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菩薩成佛前的兩位瑜珈禪定大師 

世間的禪定就是四禪八定,這一點佛教與外道並沒有不同。而不同之處在於外道是為了禪定而修禪定,他們把禪定當作終極目標;然而佛教並不是為了禪定才修禪定,禪定對於佛教徒而言只是一種輔助工具,是為了修觀所打下的基礎。

在佛陀成佛以前,曾在印度的森林裡摸索解脫之道,他曾拜優陀羅迦羅摩、阿羅邏迦羅摩等兩位當代印度的禪定靈修瑜珈大師為師。這兩位大師分別證得世間禪的最高成就,優陀羅迦羅摩證得無色定的非想非非想處定;阿羅邏迦羅摩大師則證得第四禪的無想定。

當佛陀成佛以後,第一時間就是想去度化這兩位大師,只可惜這兩位大師福薄緣淺,竟然都先一步往生,無緣聽聞佛法。

後來,佛陀以神通去觀察,發現這兩位大師分別投生在無色界最高的非想非非想處天與色界最高的無想天。

佛陀又發現這兩位大師生前在禪修時,都曾受過干擾而發過惡願。

優陀羅迦羅摩大師在禪修時曾被空中的鳥與陸地的走獸所干擾,當時他很氣憤,也發願要屠殺這些飛禽走獸。後來,這位大師很精進,終於重獲禪定,證得非想非非想定,死後轉生到非想非非想天。但當他在非想非非想天的定境退失以後,就要重入輪迴,投生到人間變成一隻飛狸,專吃飛禽走獸,那些被他吃的動物都是在他修行時障礙他的飛禽走獸。這隻飛狸也因為造下太多的殺業,死後下墮地獄。

另一位阿羅邏迦羅摩大師,在修行時曾被水中跳耀的魚吵得無法入定,也因此他曾發惡願要宰殺這些魚。後來,阿羅邏迦羅摩大師很精進,又重獲禪定,死後轉生到了色界最高的無想天。當他在色界的無想天壽命結束後,又投生到了人間一處沒有佛法的國家當暴君,他殺人無數,造下很嚴重的殺業,死後因惡業墮入了大地獄。

這篇經文告訴我們,不管是第四禪的無想定或八定的非想非非想定,都是世間禪定的最高成就,能有這般成就非常的不容易。也因此,佛陀認為如果這兩位大師還在世的話,只要他們一聽聞正法,以他們雄厚的「戒」與「定」的基礎,一定能當下證得解脫。但,這兩位大師沒有福報,錯失了聽聞佛法的良機,就算他們在天界享有八萬四千大劫的壽命,可一旦天福享盡,依舊要下墮欲界,甚至有可能墮入惡道。

這篇經文,發人深省,予人啟示良多,讓我們心生警惕!

選譯自《佛本行經》

喬正一白話譯於西元2016/7/3農曆5月29日八關齋戒日


當世尊剛剛成佛之初,人還在森林裡。世尊本來不想宏法,因為他考慮到法義無上深奧尊貴,世人恐因愚痴胡亂謗佛、謗法,因此惡業而長劫沈淪在三惡道中。所以,他本想獨自在森林裡靜修,不打算走入紅塵去說法。但後來是受到了大梵天王的勸請,才考慮到這世上有善根波羅蜜之輩仍不在少數,為了這些眾生的福祉與利益,才決定走出森林展開他的宏法之旅。

世尊第一時間想要度化的對象並不是跟隨他在森林裡修行的五比丘,而是在他成佛以前摸索無上菩提時,在森林裡遇到的兩位瑜珈禪定大師。

這兩位瑜珈禪定大師的名字分別是優陀羅迦羅摩子與阿羅邏迦羅摩。當時世尊是這麼想的:「優陀羅迦羅摩子,他的心非常的靈巧,有智慧,聰明絕頂,他有很深厚的禪定成就,他的心雖仍有塵垢,但比起一般的凡夫,已經算很少了;他的諸使結煩惱很稀薄,善根已熟,智慧犀利。我應當去優陀羅迦羅摩子的面前,先對他說法。只要他聽了法以後,以他如此雄厚的『戒』與『定』的基礎,一定能快速證得解脫。」

就在世尊如此思惟沒多久,有一位在空中隱身的天神得知世尊的心思,便來到佛陀的面前說:「世尊,迦羅摩子已經往生了,從他過世到現在已經有七天了。」

世尊一聽,便以神通去觀察,他發現優陀摩子真的已經往生了,而且已經去世七天。

世尊又想:「這個優陀摩子,不知他往生到何處?」於是,世尊以天眼通去察看,他發現優陀摩子死後轉生到了無色界的最高天界—非想非非想天。

世尊又繼續思考:「非想非非想天的天神壽命到底有多長?有極限嗎?」

世尊又以神通觀察,他發現非想非非想天的壽命非常的長,而且長到不可思議,竟然有八萬四千大劫那麼長久。

接著,世尊想知道優陀摩子從非想非非想天死後又將轉生到何處?

世尊以神通發現優陀羅迦羅摩子從非想非非想天結束生命後將墮落於地球上,變成一隻會飛的狸。而且,這隻飛狸會殺害水中、陸地、或在空飛行的眾生;又或者因為淫慾去跟這些眾生性交。當飛狸的果報結束後,牠將因飢餓而死。

世尊繼續思惟優陀羅迦羅摩子捨去飛狸的果報身後,又會轉生到何處?

