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對末法時代的凡夫菩薩來說,為什麼忍辱比精進重要?

淨界法師

另外,佛陀對一個凡夫位的凡夫菩薩,多加一個著忍辱衣。末法時代你在對外為人演說的時候,跟你在佛堂、在讀誦經典是兩碼事,因為他的煩惱業力會反彈你的。

我過去讀佛學院的時候,我們教務主任慧天長老,他上課第一天的時候就說,我們在佛學院三年當中有三大宗旨,解門教育、行門教育、生活教育。解門教育、行門教育這個就不說了,生活教育是第一年的重點。慧天長老說,什麼叫生活教育呢?就是,生活就是教育,從生活當中去磨錬你的忍辱力。

他老人家提出四個字,任勞任怨。他怎麼培養任勞任怨?他兩個方法:

第一個,就是嚴格的生活作息。我們第一年大概是從早上三點半起床到晚上十點鐘,所有的時間是用分鐘來控制的。你除了上殿、吃飯、睡覺、上課,然後晚上複習功課到十點,你大概沒有太多時間了,就算有,也是零零散散的幾分鐘,大概用分鐘來算的。第一年就是這樣子,嚴格的作息,這第一年都不能請假的。

更精彩的就是大寮的輪值,這最精彩了。那個時候我們佛學院連常住加起來四五十個大比丘。他早上八點到九點半先上完課,剩下的時間,九點半後到廚房去,一組四個人,要煮四十幾個人的飯菜,一個半小時要完成。這個叫任勞。更重要的就是任怨。眾味難調,每一個人口味都不一樣,所有的學長到了裡面,你已經忙得不可開交了,有人指導你,你要謙卑地接受。所以慧天長老說,任勞容易任怨難。你就在廚房這個水深火熱、那麼燥熱的情況之下,慢慢磨、慢慢磨。磨了第一年出來,你的忍辱力有點進步了。我們佛學院第一年,好像大家都沒在學教理,都沒有讀書,整天就是磨鍊。就是生活很動盪,但是就記住,任勞任怨。

但是我個人覺得,我在佛學院最懷念的是第一年。雖然第二年以後開始學教理了,慢慢對唯識、中觀、天台、淨土有點認識,但第一年的這個忍辱力對我們幫助很大,真的很大。你未來不管閉關也好,或者是你弘法也好,你會發覺,忍辱力比精進力更重要。

印光大師說修行有兩個重點:一個忍人所不能忍,一個行人所不能行。初學者可能會重視行力,精進力,但是你學佛久了以後,你老參以後,你會發覺,忍辱比精進更重要。因為,你先把自己穩住,比你自己不斷地進步更重要。

所以佛陀大慈悲啊!修習清淨心、菩提願,其實六度裡面除了智慧, 你還有五個選擇——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但佛陀專門提到忍辱,這個地方有深意。它的深意在哪裡呢?後面<四安樂行品>會講到,就是所有的因緣只有一個情況,你不要跟人家辯解,也不要去跟人家互動,你就是安忍不動。

所以整個弘經三軌,坐法空座、入慈悲室是對內。你要先有個房子,你那個房子就是要發願廣大;然後你要有一個床座可以坐,休息。但是,你要出外跟人家互動,你一定要有一件衣服穿,你沒有衣服你怎麼出去呢?所以菩薩一旦從空出假的時候,考驗的就是你的忍辱波羅蜜了。其實忍辱是要修的,但在順境就沒辦法修了。順境修精進,慧天長老說,逆境修忍辱,就是從任勞任怨當中修忍辱。

節錄自——大乘妙法蓮華經講記090


「忍辱」跟「精進」這兩塊太重要了!

淨界法師

譬如大海,能容受一切。菩提心亦如是,修習忍辱波羅蜜多,雖遭遇違逆眾緣,皆能忍受,心不動故。這個「忍辱」跟「精進」這兩塊太重要了!尤其是忍辱,我們一般人要成就功德不難,但是你要成就大功德就不容易了。

我們過去生做了很多善業,但可也造了很多的罪業,所以你修行的時候一定要承受逆境的刺激,沒有一個人可以避免。你的抗壓性,你去承受的壓力的能力要強。

我過去在參加齋戒學會的時候,我永遠記得懺公師父有一次在齋堂開示,他說:我們一個修行者剛開始要知道怎麼去拜佛、念佛、持咒,那麼接下來幹什麼呢?老人家就對我看一眼,他說:就是要忍辱,忍辱以積大德。

那個時候我聽了就非常震撼!修行你要成就大功德,你那個對逆境的包容性要夠。你不要說不幹了,那你就完了!所以說我們人生會有很多考驗,你要像大海一樣,大海不擇細流,故成其深,你要能夠包容一切。

譬如金剛堅不可壞。菩提心亦如是,修習精進波羅蜜多,勇猛牢固,他不能壞故。「忍辱」跟「精進」它不是法門,它是調心的方便,但是它非常重要!

