亡前一兩個月,你就叫臨終了。你自己也知道,差不多了,這個時候你就要收心了,慢慢慢慢調整心態,把心慢慢慢慢地調到真如的因緣裡面來,就是要慢慢回家了。

因為你一旦落入第六意識,修行當然靠第六意識,因為你要有第六意識才有辦法借相,第六意識它能夠創造一個相狀,你才有辦法去拜懺。你為什麼起慚愧心呢?當然你要捏造一個相狀——因為我業障深重,我不拜懺可能會墮三惡道。你要用這個相狀來激發你的慚愧心,所以我們剛開始是要藉相。

但是,越到晚年的時候,安住力越重要了。因為你該做的都做了,剩下的就是看你怎麼安住。在你身體旺盛的時候,事修很重要。到了臨終的時候理觀,因為你不可能從床上爬起來再去拜懺了,就靠理觀了。怎麼樣讓你自己不受業力的干擾,不受妄想的干擾,這個時候你的心理素質就很重要。

嚴格來說,越到晚年,你要慢慢慢慢把心帶回家了,就是回到真如,要收心。所以,如果晚年的時候,你的心還是一直在向外攀緣,你大概不會往生了。不管你怎麼用功,因為講實在話,就像蕅益大師說的,你一個人不修理觀,你就是一天拜個十幾萬拜,給你拜一百年,你消的業障如爪中土,未懺悔的業障如大地土。

真正懺悔的意義,只是培養慚愧心,斷相續心而已,讓粗重的業力沉澱下來。但是很多業力都還在的,這個時候你必須靠真如來吸收這一些剩餘的勢力了。所以,越到晚年你必須收心,回到你內心最深的地方,不生不滅的清淨本性,在那個地方住下來。你觀察這些相狀都不是你本來有的,後來才有的,跟你沒關係。

所以,除了事修以外,越到了臨終的時候,如果說你要臨終開示,如果他有學過大乘法的,你要直趨真如,直接跟他講真如的道理,先幫他破妄顯真,然後再講淨土的功德。應該是兩塊,應該是心態的調整,嚴格來說,是內順真如,然後再外順彌陀。因為內順真如會讓他跟所有的業力產生隔絕;然後再講淨土的殊勝,讓他一心皈依淨土。

因為畢竟你要往生,所以要做兩件事:

第一個,要厭離娑婆;

第二個,欣求極樂。

但是你要離開娑婆世界,娑婆世界它不放過你啊,關鍵在這兒。所以,你必須要跟娑婆世界的業力保持距離,就是內觀真如。當然,如果他本身沒有這方面的條件跟理觀的智慧,那就算了,那你就直接講淨土,那就靠運氣了。反正叫他把心住到來生。

凡是臨終的人絕對有一個關鍵——往事不堪回首!一個人他只要回憶年輕時候的事情,這個就很難往生了。所以,往生的人他只有活在未來,把所有的心思放在來生,用事修的這種狠勁拼過去,也可能會成功。

所以沒有理觀的人,事修的力量要加強,要用比別人多好幾倍的力量。就是說他沒有理觀的真如保護他,但是他對來生淨土的渴望非常強烈,也可能會成功,也可能,但是你會比別人辛苦。


淨界法師:淨土宗人要往生,一定要做好人生的收尾

淨土宗的人要往生,一定要把人生好好地收尾。我絕對不相信,你平常這麼攀緣,臨命終突然間正念分明,我不相信!不可能!你要有一個過程。我們看到很多老菩薩,念佛念了一輩子,到晚年的時候,他佛號一直在念,但是我們看他的身口意,他的人生好像沒有收尾的跡象。他就是人生好像還有續集的感覺。你覺得他會往生嗎?不會的。

所有往生的人只有一種情況,背水一戰,沒有例外!不管你業多重,你就算造五逆十惡也好,或者你福報力大也好,要衝過生死輪迴關,共同的心態——背水一戰!就是做好人生的收尾。

