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界法師:一個人不要老是覺得自己業障深重!

甲三、結勸

乙一、安住真如

這一點最重要了!修行人先求安住,才有資格談調伏的問題:

真妄不二

【阿難!汝猶未明一切浮塵諸幻化相,當處出生,隨處滅盡;幻妄稱相,其性真為妙覺明體。】

觀相元妄

【如是乃至五陰、六入,從十二處至十八界,因緣和合,虛妄有生,因緣別離,虛妄名滅。】

觀性元真

【殊不能知生滅去來,本如來藏,常住妙明,不動周圓,妙真如性;性真常中,求於去來、迷悟、生死,了無所得!】

這一科,分成兩大段:首先做一個總說,我們的生命有兩個部份:

第一個:虛妄的假相─這些浮塵諸幻妄相,是過去業力所變現的一個身心世界,可能是一個男人的身心世界,也可能是一個女人的身心世界,這是一個虛妄的假相。

第二個:真實的功德─正是我們眾生本具、諸佛所證的現前一念心性,它的體性是真實的。但是隨業力熏習,所變現的五陰是一個假相。

什麼是假相呢?只要是因緣和合而生的,因緣別離而滅的。這就是暫時的假相,這個因緣主要是指善、惡的業力。在這個假相當中,我們要永遠記住一個重要的觀念:虛妄的假相,是不離開真實的。你要去哪裡找真實的呢?就在這個虛妄的假相當中,你就能夠找到真實——性真常中,求於去來、迷悟、生死,了無所得!

眾生的一念心性,他本來就沒有這個假相,這就是我們的安住處。

前面講過:修行人,大家都在拜懺、都在持咒,但是每一個人進步的速度是不一樣的。佛陀《法華經》以一佛乘分別說三——說:你從台中到台北,有些人騎腳踏車,可不可以到?當然是可以到;有些人是開車、有些人是坐高鐵,哪一個速度快?當然高鐵快。誰要能夠掌握一個乘─修行的方法,你就能夠掌握修行的速度。

的確,修行法門是有差別的,法門要是沒有差別,智者大師就不用判教:頓、漸、秘密、不定。

一個人要進步,你的思考模式是很重要的…理觀。你要站在一個本來沒有煩惱的角度,來對治煩惱;你要站在一個本來就沒有業障的角度,來懺悔業障;你臨命終的時候,你要站在一個本來就沒有生死的角度,來了生死。你這個思考模式能夠建立起來,你返妄歸真的速度非常得快!如果你執著煩惱是真實的,那就糟了!那就有得對治了。

所以我們常說:一個人不要老是覺得自己業障深重!你老是覺得自己業障深重,到最後你果然業障深重,真的是這樣!是你自己要住在那個業障深重。

這段文很重要,諸位你要常常把它讀一讀:

【殊不能知生滅去來,本如來藏,常住妙明,不動周圓,妙真如性;性真常中,求於去來、迷悟、生死,了無所得!】

這一句話非常重要,從本來無一物的角度,來建立你的斷惡、修善、度眾生。

【楞嚴經修學法要】---精選篇245


臨終時的一個大竅訣!頗瓦法中還說,一個人在臨死之前,只要強烈地觀想:“我的罪業已徹底清淨,我的善法非常非常多!”有這樣一種念頭,也能往生極樂世界。此竅訣極其殊勝,大家務必要牢記!即使你罪業深重,臨死前若有這個念頭,也可以往生淨土。

—— 索逹吉堪布《親友書》 講記

 

不管你拜誰為師,聽誰講法,傳承多麼殊勝,修行多麼用功,如果不是為了搞定自己,調伏自己的煩惱,解決內在的困惑,那很遺憾,你學的不是佛法,僅僅只是知識而已!

