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什麼事情都要找個對錯,人生就糟糕了!
淨界法師
所以,整個《法華經》的成佛之道,注意,找到我們凡夫最有利的位置。
就是說,我們現在是非常不利。說實在,無量劫來輪迴到現在,我們有無量無邊的生死業力等著我們,我們心中有無量無邊的煩惱,有無量無邊的老病死等著我們。但是只要我們做一件事情把心歸零,這個事情就變成好辦了,拉到一念心性。
那怎麼歸零呢?就是內觀。就是從今以後把精神體力放到內心的境裡,不要去管外境。你什麼事情都要找個對錯,你人生就糟糕了。你什麼事情都是到底誰對誰錯,那完蛋了!那你等於是跟過去要感應道交了。其實我講實在話,如果把無量的生命打開來,人生很公平。你只要相信公平就好了,那就讓它過去了。
所以你看,菩薩畏因,眾生畏果。你看這兩個人把精神體力放在不同的地方。眾生是把精神放在結果。你會快樂跟痛苦,這一定是結果,事出必有因嘛。如果在結果上計較我應該怎麼樣、你應該怎麼樣,你欠我還是我欠你,完了!
凡夫把生命放在外在的因緣,完蛋了,今生毀了!菩薩相信人身難得,結果不重要,重要在過程:我用什麼心態來面對這個人生。我不管阿賴耶識釋放快樂還是痛苦,這個我管不了,我也做不了主,但是我管好我的心。你有本事釋放業力,你放馬過來,反正我都有辦法把這個正負的能量轉成我的菩提的種子。我只要做兩件事,訶責、讚歎就好。
所以,你只要改變方向,那人生就很有意義了。你本來想說,我今生不就是業障生死凡夫?把它受了就完了。其實不是!今生很有意義,它可以啟動你的佛菩薩法界,你可以利用人生的因緣消滅你的三惡道法界。整個破妄顯真,就在你一念心的即空即假即中當中完全改變了。你要做三件事情:內觀、離相、借相三件事情。一念心性即空即假即中。
── 節錄自《妙法蓮華經》講記第六集
不斷憶念你的清淨本性
淨界法師
在整個修學當中,我們透過佛法的修學,開始內觀,開始把心帶回家,慢慢就遠離惡道了。
為什麼呢?我們看講義。「以知法佛本性常故。」因為你知道三寶的功德是你本性具足的,佛陀的無量功德莊嚴——這個「法」指的是涅槃——這種涅槃的寂靜樂,佛陀的菩提覺法樂,菩提、涅槃兩種功德,你本來就具足的。
只是我們以前向外攀緣,就像佛陀在《法華經》上說的,一個大富長者的兒子,家裡面有很多的珍寶,但他就喜歡去外面做乞丐,不喜歡在家裡安住,一念妄動,所以弄得輪迴生死。你要能夠迴光返照,那就是涅槃寂靜。所以,生命有兩個方向,向外就是輪迴,向內就是涅槃。
你能夠知道所謂的涅槃、所謂的生死就在你一念之間,有這種真實的智慧來熏習你的內心,產生這樣的業種善根,產生清淨的信心乃至於產生堅定的願力,那麼你自然能夠生生世世不斷地增上,也就不再墮落到三惡道了。
為什麼說知道「常住」能夠遠離三惡道?我們舉一個例子來說明。
佛在世時有一個釋提桓因,他是大福報,有很多宮殿。有一天,他五衰相現。天人福報將盡會出現五種相貌:第一個,衣衫垢穢,他的衣服開始有污垢。第二個,頭上花萎。他頭上的花冠枯萎了,沒有那麼鮮艷了。第三個,身體發臭。他有臭味出現了。第四個,腋下出汗。他身體開始流汗。第五個,不樂本座。天人都是有座位的,他已經坐不住了,躁動不安。那麼釋提桓因五種相狀出現,他知道自己即將死亡,而且要投生到一個鄉村裡面做一頭豬,所以他非常恐怖。
這個帝釋就找很多天王求助。找到大梵天,大梵天說,我沒有讓你避免死亡的方法,沒辦法。所以釋提桓因就憂愁苦惱。
這時一個有智慧的大臣說:「大王,我有辦法讓你能夠免除死亡。」釋提桓因說:「你有辦法嗎?」他說:「我絕對有辦法。」釋提桓因說:「那你有什麼條件?」他說:「我把方法告訴你,你把乾闥婆的女兒嫁給我。」乾闥婆就是釋提桓因的樂神。釋提桓因說:「你如果能告訴我一個正確的方法,不要說乾闥婆的女兒,我把阿修羅王的女兒嫁給你。」
