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很多論典中經常說“魔障”或某某人“著魔”了,究竟什麼是“魔”呀?
堪布答:《大智度論》雲:能奪命者是名為魔。命有兩種,一是身命、二是慧命。而煩惱魔、蘊魔、死魔、天子魔能奪走它們,故為四魔。
既然魔能通過不同方式奪走身慧二命,那我們就要用禪定和智慧來摧毀它們。以前不太精進或智慧不太高的,一旦覺得違緣特別多時,就要入於三摩地當中,或以智慧將萬法抉擇為空性。
很多上師的竅訣都講:所有的魔都是我執引生,而我執也由非理作意引發。正因為千千萬萬魔眾歸根結底就是我執在作怪,所以只要斷除我執,或以空性見解來剖析,它們自然而然就會銷聲匿跡。
嘎瑪仁波切:最“厲害”的魔
心魔,誰都會有。偉大的釋迦牟尼佛快要成佛之前,魔王波旬就坐在他的面前,變成了他的樣子。你們覺得魔王真的坐在那裡干擾釋迦牟尼佛嗎?那其實是佛陀自己心中最後的魔念。
有些修行人,之前非常精進地聞思修佛法,可修著修著,就突然開始懷疑:佛到底存不存在?因果到底存不存在?念經持咒到底有沒有用……這種經歷,每個人都或多或少經歷過,無論是在家人還是出家人,只要沒有成佛,每個人都會與它不期而遇。
有的會嚴重一點,產生不淨的心。在修行之路上,這些都是磨練。你越在乎它,它就越來越旺盛。你越在乎它,它反而會越強大,你的心裡翻江倒海,它在外面就驚天動地。如果你善於返觀自心,能夠觀察到它,就算它產生了,你可以發現是自己心裏魔的那一面,隨即念誦“嗡班扎薩埵吽”懺悔。你不管它,慢慢就過去了。
曾經,密勒日巴大師在山洞閉關修行。白天的時候,太陽照在山洞里,光明舒適,他覺得這個山洞真是很好的修行地啊。到了晚上,天越來越黑暗,他就開始想,“這個山洞裏,會不會有鬼啊?”這麼一動念,一個青面獠牙的鬼就出現在他前面,張牙舞爪。大師開始拼命念經、持咒、祈禱佛菩薩……想要把鬼趕走,但是卻怎麼都趕不走。一直到天快亮了,大師筋疲力盡地問那個鬼從哪兒來?鬼說:“我就來自你內心的分別念!如果你不調伏自己的心,沒有證悟空性,不止我一個鬼會來,還會出現很多鬼呢!你把自己的心控制好,我就走了。”大師馬上知道,原來是自己的念頭在作祟,清心安定之下,那個鬼就馬上消失了。
我們昌列寺有個很有名的老瑜伽士。所有喇嘛師父在寺廟修八關齋戒,結夏安居的時候,因為他是瑜伽士,不是出家人,就只能坐在最後面,於是老上師不忍心看到這麼一個大成就者老是坐在小喇嘛後面,就讓他出家了。這個師父在莫古寺的時候,有一天晚上在房間裏念經,房裏只有微微一點月光。他念完經後,就走出房間上洗手間,結果一看,有一個巨大無比的黑影,頭上還長了兩個角,站在那裡看著他。他心裡一驚,開始對著它念經、持咒,把會背的都念了,把能做的也都做了。他降魔除障是出了名的,但這一次卻給搞得筋疲力盡。念到天蒙蒙亮,他一看,竟然是個騾子在那兒。原來,從金川來賣木炭的馬幫,原本把騾子綁在山下,這只騾子自己跑到他那兒去了。他的房子那兒有塊空地,騾子喜歡那裡,吃飽了以後,休息休息,往下看看風景……騾子的耳朵是竪著的,所以老喇嘛往上看感覺巨大無比,其實它在那睡覺,耳朵就像角一樣。他本來覺得自己這輩子遇到的最厲害的魔,就是晚上這個了,降服了一晚上都降不住,還覺得是自己功力不夠的原因。結果天亮了,原來是只騾子。
所以,不要太在乎它就行了。念“嗡班扎薩埵吽”《金剛薩埵心咒》很重要。念頭產生,就念個“嗡班扎薩埵吽”。你不要想得太多,這樣想不對,那樣想也不對,那就完了,因為你的念頭會一次次繼續生起來。
內心的我執,才是最嚴重、最可怕的魔鬼。密勒日巴尊者悟道時說:“執魔為魔所傷害,知魔為心即解脫,證魔為空即斷法。”尊者體悟到,在沒有證悟空性時,眼前看到的男女魔,的確是魔,它們也會製造各種障礙,造成損害。但證悟了“魔除自心以外,一無所有”時,就會了知魔就是本尊,那時魔不但不會作害,而且一切成就都會從中產生。
如果能認識心的本性,對身心、修行都有很大的利益。那時,即使是魔眾,也變成了真正的智慧本尊。一切修行,都應該向內返觀自心,以淨化煩惱、根除我執為主要目標。如果不依此修行,每天處於懼怕妖魔鬼神,心神不寧的狀態,則所見、所聞、所想,都是魔的顯現,不是很可憐嗎?一個人如果終日恍恍惚惚,無法自主,這時妖魔鬼神就會趁機主導,自己原來的魂識讓位給了鬼神,就像主宰身體的國王被篡位一樣,因而造成傷害。
特別是,經常喜歡談論鬼神的人,鬼神們也喜歡纏著他們。他們走到哪裡,鬼神便跟到哪裡,尤其喜歡進入心胸狹窄,或容易受控制的女人心中。那時候,鬼神會主使你,用你父親或母親的聲音和你說話,告訴你,他是你已經往生的父母,並說出很多往事,讓你信以為真,或說他是佛、本尊等等,阻撓修行人。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魔,這個魔,就是妄念、雜念,也就是煩惱。如果能了知妄念的本質時,煩惱即菩提;如果不明白,妖魔鬼怪就會從你的分別妄想中,不斷產生出來。
喇嘛滇津多傑
今天來談談一個鬼王。
對,就是那位過去曾為世間護法,而許多大德呼籲不應依止的那位。許多人認為不應提到他的名字(像佛地魔那樣),所以我也不說他的名字。
此鬼王出世至今已數百年,從最初到當代,常常聽聞有大成就者降伏了他;有人就會問:「他不是已經被某大師降伏了嗎?怎麼還會有這麼大的影響力?」「他如果造了許多惡業,為什麼這麼多年來還沒遭到報應?」
於是,我就想到了「𢟋惕鬼」(常作“堆惕鬼”)。我不是說這鬼王就是堆惕鬼,而是說,此鬼王的存在很可能相似於堆惕鬼。
寶靜法師講《修習止觀坐禪法要講述》中有一段提到:「此鬼乃於古往過去拘那含佛時,末法中一比丘,喜亂眾僧,僧擯驅之,即發惡願,常惱坐禪人,此是源祖之鬼。報或已謝,而同業所生,亦能惱亂。」
文中有幾句:「報或已謝,而同業所生,亦能惱亂。」意思是:他可能已經輪迴到他處,但有相似業的眾生,繼續接替他擾亂修行人。
這就是諸大德呼籲切莫修此鬼王的原因。
縱使原本的鬼王已經被降伏,若有眾生和他有相似的發心,相應的修行,很容易會頂他的位,繼續再迷惑眾生。
偶而會聽到有修鬼王的人突然暴斃,怕是去當了他的接班人。
耽著輪迴的逸樂,忽視解脫與菩提心,物以類聚,永遠有降伏不完的鬼王。
有人問我,該修什麼本尊來防止鬼王的侵害?
該修的是出離心和菩提心。
三種鬼神魔
據《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卷四載,魔能現諸形相,惱亂修行,障蔽禪定;行者若不善於分別以祛除之,則使魔得其便,而致身心恐怖,妨礙精進。
(一) 精媚鬼
此鬼由精靈變化而厭媚於人,以十二時中,子鼠丑牛等獸為種種相,或作少男、少女、老宿及可畏的形相之類,惱亂修行人,各當其時而來。若卯時來者,必是狐兔之類,說其名字,精媚即散。餘時來者,類此可知,呼其名字,即皆消滅。
(二) 埠惕鬼
埠惕(音堆,惕音剔),或作堆惕鬼,即惡夜叉。據《摩訶止觀》及《治禪病經》下載:「羅旬踰等一千長者子,始初出家,請尊者阿難、摩訶迦葉、舍利弗等為和上(即和尚之上首或戒師)。摩訶迦葉教千比丘數息靜處。鬼魅所著,見一鬼神,面如琵琶,四眼兩口,舉面放光,以手擊打兩腋下及餘身分,口中唱言"埠惕埠惕"。如旋火輪,似掣電光,或起或滅,令於行者心不安所。(中略)佛告阿難:『諦聽諦聽! 善思念之,當為汝說。若有四眾患此鬼者,汝當為說治鬼之法。此埠惕鬼有六十三名,乃是過去拘那含牟尼佛時,有一比丘,好惱亂眾僧,為眾擯出,嗔恚命終,自發惡誓為鬼,乃至今日常惱坐禪之人。壽命一劫,劫盡命終,落阿鼻地獄。』 此鬼亦作種種形貌,或如蟲類緣人頭面鑽刺之狀,或抱持於人,或復言說,音聲喧鬧,及作諸獸之形來惱行人。行者應即覺知,且暗中呵罵彼鬼:『我今識汝,汝是此閻浮提中,食火嗅香偷臘吉支,邪見喜破戒種。我今持戒,終不畏汝。』 兼誦戒律以驅趕之,彼鬼即便退去,無能惱亂。」
(三) 魔羅鬼
魔羅,梵語 Mara,意為能奪命。此鬼能奪修行人的智慧之命,此鬼多作三種形相,惱亂修行人:
1. 違情之事:即醜色惡聲等,可畏五塵,及虎、狼、獅子、羅剎等類
2. 順情之事:即美色嬌聲,可愛五塵,及父母等形相之類
3. 非違非順之事:即尋常所見之五塵等類
以上三相,或令怖畏,或令愛著,皆能動亂修行人之心,使禪定不得進益。亦有說魔羅鬼是欲界第六天之天魔眷屬。
註:
1.「呼其名字,即皆消滅」,但話是如此說,若無靈眼,怎知魔來! 若有靈眼見魔來而定力不足,已驚嚇至忘記呼其名字了!
2. 五塵者,色塵、聲塵、香塵、味塵、觸塵也。
經常這樣做,土地神和世間神會遠離,不再護持,而且還會引來魔,一定要對治!
嗔恚是十惡業裡最大的一個業障。嗔恚就是發脾氣、發火,嗔恚是很容易消掉福報的。
大的嗔恚果報通常會下地獄。比如對佛菩薩生氣,如果對一位登地的菩薩一生氣,一剎那就消掉了一百個劫辛苦累積的福報,來世還會下地獄,在地獄裡還要住留一百個劫。
如果對方是八地以上的菩薩,一下子就消掉一千個劫的福報,在地獄裡要待一千個劫;對凡夫菩薩一生氣能消一個劫的福報,在地獄里住留一個劫。
所以對佛菩薩千萬千萬不能生氣,因為我們不知道誰是菩薩,所以很容易造集這種惡業。
如果對自己的上師生起嗔恚心,會消掉一個劫的時間累積的全部福報。對自己有恩的人、父母、親人生氣,也會消掉幾年的福報。即使是對普通人生氣,也會消掉自己一段時間內辛辛苦苦累積的福報。除了已經回向過的福報、空性的福報之外,一般的福報,比如頂禮、念佛等世俗諦的福報都會消掉。
嗔恚不但會消福報,還會引發內毒,導致人 衰老、醜陋。
西方的科學家研究過,在一個人生氣時,把他的口氣收集起來,打在小白鼠身上,小白鼠馬上會死掉,說明生氣的人連口氣都有毒。一個很漂亮的人,如果天天發脾氣,臉上總是帶著怒氣,就很容易變醜,並且會老的很快,就是因為嗔恚心產生了內毒。
生起嗔恚心的同時,常常還會隨著生起害人的想法,比如生氣時,心裡可能會發嗔恨心,盼望對方死掉。所以,會感召被人損害的煩惱,常常會無故感受到恐懼,總感覺有人要害自己,也容易招惹到他人嗔恚心的傷害。
另外,大家都知道,如果某個人生氣了,身邊的人也會感到不舒服。因為生氣的人身上會產生一種波動,這種波動會讓別人害怕。很多人同時發脾氣時,波動引起的能量會很大,如果幾萬、幾十萬人都經常生氣、怨氣沖天的話,波動的能量差不多可以震動天地。引起地震的因緣有很多, 一個因就是因為生氣,眾生的怨氣太多、太重。地震、火災、風災,戰爭和瘟疫,這些大多數都是嗔恚引起的。
生氣時的波動裡還有一種很大的邪氣,土地神和世間神都怕這種邪氣 ,如果一個人經常生氣的話,這些神就會遠離,不再護持這個人。而且還會引來魔,因為魔是跟隨著邪氣來的,受魔加持,時間久了,會造更大的惡業。
所以我們一定要對治嗔恚心,或者是能控制住它。首先,平時要注意思惟嗔恚的果報、過患,慢慢印在自己的腦子裡、意識裡。然後要經常提醒自己,有哪些可能令自己不開心的事情,在心裡保持警醒。這樣,如果情緒不好了,要發作時,馬上抓掉那個引發嗔恚的情緒,控制住它。
剛開始時,可能要在生氣後才意識到,自己剛才生氣了。其實這是一個好事,我們已經有了抓掉這種情緒的意識,已經注意到了生氣這個賊, 後面就會慢慢抓掉它,把生氣的苗頭壓下去。
不生氣會健康長壽,龍樹菩薩活了六百歲, 一生沒有生過氣;無著菩薩活了四百歲,月稱菩薩活了三百五十多歲,都是不生氣的結果。
索達吉堪布:有些修行人會“著魔”——魔眾最喜歡什麼類型的人?
導讀:你們能夠聽受佛法,一方面是前世的善根成熟,另一方面也是看透了很多,今生才有這種緣分。假如沒有好好護持,很容易被種種違緣所摧毀。就像一個人,他一無所有時平安無事,而一旦擁有如意寶,邪魔外道、人與非人都會來搶奪,製造危害。
對法有希求心很重要!
我們在聞思過程中,對法有希求心很重要。現在人特別喜歡唱歌跳舞,聽說來了個明星、歌星,成千上萬的人爭先買票,想一飽眼福的心情十分踴躍。同樣,聽受佛法也要有這種希求心,為了聽一堂課,付出多少都心甘情願,自己要有如此心態。否則,你聽也可以、不聽也可以,不聽又怕別人說什麼,以這種動機聞受佛法,給你帶來的利益不一定很多。
世人讀名牌大學要幾十萬元,有一個人留學讀國際金融會計,四年下來將近花二十萬人民幣,但他們所學知識的價值,跟佛法比起來,有天壤之別。就《大圓滿前行》這部論而言,如果說學會計需要二十萬,那把這部法圓滿地聽完、學完,從世間價值來講,花八十萬也應該值得。
這樣一說,可能有人目瞪口呆:“哪用得了這麼多!如果是真的,那我寧可不學它,把錢留下來好好享用。”其實你們不妨想一想,從今生來世獲得利益的層面來衡量,錢到底花在哪方面更有意義?如果你懂得了《前行》的每一個道理,之後如理如實地行持,則是生生世世的一種收穫;而讀世間學問或留學回來,也許大多數知識都用不上,如今很多大學生、留學生、博士生找不到工作,甚至在掃馬路、掃廁所,這也是有目共睹的事實。
當然,我並不是說自己講得好,在這裡拚命打廣告,而是從內心中確實覺得,現在很多人為了生活、為了暫時的名利而傾盡所有,但這樣付出到頭來有什麼幫助?這是值得考慮的。
魔眾最喜歡什麼類型的人?
你們能夠聽受佛法,一方面是前世的善根成熟,另一方面也是看透了很多,今生才有這種緣分。假如沒有好好護持,很容易被種種違緣所摧毀。
就像一個人,他一無所有時平安無事,而一旦擁有如意寶,邪魔外道、人與非人都會來搶奪,製造危害。
比如你正在聞思時,可能有人會來勸你:“這樣學習沒有多大意義,我想出個辦法,你要照著去做。”以前我建議有些居士念一些誦、每天都聞思,但後來有人不斷地說些似是而非的話語,最後他們就統統放棄了,實在很可惜!
不過,對有智慧的人來講,魔是無法左右的。記得《般若經》中說:“有菩薩著魔,有菩薩無魔。”發了菩提心的菩薩,有些會著魔,有些不會著魔。
對此,無垢光尊者引用《寶積經》的教證解釋道:有智慧、有精進的菩薩,因為通達了空性,安住於無我境界中,魔眾不會有機可乘。而無智慧、有精進的菩薩,由於沒有證達空性,表面上看似精進,實則希求自我利益,對此魔眾可侵擾損害;無智慧、無精進的菩薩是魔眾最喜歡的類型,根本不會製造違緣。
所以,沒有智慧、不精進聞思修的懈怠者,做什麼事都順順利利,沒有任何障礙,可是一旦他精進起來,各種違緣往往此起彼伏,這說明他有精進而無智慧,此時若披上我的盔甲,魔眾便無計可施了。
不能離開恭敬心和歡喜心
因此,大家現在聽課,不要像為了生計而上班那樣勉強,應該像病入膏肓的患者,為了治療自己的疾病,正在享用無死甘露一般歡喜。若能如此,通過諸佛菩薩、上師、護法的加持,自相續定會獲得佛法的利益。
不管你親自在上師面前聽課,還是通過電視等方便手段接受佛法,首先要有無比的歡喜心和恭敬心,有了這樣的心態,無形中佛法對你會有真實的助益。否則表面上在聞法,實際上是無所謂態度,那獲得的利益也不大。
所以,平時接受佛法的時候,不能離開恭敬心和歡喜心。
敬摘錄《前行廣釋》
南懷瑾老師語錄
假如一定說打坐、學佛、學道,清淨無為就是好的,可是許多年輕人,一天到晚跑寺廟,學佛打坐,而事實上,他們一點也不清淨,一點也不無為,更談不到空。那是自找麻煩,把腿子也搞壞了,不但佛沒有學好,道沒有學好,連做人也沒有做好,學得稀奇古怪。這就是「正復為奇」,學正道學成了神經,就糟了。
「善復為妖」,人相信宗教本來是好事,信得過度了,反而是問題。所以我的老師、禪宗大師鹽亭老人袁煥仙先生就說過,世間任何魔都不可怕,只有一個魔最可怕,就是「佛魔」。有的人看起來一臉的「佛樣」,一身的「佛氣」,一開口就是佛言佛語,這最可怕,所以不要輕易去碰這些人。
袁老師說這些話是什麼道理?意思就是「正復為奇,善復為妖」,凡事太過就錯了。「過」與「不及」都是毛病。不聰明固然不好,而聰明太過的人,那屬於「善復為妖」,就變成妖怪了。
恭錄自南懷瑾老師講述《老子他說(續集)》第五十八章╱ p. 297
南懷瑾:世界上最可怕的魔是「佛魔」
如今社會,許多人學佛卻反而學的一身「佛氣」。如南懷瑾先生所說,真正的大乘道是不用裝成學道的樣子的。且聽聽南老如何開示學佛之路。
就像我說許多學佛的人,一臉佛相,滿口佛話。有同學講電話,跟對方說要「供養」什麼東西,我在一旁聽了就罵,講什麼「供養」,講把東西給了人就是了嘛,偏要用「供養」,為什麼滿口佛話。學佛久了以後,講起話來就用另外一套術語,這就是學佛不通。
大乘菩薩學通了的,嘴裡沒有這些術語。什麼「般若」、「供養」、「布施」、「因緣」都是術語,你跟不懂的人就不能用這套,要用普通的話來講。很多朋友對我說,來這裡跟你聊聊很好玩,可是你那些學生不正常。我說,對!這些學生不正常,滿口佛話,一身佛氣,非要作個莊嚴的樣子出來不可,多討厭!所以社會常看我們這一群人是瘋子。
學了佛法容易被法困住的,任何一行干久了就有職業病。像我當老師當久了,就愛罵人了,看人都不對勁。我一出去到外面就隨和得很,像前一次,人家一定要請我吃飯,還請了教育部的次長作陪。吃完了飯,這位次長對我說,「老師啊!我 學了個東西,你終席沒有喝過一杯酒,沒有吃過一點東西,沒有說過一句話。」人家敬酒我也要舉杯作個樣子,每一道菜我也沾一點就放下了,人家說什麼我就說 「好,好,是啊,是呀,謝謝」。我決不會像你們一樣,擺個道貌岸然的死相,犯職業病。人家恭維我世界聞名,我就說沒這回事。說我學問好,我就說我是跑江湖 的。說我懂禪,我就說「我只懂饞,來來來,快吃,快吃」。
我一再說,學佛是學解脫,學道是學逍遙, 結果很多學佛的人既不解脫又不逍遙。維摩居士告訴我們要解脫要逍遙,怕你被法困住了,所以他跟著說,「此法想者,亦是顛倒,顛倒者,即是大患,我應離 之」,你學佛學得滿嘴佛話,滿臉佛氣,那就是眾生顛倒。本來好好一個人,又油漆上這麼多東西。人生已經被很多繩子捆起來了,結果想解脫這些繩子,又到解脫 繩店裡買了些繩子,菠菜(般若)啊,金菇(真如)啊,再往自己身上捆。所以說:法想也不對,法想也是顛倒。一念顛倒就是大毛病,還是要丟離。
真正的大乘道不用裝學道的樣子——《維摩詰和花雨滿天》
像有些年輕人一來就要行跪拜禮,你有恭敬心一進門就看出來了,打個招呼就好了嘛!不 須要來這個,害我還得跪著還禮。你規規矩矩學佛,好過跟我磕頭。你成了佛我還來拜你。我一輩子不受人跪拜,因為我受八關齋戒,不坐高廣大床,這都是沙彌 戒、比丘戒的基本,不坐上位。我講經白衣升座已是不應該了,所以我一定擺個佛像在前面。你們是拜佛不是拜我,這樣一來有人來磕頭我也不在乎了。
《維摩詰經》沒有一點形式主義的味道,真正大乘道不用裝起那個學道的樣子,有的人一臉佛相,滿口佛話,一身佛氣,進了房間把空氣都染污了,我最怕這種 人。當然不只佛教徒如此,我看到這樣的基督徒同樣害怕。有一次有輛基督教的宣傳車開到我家門口,講了兩個鐘頭還不停,我已經忍辱波羅蜜吃了好幾個了,只好 寫張條子遞出去,上面說:上帝曰不要騷擾別人的安寧。他看了只好把車開走了。人家問我遞了什麼條子,我說是道教張天師畫的符,只有他懂我懂。所以,不要搞這麼多形式,反而引人反感。
正復為奇,善復為妖——《老子他說》
「其無正」,不要太正了,正到了極點,豈不就歪了嗎?這也就是不要矯枉過正的意思。過正就是過分,就是會歪了。為什麼做人不要做得太正呢?「正復為奇,善復為妖」,一個東西偏了,要把它扶正,扶得過分了,又偏向了另一邊。
假如一定說打坐、學佛、學道,清淨無為就是好的,可是許多年輕人,一天到晚跑寺廟,學佛打坐,而事實上,他們一點也不清淨,一點也不無為,更談不到空。 那是自找麻煩,把腿子也搞壞了,不但佛沒有學好,道沒有學好,連做人也沒有做好,學得稀奇古怪。這就是「正復為奇」,學正道學成了神經,就糟了。
「善復為妖」,人相信宗教本來是好事,信得過度了,反而是問題。所以我的老師、禪宗大師鹽亭老人袁煥仙先生就說過,世間任何魔都不可怕,只有一個魔最可怕,就是「佛魔」。有的人看起來一臉的佛樣,一身的佛氣,一開口就是佛言佛語,這最可怕,所以不要輕易去碰這些人。
袁老師說這些話是什麼道理?意思就是「正復為奇,善復為妖」,凡事太過就錯了。過與不及都是毛病。不聰明固然不好,而聰明太過的人,那屬於「善復為妖」,就變成妖怪了。
空是非常灑脫,非常自在,是大自在——《現代學佛者修證對話》
沒有分別心,不管是上座還是下座,隨時都在一念清淨中。在這個三摩地的境界,就連定境都是空的。所謂空,沒有一個空相,一切無相。在這樣的境界中,智慧進步當然很快。但是,人人曉得講,個個做不到。哎呀,老師啊,我就是空不了。這一句話,已經著空相了。
一般人以為,「空」就是把那些雜念分別都去掉,另外有一個空出現。那還是空嗎?那是一塌糊涂的有!所以我常講,我最討厭一般學佛的人,一臉的「佛相」,滿身的「佛氣」,滿嘴的「佛話」,聽了就討厭。本來給你講空嘛,你這樣擺一副修行的樣子,早就空不了了。空是非常灑脫,非常自在,是大自在。
人都沒做好,不要談佛了——《准提法開示》
大家學佛要注意:一個真正學佛的人要很平凡、很平常,不要做怪,不要一臉佛氣、滿口佛話,一身都是佛油子的味道。我叫這種人是「油子」,變成老油條,何苦呢?
