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人燒香供佛是很有必要的
索達吉堪布
娑婆世界雖然有栴檀等天然香以及藏香等人工合成香,但也許是眾生的福報衰減吧,很多香基本上沒有什麼香氣,燒起來好像和牛糞沒什麼差別,還不如自己采一些柏樹葉燒。我在商店買過一些香,雖然外面的介紹非常好,但不知道是原料太差還是其他問題,點燃以後一點香氣都沒有,甚至聞起來特別刺鼻。
人間有些香即使非常好,但香氣也不能維持很久。有些人天天在佛堂或者在家裏點香、灑香水,只要經過他的院子就能聞到屋裏的香味,但這些香氣很快就散發了,過幾分鐘就聞不到了。
修行人燒香供佛是很有必要的,因為娑婆世界眾生的身體非常臭穢,如果沒有燒香,天人和護法神會特別厭惡。道宣律師的《天人感通錄》中記載,人間臭氣上熏四十萬里,諸天人都厭惡來人間。因此,如果我們經常在佛堂裏燒香、灑香水,就可以壓住身上的臭氣,這樣八方的護法善神就願意來了。不過有些人的房間衛生狀況太差,一進屋子感覺特別難聞,為了驅散臭氣,主人馬上點燃一根香。可是臭氣和香氣混在一起,反而感覺到另一種怪怪的氣味。世間有許多種妙香。《華嚴經》中說,天界有一種黑栴檀,只要燒一銖(銖:古代重量單位,二十四銖等於舊制一兩,亦有其他說法,標準不一。)這種香,它的香氣就能遍滿整個小千世界,假使三千大千世界遍滿珍寶,其價值也比不上一銖這種黑栴檀。雖然我們不可能得到這種香,但也要儘量用好香供佛。
一支香看似很渺小,可是點燃後發出的香氣卻能彌漫整個虛空,這象徵著一念善心看似很微小,卻能感召整個世界的莊嚴。
焚好香可感得善神食用,點惡香多感得鬼道的衆生前來
我們是學佛的人,買,你就買好香,
流通處也是一樣,以後如果是惡香也不要流通,
但是問題就是說,那一個是好香,哪一個是惡香呢?
如果是經濟不好,我們買少一點,點慢一點:如果經濟不錯,就買好香,點好香,也感得好的福報,
這雖然是事相,事相也是代表理體,
注意!注意這個地方。
福報深厚者食好香,若焚好香可感得善神食用,大家當然要善的,誰要惡的,
點惡香多感得鬼道的衆生前來,這千萬要記住,點香要點好一點的。
慧律法師《臨終備覽》-2慈悲開示
大安法師:用電子蠟香代替能燃的香燭,如法否?
問:我和老伴已過七十,她犯有嚴重的氣管炎,根本不能聞煙味,所以我就買了電子蠟香,每天早晚課,都用電子蠟香代替能燃的香燭,不知這樣做如法不如法?
大安法師開示:如法不如法是看你心理上的動機,不是說你故意去替代,而是有特殊的因緣,你的老伴不能聞這個味你來替代,這是沒有問題的。
但是這裡有一個問題,你如果是一個比較好的香,比較淡淡的,純正一點的,可能對她氣管炎不僅沒有妨礙,可能還有一點療治的作用。
可能她不能聞的煙味,就是世間上有很多摻了化學材料的那些東西,不僅是得病的人,就是一個健康人常常聞那些香,化工的東西,可能都容易得病。
原來有一個機構測試過,寺院很多香火旺的地方,他在外面的攤子買的香,大部分都是有化工材料的。
所以原來你看寺院那濃煙滾滾,說在這種環境生活得癌症的概率比沒有這些香燃的高二十倍。
我聽了這個,原來東林寺也天天是濃煙滾滾啊,所以我就說外面的香不能進來,我們自己跟廠裡面去製作那些沒有化工的那種純正的香,我給你發一支香。
所以這個如果是比較好的香,特別是純正的沈香,它還對氣血的這種流暢還有幫助健康的作用,你看能不能這樣去嘗試一下。萬一這個她連純正的沈香、好香也不能接受,那你這種善巧方便也是可以的。
宣化上人:燒香拜佛不是交保護費
我們的周圍存在著這麼一種佛教徒,按照他們自己的說法,你會認為他們是佛教徒,因為他們號稱自己是信佛的,理由是他們每個月的那幾天都會跑到寺廟里燒上一枝香,然後對佛陀說出自己的願望(在我看來應該稱之為“欲望”更貼切)。然後就回家等著理想變成現實。但是這些欲望並不經常能得到滿足。
當理想沒有變成現實的時候,他們就會充滿抱怨和懷疑,這導致他們的信心變的搖搖欲墜。
有時候他們會就此問題提出不滿。他們想表達的內容就是:為什麼我信佛這麼久,我還會有這麼多不順和不快,為什麼我的生意不掙錢,為什麼我家里人得病,為什 麼我兒子早戀,為什麼我沒得到一個更大的有窗戶的辦公室。為什麼很多不信佛的人卻開著比我更漂亮的車?佛陀是否該為此承擔責任。
我想說的是,雖然你認為自己信佛,但我對此表示懷疑,釋迦牟尼沒有教你去殺生,但是你卻在殺生,釋迦牟尼說不要做這些,不要做那些,不知道你做到了幾點, 假如你多數都沒做到,那麼我認為你的抱怨缺乏理由,你不太適宜宣稱自己信佛,因為從你的行為很難看出你信佛什麼。佛說的你全不照辦。
還有的人抱怨說,他已經信佛很多年,每個月都要去寺廟燒香,但他還是未能避免噩運的降臨。他想知道為什麼。我們要知道,佛陀不是黑社會,你也不是在交保護費,佛陀並不在乎有多少人對他表示忠心,交多少保護費,他想要的是你照他說的去做,這就足夠了。很多人甚至根本不知道佛陀說過什麼,卻聲稱自己相信佛陀, 這就象是你宣稱自己相信一個你毫無了解的人一樣荒謬。
我不知道他們聲稱的信佛是信什麼。如果你對佛陀的言論有所了解,你就應該知道,佛陀並不在教你怎麼成為一個成功人士。佛法也不是教你如何成為有錢人。如果你希望成為比爾蓋茨,那麼佛教並不是最好的選擇。很多佛教的成功人士都是以社會底層人士的面目出現,當然,佛教也有維摩詰,也有赤松德藏,但是多數人都無法一邊成為比爾蓋茨,一邊成佛,你缺乏足夠的時間。雖然依照佛教的方法,你可以讓自己變的很富有,但是一個真正的佛教徒是不應該為這些事情過于操心的。它們會對你的修行造成麻煩,比如當你准備打坐的時候發現自己的股票開始走低,你可能就坐不住了。對于一個佛教徒來說,擁有過多的物質享受並非好事,你擁有的越多,需要操心的也就越多。過于優越的生活很容易擊退你的出離心。
佛教是解脫之道,而不是給你套上更多的枷鎖。所以在佛教徒看來,利用佛法來獲取那些短期利益屬于短視的行為,相當于你跑到購物天堂香港只買了一塊肥皂回來 一樣。如果你認為自己是一個信佛的人,那麼你應該先去了解佛陀的話,然後照他說的作,這樣你可以獲得最大的利益。佛陀不希望你為了短期的利益拋棄長期的利益,這樣非常不明智。在你搞清楚佛法的用途之後,假如你還願意留下來的話,你可以試著改變自己的行為。或者試著了解四法印,這樣當你宣稱自己是佛教徒的時候才不會有冒充的嫌疑。
到寺廟向諸佛神明祈求,是否只要「心誠則靈」,不需上香或供品?
這個問題,基本上應分為兩個部份,第一,如果只是一般隨喜朝聖者,入廟參禮只要合掌讚嘆便可;第二,如果是有事祈求化解,那麼這個與諸佛神明溝通的管道,應該合乎禮數,才能事半功倍地達到我們的祈願。
其實諸佛神明本來就是盡虛空遍法界的無形示現,所以何處沒有佛?何處不是淨土?然而「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因為娑婆眾生的「著相」,硬是把原本無形示現的諸佛、神明之神靈,以有形之相,呈現在人們的面前,但人們又站在人世間種種所謂的「環保議題」,而不行弟子有形恭敬之禮,這似乎有些矛盾及失禮。
尤其人們向諸佛神明祈願之事,多為有所求之事,但卻不執弟子應有禮數,的確是有待商榷。這如同我們請寺廟法師幫忙啟建法會消災化解,但卻不施捨分文,因為認為寺廟本是慈悲助人的,所以何需供養?又如我們為友人新婚誌慶,每人都送上一份厚禮,但我們卻是空手前往,還說「誠心即代表一切」,這樣的禮數合情合理嗎?還是我們為了種種懶惰的理由,而忘卻做人本來應有禮尚往來的道理呢?
當然很多人會說,諸佛神明是慈悲的、是不會計較的,只要我們「心誠則靈」就好,而且不是「人有誠心、佛有感應」嗎?