那怎麼收尾呢?我告訴大家一種觀想的方法。人生是怎麼回事,你要從道理上參透。我們不能看人生的假相,要看假相背後的道理。因為這個道理參透了,你就比較好收尾。收尾不能收得勉強。人生是怎麼回事呢?「因緣和合,虛妄有生」,你所有的東西都是因緣和合而有。這表示什麼呢?你人生是借來的!你為什麼有這個家庭呢?你本來就有嗎?沒有,你跟因緣借來的。

你為什麼有身體呢?你跟因緣借來的。你為什麼有這個房子?借來的。諸位!借來的是怎麼樣?要還!你有兩種歸還的方式:第一個叫主動歸還,第二個是強迫歸還。我先談談有智慧的,主動歸還。就是,好,既然我遲早要還,我慢慢還,有借有還,我主動歸還,我認了。大智慧啊,慢慢放下。有些人他就揣著不還,到「是人臨命終時」,無常敗壞的時候,強迫你歸還,一定心不甘情不願,你一定的。因為你平常都不還,到臨命終的時候一次償還,你受不了的,你絕對受不了的。

尤其是福報大的人,一定要提前收尾,因為你借得太多了。福報越大、借的越多。你想想看,你的人生多彩多姿,你展開的比一般人大,難道你不提前收尾嗎?福報越大的人,人生要越早收尾,因為你借得太多了,東西借太多了。總而言之,你如果要能夠臨終正念,你最好提前收尾,慢慢歸還。你的人生有收尾的跡象,你的業力才有收尾的跡象,就這個道理。

我覺得一個人臨終前五年是關鍵的,往生前五年。他必須要「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他對六根要慢慢慢慢地收攝。就是他對外境的攀緣心,你感覺出這個人的身、口、意,欸,他的心開始往內收了,淡薄了,他的六根的活動是往下降,他對阿彌陀佛的好樂是往上升。這種人生,我叫作往生的曲線現前。

就是說,這五年當中,每一年都可以看得出來,他的六根的攀緣心每一年都在進步,五年的數據每一年都在遞減;他對極樂世界的憶念,五年當中不斷在增長。這兩種曲線出現,往生的曲線出現了,往生的徵兆也出現了。往生是要有一個過程,知道吧?你千萬不要認為你是六祖大師,說放下就放下。你沒那個本事,說實在的。我們一般都是慢慢放下的,漸修漸放。就像懺公師父說的,我們末法眾生,修行是點點滴滴的功夫,我今天放下一點,明天放下一點。我沒本事馬上放下,但是我慢慢放下,結果一樣。

所以,諸位!你看看往生的兩大指標,你就知道你會不會往生了:你的六根呈現一種收攝的狀態;你的淨念、往生的願力呈現一種遞增的狀態——你的往生的徵兆出現了,這個指標就很清楚了。我們絕對不相信,一個人平常都沒有往生的跡象,卻臨終正念,突然間往生出現,不可能,不合乎唯識的等流性,你也不是那種頓修頓放的人。所以這兩句話非常重要,做好人生的收尾,你才可以從容地面對生死。

image


淨界法師:誰能控制自己的思想,誰就能出離。

你想想看,一個人好端端的,誰願意去造罪呢?肯定是「仁者心中必有一物」,你一定有一個錯誤的顛倒妄想控制你,讓你沒辦法克制自己。凡是會造罪的人,他一定打一個很堅固的妄想。那麼這就構成一個惡性循環,這人生就無解了。由過去的業力就帶動了妄想,這個妄想又造業,這就輾轉相續,沒完沒了。