所以,和許多同學見面,我說:「不要來這一套」,見面打一聲招呼已經很好了,非要這個樣子干什麼呢?這個「合掌」就是手印,你真正進了道場就應該這樣。進了佛堂,你說:「喂,菩薩你好呀!」那又不對了,要規規矩矩合個掌。你到了普通的場合,例如正在馬路上或者高速公路上駕車,在很急的時候你還一邊「阿彌陀佛」一邊合掌,砰!撞到了,何必合掌呢?
所以真正學佛先要學做人,人都沒做好,不要談佛了。人是很平凡的,不要奇特。
真正的佛法不在「文詮」——《宗鏡錄略講》
禪宗丟開一切名詞,那麼要怎麼辦到?佛法叫「內證」,回轉來反照自己。「內證之法,豈在文詮」,文字上找不到的,文字語言只是表達了「這個」給你看,你懂了文字,要丟開文字。
我經常說一般人學佛,別的沒學到,滿口佛話,一臉佛氣。唉呀!那個味道真難受,變得每一根神經、肌肉都跳出來的佛法,你看那怎麼受得了!搞久了變成什麼?佛油子,把佛法當口頭禪就完了!真正的佛法不在「文詮」。
什麼叫法性之所拘執?——《如何修證佛法》
什麼叫法性之所拘執?禪宗的書,密宗的書,這些佛學的書看多了,那些理論就把你抓住了,滿腦子佛學,滿口佛活,一身的佛油氣,佛魔,就是彌勒菩薩的這句話,法性之所拘執。
結果心念專一做不到,靜不下來,根本達不到心一境性,這些不屬於善,不能調和心境。諸如此類等等,必須自己作研究。
平實就是道,平實就是佛法——《圓覺經略說》
「覺礙為礙而不自在」,自己總覺得自己覺悟了,看別人總覺得不對勁。等於剛剛學佛的人。一看到人就合掌了,然後滿口佛話,見人就問你吃不吃素呀?沒有吃素!唉唷!阿彌陀佛!好像不吃素就罪大惡極似的,這個也不對,那個也不對。我平常最怕碰到這種人,令我毛骨悚然。
什麼叫解脫?不 要以覺礙為礙,那就得自在了。學道而沒有道的味道,覺得自己非常平凡,即使成了佛也很平實,你看在《金剛經》裡,釋迦牟尼佛也跟大家一起去化緣吃飯,吃完 飯,收衣缽,自己還去洗碗,把衣服折疊好,然後洗洗腳,敷座而坐,把座位上的灰塵擦一擦,這就是釋迦牟尼佛的行經,多平實。
千萬記住,平實就是道,平實就是佛法,千萬不要把自己搞得一身佛氣,怪裡怪氣的,弄得與平常人不一樣,那就不平實,那就有點入魔了。
聖嚴法師:魔考是真的嗎?
魔考的觀念,不是出於佛教,而是出於一般被稱為齋教的民間信仰。
佛教所說的魔,分為煩惱魔、五蘊魔、死魔和天魔。除了天魔之外,都是屬於身心和環境的衝突與不平衡所產生的現象。要得天魔的擾亂,必須是大修行人;除了天魔之外,其他三種魔,都屬於人為的。縱然是天魔的困擾,如果身心正常、精神穩定,也可以克服。所以,不會修行的人,或知見不正的人,易染魔擾;如有正確的知見和精進的修行,魔擾是不存在的。
所謂魔擾是由貪、瞋等自我中心的執著而產生的,我執愈輕,離魔愈遠;即使人皆難免面對死魔的降臨,但對修行者而言,若能以平常心來面對死亡,死亡就不是魔。
五蘊魔的意思,是指色受想行識。第一色蘊是指我們的肉體和肉體所處的環境,其餘四蘊則屬於心理活動,以及流轉於生死之間的精神主體。如果不出三界、未了生死,即在五蘊魔的掌握之下,但他不是人格化的鬼神,而是由於業力的推動。如能去除貪瞋癡而出三界,便能脫離五蘊魔的範圍。可見此魔不在心外,也不在身外。
所謂煩惱魔,是指我們的心理活動失去平衡與自主的控制。所謂心不由己,心隨境轉,事事牽掛,捨不得、放不下、求不得、丟不掉,都是出於自我中心的自私心理作祟;若能以慈悲心待人,以慚愧心待己,以理性的智慧替代感性的情緒,煩惱魔便無可奈何。
至於天魔,他在天上,和一神教的宇宙創造神並行,他有無限的大力,他的形相變化多端,可能以猙獰的面目出現,多半則以仁善的型態現身;不過他的目的,不論威脅利誘,都是要你脫離正道而行邪法。
佛法所說的天魔,是在修行者發起出離三界之心和大菩提心之時,魔宮震動,魔王發愁,因為即將有人出離三界,魔子魔孫減少,而佛法增長,因此,派遣魔子魔女、魔兵魔將,來擾亂修行之人。如果是大修行人,魔王也會親自出動,務期留住此人於魔力所及的範圍之內。例如釋迦世尊在菩提樹下成道之前,就有降魔的過程,所以,非大修行人,不容易受到天魔的困擾。一般的俗人終日在煩惱及五蘊之中打滾,也在生死之中流轉,豈能遭致天魔的出擊?
但是現在民間卻流行著魔考的信仰與傳說,信了一般齋教之後的人,如果事業順利、家庭平安、身體健康,就說是無生老母、明明上帝所賜,是信奉齋教的行為所致,應該全心地感謝,全力地奉獻。如果遇到不如意事,災難、病障、橫禍、鬼擾,就說是魔考,而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那是由於入了道門、成了道親,有所謂已在天堂掛號、地獄除名,所以,引來魔鬼的妒嫉,而給予種種的打擊。這不能埋怨無生老母、明明上帝,反而應該感謝、忍受,否則,如果禁不起魔考而退失信仰,那就又要變成天堂無分、地獄有名。
這種說法,實在是愚癡的迷信,否則既有權力使人天堂掛號、地獄除名,為何不能助人去除魔障,還要說是魔考,使得接受魔考的人,不敢以人為的方式來補救、改善他們的遭遇。
當然,佛教也有重罪輕報之說,以及提前受報之論;也就是說,若不修行,惡報尚不會現形,一旦精進修道,發出離心,行菩薩道,就會引來若干魔障,那可能是天魔,也可能是宿世的怨親債主,恐怕你出離三界之後,對你控制無方、需索無門,所以提早討還你的欠債。不過由於你的修行和發心的善功德力,能將本來是應該多生償命的,變成即生的病難,以此了結無量劫來的債務。所以,這是基於因果觀點而言,不是無理的迷信。而且,佛教還是主張在災難降臨之時,盡量設法處理改善,以盡人事,不是束手待死式地受盡折磨。佛法講因果也講因緣,過去的因,如果加上現在的緣,它的結果就會改變。
佛教不是定命論和宿命論,而是努力論。一切的災難與不幸的遭遇,都是來自過去所造的,加上現在的未曾努力,不必怨天尤人,當以正常的方式做合理的改善。因此,遇到疾病及困擾,便稱為魔考的觀念,在佛教是不能成立的,也是不被承認的。
---本文摘自《學佛群疑》
淨空法師:開悟與著魔之差別
阿健居士,他問:開悟與著魔之差別。
答:這兩個完全不同的境界,開悟是一切通達明瞭。在現前這個時代,開悟不容易,開悟是智慧現前,智慧是從禪定裏面生的,我們念佛也是修禪定。禪定的意思諸位一定要明瞭,《六祖壇經》完全是根據《金剛經》所說的,《金剛經》上世尊教須菩提尊者,自行化他要守住一個基本的原則,就是“不取於相,如如不動”;不取於相是禪,如如不動是定。《壇經》裏面解釋禪定,就是從這句話來的,這句話要用我們現前的話來說,“不取於相”,就是不受外面境界干擾,這是禪。別人讚歎你,你不會感覺得很快樂;別人譭謗你,你也不起一點怨恨心。換句話說,就是順境、逆境你都能夠不起心、不動念,這叫禪,決定不受外頭境界影響,這個功夫能開智慧。智慧是什麼?智慧是你自性裏面本來具有的,每個人都相同。
佛在經上常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平等的,每個人智慧跟諸佛如來沒有兩樣;德是能,是能力,萬德萬能;相是相好,我們現在講的福報,都跟諸佛如來平等,都是無量無邊。智慧無量無邊,能力無量無邊,福報無量無邊。為什麼現在沒有了?佛說得很好,“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你的麻煩就是因為你有妄想、你有分別、你有執著。你有了這個東西,你自性裏頭這個三德完全不見了。所以開智慧,智慧從哪里來的?智慧是你自性裏頭本來的。你有禪定的功夫,你看看你能夠伏住你的妄想、分別、執著。妄想分別執著在日常生活當中,六根接觸六塵境界它不起作用,這個智慧就現前了,智慧現前,德能現前,相好現前。這裏面看到你自己功夫的淺深,你功夫愈深,你智慧透得就愈高,你的福報也就愈來愈大。所以,菩薩在五十一個階級裏頭,位次愈高愈殊勝,就是這個道理。
學佛修行,修行兩個字總得要搞清楚,修是修正,行是行為。起心動念,意業行為;言語,口業行為;身體造作,身業行為。我們這三種行為都有錯誤,錯在哪里?三種行為裏頭都有妄想、分別、執著,這錯了。離一切妄想分別執著,那就正了。我們常講純淨、純善,就像《十善業道經》佛所講的“不容毫分不善夾雜”。不善是什麼?起心動念就不善,為什麼?真心離念,真心沒有念,你怎麼會動念頭!分別就更糟糕,執著你就完全造業,就大錯特錯了。《華嚴》裏面講的妄想、分別、執著,就是一般大乘經裏面佛所說的,見思煩惱、塵沙煩惱、無明煩惱,這三大類;執著就是見思煩惱,分別就是塵沙煩惱,起心動念就是無明煩惱。所以,你能在世出世間一切法不執著了,你就超越六道輪回;你還有執著,執著是輪回心,你所造的一切都是輪回業,天天念阿彌陀佛也是輪回業,這個道理要懂,出不了輪回!
所以,你要想脫離六道輪回,你得要放下執著。我們中國人常講成見,“我要怎樣怎樣,我以為怎樣怎樣”,這個事情很麻煩,不可以有。能夠放下分別,世出世間法都不分別了,你就能超越十法界。最後你到一真法界,極樂世界是一真法界,華藏世界是一真法界,諸佛的實報莊嚴土。到那個地方去斷最後的煩惱,那就是起心動念。由此可知,起心動念很不容易斷,有微細的念頭自己不知道,極其微細的念頭,佛說了,八地菩薩才發現。八地菩薩叫不動地,不動地才發現微細的、最微細的念頭,你不發現你怎麼斷它?這些事情,現在做科學實驗的人他能夠體會。
我這一次在東京見到江本勝博士,我跟諸位提起,他是專門做水結晶的實驗。水結晶實驗裏面這個波動,實在講,妄想、分別、執著都是波動,要知道真心裏頭沒有波動現象。所以真心沒有邊際,真心沒有障礙,因為波動現象,才有十法界,才有無量無邊的法界,現在科學家說這個現象叫做不同維次空間。在理論上講,不同維次空間是無數無量的,跟佛法講的一樣,名詞不相同,事是一樁事情。波動裏頭最重要的就是念頭,起心動念,念頭的波動,念頭才動,那個速度就已經遍法界虛空界了,比電波快,比光速快。光速、電磁波要跟念頭的振動的速度比,那沒有法子比。
所以念頭一動是遍法界虛空界,你不要以為沒有人知道,那就完全錯誤。諸佛菩薩知道,極樂世界的人統統知道,你看《無量壽經》上講的,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他有這個能力。天眼洞視,你無論在什麼地方,他看得見;天耳徹聽,你說再小聲的悄悄話,他也聽得很清楚。瞞不了人,只有瞞自己,自欺欺人,這是講佛菩薩神通廣大。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樁事情,我們一定要瞭解,一定要爭取,你這一生不能往生,那實在講太可惜了,要把這個當作一生當中第一樁大事來辦。
為什麼一定學這個法門求生淨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我們是凡夫,帶業往生的,一品煩惱都沒斷,可是生到那個地方,就得到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的加持。這一加持就把自己變成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是七地菩薩,這是八萬四千法門裏頭找不到的。你是個凡夫,到極樂世界就變成七地菩薩,你到哪里去找這樁好事?所以,西方極樂世界每個人的神通、道力、能力都跟七地菩薩完全相等,這是你怎麼找都找不到的,華藏世界也找不到,所以是必需要爭取的。你要真正想往生極樂世界,你一定要放下萬緣,放下萬緣就是剛才講,放下對一切法的妄想、分別、執著。你要懂得修清淨心,心淨則佛土淨;懂得修善心,以善意對一切眾生,決定沒有絲毫惡意,沒有絲毫惡念。你要在這裏下功夫,決定修清淨,決定不染著。
於一切法,我常常講了,決定沒有自私自利,決定沒有名聞利養,決定沒有五欲六塵,決定沒有貪瞋癡慢,這樣我們念佛有把握往生。這十六個字要是放不下,你能不能往生還是個問號!起心動念為正法久住,起心動念為利益眾生,絕對不要為自己有一念,對自己有利益,錯了,完全錯了。尤其是起瞋恨心,過去我們在新加坡,許哲居士告訴我們,發五分鐘的脾氣,要三天你的心才能恢復到正常,你說那個傷害多大!所以,佛在經上說,“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自己毀滅自己最嚴重的無過於發脾氣。遇到事情一不高興,所以學佛的人一定要記住,一不高興,一發脾氣,立刻覺悟:我墮地獄了!不是別人叫我墮的,我自己墮地獄,於別人不相干,這個道理要懂。天天發脾氣,天天墮地獄,那將來肯定墮地獄,西方世界怎麼念也沒分,也去不了。
所以,開悟跟著魔差別很顯著,著魔是什麼?現在講的,神經分裂,著魔了。我們在海內外遇到很多,多半都是喜歡神通,喜歡感應。他要不是搞神通,不搞感應的話,他絕對不會著魔的,都是喜歡神通,喜歡感應。修行不如法,沒有遇到善知識教導他,自己盲修瞎練,跟妖魔鬼怪纏在一起,麻煩可大了!
(淨空法師•2004年春節開示-學佛答問 2004/2/5 檔名:21-271)
人被鬼神迷住,沒有因緣是不會發生的
夢參老和尚
鬼神之道,自古以來就有的。哪個國家哪個地區都有,有的房子不安寧特別的怪。在紐約的時候,有一位道友,他還沒有受三歸依,她先生是日本人,在日本公司做事,她有一間屋子臭得不得了。就是上面所說的惡鬼,惡鬼的身體特別臭。後來她念地藏菩薩聖號,也念《地藏經》,要我們去替她灑淨,後來惡鬼就消失了。之前她灑什麼香水都不靈,都不行。
這個事情確實是有的,大家要至心。我們佛弟子一定要相信佛所說的六道,鬼是一道。人死了變成鬼,還不容易呢!還得投生到鬼道,投生到哪一道,像投生到人道,投生到畜牲道一樣的,投生鬼道才能變鬼的。
以前在萬佛城的時候,有一位老居士信佛好多年,他被一隻漢朝的狐狸迷住了,特別從紐約到萬佛城,請宣化上人給他治療。宣化上人那時候有位弟子,就說這只狐狸不是一般的狐狸,是替他父親報仇的,叫白狐王子。我怎麼會知道這麼清楚呢?