諸位知道,阿修羅叫非天,他有天的福報,但是他瞋心重,沒有天的福德。阿修羅男眾很丑,女眾很美貌。這個大臣說:「好,一言為定。」釋提桓因說:「你有什麼方法呢?」他說:「你現在只有一個方法,你要找佛陀皈依。我以前曾經聽人家跟我傳一個法,你要能夠皈依,就免除一切障礙。」
釋提桓因就相信了。這時他已經快死亡了,他馬上以神通力,飛到精舍去找佛陀。佛陀當時並沒有給他皈依。釋提桓因提出一個問題,他說:「我們天人的福報這麼大,為什麼要面臨死亡,這死亡從什麼地方來的呢?」
佛陀說:「因為天人有煩惱,這煩惱就障礙他的安樂。」釋提桓因說:「那天人有什麼煩惱呢?」「天人的瞋心比較淡薄,但是有貪慾跟嫉妒的煩惱,他得到快樂就貪著,得不到的別人得到,他就嫉妒,所以天人還有貪慾跟嫉妒的煩惱。」
釋提桓因說:「天人為什麼會有這種貪慾跟嫉妒的煩惱?」佛陀說:「因為他攀緣,活在表層意識,老是想要向外攀緣,老是活在感覺,你用感覺來主導內心,不是用智慧來主導。」釋提桓因說:「那怎麼斷攀緣呢?」
佛陀講到重點了,他說:「你要憶念本性清淨法身,你要憶念法身常住。」這個天人有大善根,他聽說憶念清淨法身、法身常住以後,起大歡喜,就咒願:願我生生世世能夠依止清淨法性而證得無上菩提。他念完以後就向佛陀拜下去,這時他的生命剛好結束,神識依止他過去的業力就投生到鄉村一頭母豬的肚子裡。一念的反轉,心生則種種法生,他一念的大乘善根生起,那頭豬就受不了。
他一投胎以後,那頭母豬就像發瘋一樣到處跑,把女主人裝水的罐子撞破了。女主人一生氣,拿棒子就打這頭豬,把它打流胎,打死了。釋提桓因又投胎到原來的位置,繼續做天人。
這就是佛陀說的一念迴光返照,改變命運。諸位!你要知道一個問題,就是為什麼我們的命運可以改變?為什麼業力可以改變?這個問題在《大乘起信論》有人問,當然這個地方也牽涉到淨土宗的帶業往生,為什麼能夠帶業往生?他造了五逆十惡為什麼帶業往生?因為業力是虛妄的,那就是一念攀緣的心,去攀緣一個虛妄的境,妄心攀緣妄境,所以它只是清淨心的表層的一個影像,它本來就沒有,達妄本空。
諸位!如果你要追求臨終的正念,你要不斷地憶念你的清淨本性,這很重要!我們一再講過,站在本來沒有妄想的角度來面對妄想,這是最好的選擇。如果你站在本來就有妄想,妄想是真實的,你跟它拼了,你就完了。只有事修沒有理觀,你絕對不是它的對手。
所以,你不能站在表層意識跟妄想對抗,你要回到你的深層意識,你要把心帶回家,從家的角度來跟妄想對抗,妄想就不是你的對手,因為真能破妄。但是你要活在表層意識來跟妄想對抗,你就糟了;站在妄想的角度來對治妄想,你就沒有希望了。所以這個很重要。
你要徹底改變生命,就要知道:你本來是沒有妄想,那些妄想是後來有的,是如夢如幻的。所以經典上說,你能夠通達空性,知道你的本性清淨,會產生兩個效果:第一個,雖做惡業速疾能悔;第二個,若墮惡趣終不久留。
就是說,即便你一時的衝動還會造罪業,但是這個罪業力量薄弱了,你會產生自我反省了。因為你造罪業時,有人不同意,就有人說,我反對!這就是你的善根反對你了,它開始對治你了。除非你沒有真懂你的自性本來清淨。沒有真懂,那就算了,你仍活在表層;如果真懂,你在造惡時,你會發現有一個力量開始在罵你,你兩種力量,真妄交攻。恭喜你!這個在佛法叫增上慚愧心生起了。
所以你能夠懂得你的本性是清淨的,造業是不應該的,是虛妄的,這時你的造業勢力薄弱了,這第一個,「雖做惡業速疾能悔。」
第二個,即便你因為過去的業力到三惡道去,你在三惡道也待不久,「若墮惡趣終不久留」。
所以,我們能夠知道理體三寶裡面的清淨本性,那麼我們生命已經產生很大的反轉。就好像經典上說的,有人受持三皈依,在彌勒菩薩三會說法的初會就能夠解脫了,因為你在釋迦牟尼佛時受三皈依,你就生生世世能夠遇到三寶,到了彌勒菩薩的時候,你的善根就成熟了。
清淨本性就是眾生的佛性,就是真如,就是法身
【97】如何讓妄想轉向真如(三)?