每一個人的心中妄想打的不一樣,有些人打的是跟財富有關的妄想,有些人打的是名的妄想,有些人打的是感情的妄想,財、色、名,各式各樣的妄想。直到有一天,佛陀出世了。我們注意看,佛陀在處理人生的問題時,他不著急處理你的業力,因為這不是重點,而且業力也不好處理。你看過佛陀一出世告訴你處理第八識嗎?沒有!只有外道。外道的修行方向錯誤,業力跟妄想糾結在一起的時候,外道就先處理業力,修什麼苦行、不吃飯……結果問題都沒解決。業力跟妄想糾結在一起的時候,有智慧的人是處理妄想,把妄想解開了,業力就解開了,而不是先處理業力。

你看,你要是處理業力,佛弟子沒有一個人有像是苦行外道的本事:他整天泡在冰水裡面,拿那個針去刺自己;一天到晚就一隻腳站在地上,他不兩只腳著地,一隻腳著地。各式各樣的苦行,向牛學習,持牛戒,持狗戒,為什麼?因為他們試圖要透過苦行來消業障。其實,問題不在業力,我們說過,業力是被動的。其實我們現在都錯怪業力了。我們每一個人只要痛苦,很簡單,就歸咎:啊,因為我業障重啊!你這個是誤會業障。你是妄想打太多了,不是業障重啊。你哪是業障重呢?業力如果會講話的話,它說你冤枉我了,是你來惹我的,不是我去找你的。

所以你看《楞嚴經》,首楞嚴王三昧,「妙湛總持不動尊,首楞嚴王世希有」,先贊美楞嚴法門殊勝,它幹什麼呢?「銷我億劫顛倒想,不歷僧祇獲法身。」高明的佛陀知道,問題不在業力,這哪是業力的問題呢?如果要處理業力,那淨土宗誰也別想往生了。如果說一定要業盡情空,業力不可以帶走,那誰也不能往生了。

問題不在業力!諸位,問題是,你不要刺激業力。我再講一次,業力沒有我們想象那麼可怕,但是關鍵是你不要招惹它,你別惹它。因為我們無量劫來,這個第八識的大倉庫,每一個人的業力都差不多,不管你今生有沒有造,這個無量劫來加起來到現在都差不了多少。那麼關鍵在哪裡呢?誰能夠控制自己的思想,誰就出去了。

所以偉大的佛陀知道,問題是在我們心中的影像錯誤了。我們無量劫來為什麼一次一次地去招惹業力呢?因為我們被自己的妄想誤導了。比方說,我們對娑婆世界的認識就是不全面,我們只記得娑婆世界好的一面。有人說,生命的痛苦還需要無常觀嗎?我今生吃的苦夠多了!

諸位,這個不算!因為你的痛苦也是來自於你的妄想,你的痛苦也不全面。你可能是針對某一個人、某一件事情的痛苦,你的痛苦不可能把所有三界都全部否定。我們的痛苦只是來自於生命經驗給的妄想,這個都不算。所以,按照佛陀的說法,所有的妄想都不能用,通通不能用,即便是曾經帶給你痛苦感受的妄想也不能用,因為這種妄想會過度地極端,這種操作帶有情緒性。


南懷瑾老師語錄

假如一定說打坐、學佛、學道,清淨無為就是好的,可是許多年輕人,一天到晚跑寺廟,學佛打坐,而事實上,他們一點也不清淨,一點也不無為,更談不到空。那是自找麻煩,把腿子也搞壞了,不但佛沒有學好,道沒有學好,連做人也沒有做好,學得稀奇古怪。這就是「正復為奇」,學正道學成了神經,就糟了。

「善復為妖」,人相信宗教本來是好事,信得過度了,反而是問題。所以我的老師、禪宗大師鹽亭老人袁煥仙先生就說過,世間任何魔都不可怕,只有一個魔最可怕,就是「佛魔」。有的人看起來一臉的「佛樣」,一身的「佛氣」,一開口就是佛言佛語,這最可怕,所以不要輕易去碰這些人。

袁老師說這些話是什麼道理?意思就是「正復為奇,善復為妖」,凡事太過就錯了。「過」與「不及」都是毛病。不聰明固然不好,而聰明太過的人,那屬於「善復為妖」,就變成妖怪了。

恭錄自南懷瑾老師講述《老子他說(續集)》第五十八章╱ p. 297


宏海法師:凡夫的障怎麼就這麼重呢!