有一天,這位法師開車把這位老居士載到我那兒。讓我給他說法,因此我才知道得很詳細。從漢朝到現在,他確實是有,他見得到,我們沒有見到。他就要我跟他講法。我跟他講,冤家宜解不宜結,講苦空無常,他本人就哭了,那只狐狸也哭了。以後,這位法師跟那只狐狸結上因緣,不但不想離開它,在紐約講《法華經》,念大悲咒,這只狐狸照樣跟他念大悲咒,狐狸跟他倆人合作起來。他講《法華經》時,也給人家加持,可是沒有地藏菩薩那種力量,那就有點不正常。
一般人被鬼神迷住之後,往往有這種現象,這是事實,但是也得跟他有因緣。沒有因緣,是不會發生的。特別是三寶弟子,為什麼會遇到這種宿世因緣呢?我們念《地藏經》,念完了,就會看見,特別在夜間念會害怕,一念生恐怖感。
有時候你還會念得發燒,或身上會發冷。這種現象是正常的,不要生起恐怖感。當你念《地藏經》,來的都是你的眷屬,不然到不了你的跟前;『他們很想得度,聽聽《地藏經》,你要是念兩天,或者念幾次就沒有了』,這種現象就消失了,這是必然的。
有一本翻譯的名相記,解釋這些鬼的名字,我大致按照次序念幾個就可以了。「畢捨遮鬼」就是吸血鬼,這種鬼是瞰人精氣的,但是他不會現形的。你看不見他,他也不會現出來嚇你。他是在吸你的血,吸你的精氣;他不是從你身上吸取,如果你的排泄物有血,像醫院裡頭,特別是在媽媽生產的時候,這種鬼就瞰那個氣息,並不是真的吃,只要聞到那個氣息,他就是吃了。
其次是「布怛那鬼」,「布怛那」就是臭,他的身上奇臭。但是他不會吃東西,哪裡臭就往哪裡去,他就吃這個臭氣。現在美國、加拿大的廁所恐怕沒有了,因為不臭了。他就到底下去了,專門找臭的地方,他吃臭的惡氣。但是這種鬼,在餓鬼裡頭福報最大,專門吃臭的鬼,怎麼還有福報呢?他是專門作弄人畜的,讓你鬧肚子,專門吃你的臭。他有吃的,餓鬼不會餓了,所以說他福報大。
「藥叉羅剎」,藥叉就是夜叉,是吃人血的,專吃人的精氣。我們往往把藥叉、羅剎同時並提,這幾種鬼是很惡的。
「羯吒布怛那鬼」,這種鬼長的極醜,經常在墓地出沒;他不去一般的地方,他就是吃死屍,聞死屍。死屍腐爛的時候,鬼就是吃死屍的氣息。為什麼比丘吃飯的時候,一定要施食給這些鬼;上供的時候,供養給一切眾生,也包括他們在內,如此一來他們就可以聞到氣息,得到香味的飲食。
「鳩畔荼鬼」,就是甕形鬼,像一個醰子。過去有一個人,他的功名很大,人很正直的,他上廁所時遇到甕形鬼。他是有功名的人,身上有光,甕形鬼想躲他,想跑跑不出去,讓他給堵住。
他從門外進來對甕形鬼說:「你不要走!」那鬼就不敢走。因為那時候上廁所,沒有電燈,要拿著油燈,他說:「你就待在這兒。」他那油燈就擱在甕形鬼上頭,對甕形鬼也不害怕也不恐怖。等他上完了,就拿開油燈說:「你走。」這種甕形鬼歷史上有記載的。
要看這些鬼的故事,有一本書〈閱微草堂筆記〉,是紀曉嵐作的,這本書裡面盡是寫鬼,他所寫的都是聽說的,跟〈聊齋志異〉不一樣,〈聊齋志異〉是編的;〈閱微草堂筆記〉大多數是紀曉嵐貶到新疆時所作的,邊疆地區這類事特別多,他聽到一個故事就記錄下來。「閱微」就是隱微的意思,我舉這些例子是證明這些鬼存在的事實。
大家一定要信,鬼道是一道,鬼比人多,人死了變鬼,畜牲死了也變鬼,六道眾生都是互相變化的,如果能夠至心的『念誦地藏菩薩聖號』,就能使這種病好轉,能夠軀逐惡鬼。
索達吉堪布:有些修行人會“著魔”——魔眾最喜歡什麼類型的人?
導讀:你們能夠聽受佛法,一方面是前世的善根成熟,另一方面也是看透了很多,今生才有這種緣分。假如沒有好好護持,很容易被種種違緣所摧毀。就像一個人,他一無所有時平安無事,而一旦擁有如意寶,邪魔外道、人與非人都會來搶奪,製造危害。
對法有希求心很重要!
我們在聞思過程中,對法有希求心很重要。現在人特別喜歡唱歌跳舞,聽說來了個明星、歌星,成千上萬的人爭先買票,想一飽眼福的心情十分踴躍。同樣,聽受佛法也要有這種希求心,為了聽一堂課,付出多少都心甘情願,自己要有如此心態。否則,你聽也可以、不聽也可以,不聽又怕別人說什麼,以這種動機聞受佛法,給你帶來的利益不一定很多。
世人讀名牌大學要幾十萬元,有一個人留學讀國際金融會計,四年下來將近花二十萬人民幣,但他們所學知識的價值,跟佛法比起來,有天壤之別。就《大圓滿前行》這部論而言,如果說學會計需要二十萬,那把這部法圓滿地聽完、學完,從世間價值來講,花八十萬也應該值得。
這樣一說,可能有人目瞪口呆:“哪用得了這麼多!如果是真的,那我寧可不學它,把錢留下來好好享用。”其實你們不妨想一想,從今生來世獲得利益的層面來衡量,錢到底花在哪方面更有意義?如果你懂得了《前行》的每一個道理,之後如理如實地行持,則是生生世世的一種收穫;而讀世間學問或留學回來,也許大多數知識都用不上,如今很多大學生、留學生、博士生找不到工作,甚至在掃馬路、掃廁所,這也是有目共睹的事實。
當然,我並不是說自己講得好,在這裡拚命打廣告,而是從內心中確實覺得,現在很多人為了生活、為了暫時的名利而傾盡所有,但這樣付出到頭來有什麼幫助?這是值得考慮的。
魔眾最喜歡什麼類型的人?
你們能夠聽受佛法,一方面是前世的善根成熟,另一方面也是看透了很多,今生才有這種緣分。假如沒有好好護持,很容易被種種違緣所摧毀。
就像一個人,他一無所有時平安無事,而一旦擁有如意寶,邪魔外道、人與非人都會來搶奪,製造危害。
比如你正在聞思時,可能有人會來勸你:“這樣學習沒有多大意義,我想出個辦法,你要照著去做。”以前我建議有些居士念一些誦、每天都聞思,但後來有人不斷地說些似是而非的話語,最後他們就統統放棄了,實在很可惜!
不過,對有智慧的人來講,魔是無法左右的。記得《般若經》中說:“有菩薩著魔,有菩薩無魔。”發了菩提心的菩薩,有些會著魔,有些不會著魔。
對此,無垢光尊者引用《寶積經》的教證解釋道:有智慧、有精進的菩薩,因為通達了空性,安住於無我境界中,魔眾不會有機可乘。而無智慧、有精進的菩薩,由於沒有證達空性,表面上看似精進,實則希求自我利益,對此魔眾可侵擾損害;無智慧、無精進的菩薩是魔眾最喜歡的類型,根本不會製造違緣。
所以,沒有智慧、不精進聞思修的懈怠者,做什麼事都順順利利,沒有任何障礙,可是一旦他精進起來,各種違緣往往此起彼伏,這說明他有精進而無智慧,此時若披上我的盔甲,魔眾便無計可施了。
不能離開恭敬心和歡喜心
因此,大家現在聽課,不要像為了生計而上班那樣勉強,應該像病入膏肓的患者,為了治療自己的疾病,正在享用無死甘露一般歡喜。若能如此,通過諸佛菩薩、上師、護法的加持,自相續定會獲得佛法的利益。
不管你親自在上師面前聽課,還是通過電視等方便手段接受佛法,首先要有無比的歡喜心和恭敬心,有了這樣的心態,無形中佛法對你會有真實的助益。否則表面上在聞法,實際上是無所謂態度,那獲得的利益也不大。
所以,平時接受佛法的時候,不能離開恭敬心和歡喜心。
敬摘錄《前行廣釋》
夢參老和尚 : 五欲魔很厲害,一定要辨別清楚,千萬不要惹火上身——不要想神通,不要想護法
五欲魔很厲害,一定要辨別清楚,千萬不要惹火上身——不要想神通,不要想護法。
我給大家講個故事。過去我們到西藏求法,有位大勇法師,倓虛大師的弟子,他到日本學東密——那時候把密宗分成東密和西密,日本學的密宗叫東密,西藏學的密宗稱西密。
大勇法師他在日本學完密法,回到中國大陸,住在廣濟寺。那時到西藏學法都要請護法神,供酒、供肉——不供養文殊師利菩薩,也不供養三寶,是供護法神的。
大勇法師也想請個護法神,請到了廣濟寺的老狐狸,傳說是漢朝時的。老狐狸有神通,告訴他很多事。後來,大勇法師要去西藏學法,狐狸不讓他去,大勇法師決意要去,老狐狸就做種種障礙,乃至病魔纏身。很多大德都驚動了,給他念咒誦經,才把老狐狸趕走。
以後大勇法師在去西藏的旅途中,走到西康的甘孜就病倒了,最終也沒到達西藏。舉這個故事就告訴我們修行者:不要求異相,要認清楚是真聖還是魔,不要執著。如果把魔當成聖賢,會導致墮落。
慈誠羅珠堪布:內在的自私心,才是真正的魔!
對我們傷害最大的、最可怕的是什麼呢?我們首先需要認識到的是,大乘佛教認為,傷害最大的魔不在外面。
而是在我們的內心深處,即自私心,以及與自私心密切相關的,與慈悲心、菩提心完全相違的嗔恨心——它們才是真正的魔。
為什麼說自私心是魔呢?因為,雖然人們把能夠傷害眾生、令人恐懼的有情稱作魔,但自私心對我們的傷害力,實際上卻是外在的魔或鬼的成千上萬倍。
從無始以來,正是因為有了自私心,我們才會始終自重他輕。一切都以自己為中心、為自己著想,誠心實意地純粹為他人考慮的利他之心卻少之又少。
有些人甚至在一生當中,也從未生起過這樣的念頭。即使偶爾會為他人著想,也都是有目的、有條件的,而非如佛陀所講的那樣——純粹地無私地奉獻。
正因為我們缺少了純粹利他的心和習慣,一切都為自己打算,才會造下無量無邊的罪業。
魔王的第一大怕
什麼是魔?如何對治?
魔有四種,各有司主:一為陰魔,毒害眾生佛性;二為煩惱魔,障礙眾生證菩提聖果;三為死魔,斷取眾生法身慧命;四為天魔,不喜眾生出離三界,故對佛及修道者作種種擾亂。
佛陀為我們指出了六種對治之法:
一、 觀一切法如同幻相,則破陰魔;見一切法皆是空相,則破煩惱魔;見一切法不生不滅,則破死魔;根除驕慢,則破天魔。
二、用四谛法對治:知道“苦”,能破陰魔;遠離“集”,能破煩惱魔;證悟“寂滅”,能破死魔;修“道”,能破天魔。
三、用苦、空、無常、無我對治:見到由因緣和合而生的一切理法皆是“苦”,則破陰魔;見到一切有為法“無常”,則破煩惱魔;見到一切法真實“無我”,則破死魔;見到一切法“寂靜涅盤”,則破天魔。
四、用六度波羅蜜心法來對治。
1.布施:菩薩如果能對這個身沒有貪執,捨去這個身而行布施,布施時回向菩提,能破陰魔;布施時遠離悭貪的心,能破煩惱魔;觀財物乃至一切皆無常,能破死魔;為了利益一切眾生而修慈悲布施,能破天魔。
2.持戒:菩薩不因為有“我見”而受持清淨的戒律,能破陰魔;菩薩不因為有“貪”而受持清淨的戒律,能破煩惱魔;為了遠離生死的過失而受持清淨的戒律,能破死魔;能發心令毀禁戒律的人都能受持清淨的戒律而受持淨戒,能破天魔。
3.忍辱:菩薩不見 “我”而修於忍辱,能破陰魔;不見 “眾生相”而修忍辱,能破煩惱魔;不見“生死”,能破死魔;不見“菩提”,能破天魔。
4.精進:菩薩勤修精進,他的身寂靜,能破陰魔;勤行精進,他的心寂靜,能破煩惱魔;勤行精進,觀一切法無生,能破死魔;勤行精進,為了調伏一切眾生令他們出離生死,能破天魔。
5.禅定:菩薩不為這個五陰具足的身體而修集禅定,能破陰魔;不執著於三界十八界處而修集禅定,能破煩惱魔;不執著入處修集禅定,能破死魔;所有一切善回向於菩提,能破天魔。
6.般若(智慧):菩薩知道五陰的智慧方便,能破陰魔;知道三界十八界的智慧方便,能破煩惱魔;知道入的智慧方便,能破死魔;以如是等種種智慧方便回向菩提,能破天魔。
五、以空、無相、無願法門對治:菩薩觀一切法都是“空相”,則破陰魔;觀一切法皆是“無相”,則破煩惱魔;觀一切法皆是無願,則破死魔;具足如是三法而回向菩提,則破天魔。
六、用正觀四念處對治:菩薩觀身以及身處不覺不著,能破陰魔;觀感受和感受處不覺不著,能破煩惱魔;觀心及心處不覺不著,能破死魔;觀一切法及法處不覺不著,能破天魔。作如是的觀法,終不退失菩提心,能破四魔;如果執著於“我相”,則會增長魔事。
魔以惱害眾生修正法、求出離、證菩提為業,放生,為魔第一大怕。
一、放生是救眾生的第一大法門,沒有什麼比這個更有效。
二、放生是度眾生入佛法第一大快法,沒有什麼跟這個比得上。試想你所放的眾生哪個不謝你、哪個對佛不感恩戴德、哪個將來不護持佛法呢?他們因佛得救。
三,放生是使自己、使所救眾生快速入佛門,縮短成佛過程的第一大法。眾生於極度恐懼中得救,對其宣講佛法,相信它們必是終生難忘,日日思維,將來來人間修行,信心堅固,無可摧也,裨使佛法興旺,
四,放生是眾生循環相救第一大法。眾生因放生得救,將來必歡喜放生救眾生。
放生之人上合天道,下度眾生,魔亦不能為害。
一、殺一放生人,等於殺無量眾生,這個罪誰都承擔不起。
二、害一放生人,等於斷了無量眾生的佛種。魔王神通智慧知道祂們會因此永處惡道、不得解脫,這個因果他們也是不敢承擔的。
最後注意:放生可令你人丁興旺、家庭和睦、事運發達……有說不盡的利益,但所有這些都是副產品。放生直指心性。放生就是慈悲、救急、救命!放生就是發最大的菩提心!
放生是如此的重要和不可思議,為魔王第一大怕。魔王只能通過一些法子來打擊報復使你自己退心,到時你不想放生就不是祂的過失了。各位同修,切記呀。
肉身不壞的清嚴法師在世時,有次感染重病,沉病纏綿,起居不便。雖服藥石,誦經禮忏,試種種法,效果不彰。乃發願放生,不久重病即得痊愈。是故放生者,乃消災解厄之最後法寶也。
十方諸佛神聖的保佑加持力,運心平等,猶如大風無所不吹。而眾生猶如大船,上載業障大石,業障石重,雖蒙大風所吹,其船仍走欲進乏力。若走業障石輕,則一路順風。故最根本消業之道,乃在清心寡欲,自淨其意,猶如把業障石去入煩惱大海,船身自可漸輕。然眾生業重,丟石入海,費時猶多。欲取捷徑,莫如發大心、立大願、行大功。發心積德,好像把船上小帆,換成大帆,除非業重船沉大海,不然只要經大風一吹,一定一帆風順,速達解脫彼岸。積德中以放生功德令人覺得難以思議。
宋時,張奎,錢塘人。小時候到溪邊捕魚剖之,不小心誤傷指頭,心中乃悟我傷一指如此痛楚,魚遭剖割,其痛何如,遂將一籃魚盡放之。常戒殺放生。後夢一人贈以大魚,乃生一子,登進士為永州太守,累世富厚。若人欲求子,或求子秀孫賢者,力行放生,必能遂意。
某富翁生一個癡呆兒子,富翁亦是深感煩惱。一天有道士來化緣,手摩其兒子頭頂言:「官官好一生相,惜殺業太重,靈竅不開耳。」富翁心有所悟,從此活物不送入廚房。後有一日,路見乞丐提花蛇一條,身又未帶錢,乃勸一個開市店的友人買蛇放生。夜夢花衣人來謝,欲助公子讀書成名。後來其子,忽吐黑水數斗,穎悟異常,登甲榜。是故放生可消殺業,得智慧與功名。
明朝吳文英平生好勸人放生為善,日久每令人厭煩。朋友譏之曰;「你勸人為善;究竟善在於別人,又不在於你,何苦令人如此生厭」。後來聽雪禅師告之曰:「我聞經中說一人勸一人,作福兩平分」。於是吳文英勸人更加賣力,終其一生,沒有災厄坎坷之憂。
戒殺吃齋之最高表現即是放生。吃不了素者,亦可放生積功補過。
舉凡求壽、求子、求健康、求智慧,欲消災解厄,想行事順利,試種種法,效果不顯著者,可力行放生,必能感應迅速,圓滿所求。何以故?人生最重自由,眾生界亦復如是;給眾生解脫自由,即是給自己如意自在。
寬宏大量,處處給人方便者,這亦是一種放生。
聖嚴法師開示:心魔與外魔
所謂「心魔」,是指由內心升起恐懼、慌亂、邪惡的念頭;如果你不能駕御它,就會被它牽制,做出許多非理性、甚至傷天害理的事。「外魔」則是由外而來,有不知其所以然的力量,干擾或侵犯身心的安定。其實,心魔與外魔常常是相互呼應的。當一個人內心脆弱的時候,外魔就很容易趁虛而入;反之,倘若心中安定,不憂不懼,外魔的力量再強大,也對你莫可奈何。這就好比在路上遇到一隻追著你狂吠不止的惡犬,要是你害怕牠,想撿石子打牠,牠就吠得越加兇猛;要是你保持鎮定,不去回應牠,牠咆哮了一會兒,自己覺得沒趣,就會悄悄地走開。
佛陀在世的時候,也曾受到外魔干擾,但佛陀不為所動,最後反而感化了外魔。一般人沒有佛陀那樣的修持工夫,碰到不知其所以然的外力侵犯時,倘若心理醫生也找不出病灶,我建議大家多念觀世音菩薩聖號或念阿彌陀佛聖號。念佛菩薩聖號的用意,不是藉菩薩的力量來降魔鎮壓,而是讓自己的心有著落,心有著落,自然能夠從容安定,即使外魔現身,亦無所懼。
此外,倘若能藉著修行的練習,觀想一切乃因緣所生,亦即所謂的「五蘊皆空」,不論心魔、外魔,都是出乎生命主體的感受,也就是從心裡的不安和執著而來,其實並無永恆不變的實體,如此便無可執著的東西了。心無執著,外魔就會不攻自破。
當然,這種觀想的工夫,需要長時間的練習;初學者只要專心念佛,也有相同的功效。不過,有時候也會出現幻聽、幻覺等現象的干擾,讓你念不下去。所以,念佛要經常念、時時念,讓佛號深入念頭的潛意識之中。此外,發願、布施、供養、懺悔,也有一定的效力。藉著懺悔力,可以洗盡往昔生中的業障,讓冤孽解除。不過,觀想和念佛比較難但力量比較大;懺悔發願比較容易,相對地力量自然也比較小。但不論如何,都應該在平時持續不斷的努力,有難臨身時,才使得上力。
摘自《人行道》p. 0041 》
淨界法師:魔王的角色,他只是引誘你生起妄想,然後讓你自己破壞你自己
在整個大家庭三界當中的魔王,看到你修行,他非常不歡喜,就來干擾你了,這時候應該怎麼辦呢?看下一段:
佛陀對我們的勸誡:五陰魔境是在所難免,你不修行便罷,你一旦修行,你就要面對了。如何面對呢?你有兩個選擇:
第一,你用迷惑顛倒的心來面對,你用攀緣心來面對,你就會產生一個非常重大的過失。
第二,你用覺悟、觀照的心來面對,那這種逆境反而變成你一種增上的功德。
五陰魔境到底對我們是傷害,或者對我們是加分的增上緣,就看你怎麼面對。
佛陀就講出一個道理說:
「然彼諸魔雖有大怒」,當然我們現在的初學者還不至於驚動魔王,可能驚動的是一般的鬼神、冤親債主,他非常地生氣。
但是很重要的是,即便他是很生氣,但是「彼塵勞內,汝妙覺中」,心態不同嘛!
你們兩個各走各的路,魔王、鬼神他的心是活在貪求三界塵勞的妄想中,而我們修三昧的人是安住在妙覺心中,這兩種人心態不同。
二者有什麼樣的差別呢?
看以下佛陀舉兩個譬喻:「如風吹光,如刀斷水,了不相觸」。風有本事把燈光吹走?不可能嘛!燈光是燈光,風是風,這兩個不可能接觸的;如刀斷水,你用利刀去斷水,斷得住嗎?當然也斷不了!這是說明兩不相干。
第二個更重要——邪不勝正!
佛陀說真如有無量功德之法,所以我們的心「安住真如、隨順真如」的當中,就像沸騰的熱湯,這些魔王鬼神,他即便是有過去的善業,但是他們的心是隨順妄想的,就好像是寒冷的堅冰,堅冰遇到沸騰的熱湯,暖氣漸鄰。冰塊跟我們這種真如沸騰的心接觸的時候,自然消失掉。冰遇到火,那當然是冰塊溶化掉。
所以,「徒恃神力,但為其客」。這些魔王鬼神即便他過去有一些善業力,佈施持戒的善業,但是他畢竟是活在攀緣心,怎麼能夠替你做主呢?他只是一個客人而已!
一個修行人,他的三昧之所以被破亂,主要是心中的五陰主人——我們的智慧觀照消失掉了,當主人的觀照力消失掉之後,「仁者心動」,讓這個魔王有機可趁。
這裡,有一個重要觀念:一個人會著魔,這件事情不能完全怪魔王,這樣對他不公平。因為他沒辦法破壞你,他頂多是誘惑你,他怎麼能破壞你呢?一個妄想能夠破壞你真實的功德,那佛陀早就被魔王破壞了。
魔王的角色,他只是引誘你生起妄想,然後讓你自己破壞你自己。不管魔王的神通力再怎麼廣大,他永遠只是一個客人,主人不在了,賊才能夠進來!