—— 索達吉堪布

突發狀況下往生極樂的關鍵


淨界法師:你要想,我本無業障,那只是因緣所生。

你不能老是認為你業障深重,你一天到晚認為你業障深重,你到最後,你果然業障深重!你要想說:我本來沒有業障,那是因緣所生法。所以這個乞丐後來是佛陀派人去把他找回來,在《法華經》是這樣講。所以我們的心性本來有「大智慧光明義故、遍照法界義故、真實識知義故,乃至於常樂我淨義故」,但是我們沒有用正確的方法,把它開顯出來。

在蓮池大師的《竹窗隨筆》講一個公案,值得我們去省思。《竹窗隨筆》說蓮池大師的寺廟,它的山下有一個外道,估計是修道教的,一個在家居士。他有一種加持力,他持一種很特殊的外道的咒,拿那個咒水給人家吃,不管什麼病一吃就好。蓮池大師本來不相信,外道哪有那麼好的妙法呢?他就化裝成一個一般人,蓮池大師就混進去裡面看是怎麼回事,結果蓮池大師看完以後,他贊美:這個人不簡單,一念的平等大願,啓發了真如的功德,產生加持力。

蓮池大師說:我們慚愧啊,他修的是一個外道的法,他的法力很薄弱,但是他心力強,因為任何人供養他,他從來不看的,他沒有貧富貴賤的差別--你來,他就盡心盡力為你服務。他說他產生一種類似菩提心的平等的悲願,他有一種幫助眾生的願力,而這個願力,把他的真如的功德打開了,一念的平等大願,而產生加持力。

蓮池大師說:我們如果用這種心態,來修佛法,那是什麼境界?那法力不可思議!心力不可思議、法力不可思議,那加起來不得了!你看他用這種心力去修外道法,尚且如此!就是說這個人能力很強,但是他的工具不好,他開的是一個腳踏車,那如果這個人開的是一個轎車,那不得了--說這個人來學佛,不得了!

所以,我們的真如本性的功德,我們為什麼沒有開啓?因為我們從來沒有發一個平等的大願,我們活在執著當中、相狀當中。我們真如不是沒有功德,佛陀說:「大智慧光明義故、遍照法界義故、真實識知義故、自性清淨心義故、常樂我淨義故、清涼不變自在義故」,有六大功德。我們心中有很多珍寶,但是我們要有鑰匙把它打開,就是你要發願,你要有願力。怎麼發願,我們後面會講到。


淨界法師:站在本來沒有業障的角度來懺悔

問:在懺悔時,我們對罪業是訶責的,但是要同時觀察罪業本空,如何融通才可以趨向清淨?

淨界法師答:我們在觀想時,是觀察生命的本體是清淨的,但是生命的作用不一定清淨,它是如夢如幻的,因為心它受熏,它隨染污的心,就熏習惡法出來;它隨清淨的五乘的法門,它就出現安樂道、解脫道、菩提道的善法出來。所以你站在本來無一物的角度、站在「何期自性,本自清淨」的角度來懺悔,就是站在本來沒有業障的角度來懺悔,是什麼心態呢?就是我用如夢如幻的懺悔法門,來對治如夢如幻的罪業,這樣聽得懂嗎?借假修真。

我把罪業當真實的,我跟你拼了,這叫事修,這種人修行是很難改變的,入道多辛苦,你完全沒有善巧,沒有般若方便,你這個人就是硬幹的。你先觀察本來沒有罪業,先把罪業的根斷了——達妄本空,你站在清淨心的角度,但是我也不違背緣起,性空不障礙緣起;我站在清淨心的角度,我也看到我過去生所留下來的如夢如幻的罪業假相,既然它是因緣的假相,就可以用另外一個因緣讓它消失掉。如果罪業是我們本來就有的,那就糟了!那就有真實的體性了。

佛法講真妄,就是說,你本來就有的是真的,那就不能改變了。諸位!你本來就有罪業嗎?如果你本來就有罪業,你就不可能成佛了。關鍵是它後來才有,我們本來是清淨的,一念妄動受到外境的刺激,你才產生了虛妄的心,去攀緣虛妄的境。

