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佛教徒該如何看待:通靈人說的領旨、領令、辦事等說法?

如果我們聽到以下兩個說法,

第一,「道教的玉皇上帝是大梵天王,或是幾地菩薩。」

第二,「老子西出函穀關之後,到印度化身為佛陀了。」的「老子化胡說」。

一看很明顯就會知道第一個說法是佛教徒說的,第二個說法是道教徒說的,而且他們很明顯是在拚高下,更可能是在搶信徒,也就是想盡辦法要將對方吸收到自己門下,以示高對方一等。但不管哪種說法,肯定都流於偏頗。

此時,我們便可參考西方神學家所提出的宗教對話模式,藉以釐清是否有掉入邏輯的謬誤之中,以求更公正的見解。以下提出一個西方宗教對話理論的論點:

二十世紀中葉,基督徒神學家在解決宗教相互關係的議題上,以三種方案最具代表性,即「排他論」(exclusivism)、「包容論」(inclusivism)、與「多元論」(pluralism);從右到左,它們分別以巴特(Karl Barth),拉內(Karl Rahner),和希克(John Hick)的宗教神學為代表。

(黃懷秋,〈宗教的真偽與正信迷信的差別:從宗教對話的立場所作的思考〉)

由於這是西方神學家所提出之理論,因此都在基督信仰的架構下探討:

一、「排他主義」(exclusivism):

堅持只有基督宗教能夠把握終極真理,不信耶穌基督就不能得救。

二、「包容主義」(inclusivism):

主張諸宗教可以把握部份真理,有隱涵的信仰也可得救。

三、「多元主義」(pluralism):

認為諸宗教有不同的方式把握終極,也有不同的救贖途徑。

 

再參考趙敦華教授比較白話的說法:

在宗教間對話(inter-faith dialogue)有無對話可能性的問題上,現在有三種立場:排斥論(exclusivism),包容論(inclusivism)和多元論(pluralism)。

第一,排斥論認為:只有一種宗教是真宗教,其餘都應被排斥在真宗教之外;

排斥論否認不同宗教對話的可能性,其代表人物是德國新教思想家巴特(Karl Barth)。

第二,包容論亦認為只有一種宗教是真宗教,但同時認為其餘宗教是真宗教的部分表現,因此應被包容在真宗教之中;包容論為了發展自己的目的而與其他宗教對話,其代表人物是天主教神學家拉納(K. Rahner)。

第三,宗教多元論則認為各種宗教都以共同的神性為基礎,應在此基礎上進行求同存異的對話,達到共存的目的。

很明顯,宗教多元論體現了宗教寬容和文化多元的時代精神,它的主要代表人物,如希克(John Hick)、史密斯(Wilfred Cantwell Smith)、海姆(Mark Heim)以及奧特(Heinrich Ott)、伯勞克(Michael von Brueck)和勞伯(Johanna Laube)、孔漢思(Hans Kuhn)等人的著作被許多宗教信徒和宗教學學者所接受。

因此,大概可以得知,文章開頭的那兩種說法有包容論(inclusivism)的味道在,其實是有失公正的。但若想求得一公正之說法,必須先徹底理解佛教與道教之論點,方能客觀得之,可惜不容易。這也是宗教學之父馬克斯繆勒(Max Mueller) 的名言:「只知其一者,一無所知」的道理。

 

那佛教的態度是怎樣呢?由於本文只是隨興之寫,故未引經據典,況且要詳查電子佛典太吃力了,看看就好。

在《佛陀的啟示》書中提到以下這件事:
佛不但准許弟子們自由思考,他的寬大為懷,尤令研究佛教史的人吃驚。有一次,在那爛陀城,佛接見了一位有名而富有的居士,名叫優婆離。他是耆那教主尼乾若提子(摩訶毘羅﹝註十一﹞)的在家弟子。摩訶毘羅親自選派他去迎佛,和佛辯論有關業報理論方面的某些問題,想將佛擊敗,因為在這些問題上,佛的觀點與尼乾若提子有所不同。可是出乎意料之外,討論論的結果,優婆離卻相信佛的觀點是對的,他老師的看法反而錯了。所以,他就求佛收他做佛的在家弟子(優婆塞)。但佛叫他不要急著作決定,要慎重考慮一番。因為「像你這樣有名望的人,審慎考慮是要緊的。」當優婆離再度表示他的願望的時後,佛就要求他繼續恭敬供養他以前的宗教導師們,一如往昔。

