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口有四樣惡業
有人曾問:「只是說錯話而已,這樣就有業嗎?只是講話大聲一點而已,就有過錯嗎?只是不小心把別人說的話傳出去而已,這樣有關係嗎?雖然心裡對某人很氣,但還是都對他說很好聽的話,這樣也是造業嗎?」
上人回答:「這些都是造業。」
佛說口有四樣惡業──惡口、妄語、綺語、兩舌。
上人慈示:「惡口真是很傷人心,人我是非就是由惡口起,一說話就要傷人,就要罵人,如此被罵的人心煩,罵人的人也血氣旺盛,心難平靜;不但自己造業,也傷害他人,因此惡口是自傷也傷人。而且惡口就是不斷詛咒,詛咒別人也詛咒自己,因而使得人與人之間無法祥和,社會就無法安定,所以惡口實在是很可怕!學佛之人,要鍛鍊不惡口;還要學會溫柔愛語,以內心的愛去安撫心靈受傷的人。」
「妄語」就是說謊話,顛倒是非,令人真假莫辨,這都是起於妄言。
《大智度論‧卷十三》說妄語有十罪。
一者 口氣臭。
二者 善神遠之,非人得便。
三者 雖有實語,人不信受。
四者 智人語議,常不參與。
五者 常被誹謗 ,醜惡之聲周聞天下。
六者 人所不敬,雖有教敕,人不承用。
七者 常多憂愁。
八者 種誹謗業因緣。
九者 身壞命終,當墮地獄。
十者 若出為人,常被誹謗。
可見妄語之害甚大。
常說謊的人,人格無法建立,別人不信任他,他也懷疑他人,終至使得彼此人格皆受到傷害。兩舌,就是東家長、西家短,在兩者間搬弄是非、挑撥離間,破壞彼此和諧。
《成實論‧卷八》謂兩舌屬微細過,守護不易。經文亦說,兩舌之罪,能令眾生墮三惡道;若生人中,亦得惡眷屬與不和眷屬之果報。
因此上人告誡大眾:「兩舌的業報很可怕,因為不只自己失德,還使兩邊的人都受傷害。有的人甚至會到處散播謠言,而使整個社會動亂起來。」
上人表示,如果有人心中不滿,把你當成知己,而說出一些心靈不快之事,我們應該在他們中間以愛語做橋樑,讓他們的誤會能消除。
如果憑一時口快,就馬上去跟對方說:「某某人說你怎樣,你要好好反省一下。」
如此,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因而對他們彼此的關係和聽者的心靈上,都又添加了一層傷害。
「所以要當和事佬,就要運用智慧。一不小心就容易造業,會讓這邊和那邊的煩惱都增加,怨與恨愈積愈厚。」
綺語,就是口是心非、口蜜腹劍,也就是心裡沒有誠意,嘴巴卻不停講好聽的話。
上人表示,人與人相交,要如君子一般,其淡如水;不要為了聽好聽的話,而和綺語的人相交。
水是世人不可或缺之物,交情能如水,就代表自己是每個人所需要的,當人需要我們時,就要盡心去付出。
惡的口業會感召到哪些果報?
