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佛法:想要了解佛法,先要了解什麼不是佛法?

什麼是佛法?想要了解佛法,先要了解什麼不是佛法;了解到分別心全無的地步,始能豁然貫通。

修道要專一其心,若只顧分門別戶,則墮入名相之窠臼。金剛經云:「法尚應捨,何況非法?」即此義也。

終日數他寶,自無半分錢,對自性上毫無裨益。生起法執,根本智則不能現前。專心為道者,要做到「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的地步,這樣便能返本還原,就路還家。

若只在人我方面做功夫,不可能有所成就。無論禪、教、律、密、凈哪一宗,必需要一門深入,以其他法門為助緣,早晚定有相應。所謂「人能成佛,佛不須成人」,「人能弘法,非法弘人」。

末法者,不是法末了,而是人不願修行,故法便跑到末梢上。欲要護持正法,首先要受持楞嚴咒,最好能把它背得滾瓜爛熟,從頭到尾隻字不漏,專心受持到此地步,便能開大智慧!

修道不用執著法相,所謂「分別名相不知休,入海算沙徒自困」。要拿出真知灼見,不要盲從也不要人云亦云。

有首偈頌曰:「懵懂傳懵懂,一傳兩不懂,師父下地獄,徒弟往裡拱。」用來形容時下諸偽知識,瞎人眼目,詭異多端來欺騙無知者,說得多麼貼切!

因之諸位欲研究佛法,切勿貪快,貪多或貪玄妙,求神通。若抱僥倖,貪便宜者,只會誤入歧途,不單修不成佛,反而掉落魔網。

注意!注意!學佛切忌好高騖遠,只要躬行實踐,這即是佛法。


什麼是佛法?

◎宣化上人開示

什麼叫佛法?佛法,就是世間法;不過是世間人所不願意行的法。世間人忙忙碌碌、奔奔波波,出發點無非是自私,是為了保護自己的生命財產。而佛法,是大公無私,是為了利益他人。學佛法,一舉一動都要為他人著想,把自我看輕了,捨己為人,不令他人生煩惱──這就是佛法。

一般人往往對於這一點認識不清楚,所以在佛教圈裡爭爭吵吵、煩煩惱惱、是是非非,跟一般世俗人沒有兩樣,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一邊學佛,一邊造罪業;一邊立功,一邊損德。這樣,對佛教不但沒有利益,反而有大害。這就是佛所說的──「獅子身中蟲,自食獅子肉。」

身為佛弟子,在佛教裡這麼自私自利,看不破,放不下,怎會與佛法有所相應?學佛的人要:

真認自己錯,莫論他人非,
他非即我非,同體名大悲。

要徹底了解佛教的真理,自己必先要修忍辱、布施,才能有所成就。必要「翻過來」,即是與世俗人不同,不要同流合污。修道,就是要「倒過來」──什麼意思呢?即是「好事給他人,壞事予自己。」捨棄小我,完成大我。

你們皈依我的人,都是我身上的血和肉。無論把哪一塊肉割去,都是很痛的。無論哪一個地方流血,元氣都會受損傷的。因此你們要互相團結。為了要使佛教發揚光大,便要吃人所不願意吃的虧,受人所不能受的侮辱。心量要放大,行為要真實。如果不向真的去做,佛菩薩是知道的。不能欺騙佛菩薩。

大家要檢討己過,痛改前非,真正認識自己以往的顛倒、不合理的作風。要老老實實、忘記自己,而為整個佛教、整個社會服務。

本來,在世界上,無論哪一個團體,哪一個社會,都是錯綜複雜、互相勾心鬥角。在金山聖寺、萬佛聖城、金輪聖寺,以及隸屬法界佛教總會下的所有道場,都要把這種情形改善。當然,不能立即改得圓滿,但也要一步一步地去做。改到最圓滿、最徹底、最究竟的地步。然後,還要念茲在茲,保存這種良好的行為、志願,去推展佛教,令佛教發揚光大。

這是每個佛子應有的責任。佛教若不興旺,乃是因為我本人沒有盡到責任。不要把責任推諉到他人身上。若能這樣,不久的將來,佛教一定能發揚光大,推行到世界每一個角落!