的確如此,但問題是我們的「誠心」真的具足功德嗎?我們要「誠心」到什麼樣的程度,才能得到諸佛神明的感應呢?這又如同「心好就好,何必學佛」的問題一樣,所以在此就要談到眾生要如何與諸佛神明達到「感應道交」的程度,基本上是可以分為兩類:一是內心的相應,二是外相的相應。
所謂「內心的相應」,只要信眾或修行人,能夠隨時契入到諸佛神明的性海當中,當具足這樣程度的功德力,那麼無論我們祈願時有無上香?乃至適逢生理期穢氣,甚至重孝喪氣等,我們一樣可以達到「心香一瓣」的供養功德,因為這樣的供香,才是真正的「戒定真香」。
由於我們能夠超越色身的極限與障礙,而契入到主事諸佛神明的性海,即所謂契入空性,當然就能與主事神佛達到所謂「心心相印」的程度。所以有如此功德的人,他有沒有拿香及供品,已經不是重點了,因為當他能夠觀想成就,自然可以淨見三千大千世界及諸佛淨土的殊勝,所謂「惟茲淨想之所成,是即靈山之未散」。但是話又說回來,縱使具足這等功德的人,他一定也會拿香供佛,因為他深知我們是身處娑婆,「執香」只是佛弟子對諸佛神明應有的「禮數」而已。
然而或許一般人不能達到這個程度,也就是不能與諸佛神明無礙溝通時,我們就要回到基本面,也就是著重「外相的相應」。所謂外相的相應,就是藉由各自寺廟的禮數,如何持香供佛及諸天等等。因為諸佛神明與眾生,本來就是建構在「相應」的橋樑上,來達到彼此之間的「感應道交」,故《法界聖凡水陸勝會修齋儀軌》中云:「香從心生,心由香達,不居三際,可徧十方,雖法爾之如然,亦施者之能致。是故諸佛聞之而加護,羣生於此以蒙熏。」
這段經文說得好,真正對諸佛的供香,其實是由供養者入定後達到「心香一瓣」的供養,此等由戒由定而產生的真香,才是真正的「戒定真香」。故經云:「此岸栴檀非別物,元從清淨自心生」,然而縱使「真香」之功德由無形而產生,但並非理雖如此,就不需要有形之儀禮,所以說「若人能以一塵燒,眾氣自然皆具足」。
再則,一般人自以為的「誠心」,也必須藉由上「香」的儀禮,才能達到,不是自認為「心誠則靈」就好,所以說「心由香達」。而雖是以有形世界的香料來供養無形世界的諸佛神明,但只要能達到「誠意方殷」的程度,自然此香一樣可以遍及三界六道,乃至十方諸佛座前,故懺文常云:「願此香花徧十方,以為微妙光明台……徧至十方三寶前,十方法界三寶前,皆有我身修供養,一一皆悉徧法界。」
「雖法爾之如然,亦施者之能致」,指的是雖然宇宙真理本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的法爾如是之理,但沒藉由事相上的實質供養儀禮,還是無法達到與諸佛神明正確如法溝通的管道,也因為藉由如理、如法、如實的敬香儀式,所以諸佛神明才有因緣「聞之而加護」,相對地,凡間有求的我們才能「於此以蒙熏」,而得到心想事成的祈願。所以經云:「凡居異趣,咸示真修,故茲託事於多儀,必使成功於普度」,意思說,想得到諸佛的加持,乃至法會圓滿的超度功德,過程中該有繁雜的儀式自然禮不可廢,相反地,當有些宮廟明文規定凡遇生理期或重孝者不應持香,那人世間的我們若一意孤行,亦是無禮的舉動。
可見我們如若未有契入空性的功力,那還是應該老實持香供佛及諸天才是。其實這正是遠古老祖宗們的慈悲,這些先知們早知末法的我們,已經不容易修行達到隨時與諸佛神明相應的程度,但又不想斷卻後代子孫能與上界溝通的橋樑及管道,故與上界諸佛諸天商議的結果,而形成從古至今的上香儀禮(其實諸如擲筊、折蓮花、燒紙錢等等皆然)。其實「若無靈驗,今古焉傳」,包括以此淨香,同樣可以達到除障、化解乃至收驚的作用一樣,這都是上界與人間彼此約定俗成的默契啊!
當然不可諱言的,古往的先知,最初一定是使用最天然、最上等的香料製香而供養諸佛神明,如此的用心及良知,或許與現今為了營利的廠商,添加許多化學成分而製作的香品,其功德及污染,當然不可同日而語,但這又是另一個層面的問題。
可見不管我們是何等修行的層次,其實「上香」也只是一個禮數的問題,就像我們回家後,是否禮數上應向父母請安?雖然長輩不會在乎我們有沒有請安,但並不代表我們就可以不請安,尤其是我們向父母有所祈求時,卻又表現出一付理所當然、自以為是的態度,那是否又顯得我們的孤陋寡聞及愚痴無知呢?
當然以何種「心」來上香,其實也很重要,就實相而言,我們對上的敬香,其實是不應存有貪求的心念,應以清淨心相應之,但這是一般人做不到的,然而我們也不能以此而因噎廢食,認為既然無法做到無所求心,那乾脆就不要上香了。而且另一層面,諸佛神明的慈悲,也不會因為我們達不到「清淨心」,或以「貪求心」來祈求,就不與我們相應,否則為何說「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呢?所以「上香」的問題,就行為而言,就是單純的一個「禮數」之道,也是眾生與諸佛神明上通下達的一個「橋樑」與「管道」。
當我們學習以清淨心,甚至平等心來上香敬佛時,相信我們一定可以將此香的功德表露無遺,進而遍及一切,所以在《中峰三時繫念法事全集》中提到:「此一瓣香,根蟠劫外,枝播塵寰,不經天地以生成,豈屬陰陽而造化。爇向爐中,專伸供養,常住三寶,剎海萬靈,極樂導師,阿彌陀佛,觀音勢至,清淨海眾,悉仗真香,普同供養。」
又《瑜伽燄口施食要集》中云:「此一瓣香,不從天降,豈屬地生,兩儀未判之先,根源充塞三界,一氣纔分之後,枝葉遍滿十方,超日月之光華,奪山川之秀麗」,即戒即定即慧,非木非火非烟,收來在一微塵,散去普熏法界。爇向爐中,專伸供養,常住三寶,剎海萬靈,歷代祖師,一切聖眾。河沙品類,幽顯聖凡。悉仗真香,普同供養。」
這些經文都是說明,當我們以清淨心供佛時,縱使是世間物質所製成的香品,我們一樣可以無遠弗屆、遍及十方地廣行供養,但重點還是在我們是否具足清淨心及功德力。
其實對諸佛神明而言,若是修行層級夠高的,平時都是在常寂光淨土,隨時入定的狀態,所有眾生對諸佛神明所行供香乃至供水的行為,只是藉助這份虔誠供養之心,讓眾生能夠有植下福田的好機會,而且「香」與「水」,本身就有淨化及洗滌眾生業垢的作用,至於諸佛神明到底吸不吸香或喝不喝水,就不是重點了,這也包括法會時的供品或供菜的作用一樣。
因為層級高的諸佛神明早已禪悅為食,而當眾生與諸佛在施與受之間,本來就是一種心意的交流,諸佛菩薩在「受」的當下,並不是真的去食用這些供品或供菜,但是諸佛菩薩卻會因為眾生的這一份供養,去加持這些供品,然後這些供品在供者與菩薩的加持及互動過程裏,再由信徒來食用這些東西時,供品自然就多了一份祈福與加持的功德力!
所以「上不上香供佛敬神」,已經不是諸佛神明罣不罣礙的問題,而是身為人世間執事的我們,懂不懂得人天溝通禮數的問題了。因為一般人既不能與諸佛神明心領神會,又沒有持香奉請,把我們的想法及祈願如實的傳達給諸佛神明知道,那如此的「誠心」,又怎麼可能上達天聽呢?這也是一個有待商榷的問題。有時想想,相對於遠古先知們的「深重禮數」,更突顯科技發達、講求心靈環保的我們,實在是「人心不古」啊!
再則,無論諸佛神明乃至有情眾生,只要是一個真正見性者,他雖然不著一切相(一切善惡順逆之相),然而他也不否定一切相(不否定假我之相)。這一切相,所指的就是娑婆的遊戲規則、禮數之道,古人尚重「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等五倫,因為這五個綱領就是人與人的倫常之道。更何況「上香儀禮」是眾生對諸佛神明所祈願的管道,怎可因我們自以為是的獨斷專行,而忘卻老祖宗留給我們的智慧結晶呢?
在佛門中常有所謂的「狂禪者」,即世智辯聰、桀驁不馴之人,他們自以為見道,而不遵一切禮法。如唐朝趙州禪師與秀才奪杖及坐身迎祖之公案,其實早在六祖惠能對五祖弘忍所說:「人有南北,佛性何有南北」的千古名言中,即開宗明義地將「性」與「相」作了透澈的分析,意指每個人的佛性是平等的,但世間一切相上的禮數還是有差別的,正如佛陀雖貴為世尊,但祂老人家依舊尊敬印度諸王,因為這是知禮的表現,而釋迦更以佛陀之尊,親自為亡父淨飯王抬棺送葬,因為如此才不致失禮。
所以大家可能把「性」與「相」混為一談了,就性上而言,大家本應心誠以對,然而並非心誠,就不需要有任何相上的禮數,除非我們可以契入諸佛「性海」,那這一切相上的問題,就不是如此重要。如同佛世時須菩提能於靈鷲山耆闍崛山洞窟中入定,與釋迦牟尼佛在空性中相應,那就不需要像蓮華色比丘尼一樣以色身去迎接佛陀。但是相反地,如果我們沒有須菩提的禪定功德,不能與諸佛神明心心相印時,那相上的禮數自然不可忘失,我們就要學習像蓮華色比丘尼一樣,如實乖乖地去迎接佛陀才是,因為這是正法,也是古禮,更是度眾的不二法門。
就說出家僧眾常以求受「三壇大戒」,以三師七尊證作為為得戒的標準及目的,然而僧眾們都知道在《佛說梵網經•菩薩心地品下略疏卷五》中曾提到,出家僧眾真正的得受戒體,其實是在佛前受戒時親見諸佛示現,包括在禪定或夢中得見諸佛光明、蒙佛摩頂,才算是真正的得戒,經云:「若佛子。佛滅度後。欲以好心受菩薩戒時。於佛菩薩形像前。自誓受戒。當以七日佛前懺悔。得見好相。便得戒。若不得好相。應二七三七。乃至一年。要得好相。得好相已。便得佛菩薩形像前受戒。若不得好相。雖佛像前受戒。不名得戒。……好相者。或於懺悔時。或於禪定中。或於夢中。見華。見光。見佛菩薩摩頂。」
你看這是多麼殊勝的妙相啊!所以菩薩戒本中才說「受菩薩戒的佛弟子,以本師釋迦牟尼佛為得戒和尚,文殊師利菩薩為羯磨和尚,彌勒菩薩為教授和尚,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為尊證阿闍黎,十方三世一切菩薩為同學伴侶」。但實話說,現今已少有法師有此等禪定功夫,能夠見其無形祥瑞,故只好退而求其次地以有形的十位高僧大德代為證盟受戒,以為證明。
大家想想專職修行的出家僧人,尚且難以契入空性當中與諸佛相應,何況是業垢深重的我們,怎能不知禮數而失禮呢?
