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淨界法師 :很多人念佛,為什麼不能往生?

很多人念佛,他為什麼不能往生呢?因為他一生當中從來沒有創造過一個往生的佛號,他平常的佛號都是繞著世俗的因緣在轉。那麼你平常從來沒有創造一個往生的佛號,你怎麼能往生呢?你往生的話就違背因果論了。你所有的佛號都在娑婆世間打轉,當然臨終的時候,沒有一個佛號會把你帶到淨土去了,因為你的心態的檔次就是這個檔次。

我們現在就是說,我們必須把一種世俗的感情的皈依變成一種理觀的皈依,變成一種了生脫死,放棄主宰的皈依,那麼這個時候就要經過教育、通過熏習,通過你不斷地去栽培了。

所以淨土宗的人,當你在創造佛號的時候,請你先提升你的心理素質,這很關鍵的。你的心理素質是這種素質,你今天所念的佛號,就是這個檔次。你的素質提升到出離心,你的佛號就跟到出離心的檔次;你的佛號提升到菩提心,你想要成佛,你為了成佛而念佛,你的佛號就跟菩提心全部相應。所以當你的內心世界向前跨了一步,就意味著你所有的佛號都跨了一步。

所以提升我們的心理素質就變得非常重要了,因為感應道交就是這樣感應的,就是你是怎麼想的,佛陀就給你什麼樣的東西,就是諸佛如來是法界身,入一切眾生心想中。

現在的問題就是佛陀準備好了,但是我們準備好沒有,我們是一個什麼樣的準備,是一個什麼樣的心態,就決定念佛的功德。所以我們今天的確有需要來談一談,怎麼樣提升我們淨土宗的心理素質,才能把佛號念好。佛號念好是要有智慧的,不是你一直念就會把它念好,不是這個意思,你必須要很虔誠地去學習大乘佛法,提升你內心的觀照,這個時候佛號才可以把它念好。


達真堪布:這樣念佛求往生,絕不可能往生!

嘴上念的是阿彌陀佛,但是心裡都是私心雜念,都是貪嗔痴慢疑等煩惱。最根本的發心都是自私的,都是為了自己能夠避免現世的這些煩惱困苦,都是逃避心,連出離心都沒有,更不用說菩提心了。這樣念佛求往生,絕不可能往生,因為和佛講的往生的四個條件正好是相反的。

現在很多人念佛都是這種心態:「哎喲,輪回太苦了,人世間事太多了。阿彌陀佛救救我吧,我要往生,我要往生!」然後把自己關在屋裡拼命念佛。「我什麼也不管了,你們自己去做吧,我要修行暱!」這都是自私自利,都是貪:貪修行、貪西方極樂世界。他也不是真正懂得什麼輪回,只是覺得人世間太苦了,煩惱太多了,做人難。這都是逃避心,不是出離心。

因為他有逃避心,而且這個心特別強烈,於是到處跑道場。念這個修那個,覺得自己很精進。一說西方極樂世界好,那裡沒有痛苦、沒有煩惱,而且是珍珠瑪瑙鋪地,連樹都由珍寶組成,貪心就起來了:「哎喲,這個世界多好啊,我一定要到這個世界。」這也是一種貪心,因為他的私心還沒有斷。他想到西方極樂世界的這個心不叫願望,完全是慾望,是貪心。這樣念佛求往生,絕不可能往生,因為和佛講的往生的四個條件正好是相反的。為什麼這麼說呢?佛講的往生的四個條件,第一個條件就是發菩提心。念佛法門也講菩提心,講的是勝義菩提心。現在很多念佛人都沒有明白這些道理。

我經常說:「嘴上念佛,心裡念魔;表面上修行,實際上造業。」難道不是嗎?嘴上念的是阿彌陀佛,但是心裡都是私心雜念,都是貪嗔痴慢疑等煩惱。最根本的發心都是自私的,都是為了自己能夠避免現世的這些煩惱困苦,都是逃避心,連出離心都沒有,更不用說菩提心了。這樣「念佛」,實際上是念魔的!「我學了那麼多年的佛,念了那麼多佛,怎麼還不好呢?」你己經著魔了,還能好嗎?這樣念佛是不會有什麼成就的。

