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上人:「布施」有三種
有真正修道的人,為求法,把自己的妻子也布施給人。
「布施」有三種:(一)財施、(二)法施、(三)無畏施。
(一)財施。財施有內財和外財。內財是身心性命;外財就是一切的金銀財寶,即是屬於身外的財產,都能布施。大抵來說是:
(1)能把自己國家的財產都布施給其他人,自己不做國王,請其他人做。好像釋迦牟尼佛,他就是有國王的地位,卻讓給其他人,這是以整個國家的財產來布施。
(2)妻子也布施給人,也不要了。人最放不下的事,第一是財,要是能布施給人,這是打破對財的慳貪。第二是色,色也不容易布施。但是不容易的事情,你能做得到,那就是你有一種真心。所以真正修道的人,為了求法,也能把自己的妻子布施給人。
但是布施要真正為求法而布施,不是說我把這一個妻子布施給人,然後再找一個比這個更美麗一點的,那個不算!而且這也等於沒有布施一樣,因為你討厭舊的,想要換一個新的,這談不到布施,只可以說是貪而無厭,是一種欲念,不知足。以前講經,講到布施妻子的問題時,有一個做妻子的,要把丈夫布施出去,可是找不著受主,所以也就沒有法子布施。
「財施」,自己外面的財可以布施,裏面的財也可以布施,把自己頭、目、腦、髓、皮、血、肉、筋、骨都可以布施出去。
(二)法施。就是學會佛法,不要「懷其寶而迷其邦」。
怎麼叫懷其寶而迷其邦呢?就是你拿著一個能救人生命的寶貝,好比拿著一顆如意珠,在這個如意珠裏,你要種種的金銀珠寶也可以,種種的飲食也可以,什麼都可以。你有這個如意珠,甚至於一國裏面有災荒困苦,你也都可以解決的;但是你不用它,反而在這個國家裏面,瞅著這些人都餓死了,你也不管、也不救,所以這叫「懷其寶而迷其邦」。也就是說,你懂得說法而不說法,心想:「現在我明白佛法,你們不明白佛法,我比你們高,我要是給你們講法,你們就聽到佛法,都明白了佛法,我就變成和你們一樣。」有這種思想,這就是懷寶迷邦。
所以要隨時隨地給人說法,教一切眾生聞法修行,返迷歸覺,離苦得樂。因為令他人聽見佛法,他就明白了;明白,就不再作糊塗事了,就離了苦。而「諸供養中,法供養最」,你要是以法供養人,這功德是最大的。
(三)無畏施。就是人有什麼災難,飛災橫禍,有一種恐懼的事情,你給他說幾句好話,安慰他,令他不生恐懼心。
錢財佈施出去,有些業也跟著出去了!
財大業大,你擁有的東西,都有業在裡頭。我們生活需要的東西很簡單,多餘的東西,就是業。因為任何東西都是所有人的業力創造出來的。你擁有有太多時,你就同時擁有了那些業力。
所以,無論你多有錢,都要過清貧的生活,這樣會長壽。像王永慶,就很注意過清貧的日子,自己用紙張,都是很捨不得,一張紙寫一個電話,就撕下一點而已,剩餘的繼續用。有錢就去辦教育,做慈善。所以他雖然很有錢,但他沒有享受,生活很清貧,所以他就長壽。
清貧是很難的。古人講,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以前人坐火車很享受,現在人有了飛機、高鐵,坐火車就覺得很難熬。其實現在火車已經條件好很多,比以前燒煤的要好。但為什麼我們吃不了這個苦?你覺得你的身體受不了,為什麼身體受不了?就因為你的福報在減少了。
一個人身體很差,適應不了環境,這就是福報在減少。大家有沒有覺察?有些人換了一個地方就睡不著。還有的人愛乾淨,卻天天生病。但是,你看那些清潔工,天天和垃圾打交道,他們生病的真的很少。這是為什麼?這就是身體福報的問題。
我們錯誤的追求生活的質量、安逸,其實把福報享受完了。福報一享受完,你身體就不好。有福報減福報,沒有福報就減壽命。所以要過清貧的生活。
現在大家生活都很好了。可是感覺到人的身體變差了,不是一點,而是很多。
醫院裡頭人滿為患,許多人生孩子都很困難,尤其是順產很難,都要剖腹產。這就是身體不好的緣故。
我們對外在環境要求越高,就必須拼命的工作勞動,結果都為了變成更好的享受,看似是在創造幸福生活,實則是在拼福報。你看這是不是顛倒?!
