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同時修多種法門,是否比較不容易?

師答:

對。我一直都這麼說:法門並不是多與少的問題,而是在多與少之前,先接觸它,即所謂的學習;依自己的興趣,配合時間和空間,一旦確定了,那就抓住它,不要貪多,所謂貪多嚼不爛。如果,學佛修行,八萬四千法門都去做,你想想看,可能做得好嗎?把握自己適合的、喜歡的就夠了。

任何法門,只是幫助維護自己的身、口、意,能夠維護身、口、意不去造作,久而久之,就可以在現實中見道;可是話又說回來,如果懂得道理,加上一些方法為助緣,那等於雙管齊下,成就的機會就更多了。

你們不能跟我一樣都學,因為我學很多法門是為了接引大眾,你們只要能一門深入就夠好的了,不要去學那麼多;當然,還沒有把握之前,什麼都可以接觸,「接觸」就是我講的蒐集資料,從資料發現自己所具備的條件是否適合,待到肯定了,其他的就不要去學了,為什麼?浪費時間,把時間都浪費在學習上,而不是修養上。不過,學佛之道,在家居士不可以將學佛修行當專業,該工作的時候工作,該休息的時候休息,就像公餘休閒,都不可少;能夠在法門上下點工夫,有機會聽一些道理;自然,你學佛就灑脫自在了。千萬不要因學佛而造成害怕,本來我們是求解脫的,反而愈來愈困擾,到處都綁得死死的,動彈不得,那不叫學佛。

(選自白雲老禪師著作《解惑篇》)


所謂「法門無量誓願學」,不是同時用很多法門,乃是因不同的煩惱,用不同的方法對治,即「煩惱無盡誓願斷」;也是因不同根器的眾生,用不同的方法教導,即「眾生無邊誓願度」。有人會問:「在我們一生中,怎麼可能斷盡煩惱、度盡眾生呢?」我對這類問題的回答是:一生之中度不盡眾生,一生之中也斷不盡煩惱,也不可能在一生之中學完所有的法門,而是要經過無量劫,一生又一生,盡未來際到成佛為止,繼續不斷的學。

法有正法和邪法,凡是違背因果、不明因緣,一定不是正法。正法又分有漏法和無漏法。無漏,是種福不求福,行善不求報,布施出去的任何財物、智慧、體力,不但不求還報,即使連布施的念頭也要沒有,此即無相布施。世尊說法,無一法可說,度一切眾生,無一眾生可度,真正的佛法是無相,無相即是無漏的正法。

----------------------------------

摘錄自《四弘誓願講記》法門無量誓願學

文/聖嚴法師

信佛亦稱學佛,學佛必須以「信」為基礎,之後要學習信仰的對象,這對象便是佛法僧三寶,而信仰的目的則是要成佛。凡是神教,僅止於信,信之外沒有修學及修行的要求。如果僅信佛而不學佛,便和一般神教無異。

學佛修行要有門可入,也應從門而入。從進門開始到成佛的方法,即是法門。法門有的是一條路進入後,一層次深入一層次,一個階段又一個階段;也有所謂八萬四千法門,即無量法門,這無量無數門徑,門門都是通往涅槃城;而在這任何一法門中,還有層次深入的不同階段。

一、盡未來際皆勤學

所謂「法門無量誓願學」,不是同時用很多法門,乃是因不同的煩惱,用不同的方法對治,即「煩惱無盡誓願斷」;也是因不同根器的眾生,用不同的方法教導,即「眾生無邊誓願度」。

有人會問:「在我們一生中,怎麼可能斷盡煩惱、度盡眾生呢?」我對這類問題的回答是:一生之中度不盡眾生,一生之中也斷不盡煩惱,也不可能在一生之中學完所有的法門,而是要經過無量劫,一生又一生,盡未來際到成佛為止,繼續不斷的學。

所以,很多學佛的人,與人魚雁往返的書信中,會自稱「學人」,意即尚在學習的階段。在小乘佛教中,初果、二果、三果都稱學人,是「有學地」;到阿羅漢,所作已辦,生死已了,不受後有,從此出三界,稱為「無學」。大乘佛教的無學,則要到八地以上,稱為「無功用人」;到十地的成佛之際,才稱為真實無學無斷的無上完人。