所以,一個人會著魔,就是在打妄想,就會帶動你過去的影像出來,然後你去攀緣。攀緣心一生起,你的心就有空隙,魔王就趁隙而入,控制你的心。所以說,是我們自己成就自己的破亂,使令這個客人得其方便。那怎麼辦呢?
把燈點亮黑暗自然消失!趕快把心把心帶回家,把佛號提起來,把楞嚴咒咒心提起來。你只要安住在真實的正法,邪法肯定不勝正法。一個房間會有黑暗,只有一種情況,那就是光明不在,從來沒有說黑暗會把光明趕走,沒有這種事情,只有說光明能驅走黑暗。
問題是,光明不在,黑暗就做主了。所以面對黑暗最好的方式就是提起光明,你不用跟它抗拒,你把佛號提起來。當你心中正念提起來時,它自然消失掉。你只要心中不迷惑顛倒,你的主人翁一醒,它自然就消失掉。
淨界法師:破壞你功德的,不是魔王,是你的內心。
如果說這個魔境經常都不消失掉,有時候現,有時候不現,這個時候我們也不要生憂,因為這個正念不動,不容易啊。我們有時候正念不動,魔境消失了,但是我們的內心偶爾會跟這個如的境界相應,但是不能長時間,我們攀緣心太重了,我們一下子又從如的境界出來,又在色聲香味觸法的境界活動,又被魔王抓到,這時候,沒關係,你也不要憂,為什麼?
因為從古到現在,沒有一個坐禪人見到魔化做虎狼真的把你吃掉,也沒見到一個魔王現出男女,來真的跟你做夫妻,因為那都是幻化不實的,那只是你心中的影像而已,他不會真的把你吃掉的,那你為什麼會有障礙呢?障礙是你自己生起的,罪從心起將心懺,功德是你自己生起的。這個止觀呢,怎麼會有止觀呢?不是佛菩薩給你的,是你內心當中根據止觀的法門的操作生起的。怎麼會破壞止觀呢?也不是別人破壞的,是你自己破壞你自己生起的止觀。這個世界上的事情,功德一定是你自己的內心生起的,而破壞你功德的,也一定是你的內心,不是魔王。
所以說,只有愚痴的人心生驚怖,及起貪著,因是心亂,失定發狂,自致其患,你是自己破壞你的止觀,不是魔王。
無智受患,非魔所為。這句話就講的很明白了。你一個人受魔干擾破壞止觀,你還不能完全怪別人,因為魔不能真實破壞你的止觀的,他能破壞你的止觀,他那麼辛苦幹什麼呢?他還現出那麼多的境界,他直接破壞你止觀不就成了,就是說,他是引誘你,讓你自己破壞止觀。
覺知魔事,這個關鍵在這個覺知,用你的覺悟,覺悟這個魔的境界是虛妄不實的,就是做這件事情,你能夠對這個魔境,不迷不取不動,關鍵在這個地方,他還不是要你消滅魔事,要你覺知。
夢參老和尚: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原因就在這裡
你聽很多的經啊,事實上,你不能進入你的心,效果就不大。能進入你的心,一切都能轉,信不信?不信大家研究研究我的歷史啊,我從出家到我現在,今年九十五歲啦!還能夠講經,還債,因為我有業啊,消業障,大家就明白了。
好多人你們可能都沒受過的,我現在都受過去了,那我現在很好。現在很好,還能跟大家一起學《金剛經》,這就是不可思議的。關於這種的道理,恐怕大家一時還很難明白,所以對於自己當時受點報——「哎呀,我經常到廟里燒香啊,我也拜師父、我也跟師父學經,為什麼我還受這個報呢?」
正因為你信三寶,加速你業障的消失,你不要成道嗎?不要了生死嗎?業障來得很猛厲,你不被業障障住;業障來得越猛厲,你衝過去,前頭就是你成道的日子了。這個我們每位道友都遇到,就好像你業障來了,你要是修道把你業障逼得,它要回來時很強烈的。
本來你業障慢慢來找你報,因為你要成道了,它報不成了,它就很快來找你報,讓你成不了。在這個時候你能把它打破、能夠衝過去,即時就得道了,那就更能消滅業障了,明白嗎?
「我不信佛呀,」我聽到很多道友這樣跟我反映啊,「不信佛啊,順順當當的;但一信佛修行了,反而別彆扭扭的。」這個道友反映很多,那我不信佛不是更好一點嗎?為什麼信了佛反倒不好了?
我說我啊,假使我不信佛,我也不會住監獄,我也不會遭那麼多厄難。為什麼?假使我道心要退了,我還能講經嗎?我還能幫助別人嗎?我連自己都幫助不了我自己,還能去給人家講嗎?
正因為那些個苦難你能衝過去,能證明佛菩薩加持;不但自己能衝過去,還可能幫助別人——這個道理非常明顯的啊,非常明顯。你想想你這樣的功力,逼得啊,逼得你那個業障,本來這業障該下一次現前,你這一逼它,它等不急了,它這身全現啦。就是這樣子。
為什麼修道的人障礙很多啊?無量劫來造的業,現在都要你還,就是障你的道業,不讓你成就。我們修道的人一定要認識到這點。當你認識到這一點之後,一切障緣都衝過去了,衝過去就是勝利。現在你正在黑暗當中,你把這個黑暗衝過去,前面就是光明。
我們開始講經,我們到這來,天氣陰啊、下雨啊,那現在呢?它又光明瞭。跟這一樣的道理,我們修行當中、修道當中,我們信佛之後就出現很多障礙。我們沒信佛好像順順當當,這一信佛啊就障障礙礙的,什麼都出來了。因為你前世是惡人,別人不敢惹你,等慢慢跟你要。
那你現在掛個牌子:我改變了,我斷惡行善。你是善人了,那你就該還我的債吧。就是這樣。或遇上病痛也好,意外地遇上什麼災難也好,你高高興興地還,衝過去。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原因就在這裡。
但是我們很多道友,一遇到災難來,就報怨了:信佛,佛一點加持都沒有。佛已經在加持你啦!佛不加持你,你早就淹沒了!如果你念念的時候,在危難當中念佛菩薩,那你困難很快就消失。等你把這段魔障一過啊,你那個真正的福德、智慧就現前了。懂了這個道理啊,你修行就能夠更進一步了。
淨界法師:你自己不要顛倒,所有的鬼神就沒有機會能夠介入!
這段文,佛陀對於我們的勸誡,有兩句非常重要的話──你一旦要修行,你要永遠記住這八個字:內魔不生,外魔不起。
你在打佛七的時候、你在佛堂靜坐的時候也好,你永遠不要管外面的鬼神,誰來干擾你…你都不要管——只要你自己不要亂,這個世界就亂不了,答案就是這樣!你自己不要顛倒,所有的鬼神就沒有機會能夠介入。
過去的禅宗,禅師們很用功…他一天要坐香十六個小時,他不是枯坐在那裡,他是要觀照的——觀照自己:你從什麼地方來?回光返照,找他自己的家。
有一位禪師,他功夫相應的時候,一旦進入那種智慧光明的時候,诶!他就覺得有一只蜘蛛,在他身上跑來跑去,很麻煩的。但是他一出定,蛛蜘就沒有了;時間久了,他也很生氣,就跟他師父說:我今天准備一支針在旁邊,等這只蜘蛛再來的時候,我要刺它一下!師父說:不要刺它,你拿一支紅筆在旁邊,它再來的時候,你在它的背部畫個圓圈就好了,它自然消失掉。好!後來他又打坐…那只蜘蛛又出現了,在他身上跑來跑去的,他就用那支紅色的朱筆,在它背上畫了一個圓圈,畫完之後…诶!蜘蛛果然消失掉了。結果等他出定,那個圓圈竟然是畫在他的肚子上面!
是他自己的心變現出來的!可能他過去生,或者他小時候,曾經看過大蜘蛛,他有這種色陰魔境,影像過去了,但是他當時的感受很強烈,那個影像沉到他內心的深處,所以用功的時候,就這樣逼出來了。
你看我們打佛七的時候─有些人一念佛就開始哭泣了,你們覺得這樣好不好?對,不好!我們修行,你不能夠用感情在修行!
當然剛開始第一次念佛的時候,啟動了你的善根,這個可以理解。但是:所有的修行都要跟正念相應,即便我們對佛陀的皈依,也是在一種智慧的正念力量當中。
你老是哭泣,你容易產生悲魔;你為什麼哭泣?你一定有所攀緣!這時候鬼神最喜歡你這種人,有機可趁啊!我問大家一個問題,考考大家的正見──
有一個人要打佛七,他發願我七天之內一定要見到阿彌陀佛,這個願好不好?诶…對了,不好!為什麼呢?
對啊,你心向外攀緣。打佛七是求一心不亂,印光大師說:你要重視你的因地─你一心不亂了,佛陀自然現前,你一開始就攀緣要見佛,那就錯了!
所以有人說我要見佛,印光大師說:你已經通身魔氣氛了。念佛不可以這樣!所有的修行──都不能先追求果報;反求諸己─你把你心的佛號念好,阿彌陀佛自然現前,我們講只問耕耘,不問收獲。
你打佛七的時候,你一開始就想見佛,你已經非常危險了,你這個因地已經不真了,你的心想要攀緣─阿彌陀佛什麼時候出來啊?這是不對的,這是非常危險!
我們看這段文要知道─不要錯用心!
淨界法師:你內在沒問題,外在就沒問題。
我們過去看經論的時候說,有一個比丘他住茅棚的時候經常被鬼干擾,他持什麼咒都沒有用,他就去請示佛陀。佛陀說:你現在要修「慈心三昧」,你修慈心三昧的時候鬼不能傷害你。果然他回去修慈心三昧的時候,鬼的干擾就消失掉。
我們經常會跟鬼有一些問題,我們講你內在沒有問題,外在就沒有問題。我想我們修大乘佛法要有一個觀念:「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外在的世界永遠是你內心的世界變現出來的。就像《唯識學》講的,它就是一面鏡子,所以你內心修慈悲心的人,就算鬼跟你活動,你也無所謂,大家一起共住嘛!
我過去在文殊院住了三年,那時候五位老法師都走光了,剩下我一個人住。有時候晚上真的有點事情,因為我也看到之前那個公案,我每天做完功課我就回向,因為文殊院後面有一大片很高的樹林。我說我們今天一起共修,我不障礙你,你也不障礙我,白天是我活動,晚上你們活動。我就把所有修行的功德回向給他們,我就試著釋放善意。誒!真的沒有事。
所以你遇到蛇也是一樣,你要是起瞋心,牠馬上感應到你的磁場。你保持慈悲心,牠也有佛性,牠的反應會比較緩和一點,但是你一起瞋心的時候,牠蛇也會有反應。後來我就知道,人跟人之間的心裡的磁場是互動的,鬼道亦復如此。所以我們內心能夠心無傷害,令諸眾生入諸鬼國,鬼不能害,這的確有這分的感應。
淨界法師:你不追,它出現;你一追,就沒了。世事就是這麼奇妙。
感應道交,在很多的本尊法門當中,都是有這樣的一種功德相。你看我們﹝淨土法門﹞也是感應道交。你為什麼往生淨土?當然不是我們的力量,是佛力加被;佛力加被當然是要感應道交,心力跟佛力的感應道交,才能夠產生臨終的接引。所以感應道交沒有錯,錯就錯在「貪求」這二個字,很多東西你一貪求就不對了。
印光大師文鈔有一段事跡:有一個人念佛很精進,他寫一封信給印光大師,他說:我一定要在多久的時間證得念佛三昧,我一定要念到阿彌陀佛親自現身為止。印光大師說:你已經是通身魔氣氛。念佛怎麼能夠念到整天希望佛現身呢!在所有的修行當中,印光大師強調「只問耕耘,不問收穫」。
我說實在,我們在修學當中,最大的忌諱就是還沒有成就的功德,你想去追求,這個是大忌!你不去追求它自然出現,你一追求你就沒有了,世界上是這麼妙的。所以我們常說,「老實念佛,莫捏怪」。我們能夠把心中安住在佛號,你有一心不亂的功德,你自然「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很自然的水到渠成。但是你還沒有成就之前,你就胡思亂想,怎麼、怎麼的…,你就容易著魔。所以我們在這個地方要清楚,感應道交是功德相,沒有錯的,錯在貪求,你的想法錯誤。
著魔的因緣:著魔,每一個人的想法各式各樣,但是有一個共同點。他的問題點在哪裡呢?因中求果。他在因地耕耘的過程當中,結果還沒有出現,他就預先去執著這功德要趕快出現,問題在這個地方。
你說:大乘佛法也是要發菩提心啊!要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也是要有所求啊!的確要有所求,你要無所求,那你就是阿羅漢,阿羅漢才是對整個功德無所求。但是諸位要知道,我們有所求是什麼求?是在無所求的基礎之下而有所求,是在無住的情況之下而生心,不是你一開始就有所求,這不對!
我們花了很多時間在《楞嚴經》前面的三卷半。告訴我們「雲何應住」?以不生滅心為住,不生滅心裡面哪有什麼東西呢?我們是站在不生滅心的角度來修止修觀,觀照現前一念心性即空、即假、即中。你一開始就有所求,你就忘失了你不生滅的因地,問題在這個地方,你就跟妄想在一起了。
我們心中有理想抱負,我們為了追求解脫而修行,為了往生淨土而修行,但是功夫提起來的時候,心中只有所緣境。這時你一旦功夫現前的時候,什麼都不能想,你在修行過程當中,只要起心動念,就有問題了!修行的態度,「只問耕耘,不問收穫」。
這個地方要清楚、要清楚!功德不是求來的,是修來的,也就是說該是你的,你不要去求,它還是你的,你越求越沒有、越求越沒有。因為你一求的時候,你就是心外攀緣,你就把你的根本功德忘了,結果你弄到你自己著魔。是這個意思,你不要求,它自然顯現,是這個態度。
夢參老和尚:五欲魔很厲害,千萬不要惹火上身
五欲魔很厲害,一定要辨別清楚,千萬不要惹火上身——不要想神通,不要想護法。
我給大家講個故事。過去我們到西藏求法,有位大勇法師,倓虛大師的弟子,他到日本學東密——那時候把密宗分成東密和西密,日本學的密宗叫東密,西藏學的密宗稱西密。
大勇法師他在日本學完密法,回到中國大陸,住在廣濟寺。那時到西藏學法都要請護法神,供酒、供肉——不供養文殊師利菩薩,也不供養三寶,是供護法神的。
大勇法師也想請個護法神,請到了廣濟寺的老狐狸,傳說是漢朝時的。老狐狸有神通,告訴他很多事。後來,大勇法師要去西藏學法,狐狸不讓他去,大勇法師決意要去,老狐狸就做種種障礙,乃至病魔纏身。很多大德都驚動了,給他念咒誦經,才把老狐狸趕走。
以後大勇法師在去西藏的旅途中,走到西康的甘孜就病倒了,最終也沒到達西藏。舉這個故事就告訴我們修行者:不要求異相,要認清楚是真聖還是魔,不要執著。如果把魔當成聖賢,會導致墮落。
達真堪布:心魔不起,外魔不生
降伏魔力,不是要降伏外在的敵人,不是要降伏外在的惡魔。其實,不管是敵人還是惡魔,都是自心的顯現,就是自己的心魔。因為心魔不起,外魔不生。
外面哪有敵人?那是你的大恩人!打罵我,欺騙我,傷害我,破壞我的事業、家庭的人……我們把這些人視為敵人。其實,他們都不是敵人,這是你自己的業力現前了。一切唯心所現,唯識所變,都是自心的顯現。
無論是人還是魔,都是來幫助我們的,但是我們心裡有魔、有業,所以無法認識、無法把握。若是我們能認識、能把握,這是祛魔、消業的機會。這個機會是誰給我們的?就是我們所認為的那些敵人給的。若沒有這些敵人,心魔怎麼顯現?若是沒有這些敵人,業力怎麼現前?若是心魔不顯現,業力不現前,怎麼轉為道用?怎麼通過這些淨化自己的心靈?我們的修行和成就離不開他們的幫助。否則我們就無法修行,更無法成就。所以,在修行的道路上,他們是我們的大恩人。
其實,他們是恩人還是敵人,就看你自己的心。你心動了,心受影響了,都是敵人;你心不動,心不受影響,都是恩人。你是否動心和這個人沒有太大的關係,主要是你自己的業力是否清淨。自己為什麼會動心?這都是因為自己的業力沒有清淨,煩惱沒有清淨。若是自己心不動,他們根本傷害不到你,甚至還會利益你。所以根本就不用去降伏外在的敵人,外在的惡魔,而要去降伏內在的敵人,內在的惡魔。
一個人會著魔不能完全怪魔王
淨界法師
在整個大家庭三界當中的魔王,看到你修行,他非常不歡喜,就來干擾你了,這時候應該怎麼辦呢?
佛陀對我們的勸誡:五陰魔境是在所難免,你不修行便罷,你一旦修行,你就要面對了。如何面對呢?你有兩個選擇:第一,你用迷惑顛倒的心來面對,你用攀緣心來面對,你就會產生一個非常重大的過失。第二,你用覺悟、觀照的心來面對,那這種逆境反而變成你一種增上的功德。
五陰魔境到底對我們是傷害,或者對我們是加分的增上緣?就看你怎麼面對。佛陀就講出一個道理說:「然彼諸魔雖有大怒」,當然我們現在的初學者還不至於驚動魔王,可能驚動的是一般的鬼神、冤親債主,他非常地生氣。
但是很重要的是,即便他是很生氣,但是「彼塵勞內,汝妙覺中」。心態不同嘛!你們兩個各走各的路,魔王、鬼神他的心是活在貪求三界塵勞的妄想中,而我們修三昧的人是安住在妙覺心中,這兩種人心態不同。
二者有什麼樣的差別呢?看以下佛陀舉兩個譬喻:「如風吹光,如刀斷水,了不相觸」。風有本事把燈光吹走?不可能嘛!燈光是燈光,風是風,這兩個不可能接觸的;如刀斷水,你用利刀去斷水,斷得住嗎?當然也斷不了!這是說明兩不相干。
第二個更重要——邪不勝正!佛陀說:真如有無量功德之法,所以我們的心「安住真如、隨順真如」的當中,就像沸騰的熱湯,這些魔王鬼神,他即便是有過去的善業,但是他們的心是隨順妄想的,就好像是寒冷的堅冰,堅冰遇到沸騰的熱湯,暖氣漸鄰。冰塊跟我們這種真如沸騰的心接觸的時候,自然消失掉。冰遇到火,那當然是冰塊溶化掉。
所以「徒恃神力,但為其客」。這些魔王鬼神即便他過去有一些善業力,佈施持戒的善業,但是他畢竟是活在攀緣心,怎麼能夠替你做主呢?他只是一個客人而已!
一個修行人,他的三昧之所以被破亂,主要是心中的五陰主人——我們的智慧觀照消失掉了,當主人的觀照力消失掉之後,「仁者心動」,讓這個魔王有機可趁。
這裡,有一個重要觀念:一個人會著魔,這件事情不能完全怪魔王,這樣對他不公平。因為他沒辦法破壞你,他頂多是誘惑你,他怎麼能破壞你呢?一個妄想能夠破壞你真實的功德,那佛陀早就被魔王破壞了。
魔王的角色,他只是引誘你生起妄想,然後讓你自己破壞你自己。不管魔王的神通力再怎麼廣大,他永遠只是一個客人,主人不在了,賊才能夠進來!
所以,一個人會著魔,就是在打妄想,就會帶動你過去的影像出來,然後你去攀緣。攀緣心一生起,你的心就有空隙,魔王就趁隙而入,控制你的心。所以說,是我們自己成就自己的破亂,使令這個客人得其方便。那怎麼辦呢?
把燈點亮黑暗自然消失!趕快把心把心帶回家,把佛號提起來,把楞嚴咒咒心提起來。你只要安住在真實的正法,邪法肯定不勝正法。一個房間會有黑暗,只有一種情況,那就是光明不在,從來沒有說黑暗會把光明趕走,沒有這種事情,只有說光明能驅走黑暗。
問題是,光明不在,黑暗就做主了。所以面對黑暗最好的方式就是提起光明,你不用跟它抗拒,你把佛號提起來。當你心中正念提起來時,它自然消失掉。你只要心中不迷惑顛倒,你的主人翁一醒,它自然就消失掉。
海濤法師:如果你真的一直認真在修行,魔雖然還是看著你,但是祂碰不到你
【如果你真的一直認真在修行,魔雖然還是看著你,但是祂碰不到你】
我們有各種的債主——殺業的債主,偷盜業的債主,邪淫情債債主,口業債主,喝酒吃肉的債主,這些債來自於我們的貪瞋痴、種種的煩惱--傲慢、懷疑、忌妒,我們叫大隨眠、中隨眠、小隨眠。
而這些煩惱來自於我們的我執、無明,沒有空性,這些一定要對治它,這是學佛的基本--出離心。所以,我們要找到自己的缺點。
所以各位你也可以看得出來,我認為自從我出家以後,就是做一個別人的模範。
像我出家在恆春,恆春真是熱得要命,所有出家人都是脫掉襪子,穿個拖鞋,穿箇中褂,實在熱得要命,但是我師父說:「你只要站出來給別人看到,你一定要穿著長衫」,而且師父送給我的那一套長衫還是冬天的喔,要讓你熱死。當然我就嚴格按照這樣,因為我從來都是這樣。
我師公真華長老更嚴,你要過去跟他講話,就像各位這樣,要搭衣,縵衣要搭好,你不搭好沒資格跟他講話。
他不是說找麻煩,因為他要留下佛教的一個傳承,不然的話佛教就一代比一代差。這些嚴格,如果你是個修行者,你心裡高興,你會覺得越嚴越好,越嚴越好。
所以各位也不要怕魔,魔會跟著你是因為你不想修,如果你真的一直認真在修行,魔永遠看著你,但是祂碰不到你。但是祂仍然24小時,分分秒秒要找到你一個缺點來攻擊你。如果有魔一直靠著你而傷害不了你,你是一個大修行者,所以最後魔要嘛就轉為你的護法,不然就離開你。
當然在這一點,還是希望各位利用這七、八天改變了自己,消了一些業障。你可以很快消,這個業障跟時間沒關係,跟你的決心有關係!