所以,過清貧的生活,佈施很關鍵了。把錢財佈施了,業就出去了。生活清貧,你享受的越少,你福報就積累的越多。然後你就可以不要那麼拼命的干活,就不會有那麼多違緣,你就有時間、有好身體來學佛,增加你的智慧。
現在很多人很努力賺錢,根本沒空來學佛。其實這是一種可憐的勞碌命。他一邊努力賺錢,一邊努力花錢。結果什麼都不剩。所以我們努力的工作,獲取福報後,差不多了要趕緊停下來,好好去開發智慧。因為這些物質本來就不是怎麼究竟!不要以物質多為榮耀,家產多少多少,財大業也大!
佈施為獲得財富之因
佈施,即以福利施與人也,使他人得到利益。不論是用我們的智慧、知識、財力、體力,或用語言鼓勵人、幫助人,只要能讓他人從困難中得到利益與救助,都稱為佈施。
佈施如挖井,井愈深,水愈多;佈施的愈多,財富則愈大。佈施有三種,分別為財物佈施、佛法佈施、無畏佈施。財物佈施能使眾生的物質生活改善,佛法佈施能使眾生的精神生活充足,無畏佈施能使眾生鐵肩擔道義,擇善而從,勇猛直前。
沒有種布施之因,也不能得到財富之果
我們即生中若勤於布施,來世就會有財富,但如果特別吝嗇,理所當然變得貧窮。我們希求「因」比希求「果」更重要。
很多人天天對著黃財神磕頭,特別的虔誠,希望自己發財,但是你要明白就算黃財神的威力不可思議,你若沒有種布施之因,也不能得到財富之果。所以,布施對今生來世的功德非常大。
——色拉陽智法王
學誠法師:布施得財富,戒行得尊貴
福報的獲得,根本因是布施,要在根本上努力。
布施有三種,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都是在不同的角度利益眾生。冬天在窗台上給小鳥撒一把米是布施,老師教給學生知識也是布施,教人學佛、成佛是最究竟的法布施。
行善助人是好事,但做好事不能執著。《大智度論》中說:“若著心布施,有不稱意事,則生恚怒;若受者不感其恩,即成怨嫌。”那該怎麼做呢?要有心理准備:即使自己的行為是正確的、善良的,也不一定會得到所有人的認可,乃至可能有人誤解、排斥,因為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這是正常的。
布施的對象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猶如田地,同樣一顆種子種在不同的土地中收成不同。有三類對象,對他們造業後果很重,稱為三種福田:恩田、悲田、敬田。父母師長稱恩田,貧窮困苦之人為悲田,佛法僧三寶為敬田。
供養、布施,要隨力隨分,重在內心的敬信而非外在的錢物。孝敬父母、供養三寶、布施貧困,凡事包容大度、發心廣大,就是修福;刻薄吝啬、恣意浪費、怨天尤人、輕狂浮躁,就是損福。
佛菩薩累劫對眾生“布施、愛語、利行、同事”,努力做種種令眾生歡喜的事,就是為了和眾生結善緣。自己的行為能夠幫到別人,正說明生命有價值,要能夠幫助到越來越多的人才更好,這本身就是我們所願。
每個人的性格、知見、習氣等,帶有過去業力的烙印,譬如以前喜歡布施的人今生也會喜歡布施,但是也並不是完全不能自主的,人的心念就是當下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因此我們才可以改變命運。修行就是要改變惡的習氣,增長善的習氣,用願力來扭轉業力。
人不能簡單分為“好人壞人”,命運也不能截然分為“好命苦命”,因為人是善良與煩惱共存,命運也是福禍不定的。正是因為我們有煩惱,造了雜染的業,所以感得苦樂交織的果。丟失財物,從眼前來說是自己不小心,不是做好人造成的。若已無法挽回,那就做布施想,為未來種下福樂的種子。
要造什麼樣的業,做什麼事,取決於我們的宗旨和智慧,在這個方向下,隨順因緣而為。譬如佛弟子立志成佛度眾生,就應按照佛法的教導廣行善業、勤積福慧,這是主動的選擇。自己要怎樣去修行為善,則隨緣而為,或聽聞、或承擔、或布施、或持戒,自己在什麼因緣下就做好該做的事。不同的善業感得不同的樂果,譬如布施得財富,戒行得尊貴等。