身為佛弟子,天天求佛庇佑,不外求佛幫助我,或者助我發財,或者助我升官,或者助我開智慧。只知道求佛幫助自己,但沒有想想──我們對佛教有什麼貢獻?是不是拿出真心來?就在這裡要常常迴光返照。皈依時,發菩薩四弘誓願:

1.眾生無邊誓願度。
2.煩惱無盡誓願斷。
3.法門無量誓願學。
4.佛道無上誓願成。

1.眾生無邊誓願度。
問問自己:我度了眾生嗎?若度了,不妨再多度一點。若沒有度,便趕快發心度眾生。

2.煩惱無盡誓願斷。
煩惱是無窮無盡的,但要把它反過來,化為菩提。反過來沒有?若還沒有,則快點把它反過來。

3.法門無量誓願學。
自我檢討:有沒有學佛法?有沒有為佛教出點力?是不是學了死死板板的佛法,不懂得活用,一曰曝之,十曰寒之?

4.佛道無上誓願成。
天下間沒有比佛道超脫、更究竟的法門。我有沒有真正發願去成佛?不但是自己成佛,還要度一切眾生成佛!

且看,釋迦牟尼佛往昔「三祇修福慧,百劫種相好。」為半句偈而捨生命,這種精神是多麼偉大!為法之誠,多麼高超!大家要效法這種精神。

在洛杉磯的金輪聖寺,我每個月去一次,差不多有三、四年了。我覺得你們每個人沒有從佛法得到真正的利益,沒有真正體會到佛法偉大的精神。還是把自己劃到佛法的外邊去,未能深入。

要想佛教興盛,首先要從自己身上做起,要獻出真心,為佛教犧牲、努力,不要在小圈子裡混。應以法界為體、虛空為用,「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每個人果真能這樣,那麼佛教就會發達。


聖嚴法師《什麼是佛法?》

佛法就是解脫法。但是有很多層次,有淺、有深、有更深的。而佛法的解脫,不僅是最深,而且是最究竟的。

解脫什麼?脫苦。有人對我說:'我不要佛法來解脫,我不覺得苦,我天天都很自在。'我就問他:'你要不要得到稱心滿意的工作機會?要不要娶一位秀外慧中理想的太太?要不要生個把有出息的孩子?'他說:'假如做得到的話,通通都要。'我說:'那麼你想要什麼,是否就能像天人一般,思食得食,思衣得衣,隨心所欲,都能得到呢?'他說:'當然不能,我還沒有成仙哩!'我說:'對了,你要高薪高職的工作,要不要努力呢?'他說:'要。'我說:'努力是否辛苦?'他說:'當然。'我說:'你為追求美慧的太太是不是一下子就能追到手呢?'他說:'一下子就追到的女孩子不夠味,經過千辛萬苦追到才能回味無窮。'我說:'你追太太,追得好辛苦啊!'他說:'現在已經追到了,辛苦已經過去了。'我問:'你太太生了孩子,從呱呱墜地,直到長大成人,要花多少心血呢?撫養不易,教養尤難,對嗎?'他說:'是的,沒有做父母之前,不會知道父母的辛勞,教養孩子是件苦事,總括來說,天下父母心,就是苦心。不過,孩子也為我們家庭帶來了很多歡樂呀!'我說:'你講來講去,還是苦時多、樂時少。'請問諸位:'你們苦不苦啊?'合理的苦不是壞事,只要我們知苦而接受苦境的鍛煉,菊花傲霜,梅花耐雪。受苦的代價,便是美好的前程。

