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修行的人,年紀大了,笑容就沒了,整天黑著一張臉等死。
清淨的修行人,年紀大了,越來越有笑容,越來越有幸福感,越來越樂觀,這就是差距。
~法王如意寶
有修行跟沒修行的人,差別在哪裡呢?
淨界法師
持戒也是一樣,你經常憶念你的戒體。因此當你受完戒之後,你不是就放著不管,要經常憶念你的戒體:「不行,我不能再做這件事情!我已經在佛前、三師面前發願,我要誓斷一切惡、誓修一切善、誓度一切眾生,我是有戒法攝持的佛弟子,怎能做這種事情呢?」
你經常一次一次在心中加強戒體的力量,臨命終時,你就跟一般人不一樣了。一個沒有戒體的人,他內心完全作不了主,隨業往生。
我們今天受了戒之後,經常保持念茲在茲,使令這個戒體的力量,從最初的種子,慢慢地增長廣大,到臨終時,正念現前——斷惡、修善、度眾生的願力,這個念力就會引導著你,幫助你解脫業力的障礙,往生到淨土去,或者往生到善處去。換句話說,你受過戒,你臨終時,你的「念力」會現前引導你;沒有修行的人,他的內心當中不可能有念力,當然就任由業力去引導生命,這個地方是有差別的。
「有修行的人」跟「沒有修行的人」,差別在哪裡呢?諸位可以看看老和尚,老和尚就很明顯地與眾不同。你看一般的老人,當他的身體都老化了,白髮蒼蒼,滿面的皺紋,他的眼神呆滯無光,他一生的心光外泄得太厲害了,整天就是向外攀緣、心隨境轉,把一生的念力耗損掉了,所以眼神就沒有光明。
諸位去看看大修行者,像最近我看到懺公師父,他坐在輪椅上,你看他的眼神不得了!目光如炬。我們一個人,什麼地方都可以欺騙人,眼睛無法騙人,那是一種經過長時間栽培的正念力!所以你看老和尚的特色,你看他的眼神就知道不一樣。他的身體可能敗壞了,這個色法是沒有辦法作主的,佛陀也示現老病死,佛陀也會老,臉上也會出現皺紋,但是佛陀「不老、病、死的心」有正念力。
所以,我們今天成就戒體,就是要在你這一念的無明妄想當中,先把第一個善種子種下去,也就是在你的「成佛之道」先跨出第一步!這第一步跨出去之後,你慢慢就會產生清淨的動力!
隆波帕默尊者
Luangpor Pramote Pamojjo
法談摘錄
(17:05~22:17)
2021年03月14日|泰國解脫園寺
同聲翻譯|坤能
摘錄、整理|靜慮林
當我們修行時,
我們與不修行的人是沒什麼區別的。
眼睛看到圖像,
我們就會生起感受,
生起苦、樂,
有時會滿意,
有時會不滿意,
生起貪、瞋、痴等,
無論修行或是不修行的人,
皆會發生同樣的狀況。
但不修行的人,
一旦生起苦樂、好壞,
他關注的是外在的事物,
關注的是色、聲、香、味、觸,
以及自己所想的內容。
對自己並沒有興趣,
並沒有興趣「讀」自己——
當下這一刻的心是如何的。
一旦沒有興趣,就沒有修行,
便沒有探究身、學習心。
修行即是——
探究身心的實相。
一般沒有修行的人,
與修行人是沒什麼區別的——
眼睛同樣看得見,
耳朵同樣聽得到,
鼻子聞到、舌頭嚐到、
身體接觸到冷熱、硬軟等,
心也會接觸到念頭、演繹、造作……
同樣會有接觸。
然而,對於不修行的人,
或不會修行的人,
一旦接觸之後,
他關注的是那些接觸的事物,
關注的是色、聲、香、味、觸,
以及所想的內容。
至於那些用心修行的人,
一旦接觸所緣之後,
並沒有關注外在的事物,
而是返回看自己,
關注自己的身、自己的心,
區別僅有些許。
兩者同樣會有接觸,
至於接觸好的所緣或不好的所緣,
那取決於自己的善業或惡業現前。
有善業……
有些人沒有修行,
但是他有舊的福報,
於是一直接觸到好的境界,
與周圍的人相處得很好、
家庭很好、工作很好,
什麼都很好……
賺錢很容易,
想得到什麼,便會獲得,
過往的舊福報累積得很好,
但若沒有修行,就無法更上一層樓,
過往的舊業好,可讓它更好。
作為修行人,
我們並不像沒有學法的人那般,
因此,眼、耳、鼻、舌、身接觸到所緣之後,
持續不斷地「讀」自己,
觀自己的身,觀自己的心。
比如,接觸到不滿意的所緣,
開始生氣了,
看到這個人的臉,生氣了,
或被他責罵……
如果我們擅長觀心,
便會看到「心生氣了」。
如果擅長觀身,
便會看到自己的臉變了,
原是人類的臉,變成了魔鬼的臉,
有時變成了瘋狗的臉,想去咬他……
感覺身體,便會感覺到「面相變了」,
它會隨著我們的心情而改變。