對於個人修行而言,對方假乞討,也不礙自己真布施,發願以今日之財布施作為未來法布施的因緣,更深地救助他心靈層面的貧窮。對於社會建設而言,在冷漠自私、唯利是圖的環境中,能夠有一份真誠的慈悲是無比寶貴的。不管真假,他都是“乞者”:物質與精神的貧瘠,都需要幫助乃至救拔。即使面對假乞丐,我們也可以“真布施”。我們決定不了別人的行為,只有好好把握自己的心態和行為。在自己不會感到勉強、為難的范疇內布施,如一元、兩元。“假乞丐”不礙“真布施”,修自己的同情心、慈悲心,還可以發願以今日布施財物的善緣,結下未來更究竟幫助對方的法緣。
菩薩要發心,但這顆心不能執著。譬如布施,要廣行布施,精進布施,但不能執著於有一個布施的“我”,有一個被施予的對象,有一個所布施的東西。一旦有了執著,就會產生貪吝、嗔恨、驕慢等煩惱。“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需要高妙的智慧,是菩薩高階修行的功課。
物質布施是為結緣,法布施才是真正的饒益。借此因緣發願:願我未來能夠圓滿布施波羅蜜,普施法財,究竟饒益眾生。 “若著心布施,有不稱意事,則生恚怒;若受者不感其恩,即成怨嫌。若著心供養善人,有少凶衰,則嫌布施不應,悔惜所施。”
生活中處處可以行善。把路上絆腳的石頭搬到一邊,方便其他行人;在公交車上給需要的人讓一個座;給心情不好的朋友一個鼓勵;進電梯時為後面的人按一下門;別人提著重東西時幫著抬一抬……以待人著想之心去付出,無論是財物、體力還是智慧,都是在行布施。
把工作當做對他人的布施。每天都能幫助大家解決問題,說明自己的勞動是有價值的。事情總是需要有人去做,去做了就能累積“財富”,從世法上來說,是業務能力、是人脈、是工作責任,從佛法上來說,是善業,要歡喜地做。
占便宜的人,實際上占不了別人的便宜,只是消耗自己的福報;吃虧的人,實際上並不是吃虧,而是償還宿債,若能夠作“布施想”歡喜而為,則成為增長福報的好機會。其實我們內心的不愉快,正是因為自己有貪有執。修行人不是拿別人的煩惱開刀,而是與自己的煩惱戰斗。不被煩惱所困擾,才有辦法看清境況、智慧處事。
吃藥、調理、鍛煉身體,能讓身體健康;聽聞、思維佛法,轉變心意,能令心靈自在。身體不好,一方面有宿世殺生或傷害眾生的業因,另一方面也有今生飲食、作息等不適當的外緣。現在要多造善業,隨緣慈悲放生護生、素食、布施醫藥、照顧病苦,並遵醫囑保養身體、注意鍛煉等。
貪利供養,嗔心持戒,憍慢作福,勝他布施,無殷重心,非廣大意。若如是行,難招淨業。 富貴雖樂,一切無常,五家所共,令人心散,輕躁不定,譬如猕猴不能暫住;人命逝速,疾於電滅,人身無常,眾苦之薮,以是之故,應行布施。
無相布施,無我度生,無住生活,無得而修 。
財布施是獲得財富果報的正因
1 慳吝、貪愛,這是煩惱的大根大本。我們要想斷煩惱,從什麼地方?從根斷,這個手法才高明,枝枝葉葉斷,斷不了的,要從根本斷。用什麼方法?用布施。
2 所以,諸位一定要曉得,布施不是便宜別人,而是便宜了自己。哪裡是便宜別人?別人所得的太渺小了,自己所得的是真正不可思議——把根本煩惱連根拔除。
3 這個施,要認真去修,一定要認真,一定要努力!因為這個病根太深了,所以修布施非常困難,你初學的時候,等於割肉一樣,施捨很難過,很不容易。
4 我們學布施,總是自己有多餘的才施給人,給人家的時候,還要比較一下,我有兩樣,好的自己留著,壞的布施,送別人,從這個地方下手,這個不能算壞事。
5 到你漸漸覺悟,煩惱輕了,到以後施捨,壞的留給自己,好的送給人,這是你進了一步;更進一步的時候,人家需要,我雖然也很需要,我可以割愛,先幫助他。
6 慳吝、貪愛,這是三界六道生死根本,所以要常常念著布施。一般人也曉得布施好,為什麼不肯施?他心裡頭有疑、有恐怖,怕的是施了之後,自己怎麼辦?