佛在入涅槃之前曾說自己已說之法,如指甲內的灰塵那麼少,尚未說的法,如大地上所有的土那麼多。即使另外還有如阿難、舍利弗、目犍連等大阿羅漢有大神通、大智慧者,說法無量無數,尚說不盡;因此,佛法是廣大無邊的。

可用語言、文字解說,教導人如何修行,是進入佛門的方便法。方便法可說,但不是真實法,只是假藉語言、文字,解釋和引導學佛者到達成佛的目的地。釋迦牟尼佛入涅槃之前曾表示:說法四十九年,未說一法。這裡所說的「一法」,是指根本佛法,因為根本佛法,是無法可說的;但如能依照佛陀教示的方便法修行,即可體驗那不可言說的根本佛法。例如不知「月亮」為何物的人,我們用手指天上的月,對方即可順著手指,看到月亮,手指便是方便法。

二、辨別正法與邪法

法有正法和邪法,如何辨別正、邪呢?兩者間其實是有很明顯的區別,凡是以利誘、威脅、恐嚇和個人崇拜等控制的手段,促使人信奉者,便是邪法。譬如某神,號稱具有神祕的法力,很靈驗,可以幫人解決難題,幫人達到希望的目的,信奉他,固然一時間化解了眼前的困難,但是從此以後,也失去自己,雖受他保護,也等於被他控制;或要你起誓,如不按其訓示行事,便會採取一些報復手段,使人不堪其擾,這些都是邪法。

再者,凡是違背因果、不明因緣,一定不是正法。有的宗教說只要信,就能得到什麼,其實憑空想得到利益,是和因果相違背的。當然也有可能信了某神之後,藉神的力量,在其羽翼下,暫時受保護,但也不可能永遠庇護,因為包庇是違背因果的。

在佛教也有許願,但願心或願力是指向未來,過去的果報、業力,還是要承受。發善心或善願,能減輕或改善目前的果報,但是不能完全抵銷過去的業。許多大修行者,如密勒日巴尊者、虛雲老和尚等,在修行期間仍然承受很大的苦果報。

釋迦牟尼佛成佛的最後一生,仍有腹痛、背痛、頭疼及被提婆達多傷足的果報,佛陀在世時的幾位大阿羅漢,如神通第一的目犍連尊者,仍有被鹿杖外道擊斃的果報,佛陀時代的大修行者尚且如此,則我們祈求不受果報,怎麼可能呢?

三、無漏正法是目標

正法又分有漏法和無漏法。有漏法是世間善法,持五戒十善,求人天福報。世間善法的標準,第一要有信仰,第二要有責任感,第三要努力。我們每個人都兼具數種身分,既是父母也是兒女,既是丈夫(妻子)也是父(母),既是學生也是老師,面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身分和立場,也有不同的責任,要盡責也要努力精進,當學則須學,學以致用,這也是「法門無量誓願學」。

但是有漏法是世間法,修人天善法得人天果報,果報享盡,善因便消失。譬如裝滿水的水缸有了破洞,大洞大漏,小洞小漏,水終將流失。

無漏,是種福不求福,行善不求報,布施出去的任何財物、智慧、體力,不但不求還報,即使連布施的念頭也要沒有,此即無相布施。世尊說法,無一法可說,度一切眾生,無一眾生可度,真正的佛法是無相,無相即是無漏的正法。

佛教的修行是以有漏的正法為基礎,以無漏的正法為目標,用禪的方法達到目標。正確的禪法是無漏正法,是根本法,唯有開悟的人才能體驗到無漏正法。對於未開悟的人,禪宗祖師教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時時刻刻把煩惱放下,守住正念,吃飯時,心在吃飯;挑水時,心在挑水;睡覺時,不胡思亂想,心也在睡覺;如此常將身心守護住。然後教以參禪的方法,漸漸產生疑團,吃飯不知吃飯,睡覺不知睡覺,再進一步,破了疑團,則達見性的境界,便是無漏正法的實現、體驗。

從修持有漏正法到體驗無漏正法時,雖然見相無相,仍要精進,否則是斷見頑空的外道。很多人認為既然體驗到無相,視一切皆空,何必再從事任何工作呢?這樣的觀念是很偏頗且危險的;也有人未證得無相法,只是自私、懶惰,不肯工作,這樣的行為有如住在黑山鬼窟中,不能見自己本性。

所謂無相,是心中仍有我、人、事、物,但是心不執著。《心經》云:「無智亦無得」,不認為自己是有大智慧、大福德、大能力的人,仍然努力不懈度眾生而心不牽掛,順應眾生的因緣,做一切自己應做的事。莊子云:「生也有涯,學也無涯。」即使是世間的學問,在有生之年尚無法學盡,何況佛法呢?


