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究竟什麼才是菩提?

我們大家總認為自己是凡夫,那個菩提道是不可想像的,不知哪一天才能見到那個東西,好像窮人想得寶,一直苦到老,也沒看見個寶。寶在哪兒啊?寶在你自己那裡,並沒有掉,個個都有寶的。《法華經》比喻為「貧子衣中之珠」,我們的自性菩提大道寶就在我們這件衣服里,不是身上穿的衣服,是媽媽給我們的這個皮囊里。妄念與菩提本來是一體之兩面,所以維摩居士說要舍於分別菩提之見,當下即是菩提。煩惱即菩提,你一念放下煩惱,煩惱就變清涼了。知道自己在起心動念不對了,這一知就是菩提。……

下文來了,一大堆,這才告訴你菩提是無所不在的。

「寂滅是菩提,滅諸相故。」這話沒有錯,我們身是相,心也是相,物質世界無一不是相。我們此心不跟著外面現象走,當下就清凈,清凈就寂滅,寂滅就是菩提。《楞嚴經》說:「狂心自歇,歇即菩提」,哪一個人肯狂心自歇呢?你說,我狂心歇了,一心只想修佛。這修佛的心還是狂心,狂得還更利害,一切心都是狂心。歇是大休息,一切放下,歇就是菩提。
「不觀是菩提,離諸緣故。」你說我打起坐來一片光,有時氣在背上轉,這都是你的意識在觀察。放下就是,不觀是菩提,菩提大道沒有一切緣慮之心。……
「斷是菩提,舍諸見故。」小乘法門告訴我們斷惑證真,就是斷見惑思惑,思想觀念上有任何一點懷疑都要把它斷了,貪嗔痴慢疑都要斷。斷惑證到真如,得道了。你看,《金剛經》的另一個名稱是《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就是能斷,切斷了。你說你出家很多年了,一切都切斷了。談何容易啊!念念之間念念斷,斷就是放下,就是菩提。「舍諸見」就是一切主觀成見都沒有了。
「離是菩提,離諸妄想故。」為什麼講離,離什麼?真正學佛的人先要發出離心。出離什麼地方?出離三界,是跳出塵網之心,如果連出離心都沒有發起,還自稱在學佛,那就是自欺欺人。真正發起出離心的人,平常是不起任何妄想的。譬如有人出家了,對燈紅酒綠沒有任何留戀了,但是還喜歡山水風景,雖然風景清凈,這仍然是著迷,一念有情已經被捆縛住了。……
「順是菩提,順於如故。」順道而行,自然而然進去了,一切處一切時皆是如來。剛才講,你哪裡不能打坐、不能入定?要如如不動,一切處皆如。
「住是菩提,住法性故。」當下即是就是住,說放下就放下,一念切斷,就是菩提,自性本空,你不要去空它,它來空你。……


「不二是菩提,離意法故。」我們普通都把佛法當出世法,與世間法是兩樣,其實是一樣。不二就是一。你以為修道才會有道,不修就沒道,那是二。道既然不生不滅,你修它也有,不修也是有的,修與不修都是你意識思想上的差別。所以你能離開意識的法則,就是不二法門,處處都是道。
「等是菩提,等虛空故。」你能懂了一切平等,自己的本性同虛空一樣相等,不是你去修到虛空,虛空是本空的,所以平等。
「無為是菩提,無生住滅故。」一切法本來都是無為,本來無生無住也無滅,你不要去找一個「生住滅」的觀念。……
「不會是菩提,諸入不會故。」你真什麼都不會的話,差不多也是菩提了,世人都太會了。會是會攏,諸入是六入,諸入都不會攏,像是眼睛看外界,見而不見就是不會,耳朵聽聲音,聽而不聽是不會,那就是出離了。
「不合是菩提,離煩惱習故。」「合」與「會」不同,不合是不黏著。例如我們看到一個人就氣,那你是又會又合了。你看到人如夢如幻,不配合攏來,就是有出離感,解脫了。於一切法不黏著就是菩提,離一切煩惱習氣的緣故。你對境無心,就是不會也不合,但怎麼樣可以修持到對境無心呢?
煩惱不單是痛苦,你看見一件事快活,這快活就是煩惱,你覺得舒服也是種煩惱。擾亂你的叫做煩,使你困惑的叫做惱。世間一切事都是煩惱,沒有一件事是不擾亂、不困惑的,眾生習氣又偏偏喜歡找煩惱。我們有人不找煩惱的,工作完了就回家看書讀經,很好吧?還是自找煩惱!同我一樣,看什麼書讀什麼經?不是本來清凈嗎?你說這一切我都不要,只學佛,還是煩惱!你沒有成佛之前都煩惱死了。所以離一切煩惱習氣,徹底離開了,就畢竟菩提。
「無處是菩提,無形色故。」菩提是沒有一個地方的,不像外道說道在肚臍,這個竅那個竅。菩提道無所不在,沒有形相色相。……
「如化是菩提,無取捨故。」一切事物都像是電影,例如現在聽《維摩詰經》,我們自己就是演員,自己也在欣賞這部電影,再過二十分鐘這場電影也散了。一切是如夢如化,都在變化中,沒有一個實在的。你懂了就悟道了。
「無亂是菩提,常自靜故。」我們學道常常求個清凈,你以為打坐就清凈了嗎?其實你亂得不得了,又想數息,又想結手印,又想念阿彌陀佛,你看多亂啊!真正靜了就什麼都沒有,本來空,亂也黏不住了。不散亂就是菩提,永遠在清凈中。……
「無取是菩提,離攀緣故。」取就是執著,我們做人一輩子沒有哪一點不想抓住的,都想取得,都想屬於我。乃至朋友不和你講話你就痛苦,因為取不得了。你的東西不見了就痛苦,因為取不得了。取是十二因緣的一個,取是最麻煩的。蘇東坡自以為悟道了,一切無取,《赤壁賦》里他還是要取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自以為什麼都不要,你看已經取了,已經被眼前的境界吸引住了。十二因緣都是在攀緣,人生都在攀緣,離開攀緣就無所取,就是菩提。
「無異是菩提,諸法等故。」「異」就是變化,我們心理都有個變異,認為佛堂才有佛,鬧區就沒有,山林才有道,廁所就無道。這都是心念在變異,心念一清凈就無往不是。所以不變異就是菩提大道,一切法平等故。……
什麼是菩提?現在告訴大家,哪裡不是菩提?一切都是菩提,世間法沒有哪一點不是菩提,只要當下能夠悟了就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