「我等幸得人身,生中國,聞佛法」。

這裡「我等」也就印祖說把自己跟融明大師放在同水平上,並沒有說好像傲慢的以師尊的角度來教化一樣,就是非常真誠懇切,設身處地說我也如此你也如此咱們都如此。大幸中的幸是什麼?得到了人身了,而且還出家為僧,生到了中國,聽聞佛法,每天深入經藏智慧如海。都有這樣的一種條件具足了。

也就是對融明大師說,你的善根福德因緣已經都沒問題了。什麼叫善根?我們說善根就是你得了人身呀,福德就是生了中國了,那你得聞佛法也就具足因緣了,這已經都沒有問題。可是這個大幸中的不幸是什麼?對於了生死的力量不夠啊。

所以大家我們一起來學習這篇文章,也正是對我們現在每個人的狀況而言的。其實咱們群裡邊你我他都已經具足了前三者的因緣,但是後一者現在就非常難。

因為既然能夠生在中國聞佛法的話,想必在世間的人法中已經屬於上品了。可是就出世間的聖人來看的話,依然還在業海中飄蕩,這是沒得比的。

「所不幸者,自愧業深障重,無力斷惑,速出三界,了生脫死耳」。

我們現在最不幸的是什麼?業深障重、業障深重啊!自己慚愧,這是要生慚愧心呀。為什麼?什麼叫做業深?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個體會。這業深啊,首先從究竟上來講,為什麼說業力甚大?因為我們起止動念都屬於業,一旦有這個業,他就是輪迴之因。

往昔所造諸惡業就不必說,往昔所造諸善業也同樣如此。只要你有一念沒有了卻空掉,那麼你依然還在輪迴。這叫業深。什麼叫深?就是說你一卯一環,環環相扣相續相連,你根本就沒時間沒機會,連個見縫插針的機會都沒有,你拔不出來啊。有時候道理上我們似乎明瞭了,可是境界來的時候,明知道都是如夢幻泡影,可就是隨著它糾結進退,患得患失。

為什麼?就是業力牽引。所以佛法的三法印中講「諸行無常」,就是說一切萬法都是無常的。無常是什麼意思?就是我們做不了自己的主,都是由業力在做主導推動。你看我們天天背誦的《往生咒》叫《拔一切業障得生淨土陀羅尼》,所以說業深業深就是這個意思。

只要我們不能反觀自心本來不生不滅,達不到入無生法忍的這個境界,那念念都在造業啊。所以說「業」這種力量大的讓我們凡夫真的是毫無辦法。有時候大家稍微修的相應一些清淨一些,結果馬上新一輪的苦果或者樂果吧,又開始開花結果現行了,就這樣重重無盡無始無終。

業深了怎麼還「障重」?既然有業它就會感果,這就是障礙。大家要知道啊,我們生而為人,肯定要做事情的嘛,那就會有一些經歷,我們怎麼體會這個「障重」?就是往往你越想做成的事它就成就不了,讓你覺得做事太難了,這就是障礙。

如果我們按照世間法講的你想做的事情成功了,我告訴你,這更是障礙,這就叫「障重」。但凡在三界裡打滾,每時每刻前面都是堵你的,這是注定了的。還有你在乎的人,親人啊,夫妻子女啊,情人眷屬等等這些,這都是障。一個一個尋上門來,要麼跟你生死相依結伴度日,要麼找你的麻煩沒完沒了,不管冤親都屬於債主,這也屬於障。

總之,所有的人和事都在障著我們,所以大家要知道重障就是把我們五花大綁給固定在生死業海中,障的太重了。

甚至我們現在每個人大家都號稱學佛人,學佛人有時候障更重啊,修行上的障礙。稍微修的好點兒就會生起的我慢心,就自我設障礙。或者修的不好,又嫉妒別人好,譏賢謗善說是說非,天天在佛門裡把自己的罪業成倍的增長,這都屬於所謂的修行障。