為瞭解脫而學佛修行,為了自己能修成佛果而學佛修行,這都不是大乘修行者。為了救度眾生而學佛修行,這才是真正的大乘修行者。發菩提心要具足兩個條件:一個是為了度化三界六道一切父母眾生,對眾生有非常強烈的悲憫之心;一個是發自內心地渴望修持成佛,下決心要修持成佛。對眾生的悲心應該是平等的,面對的是法界所有的眾生。為了某某眾生,或者為了一部分眾生想修持成佛,這不屬於菩提心。菩提心發出來了,念佛才能往生。


用腦子想一想就知道,念佛往生極樂世界一定很難。否則佛陀當年何必帶那些徒弟辛辛苦苦地修阿羅漢呢!佛陀讓他們都來念佛全去極樂世界不是更好?難道佛陀不喜歡他的徒弟們?佛陀為啥不把容易的念佛法門給徒弟?反而讓他們全修難修的又要離欲又要禪定的阿羅漢?佛陀又不傻。

原因只能是,念佛往生並不容易。

一萬個念佛人能有兩三個成功往生極樂的?聽說是這樣。

我想,那些吃素念佛幾十年都沒往生的人,就是把淨土法門給想簡單了。她們以為用不著對治習氣,放下執著,回歸心性,再持名號。她們以為一句佛號一部經一門深入就行。其實被某些法師誤導了。

如果是這樣,佛陀何必辛辛苦苦用了49年講了那麼多經?

實際上,修淨土法門是要對治習氣,修心的。每個人的習氣不同,病不同,藥當然不同,佛陀因此說了那麼多藥方,就是佛經。

不信因果的弟子,用《地藏經》來治。

太執著不放下的弟子,用《金剛經》來治。

妄想多淫欲多的弟子,用《楞嚴經》來治。

不想成佛的弟子,用《法華經》來治。

不重修心的弟子,用《維摩詰經》來治。

無法安心的弟子不知“如來藏”,用《楞伽經》來治。


淨界法師:培養一個不帶條件的內心

諸位,我們要注意你帶條件,這個條件這個因緣就是外境,這個外境是由業力變現的,你只要跟外境借來的所產生的力量,你就受業力的系縛,因為這個外境是由業力主導的。所以很多人念佛,平常念得很好,到臨命終生死關頭現前時,他這個佛號衝不上去,因為他因地在念佛時,他的佛號、他念佛的心就帶有條件。外在的環境不是你說了算,你帶了太多的條件,臨終時條件不會具足的。這就是為什麼你臨終時佛號提不起來,因為你平常念佛時帶太多條件了,你跟人家借太多東西了,人家臨終不見得會借你,關鍵在這裡。

所以「心真則事實」,我們今天發了菩提心,不管外境怎麼樣,我一定要往生淨土!我一定要圓成佛道!它是超越一切的因緣。這種心力才會在臨終時幫助你超越生死。

我希望我們今天是培養一個不帶條件的內心。因為你不知道自己臨命終會發生什麼事。你不能假設身體健康時才念佛。你臨終時身體不可能健康,你在加護病房插滿了管子,一定有很多痛苦的感受刺激你。所以臨命終時,如果有志於培養臨終的正念,你一定要知道,念佛的心就不能帶條件。

不能帶條件怎麼辦呢?大智慧的佛陀說:要有一個願望來引導你,不能由外境來引導你。佛在世的時候,目犍連尊者有一天到了忉利天,看到一個天人很莊嚴,他就非常地贊嘆這個天人。他說:「仁者!你過去是修什麼善業,得此光明莊嚴的果報呢?」這個天人就很謙卑地跟尊者頂禮,他說:「以前我是一個大富長者的婢女,作僕人的。我一生當中就做了一件善事而已,就是不發脾氣。因為我的主人脾氣很不好,我稍微做不好,他就打我罵我。我就發了一個願:我絕對不發脾氣。以此善業生到忉利天去了。」目犍連尊者沒多久又遇到一個天人也是很莊嚴。他問:「仁者!你是修何果報,而得此天上的莊嚴?」那天人說:「我過去生是做生意的,我曾經發了一個願:絕對不說妄語,不講話則已,一講話就講真實語,而且這個是任何情況絕不例外。我就做了這件善事而生天了。」

