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世上沒有對錯,只有業。如果有是非,錯在自己

西藏有句諺語:「口中若出言,當視他人臉。」因此,說話一定要考慮別人的感受。藏地曾有一位大成就者,叫喬美仁波切,他有段時間在禪修時,眼前常會浮現出一隻白狗,後來通過禪觀,他意識到這是自己的業報呈現:很久以前,他當僧人時曾罵別人為「狗」,後來果報現前,致使他五百世都在做狗。

最後一世他做了只白狗,時值釋迦牟尼佛出世。當時有一群商人在吃飯,這只狗饑餓難耐,便上去偷吃。商人們發現後,逮住了它,要把它活埋了。阿難尊者目睹這一切後,以慈悲心超度了它。這就是喬美仁波切的前世。

佛陀曾說:「人生世間,禍從口生。」薩迦班智達也說:「傷害他人之惡語,即使怨敵亦勿說。」其實世間的友好與衝突,全是依靠語言而產生,假如說話不掌握竅訣,很可能會釀成大錯。

對凡夫人而言,脾氣誰都難免會有,但有時還是要剋制一下。否則,氣頭上說的話,往往是口不擇言,且不說來世有什麼果報,僅僅是眼前,也只會給自己帶來痛苦。比如,你跟某人大吵了一場,心裡會像堵了塊石頭,非常不舒服,甚至連吃飯都沒有胃口。因此,就算對自己來講,惡口傷人也是有百害而無一利。

修行人要多說柔和的話,這樣才不會夾雜任何罪業。人常常不肯認錯,凡事都說是別人的錯,認為自己才是對的,其實不認錯就是一個錯。學習認錯是修行的開始。心地柔軟了,是修行最大的進步。

修行人應該具備的一個正見:凡遇到任何是非,永遠是自己錯。這一點,其實很多人並不能真正接受、理解,當然更難做到。我們總是覺得自己有道理,自己是對的。從這個自己出發,遇到問題就會抱怨外部的環境,怨天尤人,把責任推到外境上。當我們把責任推到外境上的時候,把這個自我就保護下來了,自我就不需要改變,這種生活態度,就會充滿責備、充滿抱怨、鬥爭、爭論。

修行時間長的人,對於我們的心和外境之間的感應關系,會有很多體會。我們的心跟外面的境界,會有一種什麼樣的感應呢?有時候你會體驗到,你怕什麼,然後就會遇到什麼,你擔心什麼,然後就會遇到什麼。這種感應很有意思。這種感應關系很複雜,有很多種模式,這是其中的模式。簡單地講,你的內心在意什麼,你就會感召什麼。這在意,包括愛,恨,想要,想排斥,擔心,討厭……等等。

「在意」是生活中的話,相當於我們的心有一種執著。有時候你越在意什麼,就越出現什麼。如果你有潔癖,你可能會發現你經常置身於很髒的環境中;如果你很自命清高,可能坐禪時,在你邊上的人,正好就是邋裡邋遢的人,咳嗽呀,擤鼻涕呀,放屁呀;如果你特別吝嗇,可能會遇到老有人找你要錢。還有啊,有的時候,你由於某一方面的特長——我們都有很多特長,這種特長也是你主觀方面的情況,也會感召外面的情境過來。

作為修行人,要不斷地反觀我的內心世界還有哪一些在意,只要內心世界還有在意,那就是苦。讓你受苦的因就會感召苦的外境。你只有把內心世界的這些在意,乃至於一些語言行為的習慣,把它們都能夠放下,你才有可能不被外面的苦境所壓迫。

不管面對什麼外境,在你自己身上找原因,這恰恰是一個非常樂觀、非常積極、非常可行的人生觀。如果我們遇到任何情境都「當願眾生」,願所有的眾生都如何如何好。慢慢你會發現,你的心開始主導境了,而境不能主導你的心,是你的心主導了境。

境也許是某個人打了你一嘴巴,你心裡說,願眾生不再受別人的欺侮,得到的是一個善願;境可能是生病,胃痛,非常痛,你的心說,願所有的眾生不再受胃痛之苦。你看,一個胃痛的境,被你變成了一個善願;你遇到的境可能是,你的錢被小偷偷走了,於是你發願,願所有的眾生都能夠改惡從善,放棄不善業。當你這樣去觀照你的生活,就會體驗到,心可以主導境。境究竟是什麼?取決於你的心。你要真正體驗到你主導外境的力量,心量越大越慈悲,那你就得大自在了。