所以「上香」的問題也是如此,只要我們能夠與諸佛神明達到「內心的相應」,就如同禪定中親見諸佛摩頂一樣,有了此等功德,何需罣礙拿不拿香的問題。但如果沒有這等功德,還是應該回到基本的「外相的相應」,如此才能真正合乎禮數地與諸佛神明達到「感應道交」的相應。
真正層級高的諸佛神明,向來是以八地來作界定,祂們的修為,都是趨向「無為覺滿」的度生原則,意指祂們多數是隨緣度眾、恆順眾生,但也絕對不違因果。如當初釋迦牟尼佛準備開講法華大法時,會中竟有四眾弟子五千人等退席,佛陀亦隨緣允之,且「世尊默然而不制止」,因為佛陀了知「此輩罪根深重及增上慢,未得謂得,未證謂證,有如此失,是以不住」。而且佛陀也告訴舍利弗尊者,「我今此眾無復枝葉,純有貞實,舍利弗,如是增上慢人,退亦佳矣。」
這段經文的意思,是說明諸佛神明本來就了知世間一切的善惡因果,但若弟子執意如此或心起歹念,諸佛神明本是「無為」,故亦會隨順弟子所求,如佛陀面對法華五千弟子退席現象一樣。其實對於古往至今的「正法禮數」,身為弟子的我們本應遵守謹記,然而當後代弟子或執事人們,如若另有想法,或不以尊佛崇法為禮,卻以凡情輿論為要,或一再以擲筊來祈求主事神佛明示,最終得到聖筊允諾時,對其諸佛神明而言,那也只能一笑置之,或如《法華經》所云:「世尊默然,而不制止」吧!因為站在諸佛神明的立場,其實真正的感應及傳承,本來就是由諸佛神明來作主的,無論是用「發爐」或「示夢」等種種的跡象感應,這才是最殊勝最真實的指示與感應。
大家想想,若無「東漢明帝,夜夢金人」的夢感因緣,哪來現今的佛法昌盛,佛教懺儀《梁皇寶懺》,本為《慈悲道場懺法》,經文有云:「立此『慈悲道場』四字,乃因夢感,彌勒世尊,既慈隆即世,悲臻後劫,依事題名,弗敢移易……」;又禪宗諸祖傳法記莂歷代皆然,東土初祖菩提達磨的傳法偈,就將禪宗法脈明定「吾本來茲土,傳法救迷情,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這五葉可云二祖至六祖等五祖,或謂六祖座下所開臨濟、曹洞、法眼、溈仰、雲門等五大宗派。再說若無慎選傳人的玄奘大師,慧眼視英雄地以三車接引慈恩窺基,哪能成就法相唯識的歷史地位。包括我們台灣普陀山普濟禪寺法脈東傳的始末,皆由毘盧觀音佛祖的悲願而緣起。這些案例都在在說明,真正諸佛神明的感應乃至法脈傳承,都是由上位者作主示意而緣起,而不是由人來祈問的,因為這是不同的層次及問題,包括諸如該不該上香的問題一樣。
當然若寺廟團體擔心上香會造成環境污染,而明定信眾不准上香,這是有可能的,也是情理之事,但若遇到寺廟重要慶典或辦大事,乃至效勞生利生時又可上香的方便,這又似乎有些「只許官家放火,不准百姓點燈」的感覺,當然我們本來就應該遵循每個寺廟所規定的寺規去執行,只是在這人云亦云,乃至似是而非的狀況下,提出一些看法給大家來參考。
就說大家常將「上香」及「燒紙錢」當作空氣污染的始作俑者,其實這個地球是有形界及無形界的共同資產,世界動亂的根源及暖化的態勢,絕非單一事件能造成。其實大家細細自忖,當我們不斷挑戰傳統,甚至數典忘祖,而刻意界定自以為是的現代氛圍,因此產生前所未有的失序情形,如拾金不昧的狀況不復再有,如貞節守寡的情操難得一見,如兄友弟恭的情誼變成對簿公堂,如孝養父母的義務變成殺父弑母,如禮義廉恥的美德變成寡廉鮮恥,甚至因明顯的道德淪喪、人心不古所展現的社會問題更是層出不窮……。
再如核能開發導致罹癌重症、酒駕肇禍而令家破人亡、貪污弊案致使民風不振、教改亂象令人無所適從、食安風暴驚爆官商勾結、選舉異相造成發展延宕等等。其實這些急於解決的民生問題,遠多於、遠重於因「上香」或「燒紙錢」所引發的社會問題,可惜的是人們總是站在自我的立場去看待一切事情,最終許多的問題,只能淪為眾說紛紜或是「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的狀況,而且多數贊同者,多屬駝鳥閉塞心態、唯恐曝光反遭不測,故我也只能站在一個禮數之道的立場,來講述這樣的道理,希望讓有緣者各自去評斷及信受了。
出處:https://pujitemple.org.tw/2019/06/15/%E5%88%B0%E5%AF%BA%E5%BB%9F%E5%90%91%E8%AB%B8%E4%BD%9B%E7%A5%9E%E6%98%8E%E7%A5%88%E6%B1%82%EF%BC%8C%E6%98%AF%E5%90%A6%E5%8F%AA%E8%A6%81%E3%80%8C%E5%BF%83%E8%AA%A0%E5%89%87%E9%9D%88%E3%80%8D%EF%BC%8C/
供香時的發願
如果我們到寺院去,就在寺院裡供香;平時在家裡,每天應該供一根香。以前上師如意寶去印度的時候,特別讚歎白檀香,說它的氣味很香,相當好。一般而言,香是沒有什麼差別的,只要自己覺得好聞,都可以供養。供養的同時也應當發願:願我生生世世變成戒律清淨的人,給所有的眾生帶來清淨的芳香!
我們行持任何一個善法,均應以利益眾生的菩提心攝持,哪怕坐一座禪、念幾分鐘課誦,聞思修行、放生、轉繞等,也要回向天邊無際的一切眾生獲得暫時與究竟的快樂,為利益眾生和成就佛果而默默發願。
若沒有這樣發願,就算做了很大的善事,善根也不會廣大。我們學過許多大小乘經典,裡面都說如果在佛前發誓願,將來定會得以現前。所以,即使你在佛前供一盞燈、點一根香,心裡也應該發善願。我常看見很多男女老少在寺院裡拜佛燒香,他們發的願就是“讓我家庭平平安安”、“讓我生意興隆,多賺一點錢”,這種發願沒有什麼實在意義。
內容來源 : 索達吉堪布:《無量壽經廣釋》
是不是有些時間段不可以點香呢
大安法師
問:原早晚課已定好,但特殊情況過了時間,晚上幾點鐘不可以點香?
大安法師答:早晚課定好之後,由於家庭、工作、生活有很多的事務,如果錯過時間,你就能補就補,這沒有關係。晚上,點香隨時都可以點香,不是規定哪個時間點香。
但在家裡,你注意買點好香,也不要點太多的香,香是一種表達對三寶的恭敬,同時來提醒自己要有戒定真香。那個好香,也能夠使自己頭腦清醒,驅除那些不好的魔障。因為這種好香,都是佛菩薩喜歡聞的,那些邪魔邪鬼,都很討厭的。就使那些不好的東西遠離,正神可以親近。所以要點那些清淨的香,那些現在化學性的香盡量不要點了,那不僅不恭敬,而且對自己的身體都有危害。
凈空法師:香供佛菩薩、供鬼神,怎樣才會靈?
問:「師父,您在《感應篇》『又以灶火燒香』中,提到要燒好香。現在台灣盛行燒普陀香。(我還不知道現在新興的,什麼叫普陀香?)而且,一定要向某人某處請供,據經銷商言,此香的承傳緣起是根據龍樹菩薩所造《妙香混合寶鬘》一書所制,一般沉香、檀香都是不了解事實者所供,是錯誤的。現在有多年聽師父您講經專修專弘的寺院本身也燒,並勸信眾也燒。其原因如下:第一、此普陀香可上供諸佛、下濟六道,特別是主供鬼道菩薩。經云:鬼道以聞香為飽,但一定要此香方會飽,因為鬼道菩薩有附身在人身上說聞其他香不飽,只有聞普陀香才能飽食,贊好香也。又有一些燒香者提出證明,說燃此香後,個人事業、身體似有好轉。請開示。」
答:這個說法,你們能相信嗎?「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香有感應是在心香,你看看我們的香贊,「戒定真香」、「五分法身香」。香供佛菩薩、供鬼神,怎樣才產生效果?以我們的戒定慧行來供養,香是代表。如果我們沒有戒定慧,燒什麼樣的好香,佛菩薩也沒有聞到,要明白這個道理。
所以,我看不一定是要什麼普陀香,只要這個香的氣味正,不是一種邪氣的。哪些是邪氣?有很多香是用香水做的,那個味道很能刺激人,但是那個味道不正,好像一般檀香,這檀香味正。所以香不必燒多,一支就夠了。在法會期間,我們只燒三支香就行了,它是表法的,要明白這個道理。
佛法裡面所有供養具統統是表法的,至於感應淺深、廣狹都在人。我們燒香的人,我們禮拜的人,所謂「誠則靈」,不是燒一支好香就靈,哪有這麼簡單的事情!這樣子的話,人就不必修行了,何必要修?找一些好香來供佛就好了,佛就歡喜了。沒這回事情!一定是真誠心。我們要明理,要如佛所教;佛在經教上怎麼樣教我們,我們應當怎樣學。它是表法的。
點香很重要,點香除了拜佛供佛,點香也是一種佈施
海濤法師
各位,點香很重要,點香除了拜佛供佛,點香也是一種佈施,這個香的味道,佛加持,就可以佈施給那些孤魂野鬼,
所以各位在外面浴佛的時候會叫你這樣做,浴佛,各位把水淋下去,旁邊要燃香,燃香除了供佛,佛加持這個香,這個香菸亦能作佛事,超度三途苦叫做煙供的意思嘛。所以我們今天,這些上供的食物供完以後,各位也要下施,透過佛菩薩的加持,火神的加持,燒,加牛奶,佈施很多煙,來超度這些孤魂野鬼,甚至被人類殺掉、吃掉的,先佈施藥給他們,讓他們身體回復了不痛了,再佈施食物給他們。
特別孤魂野鬼,各位要知道,餓鬼道,沒有水喝,像各位晚上在吃飯,只要你動筷子,喀 喀,他馬上就吐火,所以叫焰口鬼,所以我們為什麼出家人晚上不吃飯,跟這個都有關係,出家人瞭解佛法,所以有很多晚上過午不食,就算你要吃飯,也要不能出聲音。
