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常聽佛教徒稱讚人「很有善根!」善根從哪裡來?要怎麼種呢?

善根的梵文kuśala-mūla,意思是破惡、生善的根本,因此又譯為善本、德本。善根是眾生本有的,若自己不親自加以培養,善根就不會增長、顯現;《法華經》便說「不種善根」,指不修學佛法的人,也就生不起本有的善根了。

舉凡受三皈、五戒、八關戒齋、菩薩戒等,都是種善根。在佛陀的時代,佛制比丘要沿門托缽化善緣,原來的目的不在飲食,而在讓大眾有機會種植信學佛法的善根,因此即使不是佛教徒,只要對三寶生起一念的敬意或信心,禮佛、念佛、布施、供養……等等,就都是種善根的行為。

佛教也指出幾項人的行為類型,用來說明善根的多寡:修學佛法是「有善根」;精進於佛法修行叫做「多善根」;修行時而懈怠是「少善根」;不學佛法叫做「缺善根」;不學佛而又多造惡業、不善業,則是「增不善根」。

個人的善根也有深淺,就好像學生讀書,有程度的不同。用功的學生,自然培養出深厚紮實的善根,根深而大,生長力便會增強;如果荒廢不用功,善根也就停滯無法成長,根小而弱,遇到風雨烈陽,就容易受環境影響,還可能因而起退心。因此,種善根得靠自己努力,善根愈種愈深厚,學佛修行不懈怠,就有助於修行時減少障礙,也更有著力點。

進一步來說,善根是成佛的直接因,成佛必須具備五種善根,是一種修行次第,即「信、精進、念、定、慧」,善根發起之後,修行的工夫才算著力,而能繼續精進修行。這五種善根都是修觀和修定所扎穩的根基,每一種善根的根基都有力量,是解脫道和菩薩道的基礎,所以稱為「根」。這些善根的增長,全賴自己用功努力。

◎本文摘自《人生》367期


淨界法師|什麼叫善根少?

說有一類眾生,他本身宿世的善根栽培減少,這個人善根少是什麼意思啊?諸位知道什麼叫善根少?

如果你學佛法,你經常不看經典,只喜歡做慈善事業,只喜歡拜佛,你就變成善根少,你變成鈍根菩薩!就是你的智慧——判斷力很薄弱。

我們所有的智慧來源,只有從經典上——聞、思、修,佛法的智慧,沒有一個是可以從生命中去得來的,沒有!

我們生命經驗得來的東西,百分之九十九全部是錯的,因為你的生命經驗都是從感受來嘛,感受的刺激,產生想象,想象以後,產生執著,你怎麼可能產生智慧呢?

如果你生命經驗可以產生智慧,佛陀不要出世了,我們也不可能一次一次在生命當中轉,轉這麼久還轉不出去。

你看經典,佛陀的智慧都是跟我們思考模式相反的,表示我們的生命給我們的經驗的訊息,百分之九十九都是錯的,大部分都是錯的。

所以我們必須要看經典,才知道什麼是生命的真相。

所以善根微小,就是這個人,他有兩種情況:第一個不喜歡讀經典;第二個讀了以後,也不想思惟。這個人他怎麼辦呢?他沒有智慧引導,只好跟著感覺走了,是吧?

「誒,我感覺很好,我看到這個衣服很漂亮,就去買了,因為為什麼?因為感覺好」——完全由感覺來主導你呀,這個人叫「善根減少」。


勸人信佛,需要他的善根緣種成熟

夢參老和尚

沒有善根,如何救拔他呢?如果在墮惡道的時候,或者到了地獄門口,他能善根發現,念一佛名號,或者念一個菩薩名號,或者念大乘經的一偈一句,一個偈子也可以。古人說半句偈能破地獄之門,「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惟心造。」這是《華嚴經》第四會上,覺林菩薩讚歎佛的。若有人只念了一句,後面兩句忘了。「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就念這麼半句偈,地獄像全變了,立刻就變成天堂,這也就是所謂半句偈,能破地獄之門。

或者是只要能念一句或者一偈大乘經典,「是諸眾生」,說這個眾生,你以你的神力方便把他救脫了,在這個人的身前現無邊身,把這個地獄碎掉,令他生天。因為他的善根很少,生天就很不容易,等到那時候能念半句偈或念一聲佛號是太困難了,到那個時候還能想得起佛號?諸佛菩薩雖大慈大悲,但是難度無緣之人,他能念半句或念一聲佛號念一個菩薩名,等於是有緣的。

我們在北京的一個道友看見一個老太太領一個小孩子,祖孫倆人當乞丐在要飯,他發起大悲心了,他自己有間廟,他跟她倆商量,他說:「老奶奶,我跟你商量件事,你跟這小孩要飯很苦,可不可以把這小孩子給我做徒弟,我在廟裡養著你們,你也去廟裡當個淨人,吃現成的,讓他學學佛,免得受苦難。」這婆婆把眼睛一瞪道:「我們要飯已經夠倒霉了,你還讓他去當和尚!」大家聽這句話是什麼涵義?說他要飯夠倒霉了,當了和尚比要飯更倒霉。你要讓他信仰三寶,他都不會有這個善心的,善緣不容易種。

沒有善緣,你想度她也很難。大家都有親友,除非他的善緣、善根發現了,你一說他很高興,他願意跟你信。有些人你一說,他看看你扭頭就走了,理都不理,你有沒有這樣的親友?我想你們會碰得到。當到地獄時能念聲佛號,還是有大善根的,當然不會下地獄,因為你心裡頭念一聲佛號,念一句大乘經典,你意識當中的善根就發現了。這些人都是有善根的,不然受不到那種好處。


2012年五月
上淨下界法師 宣講於洛杉磯淨宗學會

你不能他增上,只有自增上!