學佛,沒必要貪法門

常碰到一些師兄和同修有這樣的疑惑,佛法裡面那麼多法門,無量無邊,我應該修什麼法門好?我是應該專修一種法門呢,還是同時修多種好?我又修淨土法門,又想念大悲咒,又想修楞嚴咒,又覺得準提法門不錯,又覺得地藏法門很好,又很喜歡藥師法門,又修禪,又修密。。。每一種都想修,但又修不了那麼多,怎麼辦?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問題,沒錯,我也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想來想去,我還是傾向於專修專弘,一門深入,長時熏修。這樣子比較容易成就。

法門,就是修行的方法和門路,佛教裡的法門有無量無邊,通常我們說有八萬四千法門,是因為眾生有八萬四千種病,所以佛才說八萬四千種的法門,來治療眾生的八萬四千種的病。佛當時講法時,根本就沒有什麼宗派、法門之分,佛陀說法就是觀眾生的根機,你是適應什麼根機,就說什麼法來把你的病治好。病治好以後,根本就不需要什麼法門了。所以佛說,我其實無有一法可說,若有人說我有法可說,即是謗佛。

所以佛法就好比是過河用的舟筏,渡過河去之後則應棄之。好比如我們生病了,吃了藥,病好了以後就不再吃了,沒病吃什麼藥啊!所以說法門完全是針對眾生的病所開的藥方。

那麼佛滅度以後,佛子們把無量的法門一直流傳下來,根據各人的喜好不同,後來在流傳的過程中,分成了許多宗派和法門。你喜歡參禪的,專修禪宗法門,喜歡唸佛的,就專修唸佛法門。喜歡研究《法華經》的,建立了天台宗;喜歡《華嚴經》的,創立了賢首宗。等等。總之後來各個宗派和法門都相繼建立了起來,後世的修行者,也有了更多的選擇。有的法門不能成為一個宗派,有的一個法門就成一個宗派,比如說淨土法門,就六個字:「南無阿彌陀佛」。就六個字就成一個宗派,叫淨土宗。雖然只有六個字,可你別小看它,六個字裡面就包括了全部的佛法。

雖然法門各有不同,法門只是方法、手段,手段不同,目的都是相同的,最終的目的都是修成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所走的路徑不一樣,但是目的和結果一樣。比如從武漢去上海,你從北京去,我從廣州去;你乘飛機去,我坐火車去,雖然路徑和方法、手段不同,但目的和結果都是一樣了。

這麼說我們就明白了,我們修法門沒必要貪多,選擇一個法門,一門深入地堅持下去,最後都會有成就的。佛法和世間法有個區別,什麼區別呢?好像在世間的人,學習機械的,就不會做會計;學習炒股的,做不了駕駛員,這世間法裡面,事事相礙,分得很清楚。但佛法不一樣,佛法事事無礙,佛法是「不二法門」,沒有二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

這個道理怎麼說呢?你隨便你修哪一個法門,修成功之後,都是一通百通,暢通無阻。大家看《楞嚴經》裡面,二十五聖,每人選一種方法來修,都成功,都證圓通了。如大勢至菩薩專修唸佛法門,破四十一品無明,超十地等覺,始終一句佛號搞定;觀世音菩薩修耳根圓通法門,又不一樣,每個人修的都不一樣,但都是一門深入,最後都成就了。成就了以後怎麼樣呢?他門門都通了!門門都懂!什麼法門都難不倒他!

我們再看六祖大師,六祖沒文化,字都不認識,就因為聽到一句「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就開悟了,開悟了之後,無論別人拿什麼經典來問他,沒有不知道的,沒有不通達的!所以佛法裡面是一通而百通!你就專修一個法門,修到天昏地暗,三昧現前,無邊利益自可親得!

