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夢參老和尚:你能找到你的煩惱從何而起嗎?

唐朝時候,有個宰相叫魚朝恩。有一次,國王接見一個老和尚,是國師,國王封的國師。這次皇帝召見這個國師的時候,魚朝恩在旁,他就向這個國師請教,他說:國師,什麼是無明?無明從何起、何者是無明?

國師怎麼答復的呢?說:你個奴才,都問佛法?並沒直接答復他,罵他一句,說:你個奴才,還向我請問佛法?這魚朝恩就火了,他是丞相,他說:我這奴才只是皇帝的奴才,我不是你的奴才。我是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你叫我奴才?

當時他就冒火了,發火了、煩惱了。國師就笑了:我跟你說,無明從此起。你問無明從何起,就從這起來的。何者是無明?此就是無明。好像這四句話,通俗裡面隨便的話。但是魚朝恩就明白了,開悟了。

大家想想看吧!咱們都有無明,咱們這個煩惱可是粗的,沒有這麼細的。你想想,你為什麼煩惱?當我們不高興的時候,這煩惱有從外邊境界相來的,有從你自己內心起的,這是內五蘊。

當你心裡煩惱的時候、不高興的時候,或病痛的時候,反正外境的忍辱心起到不安的時候,你可以靜下來,這就是用功夫的時候了。你坐下,你也想:這打哪來的?煩惱從何起?什麼是煩惱?何者是煩惱?你找吧,你一找、一觀,沒有了。

每個道友都可以試試看。當你不高興了,你查查原因吧。從什麼地方起的?追著它的根。我們可以借用剛才我說那話,煩惱從什麼地方起的?什麼是煩惱?你查一查吧。一找沒有了,沒有就悟了。

煩惱沒有了就清淨了。一會兒又來了,咱們這煩惱不斷的。有的是外頭環境色、聲、香、味、觸、法引起,有的是內五蘊受、想、行、識來的。受、想、行、識來的,你還不覺得呢!咱們說粗的,不說細的。煩惱很不可思議,咱們講這個深奧的佛理,煩惱也是很深的佛理。想想,這樣想。

咱們再簡單說,你心裡不高興、或者心裡很喜歡,在你最高興的時候,你靜下來,千萬別高興。你想想,什麼促使你這麼歡喜?在你不高興的時候,你也這樣想想:無緣無故的,為什麼心裡突然間就煩惱起來、不高興了?找找為什麼不高興。高興從何起?不高興又從何起?你要不追則已,一追全部沒有。


妙蓮老和尚:要了生死,必斷生死之根,什麼是生死之根呢?()

世間人為了傳宗接代,夫婦之道是無可厚非的,但是以佛法來講,無邊的大苦都是因為有夫婦之事,才有這個苦。

所以,真佛法不但講夫婦之邪淫不可有,連夫婦之正淫也要斷,這就是出家人不結婚的道理。其實情慾是生死之根,所以佛陀對斷淫這個法說得最透徹。

諸位是受五戒,才初發心學佛嘛!所以講到淫戒,只告訴諸位不要邪淫,正淫就好了;但是學佛法最重要的目的是什麼?

就是了生死。無邊的大苦都是因為有生,有生必有死,我們要如何解脫呢?這就要受戒、持戒。

現在大家來受戒,就是為了要求解脫。要解脫就須斷淫欲,斷淫欲梵行才能修成;染淨二行必不能同時生存。有了染行就壞了淨行,必要有清淨梵行方能了生死啊!

受戒,受什麼戒才真正能一生就解脫呢?這就是佛陀所教我們的真實之法──要離情愛、奉持沙門戒法。要知道,生死從哪裡來?六道眾生都在生死輪回之中,不知生從何來、死往何去;一般人只知是從媽媽的肚子來。

不錯!是從媽媽的肚子來,但為什麼人會到媽媽肚子呢?因為有情慾,顛倒想。一有了顛倒想,霎時昏蒙就逕直投胎了。

什麼是顛倒想呢?顛倒想就是欲念。人就是從動淫念而來,也就是中陰身來投胎時有此欲念。因為有情有愛,有情才有愛嘛!愛就是苦的根源,一切的苦皆從愛欲而來。

有愛就造「生」因,有生必有「死」,生而不死不可能。生死是個大苦趣啊!你想斷絕苦,就要斬情絕愛,千萬不可有顛倒想。

要想了生死,不受凡夫之苦就不要生,不生才不滅,不生不滅才是本性真如清淨之法。那決定要斷淫欲,斷淫欲才是出世之道。你能離欲,連你沒有欲念、不貪愛,就不會受胎的。

出家人為什麼不結婚?就是要修梵行。為什麼要修梵行?就是為了離這生死根緣。貪欲是根,淫行是緣;貪欲之因得遇淫行之緣,因緣相會就有生死;貪欲之因得不到淫行之緣,因緣不合,怎麼會有生死呢?你怕生死苦嗎?那你就不要有邪因邪緣啊!

因此,五戒守得好,夫婦之外沒有其他不道德的行為,培養這清淨之因,就有善根進一步受八關齋戒;八關齋戒第三條是不淫,不但不邪淫,連夫婦的正淫也斷。

這就像維摩詰居士:「雖為白衣,奉持沙門戒法;示有妻子,常修梵行。」梵行是印度話,「梵」是清淨的意義;雖是夫婦不行夫婦事,同出家人一樣,在污泥而不染,這就是不淫。斷邪淫不墮三惡道,斷正淫才能夠了生死。這才是佛法真正之道,明白了嗎?

梵行的功行怎樣呢?也是有生!什麼生?蓮花化生,蓮花化生都是清淨之體啊!不要以為:「如果大家都出家,沒有了夫婦,世間人不是絕種了嗎?」哪是這種下劣的觀念?不結婚,世間人的苦惱就盡了;修梵行,將來這一切世間人就蓮花化生,這裡就是佛國,最極清淨的嘛!不要把因果弄顛倒了。

照佛法來講,不結婚,保持童貞的男女,就算沒有聞佛法,將來還是升天──升色界的梵天。梵天沒有男女之欲,有男女之欲還是在欲界天。

梵天的眾生都是清淨之體,沒有夫婦之欲;當然三界都是不究竟的,所謂「三界無安,猶如火宅」,我們修行一定要出離三界,如果守五戒不邪淫,只可保持不失人身,一定要不淫才能真正了生脫死,出離三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菩提蓮心 的頭像
    菩提蓮心

    菩提蓮心

    菩提蓮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