印光大師:修行人降除心魔的幾種方法!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是一定的。修行到功夫深了,難免沒有魔來。魔有內魔,有外魔;外魔易退,內魔難降。如不能降,必要著魔;不但修功走失,亦且危險甚虞。若論降魔,約有四種方法:
一、要識魔相。凡著魔的人,大都遇著魔來的時候,不知道他是魔,以致著魔。倘能識得魔相,即不著魔而魔自退。怎樣是魔相?大凡可愛、可貪、可畏、可憎的人物或境界當前,無不是魔。至五陰內魔,尤為厲害。楞嚴經說五十種陰魔至為詳盡,亟須仔細參窮,免得臨時上當。
二、捨身無畏。人必先有舍卻身命之心,然後可以學佛;人必先有看破生死之勇,然後可以降魔。魔化夜叉羅剎來搏噬我,魔化猛虎毒蛇來啖食我,都是幻想,何懼之有?即使真被吞食,亦是夙業所招,況脫去皮囊,往生極樂,正當感謝於他,為我早日解脫。所以修行之人,雷霆起於側而不驚,泰山崩於前而不動,魔力雖大其奈我何?否則貪生畏死,恐怖愴惶,不待魔來,方寸已亂,欲不著魔,其可得乎?
三、不取不舍。魔之為物,取固不可,舍亦非宜。遇著魔來時候,必須鎮定我心,既不可貪戀他,又不可厭惡他。要作幾種思想。一想魔即是佛,佛即是魔;覺即成佛,迷即是魔。魔如佛如,並無二理。又想眷屬即魔,魔即眷屬。眷屬同居,人之常情。魔在我旁,於我何害?又想魔亦是眾生之一,一切眾生,我都要勸他發心念佛,魔既亦是眾生,我也要勸他發心念佛,伴我修行,轉成法侶。總之,魔來不拒,魔去不留,如此則魔術俱窮,無論外魔內魔,一齊退去。
四、持咒卻魔。初修行時,小小魔關,容易打破;等到道力漸深,藏在八識裡面的多生根本習氣,被功夫逼迫出來,或慾念橫飛,或妄心亂起,力量甚大,非比尋常,修行人惟此末後一關,最難逃過。全仗自力,誠恐把握不住,必須仗著佛力幫忙,惟有攝住心神,持誦神咒。咒語為佛之金剛心印,無論何種惡魔,遇著即摧成粉碎。諸咒降魔之力,以楞嚴為最勝;當日阿難證須陀洹初果地位,尚且仗此脫離淫席。次則大悲心咒,為觀世音菩薩所說;觀世音具十四種無畏功德,故降魔之力亦宏。但持咒功夫,必須平日持得爛熟,否則魔到臨頭,恐字句都記憶不起,何能通利?何能相應?所以平日功課中,楞嚴咒、大悲咒兩咒,是每日必須要念,不可間斷的。又一心念佛,即無魔事;縱有魔來,倘能不驚不怖,至誠念佛,決定立刻消滅。何以故?以正念昭彰,魔無容身之處故。是以念佛之人,不須另找降魔之法,而魔事自無由而起矣。
夢參老和尚:為什麼修道人會著魔
為什麼修道人會著魔?「貪求冥感」。
在修行當中的時候,想求一種感應,所以在禪定之後,他的心虛懸,就想得很遠,想的很遠,乃至想到多生劫前。意思就是想佛的加持,乃至於自己冥求開悟,就「週徧精研,貪求冥感」,精細的貪求,跟他默默的相合,就叫冥感。
修禪的人不求三寶加被的,如果是你修禪定的人,說佛菩薩加持,非著魔不可,這都是貪求冥感的。「心愛懸應」,想求一種相應。在自己習禪定的時候,心裡貪求,或者聖人或者菩薩來加持我。這跟念佛不同,跟其它的行門不同,修禪定的人,假使修三摩地,心求懸應,修定的人,一定著魔。「貪求冥感」,魔也是乘虛而入,不是無緣無故就來魔的。因為你貪求冥感,魔就來了。哪裡頭來的?心魔。
五十種陰魔,陰魔即是心,從五蘊生的,自生的魔來障失你的定力。凡是著魔的,都是心引進的,心正魔不能入,心邪魔則能入。修禪定的人講魔來魔斬,佛來佛斬。所有修禪的人,對任何境界相,根本認為「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但是有形有相全是假的,見諸相非相。若能這樣子來,魔不入體了。魔都是乘虛而入的。
妖魔鬼怪和冤親債主,是如何影響我們的?
被魔和眾生干擾的真正原因:發出一個負面心念,就會感召一種眾生!
興國寺
貪嗔痴慢疑,每一種習氣都會吸引相應的眾生干擾。
在六道輪回中,魔界的空間層次,和阿修羅道其實是非常的接近,或者是包容著的。感知到魔界能夠顯現出來,與我們人道、畜生道、阿修羅道和鬼道眾生的習氣產生的波動,有著直接的關係。
就拿我們人道眾生來說,只要我們起心動念,貪、嗔、痴、慢、疑某一個習氣佔了上風,具有相同習氣的這些眾生,產生的這個習氣的波動的能量就會帶來一定的震動,波動不穩定的情況下,這個魔立即就會呈現了。如果人都是心情平靜,不貪、不嗔、不痴、不慢、不疑的話,那些魔是沒有辦法顯現的,對我們的空間層次也是沒有辦法產生破壞性、侵佔性的行為的。
這些魔和精怪的顯現,其實都跟我們眾生的習氣有非常直接的關聯。如果人們都是平靜、溫和,不貪心、不生氣,那些在魔界的眾生,他們是處於一種休眠的狀態。但是只要我們眾生,有了那種強烈的貪婪慾望,那些魔就會被喚醒。
魔界眾生也是有很多不同的空間層次,每一種習氣都會有與之相對應的魔道眾生。哪一個習氣比重佔的大了,相應的就會出現習氣比較強大的魔。
比如貪,就會引發魔界里比較有貪婪習氣的魔道眾生出現,一旦這些魔能夠現形或者被解救出來的話,這些人就會受到這些魔嚴重的干擾,有的人就被控制住了;有的被附體了;也有的能夠和平相處,會出各種各樣不正常的狀態。總體來說,被魔控制干擾的情況就是人表現出的是不由自主、不受控制的表現,表現出瘋癲、痴傻的情況。
不同的宇宙空間層次的穩定與否,是取決於生存在其空間中的眾生的心性,好的心性的表現就是,會讓整個宇宙虛空處於平靜、穩定還有快樂的狀態;如若相反就會導致我們這些人和眾生,互相影響、互相傷害的情況出現。
保持心情平和,不亂起心動念,不動壞心惡念,就能杜絕眾生的負面干擾。
所以我們人道眾生,一定要明白習氣的存在與產生的淵源,只要我們做到不起惡心不動壞念,平靜的生活,就能夠減低、排除冤親債主和魔怪對我們的傷害和影響。
所以我們首先要妥善地管理好我們本有的(這些習氣)。其實這裡邊的原因是非常簡單明瞭,並不是這些魔道眾生能夠對我們直接產生傷害,魔道眾生要對我們產生傷害,是需要媒介的力量,而這些「媒介力量」,其實就是來自於我們眾生,本所具有的貪、嗔、痴、慢、疑的習氣。如果我們不能夠明瞭,或者是沒有智慧去認識這些真正的原因所在,這種眾生與眾生之間的傷害真的是會無休無止。只要這種不好的習氣,這種負能量積聚匯合,達到一定量的時候,就能夠直接地激活魔界相應的力量顯現,而並不是魔無緣無故的就能夠傷害我們或是干擾我們。
現在有一類學佛修行的人,在生活和修行沒有獲得提升的時候,就把遇到的障礙的原因都歸類為有「魔擾」或者有外來的力量影響,在有了這種指責怪罪的原因以後,我們在修行的過程中沒有提升,或者沒有進步,或者不再努力精進的時候,就會以此找到更好的理由來推脫,或者讓我們自己放鬆甚至退轉。但其實這一切障礙的產生,都是因為我們眾生本所具有的五毒習氣的存在,讓我們受到被動的波及和影響。
如果我們都能夠自行管理好自己身上所具有的習氣,不讓它們產生大的波動和失控的狀態,不要過分的貪、過分的生氣、發怒,過分的煩惱、抑鬱等等,保持那種平靜、安詳的狀態,那麼魔界眾生對我們的干擾、影響就會是自然而然的消除和消失,也就是說,消滅了能夠激活魔的媒介,魔也就會處於安靜或者一種受控的狀態。
你不惹他,他是不會動的。其實這些魔界眾生能夠活動起來,能夠發揮他們的破壞力的作用,都是我們間接地給了他們一把「金鑰匙」,打開了他們能夠起到破壞作用的開關,最後導致的是我們自身被動受干擾,越受干擾、習氣越大,習氣越大受到的干擾就更大,是一個相互升級的狀態。
希望道友們能夠提升智慧,在以後的修行過程中,首先要學會能夠無時無刻地做到反觀自性,這種反觀的內容就是:看看自己是否起了貪欲?看看自己是否能夠控制住自己的脾氣情緒?是否能夠降服自己的這些情緒波動?
如果我們能夠管理控制好自己的情緒的話,那我們就是一個成功的修行人,如若不然,就會呈現種種魔擾的狀態,所以我們最應該認識到的就是,當我們出現魔擾或者情緒不穩定、煩躁,情緒受到障礙的時候,我們一定要看破、放下,保持內心的平靜和穩定。當我們能夠調伏住自身的習氣和脾氣的時候,魔、精怪、冤親債主他們對我們是無法起到任何作用的,他們是沒有辦法來障礙和干擾我們的。
冤親債主是根據人體磁場顏色,引導人類造惡受報;魔也在從中教唆。
對於一般人來說,他身上磁場是不斷切換的,一會兒白,一會兒黑。發怒、嗔恨的時候會變黑,這個也是有等級的,嗔恨心比較小的時候是藍色的,嗔恨心重的時候是黑色的。一旦磁場變黑了,就會有無數的魍魎精魅嗖地湊過來。
如果一個人比較平和,是一種稍微泛著白光的狀態。這種狀態下自我保護性比較好。如果一個人比較貪,貪念上來之後,就會從紅色變濃,最後到了臨界點會變成黑色,也是會一下子有無數的魍魎精魅、妖魔鬼怪湊過來。人的磁場是五顏六色光怪陸離地變化。很多眾生看人是看他周身磁場的顏色,看到他一會兒變藍,一會兒黑,一會兒紅,說明他的磁場很不穩定,這些眾生就到他身邊吸他的精氣,影響他的思維。
這種紅橙黃綠青藍紫白黑的變化是非常明顯的,一個人在一天中頻繁交替地變化,情緒很不穩定,發怒、嗔恨、嫉妒,變來變去,這種不穩定就加劇了他身邊磁場的變化。人道眾生的這種不穩定性,讓他們身邊的冤親債主非常焦急、暴躁、易怒,冤親債主會攛掇人,讓人越來越墮落,讓人們趕快殺生,趕快吃肉,想讓他們恨的人犯更多的錯誤,造更多的業。因為他們知道一旦吃肉了,吃喝嫖賭,人的靈體會變成黑色,這是不好的,有臭味的。
這些靈體他們可能不懂得因果,但他們憑看人身上顏色的變化也會知道吃肉、喝酒、邪淫、發火是不好的,他們就去攛掇這些人做一些讓靈體變成黑灰的不好的事情。這些冤親債主絕大部分是被人所食所傷所害的,很大一部分冤親債主磁場也是灰黑的狀態,他們也知道他們要報復的人做什麼事情能讓這些人更快地下地獄,冤親債主也是很聰明的。
而這些人,生病、遭遇車禍之後都不會把這些事跟冤親債主聯繫在一起,冤親債主就非常開心,覺得這樣更好,就一直在背後攛掇。而人們以為他們做的這些事情完全是他們自己要做的,不知道身邊有冤親債主的攛掇,因而也不會考慮向冤親債主懺悔等。冤親債主的很多報復手段,他們本來也是不知道的,都是魔來傳授的,魔會向他們傳授該怎麼做,因而他們也明白怎樣做這些讓人類變得更加墮落、走向自我毀滅的道路。
我們每一個修行人,或者是想要獲得快樂幸福生活的人,就算這個人沒有想要獲得解脫輪回了脫生死的境界,他想要獲得幸福自在的生活的話,都是要善於反觀自己的自性,守住五戒,杜絕殺、盜、淫、妄、酒,讓自己的情緒、習氣穩定而不產生波動的狀態,那麼我們就能夠達成我們修行的目的,和快樂幸福生活的目的。
李炳南居士、凈空老法師答問:既然有護法神為何還會著魔?
一般學佛的同修,著魔最主要的原因
問:「有人學佛很認真,甚至於還講經說法,勸別人看破放下,還都講得不錯,真的是福慧雙修,照理說,應該都是有護法龍天保護著,為什麼還會著魔?這個事有方法避免嗎?」
答:你說的這個情形,自古以來就有,實在講是相當不容易的。天台大師講,天台大師是智者大師,他寫的那幾個字我看過:「能說不能行,國之師也;能說又能行,國之寶也。」這兩句話給我們很大的啟示。能說,自己本身做不到,占多數,著魔都是屬於這一類的人,他有魔障。在《慈悲三昧水懺》裡面,連悟達國師都遭魔障;在《楞嚴經》裡面開頭就看到,阿難尊者遭魔障。想想原因在哪裡?「能說不能行」。「能說又能行」,決定不會著魔。護法神只是從外面保護,你裡頭有心魔,心魔會勾結外面的魔,內外勾結,護法神也沒辦法。這個事佛在《楞嚴經》裡面講得很透徹,《楞嚴》裡面講五十種陰魔,內外我們要辨別清楚。念佛人有一個好處,至心念佛,一心稱念,一心就是至心,決定不會著魔。
一般學佛的同修,著魔我們也見過很多。著魔最主要的原因,喜歡感應、喜歡神通。我遇到過很多,我就問他:「是不是對於感應、神通很喜歡?」他說:「是的。」這是著魔最重要的一個原因。真正學佛的人不求感應、不求神通,念佛的人老實念,參禪的人老實參,魔就不得其便,這個道理要懂。(凈空法師《學佛問答》21-90-53)
*************************************
問:常常聽到念佛人著魔,頗覺生疑,佛何以不加庇他?(陳淑媛)
答:魔由自心生,此定是念不如法,或是心不能凈所致。有此兩因,自於佛隔,何能加庇。然能見怪不怪,不去理他,提起正念,一直不退,魔自消滅,不能為害。此後功夫,因是反更進一層,所謂不受魔難,不成佛也。(李炳南老居士《佛學問答類編》)
*************************************
問:靜坐念佛的時候,忽然聽到聲音,心裡受到驚嚇,非常害怕。長期下去,是不是容易著魔?怎樣才能消除這個魔障?
答:《楞嚴經》上世尊教導我們,魔境現前,完全不要去理會,把精神意志集中在佛號上,或者集中在讀經上,不要理會它,魔就不能得其便。如果魔來嚇你,你就害怕,他收到效果了。他來嚇你,你不怕,他就沒有辦法,他就只好走了。看到有效果,他就惹你,找你麻煩了。所以不必畏懼,我們一心念佛就好,這個魔境自然就不見了。往年我在美國舊金山,有一位同修他遇到這個魔障,那是一般人都沒有辦法承受的。這個魔他現前,不是看不見的,看得見,樣子非常醜陋,氣味非常難聞,晚上半夜十二點他就出現,愈靠愈近。他看到這個魔來了,他就大聲念阿彌陀佛,佛號一句頂著一句不間斷,那個魔距離他大概三尺這麼遠的距離,大聲念。不念,他就靠近。念到天亮,那個魔就走了。過兩天,他又來了。他住的房子是鬼屋,這個魔告訴他,前世是他的冤親債主,是要來討命的。他每天念佛,別人勸他搬家,他不搬,他說:「好事情,不是他,我就不能用功念佛了。他天天來找我,我這個佛號一句接一句,一點都不敢鬆懈,他幫我大忙。」他不怕他,一句佛號頂住他,這個同修的確是非常勇敢,很值得讚歎。聽說以後他出家了。菩提道上,冤親債主變現的魔障是決定不能避免的。最重要的是我們念頭要正,心地善良,決定沒有害人之心,決定沒有惡劣的行為。對於這一些魔障,不但能減少,或者在一生當中,再不會遇到了。(凈空法師《學佛問答》21-90-01
*************************************
問:一居士被附體,他一直以為佛菩薩附身,會不會?對於這一類居士,若是魔等附身,我等應遠離還是予以指正?他最初較相信師父,師父若予以指正,他決定按照師父的話去行。
答:佛菩薩附身,這個事情很少。附身的時候決定也是說法,也是度眾生,完了之後決定離開,不會再來。要是常常附身,那就不是佛菩薩,決定是魔。
*************************************
問:他第一次聽他講的時候,他教他《彌陀經》、教他大勢至菩薩的偈子,就是在功課本上面。所以他一直認為是大勢至菩薩附體。
答:也不一定是。鬼神,你跟他有緣,他學佛他也會幫助你。這些事情《楞嚴經》上說得很好,不要把它放在心上,這個就好;如果把這些事情放在心上,這就著魔了,佛來也是著魔。大乘經裡面佛告訴我們,無佛亦無魔,佛跟魔是從什麼地方區別?著相就是魔,離相就是佛。如果你一切都不執著,魔也是佛;你要是執著,佛也是魔。你懂這個意思嗎?
問:「有人學佛很認真,甚至於還講經說法,勸別人看破放下,還都講得不錯,真的是福慧雙修,照理說,應該都是有護法龍天保護著,為什麼還會著魔?這個事有方法避免嗎?」
答:你說的這個情形,自古以來就有,實在講是相當不容易的。天台大師講,天台大師是智者大師,他寫的那幾個字我看過:「能說不能行,國之師也;能說又能行,國之寶也。」這兩句話給我們很大的啟示。能說,自己本身做不到,佔多數,著魔都是屬於這一類的人,他有魔障。在《慈悲三昧水懺》裡面,連悟達國師都遭魔障;在《楞嚴經》裡面開頭就看到,阿難尊者遭魔障。想想原因在哪裡?「能說不能行」。「能說又能行」,決定不會著魔。護法神祇是從外面保護,你裡頭有心魔,心魔會勾結外面的魔,內外勾結,護法神也沒辦法。這個事佛在《楞嚴經》裡面講得很透徹,《楞嚴》裡面講五十種陰魔,內外我們要辨別清楚。念佛人有一個好處,至心念佛,一心稱念,一心就是至心,決定不會著魔。
一般學佛的同修,著魔我們也見過很多。著魔最主要的原因,喜歡感應、喜歡神通。我遇到過很多,我就問他:「是不是對於感應、神通很喜歡?」他說:「是的。」這是著魔最重要的一個原因。真正學佛的人不求感應、不求神通,念佛的人老實念,參禪的人老實參,魔就不得其便,這個道理要懂。(淨空法師《學佛問答》21-90-53)
淨空法師:會被魔、被鬼干擾,就是心不正
有很多人念佛,為什麼還被魔擾?有,不但有,很多。你仔細用經文去對照,把他被魔干擾的原因找出來,他不是真信、他不是真願,他也不是真念,所以魔能夠干擾他。為什麼?護法神離開他了,不在他身邊。
下面講,「如《十往生經》云」,這佛說的,「佛言:若有眾生,念阿彌陀佛,願往生者」,真願,「彼佛即遣二十五菩薩,擁護行者。若行若坐,若住若臥,若晝若夜,一切時,一切處,不令惡鬼惡神得其便也」。 我們要認真相信佛說的話,決定沒有疑惑。如果我們信願有問題,念佛有夾雜、有妄念,雖然想求生極樂世界,還留戀這個世界,或者還常常想到天道,這個我們的信願不堅固,才會招來魔的擾亂。如果我們信心堅定,不會有這些事情。
瑩珂法師作惡多端,他自己承認,他劣根性很嚴重,禁不起誘惑;也就是名聞利養、財色名食都會嚴重的干擾他,他就造罪業。這樣的人,魔不干擾他嗎?他生起一念正信,真正知道,不能往生決定墮阿鼻地獄,這個把他自己嚇到了。他要不是一心專念,怎麼能感應佛來?所以關鍵還是自己心真不真,念誠不誠,關鍵在此地。
真心誠意,護法菩薩保佑你,護法聖神保佑你,魔就不得其便。 古聖先賢有句話說得非常好,叫「邪不勝正」。我們會被魔、被鬼干擾,就是我們的心不正。心一端正,這魔鬼自然就離開了,再不會來了。
甘貴穗這個例子我們就很明顯,她的心正,她不願意搬家,願意接受來考驗,考驗一段時期,鬼自然就沒有了,他就不來了。這是真正發心,你發心,佛就派遣二十五位菩薩。真正皈依三寶,經上講的,三十六位護法神日夜保護你。你受五戒,每受一戒,有五位護戒神,五戒統統具足,有二十五位護戒神,也是日夜保護你。得真受,不是假的,戒壇上受的那個不作數,老和尚給你傳授的三皈是結緣三皈,你要真發心!
