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嚴法師:罵出一句阿彌陀佛

當嗔恨心起時,你可能會氣自己怎麼回事,為什麼老是容易發脾氣?

的確,人們通常都會這樣自以為是:自己的情緒要自己控制,自己怎麼可能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呢?

其實這個想法是錯的,情緒不是用控制的,情緒是要疏導的。

如果硬要控制自己的嗔恨心,很可能會越控制它,自己越恨自己,因為你會發現,你是沒有辦法控制自己的。

疏導情緒是非常重要的,當你想要罵人時,不需要控制你的情緒,只要念一句觀世音菩薩,或是念一聲阿彌陀佛都好;甚至於你開口罵人,罵出來的那句話是“阿彌陀佛”,這也很好,這就變成了四字經。

養成了經常念佛、念菩薩聖號的習慣,憤怒、嗔恨的情緒漸漸就會減少。


如本法師:如何避免火燒功德林

佛法中常以忍辱來對治憎恨,因有憎恨才有忍辱之法,一切法都是對治法,火燒功德林,是意味著所修行的德行,不要因一時的憎恨或發脾氣,把修行所得的一切功德全部燒盡,毀在自己的手中,這是要不得的,因此,才有這句火燒功德林的格言。

凡夫易起無明,因無明暴跳如雷,這是常事,有時候防也防不得,避也避不開,閃也閃不來,真是難以免的事實,修行者要將忍辱得到徹底解脫,要修到好幾劫的功夫,才能度彼岸。

既然如此,修行的法門該如何著手呢?現在分別闡述三點,供給諸位同參共同勉勵:

一、諸法本空,了不可得:脾氣是空性的,憎恨心是如幻如化的,心意識是生滅不已的,暴跳如雷也是無常的,何必多此一舉,跟境界過意不去,引來與別人結下惡緣呢?

二、功德是功德,脾氣是脾氣,罪過是罪過:雖互有牽連,但是境界是截然不同的,功不能抵過,過不能抵功,因果絲毫不差,始終沒有錯亂,功德林豈有被燒呢?這是勉勵行人要堅守忍辱之道,以達成度脫憎恨之心,乃至暴跳如雷之脾氣,免得八識田中再種下惡因,導致循環不已,其義在此也。

三、發脾氣,生大憎恨,必招惡果,除自心腐化之外,亦傷及別人,觸惱他人,如是廣結惡緣,將招來因果循環的後遺症,怨怨相報,這是划不來的,非菩薩道行者所應有的風範,我們應當戒之!


夢參法師:當你在怒氣上,想一想佛

如果你在日常生活當中,能夠用三寶對治煩惱,或者人家罵你了,或者很生氣、煩惱很重。我有一位道友,他煩惱很重,脾氣性子非常急,說不了三句話就跟人吵架。我就勸他說:“當你在怒氣上,想一想佛,想一想菩薩。”他一試驗,這麼一想,心裡就清涼了,就把怒火壓下。因此他做生意就越來越好,客戶也好,自己圓融了,生意也興盛,身體也健康,何樂而不為。我們有好多人,當你要發氣了,想一想三寶。

當你打妄想的時候,有的道友說:“我念佛的時候妄想很多,誦經的時候妄想很多、散亂很多,再不就是容易打瞌睡。”我說:“在這個時候,你大聲念幾聲,想想三寶,想想你所念的經,你在這兒做什麼的。你的煩惱、妄想、昏睡,就給你攆跑了。”有些道友突然間喊兩聲,別人嚇一跳,以為他發瘋了。不是的,他自己內心裡頭不清淨,他克服不了,就大聲念。一大聲念,他又克服了。這是一個我經常用的方法,但是集體的法會不能用。大家在一塊兒,你這樣喊一聲,把別人嚇到了,又造了業了,所以要走到一邊去喊。這就是常念三寶的好處。

有好多信佛的人,感覺信三寶很久了,卻沒有得到感應。你有好多毛病,不降你的罪就是好的,還想找感應,還想講感應啊。為什麼沒有感應呢?你在皈依三寶的過程犯了很多的錯誤,把念經的功德都抵消了,只留個善根,有待發現,你還怎麼能得到感應。他不檢討過患,只埋怨諸佛菩薩不慈悲,“他又沒照顧我了。”你說,“像我這樣的人,怎麼還會害病啊?”你怎麼會不害病啊!