這個時候目犍連尊者就起疑惑了——佛陀說要廣修十善業才能生天,這兩個人一生就做了一件事情而生天,就去問偉大的佛陀。佛陀說:他們兩個人雖然只做了一件事情,但是他們心中發了一個很真誠的願力——「心真則事實」。

我們強調很多觀念,滿山的石頭,抵不上一顆鑽石的。為什麼呢?因為你的本質是石頭,你是虛妄的。諸位!你要知道,你念一千萬聲虛妄的佛號,不能夠把它轉換成一句真實的佛號。為什麼呢?因為它的本質是虛妄,不會因為你數量增加而改變的,不會!

那麼我們平常的念佛,都是活在妄想,都是受到外境的干擾,我們一定要很多因緣的具足才念佛,所以這個念佛沒有力量。

所以,偉大的佛陀出世告訴我們:不要管你今生所遭遇的環境,那個都是生滅的因緣,你該幹什麼還幹什麼,天塌不下來的。你設定一個目標,用這個目標來引導你,不要管你的環境怎麼變化。所以發菩提心的意思,就是超越時空,你才能在很多因緣的刺激之下,走出一條屬於你自己的道路,不管這條道路通向淨土還是通向佛道。所以你發了菩提心,才有可能創造一顆真實的內心,一個不帶條件的內心。否則你一輩子都不可能發出真實的心,你造的業力量都非常薄弱。這個是我們發菩提心的第一個條件,「心真則事實」。這個約著自利。


淨界法師:與人接觸,用這個道理去「觀」

諸位,我們可以試試看。你如果情緒不好很痛苦的時候,有一種很熱惱的力量在干擾你,你去查你的心中--仁者心中必有一物。就是你產生錯誤的聯想,而且這個聯想一定是單向的聯想:這個人真是壞,我對他這麼好,他竟然忘恩負義。其實你應該怎麼辦呢?你應該想:這個人他不是好、也不是壞,他是一個因緣法。雙向否定,這個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經常用雙向否定,你的內心會慢慢慢慢從不平等而變成平等。

我們內心當中,經常生起一種不平等的單向思考,落入有所得的好壞得失當中,所以我們產生了很多的痛苦。這個時候,佛陀要我們修四尋思,用這種雙向的否定思考,使令我們安住在一種平等的、無分別的內心狀態,這個地方就是我們講的破遍計執。

我們一個修行人,你要經常去觀照你的念頭:一天當中,你的心都在想什麼事情?如果你發覺你一天當中,睡覺不算,你都在這些人事上分別:這個人對我很好,那個人對我怎麼樣,這個事情對我有什麼得失……你都在這個人事因緣上打轉,你的生命很難增上。你來生來的時候,還是這樣子,沒有增上的力量。

一個修行人,遇到人事的時候,要往道理上去會。這個人對我很好,你要思惟它的道理:哦!我前生跟他結善緣。這個人對我很不好,我前生跟他結惡緣。就是說,一個修行人心中,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觀察道理。這個人事只是借事來顯理。當然我們從人事當中--哦!你看這個人長得很莊嚴,他前生有持戒的功德。你不要在那個人事上的莊嚴去打轉。就是說,看到什麼因緣,你就想到什麼道理。


淨界法師:學會「想」

感受是看過去,想像就看你的未來,所以這個「想」就很重要了。「想」它有二個相貌:第一個於境取相。感受是沒有相狀的,它是一個快樂跟痛苦的感受,這種直覺的感受。這個想陰它開始去攀緣一個相狀,他心中肯定有一個相狀,可能是一個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等,有各式各樣的相狀,然後在這個相狀裡面,開始施設名言。