7 其實,佛跟我們講得很清楚、很明白,財富是果報,財布施是因,你這一生所得的財富是你前生財布施的果報,我們不敢相信,難關在此地。
8 命怎麼註定的?是你前世所修的,你過去布施得多,你這一生發大財。所以我們懂得佛法的,看到大富大貴的人不會羨慕,為什麼?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他種的好因,他當然要得好報,這一定的道理。
佛法告訴我們,修「財布施」,是獲得財富果報的正因。
財布施,在佛法裡面分為「內財」和「外財」。外財是身外之物,內財就是身體。在醫學界裡,有許多捐贈眼角膜或捐贈內臟者,這是內財的一種。再者,我們以體力去幫助別人,也是內財布施。如果我們給人家工作不求報酬,就是義務的工作(義工),這也屬於內財布施。由此可知,我們隨時隨地都在做布施,只是沒有那種布施的心而已,所以不是行菩薩道。假如我們有一顆布施的心,那麼,每天時時刻刻,統統是在修六度,統統是在修菩薩行。所以菩薩跟凡夫不同的地方在哪裡呢?關鍵就是在那一念發心!一念覺,你為一切眾生想,就是佛菩薩;一念迷,你只為自己,那就是凡夫啊!
所以佛家關於善惡的標準:凡是發心為利益自己的都是惡,發心為利益別人的都是善。這個道理對初學佛法的人來說,聽了很難懂!尤其現代人,很多人信奉「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為什麼不為自己呢?諸位要知道,凡夫所以不能成佛,是因為有兩種執著障礙:第一種是我執;第二種是法執。我執要是破掉了,就證阿羅漢果;法執破盡了,就成佛。那些念念為自己的人,我執天天在增長,即使修一切善法,也只是增長執著而已。因為執著不能破除,所以佛說這是惡。假若你不想了生死、出三界,那就另當別論,若想智慧覺悟、了生死、出三界,就一定要破我執、破法執。因為「我執」是「煩惱障」的根源;「法執」就是「所知障」的根源。
法師整天到世界各地宣講佛法,這是他老人家最歡喜做的事情!是法布施啊!大眾對佛法不懂的,他來講解,告訴大家真實的含義,是希望大家都能減少煩惱、痛苦,都能得到佛法的喜樂和智慧,來充實提升生命和生活美滿!老法師經常坐著飛機到各地,有時剛下飛機,那邊的講堂已經布置好了,到達之後馬上就去講演。有時一天講九個小時,底下的人坐著聽;坐著聽的人都累了,站著講的人卻不覺累,愈講愈有精神,愈講聲音愈大。為什麼呢?因為觀念、心境不一樣。假如給大家講經,心裡總暗自盤算一個小時要拿多少鐘點費,再看看下邊聽的人不起勁,那就會疲倦、厭倦了。
法師講經,絕對不是為了掙錢來的,他是以無比歡喜的心,把無上、甚深、微妙的佛法介紹給大家。這個歡喜就是法喜啊!是最好的營養。今天大家講求這個營養那個營養,來補身體,那都是假的啊,所以越補越差。看看佛門裡面的「禪悅為食」。禪是什麼?心地清淨;悅是心地歡喜,這才是最豐富的滋養!所以健康不在飲食!得歡喜心、得法喜,就會健康、長壽、年輕、不衰老。憂慮能使人老、使人病,每天愁眉苦臉的,容易生病,衰老也會非常之快。歡喜是健康的因素,它是從修布施波羅密得來的。