出家人要吃飯之前一定先施食,佈施食物給孤魂野鬼,所以這些孤魂野鬼很可憐。我們以佈施食物、藥物給這些孤魂野鬼,放焰口、放大蒙山、做煙供,然後再把這個功德迴向給我們的祖先,或是冤親債主或墮胎胎兒,就像珍重比丘,為他的媽媽供佛齋僧,這些比丘灑水給孤魂野鬼,然後珍重的媽媽得到了這兩個圓滿的功德生天了。所以我們今天也要這樣子來做。
希望今天這樣子做,能夠讓大家得到利益,但是最主要我們是修兩種心,來,念一下"虔誠心,慈悲心"。對三寶虔誠供養的心,再來,對輪迴眾生的慈悲心,我們修這兩個心。所以同樣各位平常在家裡,都可以這麼做,來幫助眾生。
文殊師利勇猛智,普賢慧行亦復然,
我今迴向諸善根,隨彼一切常修學。
三世諸佛所稱歎,如是最勝諸大願,
我今迴向諸善根,為得普賢殊勝行。
索達吉堪布:供護法的重要性與如何供奉
是故一切護神眾,居堡即為自身心,
當掃不淨惡行塵,陳設善行之供品。
透過上述道理,大家已經了知,若要得到護法神的保護,行為必須如法穩重、誓言堅定。一切護法神居住的地方,就是我們的身心。如果我們所作所為非常如法,起心動念也非常清淨,常常想到善法、因果、利益眾生,護法神自然十分高興。
所以,我們應掃除貪瞋癡、嫉妒、驕傲等不清淨的念頭,以及表裡不一等不如法的行為,陳設慈悲心、誓言堅定等善法的供品,如此護法神必定恆常庇護,隨時不離左右。
《藏密佛教史》中的秋吉旺修(簡稱格日秋旺),是位非常了不起的伏藏大師,他的兒子也是個伏藏大師,但他的兒子為了提高名聲、鞏固事業,著力希求一些猛咒。
後來秋吉旺修告訴他:「只要你有利益他眾的心,不用念一些咒語,護法天尊也會自然降臨。因為他們都曾承諾過,哪裡有利益眾生的人,必定會去幫助他。」
例如蓮花生大師在降伏地神時,地神當時就發誓:「對如法行持、利益眾生之人,我等會不惜一切來保護他。」
當然,有機會的話,念儀軌多祈禱護法神也是有必要的。現在有些人認為:「修護法神是多此一舉,安住在空性中就可以了。」
其實不管是藏傳佛教、漢傳佛教,均離不開護法神的大力護持。自古以來的高僧大德,都有護法神以顯現、不顯現的方式來相助,若僅依靠個人的力量來戰勝一切違緣、圓滿一切所願,那是相當困難的。就像如今社會上,要做出一些貢獻,自己的智慧水準必須跟得上,社會關係也要跟得上。
在座的有些道友,十多年來修行很圓滿,比較順利地在這裡完成了學業,應該感謝護法神的護持。倘若沒有他們,末法時期想長年如一日地聞思修行,最多只能堅持一兩個月,甚至連這種機會恐怕也沒有。
因此,大家不能走極端:有些人整天求護法神,什麼都不做;有些人覺得這些不需要,全部一併拋除。這都是不合理的。像上師如意寶那樣的大成就者,生前還特意供護法神,念一些儀軌時,還有專門的供品。他老人家那種境界,我們今生是望塵莫及的,因此證悟得再怎麼高,也不該捨棄這些!
其後雖未常祈求,自然聚會諸天神 ,
猶如大海集海鷗,或如蓮苑聚蜜蜂。
如果有時忘記或沒有專門去供養護法神,這也不要緊,只要你身心調柔、行為如法,時時想到利益眾生,諸天護神自然聚集在你的身邊,對你加以保護。
有些道友常問:「我出去時供護法不方便,若不供的話,他們會不會不高興就懲罰我?」當然是不會的。他們都是智慧護法神,不像我們人一樣嫉妒心強──關係好時天天供養,偶爾一次不供養,就馬上反目成仇。
只要是利益眾生的人,他們都會幫忙。供養一瓶酒、一點蘋果,這些有也可以、沒有也可以。有的話,是一種緣起,不能說一點都不需要。但並不是必須有,只要你的心是利益眾生,不管漢地、藏地的哪個護法神,一定都會履行自己的諾言。
猶如美麗的海島,不需要發出喧囂來邀請海鷗,它們也會自然聚集;或如花園中的鮮花,無論盛開於何處,蜜蜂都會紛然而至。同樣,只要我們身心清淨如法,護法天尊一定會鼎力相助!
何人若有神所護,則彼以其獨自力,
堪與成千上萬眾,所有力量相匹敵。
若有了護法神的護持,縱然只是孤身一人,其力量也能與成千上萬的人相匹敵。
從有些高僧大德的生平看得出來,雖然他只是單槍匹馬一個人,但他所做出的事業,無數個小人物加起來也不及萬一。
就像上師如意寶,以前不管到哪裡去,名聲威力非常大,就算只說一句話,產生的震撼力也是有些人畢生都辦不到的。這其中就有護法神的力量,如果有了護法神的幫助,身體的威力、語言的分量跟其他人完全不同。
護法神的幫助很重要,尤其是末法時期,僅僅依靠自力來完成所有的事業,這是不現實的,只有依靠護法神的力量,做什麼事情才會圓滿。
《格薩爾王傳》中有個仙巴大臣(格薩爾王的弟弟,也有說他是蛋生的),護法神對他的幫助特別多。
有一次,他與強大的魔王交戰,在摔角時,魔王把他舉到飛禽才能飛翔的高空中轉了一圈,然後準備往地上摔,因為有護法神的保護,怎麼樣也摔不下來。
後來仙巴開始反攻,雖然他的力量不如對方,但依靠護法神的幫助,把魔王摔在了地上,用繩子捆了起來。
仙巴平常喜歡抽煙,於是就坐在魔王身上抽一桿煙,魔王突然動了一下,把仙巴甩開就跑掉了。儘管那次交戰中魔王跑了,但最後還是被降伏了。
試想,如果當時沒有護法神的幫助,仙巴肯定會被摔爛的,所以他表面上是一個人,實際上已具有了千萬個人的力量。
法王如意寶:怎樣供護法
供贊護法最重要的就是恭敬心。首先潔淨雙手,然後恭恭敬敬地在護法像前陳設供品,挑選自己喜歡的糖、餅乾、酒、飲料、茶等沒有享用過的新的食品,這叫獻新。
供具以上杯下盤為一套,上面的杯子,盛滿代表甘露智慧的酒或茶水(如果沒有條件,或者為了避免別人生起邪見,也可以用飲料等液體的飲品作為表示),下面是托盤,將朵馬、食子擺放在盤子裡,這是方便的表徵。
漢地會做朵馬的人不多,也不是很方便,可以用潔淨的食物如自己所喜歡的糖、水果、餅乾等代替。最好能夠燒上一些天然的香。如果供品不便於擺設也可以用香代替。
供品一定要豐富、乾淨,擺放要莊嚴,就像迎請尊貴的客人一樣,不能毫無敬意、隨隨便便的擺放。
注意不要讓自己呼出的氣息直對供品,避免染污等不恭敬的行為。豐富的供品是非常重要的,當然也要看自己的條件,如果條件好,可以將供品做得豐富一些。
供品最好是自己所喜歡的東西,如果我們自己都不願意吃卻拿去供養護法,這非常不好。
條件不具足的人,燒香或者呈獻一些力所能及的食品,這也是可以的,酒不要用劣質的酒,最好能夠用一些比較純天然的東西,比如私人釀製的米酒,比較純,因為它沒有摻雜太多的化工原料,外面賣的劣質酒可能都摻有一些化工原料,這樣不太好。酒越好護法神越容易生起歡喜心。
注意供品不要有肉、蛋、蔥一類的東西,如果能夠用三白三甜就非常好。三白指的是乳汁、乳酪和酥油;三甜指的是冰糖、蔗糖和蜂蜜。或者是這三種所製成的東西,或者是自己喜歡吃的東西。
好的供盤也很重要,因為這是我們集聚福德資糧的一個緣起,比較貴重一些的供盤就非常好。有些高僧大德用金銀來打造護法器具,如果沒有這樣的條件,也可以到商店買玻璃或者水晶做成的盤子再加上一個高腳酒杯。因為瑪欽是金剛薩垛佛的化身,他所表現的身色為白色,所以對水晶有一種特殊的因緣。
很多人都認為沒有必要陳設那麼多的東西,意幻供養就可以了,這是不應理的。記得阿瓊堪布密傳當中也有過這樣的公案:阿瓊堪佈在一次傳授大寶伏藏灌頂的時候對空行、護法作會供,所設的供品,堪布認為已經非常豐盛了。
會供圓滿以後,在境界當中出現了一位空行母,穿著非常破爛,面黃肌瘦羸劣的形象。阿瓊堪布說你怎麼會是這個樣子?空行母說,你們呈獻的供品太匱乏、粗糙之故,所以我們的福報顯現也是這麼微弱。
堪佈於是非常感嘆說,很多人就認為拿幾塊餅乾就可以念幾千萬遍的數量,這是不應理的,應該隨力、盡力的供養,我們說阿瓊堪佈如是的高僧大德都還有這樣的顯示,那麼對我們普通人來說,那就更應該重視了。
俗話說,若人求天尊,天尊要食子,就是這個意思,並不是說這些本尊、護法很需要這些東西,這是不需要的。因為他們都是自在的佛陀幻化出來的智慧尊,我們供讚他最重要的就是積累自己福德,也是與他溝通的一種方式。
蓮花生大師在世的時候,所有的護法神都在他面前發願立誓:希望以後能夠守持佛陀正法。蓮師也要求他們將來能夠保護隨學弟子,護法神作了應諾。
蓮師說,如果你們好好保護他們,我要他們給你們呈獻殊勝的供品。所以我們說這是有一種誓願在裡面,也是甚深的緣起法。既然修的是緣起法,就應當遵照緣起的規律,和高僧大德上師所傳授的法規去做,這樣才可以獲得如影隨形的保護,得到立竿見影的效果。我們要求護法神幫我們辦很大的事情,卻連一兩塊糖、餅乾也不捨得,那就不可能獲得真實的相應。
對於住山以及物質非常貧匱的人來說,沒有辦法的情況下護法神也會諒解,但有能力的人,還是應當做豐富的供贊,這是非常重要的。
供贊完後隨即把酒、飲料、茶拋灑到外面乾淨的無人踐踏的地上或者山坡,最好能夠把糖餅外面的塑料紙剝掉,不然拋灑到外面很容易污染環境。
如果我們不能及時出供也可以準備一個乾淨的桶,每次供贊完把糖餅放置桶中,積累多了就拿到郊外的山上或無人踐踏的地方拋灑。
有人可能會說,那麼多的糖果餅乾隨意丟棄不是很可惜嗎?