世尊以神通發現優陀羅迦羅摩子從飛狸之身的生命結束後,將投生於地獄。

這時,世尊看到這裡,感慨萬千,生起悲憫心,心想:「唉!這個優陀羅迦羅摩子,竟然如此福薄緣淺,錯失了千載難逢的解脫機緣,不得人間的妙好善報。唉!優陀羅迦羅摩子,聽不到我如是的善法。如果優陀羅迦羅摩子能有幸得聞如是諸善法,一定能速得解脫。」

接著,世尊又想:「既然如此,我又該為誰先說此法?又有誰能在我說法的時候,不違我法、不障礙我,而且能速疾證果?」

這時,世尊以神通去觀察,他知另一位瑜珈禪定大師阿羅邏迦羅摩,也是有極巧的智慧,聰明細心,禪定成就,雖仍有一點垢染煩惱,但心結已經很稀薄了,很有利根。佛陀想去阿羅邏迦羅摩大師的道場去對他說法,佛陀認為這位大師若得聞他所說的法,必能速疾證果。

就在世尊如是思惟的時候,有一位隱身的天神得知世尊的心思,便來到世尊的面前說:「報告世尊,那位阿羅邏迦羅大師在昨日就已往生了。」

世尊一聽,便以神通去觀察,他發現阿羅邏迦羅大師果真在昨日去世。

世尊又想:「不知阿羅邏大師往生後將投生於何處?」

於是世尊以天眼通去尋找,他發現阿羅邏大師已轉生到了色界第四禪天的不用處天(無想天)。

世尊又想:「不用處天(無想天)的壽命到底多少?壽命是有限的嗎?」

世尊繼續觀察,他發現不用處天(無想天)的壽命仍是有限的,有六萬三千大劫的壽命。

世尊又想:「不知阿羅邏大師從不用處天(無想天)死後,又將轉生到何處?」

世尊以神通發現阿羅邏大師從不用處天(無想天)死後,又下墮於地球人間,投生在邊地沒有佛法的國家,他會在那裡當國王。

世尊又想:「阿羅邏大師在沒有佛法的邊地當國王,不知當他死後,又將轉生於何處?」

世尊以神通發現阿羅邏在邊地當國王的時候,是一個殺人如麻的暴君,他將因殺人的惡業,死後墮入大地獄。

這時,世尊如是思惟:「唉!這個阿羅邏迦羅大師,竟然也是如此福薄緣淺,空受人身,卻錯失解脫的良機,不得善利。他無法聽聞我如是妙法;若他能得聞我如是妙法者,一定能速疾得證解脫。」

 

原文/

原文/《佛本行經》

爾時世尊作如是念:『其優陀羅迦羅摩子,
心應巧智,辨了聰明,長夜成就,
其心雖復少有塵垢,諸使結薄,根熟智利。
我今應當於優陀羅迦羅摩子對於其前,先為說法,
我所說法,彼能速疾,證知我法。』
「世尊如是思惟念已,時有一天在於空中,
隱身不現,來向佛所,而出聲言:『迦羅摩子,
其命終來已經七日。』
「世尊更復內心智見優陀摩子,
實命終來已經七日。
「世尊復念:『優陀摩子,命終已後當生何處?』
而世尊心復生智見,
優陀摩子命終生於非非想天。
「爾時世尊復如是念:
『非非想天壽命幾許?有邊際不?』是時世尊心生智見,非非想天壽命,
八萬四千大劫。
「爾時,世尊復如是念:『優陀摩子,生非非想,
彼壽終後,復生何處?』
「爾時世尊心生智見,知優陀羅迦羅摩子,
今在非想。彼處命終,後還墮落生於此處,
受飛狸身。而彼既得飛狸身已,若有眾生,
生於水中,或居陸地,或空飛行,
常當殺害於彼生命。或復共彼諸眾生等,行於慾事,
報盡於後,飢餓而死。
「爾時,世尊復心思惟:『其優陀羅迦羅摩子,
捨飛狸已,復受何生?』
「爾時,世尊心生智見,知優陀羅迦羅摩子,
從飛狸身命終已後,生於地獄。
「爾時,世尊心復如是思惟念言:『嗚呼嗚呼!
汝優陀羅迦羅摩子,空然受身,失於大利,
不得人間妙好善報。而優陀羅迦羅摩子,
不得聞我如是善法。若優陀羅迦羅摩子,
得聞如是諸善法者,即應速得證於此法。』
「爾時,世尊復如是念:
『我今為誰初說此法?我說法時,不違我法,不煩惱我,
而能速疾證於我法?』
「爾時,世尊內心如是思惟,
而知其阿羅邏迦羅摩種,極巧智慧,聰明細心,長夜成就,
雖少有垢,結薄利根。
『我今應當詣於彼間阿羅邏迦羅摩種邊,初說此法,彼若得聞我所說法,
其必速疾應當證知。』
「世尊如是思惟念已,時有一天,隱身不現,
往世尊所,而出聲言:『彼阿羅邏迦羅種姓,
昨日命終。』
「爾時世尊心生智見,知阿羅邏迦羅種姓,
昨日命終。
「爾時世尊復如是念:『阿羅邏種,從此命終,
受何處生?』
「爾時世尊內心生智,知阿羅邏此處命終,
生不用處。
「爾時世尊復如是念:『不用處天,
壽命多少?有於限量邊際以不?』
「爾時世尊內心智見,知不用處壽命有邊,
六萬三千大劫壽命。
「爾時世尊復如是念:
『其阿羅邏不用處天命終已後,復何處生?』
「爾時世尊內心智見,
知阿羅邏從不用處命終已後,還墮於此,處在邊地不識法處,
當得作王。
「爾時世尊復如是念:
『其阿羅邏從無識法邊地之王,命終已後,復受何生?』
「爾時世尊內心智見,知阿羅邏從邊地王,
其命終後,墮大地獄。
「爾時世尊如是思惟:『嗚呼嗚呼!
汝阿羅邏迦羅種姓,空受人身,大有所失,不得善利,
而不聞我如是妙法;若彼得聞我是法者,
即應速疾得證此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