實際上世上沒有對錯,只有業。即我們以前造的業,現在受報。這叫因果。以佛教的三世因果來觀察,基本上我們的世界,就是我們自己造成的,不能怨天也不能尤人。

你什麼時候隨緣,什麼時候就順利。當你無所求時,才會無所不有。真正隨緣了才能順利,真的放下了才能得到。心放平了,一切都會風平浪靜;心放正了,一切都會一帆風順;心放下了,永恆的安樂與幸福也就隨之而來了。人得有智慧。事情本身沒有好和壞,好壞是我們自己的分別執著。

煩惱是執著來的,痛苦也是執著來的。你覺得不好,特別反感,想不通想不開的時候,那就是愚癡,因為不會換角度。懂得了因果,也就掌握了改變命運的方法。順境和逆境是凡夫分別出來的。如果你執著了,心動了,這就是逆境;如果你放下了,心不動,一切都是順境。

放下不是放棄,輕鬆不是懈怠,自在不是放逸,隨緣不是隨便,不執著不是不認真。統統地把"我"忘掉,別老帶著"我",摻著"我"。認認真真老老實實地做一切事,修一切法,這才是真正的修行。不管面對什麼事情什麼現象,你的心永遠那麼平靜,永遠那麼清淨,這叫解脫。

如果我們落在辯論中,落在非要搞清楚究竟誰對誰錯,非要跟他鬧個明白——你的心就困在是非裡面,你就落在世間法裡面。落在世間法裡面,就沒完沒了,就苦海無邊!在《金剛經》里釋迦牟尼佛講,他過去世做忍辱仙人的時候,被歌利王節節肢解,全無嗔心,他達到了無諍三昧,真正做到了忍辱波羅蜜。波羅蜜就是圓滿,忍辱的圓滿就是如如不動,心境如如。這種境界很崇高。這是我們修行的方向。

感恩佛佑眾生,只要我們也做一朵清淨之蓮,蓮花不必生在淨土,心靜則佛土淨,清淨心生智慧,一心念佛,不住一物,日行一善,不用往生也能到達極樂淨土。南無阿彌陀佛!


淨界法師:別去管對錯,不是你不知道對錯。

我們一再強調六根,蕅益大師說:那我們為什麼不強調六塵呢?因為六塵也是依他起啊!你在六塵當中你就很難修學,你試試看,我們遇到事情,我們把所觀境鎖定六塵,那你就完了!欸!這件事情是他錯,這件事情是你對。我們分別六塵的好壞,那你就很難修學。

我們在修《楞嚴經》的人,遇到事情不要管對錯,把心收攝回來在六根當中。所以你修學,你的心經常在六塵活動的人,你就完了!修《首楞嚴王三昧》的時候,不要去管對錯。不是你不知道對錯,你知道就好,但不要再往那個方向想下去,要煞車!知道這是業力顯現的,就這樣知道就可以了。因為你要守住六根,因為你再往下那又是六塵、又是六識了,那就完了!

所以你要知道,什麼叫做「安住六根」,什麼叫「捨識用根」,你要把這個道理體會出來,就是少打妄想。少打妄想的意思就是說,我們一般容易打妄想,修行人一般的顛倒妄想可能還不容易打,就是連正確的妄想都不能打。說:誒!我明明對,我明明對你說我錯,這個妄想不能打,就是善的妄想也不能打,不思善,不思惡,才真正的安住六根。所以修學《首楞嚴王三昧》的人,你少給自己講道理,「正念真如」就是安住在無念。這地方是講到六根的修學,什麼叫做安住六根。


印光大師開示—敦倫盡分  閑邪存誠  老實念佛  求生淨土

無論在家出家。必須上敬下和。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勞。成人之美。靜坐常思己過。閑談不論人非。行住坐臥。穿衣吃飯。從朝至暮。從暮至朝。一句佛號。不令間斷。或小聲念。或默念。除念佛外。不起別念。若或妄念一起。當下就要教他消滅。常生慚愧之心及懺悔心。縱有修持。總覺我工夫很淺。不自矜夸。只管自家。不管人家。只看好樣子。不看壞樣子。看一切人都是菩薩。唯我一人實是凡夫。果能依我所說修行。決定可生西方極樂世界。

諸惡莫作  眾善奉行  自淨其意  是諸佛教

南無阿彌陀佛


人世間的吉凶禍福,都是怎麼來的?