好,我們看甲四的菩提心之退失。

那麼當我們生起菩提心以後,我們要注意那些因緣會退失的,這個是整個修菩提心的禁忌。我們分成兩段:第一個,約本質明退失;第二個,約作用明退失。

什麼叫約本質呢?

就是你這個菩提心,剛開始種的時候呀,就種的不好,這個種子本身就不堅固,怎麼回事呢?我們看這段的論文:

「若有眾生,善根微少,久遠以來,煩惱深厚,雖值於佛,亦得供養,然起人天種子,或起二乘種子。
設有求大乘者,根則不定,若進若退。或有供養諸佛未經一萬劫,於中遇緣,亦有發心,所謂見佛色相而發其心,或因供養眾僧而發其心,或因二乘之人教令發心,或學他發心,如是等發心,悉皆不定,遇惡因緣,或便退失墮二乘地。」

好,我們分成三段,先看第一段。

就是說,他這個人發了菩提心啊!但是他本身的內在的善根薄弱,內因力薄弱,怎麼說呢?有一類眾生善根微少。這個菩薩有兩種,一種是鈍根菩薩,一個是利根菩薩。

什麼叫鈍根菩薩呢?

就是這個人偏重修福報,智慧薄弱,就是鈍根菩薩。

那麼利根菩薩呢?

就是他花很多時間去修智慧,福報相對薄弱。

一個人如果智慧太差,有什麼缺點呢?我們解釋一下:

人不可能十全十美,所以必須要靠自己的自覺自省自調來不斷進步。如果你智慧夠,你會創造一個自我調整的能力,這個很重要。現在的人很難勸諫你了,就是說,現在人跟人之間,都保持一定的距離,人都很喜歡保護自己,所以,沒有一個人會冒死勸諫,向你勸谏,不可能了,不可能了。他冒著跟你絕交的危險跟你勸諫,因為人,現在的人誰講得聽?你想?

所以當正法時代過去,像法時代過去,大善知識、大威德善知識時代過去以後,末法時代最難的就是說,我的過失誰來告訴我,幾乎沒有了。你看你兒子不聽話,你講他聽嗎?他不聽,你再講下去,可能子女的關系就被破壞了。所以只好呢,只好怎麼呢?佛陀說的合掌令歡喜,這個是最好的方法。但是互相合掌令歡喜,有什麼缺點呢?

就是說,就是沒有一個人看到自己的缺點就糟糕了,因為本來當局者迷嘛!所以這個時代只好靠自覺,就是你的智慧水平不能太差,因為你不能他增上,只有自增上。你如果不看經典,你會有什麼問題,諸位知道嗎?就像佛陀說的,就好像一個人沒有在照鏡子了,你臉上有黑點、有什麼,你都不知道了。你不能自我反省自我調整,那就很糟糕了。

你看,一個人,他的方向錯了以後,他已經不知道怎麼調整自己的方向,他一定錯到底。所以這種人就是善根薄弱。善根薄弱,他一定要到罪業滿盈,到業成熟了得果報了,他看到果報了,才知道怕了。

一個利根人他犯錯的時候,他可能會有一時的糊塗,但他隨時會醒過來,而那個醒過來的力量,調整的力量,就是他平常智慧夠,他觀照力強,所以這個地方很重要。

就是說,這個人智慧薄弱,而且呢,煩惱又深重,那麼他曾經在三寶當中,雖然值遇佛法,也曾經供養三寶,也跟三寶結緣,但是呢,他生起人天的種子,就是貪求人天的果報,或者呢?生起二乘的種子,歡喜偏空的涅槃,都是偏一邊,一個偏於有相,一個偏於無相。

緣外境而發心,這種善根是靠不住的!