苦有三類:1.生活的苦,2.心念的苦,3.無知的苦。

1.以修善積德,解脫生活的貧病之苦

佛法教我們修善積德,多做好事,結果可以大富大貴、身體健康、家庭平安、眷屬和樂、受人愛戴、諸事順利。這就離開了身體病痛,也離開了夫妻吵架、兒女不孝順、找不到工作,以及遭人輕視、得不到幫助等的苦楚。請問諸位,你們之中,哪一位的家裡,從來沒有吵過架的,請舉手(結果無人舉手)。又請問,俗語說:'家家有一本什麼難唸的經?'是不是《阿彌陀經》、《金剛經》或是《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呢?我希望你們家家都念《阿彌陀經》、《金剛經》、《普門品》,那麼,那本難唸的經就會容易念得多了。

2.以修行禪定,解脫心念的煩惱之苦

我們的心念是不容易控制。昨天在多倫多大學演講後,有位西方人問我:'無法讓生活步調走上有紀律的人,能不能從佛法得到幫助?'我說這是通常每一個人都會發生的問題。我們不能控制自己,明明知道不應該做的,他卻做了再做;不應該想的,他卻自然而然地想了又想;有時候能控制不去做,卻不能控制不去想。失戀者、失眠者,最能體驗這種痛苦。嗜酒、嗜煙、嗜偷盜、嗜邪淫者,乃至嗜偏食者,都會有這種心不由己的痛苦經驗。

最近我去訪問一位紐約州立大學的教授時,他招待我到他的家裡用茶點。他患有相當嚴重的糖尿病,但當他太太離座他去時,他便馬上偷偷地在桌上拿起一根香蕉,三兩口就吃完了。我問他:'你明明知道它對你的健康有害,為什麼還要吃它呢?'他說:'我知道,可是還是很想吃,沒有辦法。'他又解釋給我聽:'你可知道?有時候糖尿病患者,沒有糖分補充也是不行的。'

我想在座的你們大概多是這種人吧?當然,不一定是害了糖尿病,對不對?做爸爸的有沒有做一些不讓小孩子知道的事?應該讓小孩子對爸爸有一個好印象,對嗎?可是你絕對不是你孩子印像中那樣的好爸爸。因為你的心不受控制,無法不受外境的誘惑。這必須用禪定的修行法來幫助你,使你從種種的誘惑及刺激中,得到解脫。

3.以修行智慧,解脫愚癡之苦

佛說,三界眾生是可憐憫者!為什麼?因為他們不知道自己原來是什麼?不知道他們生活是為了什麼?更不知道將來究竟變成什麼?不僅生不知從何而來,死不知往何處去,即使在從生到死的過程中,也渾渾噩噩、迷迷茫茫。強者巧取豪奪,弱者苟安偷生,究竟由何因,獲得如此果?現在造作種種因,又將獲得什麼果?他們不知道,甚至遇到了佛法,也不願接受,所以說眾生是愚癡的、剛強的。

愚癡者承認愚癡,尚不算壞;聰明人不以為自己愚癡,則更加可憐了。

聰明人所知者是知識,知識卻不等於智慧,凡有自我中心作依據的任何知識,都不是智慧。知識分子最易犯的通病是自恃、自傲、自是、自我肯定,這些雖是對於自身所持學問及見解的信心所不可缺者,卻是一種堅固的執著心態。既有所執著,便遠離了智慧。知識可用學習、訓練、研究及生活的經驗而得;智慧則是擺脫了自我中心的人我愛、嗔等的煩惱之時,所產生的直接觀點,但也完全不同於直覺的反應。直覺是不分青紅皂白的,智慧則青是青、紅是紅、黑是黑、白是白,歷歷分明,清清楚楚,只是不把自我放到所接觸的事物中去,也不把事物和自我對立起來,故無所謂主觀,也無所謂客觀。無我、無相,而法相宛然,才是智慧的領域。  