這是什麼道理呢?因為一切佛經、佛法都是從佛的大圓滿的自性中所流露出來的,所以你修哪一個法門,都能回歸自性,回歸了自性後,又能流露出別的法門,所以關鍵你修到根本處,通了!無不通達!大家把手掌張開來看看,五個手指頭好像是個別的、不相同的,但是你只要往下修,一直往下,一直深入,到下面是不是都通了?這個好理解吧!

佛門裡有一句話:已浴大海者,必用百川水。身到含元殿,不須問長安。佛法是講修回歸自性,自性的大海,叫薩婆若海,薩婆若是一切智,當你沒有到達大海之前,各個江河湖泊、各條細流,各各分叉,不一樣的,這就是法門不同,不相同,不一樣,但是只要一匯入了大海,都一樣了,沒分別了!你也不知道這大海裡,哪一部分水是江水,哪一部分是湖水,都一樣了!沒區別了!只是匯入大海的途徑不一樣,有區別,沒有關係,你就一直堅持修下去,一直流,流入大海中,什麼都通了!一通百通!所以這是我們自性的大海,毗盧性海。

比方說,一個大殿有東、西、南、北四個門,有四個人要進入大殿中,他們分別從不同的四個門進入,路徑、方法不一樣,但是一旦進入大殿以後呢?所看見的是不是都沒有分別了?都一樣了嘛!所以說各法門的目的都是一樣的,你不要執著說,修這個法門好,修那個法門不好,沒那回事!不要執著這個。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所以《楞嚴經》說:歸元性無二,方便有多門。歸元無二,那就是說佛法是不二法門,到最後沒有對立,沒有能所,完全圓融。但是在最初修的時候,有各種方便的不同。

佛菩薩也不會那麼小氣,佛菩薩不會分派別。你修阿彌陀佛,藥師佛會不會不高興啊?不可能,不會的。你修任何一種法門,禮拜任何一尊佛,所有的佛菩薩都高興,都歡喜!佛菩薩不是凡夫,不會有你啊我啊的分別,沒有我見。所謂「佛佛道同」!佛的法身本來就是同一個嘛!你修阿彌陀佛,藥師佛很高興,很讚歎!你修地藏王菩薩,觀世音菩薩也很高興,很歡喜!不要用凡人的眼光去衡量佛菩薩。

很多人為什麼學佛學了十幾年,沒有成就,學了幾十年,甚至學了一輩子,沒有成就!為什麼呢?修的不專,太雜了!今天唸唸這部經,明天又唸唸那部經,今天唸唸佛,明天又打打座,又念這個咒啦,又念那個咒啦。。。到最後怎麼樣呢?半桶水,水貨!到最後什麼咒都會念啦,倒背如流,但是怎麼樣呢?沒一個靈的!有什麼用呢!臨終時一點成就都沒有,無常來考驗你了,你慌了!後悔了!手忙腳亂了!到時候怪佛不靈,起誹謗佛法的念頭,一下子墮無間獄就完了。大家深思!人身難得,佛法難遇,不要把今生寶貴的光陰浪費過去!

你不要執著,不要分別,不要妄想,你就專修一個法門,都一樣的!你聽我的,專修專弘,一門深入!不管你修哪個,跟大家說句老實話,你通了一門,你門門都通了!這決定是真的!哦,這個法門也好,那個法門好像也不錯,怎麼辦呢?這也想修,那也想修,這部經也想念,那部經也想念,三藏十二部,大藏經那麼多,你唸得完嗎!八萬四千法門,你修得完嗎!

我們皈依的時候發過四宏誓願,其中有一句是怎麼說的啊,法門無量誓願學,對吧,這不是讓你同時學很多很多的法門的意思,你別搞錯了,別誤會了。是「法門無量誓願學」,而不是「法門無量同時學」。你要發這麼一個誓願,一定要發的!不錯,但是你發了誓願,你實踐這個誓願的時候,要一個一個來,法門一個一個來學。是不是這樣子的啊?「法門無量誓願學」前面那一句什麼啊,煩惱無盡誓願斷啊!我們身上的八萬四千煩惱,你斷煩惱的同時,也就是在學法門啊!你越學法門,煩惱越多了,這是搞的啥玩意兒呀?