祖古顏班
學會戒惡口,語言會越來越有重量。你們有沒有發現,一群人坐在那兒,有人講一句話,別人一聽馬上就記住了;有的人前前後後重復了很多次,別人卻不知道他想說什麼,覺得沒有聽懂。原因是什麼呢?說話,也有福報。你的語言講出來,有沒有重量,和語言的福報有關係。
如果一個人平常講綺語講得太多,哪怕他講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人們都可能搞不清楚他的意思,甚至分不清他在開玩笑,還是在說正事。這就是語言的因果,平時習慣惡口罵人、兩舌、綺語、妄語的人,他擁有的語言能量會越來越差。而那些平常很注意自己語言修煉的人,一旦講話,別人就會非常願意聽,受人愛戴。古人講貴人語遲,富貴之人,往往不急於表達,而是三思而後言,這樣就不會冒冒失失犯一些語言上的低級錯誤,造成語言的瑕疵,造下不善的口業。
如果今生無緣無故遭受誹謗誣陷,被邪說蠱惑,口齒不清,口發惡臭,內心經常惶恐受到煎熬,應懺悔以前世妄語的罪業。對造謠生事者,應心懷感激,滿懷喜悅。吉美林巴大師曾經說過:「怨敵反害亦使修行增,無罪遭謗亦能策善行,稱其毀滅貪執之上師,當知彼行皆是大恩德。」
如果今生喑啞,牙齒不齊,口氣惡臭,不得人尊重,家庭、上下級、眷屬不和,企業管理之中人事紛爭此起彼伏,應懺悔以前世兩舌挑撥離間他人的罪業。
如果今生習慣惡言惡語,經常聽到不悅耳的語言,常遭人欺凌,心易煩躁、緊張,自己的言語常常成為別人爭論的話柄,應該懺悔自己以前世惡口的罪業。口出惡言,會讓對方突然起嗔心,如若對上師三寶等殊勝對境惡語相向,會釀成多生累世於惡趣中受罪的苦果。
如果今生不討人喜歡,說話沒有威嚴,語無倫次,口才拙劣,身邊是非不斷,家庭不和,親朋好友疏遠,常常受到欺騙。喜歡開低級玩笑,喜歡污言穢語、無聊八卦,談論燒殺搶掠、色情戰爭,喜歡於他人修行之時談論讓人心散亂的話題,引起他人心煩意亂,破壞他人累積資糧等,應懺悔以前世綺語的罪業。
語言完全淨化以後,就是佛陀的梵天妙音。就算有一百個弟子請佛陀開示,佛陀只回答一個問題,一百個弟子都能接收到自己想要的答案,一萬個人、一千萬個人、數不清的人來提問題,依然會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這就是梵天妙音的殊勝。無比動聽、廣長深遠,每個眾生,不管身在多遠處,都能聽到佛陀的回答。當佛陀在靈鷲山上講佛法的時候,山上能容納的弟子很有限,很多僧眾坐在山下聆聽佛陀的教法,依然清清楚楚、明明白白。2500多年前,不像現在有麥克風,佛陀在山上講佛法,坐在山下的弟子怎麼能聽得清楚?那是佛陀以廣長舌,發出無比美妙之音聲,讓眾生疑問之心都能得到解惑與安慰,這就是佛陀的偉大。
有的時候我在講佛法,每個人心裡都想著,上師現在說的是我啊。我不是刻意在說你,你卻感到受用與加持,這就是語言的力量,是佛陀梵天妙音的加持力,讓你能從心中感受到佛法的偉大。
所以,我們每個人都要修好自己語言的福報,懺悔無始以來惡口、兩舌、綺語、妄語造下的罪業,從世間法來看變成一個語言有重量的人,從出世間來看,是成就佛陀梵天妙音的來源。
同參道友之間,盡量不要出惡口,折損你的福報。
凈界法師:開玩笑的話說多了,以後你講話沒有力量
按照蕅益大師說法,兩舌、綺語、妄言、惡口,得果報的力量最強大的就是惡口,尤其是在三寶的境界,要小心!