法門障也是這樣的,我們咬定一個法門了,就一下子有這種教主欲了,強行的要讓別人來修,他不是勸修而是勒令修。一旦聽人家說修別的法門,就以法謗法相互是非,這是最可憐憫者。或者說佛學知識障,稍微看的書多一點,有時候他發現哎呀這出家人都問一下不如他看得多,那個一下子這種佛學知識飛橫跋扈起來了,馬上就開始輕慢三寶。

乃至還有見地障,就根深蒂固的認為自己的修行路上的風景才是唯一的風景,別人的風景都是錯的魔的邪的等等這些。總歸呀不管世出世間都會生障,這就是我們凡夫眾生的現狀。

我們凡夫還有一個的天然障礙是什麼?就是在輪迴中陷進去根本不想出來,這實在是一個凡夫想要修行的天然障礙,所以印祖說我們「業深障重」啊。作為一個追求解脫的人,為什麼說到「業盡情空」,業就是身,情就是障呀。「業盡情空」了才成功了呀。

所以一個高水平的用功修行者,他能夠看住每一個念頭他輕易都不動,一動念頭就壞了,就造了業就成了障。所以大家要了解印祖這裡講到了「自愧業深障重」,也確確實實是就眾生的現實情況來講,每一個流浪生死的人就這點家當,都一樣。

主要的一點就是本質上他發心根本就不願意斷惑呀。他很享受這些煩惱,他覺得輪迴之中很舒服呀,愛恨情仇的。所以他說是說理是這麼個理,他內心深處根本就沒發起來說想要斷惑證真了生脫死,這個心都沒有。所以這樣的話就屬於無力了。這個無力的這種狀態大家捫心想想,一個是根本就不想發力,另一個就是發了力了,太弱,所以就不能夠「速出三界,了生脫死」。

雖然說我們修行了,知道發露懺悔,祈禱諸佛菩薩加被護佑,可是我們修行上的這點兒力量和功夫太小了呀!剛剛上了道,勇猛精進一些,甚至還能相續一些,可是業障一旦現前也是束手無策。

你看《楞嚴經》裡面講那五十中陰魔,破五蘊開始那真正的障礙才出來呀。現在我們的這種障礙,真的是都不算障礙。那麼再次一點的幾乎就是偶爾的有一些發心,這個心發起來一會或者幾天或者半年一載,但是發過了就發揮完了,馬上又被些外境給轉了,我們自己的力量太小了。所以必然是「無力斷惑,速出三界,了生脫死」。

為什麼說「無力斷惑」?大家看到了印祖在這裡真的用詞伏筆埋得非常的到位。「速出三界,了生脫死」,這是只有淨土才能做到的一生成辦啊。

所以印祖的前提定調就是給融明大師說,我們現在是趕緊要做這個事,不在輪迴中不生染土了,不在這個煩惱海里邊,不受這個業力的牽引,沒有障礙能夠堵的住我們菩提路。這樣的情況是我們急需要上道的狀態。

所以說前面這麼一講就說明,只有得聞佛說的念佛求生淨土的法門,靠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才有可能在「業深障重」、又沒有力量去斷惑證真的情況下,還能夠出三界了生脫死。

《文鈔·與融明大師書》

 

學習「唯識觀」,人生得自在!

 

不要老是覺得自己業障深重!

 

業障是怎麼來的?業障並不是障礙我們的關鍵

 

業障到底是什麼?修行人如何消減,轉化這個力量?

 

業障深重的人,身上會有這四個特徵

 

每部經消的業障,其實仍有區別

 

金剛薩埵淨障法門~人生所有煩惱的解藥

 

懷疑他人,是業力很重的表現--往生最大的障礙不是你的業障,而是懷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