一個人能夠在逆境的時候安忍不動,在順境的時候保持進步,不管你用什麼方法,讓你永遠保持進步,太重要了!所以你發的願不能發得太小,要發得大。因為修行它是點點滴滴,你要有一種願力,有一個願景,你才能夠不斷地保持進步。


淨空法師:不布施難以持戒,不忍辱永遠不會有智慧

『熾盛如火,燒煩惱薪』,這下面有解釋,「火喻智慧,薪表煩惱,菩薩智慧猛利,熾盛如火,斷除煩惱,如火燒薪」,好比火把這些柴統統燒光了。所以求智慧重要,智慧從清淨心來的,清淨心從忍辱得來的。所以沒有忍辱,心就不會清淨;心不清淨,永遠不會有智慧。然後你才曉得,忍辱對於我們學佛的人,它多麼重要!六波羅蜜裡頭有兩樣東西最重要,第一個是布施,布施是什麼?放下,你要放不下你就不能持戒。我們今天學佛的人很多,在家的,十善業道做不到,出家的,沙彌律儀做不到,為什麼?得想這個原因,為什麼古人能做到,現在我們做不到?不肯布施、不肯放下,所以你做不到。布施的功德不可思議,能布施,不能忍辱,他只能修世間福報,他成就不了功德。所以忍辱能夠把布施的福報變成功德,那就管用。福報不能出三界,功德超越三界!你是要功德還是要福報?這個道理要懂。

梁武帝是中國古代,最熱心護持佛法的一位大德,他以國王的身分、以國家的力量來護持佛法,建造寺院道場,傳記裡說四百八十所,度人出家幾十萬人,佛法多興盛,自以為功德很大。達摩祖師到中國來,跟他見了面,他非常歡喜,向達摩祖師請教,他一生所做的這些功德大不大?有多大功德?達摩祖師告訴他:並無功德。他聽了這句話非常不高興,就送客,以後再不見面了。所以梁武帝沒往生,梁武帝沒證果,什麼原因?忍辱的功德沒有。你贊歎他就喜歡,你說他並無功德他就生氣,他都不能虛心去問一問,為什麼沒有功德?功德到底是什麼意思,他沒有問,他如果繼續問,達摩祖師一定給他講得很清楚。一句話不投機,馬上就翻臉送客,達摩祖師到少林寺去面壁,九年才遇到一個慧可。慧可難得,在他會下大徹大悟,為中國禅宗第二代祖。不能忍辱怎麼行?所以梁武帝一生修的是世間福報,充其量到哪裡去?忉利天這最高的。往上去,往上去要有點定功,夜摩天有未到定,他沒修。

這些例子,我們看了之後就知道,懂得修行的方法,懂得六波羅蜜的重要,不能夠布施,你戒不清淨,你沒有法子持戒,持戒是什麼?要能捨,要能放下。能持戒之後要修忍辱,不修忍辱,戒律都是福報,世間福報。持戒很清淨,持得很好,但是怎麼樣?傲慢,看到不持戒的人瞧不起,這就是沒有忍辱波羅蜜。那我們一看他那個戒律清淨,修的是世間善,屬於世間的十善,得人天小果。也就是修得再好,也就極限是忉利天,夜摩天他去不了。夜摩天要有點定功,未到定,曾經修定有點功夫,但是定的境界並沒有現前。往上去都要靠禅定,禅定真正修成得初禅,他就不在欲界,他就到色界去,色界初禅天、二禅、三禅、四禅,一層比一層高,往上去全是修定。定裡面自然有上品十善,自然有戒律叫定共戒;開悟之後叫道共戒,道共定,那個層次就高了。至少小乘初果以上,大乘,《華嚴經》上講的初信以上。