《禪觀與淨土(四)·往生篇》講記 06
淨界法師 宣講
記得,不能讓每一個妄想都得逞。你如果每一次都隨順它,臨命終你就知道怕了。臨終的正念,來自於平時很多的小戰鬥,每一次的成功才會累積臨終的成功。我這樣講你懂嗎?如果你平時都不是妄想的對手,那你覺得你對臨終有把握嗎?哦,你身體健康、心情愉快的時候,都不是妄想的對手,躺在加護病房的時候,你有辦法對付它嗎?所以你平時就要告訴自己,我一 定可以對治你,我一定要對治你。
其實,妄想最怕一件事情,它最怕你堅持,你試試看。你如果抱著說, 哎呀,沒關係啦,對治也沒關係,不對治也沒關係。你一定失敗!它本來就虛妄的。我再講一次,妄想最怕你堅持。我一定要戰勝你!它一定被你戰勝。 因為它本來就是虛妄的,它就欺負你好欺負,因為你每次都隨順它,它養成習慣了。你一旦反過頭來,不能念要它念,不能專要它專,不能消滅要它消滅,它一定不是你的對手。你試試看,你一旦堅持,它就沒力道了。
當然,你一定要先安住真如。你不安住真如的時候,就站在了對立面。 有些人他不安住在一念心性,他認為妄想是真的,就跟它對立。小心它有副作用,它會反彈,它反彈的時候力量更大。也就是,你用強壓的方式,不可以。所以妄想就是,第一個,從根本上否定它。我認為你不存在,達妄本空。第二個,從作用上對治它。你相信你做得到。
你只要有一次的成功就好,一次。這個妄想是你的無始習氣,被你一次成功地給調伏下來,你以後就很有信心,你覺得你做得到,你就容易有第二次、第三次。你只要有一次成功,第一次成功很關鍵。就是說,你從前每一次打這個妄想的時候,你根本控制不了自己,你一定要隨順它的,但是你只要有一次成功,一次就夠了。一次,對你就很有意義。你會告訴你自己:我做得到!然後,也表示你方法操作正確。你每一次每一次成功以後,你會對修行越來越有信心,你相信佛陀說的話是真的,這個妄想本來就不存在。
這個妄想是我們把它養大的。諸位!我們現在好像把妄想講得很厲害,其實你知道妄想力量是怎麼來的?是你給它的!你知道嗎?《楞嚴經》就是這樣講,「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咱們現在給妄想力量,結果妄想來控制我們,我們現在反而說妄想力道很大,你這不是矛盾嗎?妄想本來是沒有的,它本來就是一個人生的經驗,是因為我們不斷地攀緣它,老是隨順它、滿足它,搞到最後變成它是主人了,我們得聽它的!你這是主人客人搞錯了。你是主人,你一念心性,你是主人。它是客人,它是後來才有的。
所以我們有些觀念要先清楚。你還記得嗎,你從什麼地方來?我們是本來清淨,是因為我們流轉的過程才有妄想,那是後來才有的。既然它是「因緣和合,虛妄有生」,它因緣生,當然有可能因緣滅嘛。所以你一定要堅持這個理念。妄想,只要你一堅持,你只要很認真,它自己會消失掉。就這個概念。諸位試試看。
表面看是苦,實際上是樂
達真堪布
如果沒有佛法,沒有修行,無論貧富貴賤,和自己形影不離的就是一個字——苦。而有佛法,有修行的人,無論身在何處,伴隨自己的也是一個字——樂。
生活在人世間,有誰願意生活在沒有光明的黑暗中呢?惡與惡的串習洶湧澎湃,佛法即將隱沒,學佛修行的機會不再是應有盡有,作為一個修行人,誰願意生活在沒有佛法光明的黑暗中呢?因此一定要抓住這唯一解脫的機會,把「聞思修」進行到底!