比如有這個兩個人,他們都發了「法門無量誓願學」,其中一個要同時學八萬四千法門,這不要說學了,根本就下不了手,想學這個,又看見那個,想學那個,又看見那那個。。。煩!還沒學就已經煩死了!你說他不墮三惡道嗎?能成就嗎?

而另一個人呢,他先專修一個法門,一門深入,把這門學精通了以後,霍!他突然間發現,所有的法門都通達了!為什麼呢?他開悟了!就好像我們前面舉的例子,他深入到手掌下面了!在五個手指的地方,各個手指相互區別,比喻各個法門好像看起來是不相通的,但是到了一定的深度,怎麼樣啊,不全通了嘛!到掌心下面來了!你什麼都通了!什麼法門都懂了!這個時候,你再去廣學法門,再「法門無量誓願學」,怎麼樣了!是不是得心應手了!

又好比那個大海,還沒到大海之前,各條江、河、湖、溪流,各個都是不相通的,但是當你進入了大海中,你再想到達任何一條江,任何一條支流,是不是易如反掌了?

所以我們這裡有個修行順序、修行次第的問題,大家一定要搞清楚這個問題!大家一定要重視這個問題!要不然你不懂得這個道理,你同時學多個法門,你一個都成就不了的!你沒那麼多精力!還有一點就是,你沒開悟之前,你所看到的各個法門是各不相同的!所以法門與法門之間必定會發生衝突!實際上不是法門衝突,是你自己不圓融!是你自己沒開悟,你沒到那個深度,那個境界,沒有匯入法性大海,所以法門與法門之間都是相互碰壁,相互阻礙的!你說,你一開始,就同時修多種法門,是不是,一無所成的可能性非常大!對不對?

反之,你改變一下思路,先專攻一門,一門深入,把這門修精通之後,你智慧開發了,靈光顯現了,你開悟了,是不是就會發現,原來法門與法門之間,根本沒有衝突,都是自性的流露,你通了,通達了,一通百通!之後你再去廣學法門,是不是學的很快,得心應手了?只有這樣的策略才是正確的!大家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

當然,要想修成佛果,必須廣學法門,廣修福慧,這是肯定的。我們說,菩薩修成佛果,要三大阿僧祗劫那麼長的時間,這是對上根來說的;若是中根,則要修七大阿僧祗劫!若是下根呢,則要修三十三大阿僧祗劫!當然咯,這都是你開悟了之後的事情,而你現在連開悟都很困難,你不一門深入,還想修這修那的,這樣不但浪費自己的時間,還走許許多多的彎路,甚至會造成很嚴重的後果!

別想的那麼搞笑!佛菩薩與佛菩薩之間不會相衝突,不會產生矛盾,你修哪一個法門都沒關係,關鍵是你要堅持,要專精,不要夾雜,更不要走三岔路口、四岔路口!明白這個道理嗎?不要貪,不要貪法門,否則一事無成!你明白了這個道理,你一下子就通了,一通百通!

好像你念阿彌陀佛唸得熟了,得到一心不亂,修的很好,你不修《大悲咒》可以嗎?完全可以!經上不是說嗎,唸佛的人,有觀世音等二十五位大菩薩日夜保護你,阿彌陀佛常常在你的頭頂罩著你!這時別人來求你加持大悲咒水,你也沒修過大悲咒啊,這靈不靈?你絕對一念就靈!你阿彌陀佛念的好了,你念大悲咒決定是一念就靈!不光是大悲咒,你念什麼咒都是一念就靈,為什麼?你通了嘛!一通百通!這個是真話,你專修一個法門就有效果,到精通的時候,你什麼法門都通了,都靈了!


分別名相不知休。入海算沙徒自困

永嘉大師-證道歌

吾早年來積學問。亦曾討疏尋經論。

分別名相不知休。入海算沙徒自困。

「吾早年來積學問」:這是永嘉大師說,我在早先也走了一些冤枉路,不知道怎麼用功,對向上一法也不了解。在我很年輕時,就研究天臺等經教,要充實自己的學問,讀書來學習文字般若。

「亦曾討疏尋經論」:那時候也學教典,討論佛典的注疏,也分科判教,分五科十八教來下功夫,尋經論,經律論都研究過。在這時候學教,教有很多名詞,教相術語,這種學問研究了很久很久。