這個名言就是分別,產生善良的分別,產生邪惡的分別。身為一個想象,第一個捏造一個相狀出來,第二個在上面不斷的分別。然後開始準備造業了。「想」就到了「思」,「行陰」就開始造業了。這個想陰對我們影響是太大了,尤其是你的未來就在你一念的想象力。

所以我們改變不了外境,但是你經常要作正面的思考,這一部分是你可以做主的。在修學中,你想要讓你今生活得安樂,更重要的是要創造美好的未來,你的想象力很重要。你有財富的時候,你用什麼方式來想象,你喜歡跟人家分享還是獨自佔有,這樣的一個想象開始運轉的時候,其實你來生的相貌就開始出現了。我們的想陰會決定我們今生的苦樂,也會決定你來生的去向。


淨界法師:人生,跟結果有關的,你盡量放下

我們生為一個人身,首先第一件事情:先求認命,再求開創。我們不能夠擺脫過去的,沒有一個人可以跟過去切割的,除非你是一個聖人,你是一個法身菩薩,只要你還是一個業報身,只要你的生命還受業力的主導,你就擺脫不了過去。所以我們為什麼不斷的懺悔,就是這樣,把那個罪業降到最低了。所以我們今生,一定要去繼承你的過去,不管你願不願意,如果你今生很富貴,那你前生從佈施中來;你今生多病,你過去生中從殺生中來,這個你一定要承當的,沒辦法--萬般皆是業,半點不由人,今生的生命有一半是一個既成的事實。

所以學佛第一件事情先能夠承當過去--先求認命,你必須對過去概括承受。這是人生的束縛的一面,但是人生也是有希望的一面,就是你將往哪裡而去?今生的果報,不是你能夠決定的,但是未來你可以決定,這個就是我們說的「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你應該培養一個美好的思想。

你培養一個佈施的思想,你來生就往富貴的果報而去;你培養一種慈悲的思想,你來生往莊嚴健康的果報而去。我們不能選擇今生,但是我們可以選擇來生。但是你的機會,在你死亡到來之前,就必須做好準備,如果你死亡到來之前,你的心態還沒有準備好,那麼來生到了的時候,你又是一個--「萬般皆是業,半點不由人」。

我們面對一個過去現在未來的因緣,我們有兩種選擇,第一個:你把所有的精神體力去經營今生,你忽略你內在的心地法門,就是我們講你去經營外田--外在的環境,讓你自己活得快樂。但是我要告訴大家一個事實:今生的因緣,你能夠改變的很有限了,阿賴耶識一旦把這個果報變現的時候,它某種程度已經成熟了,今生努力改變的很有限很有限。但是你把所有精神體力用來創造今生的快樂,等到你臨命終的時候,你怎麼面對未來?這是個問題了。所以當死亡到來的時候,你充滿了悔恨、恐懼不安。

所以我們應該把大部分的時間經營內田,就是你心地法門--你應該用什麼樣的心態來面對人生。所以人生,只要跟結果有關的,你盡量放下,但是跟過程有關係的,你要注意!我不能決定我今生是快樂跟痛苦,因為這個是過去,前生的我已經把它做了,前生的我做的,今生的我要去承擔。但是你可以選擇用什麼樣的心態來面對,這個是你可以選擇的。

同樣是一個逆境,我可以把它想象成一種障礙,然後怨天尤人,把你的心地法門破壞了,充滿了埋怨;同樣一個逆境,你可以把它當做你一個修行的考驗,當做你一種增上的資糧,你產生正面的思考,結果那個逆境過去以後,增長你的忍辱波羅蜜。你雖然外田不快樂,但是你心中的田——那種忍辱的功德,建立起來了。

我們不能選擇結果,但是你可以決定你的過程,你用什麼心態來面對人生,這個是你可以決定的。所以今生,只要你到這個時候,今生的生命大概是已成定局了,但是來生呢,有無量的可能性,所以佛教是重視來生。所以我們對於內在的思想的栽培,是很重要的,你必須培養一個佈施的思想,你來生才可能富貴;你必須培養一種忍辱的思想,你來生才能夠莊嚴健康。