我們大家知道,寫戒律書的妙因法師,我們沒有同班,他是跟慈舟法師學習的。弘一法師有很多的著作,是由他整理起來的,他在美國住,八十多了。現在他也害了喉癌,不能吃中藥。我跟他說:“好好念念吧!還有這個病,你走的時候業障就消了,你以後到了淨佛國土,你這個肉體隨便它怎麼害。”所以全看你怎麼想。我們有些道友得了癌症應該高興:“得癌症了,快收我回去,業障也快消盡了。”這樣想了,癌症不但不會發展,而且還能消失。如果你真正命到壽盡了,你就生淨佛國土去。這時候正好念佛,病都是痛苦的,為了減輕痛苦,你試試念佛。

我們上次提到的蘇護士長,她教很多病人念地藏菩薩。一念,病人的痛就減輕了,好多人是這樣子生起信心。我看蘇護士長真是菩薩,就是這樣。到那個時候,病患雖然不信佛,為了減輕痛苦,他念念試試,試試看。試試也好,但是那樣地念,就靈了,很怪。

像我們信佛很久的人,你念,就不靈。為什麼呢?因為你已成了老皮禅了,念皮了,半信半疑。剛信的那些人,他認為人家告訴他的方法一定靈,半信半疑就不靈。你必須得全心,一點不疑,菩薩確實能加持我們、救度我們。真的皈依三寶,這就叫修行。你怎麼樣用心想,這就是修行。

還有,我們好多過去的父母等我們救度。一子得道,九族升天。你信了佛之後,你的父母、六親、眷屬,無窮無盡,盼望你救度,這樣他們才能真正得到好處。如果你念《地藏經》,或者隨便哪部經,我的觀念是這樣子,人家信什麼,你先學什麼,你就念什麼,不因為我現在崇拜地藏菩薩,我就說都念地藏菩薩好了。不!你跟哪部經典有緣就念哪部經,你念《阿彌陀經》好,你就念《阿彌陀經》,不要改念《地藏經》;你念《普門品》好,你就念《普門品》,不必再改念《地藏經》。

我感覺到眾生都有這個毛病,我信什麼,你們也都跟我信什麼。“我念《地藏經》,為什麼你念《華嚴經》啊?”這個是絕對錯誤的,要是這樣,法就滅了,法是要我們大家弘揚啊。大家都不念經,就念我這一部經好了,那麼其余的經都斷了,可以嗎?這是很通常的道理。


夢參老和尚:一天到晚起嗔心,你拜懺的功德一點都沒有

有時候,人的嗔恨心來了,什麼都不顧了,他的財富都不要,連妻子兒女也不要,就是要把氣泄出去。但是這個氣沒等泄出去,命都丟了。人就是這樣。對一個修道人而言,嗔心更厲害,「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當你的嗔心發動的時候,什麼智慧聰明都沒有了,很現實。你自己看不見,你在發脾氣的時候,你的面貌、你的音容形態全變了,你自己感覺不到。

我在紐約有一個皈依的弟子,他們夫婦倆都皈依我。但是他倆看不破,一點小事就吵,吵起來就沒完沒了。有個女兒,十七八歲了,一家就三口人。為什麼吵呢?要是一問,一點事兒都沒有。或者先生把碗擱在這兒了,太太說:「我正要用這個地方,你把它擱在這兒來擋我!」拿開就是了,她不,她要跟先生吵。

我們每個人吵架,必然的規律,就是把以前成股的爛賬都拿來,越吵越沒完。你們吵過架的夫婦道友們,想想是不是這麼回事?還牽扯好多,永遠扯不清了——怎麼扯得清,又不就事論事。類似這事兒談來很多。

她女兒也感覺很苦惱,就來找我。我說:「他們正在吵的時候,你勸也勸不了。你拿你家的照相機,把你爸爸媽媽吵架的樣子照下來,你去洗,洗完了就給他們自己看。」她照下來,就擱在那兒,她媽咪一看嚇壞了,說:「這是誰啊?」她女兒說:「不是你嗎?你那天跟爸爸吵架,我照的。」她看了半天,不開腔了。

之後,她先生也看了相片。之後,她天天來拜懺。我說:「你拜懺的功德一點都沒有。為什麼一天到晚起嗔心?」她說:「他不講理啊!」我說:「他不講理就是你不講理啊!他不講理,你講理,就沒吵的。若他不講理,你更不講理,你們兩個就吵。其中有一人講理,還會吵嗎?」我說:「你好好看看你那個相片。」這個方法還是好的,兩人以後想要吵架,看看自己相片,漸漸地嗔恨心就消失了。