我們現在買汽車,都要求買保險,交強險是必須買的。為什麼呢?發生車禍的時候有人賠償。如果你念頭一轉:我這是修布施,是幫助其他那些出車禍的人。那你這個車就永遠不會出車禍,永遠會有佛菩薩加持你。諸位看看,念頭一轉,就是菩薩;念頭不轉,就是凡夫!菩薩跟凡夫的差別就在發心,一個是覺,一個是迷。迷者,樣樣為自己;覺者,樣樣為眾生。樣樣為眾生,自己得到的好處真正不可思議,沒法子想像!樣樣都為自己呢,得到的好處只有一點點,而且得到了就沒有了。那你說,怎樣才算聰明,怎樣才是傻瓜呢?所以說要念念為一切眾生,不要為自己。今生你有財富、有錢,是福報;會用錢則是智慧。錢,能用在社會上,能用在大眾上,這是大智慧,是真正會用錢的,像比爾蓋茨先生、李嘉誠先生、陳嘉庚先生,這些大慈善家都是很好的例子。假使處處為自己著想,那是很笨的,修來的一點點福報,沒幾天就享完了。如果能念頭一轉,將福報布施給眾生,福報就會增盛,直至無有窮盡。
布施的內涵無量無邊,關鍵要看發心。我們每一個人,每天在日常生活中,隨時隨地都可以修學。只要念頭一轉,就是行菩薩道;轉不過來,就是六道凡夫。以上財布施,只是略舉幾個例子說明,大家自己多多去體會,多多去思惟,就會做得更加圓滿。
在此懺悔我所犯的一切惡念惡口惡行;願分享此文的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給文章原作者及各位讀者;此文若有錯謬,我皆懺悔,若有功德,普皆回向,願共修善法,得大自在!
獲得財富的根本是布施財富
對於財富,大多數人的態度是擁有越多越好。我們自覺或不自覺地被財富奴役。生活中的大小事情都是圍繞著財富打轉,甚至因為想著獲取更多的財富,犧牲掉個人的時間甚至是個人的生活。大家的目光都聚焦在如何積累更多財富。
市面上許多書籍介紹如何創造財富。其實獲取財富的來源是在布施,至於如何推廣自己的產品和服務、開發客戶,還是投資技巧,那是屬於術的層面,以慈悲心散財是真正的道的層面,而道永遠要比術重要。
投資技巧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因果。要收穫櫻桃的果實,就要播下櫻桃的種子,這是正因。陽光、水份、土壤只是助緣。財富的種子是財布施,財布施又分為內財布施和外財布施,內財布施就是我們付出體力、勞力去做利益眾生的事情,外財布施就是用我們的財富物質去利益眾生,不管是內財布施還是外財布施,發心利益眾生才是關鍵。
大家都非常關心哪些渠道賺錢,哪些投資盈利高,而關於如何用錢利益眾生,很少人會想過。人人都希望財富越來越多,然後買名牌住豪宅開名車。而這種只是把錢花在於個人享受上的想法,是無法累積財富的。
中國的文財神范蠡,人們只顧一味的去拜去求,但是對於范蠡如何發財背後的因果卻一無所知。范蠡當年富可敵國,並且做到三聚三散。而范蠡經商成功的原因,有人會認為他有卓越的經商頭腦,而真正讓范蠡致富的根本原因是財布施。因為他將財散出去利益他人,所以廣結了很多善緣,同時因為捨得為他人付出的這顆心,讓他經商能夠站在他人利益、大眾利益的角度來思考,從而讓他經商有很好的長遠思維和全局思維,最終高達富可敵國的高度。
錢有四條腿,你追它,它跑得比你快,而只要你有福德,錢就往你身上聚,能夠聚集到財富的人,必定是善於用財富利益眾生的人。另外有些人觀察到社會有些人非常吝嗇,卻很有錢,就會懷疑「財布施得財富」這句話。
