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擔心每個人都出家,沒有人來「建設」這個世界,世間不像你想的那樣
出家是自私的傷人行為嗎?醫生對話高僧
阿姜查尊者
●出家的生活——人們為什麼要出家?
V醫師:我想告訴您一個我親戚的故事。這個家庭有一個他們認為很有學習潛力的孩子,因此他們做了許多犧牲,供他去讀大學。在學校時,他開始對佛法產生興趣,並樂此不疲。
他的父母原本冀望他能找到一份好工作,成為家庭的支柱。每個人都為了他的就學而做出犧牲,但是畢業前,他一直沉浸於佛法中,並且想要出家。他的父母難過得掉眼淚,並且對宗教感到失望,但是最後他們還是必須答應讓他出家。
我不上寺廟,根據我的觀點,世界分成兩大部分,在家與出家。我必須就業以養活家庭,我對於家庭、社會與國家都有責任。我來這裡得到一個印象,有些人希望每個人都出家。但是作為一個在家人,我能造福社會與人群,我支撐我的家庭,並帶給他們快樂。我可以在這個職位上支持佛教,但是如果每個人都出家,比丘與比丘尼就得下田工作,以及做生意,沒有時間修行與教學。
因此當我聽到這個年輕人的故事時,他讓父母親傷透了心,我認為這是一項罪過,一個可怕的罪過。他對他的父母與親人造了惡業,那是一項自私的行為,只是滿足他自己的慾望而已。
阿姜·查:確實如此,醫生。但是我要問你一個問題,一公斤的鉛與一公斤的黃金,何者較有價值?給你的話,你會選擇哪一項?
V醫師:黃金。
阿姜·查:生命也是如此。當對象非常明確時,你會選擇有價值的事物——黃金。同樣地,這個年輕人也作出了他的選擇。你為什麼選擇黃金呢?
V醫師:因為它有價值。
阿姜·查:這就對了,因此請不要那樣想。不是不可以想,而是應該觀察如何才正確。此外,你不需要擔心每個人都出家的話,沒有人來“建設”這個世界。
例如,當他們需要僱用樂師時,你不必擔心,他們只會僱用會演奏的人,不會僱用你或其他人。不是每個人都會出家,也不會都沒有人出家——就是不會有這樣的事,只要具有信心與智慧的人都會這樣做……他們不應該受到壓抑。
我過去也曾經想過:“既然殺生不對,那麼每天都吃辣椒醬如何?”誰能那樣做?誰能每天都搗碎辣椒給我們吃?我們不能說出如此不著邊際的話。
出家的動機不是為了傷害父母或我們的家族。我們看見我們的家庭仍然陷在痛苦中,但是其他人的看法可能不同,就像鉛與黃金的選擇一樣。決定出家的人視這個世間如鉛,因此他們選擇出家。我們不想要世間、家庭,以及其它會毀壞的東西,但是很少人能理解這一點。手有手心與手背,但是目光卻只能看到一邊。
當人們以清淨的動機出家時,他們也會感受到苦諦的苦,因為他們是依據法去看事情。你可以說它是惡業,不過這麼一來,佛陀還真的造了很多惡業!說到底,這個動機不是自私的。它將能帶給這個家庭光明。
現在,在我的寺裡,有一個留學的比丘,最後決定出家。他的父親起初很難過,不過現在他來這裡,已經不會再希望兒子離開寺院了。一開始,我們看不出寺院的價值,但是智慧漸增之後,我們就瞭解,它真的有價值。喔!別擔心,沒有那麼多人想出家,還是有許多人想留在世間,它不會空掉的。
人們出家後將停止造惡業,並且努力幫助眾生瞭解、喜悅與冷靜地生活、修習正命、和諧共處、彼此幫助、沒有傷害與剝削地生活……不是每個人都會出家,別想太多,每個人都不一樣。世間不是像你想的那樣,否則,它就不是世間了。
●生命的選擇
V醫師:好的,我瞭解。關於修福,我有這樣的問題。修福應該是帶給自己或別人快樂,我卻看到人們為了修福,告訴他們的孩子:“不要吃最貴的水果,把它們留著供養僧伽。”難道這不會造成別人的負擔嗎?這也是我反對年輕人一畢業就出家的原因。難道善行不是為了帶給自己與其他人快樂與滿足嗎?這個人修福的做法,就好像偷了別人的錢包去供養一樣,而這筆錢可能正是被偷者的小孩的救命錢。
出家比丘的使命是宣揚佛法,但是最近到處都是阿姜。每個人都想讓自己像佛陀一樣。佛陀是創始者,他是為了利益眾生而建立佛教。因為其他人看不到法,所以他離開家去打開他們的眼睛。但是現在已經有這麼多法師了,大家都在傳授佛法,這就夠了,這個年輕人模仿你們或佛陀的舉動似乎不太需要。如果他能再等個幾年,或許不會那麼令大家傷心,不會造成他們的困擾,並且能帶給他們快樂。我反對是因為他沒有等到恰當的時機,他應該再等幾年,他挑錯了時間,因此我說它是罪過。
阿姜·查:誰能知道正確的時間?
