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百萬障門開」有那麼多嗎?

經云:「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

經上說,菩薩寧願起百千個貪心,也不起一念的瞋心,因為瞋危害了大悲心,容易棄捨眾生的緣故。

所以,如果我們是想要行菩薩道的行者的話,就希望能夠斷除一切的瞋恚。

《華嚴經》中說:沒有一法比瞋心有更大的過失,因為只要瞋恚心一起,就成就了百萬個障門。

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這個百萬,只是形容,其實它是無量無邊,無量無邊的障礙就現起了。

只要我們一發脾氣,障礙就現前,一定是這樣子的,一切的障礙都是因為瞋恚來的,

我們如果找它的根本的話,一定是從瞋恚來的,所以,瞋恚是一切障礙的根本。

我們整天想說怎麼樣消業障,怎麼樣修行可以順利,然後成就很快,今天我們終於找到答案了!

就是要發菩提心,斷除一切的瞋恚,忿、恨、惱、嫉、害。

忿、恨、惱、嫉、害都是瞋恚,不要嫉妒,不要傷害,不要惱害任何的眾生,不要小小的發脾氣,不要結怨,怨恨在心裡面,所有的心結都要把它打開,好好地發菩提心,誓度一切眾生。

對善士生嗔恨心一剎那的業報

可能導致業力輕重有別之力量

這些力量有四種。

1.對象之力量

自己的師、三寶及自己父母是我們的功德田。對功德田作極細微之惡業,比對普通眾生作大惡業之果報更嚴重。舉個例說,對菩薩生嗔恨心一剎那的業報,便會比長期以嗔心對待別的人的果報還大。故此,我們做人處世必須十分謹慎,因為我們根本不知誰是聖者化現,一不小心便可能因極小的事而積下極大的不善業。

以前在印度的那蘭陀佛教大學中,有一個顯現為終日無所事事的和尚。這個和尚除了睡覺、吃飯及大便這三件事以外,彷彿什麼都不做,所以寺僧諷刺地稱其為「三德和尚」。後來寺僧認為此人太丟寺院之面子,便故意請此僧上座說法,本意是欲令其羞愧而自願離寺,哪知這僧人竟然答應了。在說法當天,大家齊集一起準備看該僧人出醜。僧人上座後問聽眾:「你們想聽我開講你們以前聽過的經論,或想我講一講你們所沒聽過的呢?」大家便笑答:「請講說我們沒聽過的開示吧!」於是,僧人便開始講法,其所講的竟然是眾僧未曾聽過的殊勝教法。在開示之尾段,僧人更以神通飛上空中說法,在說法後他沒有降回法座,從此便離開了該寺院。眾僧當時知道了自己犯下了大錯,後悔莫及。這個表面上只懂吃、睡、拉的「三德和尚」,便是我們的寂天祖師(Shantideva,687~763年)。他當時所開示的內容,後來被結集成論,這便正是我們後世極為尊崇的《入菩薩行論》了。在過幾天我們將講到的上士道部分中,有一種修菩提心的方法,這方法正是這位寂天祖師所傳下來的。

在許多年前,五台山舉辦大法會,歡迎任何人應供。有一天,一個女人帶著兩個小孩及一隻小狗應供,但卻只供養了一撮頭髮,別無財物供養,主事僧人便發了一份食物給她。女人說:「我還有小孩啊!」於是僧人又發了額外的食品,怎知女人又要求:「你忘了我的小狗呀!」僧人沉住氣再補發了一份食品,女人又要求:「我肚子里還懷了一個小孩,他的那份呢?」僧人此時忍不住了,便開始破口大罵,哪知貧婦卻突然躍上空中化為文殊大士,其犬變成了獅子,小孩全都化成了仙童,然後便騰空而去了。現在的五台山文殊發塔之建立目的,便是為了警醒後世的人必須謹慎待人,其內所供的即當年貧婦所獻的一撮頭髮。

由以上這些史事可知,我們必須很謹慎,以防在無意中犯下極大惡業。諸佛聖眾等在人間亦有化身,可是他們不會自己聲稱:「我就是佛!」大家必須自己小心。前幾天衲聽說五台山有人供養千僧,這是一種極大的善行,在一千僧人裡面,亦肯定有聖眾之化身,但我們無從辨別。對這樣的功德田,只要我們略作少許供養,便能積聚大功德。反之,我們若不經意地對這些功德田作一句批評或不敬的話,便積下了很大的惡業。這都是由於功德田力大之緣故。

2.持戒之力量

受了戒與未受戒者所作業之力量有別。假設有兩個人,一個受了不殺生戒,另一個沒有,這兩個人並排坐著一小時,什麼都不做,在這一小時內兩人雖都沒有殺生,但前者在這一小時內積聚了不殺生之善業,後者卻無任何善根。所以,即使是同一件事,其果報隨受戒與否而有別。

3.事物之力量

這一點不難說明。並非任何善行或惡行之力量都一樣大,譬如說法布施比財布施的力量大,以此類推。

4.心之力量

以欲利益眾生之菩提心供上一炷短短的香,比普通人供上幾千萬元的功德還大。為什麼呢?這是因為心力大的緣故。

以上已講畢能導致業力之輕重、大小差別的各種因素及力量了。現在講至十不善業三支中之最後一支,亦即十不善業之可怕果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菩提煉心 的頭像
    菩提煉心

    菩提煉心曼陀羅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