這就是為什麼業障能夠懺悔,為什麼你可以帶業往生,因為業障是後來有的,它是因緣所生法。只要是因緣所生法,你就可以逆向操作,可以創造另外一個因緣讓它還滅,因為它是因緣而生,它也可以隨因緣而滅。

所以你的思考,你的智慧很重要,你的思考模式很重要!我們經常講修行,你要做正面思考,不要老是認為業障深重。你認為業障深重,結果果然業障深重。因為你認為業障是真實的,你抓著它不放,它對你的影響就太大了。

所以修行,理觀就是你的內善根,事修是你的外因緣,你用內善根來帶動外因緣才對!由內善根來帶動外因緣,外因緣又增長你的內善根,產生一個稱性起修,全修在性,一種善的循環。你最好在每一句佛號,在每一次拜佛的前面,都加一個智慧的光明來引導,你這個法才叫波羅蜜到彼岸,否則,你僅僅就是修善法。

我們佛弟子跟其他宗教最大的不同,就是我們所做的一切事情,前面都有智慧的導航——安住空性、調伏愛取、導歸淨土這三種導航。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造的業會跟他們不同,我們為什麼叫波羅蜜,而他們只能叫善業。你要去想這個問題,這就是理觀,我們心態比他們更深層。

所以說安住空性跟懺悔業障兩個不衝突,性空不障礙緣起,緣起也不障礙性空,理不礙事,事也不會礙理的,在體性上是空,在因緣上有如夢如幻的假名、假相、假用。


淨界法師 :一個人要永遠保持進步,這一點很重要!

我講一個實際的真實的故事:發生在美國的一個故事,在一個聖誕節的晚上,有一個小男孩,他是一個很貧窮人家出生的小男孩。打著赤腳,走到一個賣鞋的櫥窗,在那櫥窗前站了很久,看上一雙很漂亮的鞋子。那麼站了一段時間以後,外面下著大雪,店裡老闆看這小孩子站這麽久,就去關心說:「小男孩,你想干什麽?」這小男孩說:今天是聖誕節,說老先生你可不可以代我向上帝禱告,看看他能不能把這雙鞋,送給我,當我的聖誕節禮物?這老闆說:好!那你進來坐吧。請他坐下,他說:你在客廳坐一下,我幫你去問一問上帝,看他的意思怎麽樣?這個老闆就進去了,過了一會,這老闆又出來了,他說:你的心意,我跟上帝報告了,上帝回答說,他沒辦法給你一雙鞋子,他只能夠給你一雙襪子,你穿這雙襪子,去找你自己的鞋子。這個鞋子你要自己去找,他不能送給你。說完之後,老闆幫他穿上襪子,就把這小男孩送走了。

經過幾十年之後,這位老先生收到一封信,信上說:我真誠的感謝您對我的忠告,在我小時候,您就給我一個非常美好的願景,給我一個希望的目標,我現在已經找到我的鞋子。我寫這封信來表達你對我的金玉良言。然後署名美國總統林肯。

林肯先生他說,他小時候的這一段遭遇,對他人生產生很大的突破,因為上帝給他一個願望——要他去找他自己的鞋子,讓他發自內心的去追求,而不是上帝送給他。

我想,受菩薩戒也是這個道理,說實在話,佛陀是不能幫你追求任何東西的,佛陀創造一個好的因緣,讓你自己發自內心誓願,由你自己來度你自己。所以,當你面對三寶的所緣境,許下了誓斷一切惡,誓修一切善,誓度一切眾生的時候,你的生命產生巨大的變化。表示什麽意思呢?表示你的過去已經不等於未來!

