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律法師:有的人念佛只是湊數,在跟佛陀算賬!
修行是靠智慧力的,不是靠勞力、體力,硬幹不是辦法,硬幹不是辦法。
諸位!我左邊這個人,如果我左邊這個人,每天拜佛、念佛,可是他那個固執己見,跟人群合不來,念佛的人在旁邊,他都是搖頭,可是,他很精進;而這個人放下一切分別、執著,每天只念少許的佛,如如不動,不取於相。我告訴你:右邊的這個人念一句佛就是一切佛;這邊的人念的佛就是數目字而已。為什麼?沒辦法降伏其心,所以,佛法之念佛要能降伏其心,能斷分別見、能斷貪嗔痴,這一句佛號叫做金剛佛號,否則這一句佛號是什麼?(眾鼓掌!)念佛的人,這一層道理不懂得,他就會數數目。
有一個居士拿著念珠,剛好坐電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我說:菩薩呀!老婆婆!你今年幾歲啊?她說:我六、七十了!我說:你這念珠念這麼快做什麼?她說:我念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我說:你一天念佛怎麼個念?她說:師父!我一天念三萬,從早上就念,有空就念!我說:你在跟佛陀算帳嗎?(眾笑。)說:師父!那您一天念幾句佛?我說:我一天只有念一句。她說:才一句?我說:我這一句,二十四個小時從早念到晚,只有念一句,你看誰的力量大呢?
所以,能夠念佛,我們都很讚歎,(眾鼓掌!)能夠進入念佛、能結善緣,很讚歎;但把佛的大般若智慧、見性大法擺在一邊,不能融入這個念佛,你的修行就會很吃力!
諸位!你今天你來聽了見性大法,你回去的時候,你看到一切景象,你的心笑一笑。為什麼?如如不動,不取於相;離一切相,即名諸佛;法無來去相,法無生滅相,一切法不可得,你見性了。好!你回去,到哪一個地方,你都是這樣子。
反觀回來,這個人念佛用功拜佛、誦經,這個人一起來,就是某某人不對啦、哪裡很可惡啊,這個人是怎麼壞,我是怎麼樣……講一講,拜佛的時候,誦經是誦給佛聽的:佛啊!我這麼認真,您有沒有看到啊?開始一邊念就一邊哭,他那個心境擺不平,因為沒有本性的功夫,他就會在知見裡面一直妄動、一直分別。所以,沒有見性、沒有開大智慧,這個念佛倍感吃力!為什麼?因為他的心中有壓力、煩惱、無明,用阿彌陀佛硬壓起來、硬壓起來……阿彌陀佛……白天也念、晚上也念,因為沒有空慧的思想,就念……念到最後的時候,阿彌陀佛……後來很累了!我們那個信徒也有人這樣子,念到很累了,阿彌陀佛……沒有力量。我說:那你怎麼不去休息啊?我要精進啊、念佛啊!我說:念佛很好,那你煩惱斷了沒有?他說:沒有啊,就是沒有啊!叫他來聽經,不要!所以,他不曉得佛法是不二的,你念佛、誦經,你能離開這一顆心性嗎?哪有一個人離開心性可以修行的?你又不是植物!所以,任何的法,回歸到心性,全修即性,全性即修,性修不二,所有的萬法回歸自性,叫做正法嘛!(眾鼓掌!)對不對?
你是在跟佛祖算帳嗎?
有一位在家居士去拜訪廣欽老和尚。老和尚問他說:「你有沒有在修行啊?」
居士回答:「有啊!我每天早上拜佛一個鐘頭,晚上也拜一個鐘頭,每天要拜佛好幾百拜,念佛好幾百聲。」
廣欽老和尚為了破他的執著,就告訴他:「你在跟佛祖算帳啊!」
修行用功不只是一種形式,而是要以放下、不執著的角度來實行。
就像我自必須了解,吃素不代表修行,而只是修行的助緣而已。如果吃素是修行,牛也吃草,甚至它吃得遠比人類更清凈,那麼,它也在修行嗎?