世間吉凶禍福誰造的?覺悟的人曉得是自己造的,迷惑的人把這個責任推給別人,與我不相干。覺悟的人知道是自己造的,自己沒有做好,自己疏忽了。尤其是在今天,我們自己的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不足為世人做好榜樣,這就是自己造孽,我們做得不夠好。諸佛菩薩示現在這個世間,也是這麼感嘆,自己做得還不夠好,不能感化世人。佛菩薩將責任歸自己,成就自己的大德。為什麼佛菩薩不能度世人?佛家常講,末法時期法弱魔強。魔也做種種示現,魔以種種誘惑,這個世間人煩惱業習深重,迷惑顛倒,認假不認真,魔投其所好,魔教人什麼?教人貪瞋痴,教人自私自利。佛的教法恰好跟這個相反,世間人難接受,這是我們現前的事實真相。佛家也常說,「佛不度無緣之人」,眾生不能回頭,佛沒有能力幫助他;真正肯回頭,佛才能幫助他。不肯回頭,佛還是做種種示現,依舊是苦心的啟發,希望他回頭。這是佛家的大慈大悲,所謂「佛氏門中,不舍一人」。

他在真假裡面舉了一個例子,說過去有些念書人去看中峰和尚,中峰和尚是元朝時候人,以前讀書人多多少少都會涉獵佛家的經典。他們向中峰禪師請教,佛家講「善惡報應,如影隨形」,他說現在看到有人行善,可是家道很衰;而有人作惡,那個家業非常興旺。他說看到這些現象,佛家講善惡報應,假的不是真的。中峰禪師回答的幾句話很好,他說凡夫,你的情識沒有斷乾淨,煩惱習氣你都還在,智慧沒開,道眼未開,把善當作惡,把惡當作善,這種顛倒是非往往有之。而自己不知道反省,不曉得回頭,反而怨天尤人,說老天爺不公平,沒有報應,這個錯了!中峰禪師這個說法正確。善惡兩個字好像我們大家都認識,其實不認識,幾個人真正懂得善惡?真正懂得善惡的人才會斷惡修善。今天他沒有辦法做到斷惡修善,這兩個字不認識。這兩個字的意思深廣無際,你能懂得多少?

於是這些學生們就問中峰禪師,那你的看法,什麼是善?什麼是惡?中峰禪師就問他,他說打人、罵人是惡,讚歎人、禮敬人是善,你說對不對?他們都點頭,是,對!中峰禪師說,錯了,你只是看在相上,現相上,你沒有仔細觀察。如果這個人是真心愛護他,打他、罵他,是叫他回頭,那打他、罵他是善;讚歎他、禮敬他,如果是巴結他、有求於他、賄賂他,那是惡不是善。單單從外表形式上你看不出來,你要深一層的去觀察,你才知道什麼是善、什麼是惡。「貪財、妄取這是惡,廉潔、有操守這是善」,這從表面上看。中峰禪師的答覆,搖頭,「未必然也」。

善惡有個標準,不算是很高的標準,是個普通的標準,我們要曉得。凡是有益於人的,有益於社會的,有益於眾生的,就叫善,只要是有益的,打他、罵他也是善;凡是有益於自己的就是惡,巴結人、諂媚人那一種禮敬是惡,為什麼?求自己的名聞利養,是為私,不是為公。所以世間人往往只看表面,沒有看到用心。


因果雖然看不見,但會以不同方式回報到你身上

很多道友詢問,到底怎樣才算自己身心柔軟了。這個很簡單,我們可以扪心自問,我們日常行住坐臥或者與外界、與人、與動物的互動當中,我們是帶給別人快樂,還是不快樂?如果是快樂的,是無分別的,那麼說明你身心柔軟了。

比如看到一只全身長滿膿瘡的狗時,你是很不屑,甚至嚇它,生怕它接近你的身邊,還是你悲天憫人,可能買個茶葉蛋給它吃?還是你在這個寒冷的冬天裡面,怕它身體會冷,又看它長滿皮膚病很痛苦,所以你拿張報紙,拿件衣服,拿塊破布給它御寒?從這個生活的細節裡,我們就可以自我觀察,你跟外在的人、事、物互動中,是抱持什麼樣的態度、什麼樣的心境去對待一切。

所以這個世界是你內心因果種子的一面鏡子,每一個人的世界都不一樣。雖然我們都同處一個空間,有人常常碰到好事、好人或者會讓他開心的事情。但是有人常常碰到不開心的事情,不幸福的事情,痛苦的事情,或者很悲傷的事情而愁容滿面,因此大部分的人都說人間很苦,是苦海。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受呢?