什麼是「佛法」

「佛法」這兩個字連起來用,就是對於一切法都能明瞭,沒有一樣不明瞭、沒有一樣不通達,這就叫做「佛法」。所以「佛」這個字是能覺,大智大覺是能覺,「法」是所覺。也就是「智、覺」的對象。雖然講一個能、一個所,但是在佛法裡面,能所是一不是二,這是比較上難懂的地方,不容易體會。如果把能所分開,能則不是所,所則不是能,我們容易懂,但是實在講,佛法確實是說人生宇宙能覺、所覺是一體,絕對不是分開的,這是佛法不同於世間的學術,也是與哲學不相同的根本所在。

由此可知,佛法不是宗教,佛法不是學術、不是哲學,佛法講的是我們自己的真如本性,就是我們的自性、覺性,所以佛法不講別人,佛法講自己。佛法講到高級的時候,萬法一如,性相不二,心、佛、眾生三無差別,這都是講能所不二,這是我們現代哲學裡面所沒有的。所以它不是哲學,它可以包括哲學,它在哲學之上。這是從名詞定義當中,我們就能夠明白了解,這是佛法兩個字簡單的解釋。也就是說我們對於一切萬事萬法,有智慧,能夠正確的認識,能夠徹底的、究竟的、圓滿的明瞭,這叫做佛法。


慧律法師:什麼是佛法     

問:什麼是佛法?

慧律法師答:佛法很深、很廣也很難。如果要講簡單的話,就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佛陀教我們的就是這個。

如果再省略一點的話,就是萬緣放下,一心念佛。一般修淨土法門的比較多。

如果功夫再深一點的話,就是生死、涅槃沒有距離,生死本來就空,涅槃還是空。佛沒有任何的妄見,佛放下了凡夫的知見(凡夫就是著相);佛放下了二乘人的知見(能觀跟所觀不可得);佛放下了外道的妄見(外道著於斷見跟常見);佛放下了菩薩的知見(菩薩的知見就是能覺跟所覺)。最後,斷生相無明,佛陀也不會著一個佛見。簡單講,離一切知,離一切見,即名諸佛。所以,生死跟涅槃等同空花。這個是站在本體界、究竟義來講的,一般信徒聽這個會很陌生。

所以,眾生見相,聖人見體。要來論這個的話,講不完,體、相、用,因、緣、果,事跟理,一講起來牽扯到教義、教理、名相,又牽扯到唯識裡面的八識,再來,就牽扯到遍計所執、依他起性、圓成實性,講起來就很複雜了。單單一個《唯識學》,一般的法師就要下十年的功夫,一本《楞嚴經》有的人搞了二十年。


佛教:什麼是佛法,修道,就是要「倒過來」,看完醒悟!

佛法,就是世間法——從嚴格意義上說,佛法也並非一般人所理解的宗教,因為佛法不承認造物主的存在。《集法句經釋》云:「諸佛非以水洗罪,亦非以手除眾苦,非將所證遷於他,示法性諦令解脫。」諸佛不會把我們的罪業用水來洗乾淨,罪障靠我們修懺悔來凈除;眾生因業力感召而受苦。學佛法,一舉一動都要為他人著想,把自我看輕了,捨己為人,不令他人生煩惱,這就是佛法。

修道,就是要「倒過來」,什麼意思呢?即是「好事給他人,壞事與自己」。捨棄小我,完成大我。一般人往往對於這一點認識不清楚,所以在佛教圈裡爭爭吵吵、煩煩惱惱、是是非非,跟一般世俗人沒有兩樣,甚至於有過之而無不及。一邊學佛,一邊造罪業;一邊立功,一邊損德。這樣,對佛教不但沒有利益,反而有大害。

佛法是凡夫人通過學習、修習佛法達到佛陀境界的方法。釋迦牟尼佛傳給了我們八萬四千法門,可以歸納為兩種:一是教法,一是證法,即實修方面的。印度的大成就者世親論師說:「佛之妙法有二種,教法證法之體性」。所有的教法都涵攝在經律論三藏之中,而證法則是包括戒定慧三學。