「分別名相不知休」:我來分別種種名相,甚麼五時八教,分藏、通、別、圓、頓、漸、秘密、不定。甚麼經教是在華嚴時說的?甚麼經教是在阿含時說的?甚麼經教是在方等時說的?甚麼經教是在般若時說的?甚麼經教是在法華涅槃時說的?我學習這些名相,不知休止,沒有止境地研究,執著到學無止境上面,所以天天都在埋頭學習經教,這教相名詞,猶如大海的沙那麼多。你甚麼時候能把大海裏的沙數得清楚?沒有辦法能把海裏的沙算清楚,學習經教名詞也是一樣。經教名詞也像海裏的沙一樣那麼多,所以你盡在這裏用功夫,就好像—

「入海算沙徒自困」:好像到大海裏,想把海裏的沙算出個數目,那甚麼時候也算不出來的。

卻被如來苦訶責。數他珍寶有何益。

從來蹭蹬覺虛行。多年枉作風塵客。

「卻被如來苦訶責」:那是因為在海裏算沙這種工作,也可以說是愚癡到極點,對自性的向上一法沒有一點關係,所以佛陀責怪、訶斥這種人。怎樣訶斥?怎樣責怪呢?說他—

「數他珍寶有何益」:這好比說食數寶,所謂「終日數他寶。自無半錢分。於法不修行。其過亦如是。」你盡給人家數錢,在銀行裏天天給人數錢,數來數去都是旁人的,不是自己的。又像在飯館裏當跑堂,一天到晚說甚麼菜好吃,只是說食,說食品的名詞,替人數錢,有甚麼益處?佛就這樣訶斥,現在自己才覺悟知道。

「從來蹭蹬覺虛行」:從出家修行,不知修行向上一法,只知道在皮毛上用功夫,說食數寶,入海算沙,在這上面鑽研,所以蹭蹬,把光陰空過了;虛行,沒有價值地把生命都過去了,寶貴時間都過去了。

「多年枉作風塵客」:從出家修道以來,我很冤枉地在風塵裏,僕僕風塵,浪費自己寶貴的時間,這真是太可惜、太可憐了。風塵,就是忙忙碌碌,沒有做出有用的事情。

我們學佛的人聽到這裏,都應迴光返照,永嘉大師研究經教特別專心,特別用功,也不到外面交際、連絡、拉攏社會關係,也不攀緣,就在那兒專心一致研究經教,最後都覺得光陰空過了,他所說的話都是肺腑之言,金玉良言。

我們研究佛法,有沒有像永嘉大師研究經教那麼專一呢?沒有!這兒有天天講經轉法輪的道場,我們是不是天天來參加?護持這個轉法輪的道場?我們是不是天天上班又下班,專門為了幾個金錢做奴隸,為了一點生活就忙忙碌碌?我們是為法呢?為食呢?為利呢?這都要自己問一問。所以你們各位皈依我的弟子,我希望你們早日成佛,希望你們把世間上的事情放下一點,把時間省下來學習佛法,不要等我來你們就來,我不來你們就不來。

有人說,離得太遠,開車要三個鐘頭或兩個鐘頭,要是兩個鐘頭,在路上可以念佛、背經典,也可以溫習你所學的佛法。到這兒聽經聞法,是一個很稀有的機會,你現在到全世界也找不到第二個道場天天講經說法,不管有人聽或沒有人聽,都講經說法,為甚麼這樣?因為我們要把佛教轉法輪的工作做好,盡到我們弘揚佛法的心。

你們各位願意學習佛法,不願意學習佛法,那是你們自己的權利。雖然是你的權利,但你們若皈依三寶,就應該拿出力量,拿出時間來研究佛法,不要空閒時就休息睡覺。你多研究佛法,是你法身的食糧,能增加你的智慧,你就不會那麼顛倒,這是很要緊的。

我是對你們各位講真話,你們要是天天都來聽經,那我是歡迎的,聽我十多年前講的錄音帶,那時都是特別用功夫來講的,你們沒聽過,應有始有終把它聽一聽。不要覺得這是很平常的,其實這是很難遭難遇,「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不要把光陰都空過了,少打一點麻將,少看電視,少充殼子,能把時間放在聽經聞法上,是再好也不過了。