然而,這個過程中最關鍵的是把學到的佛法理念落實到行動上,只是明白道理無濟於事,面對對境的時候還是做不到,煩惱習氣感召的痛苦讓我們無法自拔。很多時候明知損人不利己,但還是難以自制,這就是習氣,是無始劫來形成的。
我們的思想與行為都已經扭曲了,需要把這些扭轉過來。這點說容易也容易,說難也難。對有善根、有福報的人來說容易,對沒有善根、沒有福報的人來說非常難。我們的本師釋迦牟尼佛,修煉了三大阿僧祇劫才修正過來。可見,成佛是很難的,因為習氣難改。就像有些人明知道吸煙耗財傷身,但也戒不掉。今生幾十年的積習尚且難改,何況是無始劫以來形成的習氣呢?
六道輪迴是佛法的基礎,佛法所有的教理都是從這個基礎上建立的,如果沒有明白、沒有深信六道輪迴的道理,就無法繼續學修。人有很多過去世與未來世,但不是生生世世都為人,究竟處於六道中的哪一道,由我們自己的業力決定。
我們的生生世世就像電影膠片,現在顯示的這一生,只是這一大卷膠片中的一個小小片段,前後還有無盡的過去與未來。如果我們不懂六道輪迴,不懂三世因果,不懂佛理,不修行,一切都將撲朔迷離,無從把握,不知不覺中就會造業,也會給學佛修行帶來壓力,甚至還會平添很多煩惱痛苦。
真正有修行了,表面上看是苦,實際上是樂在其中。密勒日巴尊者在山洞裡生活,是一種修行的方法;有些成就者在皇宮裡生活,也是一種修行的方法。
你要知道你的目標是要達到超越對立的!
淨界法師:
問:大乘經典的三段思考模式,跟《心經》的不垢不淨、不增不減、不生不滅是一樣的嗎?請法師舉幾個例子來加以說明。
答:這個法空智是很難成就的,而且初學者也不見得要成就,我舉個例子。
比如說增減相,你昨天拜了二百拜,你的功力增加了;你今天為了度化眾生、為了跟人家開示,去做其它的慈善事業,你變成一百拜,你今天是不是減少了?在這一增一減當中,你的心會不會有什麼樣的分別?一般人會有。你拜了二百拜,心比較寂靜;拜一百拜,心比較躁動。
所以我們在行菩薩道的時候,我們的法執是難免的,我們一定會有增減相的分別、有生滅相的分別,我們喜歡存在的東西、不喜歡消失的東西,我們不喜歡一個東西滅。
阿羅漢喜歡滅,人天的凡夫喜歡生、存在,阿羅漢對存在的東西完全沒有任何興趣、完全沒有。
生滅相、垢淨相,比如說你看到一個壞人跟看到一個好人,你的心會平等嗎?你不可能平等。誒,這個是持戒的比丘、這個是不持戒的比丘,我相信你內心會分別,對不對!所以我們很難超越垢淨相,但是也不必要馬上超越。
所以這個只是一個很正常的法執,我們喜歡清淨法、我們喜歡增加的法,但是你要知道你的目標是要達到超越對立的,你才能夠成就圓滿的功德。當你的心中還有取捨的時候,你就是不會圓滿,但是剛開始不要求圓滿。
大安法師:願罪業悉消滅
我們一生都是為了身見,為了享樂——為了這些東西,一生為他人做嫁衣裳,忙忙碌碌,舉心動念、行為造作都是在造惡業。等到臨命終時,你一切財富、一切世間的榮華富貴都帶不走,但你造作的惡業卻是跟著走了。這就很冤枉:這個惡業跟著走——都到三惡道裡面去了。所以我們的身、口、意三業,跟這種貪、瞋、癡三毒煩惱相應,就叫染穢——污染,污穢了我們的妙明本心。
那麼造作五逆十惡,這就是「罪垢」——罪業的污垢。這個身、口、意三業為「能造」,罪垢為「所造」。那麼這樣的一個罪業你造作成了,它必然就有果報:這種因果法則是絲毫不爽的,就必定會招致冤業;有冤業必然要報,必然要碰頭,這就是報障。
這樣的一些障礙是無量無邊。剛剛講,從我們的心來看,我們造作的這一念心,它是遍緣虛空法界的,所以它無量無邊;那麼這個從時間上來看,不僅這一生造,而是多生多劫造;從它能懺悔的人來看,不僅一人造,而是法界眾生都在造。那真是:這種業障有體相的話,盡虛空容納不了。我們是造作這樣無量無邊罪業的眾生,這就是要有自知之明,我們就是造這個無量無邊罪業當中的一員。