定弘法師:修忍辱的福報,比修布施的福報更殊勝

我們要學佛,那得真刀真槍干,對自己的習氣毛病絕不姑息,就在境界上得考驗,你是不是真學佛,就從這可以看到。你能不能讓,能不能忍?一部汽車、二十萬現金就忍不下去,那如果他要要你命呢?你更忍不了了。所以想到佛菩薩的行為,我們當生慚愧心,確實很不足,要努力、要改過自新、要生感恩心,這些境界都是佛菩薩來考驗。你能忍得過,即使是他把你全部的家當都沒收了,你是冤枉的,你本來可以要回來,但是你能夠忍得住,放得下,我跟你講,你以後的福報比現在要大得多。你命中該有的,不是說你讓出去就真的沒有了,不會的,愈讓愈多,愈布施愈富有。只要你不生煩惱、不生瞋恚,你心平氣和,將來的福報與日俱增,修忍辱的福報,比修布施的福報更殊勝。

六度,菩薩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智慧都能修福報,而且一個比一個殊勝。你布施,三種布施,財布施、無畏布施、法布施幫助別人,這功德大不大?很大。但是你能持戒,這個功德比布施更大。持戒是做好樣子,真正受持經典,「假令供養恆沙聖,不如堅勇求正覺」,持戒是你在堅勇求正覺;你能忍辱,那更是比持戒功德還要殊勝;精進又更勝;到得禅定,那個福報不在欲界天,欲界天的福報都不夠了,你至少是色界天以上,禅定天;到開了智慧,你的福報是盡虛空遍法界,開悟了,你跟宇宙融為一體,你是法身如來,哪能說得出那個福報功德?不可思議。正好佛菩薩是幫助我們提升,現在讓我們又修布施、又修忍辱,好事情。

選自 修行與生活座談會  定弘法師主講  (第一八六集)  2012/9/15


聖嚴法師:忍氣吞聲就是修忍辱行嗎?

忍辱是六度中的第三度,「度」是度過煩惱苦海之意,而「忍辱度」的確也有忍氣吞聲的意思。比如《遺教經》說︰「能行忍者,乃可為有力大人。若其不能歡喜忍受惡罵之毒,如飲甘露者,不名入道智慧人也。」《瑜伽師地論》卷五七也說︰「云何忍辱?謂由三種行相應知︰1.不忿怒,2.不抱怨,3.不懷惡。」另《大智度論》卷六亦云︰「眾生種種加惡,心不瞋恚;種種恭敬供養,心不歡喜。……是為眾生中忍。」同書卷一五也有:「忍諸恭敬供養眾生,及諸瞋惱淫欲之人,是名生忍。忍其供養恭敬法,及瞋惱欲法,是為法忍。」在《優婆塞戒經》卷七也另示如下︰忍有兩種︰第一是世間忍,就是能忍飢、渴、寒、熱、苦、樂;第二是出世間忍,即能忍信、戒、施、聞、智慧、正見無謬,忍佛、法、僧,忍罵詈、撾打、惡口、惡事、貪、瞋、癡等,能忍難忍,能施難施。  

從以上所引經論內容看來,忍辱二字的涵義甚廣,有拒受諸樂而接受諸苦之意。無理的侮辱不是一般人所能忍受;拒絕美女的投懷送抱,也不是普通人能夠做得到的;而信受佛法中的種種法門,更不是一般人所能夠辦得到的。一般而言,若與自己無關的事,大致能夠忍受;若與切身的名利、眷屬、男女等相關諸事,那就不容易忍了。

佛法不僅為個人忍,也要為眾生忍。到達無諍的程度時,就成了八風吹不動,即對利、衰、毀、譽、稱、譏、苦、樂的八種現象,無一不能忍的境界。所以解脫的菩薩稱為已得無生法忍。對於內六情的眼、耳、鼻、舌、身、意等不著,於外六塵的色、聲、香、味、觸、法能不受,即稱為法忍。如能遇迫害而不瞋,受供養而不喜,既無能受的我,也無使我接受的他,能達如此,則稱生忍。此不僅是聖位菩薩的境界,也是修行佛法的目的。能忍就能安己安人、和眾共濟,所以忍辱是建立和樂人間的最佳準則。

根據這樣的標準,好像忍辱就是忍氣吞聲,一切的冤枉、侮辱、毀謗、打擊,都應該全部接受,沒有反抗的餘地似的。然事實並非如此,我們必須注意,如果不是出於智慧的忍辱,很可能造成更大的災難,因此透過智慧的觀照,應當是十分重要的。比如說,風雨水火的襲擊,是無法控制的;但是仍可以未雨綢繆,設法避免,來減少傷害、損失。業報是要正面接受它,但也可以經過努力,來改變業報的程度和方式。