達真堪布:以往生的四個條件對照自己的相續

八萬四千法門都是脫離痛苦的方法,但是對我們這些末法時期的眾生來說,淨土法和大圓滿法是最殊勝的。要學其他複雜的法門,修其他複雜的儀軌,沒有太多時間,因為我們的生命本來就非常短暫,違緣、障礙也非常多,所以很難成就。而這兩個法門都是靠信心成就的,修起來非常便捷。

大圓滿法是即身成佛的方法,淨土法是臨終往生的方法。臨終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要具足條件,也就是《無量壽經》、《阿彌陀經》裡講的往生四因。若是沒有具備這四個條件,臨終不能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

第一個是明觀福田。觀想西方極樂世界,觀想阿彌陀佛,憶念阿彌陀佛的功德。

第二個是積資淨障,積累資糧和淨除罪業。業障沒有淨除,資糧沒有具足,到時候很難往生。積累資糧、淨除障礙有很多方法,顯宗裡主要講的七支供。《普賢行願品》裡有七支供的修法。

要盡心盡力地去積資淨障。積累資糧,淨除罪業,多做善事,處處反省自己,改正自己。知錯、認錯、改錯叫懺悔;處處承認自己的錯誤,改正自己的錯誤,改變自己不好的串習,這叫懺悔。修行一定要以佛法來對照自己。修行的過程就是懺悔的過程,懺悔的過程就是知錯改錯的過程。一個人若是不承認錯誤,不改正錯誤,永遠都不會進步。

傲慢是成就最大的障礙。傲慢的作用就是不讓你發現自己的缺點、毛病和錯誤,不讓你看到對方的優點、長處和功德。這樣你永遠改不掉自己的缺點、毛病和錯誤,永遠學不到他人的優點、長處和功德,這樣就障礙了你的成就。

什麼叫積福?處處做好事,結善緣,種善根。無論是在壇城、在道場,還是在家、在單位,都要多做善事,多佈施。佈施就是付出、忍讓,能忍能讓就是菩薩道。什麼都盡量讓給別人,包括在公共汽車上把自己的座位讓給別人,也是佈施。我們也經常講忍辱。其實不僅要忍侮辱,還要忍一切。

第三個是發菩提心。淨土法和大圓滿法都屬於大乘佛法,發菩提心是大乘一切修法的前提。如果沒有發菩提心,你所修的法再高深,也不是大乘佛法。我們無論是求往生,還是求佛果,都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眾生。為解脫而修行,不是大乘行者;為成佛而修行,也不是大乘行者。那什麼是大乘行者呢?為眾生修行才是大乘行者。解脫是為了眾生,成佛也是為了眾生,不是為自己。

現在很多人念佛,卻沒有發菩提心,都是為自己。「輪迴太苦了,我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再也不回來。」這種想法是不對的。我們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不是為了逃避現實,逃脫輪迴,不是為了自己有神通,也不是為了自己有圓滿的智慧,而是為了成佛以後回來度化眾生。自覺覺他,自度度他——先度自己,再度眾生。

成佛以後才有能力轉法 輪。我們現在也在講經說法,但弘揚的是釋迦牟尼佛的教法,不是我們自己的教法。我們將來成佛了,就會有自己的教法,那個時候我們可以轉法 輪。像社會上做企業的人一樣,現在是給老闆做事,有能力了以後再做自己的企業。我們現在是在給釋迦牟尼佛打工,向釋迦牟尼佛學習,將來應該有自己的事業,有自己的教法,這個時候才是真正的利益眾生。

我們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以後,修行就容易了,成佛就快了。我們成佛的目的是轉法 輪,轉法 輪的目的是救度眾生,最終還是眾生。這就是大乘發心。

我們為什麼要為眾生呢?這是解脫自己的方法。我們現在為什麼不是煩惱就是痛苦,無法解脫出來呢?因為我們智慧不夠,心胸狹隘。佛講,我執我愛、自私自利是一切煩惱痛苦的根源。要解脫煩惱痛苦,就要斷掉我執我愛,去掉自私自利。要斷掉我執我愛,去掉自私自利,就要發大心,發大願,不為自己,而為眾生。