我們做很多事的時候,往往充滿嗔恨心,沒辦法。修道者就沒有嗔恨心了?不然。我在大廟裡頭住過,我們參禪的道友們,脾氣非常大,平常是壓著的,要是一點著,無明火三丈。他在修的時候就觀,越坐火越盛。話頭他參得很好,機鋒轉語也答得很多,就是脾氣很大,放不下,一觸到就火冒三丈,這能算得道嗎?這不能算得道,所以嗔心很難降伏。


大安法師:提起佛號,把瞋恨心降伏下來

當你碰到冤家對頭現前的時候,瞋恨心有可能會上來,巴不得他倒霉,巴不得他碰車,巴不得他得癌症趕快死了,「見不到你,我很清淨。」

瞋恨心上來時,是沒有一點慈悲心的,這個念頭就是一個惡業的種子。

瞋恨心一旦上來,開始心裡想的可能還是「巴不得他倒霉,巴不得他碰車」,最後煩惱太重了,可能會想「我製造一個陷阱,讓他去碰車」,那就更麻煩了,成了殺人犯了。

所以你開始就得要控制住這個煩惱的念頭,如果控制不住的話,它的力量累積到一定的程度,你馬上在行動上就會付諸實施。這是很可怕的。

其實這個時候你要趕緊念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雖然他跟我過不去,肯定是我上輩子也欠他的,他罵我打我或者怎麼樣,就算作還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希望在阿彌陀佛的佛光裡面我跟他解開冤結,結一個善緣。」

你得要趕緊提起佛號啊,把這個瞋恨的心降伏下來。


成剛法師:修行重在斷除貪瞋癡三毒

貪、嗔、癡是三毒,能毒害我們的法身,殺害我們的慧命,使我們長劫輪迴生死,不得出離。如果我們不斷除貪、嗔、癡性,縱然修學佛法也沒有真實義,有名無實。

我們修學佛法是手段、辦法、道路,通過這個道路、辦法、手段,目的是讓我們斷除貪心、嗔恨心、愚癡心,三毒之心斷除了,我們的法身慧命才不會受到毒害,才安全無恙。

我們得經常諦審觀察,正念觀察,以智照了,看看我們的貪心、嗔恨心、愚癡心斷到了什麼程度?經常自我檢查,努力修持,盡斷貪瞋癡。

如果修學佛法幾年了,貪瞋癡還和原先一樣,那麼說明我們沒有一點兒進步,不得佛法利益,只是走個過場,走個形式。

必須得斷除貪瞋癡,這個生死狂性若不斷,貪心、嗔恨心、愚癡心,它就會使我們身心發狂,就不正常了。

貪心發作了不正常,嗔恨心發作了不正常,愚癡嚴重了也不正常,就會越格,就會狂妄,就和禽獸一樣了,沒有什麼規矩可循,無規可循,無矩可蹈了,隨便想、隨便說、隨便做。發狂了,首先危害的是自己,同時也危害他人,所以我們必須得斷除貪瞋癡的生死狂性。

為什麼稱為三毒呢?它有毒害性,毒害法身,殺害慧命,使我們長劫輪迴生死,不得出離,修行重在斷除貪瞋癡三毒。

我們誦經、念佛、持咒,修學佛法,一切修為都是為了斷除貪心、嗔恨心、愚癡心。

這個不斷除,想得安樂、解脫、自在不可能,因為貪心、嗔恨心、愚癡心就是罪業、就是生死,就是痛苦。離開貪瞋癡沒有生死、痛苦和罪業可言。

所以大德說,什麼是三界呢?貪瞋癡是。什麼是出離三界呢?滅貪瞋癡是。我們要想出離三界,不滅除貪瞋癡能行嗎?所以修學佛法,不管怎麼修行,不斷除貪心、嗔恨心、愚癡心,就沒有真實義。

斷除貪心、嗔恨心、愚癡心了,才能得真實的佛法利益,所以要重在息滅貪瞋癡上下功夫,如果真地斷除貪瞋癡了,才是真正的修行。

如果不斷除貪瞋癡,你誦經、念佛也只是個形式,也沒有真實義,只能種遠因。因為三毒沒斷除,他還要毒害、殺害、危害我們。

誰危害我們呢?就是我們自己的家賊——貪心、嗔恨心、愚癡心。要斷除心上的三種過惡。


夢參老和尚:出了三途的眾生為何又回來了

修行必須有善知識護導我們。地藏王菩薩就護導我們,他把我們拔出惡道,提攜接手,牽著我們出去,就像我們天天念地藏王菩薩聖號,天天念《地藏經》,就是地藏王菩薩接手引我們出三途的險道。到什麼道呢?產生正知正見,堅持行戒、定、慧,息滅三途煩惱,這就是好道。