三皈依可不得了,三十六位護法神,比這個講得多,比受五戒也講得多。為什麼?三皈是根本大戒,是修行人最高的指導原則,無論你修哪個法門,統統跟它相應。
「皈依佛,覺而不迷」,就是從迷惑顛倒回歸自性覺,叫皈依佛。這個一定要知道,他是皈依自性佛。
「皈依法」,是從邪知邪見回過頭來依正知正見,這叫皈依法。
「皈依僧」,僧是清淨,從染污回過頭來依自性清淨心,這叫皈依僧。
你要這樣的三皈依,就有三十六位護法神保佑你;你要是失掉了,護法神就走了,就離開。
今天幾個人受了三皈依,他的方向是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沒做到!沒做到,那個三皈是假的不是真的,受戒也是假的,也不是真的。
佛法,無論是大乘小乘、顯教密教,一切要從真實心中作,不能做假的,做假的錯了。這些話我們要多聽、多讀,常常記在心上,做真佛弟子,不要做假的。
節錄自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第九集)
淨土法門:為什麼還有這個鬼來找她?護法神為什麼不出來干涉?
早年我在加州,有一個同學甘貴穗,她的母親,我在台中學教十年,她護持我。她找了她的一些佛友,跟她常常往來的,每個月給我寄一百五十塊錢。我在台中的生活費用,十年沒有間斷。大概她是找十 五個人,一個人一個月十塊錢,所以這很容易,大家都歡喜,我在那裡安心學習。她的女兒大學畢業,在學校裡教書。她告訴我,有一次她租了個房子,這房子是鬼屋。她原來不知道,到晚上十二點鐘,鬼就來了,出現了。來之前有氣味,惡臭,很難聞,一聞到這個氣味,就是鬼出現了。這個鬼大概是她冤親債主,是要她命的。她看到就念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一直念,那鬼就不敢靠近來,距離大概是兩公尺的樣子,很近。距離兩公尺,他就不能靠近來。不念,他就靠近來;念的時候他就退,就這麼遠的距離,非常可怕,很恐怖。念到天快亮,他走了,每天晚上都這樣的。所以有人問,妳為什麼不搬個房子?她說好事情,他逼著我念佛,我不念沒有辦法,逼著我,她說對我是個增上緣。她就不怕,就有那麼大的膽量。以後我聽說她出家了,在台灣出家。她在念高中的時候就參加我們的大專講座,她媽媽也是李老師的學生,好像是念高一的時候就參加大專講座,所以跟我就很熟悉。
下面引《十往生經》裡面的話,「佛言:若有眾生,念阿彌陀佛,願往生者,彼佛即遣二十五菩薩擁護行者,若行若坐,若住若臥,若晝若夜,一切時、一切處,不令惡鬼惡神得其便也。」這個話是真的。我們就得問,甘貴穗修得不錯,從高一就接受大專講座的熏習,到她大學畢業到國外拿到博士學位,平常跟著她媽媽,母女相依為命,為什麼還有這個鬼來找她?護法神呢?護法神為什麼不出來干涉?這個鬼跟她肯定是有緣分的,只有有緣分,鬼神才有特准。就像一般附體的鬼神,附體不能隨便附體,附體那個人跟他有緣,他附他的身可以,附別人的身就不行,那他就要受懲罰,要受處分。也就是等於說批准的,他跟你有緣,你可以附他身。即使附身,說話也都不能隨便說的,統統經過道道關卡的批准,不是想附身就附身,不可能。一般附身目的都是透一些因果報應的信息,讓我們對於這樁事情,逐漸曉得這是真的不是假的,在日常修行當中對因果就決定小心謹慎,不敢違背因果,知道果報可怕。善有善果,惡有惡報,全是自作自受,這是我們不能不曉得的。
「又此土修行,若生魔障,則以念佛治之」。這句話非常重要,遇到任何魔障統統用阿彌陀佛,一心專注在佛號心就定了,心定、心清淨,魔障就離開、就消除。所以這是對治魔障最好的方法。什麼都不要想,一心念佛,求生淨土。
修行人為什麼會有鬼神附體?
為什麼修行人被妖魔鬼怪附體的人特別多呢?凡是被妖魔鬼怪附體的人,都有一個共性,往往都是沒有正知正見,執著渴望得到感應和神通的人。
這些修行的人一但被鬼神附體,就能夠看到一些別人看不到的事物,能夠預知,猜測別人猜測不出來的事情。這種神通叫鬼通。
最初你還以為是自己修煉出來的神通,但是旁觀者都知道,這個人的心態和思想,在慢慢的起變化,和他原來比,有許多地方是不正常的,但這個人,本人並沒有覺察到。到最後嚴重的時侯,他會說周圍的人都「有問題」。他所講的,所看到的,所聽到的,都是正確的。而且周圍人說的話,他都聽不進去。一旦到了這種情況,這個人的頭腦,已經徹底的被鬼神佔有了。
通常被附體的都不外乎:妖魔鬼怪四大類。 但是被附體的人,往往會說是濟公再來,觀音菩薩再來,佛祖再來,或者是最大的佛再來。大家想想,現在的騙子「人」都會冒充,「我是某某公司的老總」,「我是某某市委書記的秘書」。更何況妖魔鬼怪,怎麼不會冒充佛陀,菩薩再來呢?
這些附體的鬼神與被附體的人都有一定的因緣,有的是來討債的,有的是來還債的。來還債的不用說,它是讓你出一個名氣,發個小財;來討債的,它會搞得你妻離子散,家破人亡,往往這種人命終以後,必然會到達妖魔鬼怪這個時空層裡面去。你活者的時侯和什麼相應,死後必然會到那個相應的地方去,在臨終的時侯,鬼神必然會來接引你。
我們在修行的時侯,動機一定要正確。即使你現在沒有辦法入道,也不要渴望有神通,當你帶著一種渴望神通的心在修行時,這些無形眾生,它自然會靠近你。你帶有這種欲望在修行,實質上是給了無形眾生一個可乘之機。
只要修行方法正確,修行中無論出現好的感應還是壞的感應都不要執著,要「魔來魔斬,佛來佛斬」,保持一顆平靜的心。
為什麼我們要帶著一種正念去修行呢?當你有了正念存在的時侯,正神都會來擁護你,它也希望你修行成就了以後,因為它護你的法,因此也受益,所以你能差神使鬼。在我們漢傳佛教裡面,對於修行人的心態,要求的非常嚴格,「寧可千日不悟,不可一日著魔」。 一旦著了魔,它永遠駕駛著你的頭腦。
我們常常說到「護法神」,護法神有世間的,有出世間的。世間的護法神是沒有證悟的鬼神,它們往往被邪師所利用,邪師讓它們害誰它們就害誰。出世間的護法神是證悟的佛菩薩,是護持有正知正見的修行人,護持正法的。哪裡會像一些人說的那樣:你恭敬他,他就給你辦事;你不恭敬他,不給他敬酒,敬茶,他就不給你辦事呢?他能夠聽你的話,你想讓他搞死誰就搞死誰,諸佛菩薩會這樣做嗎?
有的人發現有附體並不是一件好事,但往往自己又做不了主,被妖鬼折磨的死去活來。已經厭倦了無形的眾生,但因自己力量不足,又沒辦法把它趕走。這時往往會請一些法師,想把它趕走掉。要想趕走,必須要三者(得道的法師,無形的眾生,被附體的人)配合,三者溝通了以後,無形眾生才會走掉。
「附體」神通,叫鬼通,它不是修來的;真正的神通是通過自己的定力修來的,叫修通,修通可以做得了主;而附體的鬼通是由不得自己。這是鬼通和修通最根本的區別。修通,可隨時關閉和打開,只要是我們自己身心統一,而且身心的定力很強的話,神通自然會出現。
為什麼過去的祖師大德很少講到神通呢?就是不讓大家對神通產生欲望,通常用「智慧」二字來代替神通。現在的修行人,追求感應,總想有神通,知見沒有擺正,身心沒有協調,怎麼會開智慧呢?即使神通出來,也是鬼通。就像是一塊土地,土質非常差,怎麼會長出很好的莊稼來呢?只有改變了土壤以後,才能長出好莊稼。雖然我們具有佛性,具有佛的智慧,但是我們的方法不得當,心態沒有擺正,你的佛性與智慧根本沒有辦法出現,出現的是鬼通,最終害人害己。
誤以神通判斷明師
許多修行人都執著神通異能,這是多生多劫以來,由獵奇心理養成的習氣。聽說哪裡有位神通較大的人,就認為是高人,是明師。並千方百計地攀緣接近,總想在他那裡很快就得到點什麼功能或大法。其實,你如果執著神通是很危險的,精怪鬼神都有神通,所謂的“著魔”、“走火入魔”,都與執著神通有一定關系。
真我與神通是本與末的關系。神通只是真我本性中顯現出來的一種作用,作用是末而非本。其實,我們平時的穿衣、吃飯、工作、學習不都是本性中顯現的作用嗎?電視機能演播與電視台同樣的節目,不是也很神通嗎?其實,在人們眼裡它又非常普通。神通只不過屬於陰性功能而已。輕視陽性作用而重視陰性作用,其本身就是分別心。有了分別,你才會去執著它。其實,有神通的人,甚至有較大神通的人,並不等於已經開悟和證道。有些已經達到穿牆、搬運汽車的人,仍在迷惑顛倒,尚未開悟。有些人表相上有些神通,治病、算命都很靈,但屬於附體現象,執著神通的人就很容易招來附體。如果神通出在開悟之前,神通越大,很可能造業也越大。因此,執著神通倒是很危險的。
開悟的明師並不一定顯現各種神通,因為他已經把神通看的很普通了,普通的如同穿衣吃飯一樣。他並不以那些小神通來顯示自我,因為他心裡已無我無他。但是,他幾句話就能改變你的生命軌跡,他能度你成佛,甚至他看你一眼就足以穿透你的心。這難道不算神通嗎?這才是真正的大神通,是五眼六神通裡最高層次,是度人類型的“佛眼通”。
如果你不明白這些道理,只執著神通表相,就障礙了自己得遇明師的機緣。相反,由於你的執著正與魔相應,很可能被魔所控制。因為魔總想控制別人,如果你不隨順他,不服氣他,他就會用神通控制你。而佛和開悟的明師只有平等心,從來不強加於人,而是恆順眾生。
淨界法師:你自己不要顛倒,所有的鬼神就沒有機會能夠介入!
佛陀對於我們的勸誡,有兩句非常重要的話──你一旦要修行,你要永遠記住這八個字:內魔不生,外魔不起。
你在打佛七的時候、你在佛堂靜坐的時候也好,你永遠不要管外面的鬼神,誰來干擾你…你都不要管——只要你自己不要亂,這個世界就亂不了,答案就是這樣!你自己不要顛倒,所有的鬼神就沒有機會能夠介入。
過去的禅宗,禅師們很用功…他一天要坐香十六個小時,他不是枯坐在那裡,他是要觀照的——觀照自己:你從什麼地方來?回光返照,找他自己的家。
有一位禅師,他功夫相應的時候,一旦進入那種智慧光明的時候,诶!他就覺得有一只蜘蛛,在他身上跑來跑去,很麻煩的。但是他一出定,蛛蜘就沒有了;時間久了,他也很生氣,就跟他師父說:我今天准備一支針在旁邊,等這只蜘蛛再來的時候,我要刺它一下!師父說:不要刺它,你拿一支紅筆在旁邊,它再來的時候,你在它的背部畫個圓圈就好了,它自然消失掉。好!後來他又打坐…那只蜘蛛又出現了,在他身上跑來跑去的,他就用那支紅色的朱筆,在它背上畫了一個圓圈,畫完之後…诶!蜘蛛果然消失掉了。結果等他出定,那個圓圈竟然是畫在他的肚子上面!
是他自己的心變現出來的!可能他過去生,或者他小時候,曾經看過大蜘蛛,他有這種色陰魔境,影像過去了,但是他當時的感受很強烈,那個影像沉到他內心的深處,所以用功的時候,就這樣逼出來了。
你看我們打佛七的時候─有些人一念佛就開始哭泣了,你們覺得這樣好不好?對,不好!我們修行,你不能夠用感情在修行!
當然剛開始第一次念佛的時候,啟動了你的善根,這個可以理解。但是:所有的修行都要跟正念相應,即便我們對佛陀的皈依,也是在一種智慧的正念力量當中。
你老是哭泣,你容易產生悲魔;你為什麼哭泣?你一定有所攀緣!這時候鬼神最喜歡你這種人,有機可趁啊!
我問大家一個問題,考考大家的正見──
有一個人要打佛七,他發願我七天之內一定要見到阿彌陀佛,這個願好不好?诶…對了,不好!為什麼呢?
對啊,你心向外攀緣。打佛七是求一心不亂,印光大師說:你要重視你的因地─你一心不亂了,佛陀自然現前,你一開始就攀緣要見佛,那就錯了!
所以有人說我要見佛,印光大師說:你已經通身魔氣氛了。念佛不可以這樣!所有的修行──都不能先追求果報;反求諸己─你把你心的佛號念好,阿彌陀佛自然現前,我們講只問耕耘,不問收獲。你打佛七的時候,你一開始就想見佛,你已經非常危險了,你這個因地已經不真了,你的心想要攀緣─阿彌陀佛什麼時候出來啊?這是不對的,這是非常危險!
我們看這段文要知道─不要錯用心!
本文節錄自淨界法師【楞嚴經修學法要】講座
受過三皈五戒的人,為何還會受鬼神的騷擾
大安法師
問:受過三皈五戒的人是有護法神隱形保佑的,為何還會受到鬼神的騷擾呢?
大安法師答:念佛人和受了三皈五戒的人都有佛菩薩和善神護念。
但是,想要得到佛菩薩和善神護念,有一個前提,你是不是以真誠心求戒、守戒?如果外在表現是受了三皈五戒,是在念佛,而實際上內懷虛假,心裡想的都是另外一回事,那你騙得了一般凡夫的眼睛,卻是騙不了佛菩薩和護法天神的。
護法善神一看你在玩那些虛假的,他就跑得遠遠的了;這些善神一跑完,那些惡鬼什麼的就來找你的麻煩了。
一般學佛的同修,著魔最主要的原因
問:靜坐念佛的時候,忽然聽到聲音,心裡受到驚嚇,非常害怕。長期下去,是不是容易著魔?怎樣才能消除這個魔障?
答:《楞嚴經》上世尊教導我們,魔境現前,完全不要去理會,把精神意志集中在佛號上,或者集中在讀經上,不要理會它,魔就不能得其便。如果魔來嚇你,你就害怕,他收到效果了。他來嚇你,你不怕,他就沒有辦法,他就只好走了。看到有效果,他就惹你,找你麻煩了。所以不必畏懼,我們一心念佛就好,這個魔境自然就不見了。
往年我在美國舊金山,有一位同修他遇到這個魔障,那是一般人都沒有辦法承受的。這個魔他現前,不是看不見的,看得見,樣子非常醜陋,氣味非常難聞,晚上半夜十二點他就出現,愈靠愈近。他看到這個魔來了,他就大聲念阿彌陀佛,佛號一句頂著一句不間斷,那個魔距離他大概三尺這麼遠的距離,大聲念。不念,他就靠近。念到天亮,那個魔就走了。過兩天,他又來了。他住的房子是鬼屋,這個魔告訴他,前世是他的冤親債主,是要來討命的。
他每天念佛,別人勸他搬家,他不搬,他說:「好事情,不是他,我就不能用功念佛了。他天天來找我,我這個佛號一句接一句,一點都不敢鬆懈,他幫我大忙。」他不怕他,一句佛號頂住他,這個同修的確是非常勇敢,很值得讚歎。聽說以後他出家了。菩提道上,冤親債主變現的魔障是決定不能避免的。最重要的是我們念頭要正,心地善良,決定沒有害人之心,決定沒有惡劣的行為。對於這一些魔障,不但能減少,或者在一生當中,再不會遇到了。(淨空法師《學佛問答》)
問:一居士被附體,他一直以為佛菩薩附身,會不會?對於這一類居士,若是魔等附身,我等應遠離還是予以指正?他最初較相信師父,師父若予以指正,他決定按照師父的話去行。
答:佛菩薩附身,這個事情很少。附身的時候決定也是說法,也是度眾生,完了之後決定離開,不會再來。要是常常附身,那就不是佛菩薩,決定是魔。
問:他第一次聽他講的時候,他教他《彌陀經》、教他大勢至菩薩的偈子,就是在功課本上面。所以他一直認為是大勢至菩薩附體。
答:也不一定是。鬼神,你跟他有緣,他學佛他也會幫助你。這些事情《楞嚴經》上說得很好,不要把它放在心上,這個就好;如果把這些事情放在心上,這就著魔了,佛來也是著魔。大乘經裡面佛告訴我們,無佛亦無魔,佛跟魔是從什麼地方區別?著相就是魔,離相就是佛。如果你一切都不執著,魔也是佛;你要是執著,佛也是魔。你懂這個意思嗎?