你直接去為眾生,實際上是為自己。一個智者,他為自己的時候,就會去為眾生,這樣他最終能解脫。一個愚者,為自己就是直接為自己,最終還是痛苦,解脫不了。佛為什麼讓我們要處處為眾生著想?這是解脫自己的一個方法,這樣我們才能解脫煩惱與痛苦。

我們都是按次第講的,比如我們要發願菩提心和行菩提心,菩提心的基礎是慈悲心,慈悲心的基礎是知母、知恩、報恩。知母是什麼?就是要知道一切眾生都是自己的母親。怎麼能真正理解呢?就是要深信佛講的六道輪迴和三世因果。這是最基本的佛理,佛所有的理念都是從這個基礎上建立的。我們這些學佛人都是好高騖遠,最基本的道理沒有弄明白,還想去修其它高深的法。

大乘行者必須要發菩提心,但是沒有基礎很難發出真正的菩提心。口頭上說我要為眾生,但是始終還是為自己。我們要了緣、了債、了生死,一定要靠發菩提心。處處真心實意地為眾生,才能了緣、了債、了生死。

我們每天都在為家人付出,關心他們,照顧他們,但都是自私,這樣就了不了緣,還不了債。為什麼這麼說呢?雖然你很關心他們,照顧他們,但這是由「我」來帶動的,因為這是「我」的家人,「我」的兒女。你照顧他們,關心他們是沒有錯的,但因為是「我」的家人,「我」的兒女而去關心、照顧他們是錯誤的。為什麼呢?還是有「我」。你要把這個「我」去掉。

佛講要破除我執,要去掉「我」。家人有很多,你這樣關心過嗎?兒女有很多,你這樣照顧過嗎?沒有!連這個心都沒有,這叫自私。你雖然付出了很多,但是了不了緣,還不了債,你這樣自私地去照顧關心,這叫什麼?這叫冤冤相報,沒完沒了,這樣了不了緣。

我們發心要為眾生,但是也要從家人做起,從身邊的眾生做起。不要因為這是「我」的孩子,去照顧他們。而是因為他們是與自己最有緣分,最需要自己的眾生,所以要照顧他們,關心他們。這叫發菩提心。這樣才能了緣、了債、了生死。

心的力量是不可思議的。你無私的奉獻,無私的付出,才能感化他們。你自私地去關心、照顧他們,不一定能感化他們,不一定能真正地幫助他們。發清淨的心,發清淨的願,做純淨的善,才能感化他人的心。

心和心是可以相通的。你在他們面前裝模作樣、花言巧語沒有用,解決不了根本問題。你應該去善待他們,去無私的奉獻和付出。不僅僅是在家裡,在單位,在任何地方都不自私,才能感化他們,才能了緣。你發一個好心,這個力量不可思議,是戰無不勝的。

清淨心的力量不可思議。我剛開始到內地弘法時,真的是赤手空拳,但是我跟周圍的人講,我們不靠別的,只靠一個清淨的願力,就一定能將法弘揚開來。我們沒用幾年的時間,現在淨土與大圓滿法已經遍地開花了。

大乘佛法主要強調發心。你們很多人年紀都大了,應該一心一意念阿彌陀佛,一心一意求生淨土。有的人說:「輪迴太苦,人間太苦了,我要去西方極樂世界享受,再也不回來了。」不能這樣自私。你求生淨土的目的是什麼?目的是為了早證菩提,度化眾生,再回來的時候就有能力了。你到西方極樂世界親見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給你加持,給你授記。同時,你的煩惱、疑惑都沒有了,再進一步地修就快了,這個時候你已經坐上火箭了,很快就能成佛,成佛了再回來度化眾生。這是我們求生西方的目的。這叫發菩提心。若是你自私自利,只為自己,到時候很難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阿彌陀佛的願力不可思議,西方極樂世界已經建成了。但不是無緣無故地就可以到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給我們提出了條件,到西方極樂世界要有票。那什麼是到西方極樂世界的票呢?就是前面講的往生的四因。