種性邪。錯知解。不達如來圓頓制。

二乘精進沒道心。外道聰明無智慧。

「種性邪」:這段文是說人的種子邪,就是他的根性不正。

「錯知解」:所以知見也不會正。

「不達如來圓頓制」:圓頓制,圓,圓融無礙;頓,頓超三界。因為邪知邪見,所以不明白佛所說的法。這種邪知邪見的人,不懂這種道理,所以落於空、有二邊,不是著於空,就是著於有,不明佛所說的都是圓融無礙,所以他錯知解。

「二乘精進沒道心」:二乘人(聲聞、緣覺)精進,可是也不在中道上精進,不能發大乘心,做自了漢,所以沒有真正上求佛道的思想,中道自畫,得少為足,沒有發大乘菩提道心。

「外道聰明無智慧」:有的外道也很聰明,可是是世智辯聰,都是在有漏上用功夫,不明白無漏的境界。

亦愚癡。亦小騃。空拳指上生實解。

執指為月枉施功。根境法中虛捏怪。

「亦愚癡」:這一類人也可以說是很愚癡的,也可以說少少有點智慧,因他沒有真正的智慧,真正的聰明,所以說他愚癡,就是世智辯聰(八難之一)。

「亦小騃」:世間的智慧他有,出世的智慧則沒有,因此他不明白中道了義。

「空拳指上生實解」:好像佛看見一個小孩就要墜落到井裏,便對小孩說:「快回來,我有一塊糖給你吃。」他手指屈成拳,像拿著東西似的。本來手裏沒有糖,可是他想救小孩,就要設這個方便法門,這是權巧方便,可是愚癡的人就認真了,認為或者佛手裏有糖,這是生實解。或者他知道沒有糖,使說佛打妄語,這都是因為不明白方便法門。

「執指為月枉施功」:有人用指頭指月亮,愚癡的人就以為手指頭就是月,他不但不認識月亮,連自己的手指頭都不認識了,所以執指為月枉施功。這樣子,用功到甚麼時候也不會有成就的,不會相應的。為甚麼呢?他在—

「根境法中虛捏怪」:根,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境,外面的六塵界上—色聲香味觸法。在六根門中,六塵的境界上用功夫,這豈不是很奇怪嗎?


淨空法師:四弘誓願不能解讀錯誤

我們所犯的毛病,沒有一生專攻一門,年輕時候我們受這個時代的影響,這個時代是科學文明的時代,科學在這個地球上四百年,哪一個人不受影響,肯定受影響。

影響最大的是什麼?不相信一門深入,我不學怎麼會,一定要廣學多聞,何況佛經上四弘誓願,「法門無量誓願學」,佛也教我們廣學。

佛說得沒錯,我們解釋錯誤,解讀錯誤了。你看四弘誓願四句,第一句「眾生無邊誓願度」,這什麼?發願,發什麼願?

度眾生的願,好,這個願,這個願是一條道路,也就是說全心全意為眾生服務,不就這個意思嗎?一切眾生,為什麼為他服務?因為是一體,就有這個義務要為他服務。

好比我們身上,這個身體是細胞組成的,科學家告訴我們,人體大概由六十兆個細胞組成的,這六十兆個細胞一體,每一個細胞都要為所有細胞服務,就這個意思,這是發願。

服務要有服務的智慧、能力,沒有德能就不能服務,所以頭一個要修養德能,那就是斷煩惱,「煩惱無盡誓願斷」。

煩惱障礙智慧、障礙德能,要把煩惱斷掉,然後才能夠廣學多聞,下面這一條,「法門無量誓願學」。

我們現在煩惱沒斷,沒斷怎麼可以學法門,要斷了煩惱才能學法門。其實斷了煩惱不要學法門,法門全會了,他自然就通了,其義自見。

然後自己成佛道,有能力度十地菩薩,有能力度等覺菩薩。這麼個意思,不能解讀錯誤。我們現在學法門,學法門是什麼?是為了斷煩惱。斷煩惱只有一門能斷,太多了斷不了,太雜了。

真心是清淨、是平等,煩惱就是障礙你清淨、障礙你平等。斷煩惱的目的是恢復我們的清淨平等覺,真正清淨平等自然就覺,那個覺就是其義自見,見到些什麼?無量智慧、無量德能、無量相好,四弘誓願上全有了。