我們扪心自問一下,在剛才假設的場景裡,你看到一條狗跟你搖尾乞憐或乞食,而你對它抱持的是怎麼一種態度呢?你對它是置之不理的冷漠,還是非常的不屑厭煩,甚至恐懼害怕?還是悲天憫人般地覺得內心不忍心得好痛,希望它能過得比較舒服一點,不要那麼痛苦,而給予伸出援手,縱使不能救它一輩子,也能在你跟它遭遇的短暫相處的因緣裡面分享你的愛、你的關懷,給它拔苦,或者給它一點快樂?

由小見大,由這一件事情就可以引申出我們對外境的人、事、物,在有緣跟我們互動之中,我們所抱持的態度。

各位道友請扪心自問,你是給有緣跟你相逢遭遇的眾生快樂,還是冷漠,還是給他更大的痛苦?從而引申到你跟你的孩子相處,你跟你的太太相處,你跟你的先生相處,你跟你的父母、兄弟相處,或者跟你的朋友,或者有緣跟你互動的人相處,你給他們什麼?

很柔軟的話語,很尊重他們的感受,疼惜體諒他們痛苦的心情、不快樂的心情,或者遭遇挫折的感受,甚至他們不幸的遭遇,我們給予貼心的關懷、鼓勵、支持、安慰,讓他們因為跟你相逢的這個片刻因緣,得到再生的力量?還是落井下石,惡劣的態度看似關懷,實際上是譏笑或者刺激他們的言行,讓他們產生不快樂的心境,或者更加挫折的心境?

你給他們一分的不快樂,你怎麼可能會在你的內心產生快樂的感受,你可能得到的是更大的傷害,遭遇更大的不幸,因為你每天都在造作惡的因緣。

所以,你怎麼樣對待你的親人,怎樣對待你的朋友,怎樣對待跟你有緣的動物,你抱持的是體諒或者是冷漠,或者是不屑,或者是給予更大的刺激,造成他們更大的痛苦的情境,這些都會加倍地回報到你的身上,而回報到你身上的不一定是以同類型的方式運作。它可能會以不同的方式,來造成你的幸福快樂,或者是痛苦,而那個幸福快樂或痛苦絕對是你在乎的。


淨空法師慈悲開示:不能怪罪別人,這一點比什麼都重要

不能造業,不能造業這句話容易說,不容易做到。我們試問一問,能不能原諒一個陷害我的人,羞辱我的人,毀謗我的人?能不能?不能,不能就冤冤相報。一定要原諒他,為什麼要原諒他?他是凡夫,他不了解事實真相。真相是什麼?真相是假的。我、你、他是假的,不是真的。你怎麼樣陷害,都陷害這個假身,不能陷害靈性。靈性是真的,靈性不生不滅,那是真我,它跟自性相應,這個身跟自性不相應。八識五十一心所都不是真的,是迷失真性變成的幻相。誰迷的?自己迷的。換句話說,無一不是自作自受,你怎麼可以怪罪別人?你真正看清楚、看明白了,對於一切陷害我的人,甚至於像歌利王割截身體,也付之一笑了之。忍辱仙人感謝歌利王,為什麼感謝?他幫他提前成佛了。忍辱仙人,就是釋迦牟尼佛的前身。歌利王成就了釋迦牟尼佛,把釋迦牟尼佛成佛提前了。所以釋迦牟尼佛發願,將來我成佛第一個度你。他就是世尊的弟子憍陳如尊者,佛說話算話,鹿野苑五比丘,佛說四諦法門第一個開悟,證阿羅漢果。