現在外面有這種現象,比如說有很多的研究者、學者以及對佛法感興趣的人,他們都在研究佛法。而世親論師所言:「持教法者唯講經,持證法者唯修行」。格魯派有些論師以及《俱舍論大疏》中說:以唯字代表一種肯定的語言,也就是說只有講經說法和真實修行才是真正弘揚佛法者,其他人並非是真正弘揚佛法。」而對於真正的佛弟子而言,兩種法都要具備,兩者都不偏廢。因為學習佛法的目的並非為了積累知識,而是為了調伏自心,為了解脫輪迴,為了證得佛果,以這樣的追求來修持的話,那麼佛陀的兩種法教都是需要的。

華智仁波切在《屠夫真言》中對教法、證法的定義如是而說:若通達四句偈頌的意義即是受持教法,一剎那間生起信心即屬於正法。

身為佛弟子,天天求佛庇佑,不外求佛幫助我,或者助我發財,或者助我升官,或者助我開智慧──只知道求佛幫助自己,但沒有想想我們對佛教有什麼貢獻?是不是拿出真心來?問問自己:「我度了眾生嗎?」若度了,不妨再多度一點。若沒有度,便趕快發心度眾生。煩惱是無窮無盡的,但要把它反過來,化為菩提。反過來沒有?若還沒有,則快點把它反過來。要學會自我檢討:有沒有學佛法?有沒有為佛教出點力?是不是學了死死板板的佛法,不懂得活用,一日曝之,十日寒之?那樣,就適得其反了。

『佛』這一個字,有體、有用。從它的本體上說是『智慧』,從它的作用上來講是『覺悟』。就體上講,智有三種:

第一、『一切智』:用現代哲學的名詞來講,就是正確的了解宇宙的本體;這樣的智慧,在佛法里稱為『一切智』。

第二、『道種智』:種是指種種繁多的現象,宇宙之間的現象,種類無量無邊,這許許多多的現象,怎麼產生的?從哪裡來的?現象、過程如何?後來結果如何?能夠正確明了宇宙萬象的智慧,叫做『道種智』。

第三、『一切種智』:就是對於宇宙人生的真相,究竟圓滿的明了,沒有一絲毫的迷惑,也沒有一絲毫的差誤,這樣的智慧,叫做『一切種智』。

釋迦牟尼佛,具足這三種智。由這個智慧起作用,當然,對於整個宇宙人生的真相,得到完全正確的了解。智慧起用就是大覺。佛在經上給我們說『覺』也有三類:第一、是自己覺悟了。第二、是能夠幫助別人覺悟,這叫做覺他。第三、是圓滿的覺悟。小乘阿羅漢、辟支佛,這些人自己覺悟。他們自覺之後,還沒有發心,主動的去幫助別人覺悟;經典里常常說這是小乘人。大乘菩薩自覺之後,能夠主動的去幫助一切希望覺悟的人。

正確的認識佛教,對於初機很重要!很多的同修對佛教的觀念是錯誤的,所以今天小編與大家共同分享佛教:什麼是佛法,修道,就是要「倒過來」,看完醒悟!這篇文章,通過交流溝通,幫助初學,把佛教的正確觀念樹立起來。雖然言未完全盡意,但是真誠的供養、真誠的發心,希望有緣的同修,都能歡喜,並得到真實的受用和法益!感恩閱讀與分享。


什麼是佛法

佛法(佛教解釋)

佛法,是讓人們認識思想、擺脫思想束縛、進行自由創造的教學觀照體系。

【佛法】佛所說之教法,包括各種教義及教義所表達之佛教真理。成實論卷一舉出六種'佛法'之同義語,稱為佛法六名,即:

(一)善說,如實而說。

(二)現報,使人於現世得果報。

(三)無時,不待星宿吉凶而隨時得修道。

(四)能將,以正行教化眾生至菩提。

(五)來嘗,應當自身證悟。

(六)智者自知,智慧者自能信解。

又佛法為佛教導眾生之教法,亦即出世間之法;對此,世間國王統治人民所定之國法,則稱為'王法'。印度及中日佛教史中,有關佛法與王法之關係,因時因地而異,有以王法而護持佛法、推動佛法者,如阿育王、迦膩色迦王、梁武帝等;有以王法而抗衡佛法,乃至摧毀佛法者,如我國歷史上著名的三武一宗之厄。

此外,佛所得之法,即緣起之道理及法界之真理等;又佛所知之法,即一切法;以及佛所具足之種種功德(十八不共法),均稱佛法。

故知,廣義而言,'佛法'一詞,包含極廣,上記之外,舉凡諸法本性、一切世間之微妙善語,乃至於其他真實與正確之事理等,皆屬佛法。然狹義而言,則一般所說之佛法多指佛所說之教法。

[雜阿含經卷二十、法華經序品、金剛般若經、大寶積經卷四]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佛法六名

尊重佛陀所說法門而立之六種別名。

(一)善說,以諸法之實相說諸法。如以不善法說不善相,善法說善相。

(二)現報,於現世得果報。如朝受教,夕得道;或夕聞法,次晨得益。

(三)無時,不待日月星辰之吉凶,隨時即得修道。

(四)能將,以正行故,能將眾生引至解脫境界。

(五)來嘗,系應自身證悟,非隨他物。

(六)智者自知,有智慧之人自能信解。[成實論卷一]

【三階佛法】

凡四卷。隋代信行(540~594)撰於開皇十二年(592)。又作三階別集、三階集錄、三階集、四卷三階。收於大正藏第八十五冊。另亦收錄於日本學者矢吹慶輝之'三階教の研究'別篇。本書為隋唐時代盛行一時的三階教之根本教典,又為三階教徒所最尊崇之根本聖典。由於隋唐之時曾多次敕禁三階教,故本書及其餘三階教之典籍大多湮沒不傳。然近世於日本京都興聖寺發現本書之全四卷。另於敦煌出土文物中,亦包含本書卷二、卷三之斷片,卷二為史坦因(A. Stein)所收集,現藏於大英博物館;卷三為伯希和(P. Pelliot)所得,現藏於巴黎國民圖書館。

另據敦煌出土之三階佛法密記所載,本書之內容有'三大段、十子段、二十五子句'之說,其第一大段就過去之習氣而闡明三階根機之義;第二大段就現在之人而論三階之邪正;第三大段先就所禀之經教揭示三階之法有上中下輕重淺深之別,後就悲、敬之二田,闡明三階之人依境而起行,其損益之情形及其緣由。[歷代三寶紀卷十二、大唐內典錄卷十、開元釋教錄卷十八]

【四寸佛法】

禪林用語。指一知半解之佛法,蓋因不及一尺之故。一般多用以批評闇證之禪者,此類人未能充分理解佛法,故禪林多以'四寸佛法'貶稱之。

【佛法壽命】

即指戒律。戒律乃佛陀為防患佛弟子違犯身、口、意等三業之過失所設立之禁戒,佛弟子若能依之修行,可獲得清淨,開發智慧,入於各種禪定境界,故知戒律為佛教徒追求正順解脫之根本。戒律若能久行於世,為代代所奉行,則佛法亦流傳久遠而不滅,故佛陀曾稱戒律為佛法壽命。(參閱'戒律'2909)

【佛法真如】

佛法,指佛所具足之五智、三十七智等智,此智系識大(第六大)之智德;真如,指佛所證之理,此理系地水火風空等前五大之理德。合此理、智二德,即為眾生本來色心實相之體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菩提煉心 的頭像
    菩提煉心

    菩提煉心曼陀羅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