佛陀有一個弟子叫蜜勝比丘的公案。
佛在世的時候,佛陀有一天帶著弟子,要到一個大富長者的家去應供,這家看樣子是很遠。佛陀從僧團出發,帶諸弟子,拿著缽,經過一個樹林子的時候,突然間從樹上跳下一隻很大的猴子。這隻猴子看到佛陀,向佛陀頂禮。佛陀講了一句話,叫:「善哉善哉」。讚美這隻猴子。
這猴子聽完以後,很感動,就伸手去接佛陀的缽,佛陀慈悲,把這個缽交給這隻猴子。這猴子拿到缽以後,就跑到樹上去,摘了很多蜂蜜來供養佛陀。佛陀喝了幾口以後,就把這些蜂蜜分給所有大眾師,大家都喝了幾口。
走了以後,這隻猴子因為供養佛陀蜂蜜的因緣,沒多久就往生了。往生以後,他生長在一個大富長者的家庭。在古代的印度,小孩子出生,尤其是有錢人,他要卜卦,請所謂的道士來看相卜卦。這個道士一卜卦說:「喔,這個人有大福報喔,而且他的福報跟蜂蜜有關係。」所以就叫作蜜勝,就是蜂蜜的「蜜」,殊勝的「勝」,因為蜂蜜而得到殊勝的果報。
這個蜜勝慢慢長大了,有錢人當然整天就是吃喝玩樂,到處跟好朋友去玩。他有什麼特點呢?他去外面玩,口渴了他也不要去買果汁,他拿一個碗往空中一拋,這個碗在空中翻幾下,下來全部是滿滿的蜂蜜。他吃完以後,他同伴也想吃,沒事,再拋一次,拋上去,轉幾圈下來又是一碗蜂蜜,吃到每一個人夠為止。
這個蜜勝長大以後,他跟三寶有緣,他看到佛陀歡喜,就出家了。出家以後,人家去托缽,他也不用去托缽,他肚子餓了,拿那個缽往空中一拋,下來整個缽都是蜂蜜。這個善業就是跟著他。
後來弟子們就問:「這個蜜勝比丘,他怎麼會有這麼一個殊勝的因緣,他的缽往空中一拋,下來就是滿滿的蜂蜜?」佛陀說:「這個蜜勝比丘以前是只猴子的時候,供養過我,所以這個福德力招感這個殊勝的果報。」
弟子們就問:「那這個蜜勝他為什麼會變成一隻猴子呢?供養你以後,它為什麼又證得阿羅漢果呢?」
佛陀說,過去迦葉佛的時代,有一個年輕的比丘,他很精進地修學,但是有時候管不住自己的嘴巴,他看到一個老和尚走路的姿勢不莊嚴,他就譏嫌這個老比丘走路像猴子一樣。但是不幸的是,這個老比丘是個阿羅漢,就造下一個很重的口業,造了口業以後他就墮入猴身。直到遇到釋迦牟尼佛出世,他向釋迦牟尼佛懺悔供養以後,脫離了猴身。過去修行的善根成熟,今生證得阿羅漢果。
按照蕅益大師說法,兩舌、綺語、妄言、惡口,得果報的力量最強大的就是惡口,尤其是在三寶的境界,要小心!小妄語戒相對大妄語戒,過失相對比較小,影響層面也比較小。但也要引起重視有四種:
一、妄言,心口相違,欺誑他人。
二、綺語,世俗浮辭,增長放逸。
三、兩舌,離間兩頭,構起是非。
四、惡口,罵詈咒咀,令他不堪。
第一個,妄言,「心口相違,欺誑他人」。你心中想的是一回事,講出來又是另一回事,你的目的是要欺騙他人,得到一些個人的名利,這是第一個。
第二個,綺語,「世俗浮辭,增長放逸」。你經常講一些沒有意義的話,當然在菩薩戒有開緣,就是說,他這個人心情不好,你說說笑笑講一些開玩笑的話,一時的方便,為了解他一時的煩憂,可以。除此之外,不要講太多綺語。
因為你綺語,開玩笑話說多了有個缺點——言不威肅,你講話沒有力量,以後你再跟你的同參道友講法的時候,人家聽不進去。因為你那個話的力量被你破壞,沒有攝受力了,你講什麼,人家根本不想聽,這個從菩薩道的角度就比較麻煩。
第三個,兩舌,「離間兩頭,構起是非」,向此說彼,向彼說此,目的是勾起雙方的是非。這種情況,會招感親友的乖離,會招感一種不和睦的眷屬。家庭經常爭吵,就因為過去生有兩舌的過失。