走這條好道的方式,例如我們現在讀誦大乘、禮拜、打坐、思惟、觀想,這全是走到好道,用這些方法就能使我們再不落三途。

我們罪惡眾生怎麼辦?持聖號、拜懺。《地藏懺》和《占察懺》是相同的,要是其它的法門我都做不來,我很愚癡,怎麼辦呢?你念地藏王菩薩就跟地藏王菩薩結合了,你天天念他,他就來接手了,他一接手就把你引出惡道了,再不受諸毒了。

可能不可能呢?這一點就是閻羅天子他們所懷疑的,他說:「地藏王菩薩有這麼大的力量把人度出三途,為什麼他又回來了?」釋迦牟尼佛說:「剛強眾生難調難伏。地藏王菩薩提攜你出去了之後,他認為你已經安穩了,其實不然,你的愚癡心又來了,剛強,總是堅持我是對的,因為我對的原因,所以認為我走的道路不會錯,時而信,時而又不信。」

凡是一位善知識成熟的弟子,他不敢保證,不但善知識不敢保證,佛菩薩也不能讓一切眾生不造業。釋迦牟尼佛不能夠讓他的弟子不造業,不信他的不說,魔子魔孫更不說,就是信他的弟子,他的業也保證不了。為什麼呢?假使說釋迦牟尼佛能保證,就不會囑託彌勒菩薩了,也不會在《地藏經》上一而再、再而三地囑託地藏王菩薩——「假如末法眾生對佛法有一點點的信受,你一定把他度脫不要讓他墮三途。」這是我個人體會的。

換句話說,釋迦牟尼佛認為他這個弟子還是靠不住。為什麼靠不住呢?今天信了,明天又不信了;這輩子來了,把前生都忘了,後來廣造眾業了,不修行了。所以他輪轉的時間很長的,不只地藏王菩薩,觀世音菩薩、普賢菩薩、文殊師利菩薩都如是不能保證,因為眾生的習種性、惡習太深了。

舉個例子,就是吸毒的人,他自己知道的,吸毒吸到家破人亡,妻離子散,他寧可死,即使他一文錢也沒有、也買不到的時候,他沒有辦法還是要吸。我以前問過兩位賭博的人說:你不賭可以嗎?他說制止不住。凡是做壞事的人,你問問他,這就是習慣。一個人思想的習慣力支使他的,迷了,自己做不了自己的主。

當我們做一個事業,要想發財、在你的事業上有個基礎的話,要費多少的心血,要出多少力呢?何況要永斷生死?那我們自己就要明白了,我們所付出的,能換得這樣一個不可思議的代價嗎?能不能?我們自己心裡很清楚,不可能的。

怎麼辦呢?「咄哉」就是隨時自己警惕自己,不論做了什麼,心裡所想的,把所做的事業全部迴向給聖道、善業,這個你能做得到的。隨便你做哪一種事情,我們如果開一間珠寶店——「我想讓一切眾生都得珠寶。」你發了這個願,心裡這樣想,一邊賣珠寶,完了你就想:不只給一個人珠寶,願一切眾生都得珠寶,願一切眾生永遠不受貧乏,願一切眾生都能隨意滿足他自己的願望。

現在的眾生都被苦惱所逼,每位大菩薩都發願消除我們的苦惱,我們求他們,但一定要至誠心——他這邊接手,你要伸手,他接手你不伸手,他也拉不住你。等引出了險道,還要囑託你,「而語之言:咄哉迷人」,就是警惕說:你迷了,走到這條道上來了,以後你可千萬不要走這條道上了,入了這條道就出不去了,入者容易出者難,你的性命很容易喪失。

當然是迷途知返!經過這位善知識這麼一指示他,他知道了,他說:「這條路不再去了。」但業不由己!現在我們道友誰不知道這個世界苦得很,無論任何人都在苦難之中過日子,有的說這家比那家好一點,這也是五十步跟百步之間。這個好一點是用了好多心血,但是要時時地憂慮——就連這一點也保不住,容易喪失。業所牽引的,怎麼辦呢?就得時時地注意,讓我們的思想不要放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菩提煉心 的頭像
    菩提煉心

    菩提煉心曼陀羅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