所以不能怪罪別人,這一點比什麼都重要。學佛這一關不能通過,你就難了!關關都要通過,真正像諸佛如來大慈大悲,憫念一切眾生。一切眾生本來是佛,迷失了自性變成這個樣子。像小孩不懂事,拿個小拳頭打你幾下,你還去跟他打一架嗎?你八十歲了,他才三歲,八十歲老人會跟三歲小孩打一架?不可能。所以學佛的人跟不學佛的不一樣,學佛的人了解事實真相,這個高,這真徹底。世間人達到最高的境界,也就認識因果,不造罪業,我為什麼原諒他?免得以後冤冤相報,這是世間聖賢。出世間聖賢完全一體。牙齒咬到舌頭了,舌頭還要找牙齒算帳嗎?這不可能,為什麼?一體。一體從哪裡看?就記住六祖一句話,「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這一體,萬法是全宇宙,從哪來的?自性生的。這個得要承認,一切眾生跟我是一體,慈悲心是從自性流出來的,真愛,害我的人也真愛,非常可憐他迷得深,我比他迷得淺,我就得原諒他。那他不原諒我,他還繼續來陷害,隨他去。害死了很好,為什麼?到極樂世界去了,你看他做好事,把我早一天送到極樂世界。永遠只有感恩這個詞,沒有怨恨。你把事實真相搞清楚了,感恩的心生起來。你說學佛有什麼好處?好處就是這個,真的把諸法實相搞清楚、搞明白了。

節錄自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一七七集)


嘎瑪仁波切:別人罵你,就立刻還擊,這種修行人連凡夫都不如!

初學佛者若想真正利益他人,能力會很有限,雖然能力有限,但願力是無限的。你的思維是無限的,面對全世界,甚至六道一切如母有情眾生,你發的大願可以無邊無界,這樣的功德非常大。從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智慧中都可以利益他人。

比如布施時,你拿不出很多錢沒關系,因為布施不僅僅是拿錢出來奉獻。在布施之前,你可以發出廣大的菩提心,為利益眾生發一個大願;在布施的當下,盡己所能,布施你的言語去贊美別人,布施你的體力去做義工,去放生,去供佛等等,都是可以利益眾生的,但我們要如夢如幻去看待,不要執著,持三輪體空(即施者、受者、所施之物皆不去執著)的空性觀;布施結束後,一定不要忘記將功德無私回向給盡遍法界虛空一切如母有情眾生。這樣的布施,前行、正行和結行結合了般若智慧,才是真正圓滿的“布施度”。

狂妄無禮之人不代表他永遠沒有正知正見,我們不能在某個時間點的某件事,就給一個人下定論。正知正見是指一個人對人事物的觀點能夠正確認知與處理。所以,我們要做的不是去看別人,而是要觀自己。經過觀察自己的身口意,了解自己身口意裡哪些地方有缺點,哪些地方是優點,依此判斷自己的內心狀態,這才叫有正知正見。

發生分歧之時,需要發現和保護的不是所謂狂妄之人的正知正見,而是你自己的正知正見,不要因為他人的狂妄言行影響你自己的情緒。很多學佛的人,雖然平時都講要修忍辱、修慈悲,但突然有個人罵我們,我們明知道對方不理智,卻忍不住要還他幾句,內心還充滿了不良情緒,有些甚至會被這種不良情緒影響很長時間。

你覺得對方狂妄嗎?其實這個時候你跟他也沒什麼差別。有很多人都說過:“對壞人,我真是慈悲不起來啊!” 是啊,你只想著去看別人的缺點毛病,人家不聽你的,自己還跟著受煎熬,你自己都亂了,身口意自然扭曲變形,這時當然無法發出真實無偽的慈悲心。

我有時會遇到很多狂妄之人的無禮與誹謗,一些根本不認識我的人在網絡上罵我,很多弟子問:“您為什麼不去反駁他,為什麼不去罵他?”我就告訴大家:“如果一個人罵你,你也去罵他,那你跟他的差別在哪兒?”如果我不罵,我跟那些人還有點兒差別,他罵我是他不理智,就像狗咬人,那肯定是狗不理智;但如果反過來你想咬一下狗,那你跟狗的差別在哪兒?既然說要慈悲一切眾生,那眼前這個人難道不是眾生的一份子嗎?

我們在遇到狂妄無禮之人時一般會想:“對方太無禮了!我必須教訓他!他罵我,我就罵他;他說我,我就反駁他……”這個時候你一定要三思而後行,一定要讓自己的心平靜下來,你可以問問自己:“我跟這些狂妄自大、無理取鬧的人差別的界限到底在哪兒?”如果你認為自己是一個修行人,當他“咬”你的時候,你也去“咬”他,那你連他都不如。他是不知道自己不應該如此作為,但你是明知道不應該還要做,內心別扭著還要去做,已經發現自己不慈悲有怨恨了還要做……事事都要和別人對著干,你也會變得狂妄無禮起來。遇到狂妄無禮之人怎麼辦?這個時候一定要告誡自己:這是修忍辱的最好時機,我要慈悲去對待一切眾生,唯有慈悲!