我們一般沒有受戒、沒有發願的人,你大概過去是怎麽回事,大概你死的時候就是怎麼回事,不會改變的。過去就等於未來。所以算命就把你算的很清楚。但是你發了願的人,過去已經不等於未來,你的生命有無量的可能性。所以,當我們發了出離心之後,還要立定一個誓願,是上求佛道的誓願。我一定要我的讓生命當中,不斷的往佛道的方向走。

一個人,要永遠保持進步,這一點很重要!

因為我們的生命是動態、變化的。你說:我保持原地不動,不可能!生命沒有不動的,你講不動,你是外行人講外行話。生命是一個遷流的……我們是活在一個動態的生命,你只有二個選擇,要嘛進步,要嘛退步。所以我們要讓自己不退步,唯一的方法,就是每天保持進步,這是第一個:「上求佛道」。第二個,在你的生命當中,盡可能去幫助苦惱的眾生,來積集廣大的福德資糧。


淨界法師:無念的力量!「不動念頭」是全世界最大的力量!

這裡所要詮釋的觀念,就是《楞嚴經》一再強調的一個觀念:

「不為物轉,則能轉物,即同如來。」就這一句話!

我們這個明瞭的心,剛開始是「為物所轉」,這個「物」就是一個假相,凡是有相狀的,就叫做「物」,我們的心是沒有相狀的,那麼我們一開始被它所轉,久了變成怎麼樣呢?變「物化」了。你看有些人說:「欸!你怎麼這種個性呢?」「欸,我改不過來。」被物化了嘛!你怎麼改不過來呢?你本來不是這個樣子的,是我們自己覺得改不過來,那就真的改不過來。所以說:

你不要認為:你業障深重,你認為你業障深重 ,你果然業障深重,你被業障「物化」了!

你不要老是想你「煩惱深重」,你要經常想:「何期自性,本自清淨。」所以你看經典裡面,佛陀告訴我們菩薩要怎麼想?你要思惟:「我的心是本來清淨、本來光明、本來具足無量功德的。」菩薩要經常這樣想;你老是想你煩惱重,你就被煩惱物化了,你就被它束縛住了,所以首先「不為物轉」是關鍵。


淨界法師:你淫欲在活動的時候 要神光內凝!

這一位菩薩在因地,是以他身體的火大為所觀境,而悟入了圓通的真如佛性。

【烏芻瑟摩於如來前,合掌頂禮佛之雙足,而白佛言:我常先憶久遠劫前,性多貪欲。遇佛授觀,名曰空王,說多淫人成猛火聚,教我遍觀百骸四肢諸冷暖氣,神光內凝,化多淫心成智慧火,從是諸佛皆呼召我名為火頭。我以火光三昧力故,成阿羅漢,心發大願,諸佛成道,我為力士親伏魔怨。佛問圓通,我以諦觀身心暖觸無礙流通,諸漏既銷,生大寶焰,登無上覺,斯為第一。】

在每一段的經文當中,都會先介紹這個菩薩修學因地,他的一個過去的因緣。我們是不能擺脫過去的,就好像我們永遠離不開阿賴耶識的這個因緣。

烏芻瑟摩,烏芻瑟摩翻成中文叫火頭,他因地是修火光三昧而成就,他是整個佛教的金剛護法尊神。他在釋迦如來面前,合掌頂禮佛之雙足。他是金剛護法,所以他是站著。前面都是要先起立,但他是護法神,就站在佛的兩邊,就直接的頂禮佛足。他說:我回憶我過去在做凡夫的時候,我內心的相貌是─性多貪欲。就是阿賴耶識的內心世界,經常打這男女貪欲的妄想,這個妄想經常干擾著我。他面對這樣一個貪欲妄想的所緣境,我們看他怎麼面對這個問題---

那麼有佛出世,名曰空王,當然這個菩薩,他前生不斷的禮敬諸佛、稱讚如來、廣修供養跟三寶結緣!所以他就能夠與佛同時間出世,這尊佛叫空王佛。這尊空王佛《法華經》裏有提到,就是在釋迦如來跟阿難尊者同時發菩提心、受菩薩戒的那一尊佛。所以這個烏芻瑟摩尊者,他是跟釋迦牟尼佛是同學,這不可思議!這個空王佛就跟他開示說:多淫人成猛火聚。先講過失---

菩薩先觀察淫欲的心,它是一個煩惱火,假設我們不加以調伏,會變成業力之火,最後變成三惡道的果報之火,所以未來是一個地獄之火的果報,那怎麼辦呢?