其實不存在這樣的問題,因為我們通過供贊護法主尊,雖然護法主要的眷屬已經得到享用,但外在還有少部份的眷屬如八部鬼神等,他們無法在我們的壇城中獲取這些供品,供贊完拋灑到外面他們才有權力享用,所以並不存在浪費的問題。
而且供養豐富的物品,除了有其殊勝的緣起外,還能積累我們的福德資糧,消除我們對財物的分別執著,去除吝嗇心。最殊勝的財神修法其實就是令我們的吝嗇心與執著心能夠消除。
——節選自法王如意寶《竅決寶藏海》,索達吉堪布翻譯
淨空法師:佛像、燒香、供水代表的意義
主持人:今天如果說我崇敬菩薩,崇敬大智慧者,我不燒香是不是他就聽不到?因為總是有人跟我們說,你燒香啊,告訴他你來了,因為他很忙啊。所以呢,燒香這件事情它的意義到底在哪裡?然後,不燒香是不是我們的虔敬心就比較不夠?燒的香到底是給神佛還是給鬼怪?這中間怎麼去分辨?
淨空法師:這些形式上的錯誤實在太多太多了,這個造成了迷信。佛法是教育,它所有一切設施啊,都是屬於教學,我們一定要懂得這個道理。譬如,我們簡單舉幾個例子,講佛像,佛像不是偶像,你把它當作偶像,那你對佛教完全不了解。供佛像的意義,就跟我們中國人供祖宗牌位是一個意思,「慎終追遠」啊!為什麼呢?尊師重道,他是我們的老師嘛,我們紀念他,這是第一個意思。第二個意思呢,是「見賢思齊」,供的是釋迦牟尼佛,他是我們佛教的創始人,這個教育的創始人,我們看到他呢,我們就想到他教我是什麼?所以不看到他,忘掉了,用這個像提醒自己,是這個意思啊!我們見到這個像禮拜,就像現在我們見到孫中山先生的像行三鞠躬,一樣的意思,表達我們自己對他的敬意,並不是他要求,你拜他,他就歡喜,不拜他就不歡喜,沒這個道理,沒這個事情的,是表示我們自己這一點誠意,而更重要的是,要把這一份的敬意、誠意,要面對著一切大眾,那你就真正會用了。噢,我對佛這麼樣的尊敬,我對每一個人都是這麼尊敬,學以致用嘛,你得用上嘛,教育意義在此地呀!「釋加牟尼」這個名號也是教學,佛菩薩沒有名號啊,名可名非常名,道可道非常道,人哪有什麼名與號啊?所以他們覺悟的人知道,他沒有名,「名」是什麼呢?「名」是他教學的宗旨。為什麼用這個名號呢?曉得現在這個時代,這一個階段,這一個地區,這些人們最缺乏的、最大的毛病是對人沒有慈悲心,自私自利,所以用「釋迦」,「釋迦 」是仁慈的意思,一聽到「釋迦」,(就警醒)我們對人要仁慈啊,「牟尼」是清淨的意思,我們自己的大病,心不清淨,所以聽到「牟尼」,(就警醒)我對自己要清淨啊,你看,它用意在此地。那麼,見到像的時候,我們就曉得釋迦牟尼佛,對人仁慈,對自己清淨,時時刻刻提醒自己。這些佛像、神像,在佛教裡面,用現代話說是教具,教學的工具,它用意在此地,不能說是把它當作神明來看待。它的好處在哪裡?他有無量功德,時時刻刻提醒我們,讓我不忘記。那麼,觀音菩薩代表慈悲,地藏菩薩代表孝敬,孝親尊師,你看到,你就想到經典教你什麼,它是用來提醒人的,它不是偶像的崇拜。但是現在不知道這個意思了,這成偶像崇拜,所以佛教變成宗教,佛教不是宗教,但是現在確實變成宗教,變質了!這很可悲呀!那麼好的教育,他這個教育,就是我們今天講的教學藝術化,達到最高度的藝術。把教學跟現在博物館完全結合在一起,這是多麼美的一種教學方式,多麼高的教學方式,現在人不認識,淪落到這種樣子,這是很可悲的一個現象。沒人講啊!你說供具,你剛才講的的香,「香」是表什麼?香是表戒定,佛家的香讚裡頭,「戒定真香」,代表五分法身,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它代表這個意思。我們看到這個香,聞到這個香,就要曉得我們要修戒,要修定,要修慧,提醒自己,不是什麼佛菩薩聞不聞的。為什麼要用香呢?香的確是從信起來的,香爐是什麼呢?你們到大陸觀光,看到長城峰火台,就是香爐。你看遠地方有什麼訊息,在那個時候就是燒狼煙傳遞訊息。這個香啊,我們跟佛菩薩傳遞訊息,取這個意思嘛。但這個訊息裡頭重要的是要他的精神,他的教誨,他教給我們戒定慧三學。並不說佛要聞什麼香,那燒得那麼多,把他臉薰得黑黑的,房子薰得黑黑的,烏煙瘴氣,哎呀!完全搞錯了。破壞了環境,染污了空氣,統統都搞錯了。香,好香一支。
主持人:清茶一杯。
淨空法師:不,不能供茶,要供水,為什麼不能供茶呢?水表什麼呢?水表清淨心,心要乾淨,心要平等。所以,供一杯水,不是佛喝的,是給我們看的,看到那個我的心要像水一樣,要平等,要清淨。茶的顏色是染污的,所以不要供茶。那個供的燈燭,它表法是燃燒自己照耀別人,那就是今天講的犧牲奉獻哪,我為一切眾生服務,犧牲自己生命也在所不惜,燈燭表這個。沒有一樣不是教學,所有這些佛的像,護法神的像,全是教學。你一進門,現在大家最常見的,四大金剛是護法神,四大金剛護法,保護自己,不是保護別的,你見到這個,懂得他的意思,你學到是怎樣保護自己。東方「持國天王」,能夠保持我家道不衰,保持我家庭的興旺,保護我的事業能夠蒸蒸日上,用什麼方法呢?負責盡職,他代表的是負責盡職。我們無論在哪個行業上,在哪個崗位上,我們自己真正做到負責盡職,我們一定會往上升嘛,這是一定的道理。那麼,他手上拿的琵琶,不是他喜歡唱歌,也是教學的,琵琶代表中道,絃樂器鬆了,它就不響了,緊了就斷了,告訴我們,無論做什麼事情要做到中道,不能過分也不能不及,儒家講的「中庸之道」,佛法講的「中道第一義」,表這個意思啊!南方天王是「增長天王」,增長什麼?你想到他,你的品德要增長,你的學問要增長,你的技能要增長,甚至於你的生活水平也要增長,一天比一天好才對呀。所以佛教是講進步,不會退步,不會落伍。他手上拿的是劍,劍代表智慧,慧劍嘛,斷煩惱嘛,它表這個意思的。所以這是護法教導我們怎樣護持自己,這是總綱領、總原則。如何落實呢?落實在廣學多聞。你智慧從哪裡來?你要去求學呀。所以西方天王叫「廣目天王」,廣目就是我們今天講觀光旅遊考察,到處去看,學人家的好處,人家的長處我們要學習,人家的缺點,我們回來檢討反省有沒有?有,把它改正,你才能夠蒸蒸日上。他手上拿的是龍或者拿的是蛇,龍與蛇代表變化,告訴你這個社會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變化多端,千變萬化,你要小心,這個手上拿著珠,變化裡頭有個不變的道理,你把不變的道理掌握住了,你就能應付這個變化莫測的環境,它代表這個意思。北方天王叫「多聞天王」,你想想看,「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它表這個意思。北方天王拿的是傘蓋,「傘蓋」今天講是防止污染。我們今天講環保呀,環保能不能做得好?做不好,全世界人做環保,效果都等於零。為什麼呢?真正環保的中心,他沒找到,中心是心理污染,你要把心理污染保護好,外面環境就能收到效果,這個心地污染不能做好,外面環保永遠做不好,永遠做不徹底。你想想看,你這四個做到了,那你就真的會保護自己了。現在把它當作神去拜,當作是完全迷信,佛教這麼好的教育意義,不要說一句話,讓你在廟裡轉一轉,你什麼都充實了,你樣樣都明白了,你就會覺悟,你就知道應該怎麼樣生活,怎麼工作,怎麼樣處事待人接物。
燒香的含義:
1、表示虔誠恭敬供養三寶。
2、表示燃燒自身,普香十方,提醒佛門弟子無私奉獻。
3、表示點燃了佛教徒的戒定真香,含有默誓"勤修戒、定、慧,熄滅貪、嗔、痴"意,佛並不嗜好世間大香貴香,但卻喜歡佛弟子的戒、定、真、香。
上香不在多少,貴在心誠,所謂"燒三支文明香,敬一片真誠心"。
一、燒香禮佛的真實意義是什麼?
寺院是佛教徒培福修慧的場所,古稱叢林,通常在寺院大雄寶殿上供奉的叫釋迦牟尼佛,是古印度淨飯王的太子,後出家修行,在菩提樹下證道。成為大徹大悟的覺者,是佛教的創始人,被佛弟子尊為「世尊」、「本師」等。燒香禮佛的真實意義在於表達對佛陀的尊敬、感激與懷念。去染成淨,奉獻人生,覺悟人生。如此而行,自然福慧具足,心想事成。
二、供養佛、菩薩一定要燒香嗎?
不一定。供養佛、菩薩方法很多,通常用鮮花(表因)和水果(表果),如果條件不具備,僅供一杯清水(表清淨平等)也行。但是,絕對不用酒肉來供養佛菩薩。通常用「香、花、燈、塗、果、樂」六供養,其中之一均可。
三、燒香的含義是什麼?