對無常生起堅定的信解,就能舍棄對世間事物的貪執。

如果已經觀修過無常,可是對世間八法的貪執,卻沒有減少,就代表沒有修好,無法時常安住於觀無常。

這時,應該重復看書、重復思維,透過思考去深入法義,實際上這也是修行。

直到生起真實的無常觀之前,都要反復思維修持,調整自心。

總之,我們要趁現在因緣具足,沒有太多牽絆,還有做善事和修持正法的機緣,要盡量忍受身心的辛苦,好好精進,千萬不要懈怠。

日常生活的行住坐臥,都不要忘記無常。

此外,要時常祈請上師三寶加持,讓佛法真實融入自心,付諸實踐,不要出現違緣,出離心、菩提心日日增上,修行能夠圓滿。要經常這樣祈願,這一點非常重要。


一切輪迴的根本就是我們的業力

大安法師

通過十二因緣流轉門,我們了解了生命輪迴的真相。那要截斷十二因緣這樣環環相扣的循環、對治煩惱、滅除苦果、證悟本具的佛性,該從哪裡下手?

從根源之「無明」上下手。無明滅,就變成光明、無量光、般若智慧,就不會有「行」——起惑造業了;不造業就不會有神識去借助父母的身體投胎輪迴了;沒有「識」,當然就沒有「名色」的身心現象了;也就沒有「六入」了;沒有「受」——感受系統了;沒有「愛」——貪愛之心了。無明滅則行滅,行滅則識滅,乃至生滅則老死憂悲苦惱滅。這樣就沒有造業的過程了,是謂還滅門。

沒有「生」當然就沒有「老死」,只要有誕生就會有衰老,就會有死亡,這是每個人必須要面對的事情,不討論是不行的。

一般的人,不明白因緣法,只知道自己的身體是母親所生,不知道父親在生命誕生當中也是不可缺少的。所以一般嬰兒餓了渴了只是叫母親,只知道有母親,而不知道有父親。這是幼稚的小孩,嬰兒時的事情。

進而只知道身體為天地父母所生,但不知道生命中還有自己多生多劫的神識。一般大眾都不了解這個生命真相,但我們不要忘記,神識是因,父母只是緣,因緣和合,缺一不可。

清朝的周安士居士說,他最不欣賞的一個觀點就是——天生聖人之說,如果天果然生聖人,則應當永遠生聖人。既然能生出堯舜這樣的聖人,為什麼還要生夏桀和商紂這種暴虐之君呢?如果不能禁止夏桀商紂之不生,則亦不能永保堯和舜這樣的聖君所必定出生。怎麼能說天地能生人呢?

這就是告訴我們,無論是聖人還是凡夫,起作用的是他的業力,而不是有一個外在的天神來主宰生什麼或不生什麼。

連孔子都說,自己不是「生而知之」,是「學而知之」。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是帶著多生多劫的業力來到這個世間的,我們可以作聖人,但也可以下地獄。就看我們當下這一念的選擇,行為的選擇。未來乃至當下的命運都是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上的。

因為一切的命運,一切輪迴的根本原因就是我們的業力!業力是由自己掌握的,不是外在的力量來主宰的,就是這麼一回事。

乃至於每個人的子女、後代能不能到家裡來投胎,也不是誰來安排的,都是業力的招感。如果一些眾生有子女緣,自然會有神識過來投胎;沒有這個緣,就是高營養,到處求秘方,也得不到子女。

有些富貴之人,包括一些皇帝,希望多子。宮廷裡都掛著《百子圖》,希望能有一百個兒子。即使如此,有些皇帝卻一個子女都留不下。他們不僅有夫人,還納妾,多方求子卻沒有子女;而另一種情況,世間有很多男女,沒有經過媒妁之言、父母之命,所謂自由戀愛,或者不是。甚至是私奔,他們非常怕生小孩,唯恐懷胎而有胎。

業力是錯綜複雜的,生不生子女都不是由父母來決定的,這是緣分,業力的結果。

我們學佛的人,要知道生命輪迴的真相,信、願、持戒念佛,用佛號中的無量光來破除無明,轉流轉門為還滅門!