願把這個冤業消,冤業一般講三類。第一個是你有命債,叫殺冤。你今生為人了,你要吃豬肉,吃羊肉,吃魚,吃蝦,你吃了這些動物,你可不是負了命債嗎?《楞嚴經》講,人死為羊,羊死為人,生生世世,遞相吞啖。你今生為人,你就吃羊了。那麼羊的下一輩子,羊的業力報盡了,它轉為人;那你作為人的下輩子,你轉為羊。那個羊轉為人,那就是它要再吃你了,就是這樣的情況。
再就是債務,你今天欠了人家債,借了人家債不還。現在很多人借債,借債的時候就像孫子看爺爺,找爺爺;等到錢借到手了,他成了爺爺了。人家來要債,「啊,沒有沒有」。最後他就跟人家:「要錢沒有,要命有一條。你怎麼樣?」好,搞得人家也沒辦法,總不能跟你拚命哪,那就算了。那你下輩子披毛戴角還。所以這裡面也就是這個財務方面的冤業。
還有一種就是情感上的,男女之間,你愛我的心,我憐愛你的美色,百千萬劫就在糾纏不已,這就叫婬冤。前面兩種——命債呀,這個財債,屬於見了面就會生氣的,叫做怒冤。這個男女之間的這個婬債方面,就叫喜冤,它好像碰到就很歡喜。但是,它這喜、怒都是冤業,都是輪迴的根本,都是眾生的顛倒。
所以,這裡面都要懺除掉。「願悉消滅」,就是願這個煩惱障、這種報障、這種業障,都把它消滅。
你不求,會得到更多、更莊嚴
淨界法師
你該造善還是造善,你該斷惡還是斷惡,但是你不要想去得到什麼東西。該是你的就一定是你的,你不必多事。因果法則絕對不會錯亂。
不是說:哦,你求,它才會有。就是你求,結果把因緣搞砸了。佛法是這個意思。你不求,你得到的是更多、更莊嚴。
你要去求,那對不起,你啓動了第七意識。第七意識的可怕,是它擾亂了因果。第一個,因地它擾亂第六意識,讓你所有的資糧變成卑劣。第二個,更可怕的是第七意識它向內跟第八識結合,把你所有的業力變成生死輪回。
所以第七意識的可怕,內外都干擾。向外,干擾第六,讓你所造的善業是有漏;向內,它干擾第八,把你的業力串成生死輪回。所以它的可怕是不得了,它的影響是不得了,內外干擾!第六意識跟第八識都是依他起性,本來都是無辜的,就是第七意識,自我意識在那邊作祟。
所以,你看整個唯識學第一個下手,就是除了一開始斷惡修善,資糧位的菩薩,一到加行位,就開始面對你的根本問題——就是自我意識了。所以這塊很關鍵。
聖嚴法師開示
對外在環境若有強烈的愛與恨,都是很大的障礙執著,所以不能來修行。到了我們這裡之後,應該要忘掉外邊的世界。如果坐得舒服的話,不要沉迷其中;坐得痛苦的話,就把身體當作死了,這樣才能更進步到心中去。心中的東西丟下來越多,執著越少,禪七的成就也就越好。
一個修行人只要不為自己希求什麼、抱怨什麼,就能得到自由。愚癡的人要這、要那,希望能讓自己得到保障,結果卻全成了他的負擔、業障。修行人不求這、不求那,日子過得逍遙自在,那才是有智慧的人。
---------------------------
摘錄自《信心銘講錄》智者無為
六塵不惡,還同正覺。
「六塵」指的是我們的環境。修行人對環境既不貪愛,也不厭離。享受環境時不會想到修行,厭惡環境時雖然修行但不能得力。我們的環境有大、有中、有小。就佛法而言,環境就是心、身、世界,一個比一個大。進入禪堂的第一天我就告訴各位︰要忘記禪堂以外所有的事情,不打電話、不接電話、不要想過去和未來。如果你對禪堂以外的大環境,例如金錢、男女朋友、事業等等或喜或惡,念念不忘,都不能來打禪七。
曾經有人下個星期要結婚,想趁機來打禪七,我沒讓他來;也有人剛結婚就要來打禪七,我也沒讓他來;有兩人是在女朋友變心後要參加禪七,我只准了一位參加─被拒絕的那位覺得他對女友既愛也恨,獲准參加的那位則認為世界本來就如此,女友現在不走,死後也會走,所以難過歸難過,卻沒有太大的執著。有的人賠了很多錢,在失望、痛苦中想利用參加禪七來使心情平靜,我則勸他們每天用點時間打坐,不必來參加禪七,因為對外在環境若有強烈的愛與恨,都是很大的障礙執著,所以不能來修行。