大安法師:為何開始信淨土,知識學多了,反而起疑

問:弟子修學淨土法門有一段時間了,剛開始很相信,可是隨著所學的淨土知識越來越多,反而生起了疑惑,這是為什麼?弟子現在很恐懼,唯恐不能深信切願,錯失此生往生大利。

大安法師答:淨土法門乃難信之法。乍一聽聞,或引發宿世善根,能生起一定的信心。然繼而學習淨土知識,用分別心來揣測淨土不可思議之事理境界,或會帶起潛意識的懷疑。若用世間的經驗和常識來判斷,便會出現知識學得越多越會疑惑的現象。

是故,淨土法門重在念佛行持,通過每日或一萬或三萬持念佛號,阻斷分別識,顯發無分別之慧光,便得走上越修越信越安樂的正途。

須知阿彌陀佛極樂世界的存在,乃釋迦牟尼佛現量親證的法界真理,為悲愍拯救我等眾生而和盤托出。十方恆河沙諸佛出廣長舌相,同聲證信,欲令九法界眾生,同入彌陀願海,共證大乘佛果。此乃稱佛本懷之法界大事因緣。

佛乃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對佛語要通體信受,不得狐疑猶豫。如是深信切願持名,則持一聲是一九蓮種子,念一句是一往生正因。萬修萬人去,真實不虛。否則,錯失此生往生大利,一入三途,萬劫難復,哀哉痛哉。冀諸同仁,各自勉旃。


淨界法師:譭謗某一個法門,其實是障礙你自己

在淨土宗這一塊,它偏重在空觀的智慧。對於利他這一塊,相對於藏傳佛教這種生生世世在三界裡面轉世的不同。你看藏傳佛教他們那些菩薩不得了,你看看他們的佛學院內容,他們要學風水、學打卦、學算命,因為他要接觸無量眾生哪,每一個眾生的口味要求不一樣,法門無量誓願學。在淨土宗,你學這個就雜修了唄,是吧?

但是,諸位你要知道,我要提醒淨土宗所有的菩薩你要知道一件事情:藏傳佛教所做的每一件事情,總有一天這條路你要走。所以我們不能夠去譭謗人家,你要隨喜讚歎!為什麼我們在修學佛法當中我們所需要的法不多,但是你學習要廣?就是擴大你的胸量,你要先隨喜讚歎,你要把未來的路先鋪好。如果你譭謗了某一個法門,其實對別人沒有影響,你障礙你自己!你說唯識學跟你沒關係,你總有一天要成佛,你可以不學唯識嗎?你可以不學中觀嗎?你可以不學華嚴嗎?你學佛要通達無量三昧啊!那樣不得了,那假觀的智慧不得了!不是解脫道而已,你要菩提道啊!

所以無量法門,我們可以不涉入,但是我們所有功德皆隨喜。到了淨土以後,我們自己內心當中隨喜所有的功德,到了淨土的時候,你親近十方諸佛的時候,你學佛的道路是暢通的,因為你隨喜讚歎「十方一切諸眾生,二乘有學及無學,一切如來與菩薩,所有功德皆隨喜」。

這個地方要很注意啊!我們今生走的路可能很短,但是我們必須為未來佈局啊,你未來的日子還很長,成佛之路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所以你最好是把這個道路先打開。所以我們在修學當中偏重在佛法概要,我們這次的主題,站在淨土的角度我們也偏重在「覺察」這一塊,怎麼樣善調其心,怎麼樣達到臨終的正念。怎麼樣幫助眾生這一塊我們可能輕略的帶過,我們只希望大家保持隨喜讚歎就好。

 

念佛持咒的三種方法

念佛持咒--念佛為正,持咒作助;如鳥雙翼,豈非雙美

你是專修、雜修還是圓修?除了念佛,需不需要持咒或其他經典呢?

要想往生西方一定要念佛

在念佛持咒時,是否音不准便修持無效呢?

佛教「加持」是什麼意思?如何才能得到佛菩薩的加持?

有信心,狗牙也是佛牙,真信心得真加持

持咒有用嗎?學習持咒及修本尊法是否一定要先受灌頂呢?

可不可以就一句佛號念到底?契機很重要!

科學家證實佛門咒語有神奇的力量,為什麼修行人必須持咒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菩提煉心 的頭像
    菩提煉心

    菩提煉心曼陀羅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