第四個條件就是發願,發願到西方極樂世界。臨終的時候阿彌陀佛肯定來接引你,問題是你肯不肯走?你能放下現實中的一切,放下世間所有的瑣事,一心一意的去西方極樂世界,到時候阿彌陀佛肯定來。但是你不一定能見得到。見阿彌陀佛用肉眼見不到,用法眼、慧眼、佛眼可以見到,這些都是心。如果你的心裡裝的都是世間的瑣事,阿彌陀佛來了你也看不到,到臨終轉換的時候,就會與阿彌陀佛擦肩而過。

為什麼阿彌陀佛一定會來?因為阿彌陀佛無處不在。不管是在家裡,還是在廟裡都一樣,只要你憶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立刻就能到。但是我們為什麼見不到呢?因為我們心裡裝的都是別的。真正到臨終的時候,不是現在這樣四平八穩的。我們不講其他的苦,只講病苦與死苦,一般情況下人都是通過病苦進入死苦的,病情非常難忍。沒有一定的功夫,能想起阿彌陀佛,能提起這樣的正念嗎?現在說的都很輕鬆,「沒事,到時候阿彌陀佛會來接我,我就可以走了。」但是真正要做到是非常難的。

我們現在為什麼要念阿彌陀佛?為什麼要多多發心發願?就是熏陶啊!熏陶自己的相續,到時候只能想到阿彌陀佛,想不起來別的,要念到這個程度。我們現在的功夫還不到家。不用說臨終時的病苦,有時候有點頭疼,肚子疼了,就受不了了,「哎呦,給我點藥,我要去醫院……」根本想不起來阿彌陀佛,根本提不起來正念!到臨終的時候能提起正念嗎?

臨終的時候,有幾點是特別難把握的,第一、對世間的貪念還沒有斷,第二、明明知道自己要離開這個世界了,一生當中積累的財富一點點都帶不走,還放不下兒女、家庭,「我要死了,兒子、女兒怎麼辦呢?我這些財產怎麼辦呢?」心裡裝的都是這些,能想起來阿彌陀佛嗎?你們都見過人臨終的時候吧?眼淚都掉下來了,捨不得啊!可憐的不得了!到時候很難!第三、臨終的時候還會出現好幾個隱沒次第,裡面有很多恐怖的景象。不用說那個時候,就是現在,有時候打雷了,都嚇得不得了;地震了,都害怕得往外跑,根本想不到阿彌陀佛。若是沒有一定的功夫,臨終時很難!「戒定慧」,戒是基礎,有戒才有定,有定才有慧。若是沒有定力,遇到什麼問題了,就會手忙腳亂、心慌意亂的。其實真正的學佛人,就是一心一意,心裡只有一個,只有佛。用得著這樣嗎?

臨終轉換的時間不會太長,就是一瞬間,你一定要把握住那個時刻,那是一個機會!我們現在為什麼要修淨土法門、求往生?就是要把握住那一刻。那一瞬間是功夫啊!多年修煉的功夫!你能把握住了,就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否則就要接著輪迴。

發願很重要!處處要發願,通過各種方式發願。阿彌陀佛是真心實意想接我們,我們是不是真心實意想去?現在很多人都不是。為什麼我們這麼害怕有病,害怕死?如果你真心想到西方極樂世界,還會怕死嗎?你不是要去西方極樂世界嗎?不是要見阿彌陀佛嗎?你不是很願意的嗎?你怕死,這就說明你還不是真心!今天如果讓你選擇,是留在世間,還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你肯定不能選擇往生!「不行啊,兒子還沒結婚呢!不行啊,女兒還沒出嫁呢!我現在還不能去,到時候的吧!」什麼是到時候的?現在就到時候了。