設有求大乘者,根則不定,若進若退。其實說實在,大乘的根器是很難栽培的,真的。你看佛陀度大乘很難,又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猶如蓮花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佛陀要你無住,又要你生心,要生心又要無住。我們一般人就是,你要麼要我追求,要麼我就完全放棄。我們一般凡夫是比較偏激的。

說實在,末法時代,真正能夠掌握大乘中道思想的這種根機的,就非常少了。那麼也就是說,這個人因為智慧不夠,所以他就很難去掌握到這種中道的思想,他可能會採取比較偏激的,就是說,要嘛我就貪求,要嘛我就完全放棄。那麼這個是講這個人大乘的佛法熏習不夠,所以他會產生一種偏激的思想。

若有供養諸佛,但是時間太短沒有達到一萬劫,那麼遇到惡因緣的刺激呀,遇到惡因緣也可能有發心的情況,這以下講出四種:

第一個,見佛色相而發心。

阿難尊者就是這樣,見佛相好。佛陀說你為什麼出家呢?我看到佛陀相好而發心。佛陀呵責他,祂說:「你看我相好而出家,哪一天我變老了、變醜了,你的道心是不是沒了呢?」所以這個緣相發心是有問題的。或者,緣眾生而發心。說:「你為什麼學佛呢?我看到僧寶的相狀莊嚴而學佛。」這個發心也不對,那麼要是僧團腐敗了,你的道心也就受到傷害。

或因二乘人的教授而發心,二乘人當然就是比較偏重在苦諦呀,無常的思想,比較悲觀。或者是隨他人而發心,隨順眾生而發心。如是等發心呢?因為他本身不是發自內心對真理的覺悟,悉皆不定,遇到惡因緣的刺激,就退失大乘而墮落二乘之地。

這個地方很重要,就是說啊,發了菩提心以後,它的堅固的問題。《楞嚴經》講到生滅跟不生滅心,就是說啊,如果你建立一個心態,或者說一個善根,這個善根是外相的刺激,你開始修行,這種善根臨終的時候都靠不住。就是《楞嚴經》說啊,說我一生當中,我在三寶當中栽培很多的善根,我怎麼知道哪些善根我臨終的時候用得到?我怎麼知道我臨終的時候,那些善根是不現前的?

我做一個簡單的說明。比方說:你來參加佛七,要有人打電話,跟你說某某人啊!這個佛七很重要啊!你一定要來參加。你不好意思,只好來參加。那麼你的發心是緣朋友的感情而發心,你這個力量是外面給你的,這個臨終就不算了,因為《楞嚴經》說,你是借來的,那個善知識跟他借的,借來的要怎麼樣?對!要還,對!

佛陀說借來的東西為什麼要還呢?

太陽帶給我們光明,虛空的光明是跟太陽借來的,當太陽走的時候,它把光明帶走了。佛陀說:樹上的葉子在動,這個動態是什麼來的呢?是跟風借來的,當風走了以後,它就把動相帶走了。所以佛陀問阿難尊者說:你出家的十二年,你想想看,你內心當中,哪些是真實的功德?哪些是借來的?你一定要借這個相,你的心才生起?你看有些人他一定要把佛堂弄得很莊嚴,冷氣打開,再泡一杯咖啡,他才可以拜佛。那你臨命終的時候,萬一這個地方剛好沒有冷氣怎麼辦?你就完了,佛號提不起來了。因為你這個佛號的生起,要跟三個東西借:第一個跟冷氣借來;第二個跟一個莊嚴的道場借;第三個跟一杯咖啡借。所以你只要有一個條件不具足,你的佛號就提不起來。

所以諸位你要知道,你心中的佛號是借來的?還是你的東西?借來的,是要還的,臨終的時候,是要還的。你看我們色身跟四大借來的,臨終的時候它討回去了。只要你這個東西是要外境的刺激,你這個心才生起的,叫諸法因緣生,那臨終的時候它就逃走了,你會發現,哎呀!我平常可以念佛,我臨終佛號提不起來呢?因為你的佛號是借來的,借來的。

有人問印光大師說:「大師啊,你一輩子勸人家念佛往生,你到底有沒有真的看到人家往生呢?」印光大師回答得很妙,他說:「就算所有人都沒有往生,我照樣往生。」他這個往生的心不是借來的。換句話說:外境跟我沒有關係,我往生,我是從佛法的真理體會出來的,我往生,是我明白這個因緣的道理。

你的心是從真理的思惟從內而外的,只要你的心是由內而外的,這個剛開始的緣起很重要,由內而外,你悟到真理以後,你發心求生淨土了。所以我不太願意用感應的故事來啟發你,因為你用這樣子的話,萬一你看到哪一天都沒有人往生,你就不要往生了。所以你要注意,如果你的東西是借來的,你要調整一下,否則臨終是要還的,你可能會產生錯覺。

那麼這個地方的發心就是說,這個人發心都是借來的。他假借佛陀的相好而發心,假借僧寶的莊嚴而發心,但是相狀是變化的,所以他就覺得他的心不斷在變,他也不知道為什麼?因為你一開始就是借來的。你假借它而生,你就受它的干擾。

所以他的發心為什麼會退呢?他一開始不是依止真理的體會而發心,是依止外相而發心。這個本身就錯誤,這本身就脆弱,你的一開始因地就是生滅心嘛!所以你不可能產生不生滅的力量。

那麼這個地方,就是提醒我們注意,就是我們的善根,最好是不要借來的;是你自己思惟法義,然後從你的內心發動出來的善根,這才是你的東西。

 

懺悔業障每天都要去做嗎

 

為何有些人積集善業到最後是痛苦的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