念佛與著魔
近來修行的多有著魔的事故發生,這都是由於躁妄心,急於希望有感通、有勝境出現。應該知道,不要說一般的境界是魔所現,就是勝妙境界,只要生起貪著喜愛的心,就會受到障礙和損害,對修持不會有絲毫的利益;又何況多數境界未必都是勝境啊。
出現境界
假使對佛法有涵養的人沒有躁妄心,見到了各種境界不加理睬,如同沒有見到的一樣,不生歡喜貪著或恐怖驚疑的心情,那末,不要說是勝境的出現對他有益,就是出現魔境也是有益的。為什麼呢?因為不為魔轉,就能順利上進了。
急躁情緒是修法的一大障礙因緣。如果不急不躁老實念去,到了功夫純熟,自會得到應有的成果。古人說:「但事耕耘,不問收穫。」只要辛勤耕耘,不必去問收穫遲早或數量多少,結果肯定能獲得豐收的。
出現黑影
唸佛時出現黑影,並不是佛菩薩的影,也不是怨家對頭的影。因為佛菩薩現身,必然是明了的,可以見到面目和身體;怨家會現出可怖畏的面相。所以黑影可能是宿生有緣的孤魂,希望仗修行者唸佛誦經的力量,得以超生到善道里去的。因此,當於課誦回向以後,專作回向:使他消除惡業,增長善根,仗佛慈力往生西方。這樣,才不辜負他現影一番的苦衷。
悲魔與歡喜魔
唸佛必須至誠。但由於至誠懇切,有時會心中悲痛起來,這是善根發現的相狀;可是決不可經常這樣,否則,必然會著「悲魔」。如果遇到適意的事,也不可過分歡喜,否則,必著「歡喜魔」。
心火上升
唸佛時眼皮須垂下,不可提神過分,以致心火上升,這樣,可能發生頭頂發癢發痛等毛病,所以必須調定適中。
唸佛時,頭上假使有物在撫摩或牽制等情況,這是唸佛時心往上想,以致心火上升了。發現有這種情況時,應將眼皮下垂,心向下想,那樣心便沉潛,不再浮動,火就不會上升了。切不可認為這是唸佛的功夫;也不可恐懼,以為這是魔境。只要至誠攝心而念,並想自身在蓮花上坐著或立著,一心想著所坐或所立的蓮花,自然可以去除這些毛病了。也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腳底下,這樣,心火頭火都可以不生了。
不要閉目念佛
閉目唸佛容易昏沉,若是不會很好用心,或者會有魔境出現。偶或出現魔境,當思凡所有相都是虛妄,都是唯心所現,實時提起正念,張開雙目,正視現前,魔境即便消失。這時,可繼續閉目唸佛。
不要妄想見佛
見佛很不容易,在沒有得到一心以前,斷不可有見佛的思想;等到得了一心,那時,心與道合,心與佛合,要見佛就立即可以見到佛,不見佛,對修證佛果也沒有影響了,如果急於想見佛,以致心念紛飛,想見佛的念頭固結在心中,就成了修行的大病;時間久了,多生怨家會趁這躁妄情想,現作佛身來企圖報復宿怨。由於自己心中沒有正見,全體是魔氣氛,一見便生歡喜,從此魔入心肺,著魔發狂,雖有活佛在前,也沒有救藥了。
因此,只要念佛能一心,又何必預計見佛不見佛呢?一心之後,就會自己知道是非邪正。不見,固然能功夫上進;見了,更加能息心專修,決不會發生誤會,只有向前勝進之益了。
念佛的人也著魔
省庵大師《念佛著魔辯》 (釋本幻法師)
下面,我們講一下淨土宗第十一祖省庵大師的《念佛著魔辯》。這是省庵大師著作中的一部份內容,就是一個小章節,名字叫作《念佛著魔辯》。「念佛」呢,指的是我們大家平時所行的持名念佛。「著魔」呢,就是說學佛學錯了路,不在正道上。「辯」是辯解的辯,就是針對念佛也會著魔,這樁事的一個辯解。
那具體講一些什麼樣的內容呢?在祖師的論注裏面,他這樣講的,「或問省庵曰。參禪一門。全仗己力。故每多魔事。念佛則仗他力。故承佛護念。魔事不生。有諸否乎。」就是說我們在學佛的過程當中,一般情況下都是這樣說的,就是說「信為能入,智為能度。」這是《大智度論》裏面的說法。是什麼意思呢?信心能夠入門,但是能不能了生死出三界呢!跟智慧就很有關係了。所以說呢!六度當中,也就是說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六度當中,前面那個五度呢,就像是人的手和腳,就像是身體一樣,而智慧就像是人的眼睛。眼睛,是一個人很重要的部位。如果說一個人在走路的過程當中,他是沒有眼睛的,是一個瞎子。他在那裏走路的話,會出現什麼結果呢?可能他會摔倒,也許摔得很慘,也許會掉入到陷井當中去。甚至會喪命。所以你看,如果說一個瞎子上了高速公路,就有可能會被車子撞死。是故佛門裏面常常說,智慧是先導。就是說般若是其他五度的前導,其他五度呢,是要跟從般若的。如果沒有般若的話,那就茫然無措了,不知道如何是好。所以,在學佛的過程當中,見地的正確與否,對於一個人學佛,是起到了很關鍵很關鍵的一個作用!故佛在《大佛頂首楞嚴經》裏說,末法時期,邪師說法數如恒河沙。這些邪師,會牽引眾生墮落到三惡道裏面去。那這個情況,就說明見解是相當重要的。所以有人也是問省庵大師關於這方面的一些問題,就是說見解方面的一些問題。你看大師對第一個問題的問答,就說的很明顯。這個人問省庵大師,參禪是全部靠自己的力量,所以會有很多的魔事,但是念佛呢?是靠其他的力量,也就是說靠佛的力量,他力也就是佛的力量。所以啊!得到佛的照顧,那就不會發生魔事了,是不是真的有這個說法呢?這個提問者,對這方面的見解是不正確的,也就是說搞不清楚。所以我們學佛過程當中,必須把相關的事情,怎樣的修法給搞個清楚,搞不清楚就修,這叫盲修瞎練。就是說,自己搞不厘清,然後就在那裏亂修。在這個修行過程當中,他的見地是不明的。所以提出了這樣的一個問題。你看他這個見解,他認為呢,參禪會有魔,念佛是靠佛的力量,魔應該是不會發生的。也就是說念佛的人,是不會走彎路的,所以我們儘管去念佛,這樣就能去極樂世界。念佛這樁事,是絕對安全的,不會出現任何魔相的。他就有這樣的一個見解!
然而省庵大師卻回答,「省庵曰。唯唯。否否。夫參禪念佛。論其難易。固有自力他力之分。若論魔事。二俱不免。」這話什麼意思呢? 省庵大師說,參禪和念佛,兩者之間難易的程度,說起來真的是參禪難,念佛容易。這一點,固然有自力和他力之分。也就是說,不修淨土只參禪,那是靠自己的力量了生死出三界,而沒有佛力的接引,因為他們不求往生極樂世界。但是念佛呢,就得佛的接引,因為他是帶業往生去極樂世界,所以有他力和自力之分。但是論到著魔,兩者都會有的。參禪的人容易著魔,念佛的照樣也會著魔。相對來說,修淨土的人這個機會會少一點。但是呢,還是會著魔的。現在學佛的人多,成就的人卻少。這一點,其實在省庵大師的這篇《念佛著魔辯》中,你也可以看出原因來。是哪一環節出問題了呢?第一個環節就搞錯了!第一環節是什麼?見解!見解上不正確了。見解不正確,後面是全盤皆輸。如人下棋,一個重要的棋子下錯了,會使得後面全盤皆輸。
然後那個人就問啦!他說「敢問何謂也。」唉!怎麼會這樣子呢?他就很驚訝。省庵大師就告訴他「魔事之來。其由有三。」這是說著魔的來因。著魔發生的來因,在那裏呢?就魔事之來,其由有三。說有三樣事情,會引得魔事的發生。哪三樣事情呢? 第一樣叫做「教理未明。」第二樣是「不遇善友。」第三樣是「自不覺察。」就是說,這三樣事情,如果搞不清楚的話就會著魔。
這三樣,第一個是教理不懂。比如說我們學淨土,我們淨土宗也有教理的!比方有一些人得出一個觀點,說淨土宗就是念佛,只要你念佛會念,那就是已經在修淨土宗了。這個話對還是不對呢?也對也不對。對上等根機的人來說那是對的,像六祖慧能大師這樣上上根機之人,那是絕對沒問題。中下根機可能全部出問題,不是增上慢人,就是著魔發狂。所以教理未明這一關,現在這一時期,基本上出現了很大的一個偏差。教理不明,搞不清楚那個說法是正確,那個說法是不正確。當年佛所講的四依法當中的依法不依人,現在很多人變成了依人不依法了。完全以某某法師,某某居士個人所說的話為標準,那就忽略了法的一個重要性。如果這個講法的人,所說的是邪見,那就相當的危險。
第二個不遇善友,我們學佛法並不是生而知之。你看孔子在倫語裏面講到,說他自己不是生而知之的,所以他是“信而好古,述而不作。”孔子的學問,也是跟人學的。所以遇到一個真正的善知識,這是多麼重要的事情。還有一點,我們大家不是位不退的人,大家都沒有證得位不退,就是說你還是個凡夫。凡夫的話,難免就會什麼?隨境緣所染。就是說隨善緣呢!他就會變得越來越好,隨惡緣呢!他就變得越來越差。會被環境所污染的啦!是故,近墨者黑,近朱者赤。正因如此,所以善知識起到了一個相當重要的環節。特別是教他佛法的善知識。還有他身邊交往的這些居士也好,朋友也好,都可以收到善友這一欄。如果這個人遇不到善友,遇到的都是惡友,惡知識。那對他來說,修行想要成就,恐怕是相當的困難啦!因為他無形當中就會被染汙掉,染汙掉了,他還自己不知道被染汙掉了。為什麼呢?因為他自不覺察。
所以,第三樣最重要的環節就是他自己不能覺察。沒有證得位不退之前的人,他是不定聚。如果說這個人沒有覺察能力,修行還真的是很不容易。無形當中往往會被錯誤的觀點、錯誤的行為,給牽走了。他自己還不知道,自己已經出錯誤了。這就是自己不能覺察。為什麼?因為他謙虛之心,往往做不好。因為一般世俗的人,都愛聽好話不愛聽壞話。如果有人批評你,說你怎麼差,怎麼差,你肯定不願意聽的。為什麼不愛聽?因為你沒有覺察之心。你覺察之心或者有,但是比較淡,所以你不愛聽。如果對覺察之心強的人,他會喜歡聽批評他的話。不愛聽什麼?讚歎他的、奉承他的、吹捧他的話。這個,是我們凡夫的弱點。所以這三樣事情,一者教理不明,第二不遇善友,第三個自己不覺察,那就會著魔。
「今夫人適千里之路,苟不按輿圖,又不逢引導,複不識前路通塞,莽莽然而進,吾知其難免於錯誤之患矣。」後面省庵大師說了,今夫人適千里之路,若不按地圖。大師他這裏講的是輿圖,我解釋就直接說地圖,這樣大家好理解。他說,如果有一個人要走一千里的道路。走一千里的道路,打比方我們從台州出發到杭州,這個路程挺遠的。如果你開車,在高速公路上,不按照那個高速公路的指示牌去開的話。結果會是?也許你就開不到杭州了,甚至有可能出車禍,或者還有其他的危險!就是說你必須按照地圖走,如果你不按著地圖走,又沒有一個熟悉路的人引著你向前走,同時你自己又不知道前面這個路哪條是通的,哪條是閉塞的,又搞不厘清,然後你很茫茫然的就向前走了。那省庵大師就說了,「吾知其難免於錯誤之患矣。」什麼意思呢?就是說一個人要走一千里的路,如果他不按照地圖,又碰不到一個熟悉路的人,自己又搞不清路。不明白哪條路能走,哪條路不能走,也就是說他對路況是不瞭解的。他從來沒有熟悉過這個路怎麼走,然後他就很魯莽的就向前走了。省庵大師他說到,吾知其難免於錯誤之患矣。也就是這個人會出錯誤,難免會出錯誤,這個危險性就太大了。
「參禪念佛。譬如行路。經教如輿圖。善友如引導。覺察之心如識路通塞。」這是說參禪和念佛就像是走路一樣的。我們懂經教,比如說學淨土的人懂淨土五經,知道信願行三者的差別之相,就像是拿著地圖。善知識,就像引你走路的人。引導,就像是我們出遊時的導遊,又像是行路時的路標。覺察之心呢?如識路通塞。就像是知道哪條路通,哪條路不通。如果前方的路已經塌崩了,你繼續向前走。那肯定是不行,縱然有地圖也不行。縱然有人說讓你向前走向前走,還是不行。因為前面的路,已經塌崩了。所以覺察之心,就像識路的通塞。「雖兩條途路。夷險不同。俱不免錯誤之患。」雖然是禪宗和淨土,是兩條不一樣的路。一條相對的來說安全一點,一條相對來說危險一些。但如果不具足這三個條件,都會出現錯誤。那就是,修行要出危險。那參禪呢!省庵大師說了,我們先把它放一放,我們單單講念佛。「參禪且置,只如念佛。或有厭平坦而好奇特者,或有舍直截而求紆曲者。或兩路兼行,兩路俱失者。或以途中為家舍,平地為高山者。如是錯誤,不可勝舉,皆教理未明之過也。」大師說有些人不愛平坦,他喜歡奇特的東西。打個比喻,比如現在有人在提倡念佛的調,他提倡一種調。他說這種調,是過去印光大師曾經用過的,但是已經失傳了。他說,他是從某某老前輩那裏突然得到了這個調。這個調念了之後啊,很容易使人得念佛三昧,一般一個星期就可以得到念佛三昧。但這個調呢,現在只有他知道。你要學,就要跟著他學。這樣的想法,如果出現之後啊,其實就已經是著魔之相。這正是「厭平坦而好奇特」。如果真有這麼好的調,為什麼印祖當年秘而不宣?反要將這麼快可以證三昧的念佛調藏在那?印光大師在《文鈔》裏就提過,如果某種法秘而不宣,一直都藏著,然後某某人得到真傳。印祖說這個,不是佛法的正當途徑,不要跑去學。我們淨土宗是光明大道,坦坦蕩蕩,沒有什麼隱藏在那裏不可告人的。不可告人的東西,不一定是好東西,還是不要學為好。所以,好奇特那是著魔之相。不要搞奇特的東西、怪異的東西。要走就走,正常道路。
「或有舍直截而求紆曲者。」有人告訴你,學淨土就應該這樣學,他偏偏不相信,就愛搞複雜一點。他覺得所說的東西太簡單了,我不願意這樣。比如說,有人真的就是這樣。他喜歡搞觀像念佛、觀想念佛,就是喜歡修十六觀法,告訴他你這個十六觀法不好修的,因為境界太細了,你觀想不起來,難免出問題,容易出問題。讓他就持名念佛,就念「南無阿彌陀佛」,他偏偏不相信,就想修那個觀想念佛,舍直截而求紆曲。但是,觀想念佛這個修法,不容易修,容易出問題。
「或兩路兼行。兩路俱失者。」比如說,有些人主張禪淨雙修。禪也修,淨也修,開悟要求,往生也求,結果兩者都失掉了。這是一種問題。「或以途中為家舍,平地為高山者。」這個是什麼意思呢?明明你功夫還沒到家,就認為自己功夫到家了。明明你還沒有往生的資格,就認為已經取得了往生的資格,就是以途中為家舍。還沒到家,你功夫還沒到家,到家就代表什麼?就是說信願已經完全具足了,功夫成就了。那信願沒有具足之前,功夫沒有成就之前。就說自己已經具足信願了,就覺得往生是易如反掌了。然後,自我感覺就很良好了。這個就是說以途中為家舍,平地為高山。明明是一塊平地,把它當做為高山。明明自己沒得念佛三昧,覺得自己得念佛三昧了。明明學佛沒到那個水準,覺得自己到了那個水準。「如是錯誤。不可勝舉。皆教理未明之過也。」其實這些錯誤,很多。為什麼會出錯呢?一句話,因為他根本就不懂淨土宗,沒有好好學過淨土宗,所以他出問題,這都是教理未明之過。要記住這些都是省庵大師的話,我只是把它解釋成白話而以。
「念佛一門,極圓極頓。至易至難。」後面大師繼續講到,念佛這個法門啊!是很圓滿的。極其圓滿,極其圓頓的一個法門。頓就是快速,圓是圓滿。至易,就是說很容易很容易的,相對於其他法門來說,那是最容易的一個法門,但也是最難的一個法門。說淨土法門容易嗎,真容易!說淨土法門難,真的是難啊!所以呢?學佛法,有些時候,真的是難如上青天。有些時候,又是容易的如反一個手掌一樣。易如反掌,相當容易。那為什麼這麼說呢?省庵大師後面有解釋,「只如《彌陀經》中‘一心不亂’四字,淺言之,愚夫愚婦皆可為;深言之,大聖大賢終不能過。今初心行人,或暫得輕安,自謂已得事一心者。初開淺解,複自謂得理一心者。或粗念不生,細念猶生者。或勇猛過分,精進倍常。不知外心無佛,速求取證。不達善巧方便,急欲捨身。魔鬼因之遂入其體,為瘋為狂,都不覺知。此善友不遇之過也。」祖師說阿彌陀經,裏面有四個字,叫做「一心不亂」。一心不亂呢,往淺的說,普通的凡夫,就是那些愚夫愚婦。他如果去做的話,他也能做得到的。只要他認認真真去做,死心踏地去做,也能做得到啦!但是往大的說呢,「深言之」就是往大的說,大聖大賢終不能過。聖人、大賢之人,都不能夠超過一心不亂這四個字。因為理一心不亂呢,是破無明,那都是登地菩薩的境界啦!事一心不亂呢,要破見思,是阿羅漢的境界。你看,大聖大賢終不能過這四個字。
「今初心行人。或暫得輕安。自謂已得事一心者。」今天有一些念佛的人,念佛的時候,暫時妄想有點少了,妄想好像有點被伏住了。暫時得到一點輕安,就自我感覺很好,覺得念佛念得很了不得。然後他就認為,他自己是達到了事一心不亂。就如彌陀要解說的,已經不為見思煩惱所亂。那對於他來說,對於一個證得事一心不亂,又能信願求生極樂世界的人,那往生就是很容易了。他就認為自己達到了這種高檔的水準。事一心不亂,那已經是相當厲害了。事一心不亂如果高要求講,小乘那就是阿羅漢的境界了。大乘是什麼,七信位菩薩的境界了。對他們來說,往生那是相當容易的。只要他有信願,願意去,往生可謂是易如反掌。
「初開淺解。複自謂得理一心者。」有一些人呢,稍稍有所解悟,他就認為自己已經得到理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如果按照蕅益大師的說法,理一心不亂是登地菩薩的境界,別教登地、圓教初住位菩薩的境界,談何容易!「或粗念不生。細念猶生者。」有些人覺得自己念佛念得很好了,念頭不起了。其實你不是念頭不起,是你粗的念頭不起了,細的念頭照樣起的。「或勇猛過分。精進倍常。」或者過份的勇猛精進,一天念佛一定要念多少萬,然後念的非常用功,過份的用功,看得有點可怕的用功。比如我們舉例,早上從四點鐘起床,五點鐘就吃好飯啦!早飯之後,然後從五點鐘一直念,念、念、念,念到中午十二點鐘,竟然都不休息,連個水都不喝,搞得是倍常勇猛精進,這個事情就有點可怕了,搞得那麼怪怪的,這就有點可怕了。勇猛過分,精進倍常,這個其實都是著魔的魔相。這樁事一定要小心的,這些人極有可能就已經出問題了。「不知外心無佛,速求取證。」還有一些人呢,希望快速證得某一種境界。打個比喻,我們這邊,現在有些人在念佛的過程當中,總希望自己快速取到往生極樂世界的資格。所以不少人,參加了一日一夜念佛後。就說他已經有資格踏進極樂世界的報土了,已經拿到保證書了。總希望自己快速的達到這個程度,達到這個效果。有這種快速求的一個想法,其實就已經是著魔了。為什麼?他不知道心外無佛,佛外無心。你內心深處如果煩惱還是那麼熾盛的話,你說有一種方法能夠幫你達到解脫,那你就已經是外道啦!已經是邪見啦!因為心外無佛,佛外無心。離心之外找不到一尊佛,離佛之外也不可能再有一個心。你心中具足三毒,如何感得臨終的時候,佛能夠現前把你接走?你的貪嗔癡心如此熾盛,如何能夠往生?所以這一點,一定要注意。這是說,不知心外無佛,速求取證的心。還有「不達善巧方便。急欲捨身。」有些人誤會淨土宗往生的事情,認為早點死,就能早點往生淨土。他生了一點病,他就想到我要快點往生,最好小病變成大病,然後讓我馬上就死了。或者內心中想到,最好讓我得上癌症,我明天死了最好。因為有這樣的一個念頭在,就是說,急於快速捨棄自己這個身體。他不曉得這樣做,可能會使得無始劫來的冤家債主來找他報仇。會讓他感得不好的果報?臨終橫死,也就是不得善終。這樣的話,臨終一旦生起瞋恨之心,到時後就墮三惡道去了。所以我們一定要求什麼?臨終的時候,無諸病苦,如淨土發願文所說的,無諸病苦。怎麼能夠求病呢?臨終時不要求這個事情。所以,一定要通達佛的善巧方便、菩薩的善巧方便,祖師的善巧方便,不能夠說快速的捨棄這個身體,達到解脫的目地。那是不可以的。如果說你不按照這個方法去做,那就違背了省庵大師的教誡。那「魔鬼因之遂入其體,為瘋為狂,都不覺知。」這時候呢!魔鬼就會進入你的體內了,那個時候你已經處於瘋狂狀態了。也就是說,你已經是著魔之人了。但是你不會體會到你自己已經著魔了,都不覺知,你不會知道的。著魔的人不會說自己已經著魔了,如果他真能知道的話,他還能改。這一環節是因為什麼樣的原故呢?因為他遇不到善知識的原故,身邊沒有善知識教他。如果善知識對他說,你沒有得到念佛三昧啊!你現在還不夠資格,千萬不要有這個想法。如果一講他就能改,那就好了。只可惜他遇不到善知識,這是第二種不好的緣份,就叫做善友遇不到。
“夫眾生生死,以我見為本,我見不除,修行無益。然我見之生,根深蒂固,其萌芽發幹,無處不有。是故見地高則我見俱高,工夫進則我見亦進。若不時時檢點,刻刻提撕,則念念發生,心心增長,隨逐行人,雖死不離。是故學人心不虛,則自不覺察。不覺察故,我見增長。少有所得,則生驕慢。譏嫌同學,誹謗行人。雖有修行,終成魔事。此自不覺察之過也。”第三種是什麼?就是說自己不覺察。我們凡夫為什麼會有生死?按照省庵大師的說法,有生死的原因是因為有我見在。我見如果不除去的話,修行是沒有好處的,就是說「夫眾生生死,以我見為本,我見不除,修行無益。」我們在學佛的過程當中,難免會常常出現我見。愛存自己的觀點,總喜歡把我字放在前面,總感覺我講出來的話特別對。比如你拋出一個觀點,有人批評你,說你不對。你內心深處就不高興,心想你竟然敢批評我,竟然說我的觀點是錯的,然後想方設法將別人辯倒。其實這一剎那,就是我見在起作用。你為什麼就不能換一換,不要有一個我個人的見解,要所有的見解,都是來自于祖師的見解,這樣多好。我反正只知道我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為什麼你就不能學孔子呢?當聽到別人的批評時,為什麼就不能反觀,是不是自己的見解違反了佛言祖語。為什麼一定要在第一時間,就想辯倒對方。所以這個我見,如果存在很強的話,聽到別人批評的時候,就會心裏不高興,就會生瞋恨之心,覺得我的觀點被人家給駁倒了。所以學佛的人我見如果不能去除掉的,他修行是不會得到的。越修的話越糟糕,越修我見越堅固。在《華嚴經》裏面不是有一段話嗎,叫做「智學證涅槃,愚學增生死。」就是說有智慧的去學習佛法,它能夠使得我們達到解脫。愚癡的去學佛法呢!它只會增加你的生死。就像是一杯水,蛇飲進去了,它會變成毒汁,牛飲進去了,它會變成牛奶。所以同樣是佛法,會學的人呢,他會了生死,不會學的人呢,他會增生死。所以省庵大師就說,「然我見之生,根深蒂固,其萌芽發幹,無處不有。」我們喜歡有我執,喜歡有自己的見解。這個事情呢,根深蒂固,到處都在萌芽發幹。你還不知道,自己的我見已經增長了。所以我見的增長呢。很多人往往沒有體會得到。我的見解,我的見解已經開始增強了。我見已經增強了,他還體會不到。所以這個過程,是相當麻煩的一個事情。所以,時刻要提防我見有沒有在生長。「是故。見地高則我見俱高。工夫進則我見亦進。」看的書挺多的,並且有一些想法呢很前衛。用我們現在的一個形容詞,叫做前衛。很愛批評別人,或者是,突然怎麼的感覺自己得出了一個不一樣的結論,這個結論都是前面的人從來沒有講過的,我今天把這個講法給講出來的。其實呢!當你得出這個結論的時後,其實我見也會一起上來。為什麼?因為這是你得出來的結論呀!這是你體會到的境界啊!這是你體悟到的感受呀!不是別人體悟。所以我見當下也上了。你念佛,比如一天念十萬聲佛號。感覺我今天念了十萬聲佛號。跟別人在聊的過程當中,就問別人,你念了多少佛號啊?他說我一天就念一千聲。唉呀!你怎麼就念一千聲呢?我念十萬聲。說的很得意!那一剎那,你的我見就已經上來了。因為功夫越長進的時候,我見亦長進。有一句話叫「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這是有一定道理的。道行在提升的時候,魔也在提升。所以見地越高,我見也會越高,功夫越上,我見也會越上。如果你不時時撿點自己,時刻提醒自己,那我見就會不斷的增長、增長,可謂是念念發生,心心增長。然後跟著你,到死都不離開。是故,學佛的人。你如果真的在開始用功了,真的感覺自己學問增長了,見地變高明了,修持得力了。感覺別人學佛好像都學錯了,只有我學對。心想,唉呀,太慶倖了!你看,我學佛法學對了。這話對不對呢?好不好呢?好倒是挺好的,但就怕你的我見會上來。如果你不善於去撿點自己的話,不善於去發現你身上的缺點的話。你覺得自己身上沒有缺點了,找不到缺點了,那一剎那你感覺到洋洋得意的時候,那就說明你已經完蛋了。「是故,學人心不虛,則自不覺察。不覺察故,我見增長。少有所得,則生驕慢。譏嫌同學,誹謗行人。」所以,學佛的人一定要記住一點。我們見解再高明,沒有什麼了不起的,因為我們的見解是從誰那裏學過來,不都是從祖師那裏學過來的嗎?其實那是祖師見解高明,並不是你見解高明,你只不過是個複製品而以。有什麼值得驕傲的?所以呢,心一定要謙虛。我們自己的行為還做不好,我們的貪瞋癡還很重,我們的殺、盜、淫、妄還都常常起現行。一定要謙虛,如果不謙虛就是不覺察。不覺察的話,我見就會增長。稍微有那麼一點點的得到,自己感覺自己有一點點的得到了,少有所得,就會生起驕慢之心。有驕傲、我慢之心,然後瞧不起其他人,誹謗其他人。雖然有修行,最終還是變成魔了!「雖有修行。終成魔事。」這是大師說的。
「或曰:“參禪須近明師,若無明師,須看經教。念佛只貴深信力行,既能深信力行,則決定往生,何藉善友、經教?”」有人問大師,他說參禪要親近好的師父,親近明眼的善知識。如果沒有明眼的善知識,沒有明眼的師父。那要看經書,看經教。念佛呢,只要你相信有一個極樂世界,願意去,然後你就念佛,就是說力行,深信力行。相信了,然後我念佛就好了。既然我相信淨土法門,我願意去極樂世界,我去念佛,就肯定能夠往生了。幹嘛還要什麼善知識、什麼的經教啊?這個觀點,一般的人常常有。哎!這真的是癡人學佛!這些人還要說,你們聽經,研教、看書都是搞理論的,我念佛才是真作。幹嘛要去搞理論呢?搞理論有什麼用呢!關鍵問題還是要念佛、還是要行動,你行動做不好有什麼用啊?就像是有一個人說:“唉呀!開車幹嘛要看地圖啊?開車幹嘛要看路標啊?我只要車子油門一踩,踩它一百碼,沖過去不就好了嘛?”呃!你把護欄杆也沖了! 呃!對山也給沖過了!呃!最後把你自己的命也給沖了!所以說,這是癡人學佛的一個表現。但現實中,很多人都是這樣。他覺得聽經、研教是學理論,跟行動沒有搭尬的。那真是大錯特錯!這個人是莽夫、癡人,愚癡的人!