你看:佛陀沒有教他馬上對治,佛陀教他迴光返照。說啊:你好好的觀察──在你的百骸四肢身體當中,這種冷暖氣息的變化。

什麼叫冷暖氣息的變化呢?就是說:你要觀察你沒有生起淫欲念頭的時候,你的心是清涼的,叫冷;當這個淫欲之火活動的時候,你身體變成熱惱的,叫做暖。那麼這清涼之相跟熱惱之相,這兩個相狀在你心中交互作用,有時候清涼、有時候熱惱,有時候熱惱、有時候清涼。那你應該怎麼辦呢?

神光內凝─關鍵在這四個字。神光就是你那一念心要內凝,就是---迴光返照,正念真如。你要觀想:你淫欲在活動的時候,你要迴光返照、你要問它說:你從什麼地方來?觀察我們的淫欲心,你沒有來之前,到底它的根源在哪里?我們知道:妄想最怕的就是我們迴光返照─達妄本空,覓心了不可得。所以,我們面對煩惱第一件事情要怎麼樣?迴光返照---先脫離妄想。那麼一個人迴光返照就開始安住真如,就跟妄想的相狀脫離了,就不住在妄想,然後轉化…化多淫心成智慧之火。這個地方…他理觀是脫離妄想,應該還有一些事修的對治,比方說:念佛持咒、修四念處等等。

那麼這個烏芻瑟摩在空王佛的指導之下,一方面迴光返照,正念真如,脫離妄想;一方面種種事相的對治,就把淫欲的火轉成智慧之火。同樣是火,但是一個是雜染的因緣,一個是清淨的因緣。這時候,諸佛就叫我火頭。因為他觀火大而成就,在因地當中成就火光三昧,而悟入了真如佛性;在跡門當中,我示現一個阿羅漢,後來就發廣大願---只要諸佛成道,我就做金剛力士,護持所有修學者,幫助調伏魔障及一些冤親債主的障礙。現在佛陀問我圓通法門,依我個人的整個修學歷程來說,我是如實的觀察:在身心世界當中,這個冷暖的觸覺,我發覺我的身體有時候是清涼的、有時候是熱惱的;有時候是熱惱的、有時候是清涼的。

怎麼會這樣子呢?原來都只是一種因緣和合的假相,當我的因緣是一個苦惱的因緣結合,就出現淫欲之火的假相;當我阿賴耶識釋放業力的種子,是一個善的清淨種子,就出現清涼的假相,不過這兩個假相,都沒有真實的體性,所以開始脫離熱惱相、也脫離清淨相,最後無礙流通,我就悟入了…這種真如法性的周遍法界、沒有障礙的真如佛性、回到了我的真如佛性。一切的煩惱全部消滅脫落,而化成智慧的光明,最後成就無上佛道。對我來說,觀察火大,斯為第一,最為殊勝。

這裏所要詮釋的觀念,就是《楞嚴經》一再強調的一個觀念——不為物轉,則能轉物,即同如來。就這一句話!我們這個明瞭的心,剛開始是被物所轉,這個物就是一個假相,凡是有相狀的,就叫做物,我們的心是沒有相狀的,那麼我們一開始被它所轉,轉久了變成怎麼樣呢?變物化了。你看有些人說:誒!你怎麼這種個性呢?誒,我改不過來。被物化了嘛!你怎麼改不過來呢?你本來不是這個樣子的,但是我們自己覺得改不過來,那就真的改不過來。所以我們常說:你不要認為:你業障深重,你認為你業障深重,你果然業障深重,你被業障物化了!你不要老是想你煩惱深重,你要經常想:何期自性,本自清淨。