因此,到了我們這裡之後,應該要忘掉外邊的世界。那麼禪堂內的事呢?特別是第一次參加或第一次到新地方打禪七的人,很可能有種新鮮感,希望看一看別人在做些什麼。如果注意這些事情,你還能修行嗎?有的人則對師父的話很執著,對師父的人也很執著,老是在想師父的話、注意師父的動作。我經常聽人這麼說︰「師父,我現在沒有什麼其他的妄想,都是打師父的妄想。師父講了那麼多的話,它自然而然就出現了。」這已經是到了禪堂裡的一些話,但仍是身外話。
再往裡縮小到身體,一般有兩種可能:一種是不舒服,一種是舒服,要把身體忘掉還真不簡單。因此,打坐時我們老是放不下自己的身體,不是腿痛、背痛、頭痛、這兒痠、那兒癢,就是疲倦或昏沉;另一種則是坐得很舒服,不願起身。其實,如果坐得舒服的話,不要沉迷其中;坐得痛苦的話,就把身體當作死了,這樣才能更進步到心中去。例如有人感冒了,但他認為沒什麼好擔心的,難過痛苦管他去,坐在那裡學石頭、學死人,這樣他的感冒很快就會好,生出一身大汗之後,我保證問題全部解決。但要有決心,不怕死、不怕痛才行。
再往內說到我們的心。心的環境一個是指方法,一個是指妄想,都與六塵(環境)有關。《圓覺經》說︰「六塵緣影,為自心相。」意思是說,環境的影子就是我們的心,心的活動就是環境的影子,要把它丟掉後才是「還同正覺」─妄想、妄心沒有了,那就是正覺的心、佛的智慧,也就是開悟。
上面講的三個層次的環境,其實只有六塵,六塵之外沒有東西,連心也不過是六塵的影子,所以六塵丟掉以後就什麼都沒有了。
剛才講的有三種環境,分為四個等級︰禪堂以外的世界、禪堂以內的世界、我們的身體、我們的心。現在你能丟掉幾層?丟到哪裡去?知道了這個層次之後,就注意盡量往裡面縮小,直到最後把自己心中的影子也擺下來。目前至少方法不能擺下來,其他的通通要擺脫。我說過,要先把自己和外面的環境孤立起來,再把自己的身體孤立,進一步把心孤立,最後連心也沒有了。
智者無為,愚人自縛
開悟的人無事可做,只有愚蠢的人無事找事,一心掛念著要解脫,結果反而把自己綁得更緊。用什麼把自己綁起來呢?希望能從危險而到安全,從不自由而到解脫,從有病而到健康,這些都是愚人自縛的例子。「諸行無常」,世間本來就沒有真正安穩的地方,所以修行人首先就不要想到自身的安危,在山中沒有人的地方修行,很可能有毒蛇野獸,隨時有生命的威脅,但修行的人就不應該害怕,否則就不可能待在山裡;打禪七時要抱著大死一番的心情,若顧慮到安全問題最好就不要參加。其次談到自由,美國應該是全世界最自由的國度了,但是有很多東方人到美國以後卻有很多牢騷,說美國不平等、不自由,美國的社會是有很多不平等、不自由的地方,所以一直到現在還有種種的運動。
我曾對這種人說︰「你還沒到天堂,到了天堂只怕你連上帝都要跟他要公平,在美國還能抱怨這麼多,那上了天堂、往生極樂世界之後,抱怨一樣多。」所以一個修行人只要不為自己希求什麼、抱怨什麼,就能得到自由。愚癡的人就是要這、要那,希望能讓自己得到保障,結果卻全成了他的負擔、業障。修行人不求這、不求那,日子過得逍遙自在,那才是有智慧的人。
因此,我經常勸告參加禪七的人,不要盼望帶什麼東西回去,反而是要多丟一些東西下來,心中的東西丟下來越多,執著越少,禪七的成就也就越好。東西學到了、用了之後,就已變成了自己的一部分,可以馬上丟掉;沒有用的東西不要帶走,否則徒增負擔、困擾。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