一切都是業力的安排,業力使人身不由己

在業力的推動下,沒有人是故意的
智者悲憫有情,凡夫互相指責

我們經常會後悔,會埋怨,會煩惱,為什麼我能做這樣可笑的事,錯的離譜,當初也並不是故意為之,但卻身不由己稀里糊塗就那樣做了。其實在冥冥之中有一隻無形的手,推著你走。那就是因果的巨大業力,給你應有的安排,使你身不由己掉進了那個黑暗可怕的坑裡。你經受了這個痛苦,就會明白些什麼,眼前豁然明亮,開始修正你的行為,慢慢平復你的內心。

人做錯事,花錯錢財,遇人不淑,都是業力的報應,絲毫不差。如果能及時得到報應,那是比較好的事,如果報應來得很遲,那一旦遭報,就後悔已經晚了,連改錯的機會都沒有了,那就太不幸了。更不幸的是報應到自己的親眷身上、後代身上,那就真是天人共誅大劫難逃了。

人都會有錯,要經常修正,調整人生,這是最有福氣的人。錯,就怕不知錯,非等到業力報應來了,才被迫改正,甚至有的人死不改悔,那是自尋絕路,是自己業障太深重了,誰也救不起。但凡自己能及時覺知,有錯必改,都是真正的好人。當我們明白人生的真相——就是因果業力安排的時候,我們就不需再怨天尤人,也不需再煩擾痛楚了,一切就是這樣自作自受。

世間唯一能改變因果業力的就是積德修善,經常積德修善,人就不會輕易犯那麼多錯誤,就會諸事順利,縱然有千險萬難,也會有貴人幫忙、化解,也並不會感到那麼難,那麼苦那麼怕,其實,沒有福報的人,做一件並不大的事,都會傷筋動骨。這就是善惡業力的驚人擺布。

「在業力的推動下,沒有人是故意的。智者悲憫有情,凡夫互相指責」。其實,一切都大可不必,只要發生的就是應該發生的,就是對的業力。從自己的身上找原因,是唯一正確的做法。做到「隨緣不變,不變隨緣」,擺脫一切的煩惱。反觀自己的內心找到對治的辦法再做,就是有福慧的人。

既然被業力牽著走,是我們做錯了什麼,人家才來討債、報怨的,那就償還人家好了。可是這個因果帳,很多人用數學的方法是算不清楚的,因果自己造,算卻是天算的,天算,凡夫俗子根本看不懂。所以遇到什麼事,還會經常生氣、罵人、發起脾氣來,想控制都控制不住自己啊!怎麼辦?念念心經試試看,修心改過試試看,積德修善試試看,加持到底,自己就會牽著業力走,越走越輕鬆,越走越吉祥。

一切隨緣, 不要攀緣。隨緣就是恆順眾生,攀緣就是必須要這樣,一定要那樣,太過執著,就是造業。強取的東西都是命里沒有的,你一定要有,就是麻煩,得到了就是惡果。所以凡是不是人家真心想給你的東西,一定不要隨便拿走,拿走就在你的身上慢慢種下了壞的業力。

因此,人不可貪心,貪心就容易攀緣,生強求心,那個心怎能清淨?份內的事情一定要作,份外的事情最好不要去攀緣。做份外的事,就叫放不下沒事找事無事生非。自己做了別人該做的事,也是造業。比如替自己的孩子做太多的事,造業了就害了自己的孩子,害的孩子一身的毛病,吃很的虧,甚至不大成器。

隨緣隨份隨力,遇到有這個機會就做,沒有了就不要煞費苦心去攀緣,心才會是清明的。

善的業力是惜福再造福,惡的業力是占便宜消耗人家的福報,也是在消減自己命中原有的福報。

真正的享福,莫過於積德修善,惜福造福,這是真正會有福的人!凡是自己經受的,都應該是轉福報。

一切都是業力的安排,唯積德修善改變因果,唯修心修身改變業力。佛菩薩都無法改變人的業力,他唯一的辦法就是教人修心行善。所以,一切都是助緣,唯有自己可以隨緣,求自己、做好自己,才有最好的福報。

 

改造命運的原理與方法

了凡四訓白話篇

你什麼事情都要找個對錯,人生就糟糕了!

為什麼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事?

佛弟子可以打官司嗎?勿唆人之爭訟!

何謂修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