第四個,惡口,「罵詈咒咀,令他不堪」,用粗惡的言詞來罵詈,或者用不吉祥的言詞來詛咒對方,使令他身心感到難過不堪。
蕅益大師比較強調,同參道友之間,盡量不要出惡口,折損你的福報。這個口德,其實在針對惡口。
惡口辱聖墮地獄
一天,瞿波離比丘來到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向佛陀恭敬頂禮後,即退坐一旁說:「舍利弗及目犍連這兩位比丘造了很多惡業。」佛陀一聽,馬上勸阻瞿波離比丘:「千萬不要這樣說,你到我這邊來應發歡喜心,舍利弗及目犍連兩位比丘所做的都是善行,他們從不為惡啊!」這時瞿波離比丘依舊不改其想法,仍堅持舍利弗及目犍連兩位比丘所行甚惡,全無善良的本性。
世尊告訴瞿波離比丘:「你真是愚癡之人,不信如來所說的話,還一直惡言說他們的不是。你今天造此惡口之業,不久即會受報。」果不出佛陀所言,瞿波離還坐在位子上時,身體即長出惡瘡,起初如芥子般小,慢慢轉變如大豆一樣,進而像胡桃,最後就如手掌般大,並且膿血四溢,最後命終身亡墮入蓮華地獄。
這時,目犍連尊者聽到瞿波離比丘命終的消息,便前往精舍,請示佛陀瞿波離比丘投生何處?佛陀回答:「他已墮入蓮華地獄之中。」目犍連尊者聽了馬上告訴世尊:「我到地獄去開導他。」世尊說:「你不需要去。」但目犍連尊者仍堅持要去開導瞿波離比丘,佛陀只好默然不作回應。
隨後,目犍連尊者即顯神通,頃刻間便到蓮華大地獄中。他看到瞿波離比丘的身體被赤火燃燒著,又有百頭牛正在犁刮他的舌頭。於是,目犍連尊者在虛空中結跏趺坐,彈指喚醒瞿波離比丘,瞿波離看他一眼便問:「你是什麼人?」目犍連尊者說:「我是釋迦牟尼佛的弟子目犍連。」沒想到瞿波離比丘一聽,竟然回答:「縱使我今天墮到這個地獄受苦,也不會後悔之前所說的話。」此話才一說完,立即有千頭牛犁刮他的舌頭。目犍連尊者看到這個景象,心中感到無限地惆悵懊悔,只好就此離開,回到舍衛城中。目犍連尊者頂禮佛陀後,將發生的事情稟告佛陀,佛陀說:「我之前不是已跟你提醒,不要去見這個惡人。」這時世尊開示一首偈語:
「夫士之生,斧在口中,所以斬身。
由其惡言,彼息我息,此二俱善。
已造惡行,斯墮惡趣,此為最惡。
有盡無盡,向如來惡,此者最重。
一萬三千,六一灰獄,謗聖墮彼,身口所造。」
接著,世尊告訴諸大比丘,當學三種法,以成就修行:「要做善事,要說善語,要心存善念。」眾比丘聽佛開示後,皆依教奉行。
典故摘自《增壹阿含經‧卷十二》
省思
惡口猶如利劍傷人,果報不可思議。因此,修行當清淨口業,除了謹言慎行、不犯惡口外,還要常說善語,用柔軟、讚歎語與一切眾生結緣,如此社會必能充滿和諧。
惡口罵僧 受劣種報
敬錄自《百業經》 索達吉堪布 譯
一時,佛在舍衛城。附近有一大森林,獵人們常在林中捕殺很多鳥獸。一日正在宰殺被捕野獸時世尊來到林中,獵人們遠見世尊生起歡喜心,趨佛前恭敬頂禮祈求傳法。世尊觀察他們的根界意樂傳予相應之法,眾獵人皆獲預流果位,又再三祈求出家受持比丘戒,世尊以「善來比丘」的方便為他們傳授比丘戒,他們精進修持,滅盡煩惱,獲證阿羅漢果位。被捕的野獸也對世尊生起極大歡喜心,去世後都立即轉生天界。他們按天人的規矩進行三觀察,得知是從傍生界因對世尊生大歡喜心的緣故而生天界,應在未過夜之前去拜謁世尊以報佛恩,即身佩項鏈、耳環、手鐲等天人裝飾,手持鄔婆羅、曼陀羅、青蓮、白蓮等各種鮮花來到祗陀園,光芒萬丈。他們在世尊前恭敬頂禮、供養鮮花、祈求傳法,世尊傳予相應之法,他們得到聖果後返回天界。