第一、表示虔誠恭敬供養三寶,以此示範接引眾生。
第二、表示傳遞信息於虛空法界,感通十方三寶加持。
第三、表示燃燒自身,普香十方,提醒佛門弟子無私奉獻。
第四、表示點燃了佛教徒的戒定真香,含有默誓「勤修戒、定、慧,熄滅貪、喧、癡」意,佛並不嗜好世間大香貴香,但卻喜歡佛弟子的戒、定真香。
四、燒香求財可以得到嗎?
不可以。佛經上講:「佛氏門中,有求必應」。關鍵要懂得其中道理,求財要如理如法去求。燃香成灰是表示無私的奉獻,即佛門所說的「佈施」。這啟示我們:從生求財求福,先要舍財種福。財佈施是因,得財富是果。舍是因,得是果,舍得不二。所以,一個人的福報是自己修來的,不是佛菩薩施捨給你的。佛門常講:「命由己造,福由己求。」燒大香就發大財嗎?這純屬「以凡夫之心,度諸佛之腹」。大徹大悟、大慈大悲的諸佛菩薩,又怎會像凡夫眾生一樣,去在意你大香小香而分別賜富呢?當然不會。
五、有人一定要燒香怎麼辦?
寺院是公共活動場所,一般會限制燒大香,加上節假日人流量多,燒大香稍為不慎就會灼傷他人,濃煙滾滾,不利環保,也易引起火患,如此,求福不成,反造無邊罪業。一定要燒大香的信眾,可將大香交給寺院管理人員,同意安排焚燒,焚燒時,寺院裏的法師也會為你們祈禱。
六、燒香禮佛應當許什麼樣的願?
燒香禮佛時應當心地清淨,果能一塵不染,獲福無邊。若要許願,當放棄自私自利,損人利己的念頭,發利益社會、利益眾生之大心願,則功德無量。佛經上講「禮佛一拜,滅罪河沙;念佛一聲,福增無量」是也。
七、禮拜佛菩薩,上幾支香為宜?
上三支香為宜。此表示「戒、定、慧」三無漏學;也表示供養佛、法、僧常住三寶。這是最圓滿且文明的燒香供養。上香不在多少,貴在心誠,所謂「燒三支文明香,敬—片真誠心」。
八、寺院裏供的佛菩薩很多,給每個佛、菩薩都要燒三支香嗎?
不一定。一般在大雄寶殿前上三支香就行了,其他各殿合掌禮拜,效果是一樣的。當然,也可以按照寺院的規定,根據寺院香爐分佈的情況自行決定,但每個香爐中不超過三支香為宜。
九、把點燃的香拿在手上拜佛正確嗎?
不正確。把香點燃後應插在香爐中間,第一支香插在中間,心中默念:供養佛,覺而不迷;第二支香插在右邊,心中默念:供養法,正而不邪;第三支香插在左邊,心中默念:供養僧,淨而不染。上完香後,應對佛像,肅立合掌,恭敬禮佛。現在有人將一把香點燃以後拿在手上拜佛,既可能引起火患,燒傷他人或自己,也容易燒壞拜墊和器物,更造成濃煙滾滾,污染環境,危害健康,實在是不文明不如法。
十、什麼方法供養佛菩薩功德最大?
佛經上說:「一切供養中,法供養第一。」所謂法供養就是佛經上的教導,如理如法受持誦讀,自行化他,為人演說。即在日常生活和待人處世中:「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燒香供養的規矩
燒香供養的規矩為什麼燒香?應該怎樣燒?燒香代表什麼意思?供佛,當然是用好香,《普賢行願品》講到香供養,所謂:『天種種香:塗香、燒香、末香』,我們就用這三類來加以說明:
(1)塗香:是香料調水,佛在世時,信徒為了對佛的敬仰崇拜,把香塗在佛的身上和腳上。
(2)燒香:就是我們供佛所燒的線香和盤香。
(3)末香:就是檀香末,是燃點檀香的引子,在印度是灑在佛的身上。這種種香,都是表示對佛的崇敬。
依照佛教的三千威儀,我們燒香供佛,應該特別注意幾件事:
(1)先將香爐中殘餘的香去除,而後點香,恭恭敬敬把香插好。
(2)為表示對佛、菩薩的誠敬,應該親自燒香,不應讓別人替你燒香,否則沒有功德。
(3)用香佈施他人,讓別人也有香供佛,這功德也很大。大陸一般的佛寺,都是信徒自己帶香去供養,菲律濱各寺廟為了方便信徒,寺中都設有香給善友供佛,所以信眾都會自動放點香燭錢。
至於香爐,更要注意三件事:
(1)香爐一定要保持乾淨。有些佛教徒,認為應該把每天的香『腳』存著,香爐堆滿了香『腳』,因此會發火,稱為『發爐』。有人說,這是佛、菩薩示警,將有不幸的事件發生,其實,香『腳』堆滿了,火星掉下去,當然會燒起來,怎可以疑神疑鬼,害怕會發生什麼事情。我們每天插上去的香,晚上或明早,就要拿掉香『腳』,不然日子久了,滿爐都是香腳,一不小心,『發爐』引起火災,問題就大了。
(2)香灰多了,應該取出。沒燒完的香,不可以隨便亂丟。
(3)香火著起來時,不可用口吹滅。按照《夜問經》的說法,用口吹滅香火,會墮優缽羅地獄。佛經又告訴我們:當我們點香時,不可自己先嗅,不然供香不但沒有功德,反而會遭感不能辨別香臭的果報。燒香時更要將口緊閉起來,否則,也會感到沒有信用的果報。不管你說什麼話,人家都不會相信你!燒香還沒有得到好處,反而有了罪過,這兩點,應緊緊記住,不可不慎!
有些善友,認為燒香時,燒得越多佛菩薩越歡喜,保佑就越大,於是每次都要燒一大把,這種觀念實在是錯誤的,燒香,最多三支,尤其是跟團體一起供佛,幾十個人一起,只要點一支就可以,代表『一心誠敬』。如果非固執一定得點三支,就應該以虔誠的心願,懇切默禱:
第一支香,供養十方三寶,第二支香,供養父母師長,第三支香,供養一切眾生。上香也有一定的姿勢,一般善友普通都是把香拿在胸前,那是不合威儀的,正確的方法是用雙手的食指和中指夾住香,用拇指頂著香腳,使它保持平衡,再恭恭敬敬的舉起,放在兩眉的中間,香不能翹上,也不能垂下來,要讓它跟臉的角度成為九十度的比例。
插香的次序:應先插中間一支,而後再順序左、右各插一支我們所燒的香,是世間普通的香,不能稱為『上香』,唯有一種栴檀木香,最名貴,所以稱為『上香』。根據《法華經》中說:最上等的栴檀香,六銖重( 一兩 的二十四分之一為一銖,六銖等於 一兩 的四分之一)值三千大千世界的代價。經中又說:此香一焚,四十裡外,無處不聞,非常珍貴,是上乘之香。不管多貴重,這都是世香,佛教徒不重物質,重視的是出世香!
花表禪定供花莊嚴佛堂非常好。佛法以花表禪定,因為修行的功德都是從禪定中慢慢開放出來的。我們天天修禪定。有刺的花不能供佛,刺會刺人,玫瑰花有刺就不能供,刺表瞋恨心,修行人要安定團結,親切和氣。心裏有刺,自己也很痛苦,還會影響身體健康,結果身體裏也會生刺,身體裏的刺就叫骨刺。語言中也不能有刺,語言帶刺,將來受盲聾喑啞的果報,這些都有因果的。
桃花象徵男女,不能供佛。佛門要清淨,佛門裏邊不准談男女的事情,一談男女,這個佛門就不清淨了。所以在咱們佛學苑裏嚴格規定不准談戀愛,因為男女戀愛是很不清淨的,也是痛苦的根源,這就是佛門跟世俗生活的區別。佛前供燈,燈表智慧。點蠟燭也可以,但如今蠟燭質量非常糟糕,成分很汙濁,點了以後氣味很大,對身體有危害。供電燈也很好,因為電燈比蠟燭還要亮,而且沒有氣味。
在家居士的50個注意事項
無戒不能修佛,修佛不能不持戒;世俗萬事皆然,無戒無律,則無紀無綱,萬事不償;故凡佛子千萬不可廢戒不學,或認為束縛執著之事,則定墮三惡道而不得度,慎哉!
第一條:寺廟內的一針一線,不得取用
若受師父饋贈物品,得捐款於功德箱內。寺廟之物不分價值,微細至縱使您在寺廟打一通電話,而不投一塊錢,就足夠下地獄受苦,這叫因小果大,後悔莫及!因小果大,可上升為天人,下地獄受苦!
第二條:不得摘取寺廟山上之水果
很多信徒每逢星期日常朝山入寺拜佛,甚是虔誠,但有些人,不知規矩,看到寺廟後山水果樹上長滿很多熟透的水果,令人垂涎三尺,情不自禁地自摘而食,而犯了偷盜寺物之罪,夠下地獄之條件。應知未得施主允准之物,皆不得取食,信徒不取回亦不言明要供養十方僧眾,此物乃為原主,不得取用,凡取用皆犯盜戒也,當墮惡道矣!
第三條:入佛堂不得吸煙、穿拖鞋、皮鞋、嚼檳榔
我常看到多人在佛堂中吸煙、嚼檳榔,實為不敬三寶行為,並污穢了佛堂清靜。應知香煙之氣頗毒,可使人致癌,並干擾人之情緒,嚼檳榔非但不雅觀,且污染環境衛生,佛寺四週有天龍八部護法,若隨地吐檳榔汁,當污穢聖地而不乾淨,則罪不可赦也。
進入大殿佛堂內,應赤足入,穿一般鞋子進堂,當污穢佛堂清潔,故不宜進入佛堂內為宜,免污及聖地,而惹罪衍,當得戒守之。
一口痰一把鼻涕,下地獄火燒不息。凡佛弟子持戒清靜無犯者,日久身上自可發出一種如檀香般的戒香味,醇香傳百里,就如佛菩薩示現顯降,芳香徧滿虛空,當得眾生誠心供養禮拜。
第四條:進佛寺,不得由中門入,當從旁門入
入寺內不踏門檻,需躊腳而入,是為禮也,子曰:「君子不入中門,行不履」而佛寺乃法王寶殿,佛祖其位尊當主過玉皇大天尊及一切天人,進入佛寺,當視為進入皇帝殿,拜見皇帝一樣,得遵守寺內禮節,莊嚴不得隨便,方免犯不敬三寶之罪。
第五條:進入佛堂內,不得高視佛面,當即低頭即作禮拜,更不得溜躂作觀賞,東張西望
第六條:於佛堂內不得大聲談話、喊叫、或躺、或臥、或跑跳
第七條:入佛寺內勿隨地吐痰或隨地擤鼻涕
於佛寺四週常有眾菩薩居之,天龍八部護法,環境清淨無染,而人之唾液鼻涕甚為污穢,若於佛堂內隨地吐痰及擤鼻涕,當污及聖地,造成空氣污染,病菌傳播,有害僧寶罪,當入地獄受苦,有經為證,僧護經曰:「在佛地,涕唾污地,以是因緣,入地獄中,火燒受苦不息」。若欲吐痰擤鼻涕,當以衛生紙包之,投入垃圾筒內,或至洗手台吐之,以水沖洗,當不患。!