V醫師:如果他能篤定地等上七年再出家,就很好。當然,如果等待的這七年中他成了酒鬼,那就錯了。除了那樣的情況之外,他應該等上七年。
阿姜·查:你說等,你怎麼確定他有時間?你說等七年,但是死會等人嗎?你能和死亡商量嗎?每個人都想,但是誰辦得到?如果他是這樣想的,他就會想出家,他不是像你那樣想,他瞭解法的永恆與時間的急迫,因此你能告訴他怎麼做嗎?
V醫師(顫抖地說):我認為他很自私,他只想到自己的法喜,而沒有考慮到別人。
阿姜·查:如果是這樣,請你想一想,學醫也是出自你自己的興趣,對嗎?
V醫師:是的。
阿姜·查:為什麼?因為有自我,就有自私。佛陀曾經談到這點。自我這個字只是一個概念,我們看別人,他們和我們一樣都有個我,其實他們只是地、水、火、風四大的組合。佛陀明白這點,所以他教導無我的道理。因此自私是怎麼來的?相信有一個自我,才會有自私。主張自我者,都是將四大看成個人,佛陀則只看到一堆瞬間聚合的事物。但是我們不能這麼講,因為人們無法理解。
我只說一兩句話,讓你們自己去想。當我說前進、後退或停止時,你們能領會到這些話的意思;但是如果我只是在心裡想而不說,那是什麼?有個人已經到達這裡,但是其他人則還在別處。你們聽了,卻不瞭解。瞭解是個問題,因為這是超越的語言,是佛陀的話。當我們“長大”以後,我們就能瞭解。
世間的方式和法的方式不同。我們必須對一般人說前進這些話,但是那無法代表全部。我們說人有因果,對吧!但是對凡愚與智者而言,還是不一樣,它們的結果不同。佛陀說:“我凌駕因果,超越生死。”
孩提時,當你看見氣球,你會很興奮,想要玩。但是你現在看見氣球,還會想玩嗎?
V醫師:不。
阿姜·查:為什麼不?
V醫師:因為沒意思。
阿姜·查:你長大了,對嗎?當你還是小孩時,你看見氣球,覺得很珍貴,充滿歡樂,當它破掉時,你可能還會哭。但是現在則不一樣了,如果有人問你:“醫師,你想玩氣球嗎?”你已經不感興趣了。
不過,小孩子可能會向你抗議,他們會說:“當然,氣球很好玩,也很珍貴。”那麼誰才對?誰能辯得贏?如果分別從小孩與成人的角度來看,則他們都是對的。
【法師簡介】阿姜·查,泰國著名高僧,公認的阿羅漢成就者。生於公元1918年,1992年圓寂。童貞入道,年輕時研究過基礎佛法、戒律,以及經典,後隨當地禪定大師修習。他依苦行僧的傳統方式生活達數年,曾和本世紀偉大的禪師阿姜·曼度過一段開悟性的時光。他的教導方式簡明,善用日常週遭事物引出佛法實意,令弟子們開解,因此吸引了許多的東西方弟子追隨他修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