所以你看經典裏面,佛陀告訴我們菩薩要怎麼想?你要想我的心是本來清淨、本來光明、本來具足無量功德的。菩薩要經常這樣想。你老是想你煩惱重,你就被煩惱物化了,你就被它束縛住了,所以首先不為物轉是關鍵。

蕅益大師在解釋二十五圓通的時候,他舉出一個很重要的思想──他說:釋迦牟尼佛,他來到人世間,他因為過去的業力,他有十種的餘報,比方說:馬麥,佛陀曾經三個月,沒有人供養他,結果馬夫拿粗的馬麥給佛陀吃。我們旁邊的人,看到佛陀真的把馬麥吃下去,但事實上是這樣嗎?不是。蕅益大師說:入此人口,成甘露味。佛陀真如的心啊,跟馬麥接觸的時候,轉成常樂我淨的甘露。佛陀啊!佛為法王,于法自在。你說:誒!釋迦牟尼佛假設生長在我們這個時代,也跟我們吃同樣的飯,那他是什麼相貌呢?你表面看是跟我們一樣,但實際上不一樣,因為他不為物轉,所以他能夠去改變外境。

我們一般人改變外境方法錯誤---向外去改變,你永遠改變不了。你過去有一個業力,結果你去外面,跟它對立,結果兩個人惡緣越結越深,就像滾雪球一樣,輾轉增勝。佛陀告訴你,你不要這樣做,你遇到惡因緣,你把心帶回家,它自然脫落!你只要不為它轉,你就能夠轉它,因為它是虛妄的嘛!你想想看,後面《楞嚴經》講說---你安住在真實,它活在虛妄,當然是你轉它。

諸位要知道:真實的力量—— 一個人不動念頭是最大的力量,無念是全世界最大的力量。所以在二十五圓通佛陀說:說魔王來干擾你……開玩笑,魔王是什麼境界啊?六欲天的天主啊!他過去生的福報比我們大啊,他那個魔王也有一點禪定的,起碼有未到地定了,能夠做魔王也不簡單啊,我們一個生死凡夫,憑什麼能夠跟那個魔王抗拒呢?憑的就是我們安住真實,他活在虛妄。佛陀說:你安住真如就像光明一樣,他活在虛妄顛倒當中就像黑暗。

佛陀說:你看過哪一個黑暗去破壞光明?不可能嘛!所以我們面對事情:第一個安住真實,不隨妄轉,你就能夠轉變它。你看他遇到了淫欲之火,他安住、他迴光返照,就神光內凝,然後再用種種的方法對治,他就能夠轉物——轉淫欲之火,成智慧之火。

一個人要懂得放下,你才能夠擁有所有的東西,這個思想很重要。二十五圓通的根本思想,就在這一句話:不為物轉,則能轉物。就是這個思考。

【楞嚴經修學法要】---精選篇95

 

佛陀不從業力的輕重,來判斷一個人成敗!

看看你現在的知見,是否有問題?

一切業障海,皆由妄想生,盡量保持離二邊的思考模式

懷疑他人,是業力很重的表現--往生最大的障礙不是你的業障,而是懷疑

印光大師呵斥「念佛沒念好」--須念到一心不亂才能往生嗎?

念佛沒有時間、地點、世緣的障礙和限制

成佛以後也要受報嗎?佛陀成佛後受到的3個前世果報

無念的力量!當你把心帶回家的時候,心在哪裡?

不要老是覺得自己業障深重!

業障到底是什麼?修行人如何消減,轉化這個力量?

警惕!懺悔不是追悔,追悔是罪上加罪,為什麼?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菩提煉心 的頭像
    菩提煉心

    菩提煉心曼陀羅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