所以,若對雙方無損並且有益的事物,那是必須接受的;如果對他有益,於己無益,也應考慮接受的;若對雙方都是有害而無益,那就需要設法避免或轉變它了。例如︰明明知道對方是醉象、瘋狗、狂人,見人就咬、逢人就殺,就當然要設法制止,因對方已經不幸,切莫讓他再製造更多的不幸。但也不可存著「以牙還牙」的報復心態,應是基於慈悲的原則,自己時時加以反省和慚愧懺悔。對於喪失理性的人,應該通過制約、教化等方式和方法,使他們得以恢復正常。這對他們自己本身,以及整個社會,乃至所有的眾生,都是有大功德的。

-----摘自《學佛群疑》------


黃念祖老居士:忍辱的六個層次 你到哪一層了?

忍辱有六個層次,即力忍、忘忍、反忍、觀忍、喜忍、慈忍。

我們學佛後知道六度波羅蜜中有一度叫「忍辱」,修忍辱是菩薩成佛必經之道,也是我們凡夫在當世生活是否得到安樂的重要修行手段。

我們凡夫要修忍辱就應先了解忍辱的六層意思,了解後有助於我們解後起修,以得到法喜。

第一步,力忍

第一步叫力忍,要用力量才能忍。也就是說,別人無緣無故打我一拳,唾我一臉唾沫,我當然是生了氣了,動了真心了,但是自己要克制自己。

我是修行人,我不應當跟他一般見識,自己努力克制,這樣也就不思報復了。

他罵了我,我沒罵他,他打了我,我沒有打他,他批評我向上級匯報我,我不打擊報復,這樣不報復就叫力忍。

我受了,但是我生了氣了,還是動了心,動了煩惱,但是不去回報他,這只是第一步。

第二步,忘忍

第二步就是忘忍,凡事我就把他忘了,這就高了一步。

度量很大,宰相肚裡好撐船,你對於我如何,我從不計較,於是就把這個事給忘了。

過去有個宋襄公,他手下的元帥把敵人的元帥抓了來,因為宋襄公把敵人的元帥都給放了,於是自己的元帥就生氣了:「啊!我這麼辛苦把他抓來,你卻給放了」,說著就在宋襄公的臉上唾了一臉唾沫。

而這個宋襄公度量很大,唾面自乾。唾了一臉唾沫他擦都不擦一下,讓它自己乾,把這事給忘了。這又進步了。

第三步,反忍

第三步叫反忍,雖然人家對我無理橫加種種事情,我回頭想問題可能出在自己身上,「行有不得,反求諸己」,一定是自己智慧不夠,德行不夠,或福報不夠才受此責難。

從自己身上找原因,這是叫反忍。

第四步,觀忍

第四步就是觀忍。那就用上了《金剛經》所講的道理了。

這個來侮辱我的、我受的侮辱以及被辱之我,都是因緣所生,緣來則生,緣去則滅,都如同肥皂泡,都是要破滅的。這就叫「三輪體空」。

觀這是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樣一觀,也就沒有什麼可計較的了,總之是肥皂泡。

這個肥皂泡還是紅的,還是綠的,還是藍的,各種的顏色,有種種的差別,但轉眼就空的,這麼一觀,觀世音菩薩照見五蘊皆空,一觀照,一空就度一切苦厄。

這是第四個忍。我們學佛,「忍」不是無用,而是大有用,是大安樂法門。咱們對於「忍」受用一點,就能安住慧海中。

第五步,喜忍

第五步是喜忍。碰見種種無理橫加的事,別人忍受不了,我卻很歡喜。沒有這個對境怎麼能鍛煉我的忍辱功夫呢!怎麼讓我快些成就呢?

如此一想,歡喜有這麼個機會磨練自己,反過來感恩提供這個機會給自己的人,把他們看成是菩薩,忍辱功夫就一步一步高上去了。

第六步,慈忍

第六步就是慈忍。對我的種種無理橫加,也許對方並不知道他們在做什麼,他們只是情緒驅使,是對方業障較重所致,自己不但不生氣,還要憐憫他,要想辦法度化他。

這就沒有對立了,自度了還要度他。這就是菩薩心行。

隨此之外,還有菩薩層次才能體驗的生忍、法忍和無生法忍,就不是我等薄地凡夫所能體驗的了,等我等薄地凡夫往生彌陀淨土後再去體驗吧,那將是怎樣的境界!南無阿彌陀佛!

從此六個層次去學習忍辱功夫,此生安住慧海中矣,這才是真實的快慰人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菩提煉心 的頭像
    菩提煉心

    菩提煉心曼陀羅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