第八條:入佛堂佛繞佛可得五種福德
凡入佛堂,應旋即佛頂禮,或繞佛唱念佛號,佛言:當得五種福德,一、後世得端正色好,二、得好音色,三、得生天上,四、得生王侯家,五、得涅槃道。而繞佛方向,應由右而左繞行為吉也。拜佛後當即進出,切勿喧嘩。
第九條:寺廟內用食,當提捐獻
凡寺廟適逢菩薩辰日,舉辦消災法會,都會備辦素食筵席與眾生結緣;或平時到寺廟用餐,皆得捐獻功德金,因所食之物,皆為十方善眾所捐獻的,不應白吃的;很多人有這種貪吃的通病,以為佛寺內節慶日,辦素食給人吃是應該的,而不必捐錢,如此當犯偷盜食之果報。當種下地獄之根而不知,慎之!(非出家人不得供養)
第十條:一枝法杖倚壁,證果全失
昔印度二十五祖婆斯捨多尊者,過去世曾證得斯陀含果位,但入佛堂拜佛,大意將法杖倚壁而累世之修一剎那間化烏有,更遑論一般凡夫犯之,當墮惡道之果報是不庸置疑的!故入佛堂拜佛之前,應將隨身物、衣、帽、手提袋放於地上,而後再行頂禮拜佛,自得福德而不犯,福報與業報就在一小動作之間,但其中這果報相差卻甚巨矣!尤其千萬不可將皮包、衣、帽、手飾隨便放置於桌上。還有入佛堂,不可穿木屐或拖鞋,免擾清靜及污染佛寺地,來生免墮入馬蹄國之地。
第十一條:佛堂中央,不得站立或禮拜
佛堂中央位置,是主持禮拜位置,一般人請勿站立或禮拜。很多人在佛堂拜佛,都喜站跪在中央禮拜,殊不知已犯禮儀,因一寺主持,需德高才優者,方能當之,佛堂中位為尊。禮拜佔主僧之位,為我慢失敬,其罪非輕。
第十二條:入寺廟,服裝要整潔朴素
女人到寺廟拜佛,千萬不可穿迷你裙或露胸露背之衣服,有失禮儀,跪拜禮佛時,相當不雅觀,有礙佛堂莊嚴,並會引起來參拜之信徒非非之想,擾亂寺眾之清修,則罪過矣!
第十三條:勿讓小孩到佛堂內奔跑嘻戲
這點相當重要,若帶小孩到佛寺拜佛,一定要管制的好,勿讓小孩在大殿內東奔西跑,或隨意動法器,因木魚、罄之法器,乃龍天耳目,千萬不可讓小孩把玩敲打,否則罪過很重。故我奉勸各位家長,帶孩子到佛堂內禮佛,不可讓小孩隨便玩法器,否則小孩智慧會減退不聰明,這是事實,不可不信
第十四條:入佛寺不可大聲說話
很多人一到佛寺內,就好像進入公共場所遊樂區一樣,就大聲談天說地,走路搭肩勾背,隨便攝影佛像,帶葷肉食物吃食,將佛寺當作一般神廟或遊樂場,一點恭敬肅靜心都沒有,如此擾亂出家人清靜修行之法,當犯罪的。
持戒精嚴,自可證得佛性《華嚴經》云:「戒為無上菩提本」,持戒清靜自可修得菩提,而研究佛戒,乃在戒己之心、身、六根而不犯,而非拿來戒律之尺時時去量他人,去誹謗他人之言行,則自己犯戒,何德服人矣!
第十五條:入佛寺應念「阿彌陀佛」向師父問訊
凡入佛寺,遇師父應問訊答:「阿彌陀佛」,不可直稱師父法名,凡答謝師父或向師父賠罪,皆說聲「阿彌陀佛」,向師父告別,應說「弟子向師父告假,阿彌陀佛」!
第十六條:皈依弟子應向師父頂禮
於行路中,與師父相遇,應停足向師父問訊後離去,不得閃避而過。有一點需知的,凡受過五戒,菩薩戒之弟子,遇到出家師父,定要跪拜頂禮師父三拜,若不知跪拜頂禮,有我慢之態。而向三寶頂禮,乃在消除我慢、我執、我相之心,而能養成謙虛恭敬之性,亦可消除業障。
第十七條:入師父房間之禮節
入師父房間,應扣三聲:若不應聲,則表師父在內有事或休息,不得強入,可即離去。
第十八條:對師父頂禮應知
凡師父在刷牙、洗臉、理髮、睡眠、吃飯、休息、打電話、寫字皆不宜作禮,在馬路上亦不宜作禮,問訊即可,很多弟子為表示非常敬師父,而不分時、地的隨便作禮,亦不甚雅觀,有礙師父威儀!
第十九條:奉師父飲食之禮
奉飲食於師,應兩手高捧奉食,食物要洗淨,若吃過剩餘物不可讓師父食之,是為不淨罪。
第二十條:與師父談話之禮
與師父談話,不得面對師父,應側立或側坐,亦不得於高處立,或太遠立,對師父談話應清晰小聲、和顏悅色,師父講話中不得插嘴。
第二十一條:師父用物,不得用
師父之座位、床,及師父之衣、物,不得坐用。第二十二條:隨侍師父之禮
師若坐,應當在旁站立,若不命坐,不可坐,站立時,不得靠壁斜立,對師父不敬。
第二十三條:對師父的尊稱
若有人問汝師父之法號,應當說上某下某,不可直稱師父名字,會被人取笑你不知禮節。
第二十四條:入佛寺用餐之禮節
我們入佛寺內之齋堂,或休息室內,不得爭位,亦不得高聲呼叫,受戒再犯戒,罪加一等
第二十五條:在佛寺過夜應知
到寺廟住宿過夜,聽到師父打板(安板)通知大眾入睡時,應熄燈上床睡覺,不得再打開電燈看經書或交談閑聊,不但擾亂出家眾睡眠,又犯盜用常住物之電力,其罪亦重,入寺廟一切作息都要遵照寺內之規定,不得隨便、妄大自為。
第二十六條:在佛寺內用物要節省
凡在寺廟內用水用電用物應節省開用,不得浪費。勿攜帶佛寺物品回傢俬用。
第二十七條:在佛寺內刷牙、洗臉時,不得面向佛金身或出家師父
在佛寺內早起床刷牙、洗臉時,不得面向佛金身或出家師父,免犯不敬,亦是一種禮貌,是為人之禮節。
第二十八條:勿將寺廟當觀光地區
踏進佛寺內為禮拜佛菩薩,消除業障,需心薦恭敬虔誠,方得感應,萬不可在佛寺內隨便大笑或嘻皮笑臉,非但不能消業障,反犯了不敬三寶之罪矣!應保持威儀莊嚴之相,以示對諸佛菩薩之恭敬,方得感應,若欲笑之,應保持小聲,並以袖口掩之。切勿將清淨莊嚴之佛門聖地,當作觀光聖地,不守紀律及形相,其因果可大矣!眾人一向有此毛病。
第二十九條:拜佛之前,應潔淨身體
我們在拜佛之前,應當先洗淨身體及雙手,尤其在上完小便後,應用衛生紙擦吸小便處,不讓餘尿污染衣服,雙手要再用肥皂洗手,不得馬虎,以前佛陀弟子們,每大小便後洗手七次;大便後,應再用左手後二小手指(無名指小指)沾水洗淨肛門,讓衣服保持乾淨,再以表敬重,自得佛菩薩護佑。還有男子進到佛堂拜佛,應將褲管塞到襪子裡,以免防止體上不淨之毛掉在佛堂內,免污穢佛堂淨地,相當不敬的,此點希望男子特別遵守。
第三十條:禮佛之前,勿吃葷食、辛味、煙酒
在吃食方面,拜佛前,請勿吃食蒜、蔥、魚、肉、酒,及嚼檳榔、吸煙草,而免口污臭,對佛菩薩禱告是相當不敬的,縱使與人說話,滿嘴臭腥味亦是不禮貌的行為,亦會遭人掩護,更何況是拜佛呢!