其實他人的吝嗇,並不代表他過去沒有利益過眾生;第二,有些人的陰德,你是看不見的,有時候,有些人表面吝嗇,但是他願意幫助受苦受難的人;第三,有錢並不代表他能留住財富。人擁有財富時,不惜福修福,那麼因緣成熟的時候,這些財富將以各種各樣的方式散出去,如得一場大病,遇到官非,被人騙取等。
有些人認為錢是自己辛苦賺回來,其實是自己有這個福報,才能獲得財富,否則即使很賣命工作,也是過著貧窮的日子。而且富貴修道難,人財富豐足時,往往會過奢侈的生活,從而追求個人享受,這樣服務他人的意識就會變弱了。到了一定的時候,身上的財富也因為各種各樣的問題流失掉了,而且再想獲得財富已經變得相當困難,因為福報小了。所以能獲得財富是一回事,能否留得住財富是另外一回事。
施比受更有福,在布施財富的同時,我們替自己積累了福報與陰德,產生了善的念力與力量。在因緣成熟之時,財富會回饋。要想獲得財富,先要學會以慈悲心散財,從利益眾生的角度出發來使用財富。你用財富幫助很多人,為他人創造價值,那麼他人也會給你帶來利益價值,這樣不久財富又會回到自己身上。
海濤法師:累世不布施,轉身不見貴人影
有一位大活佛福報很大,每天信徒都做各種的供養,供得滿滿的。旁邊的侍者想:「唉,我沒有福報啊,如果那些東西是我的多好啊。」然後這個活佛有神通啊,就跟那個侍者說:「這樣好不好?明天所有供養都給你。」哇,這個侍者晚上睡不著覺了,開始計畫了,我拿到什麼東西要做什麼...做什麼...,明天太好了,他準備好了很多袋子,「師父說明天的供養都給我。」
結果明天門一開,沒半個信徒來,從早上等到中午,從中午等到下午,沒半個信徒來。到了快關門時,終於來了一個老信徒,布施一塊牛皮。
他就在那邊哭了,老上師說:「你福報大啊,你上輩子才布施鞋子壞掉的那塊小牛皮,這輩子變成一塊大牛皮,你福報大啊。」
這什麼意思啊?「你累劫沒有布施沒有功德,人家不會布施你。」哪怕老上師說明天的供養都交給你,你沒有福報也沒辦法,沒結過緣。
又隔一天,很多要來供養老上師的信徒又開始排隊了。
所以各位,佛教裡面講:「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公修公得婆修婆得、自己種什麼因得什麼果」,你了解這個道理,所以你走到哪裡要習慣「跟眾生結善緣」。
像各位今天來參加法會,明天或是晚上你碰到誰,你要祈願:「我把我的功德布施給你」,晚上你坐車、坐捷運、坐公車回去:「我把我的功德給你」,你要不斷的累積功德。
就像你拿了一萬美金給對方,對方永遠都對你很好。因為你要跟他結緣嘛。
所以各位,善業永不失,惡業也永不失,所以你所做的善業,你回向過了,你千百世到哪裡輪迴投胎,這個業都跟著你,善業都跟著你,惡業也跟著你。
【累世不佈施,轉身無貴人~席曼寧的故事】
席曼寧過去曾三度入圍金鐘獎。每次她在準備得獎感言時,形式上雖條列大串感謝者名單,但她心中真正的OS只有一句:「感謝我自己。」
出道以來,她秉持著南部人「肯作不怕無田犁」的衝勁,在演藝圈闖出一片天,「我很努力,不喝酒不打牌,吃了很多苦,這是我應得的。」三十五歲以前的她如是想。
三十七歲那年,她遭遇人生重大挫折,投資失利,無論事業、生活都面臨巨大轉變。同一年,她開始親近佛法,學習生命法則。