所以省庵大師對這句話批評得很厲害,大師說「是何言歟。」這說的什麼話呀?這就這個意思。「省庵曰:“是何言歟?世間小技,尚不可無師,況念佛為出生死要門,若無善友、經教,從何開發,誰為引導?《觀經》下三品,皆是臨終善友開發,故得往生。其上、中品則不必言矣。須知從凡至聖,由易至難,莫不以善友、經教為根本。汝不因經教,何由而知淨土法門,而生信向耶?”」大師說世間小小的技術尚且不能沒有師父,更何況是念佛法門?念佛那是出生死的一個重要之門啊!重要的一個法門,出生死的一個重要的法門。如果沒有善知識、沒有研習經教的話,你怎麼了生死出三界呢?你如何開發呢?誰為你作引導呢?在《觀無量壽佛經》中的下三品往生,都是臨終的時候,善知識給他們開發,才得到往生。那上品、中品更加不用說了,肯定要有善知識的。所以呢!從凡夫地一直到聖人地,就是說我們從凡夫到成佛。你看!從凡人到聖人,或者說,還有一樣,就是從簡單到難。呃!你看,越到後面修行就越來越難,剛開始還稍微好一點點,你看看,十信位還容易修一點,十住位就深啦!十行,後面就更深啦!一直到十地。然後呢等覺位,最後到妙覺位,也就是佛位。那是越來越難,越來越深。但是呢!在每一位的過程當中,菩薩每一階段的修行,他都是以善友和經教為根本的。不管你是凡夫還是聖人,都不能離開善知識,都不能離開經教。如果,你沒有善知識指點,又不看經法的話,你怎麼能夠知道真正的淨土法門?你怎麼能夠生起真正的信願呢?這是省庵大師告誡我們的。「汝不因經教,何由而知淨土法門,而生信向邪。」
如果說因為學經教,而知道念佛的話。「若因經教而知念佛。」這個人問了,如果因為經教而然後知道念佛,那一部《阿彌陀經》足足有餘啦!「則彌陀一經足矣,奚以多為。」這一部《阿彌陀經》就足夠啦,幹嘛要看那麼多的書呢?沒必要啊!這時,省庵大師說了一句很重要的話。「曰:“上根則可,中、下根人,須遍閱淨土諸書,備識信行願三差別之相。加之善友警策,內以虛心覺照。庶幾免於魔事,而後念佛之功可日進焉。否則不為魔事,終成增上慢人,一念不覺,遂成淪墜,其禍可勝言哉!”」大師說,上等根機可以。單單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只要一部阿彌陀經,別得什麼都不幹啦!上等根機是可以的。中下根機的人呢?都不行!必須要廣泛的看淨土宗諸書,就是說要廣泛看淨土經典,及淨土宗歷代祖師們所講的各類書。當然,必須是淨土宗祖師們講的各類書,也就是指見解正確的淨土諸書。看了之後,「備識信行願三差別之相。」備識,就是說相當瞭解信願行三者之間的差別之相。這三者之間的差別之相是很微細的,甚至很微妙。不認真去覺察,不認真去體會,很容易偏差的。所以,怎樣才能夠真正把信願行三差別之相搞清楚?必須要遍閱淨土諸書,你不可以死執著一本書、兩本書。“淨信書不如無書”,這個是古人說的。所以,你不可以死執著一本書兩本書。比如說,有人死執著蓮池大師的《彌陀疏鈔》,然後就反駁幽溪傳燈大師的《彌陀圓宗鈔》,反對蕅益大師的《彌陀要解》。啊!有人執著一句話,就認為念佛必須要達到一心不亂,才能夠往生極樂世界。那就是大錯特錯了。所以縱然是對祖師的書,你也必須要善加體會祖師的意思。如果死執著其中的一段話兩段話,把祖師的本來的意思給顛覆掉了,那就是大錯特錯!所以呢,只有你廣泛的看了祖師的書之後,才能夠真正體會到祖師的意思。比如說,《蓮池大師全集》裏面,蓮池大師就解釋過前面有些祖師的一些說法。有些人,就對過去祖師所說的話誤會啦。蓮池大師就跟他講,說這個祖師想表達的意思,不是像你理解的這樣。你看,那時就有些人,理解錯啦!到印光大師這個時代,你看,有人對蓮池大師講的一些內容就理解出偏錯啦!印光大師就告訴他說,蓮池大師不是表達這個意思,你理解出錯啦。這個都是很重要的一個事情,所以一定要廣泛的看書才行。把幾個祖師的書儘量多看一看,這樣你才能夠真正體會到祖師的意思。要不然的話,就容易出偏差,對信願行三差別之相會搞不清楚。只有你廣泛看書了之後,才行。這是一條。「加之善友警策,內以虛心覺照。」後面還要加上兩條,邊上要有善知識來警策你。警策指的是什麼?善知識來批評你和告誡你。你犯了錯誤,邊上有人批評你,這是一個福報。就是說,我們犯了錯誤有人會批評我們,這是我們的福報。我們最可悲的是什麼時候啊?我們犯了錯誤,身邊沒有一個人會批評你,只有讚歎你的話。這是我們的業障現前,是很可悲的一樁事情。所以加之善友警策,是一種福報。內虛心覺照,然後內心要很虛心。如果你不虛心的話,別人批評你,你就在那裏發火、在那裏鬱悶,那別人批評跟不批評不是一樣嗎?你照樣還是不能改變錯誤,所以一定要很虛心。「庶幾免於魔事。」這樣,才使你著魔發狂的機會可以免掉。庶幾免於魔事,就是說明這個意思啊!如果你不小心不謹慎的話,還有可能會著魔的。真的是要如履薄冰,小心謹慎才能免於魔事。「而後念佛之功可日進焉。」這三個條件具足了之後,再去念南無阿彌陀佛,你念佛的功德,才能夠一天天進步。要不然的話,縱不著魔,也是成一個增上慢人。「一念不覺,遂成淪墜,其禍可勝言哉。」
哦!講到這裏的時候,提醒一下。我親眼就見過這麼一個居士。這個居士呢,你說他學佛用功吧!好像是挺用功的。聽別人說,他一天念五六個小時的佛號。將近要念上個五六萬吧!就當他一個小時念一萬的佛號,那一天要念個五六萬啊。還要工作,念佛又要念那麼長時間。那別人都很讚歎他呀!覺得他很修行呀!但是,我卻覺得他有點著魔了。為什麼?因為這人傲慢之心很強大,自私自利心也很大。別人一有困難找他幫忙的時候,他會怎麼說呢:“還是念佛要緊,只管自家,不要管別人的事情。”慈悲心沒掉了。特別是他吃素吃了幾年之後,竟然還會吃肉!吃肉的原因是聽別人說:“念佛能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什麼罪都能消,念佛不防礙你吃肉,吃肉不防礙念佛。”那他乾脆就吃肉了。還大吃特吃。你看,他這個人比較傲慢。因為傲慢,然後又沒有善知識的引導,自己又不好好看書。雖然天天念佛,天天念佛有對他來說有什麼用啊?還是不能了生死。並且他近期還得出一個結論,他說他要證念佛三昧。希望再加大馬力,念一天佛號,往上進證念佛三昧。見人的時候,就跟別人說:“不要看書,不要搞別的什麼東西,就念佛,不要管閒事,別人助念不助念都不要管,反正跟外界不要接觸,只管念佛,我們要證念佛三昧。”哦!像他這樣下去的話,不為魔事,必終成增上慢人。等到一念不覺的時候,遂為淪墜!什麼意思呢?等到他死的時候就要掉下三惡道去了。這個危害太大了。
「或曰:“行人心既念佛,佛豈不垂護念?如其護念,魔事何從?”」那有人就問,他說我們學淨土的人,我們既然開始念佛了,那佛為什麼不保佑我們呢?不護念我們呢?如果佛來護念我們,那為什麼我們還會著魔呢?「省庵曰:“念佛人果得一心不亂,則佛護念不虛。如其未得一心,或有以輕安為禪定,淺解為深悟者,隨有所得,生增上慢,此則自取過愆,非如來咎。是故吾言善友、經教、覺察之心,三者缺一不可。而覺察之心尤為最要,不可須臾暫離。若一念不覺,則一念顛倒。念念不覺,則念念顛倒。顛倒既起,魔事興焉。畢世工夫,一朝唐喪,可不畏歟!《淨土文》雲:‘身無病苦,心不顛倒。’當知身無病苦,則求在於佛。心不顛倒,則求在於我。在於佛者,非我敢必。在於我者,安可不自勉焉?設使臨終一念顛倒,非唯九品不生,抑亦三途難免。佛雖大慈,救我不得,奈何奈何?是故修淨業人,不可一念遠離善友,亦不可一念生顛倒心也。”」省庵大師回答,如果念佛的人,真的得到一心不亂了,那佛就會護念他。這人的見思煩惱已經斷掉了,他貪瞋癡已經不再起作用了,他貪心沒了、瞋恨心沒了、愚癡的心也沒了。也就是說殺盜淫妄的心,全部都沒掉了。沒有殺心了,沒有盜心了,沒有淫欲之心了,沒有打妄語的心了,這全部斷掉了。真的達到一心不亂的話,那佛肯定就能護念。如果你貪瞋癡還沒斷,殺盜淫妄還沒去掉,沒有達到一心不亂的話。哦!那你恐怕就不行啦。為什麼呀?只有真正達到一心不亂的人,佛護念不虛。如果沒有真正達到一心不亂,就認為有佛護念,而不會著魔的話。這恐怕還要加上問號。「如其未得一心。或有以輕安為禪定。淺解為深悟者。隨有所得生增上慢。此則自取過愆。非如來咎。」什麼意思呢?如果這個人還沒有得到一心不亂,以小小的輕安就做為禪定。略為有所解悟,就認為自己已經深悟了。稍為有一點得到,念佛的時候稍為得到一點點境界,甚至可以說有些人根本沒有得到境界,他就很傲慢了,他就很洋洋得意啦!他就認為自己已經拿到了什麼保證書一樣。那種感覺啦!這個都是什麼?你自己自找苦吃,不是佛的錯,不是佛不護念你,而是你自己自找苦吃。「是故吾言善友經教覺察之心,三者缺一不可。而覺察之心尤為最要,不可須臾暫離。」所以省庵大師他就這樣說,他說,善友和經教,還有你的覺察之心,三者一樣都不能缺的。但是呢,最重要的還是這顆覺察之心,最重要,絲毫都不能離開。如果一念不覺,則一念顛倒,念念不覺,就念念顛倒。顛倒起來,魔也就起來了。所以一世修行啊!一天就報廢掉了。「一朝唐喪,可不畏歟。」這個是大師的原話。
如果一個人啊!在學佛的過程當中,不懂得謙虛,那他一輩子的修行就會報廢掉。哎!一世修行又白修了。所以,謙虛是最重要的。那世間人呢,很可悲的一點,就是總感覺我修行比別人好。一定要記住一點,多發現自己的身上的缺點,最好找出你身上的一兩個致命的缺點,把這個缺點釘得牢牢的。哦!當別人讚歎自己的時候,你馬上想到,我身上還有這個缺點呀!這個缺點還在呀!比如說,打個比喻,你那個貪心重的話,哦很貪財。呃!一看到那個有賺錢機會,就拼命想賺錢。賺到錢,你就藏在那裏不願意花。你就把你這個缺點,牢牢記住。或者你很愛占別人小便宜,你就把你這個缺點牢牢看住。你的淫欲心很重,你就把這個缺點牢牢看住。種種、種種,反正一句話,記住你的缺點,當別人讚歎你的時候,千萬不要洋洋得意。要不然的話,你一輩子修行可能就到此結束了!多記住自己的缺點,不如是,你見解再高明也是沒有用的。縱然你見解超過馬鳴菩薩,超過龍樹菩薩。如果你傲慢之心很強大、很狂妄,縱然你見地高明,照樣不能令你了生死出三界。這個是出自《淨土十要》當中的《西方合論》,第十要便是《西方合論》。縱然見解超過馬鳴菩薩,超過龍樹菩薩,亦然不能助你。為何?因你行為做不到。這個行為是什麼?最重要是你的謙虛做不到。你的謙虛如果做不到,一切修行都是白費的,都完蛋!畢世功夫,一朝唐喪。所以在西方淨土發願文裏面有這麼一句話,叫作「身無病苦,心不顛倒。」這個是慈雲懺主,也就是遵式大師寫的。我們要發願呢,求臨終的時候不要生病。心呢,不要顛倒。千萬別學一些怪怪的人,說發願讓我早點得癌症,得癌症我就可以去極樂世界了。這樣是一個顛倒的想法。所以,我們要求臨終時,身體不要有病,心不要有顛倒。這樣,往生比較得力。特別是身體如果生病生得很厲害的話,念佛的時候可能就不容易得力。為什麼呢?因為很痛苦,念不起佛了。是故,這個是修行的一個障礙啊!所以要多求佛。省庵大師就說了,身體沒有病苦,那要去求誰呢?那要求佛。心不顛倒呢,那要求誰啊?求你自己啦!在佛的那個,我不敢說。就是,非我敢必。所以,要求佛。求佛力加被,希望我臨終的時候不要生病。但心不顛倒,在我這邊。我怎麼能夠不勉勵自己呢?心不顛倒,最重要是什麼?是要有謙虛之心。不能舍離善知識,要研習經教,不能生出邪見。心不顛倒,也就是內心不起邪見。所以唯除五逆,誹謗正法。如果說一個人,他會誹謗正法,他生起了一個邪見。把淨土宗的見地已經彎曲掉了、錯解了,把信願行弄顛倒了,是把淨土法門給混掉了。那臨終的時候,怎麼能夠往生呢?「設使臨終一念顛倒。非唯九品不生。抑亦三塗難免。」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如果你臨終出現顛倒之心,出現了邪見也罷,出現了貪念之心也罷,反正出現了種種顛倒。不僅極樂世界九品沒得生啦,抑亦三塗難免。特別是生起了邪見之後,臨終生起了邪見,或者說,你一生多在邪見當中。臨終的時候,不僅極樂世界沒得去,三惡道是難以免的啦!「佛雖大慈,救我不得,奈何奈何。」佛雖然慈悲啊!想救我救不了啦!有什麼辦法?有什麼辦法?這是大師的原話。
「是故修淨業人。不可一念遠離善友。亦不可一念生顛倒心也。」所以學淨土的人,不可以有一念的功夫,離開善知識。也不可以有一念的時間,生起顛倒之心。那如何保證呢?還是原先的那三個要求。一個是自己多看正見之書,看書的時候不能死執著於哪一本書,一定要善於融會貫通。然後還要親近善知識,自己如果發現錯誤,希望善知識能夠多多批評,善知識批評了之後,不要生起瞋恨之心,不要生起顛倒之心,一定要生起謙虛之心,批評得好,批評得好。聽到別人批評都很歡喜,那這樣善知識才能夠靠近你。如果你聽到別人的批評,都很不高興。那善知識怎麼能接近你?所以在弟子規裏面有一句話「聞譽恐,聞過欣;直諒士,漸相親」什麼意思呢?聽到別人的讚歎很恐懼,聽到別人的批評很高興。這樣呢!你身邊就有善知識出現了。要不然,就不行。好,省庵大師《念佛著魔辯》我們就講到這裏。全部講完了。
按:省庵大師《念佛著魔辯》,是本幻在2012年春節過後講的,當時由鑫居士錄製。省庵大師的內容,過去也曾經講過幾次。有一次也錄影了,但錄的不完整。2012這一次講的還算完整。但那次講解,是本幻身體極差的時候講的。雖然只有兩個小時左右,但對我而言卻是有些累的。因為身體差的原故,所以有一些地方,講的詞不達義,甚至有些義理也不清晰。不意這一次,香港一位居士,發心將本幻講的《念佛著魔辯》,文字上全部整理出來,併發於本幻,囑為較正。本幻看後,深為感動。這位元居士,本幻不認識,姓名也不知,連是男居士還是女居士我都不清楚。彼能如此發心,本幻深表感謝!收此講解後,本幻近費五小時,加以潤色修改,改前不盡義處。倘此《念佛著魔辯》講解能有益於人,則將此功德回向法界一切眾生同生極樂國。並特別回向整理此文的香港某某居士,身體安康,智慧增長,同生極樂,上品上生。阿彌陀佛!天臺山佛學院釋本幻識。時為2013年6月18日。
省庵大師《念佛著魔辯》講解者:浙江省天臺山佛學院釋本幻
念經持咒是否可以治鬼附體病?染上鬼神病,有什麼方法可以改善嗎?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