第三十一條:有人禮佛,勿從前面過
在佛堂內,見有人跪地禮拜佛菩薩時,勿從前面經過,我們凡人是無福消受人家之禮拜的,他在拜佛,你從前面經過,不是等於在拜你嗎?這點禮節,有很多人都會疏忽的。
第三十二條:拜佛姿勢要莊嚴正確,不可傾斜不正
一個人拜佛心誠,他的拜佛姿勢定莊嚴又肅穆。看了自令人起恭敬之心的。合掌拜佛,定要雙手十指併攏,不用力地靠著兩胸部心窩(胸部中間處地方)處,十指朝天,不可傾斜指向佛,這樣是不禮貌的,然後再問訊跪拜動作,談到手執香拜佛:皆頭不拜,只用雙手抖香拜或手執香拜而已相當不雅觀,若不會執香問訊,正確拜香應是頭向前一拜而手拿香亦同時向前一拜,連續三拜即可,拜時要緩慢而顯莊嚴。
第三十三條:徒弟與師父不可同拜一人
弟子與師父同到師公或師伯處拜見時,作徒弟者,不得跟師同時禮拜長輩,應待師父先禮拜後,弟子方可依序禮拜,這是長幼有序之禮,應該知曉其禮,方顯教養之風。
第三十四條:持佛像不得向人作禮
若自己已手持佛像時,不得向人行禮打招呼,而手捧持佛像,一定不可低過腰部,得在腰部以上方可。
第三十五條:拜佛不一定要點香
我們到佛寺禮佛,不一定要點香拜佛方可顯出誠心,佛教最大禮節是向佛五體投地禮,是代表最崇高之敬意與禮節,在日本、西藏拜佛不點香,都五體投地作禮而已。
第三十六條:不可用嘴巴吹三寶物經典
凡佛桌上有灰塵或香灰,一定要用乾淨抹布擦拭乾淨,不可用口吹掉灰塵,尤其經典上有灰塵時,更不可用嘴吹散,要用乾淨布擦拭之,又以經典放在桌上時,應不可放置超過桌緣,要放在佛桌內,以示敬重,尤其手不乾淨,更要洗手後,再捧書本。
第三十七條:佛桌上不可亂放雜物
佛桌上平時應當擦拭清潔,除放置佛像、香爐、佛燈、燭檯、花瓶以外,其他物品千萬不可放在佛桌上,否則就犯了不敬三寶之罪了!還有佛前供花,要每天換水一次,若花已謝了,不可再擺設應拿掉曬乾,再丟棄於乾淨的大河溝內,或埋放於山上,勿讓人踐踏。不可丟棄於垃圾堆上,這點幾乎大家都難遵守到的,日後望大眾改進!尤其花不可一供佛桌上,都不肯去動它,任其瓶內水臭了,花謝了又不換,等臭氣衝鼻,花朵全部凋落,才要換洗,本是香花供佛,最後卻犯了污染三寶之罪,實得不償失,既然發心供佛,定要時常保持佛桌上乾淨無染,如此方具功德,否則反具業障,供佛不得不慎也!
第三十八條:有人誦經,請勿在旁走動或站在中央照相
時常有人,不懂這個禮節,是相當冒失的,人在佛前誦經或讀經,他就若無其事大遙大擺地從前走過,或在旁邊走動,如參觀古董似的,非但擾人清靜,分散誦經者精神,也阻礙龍天護法、法界有情眾生聽法,其業非輕也。
凡我們誦經禮懺,除調伏自性、體會經義、懺悔造業,若心誠自能感召法界有情、天龍八部來聽經,讓他們得聞佛法,心生法喜,可消業種善根,皆在歡喜,若在旁邊走動,自會擾亂清靜莊嚴聖地,其罪無邊,天龍八部亦不會原諒的。
第三十九條:點香勿用口吹,勿用鼻聞
因香多火勢大而不能熄滅時,即用嘴巴吹滅,相當不敬的,火不熄,應用扇子打滅,或分成小把,用手振動即熄也,而點香台的火種,亦不可用嘴巴吹之,仍以手或扇打熄為宜。有人點香,為試聞香味,將香拿至鼻孔一聞,再插到香爐內,這是相當不敬的,造了盜佛香罪,凡香決不可用鼻聞後再供佛,豈不成自先聞香再供佛的不敬之罪,凡香經鼻聞之後,決不可再供佛,此點要謹慎不犯!
而佛前點香,只插一枝即可,不需執著幾枝,有要三枝才可,代表去貪、嗔、癡,要戒除三毒,是平時在心上修行的功夫,不是在插三枝香就可以去除的,經典上亦無此記載的,法無定法,法無執著,心誠禮拜為要,無誠好香禮拜亦枉然,有誠心無香禮拜亦可感!本人獻一偈供參考:「千燒香,萬燒香,心中無誠,空燒香」故佛前獻香,應盡量選真材實料的上等香,勿用化學香料的香供佛,但每次只插一枝,勿插多,一包好香雖貴,但可用很久。
第四十條:佛教經典不可亂放
佛經為三寶中之法寶,經典之所在,自有龍天護法護持,見佛經如見佛,不可污損佛經,更不可將佛經入在夫婦房間內,更不可擺設於地下室或廁所旁邊,應置放於書桌上或書櫃上,但要高過腰部才可,而且放經典於桌上,不可超出桌簷,是為不敬。我們要用雙手捧經,不可用單手,要高過腰部,手要洗乾淨,敬經如敬佛,不可馬虎,有人拿經,不但用單手持經,還邊走邊甩著經典,真是罪過!還有經典平時最好用一塊乾淨布遮蓋著,免染灰塵,若經典破了,定要修補完整才可!
第四十一條:受戒弟子不得學習外道學術
凡是一個受過戒的弟子,才算正式佛教徒,而皈依三寶,只是信徒而已,而非教徒,戒律上規定:不得學習命相、風水、天文、地理、符法、問神、舞蹈、歌唱、卜封等術,違者既犯戒律,得負因果的。
第四十二條:在寺廟浴室中不得小便,洗衣
到寺廟過夜,於浴室中洗身,不可小便或洗衣服,因浴室乃出家人洗身之淨地,不可污其他,免遭苦報,護僧經曰:「比丘在淨地大小便,不擇處所,以是因緣,當入地獄中,作肉廁井,火燒受苦不堪」,由此可知在浴室中小便,其罪非輕也!
第四十三條:入廁勿穿鞋,而換穿拖鞋
凡入廁所,應將鞋子脫下,換穿廁所內專用的木屐或拖鞋進廁,因將自己所穿的鞋入廁,鞋底會玷汙垢,若再進入佛堂會污穢聖地,不得不慎 ,若萬一遇到廁所無預備專用木屐或拖鞋,可赤腳進廁,出廁後再洗腳亦可,若穿鞋進廁,出廁一定要洗淨鞋底後,方可入佛堂禮佛。出廁後,一定要將手用肥皂洗乾淨,不可只用水洗手而已,若大便後,照戒律規定,應以左手後二指,沾水洗肛門,方可拜佛,經上說「入廁不淨者,不得入佛堂禮佛,不應飯食,不以坐僧床,不可與眾行,因身不淨,所持咒法,皆無效驗」;可知若入廁後身不淨,持咒拜佛皆不得應驗,因你不淨在先,那得應驗呢?學佛者不可不知!
第四十四條:睡時應吉祥臥
一位學佛者,睡覺時,應采吉祥臥,即身體身右側睡,腳稍弓,左手放於腿上,右手彎曲放於頭部下,吉祥臥能令身心安穩,睡不昏沉,夜無惡夢。
於佛寺睡覺時,下身衣物及鞋襪,不得放得高過人頭之部,因不淨物,高過人頭,非但不雅觀,而且恐髒物掉落床上或有礙觀瞻。
第四十五條:在佛寺內過夜睡覺,不得高聲談話
在佛寺內過夜,是常有的事,佛門本是修持聖地,照規定是不允許在家人過夜的,但往往師父慈悲、行方便,我們應該自愛才對,這點很多人都會犯到。若您睡不著,要打燈看書可以,但需繳電費,因寺廟安板後,所有的燈光都要熄掉,若自己打燈用功,則是私人之便,應隨意繳費,免犯盜常住物之罪,這是規矩,不得隨便,因為來寺廟隨心所欲濫用公物,會負因果的。
第四十六條:在佛寺內協助工作後,不可私帶物品回家
很多人發心到佛寺義務幫忙法會上的工作,如廚房洗菜、洗碗、掃地等工作,大家作的很辛苦,等法會完畢後,會剩下一些菜或幹的素料,如木耳、銀針、香菇,剩菜有時很多吃不完,有些師父就自作主張,不知戒規,也為酬謝大家的辛勞,就大包小包化整為零,一包包的分給幫忙的人拿回家食用,如此犯了盜十方物之大罪,還是不知。這種情形,相當嚴重也普遍的,每家佛寺內的食品是常住的,不應分給他們,非但無功反而造罪,若飯菜食物實在很多,吃不完,可發配給大家,但要大家自己將物易出錢,投入功德箱內,算是用錢向常住買以這些所值剩下的食品,這樣就不會負因果造業,兩全其美。勿論你發心辛苦地來佛寺幫忙工作,縱使工作中,打破碗筷、花瓶,或打破其他佛寺物品,還是要照常賠錢,再買個新的來補換的。
總而言之,來佛寺幫忙工作,是在積造你的功德,而工作中或打破物品要賠,拿常住剩物,看價值多少,再將錢投入功德箱,如此可得圓滿,功德無量!
第四十七條:勿用不淨物或剩物供養師父
凡我們吃剩的飯菜,或拜過鬼神的食品水果,不可拿來供養出家人,如此會墮入髒地,不可不知。出家人是僧寶,是代表佛陀傳揚佛法,延續佛教慧命,弘法利生的人天師表者,我們應常存恭敬心,供養他們一切食、衣、住、行無缺,能為我們開示佛法,引導我們信佛得聞佛法,使我們人生,活得更超越更充實,解脫一切痛苦,昇華生命意義,更進一步了解生死,故應當以潔品供養僧寶,當是功德無量也!
第四十八條:法師講經開示,不得講話打瞌睡
我每次參加某法師佛學講座時,就常看到有些人,漫不經心聽講,還跟鄰座講話閑聊,擾亂法師講法,冒瀆三寶,妨礙傳法,罪業深重,還有打瞌睡,甚不禮貌。殊不如,法師講法,乃代表釋迦牟尼佛在傳法,相當神聖,講法當中,亦有天龍八部護法,諸天神人,皆云集上空聽法,聽講者不論講話打瞌睡,當負因果之報,其罪非輕。法師在台上演講,台下有人講話打瞌睡,皆能看得很清楚,有少數人講話打瞌睡,對一位演講者而言,是相當不禮貌與不尊重的。在每逢法師講法時,應勇躍參加聽講,但決不可打瞌睡講話,如此保證對您的佛學當大有助益的!
第四十九條:供養師父物品或師贈物,當雙手跪求領受
凡供養師父物品或供養現金,當跪拜手捧奉,或受師贈法物結緣,亦需跪受,表示恭敬之意,多人不知此禮節,有人身材高大,站著比師父高,供物站著上供,似居高臨下,較為不敬,故身材高者,平時應站立師父身後兩步距離,不可與師平行站立。
第五十條:頂禮師父應面向佛位或正位
很多人在佛堂頂禮師父,無論師父站在那個方向,都朝著師父的身體跪拜,這是不合乎禮儀的,應朝著佛像方向跪拜才對,若無佛像,亦應朝著入門處所對的方向跪拜,一般可頂禮一拜即可。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