佛法句句都是真理。我從七歲出家到現在,學習佛法,研究佛法,修持佛法,真的是越學越明白,越修得到的越多。現在誰也改變不了我對佛的信念,即使是釋迦牟尼佛親自降臨跟我說,他以前講的都是錯誤的,我也不相信。為什麼呢?因為佛法是一種真理。我肯定會這樣想,佛祖跟我這樣說,肯定有他的密意。你真正明白了佛法以後,就像啞巴吃糖塊;糖的味道是甜的,你再說它是別的味道也沒有用,就是甜的嘛。

你們接觸佛法少,我希望你們好好研究、修持佛法。越學就會越明白,越修就會越有信心。一定要如理如法地學佛,佛講,不如法的修行,不但沒有功德,反而還有罪過;不如法的修行,正法也會變成惡趣的因。作為修行人,不論是在道場裡還是家裡,一定要學會圓融,學會付出,不要太自私。修行人是要改變自己,糾正自己,不是要去改變別人,糾正別人。

發願很重要,你是不是真心想去?我們特別強調出離心,什麼叫出離心?就是對世間沒有貪戀。如果對世間法有貪戀,是往生最大的障礙。

出離不是身要出離,而是心要出離;超越不是身要超越,而是心要超越。我們現在心沒有超越。現在物質發達了,但是給我們的精神帶來了很多的壓力,我們的精神沒有超越物質。其實物質的發展也許是件好事,也許是件壞事。若是我們的精神能夠跟上物資的發展,物質的發展就是件好事;若是精神發展落後於物資的發展,物質的發展就是件壞事。

現在我們的生活水平和以前相比,是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我們內心的快樂越來越少了,精神的享受越來越少了。現在家家戶戶都忙忙碌碌的,每個人都是愁眉不展的。以前我們雖然沒有這麼好的條件,但是內心很快樂。以前吃一頓餃子是多大的福報,多快樂的事啊,現在每天都吃餃子也不覺得快樂。我小時候也是,一提過年開心的不得了,期待的不得了,因為過年就能穿新衣服了,能吃好吃的了。現在都不願意過年了。這不是好事!若是精神能夠跟上物資,甚至能夠超越物質,控制物質,物質發展是好事。但是,如果精神發展沒有超越物資,物質就變成了精神的壓力,它壓得人抬不起頭來。

超越,是心要超越,不是身要超越;出離,是心要出離,不是身要出離。學佛修行了,開心快樂了,就行了。我們有一句法語:「世上沒有完美,想開了、想通了就是完美;世上沒有完美,知足了、少欲了就是完美;世上沒有完美,隨緣了、放下了就是完美。」所以我有一本書就叫《掌握完美》。你真正要掌握完美,就要靠佛法。

掌握當下的人就是掌握完美的人,當下才是完美。所以我們強調活在當下,把握當下,當下才是大圓滿,當下才是佛的境界。我們都會說知足常樂,但是做不到。知足常樂不容易啊,有知足才有常樂。懂得珍惜的人,就是懂得知足的人;懂得知足的人,就是活在當下的人。

以上講的就是往生的四個條件。具備了這四個條件,到時候一定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若是不具備這四個條件,到時候很難往生。我前一段時間講過《極樂願文》,它的主要內容就是往生的四因。我們應該經常念誦《極樂願文》,根據《極樂願文》的內容,通過各種方式發願。

我前一段時間講過《極樂願文》,它的主要內容就是往生的四因。我們應該經常念誦《極樂願文》,根據《極樂願文》的內容,通過各種方式發願。

今天就講到這裡。

 

菩提心比念佛還重要!往生淨土要不要發菩提心?

外在的因緣,你最好不碰,輕輕走過就好

為什麼有的人念佛不能往生?夢,說明了你能不能去極樂世界?

不要以為念佛就可以往生!念佛無法往生的真相!

念佛不改心,等於說空話,佛號只是工具,你的心決定你的去向

對世間有留戀,但也想往生,這樣能往生嗎?

是否有把握往生西方淨土?

念佛只求早日往生極樂世界,能往生嗎?

助念往生的誤區

這種感覺找不到,恐難生淨土

佛號只是工具,你的心決定你的去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