次日,前後夜精進不眠的比丘們啟問:「世尊,昨晚祗陀園一片光芒,是否梵天、帝釋天、四大天王抑或具大神變的天人來拜見世尊?」世尊曰:「非也。你們還記得曾在森林中被捕的野獸嗎?」「記得。」世尊曰:「當時它們對我生起歡喜心,死後轉生天界,為報恩故昨晚來拜見我祈傳相應之法,得證聖果返回天界。」
諸比丘復又啟問:「世尊,那些獵人以何因緣而成為獵人?那些野獸以何因緣而轉傍生界?又以何因緣令佛歡喜,未做佛不喜之事?請為吾等演說。」世尊告曰:「他們曾在人天導師、如來正等覺迦葉佛出世時出家為僧,常惡口辱駡僧眾為劣種人、邪命的獵人以及傍生。以此惡業成熟,故轉生為獵人、傍生,又因他們一生出家諸根調伏,故今生得到解脫。」
淨空法師:兩舌、惡口萬不能造,否則來世苦不堪言
「又《大乘義章》云:言乖彼此,謂之為兩。兩朋之言依於舌,故曰兩舌。」這話意思是什麼?下面念老給我們講清楚了,這就是煽動、離間、搬弄是非。這兩舌的意思,用這八個字來解釋,大家都懂,煽動離間,搬弄是非。這個事情決定是惡、決定是罪孽,決定不能幹。小的罪,拔舌地獄;大的果報、嚴重的,無間地獄。人生在世,什麼事情都要能忍,不造這個罪業,造這個罪業,來世苦不堪言,死後肯定在地獄。
「惡口者,新譯為粗惡語」,就是說話很難聽,粗魯、不善,跟《還源觀》上所講的柔和質直恰恰是反面,菩薩對一切眾生確實是柔和。中國古人就要求,人與人之間言語要「怡吾色,柔吾聲」,這個裡面才真正看到修行忍辱波羅蜜。六度就是生活,日常生活當中點點滴滴,都要把它用上。
布施是什麼?是服務,我盡心盡力把我的工作做好,讓大家生活都感到快樂,布施是服務。持戒是守規矩,人與人的關係搞清楚,居領導地位的,要仁慈、愛護屬下,在下的聽從領導,要盡忠職守,這是生活。無論是上下,無論是同僚,地位平等的,或者對於下屬,時時刻刻要想著忍、要想著讓,決定不起摩擦、不生誤會,這個團體就好!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六三集)2012/8/11 檔名:02-037-0463
【這樣的嘴是漏財嘴,很難發財!】
想得富貴命,先學會養一張富貴嘴!常言道:「病從口入,禍從口出。」
一個人的說話方式,決定了他的人生。守住嘴,才是真正守住了自己的福報。
一個人有沒有福氣,開口便知。古語雲:「福報從口入,禍端從口出。」
一個人有沒有福氣,開口便知,西漢揚雄在《法言》中告訴我們:
「言,心聲也;書,心畫也;
聲畫形,君子小人見矣。」
語見其人,說著什麼樣的話,代表就是什麼樣的人。
有這樣一則故事:
古時候,一位窮苦人家的母親無意中聽到灶神說自己的孩子是狀元命。頓時喜出望外,於是逢人便說:
「我家兒子可是狀元郎,你們可要小心點,要是敢欺負我,小心找你們報仇。」
就因這一句話,當晚灶神便立即入夢,對這位母親說:
「你的一句惡言,已經讓你的兒子從狀元骨變成了乞丐骨。」
這位母親瞬間驚醒,痛哭不已。
人這一生的命運,與口德息息相關,到處搬弄是非,賣弄口舌,這樣的人,福報自然難存。
《戰爭與和平》中有句話說道:
「禍從口出,我的嘴巴就是我的敵人。」
很多人並非天天做缺德事,但難聽的話有可能天天在說,如此一來,日復一日,好運和福氣又怎能不會漏掉。
只有守住自己的嘴,不該說的話不亂說,該說的話謹慎說,才能積德享福,擁有好運氣。
做人嘴越毒,命運就越苦!