九年後的今天,她不再覺得自己是隻志得意滿的孔雀,只是芸芸眾生裡「什麼都不是」的凡人。她深深感受到生命修正後的喜悅,現在的她說:「我要感恩的人太多。」
~頸椎自動調整兩度~
席曼寧以洋娃娃面孔、曼妙的身材、精湛的演技,在台灣電視圈打下高知名度,累積許多作品。她是第六代台南人,因為祖上有荷蘭基因,賜予她天生深目高鼻,美貌成為她進演藝界的利器。席曼寧交過三個男朋友,但她自覺不是好情人,很少遷就男友的生活型態。她也不想生小孩,對婚姻完全不期待。她一心只掛念父母,曾誇言:「男友可以換五百個,但父母只有兩個。」
二○○一年投資失利時,她極為不平地向父親訴苦:「為什麼?」學佛多年的爸爸只淡淡地說:「累世不布施,轉身不見貴人影。」
她疑惑地問:「現在布施來得及嗎?」爸爸教育她:「能改變命運的只有行六度波羅蜜,六度首重布施,你布施的種子灑落在哪,就在哪發芽。」
她是聽話的女兒,為了改變命運,開始學習佛法,同時認養世界展望會的十三個孤兒。在大陸時,她也有機會為孤兒院募款,而日後真有來自大陸的多個工作因緣,應證行六度波羅蜜真能為自身帶來能量的改變,而且真的招來意想不到的各種善緣。
學佛五年後,父親說:「有法須有定。」於是她開始學習禪坐。她學習阿含經的禪定法門,從五分鐘就開始不耐的初階,到能感受身體進入深沉禪定中內臟的放鬆。
那曾因長期姿勢不良而呈S型的頸椎,在禪坐中釋放出陣陣刺痛,個性堅持的她,一點都沒鬆懈。
意外的是,八月學打坐,九月底去醫院作頸椎例行的複診時,醫生看著X光片,驚訝地發現,她的頸椎自動調整兩度!
醫生說:「不管妳做了什麼,請妳繼續做下去!」
受到這樣的鼓勵,自此席曼寧養成每天打坐一小時的習慣,就算一大早就出門在外,睡前也一定要小坐一下。
~中年沒有危機只有歡喜~
二○○一年起,席曼寧成為虔誠的佛教徒。「我一踏進佛法,就感覺很專注、很喜愛。除了讓我感到輕安之外,幾天之內如果沒有打坐或看佛書,我就感到急躁不安,就像沒見到情人。」她說。
接受採訪的這一天,她讓素昧平生的記者直探她的香閨,因為:「我要談論的是佛的教法,我不想在外面紛紛擾擾的地方,我怕被干擾而說錯話。」
席曼寧的「香閨」馨香襲人,但不是胭脂香粉,而是燃香供佛的檀香味。這裡是她住了十五年的居所,在關渡半山腰大廈的八樓。從大片窗戶看出去,可以俯瞰社區綠地,遠眺觀音山和淡水河出海口。
佛堂兼客廳是極簡的和室設計,供著大自在觀音菩薩。佛堂上,隱藏在巨大臥榻下的兩個桌面拉出來後,即是十個人都坐得下的和室。她說是為了有朝一日請法用的,平時則是她一個人禮佛禪坐的聖地。餐廳也是很平常的設備,用了十五年還未改變。兩塊檸檬原汁冰塊丟入五百CC的開水裡,就是她用來待客及自己日常大量喝的飲品。
這裡是她的家,也是她的菩提清境,在此,她卸下藝人光鮮亮麗外在,回到最清淨簡單本我。
參加水懺之後,她更加珍惜資源,平常在家也不開冷氣,不再用大浴缸泡澡,只沖澡並把水留在浴缸裡拿來沖馬桶和洗腳。
她很感謝網路世界的通達,讓她不必上街,也能在半夜下了戲後,能從管理員那裡拎回一箱新鮮水果。她的臉書和博客經營得不錯,和粉絲團互動良好。她不再在意廣大但虛無的聲名和讚譽,而願仔細聆聽每一個真誠聲音。