達賴喇嘛7月19日的臉書上發了一篇文章:

達賴喇嘛 7月19日 · 印度 Himachal Pradesh Bir

佛法的本意並非讓人改信宗教,而是給予人們工具,讓他們有能力創造更大的快樂。讓他們去做更快樂的天主教徒、更快樂的無神論者、更快樂的佛教徒。

淨空法師在一段剪輯名為「佛教裡頭沒有神仙,但是佛教對神仙尊重、尊敬」的影音中這樣說到:

我說佛教是師道,如果像組織一個政府的話,佛教是搞教育的,不是搞司法的,也不是搞行政的,所以沒有矛盾。不能說你的神比我的神大,我的神比你的神大,那就矛盾,衝突就起來了。一樣大,大家都平等,而且佛教不參與政治,他就更放心了。佛教是教學,什麼人都可以來學,你們大家都可以來學佛,為什麼?佛他是教智慧,你要不要智慧?

從上面專業的佛教人士的見解來看,其實佛陀重視的是人內在智慧的啟發,至於那個人是什麼宗教?職業?性別?認為一概不重要。這段話隱含的另一個意思就是:佛教不是宗教。所以,若就標題的提問而論:通靈人士所謂的領旨令,或替人辦事,屬於行政體系的一環,當通靈人士在處理聖務的時候,必須有好的心理素質,也就是要有智慧,才能將聖務辦得好,尤其是在如何發心利他的問題上,更顯得重要,這也是大乘佛教的「發菩提心,行菩薩道」的精神。

每個人都曾經轉世過無量次,換句話說都曾在六道輪轉過,所以和六道一切眾生也都有緣。佛在世講經的時候談到地獄的景像,法會中證果的阿羅漢聽了覺得很恐怖而冒血汗,這是因為阿羅漢有神通,當他們聽到佛說地獄的景像時,回想到過去曾墮過地獄受苦的情形而心生恐怖,所以,當有的通靈人說出他和某某仙佛有緣這種話時,也是可以理解且合理的,佛教徒不必排斥,甚至當自己遇到這樣的因緣時,也不必排斥,個人認為唯一要謹記的是,自己所思所為是否皆是「發菩提心,行菩薩道」,這樣才是重要的。

參考文章:

輔大宗教學系 黃懷秋,〈宗教的真偽與正信迷信的差別:從宗教對話的立場所作的思考〉。

scholar.fju.edu.tw/課程大綱/upload/034289/content/971/D-9003-14605-.doc


輔大  黃懷秋,〈宗教學之父馬克斯繆勒的宗教思想〉

scholar.fju.edu.tw/課程大綱/upload/034289/content/981/D-9003-14605-.doc

趙敦華 :評宗教間對話的三種理論

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47593221/ 2017/8/31

經查趙敦華為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

https://www.phil.pku.edu.cn/teacher.php?op=profile&tid=49146 2017/8/31

《佛陀的啟示》,顧法嚴居士譯

http://book.bfnn.org/books/0535.htm#a01 2017/8/31

 

淨空法師:「佛教裡頭沒有神仙,但是佛教對神仙尊重、尊敬」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uA1TffhhBc&t=689s 2017/8/31

 

文章來源: https://tsai1985.nidbox.com/diary/read/9634887

 

帶天命的迷思

鬼神無處不在、無時不在

有關通靈等級和通靈者的一些不為人知秘密

佛經提到影響天氣的因素--只要有人祭祀,就有鬼神附在這個身上

鬼神附體不是佛門神通--正神不附體,附體非正神

如何辨別護法和附體?天語是什麼?附體不是護法 ,一定要把祂送走!

佛教徒該如何看待:通靈人說的領旨、領令、辦事等說法?

親近佛教與接近神鬼的差別以及一般民間信仰所發生的現象

神通的根源為何?為何佛魔的神通無法分辨?

求神通它跟成佛、修行,是兩碼事還是一碼事?

關於仙鬼靈等附體的開示集錄--神明引導學佛是真的嗎?

為亡者燒紙錢、衣食等等,這種供養有幫助嗎?

燒紙錢有用嗎?佛教為何不燒紙錢(冥紙)?

佛教不講靈修的,外道才講靈修;佛教講本性

既然有護法神為何還會著魔?

帶天命的迷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菩提蓮心 的頭像
    菩提蓮心

    菩提蓮心

    菩提蓮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