佛家有言:「寧可葷口念佛,不可素口罵人」。
人為什麼命苦,究其原因,
大多都是自己嘴太毒。
《德育古鑒》中記載了這樣一件事:
有個叫祝期生的人,為人嘴損。
特別喜歡攻擊別人的缺點。
鄰居醜陋,他就出言嘲諷;
親戚貧窮,他就辱罵戲弄。
聽到別人說一句好話,他就要罵:「裝模作樣!心裡指不定怎麼想呢。」
看到別人做一件好事,他便譏笑:「假惺惺!怎麼不多做幾件善事呢。」
他時常說些顛倒是非,攻擊他人的話,一開始人們只是忍忍就過去了,但久而久之誰也不願和他交往。
晚年,他突然得了種舌頭髮黃的怪病,每次病發就一定要用針刺舌頭,要流出一升多的血才能好一些,折磨得他再也說不出一句話了。
不到三年,他就因舌頭枯乾,而孤獨痛苦地死了。
出口惡言,不僅傷人,更會在無形中吸引來跟多的恨意,長此以往,造下惡業,漏了自己的福報,命就會越來越不幸。
一張刻薄嘴,能損萬千福。即使是刀子嘴,也是一把傷人刀,同樣等來的是果報自受。
所以佛家告誡我們:「口業如山,須謹語慎言。」
每個人,過得的都是他們嘴上的人生。嘴巴下的毒,遲早會報應在自己的身上!
小心你嘴上說的話,有些話說的越多,苦難也就越多。
養一張富貴嘴,才能享一世富貴命。鬼谷子有言:「口者,心之門戶。」
每個人所說出的話,其實是折射內心的一面鏡子。
嘴巴如同存錢罐,嘴巴富貴,福氣自來,口吐蓮花,富貴伴你左右。
從古至今,聰明人都懂得為自己養一張富貴嘴。
在《紅樓夢》中,賈府最高權位者賈母,一生可謂是說話體貼,言語溫和,一言一語中都充滿著慈愛之心。
一次,一位小道士不小心衝撞了王熙鳳,王熙鳳瞬間惱火,不斷用言語辱罵。賈母立即調節,說道別嚇壞了小孩子,當母親的見到要心疼了。
短短兩句話,瞬間化解了尷尬的場面。
第一次見劉姥姥時,她的話語中滿是謙卑與尊重,從不以高姿態示人,還笑著調侃自己為「老廢物」,調節彼此之間的距離。
賈母每次開口,都透著慈悲與尊貴,都讓人心生溫暖。這種真誠與關懷,充滿愛的力量,讓人忍不住會與她親近。
所以,賈母受到了全家上下的尊重與關愛,無論是兒子兒媳,還是孫子孫女都無一不孝敬,享盡了榮華富貴,成為了賈府最有福氣的人。
正所謂:「言懇者多吉,知足者多福。」
你的每一句善言,就是在為自己修善緣,造善業。
心中常懷慈悲,養一張富貴嘴,
不僅更容易交到朋友,
家庭也會更加和睦,
福氣貴氣隨之而來!
因此,想得富貴命,
先學會養一張富貴嘴!
《吉祥經》有云:「言談悅人心,是為最吉祥。」
別人的事,不亂說;
討厭的事,不要見人就說;
傷人的事,能不說就不說。
人的口德,都是修出來的。
修出好口德,才能吸來好運氣。
避免造口業!為什麼命苦,因說話太強硬了,強硬態度決定命苦程度!
毀壞修行的最大障礙,就是手機!太多的外緣,會帶動我們無始劫來的攀緣心!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