修行,是在修我們的心。但錯誤的方法,不當的精進,就不是在用功了,反而成了一種執著。
我們任何一個人,要往生西方極樂凈土,也是這個心,要造業下地獄也是這個心,苦、樂、善、惡、主觀、客觀、煩惱、菩提、有為、無為皆是這個心。
如果我們慈悲喜舍,就是佛菩薩;相反的,造業、執著,就成了畜牲種、地獄客。所以,學佛要進步,就必須從心地上下功夫。
心,也可以是個模糊、不確定的名詞。加一個善就是善心;加一個惡就是噁心:加上菩提就是菩提心;加上煩惱,又成了煩惱心。另外,在楞嚴經中,心所指的是如來藏;在唯識里是八識;在我們世間是指靈魂;以心理學的看法即成潛意識。
心,加上不同的名詞,就成不同的心。
我們也常聽到人們如此說:「善、惡在一念間。」依佛法的究竟義來說,一切萬法唯心所造。
因此,修行不在外表與事相上而已;一定要開發自己本性內在的般若智慧,遠離分別執著,也才談得上「修行」。
迴向的功德是否會量化
大安法師
問:弟子是一名在學大學生,對於佛教中的普佛迴向,有些不解,花錢做普佛對病人或亡靈到底有多大作用?如果只要花錢做普佛,就可以得到大的利益,那麼豈不是太不公平了嗎?由此引申出另外一個問題,都說「個人吃飯個人飽,個人生死個人了」,那麼又怎麼理解迴向呢?我參加佛七時,好多人都要我分出部分功德迴向給他人(部分功德,你還小氣了一點,應該全部功德不要了),請法師慈悲開示迴向的原理,迴向的功德是否會量化,及被迴向的人越多,是不是每個被迴向人分得的功德會越少,請慈悲開示。
大安法師答:你在做數學題了,作為大學生,願意思考,是很好。有一點你要了解,佛法常常有一句話,叫「不可思議」。何為「不可思議」?不可用我們的邏輯思維去思,不可以用我們正當的、貧乏的、日常的語言來表述。他有超越我們凡夫時空、語言、思維的這麼一種神妙的東西,這就是一種超越的東西。
好,在這裡我們來理解普佛。我們會,早上會做消災延壽的普佛,下午會有一個超度亡靈的普佛。有沒有作用?如果沒有作用,就不會有人來做普佛。我們是也不會去做這個事情。那麼這個事情絕對是有作用的。他的作用來自什麼?來自感應的道理。我們為什麼要做消災延壽普佛?因為藥師佛發過十二大願。他的願就是要救那些有病苦的、纏繞的眾生。你只要向他去求,但一定要求,這裡有個感應。他的願成就了,你必須要去「感」,他的願力才會「應」。
那麼通過一種形態,讓這個僧團,僧團出家人,他這個感應的心比較強一點,他就能夠感通。這種力量,加持到這麼一個做普佛的,他要寫他的名字嘛,還要寫一個說文,最後做完了還要把它焚燒嘛,這就是告知嘛。那麼,我不知道其他地方怎麼樣,東林寺一般做普佛還是很靈的,很管用的。那這種事情是真實不虛的。
這裡跟「個人吃飯個人飽,個人生死個人了」,他是不一樣的。因為那是講個人修行的一個因果。你斷一分惑證一分真,他也是。但實際上佛教當中還有一個「超越」這樣一個因果,就是把佛的功德直接接納下來,頓然的得到利益的因果,這就叫做「妙因妙果」。所以對這一點你不要去加以懷疑。這就是以神設教,神妙的道來施設教化。他一定是管用的。
至說於迴向呢?迴向他是「回」是「回轉」;「向」是「投諸一個目標」。就是我們平時做的,無論是放生啊、吃素啊、念佛啊、誦經啊等等這些,如果你不做迴向,他就自然的有他的因果法則,得人天福報。但你做一個迴向,我把人天福報這些有漏的福德都通過我的迴向,一般迴向都迴向三個地方:迴向實相,迴向佛果,迴向眾生。
那麼我們在淨土法門一般都直接迴向到西方極樂世界。那麼你這個迴向是要培養我們的大悲心的,這種迴向是要把我們的心量擴大的,所以你要了解到你跟一切眾生同體的話,你就不會吝嗇你的功德,我要把所有的功德都迴向給一切的眾生,讓一切眾生都跟離開苦海,都跟我一樣到西方極樂世界去。
好,你的這一念的迴向隨著你的心量打開你的功德也就大了。但一般人覺得我好不容易修點功德,我給他迴向了我就沒有了,我不就吃虧了嗎,這還是一個我執,這是凡夫的知見,一定要建立一個跟眾生同體的觀念。既然是眾生同體觀念,眾生得度了我也就能得度嘛。淨土法門說當一個人由於你的勸勉那個人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了,那麼你也是可以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同體,所以學佛就要衝破我執,這個迴向也是超越我執的一個表現,我執,我見,狹小吝嗇的心這個都是我們修行的障礙。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