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聖嚴大師開示

當我在台灣山裡閉關時,有一次在關房內,正走下樓梯,忽然間,心裡充滿了疑問:「是誰剛走下樓?」「是我。」「那現在站在這裡的是誰?」「也是我!」

「剛才走下樓梯的這個我,和現在站在這裡的我,是同一個人嗎?還是兩個不同的人?」我被這些疑問籠罩著,一整天都沒有進食。這是個疑情自然生起的例子,這種自然生起的疑情,力量是很大的。然而多數參加禪修的人是無法自然起疑情的。因此我們給他們一個方法,像是「我是誰?」的問題,來幫助他們起疑情。

在禪宗,這種稱為「話頭」的問題,是一個修行法門,行者專注地問一個單一的問題,以絕思斷慮。

當然,如果你沒有精進用功,這類問題也不會起什麼作用。在台灣的一次禪七中,我問一個學生:「你叫什麼名字?」他回答:「陳。」我指著貼在牆上的名牌說:「不對!陳在那裡!」他說:「我在那裡做什麼?」當時他無法辨別他是誰,因為二十多年來他一直認為這個名字就是他,但現在他意識到這個名字和他無關,那他是誰呢?從那時起,他心中生起疑情,就像是在一間漆黑的房間或一顆鐵球裡,完全無法看清楚任何東西,但知道外面有光,很想知道那是什麼!

從前有個在監獄裡出生的嬰孩,他的父親是前朝皇族。當新皇朝奪位後,囚禁了舊皇族的人,所以這位小王子就註定要在牢裡過一生,而不知道有不同的世界。小王子以為生活就是如此,從沒有想過外面會有什麼東西。有一天一個被判終生監禁的老人,被關進了這間監獄,他對年輕的王子說:「從我被判終生刑期後,我就一直想著逃跑,你何不跟著一起來?我們可以自己想辦法逃出去,也可以等人來救。」男孩說:「別瘋了,我們在這裡衣食無憂,已經很好啦。你這麼老了,還要出去做什麼?」老人回答:「孩子!你不懂!失去自由是件痛苦的事!」「什麼是自由?」「監獄外面就是自由啊!」「你的意思是說,我現在在這裡不自由嗎?」

從「信」展開修行之路

每天老人不斷地想著要逃跑。一天他吃飽了,把碗打破,用碎片開始挖洞,王子站在那裡笑他:「你在做什麼!你這麼老了,等挖出路來,你就死了。而且,如果獄捽髮現了,會把你毒打一頓,所以有什麼用?在這裡多舒服啊!」實際上,男孩甚至告訴了獄卒:「這老瘋子計畫逃跑。」之後他們痛揍了老人一頓,關了他幾天不給飲食。王子因此很不安,對老人感到很歉疚。但老人一被放出來後,又繼續挖洞。王子想:「這人一定瘋了。」他問他:「外面有什麼這麼吸引你?」老人說:「這你就不懂,外面才有自由,這裡是處罰罪犯的地方,我寧願在外面活一個小時,也不要死在這監獄裡。」聽到這話,男孩不禁動搖了。他想:「也許像老人說的,外面真的比這裡好,否則他不會在被打和挨餓後還一直挖洞。」所以他開始幫忙這個老人。

畢竟這王子還只是個孩子,挖了一會兒,他就停了下來,把碎片丟在一旁,說:「這一點也不好玩,外面到底有什麼好?」於是王子就只是看著老人挖呀!挖呀!老人這樣持續不斷地挖了一年以上,年輕的王子有時會幫他一下,然後便停下來休息,那時老人就會說一些鼓勵他的話,男孩才會再過去把瓦片撿起來。漸漸地,老人終於把洞挖穿了,並且和王子逃了出去。當男孩到了外面,他驚叫:「外面的世界好大喔!為什麼不早點告訴我呢?」老人說:「我從頭到尾一直跟你說外面有多棒,但你就是不信我!」男孩說:「是啊!你說的和我現在看到的真是差太多了!」

從禪修的角度來說,你可以說那位老人代表的是曾經見到了自性的人,他知道悟後的世界是多麼地好,所以他願意不斷地努力修行。那位王子就好像是一般的凡夫,不相信有佛性,或是信得不夠真切,所以有時受到了感動去修行,但缺少繼續用功的動力。

同樣地,在你還沒有生起大疑情,促使你精進用功前,你必須先從修行中得到一些受用,否則即使是用像「話頭」這樣的方法,也不會起疑情,和不停地持咒沒什麼兩樣,頂多只能讓你達到深定或三昧的狀態。如果你希望用話頭開悟,首先必須要有深厚紮實的禪修根基。

 

本文摘錄自《人生雜誌316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