比如,一看到某些人,
便知道此人瞋心重,
因為他的面相已說明。
心是如何的,便會呈現於面相上。
有些人觀身……
比如生氣了,
若常常觀身,
生氣了,想揍人,
看到自己的手已開始握拳,
如果我們透過觀身培養覺性,
一旦身體動,開始收緊,
覺性就生起了,
知道身體是如此的,
然後便能穿透到內心——
「誒!生氣了。」
但如果嫻熟於觀心,
便不用透過身體,
心一生氣,
立即就知道「生氣了」。
因此觀心難,
是因為大部分人不願意去看,
生氣了,就去看令自己生氣的事物,
貪了,就去看令自己貪的事物,
看自己所愛的事物,便會迷失在內,
根本不去觀。
因此,如果我們真正去觀,
持續不斷地觀察、體會,
那是不難的,
難是因為我們不修行、不去看。
因此,隆布敦長老才會開示:
「修行不難,
難的是不修行的人,
讀了很多書,
從現在開始,讀自己的心。」
持續不斷地觀察自己的心,
這是對於修習心念處的人而言,
看到——
心有貪、心無貪;
心有瞋、心無瞋;
心迷失、心覺知;
心散亂、心萎靡不振,
就是這四對,
持續不斷地去觀察、體會。
靜慮林聲明:
本文內容未經尊者及譯者審校,若有任何疏失,皆歸咎於聽錄、整理者的責任與過失。轉載請保留出處及聲明。
真修行人隱藏的8個特徵,別錯過身邊的真修行人!
俗世中我們要親近真修行,每個有心修行的朋友都需要真修行的引導,即所謂的“名師出高徒”。 只是很多人不能慧眼識珠,往往錯過了他們。
有了真修行人的指導,我們在修行路上可以少走很多冤枉路。 所以能遇見一個真修行來指點我們,真的是要感謝老天。
那麼怎樣才能辨別真修行呢,其實可以從以下幾點看出來:
第一,是持戒。 所謂持戒,是說善知識必然是持戒清淨的,這是八種相貌第一個,要有戒律,必須住在戒律。 不是說,我有一點戒律,那不行,必須住在戒律,以戒為化身,為法身。 必須持戒得清淨,這才是真修行。 末世修行必須靠戒律指引,因為這戒律是保證我們不墮落的一個基礎,所以連持戒都不能做到的人,那怎麼能算是真修呢。
第二,是多才。 真修行對於正道善法的經典,思想非常通達,可以講述很多正確的思想。 就是說,這個真修行具備多聞,能講述很多的經典、道理,不一定把經典背下來,但他能把經典裡面的正確知見、思想講出來,能符合經典的意思,也叫通達。 一通一切通,不管你拿什麼樣的經典,看過、沒看過,他都知道講的是什麼。 所以說,他通達,這叫真正的多聞,這是真正的真修行。 如果做不到這點,那我們就採取能夠掌握很多的經典,能背誦很多的經典,能說明白,這也是一種真修行。 但是,不管哪一種真修行,他必須有正確的知見,所講的一切法都是無我,遠離一切執著。
第三,是平常心。 有修行的人外表特別平常,甚至會比平常人還要平常。 如果外表光鮮亮麗的,特別講究,喜歡張揚的,那必然有問題。 比如前陣子鬧得最兇的那個香港某明星認假活佛儀式,不就是這種情況嗎,所以平常心即是平平淡淡,因為只有平平淡淡才是真。
第四,慈悲。 真修行對於一切眾生都能平等給予安樂、憐念,希望所有的眾生能走向智慧、解脫之路。 這個真修行,他有大慈悲。
第五,絕不神神叨叨。 真修行,他不會神神叨叨。 不會說這個鬼那個怪,而是絕對承認自力的作用,你自己的因果他會教你自己去了,而不是妄自尊大,聲稱他可以讓你一切好。 我們要知道一個真正的修行去指引我們,是絕對承認自力最重要,也就是開發自性的本來力量,這是最徹底的。
第六,忍耐。 能夠忍受挫折、侮辱,或者別人的歧視,或是種種的辛苦、艱勞等事情。 對於外界那些衝擊,一個真修行是絕對不會受到影響,即是心不被外界所轉,而能做到心把外界轉動起來。
第七,不會埋怨。 真修行在日常生活中,其實就是時時刻刻在為眾生謀福,能夠勇猛精進、不知疲倦更不會埋怨。 所以平時你去觀察,真修行說出的話沒有自私自利,做出的事情永遠都在為大眾利益著想。
第八,口才。 真修行的口才絕不是世俗油嘴滑舌可以比的,也不是成天咬文嚼字裝韻律,這種口才是說在語言上有善巧的辯才,能夠巧妙地將為人處世的道理宣說出來,甚至你不用說幾句,人家就直接把你的意思懂了,並且會直接用最合適的方式告訴你怎麼樣去做會達到更好,所以真修行讓人感覺很踏實,說話很沉穩。
這八個方面,是真修行人的所具備的,請認真識別,不要被一些神神叨叨的人帶偏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