這些年來,她的演藝事業仍然暢旺,但她內在的驅力卻不在挑戰新角色或更多片酬,而想多修行。「我不喝酒也不愛打牌,不聊天也不喝茶,在應酬的場合留不下來,所以機會都給了『留得下來的人』。我推掉一些不如正法的工作,或者說,我已經滿足了,不想再演一些不良示現的角色,雖然最後我可能面臨『沒有工作』的情況,但不代表我的福報不見了。」她很安然地說。
女明星的「中年危機」比一般女性嚴重,敏銳而熟諳命理學的席曼寧早就把自己可能面臨的「中年後」處境分析得很透徹,但她透過佛法,選一條自己非常歡喜而自在的路。
她不認為宗教能直接賜予一個人有形的東西:「佛陀不是用來『求』的,但祂是最好的老師。宗教只是導引我們進入另一種宏觀人生的媒介,讓我們對生命有選擇權,而不是聽任宿命的安排。對生命,我們只有使用權而沒有所有權,所以要把握每個能學習的當下!」
才四十六歲,難道對愛情和婚姻都不再動念?她說:「如果要有,我希望遇到和我同心同路的人,那才有可能成為伴侶。」這裡的「心」和「路」,指的是佛法上的家庭、生活觀念。這樣的條件說難不難,說易不易。但這不是席曼寧的重點,她在意的是活在每一個當下。
自從習得佛門的種種妙法之後,不管外在的境遇怎麼變化,她總是可以讓身心靈找到一個安頓的所在。演藝圈絢麗多采、五欲六塵的工作背後,她因為學佛而擁有不同以往的恬靜人生。
~禪悅是身心靈最好保養品~
說到禪坐的體驗,席曼寧可以連講兩個小時都講不完。女明星總是常被詢問駐顏之道,席曼寧說:「打坐讓人老得很慢。因為打坐時,呼吸變和緩,心跳變慢,從皮膚到內臟都放鬆下來,『禪悅』是最好的保養品。」
她坦言,這些年她很少逛街,保養品都是網路上訂購的,「擦什麼都差不多,而且脖子以下,根本照顧不到。」 既然每個人都無法抗拒歲月對外表的「摧殘」,何不面對真實的自我?
席曼寧說:「透過內觀法,我觀察自己內在,發現欲望少了,壓力少了,要求少了,潛意識乾淨了,而預知能力卻提高了。因為單純的心,讓阿賴耶識升起。」
最近她為了參加「水懺法會」,正進行一○八天的齋戒。以前她會為了控制體重刻意不吃晚餐或吃全素,拍戲時也常吃素便當。但這次是為了懺悔累世所造諸惡業發願吃全素,結果有了不同以往的體會:禪坐時更加輕安,身上排泄出的水分和廢物,竟然沒臭味!
以前的她,覺得自己「任何東西都買得起」;現在的她,買東西以前先想一下是「需要」還是「想要」。若一時不能判別,那就以一個禮拜為限,七天之後若還在想那個東西,那就買吧;但常常是七天之後,她就忘了那個東西了。
偶爾想虛榮一下,買個幾萬塊的東西,這時,腦中就會出現一個聲音:「七萬?可以捐給世展會的孤兒七十個月哩!」於是,就算了。
原文頁面網址:https://moneyaaa.com/762/
佛門裡的六尊大財神,做生意的人一定要記住!
靈驗的第一財神俱毗羅
佛教的財富法門 海濤法師選輯
各路財神的首領--財寶天王的起源及功德利益為何?
安穩富貴功德海--寶藏夜叉神王(黃財神)真言法的秘密修持略談
親朋好友欠錢不還?教你一個神奇的咒語,讓他們主動歸還!
改善「愛情與事業」最大效益之咕嚕咕咧佛母密法
佛教的財寶本尊--大聖歡喜天(象頭財神)
修財神法求財 !修財神法怎麼沒發財?
因果的規律:錢怎麼來的,就會怎麼去
福報很差的人會引發別人倒霉的業力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