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飛越生死了嗎?

很多人都知道境由心生的道理,但仍很多人被外境所困,以至於自己的心常常被困在圍城中。佛家認為,只有明心見性,看清自己的本心,才能找到癥結所在,解開心中的死結,走出生活的圍城,達到心神的通暢。

佛教是個以心為本的宗教,在佛教的修持里常常都標榜著「修行切莫心外求法」,心外求法即是外道。對自我的肯定也要由心而生,只有從心底認同自己,對自己所走的路有堅定的信心,才不會在與別人的比較中陷入自卑,才能守住本性,專注於自己的生活和理想。

學僧道岫雖然精於禪道的修持,但始終不能契悟。很多比他晚入參禪學道的同參,對禪或多或少都有所體會,他便覺得自己實在沒有資格學禪。因為他既不幽默,又不靈巧,始終不能入門,心想還是做個行腳的苦行僧吧!於是道岫就打點行裝,計劃遠行。臨走時,他到法堂去向廣圄禪師辭行。

道岫稟告:「師父!學僧辜負您的慈悲,自皈投在您座下參學已有十年之久,對禪仍是一點領悟也沒有。我實在不是學禪的根器,今向您老辭行,我將去雲遊。」

廣圄禪師非常驚訝地問道:「哦!為什麼沒有覺悟就要走呢?難道到別處就可以覺悟了嗎?」

道岫誠懇地再稟告:「我每天除了吃飯、睡覺之外,都精進於道業上的修持,我用功就是因緣不合,反觀同參的道友們一個個都回歸根源。目前在我心的深處,萌發了一股倦怠感,我想我還是做個行腳的苦行僧吧!」

廣圄禪師聽後開示道:「悟,是一種內在本性的流露,根本無法形容,也無法傳達給別人,更是學不來也急不得的。別人是別人的境界,你修你的禪道,這是兩回事,為什麼要混為一談呢?」

道岫道:「師父!您不知道,我跟同參們一比,立刻就有小麻雀與大鵬鳥相比的慚愧。」

廣圄禪師裝著不解似的問道:「怎麼樣的大?怎麼樣的小?」

道岫答道:「大鵬鳥一展翅能飛越幾百里,而我只囿於草地上的方圓幾丈而已。」

廣圄禪師意味深長地問道:「大鵬鳥一展翅能飛幾百里,它已經飛越生死了嗎?」

道岫聽後默默不語,若有所悟。

禪思禪悟:

諺云:「人比人,氣死人。」比較、計較,這是煩惱的來源,怎能透過禪而悟道呢?各人有各人的境界,這是不能混為一談的。禪,是要從平等自性中流出的。

整日陷於比較、計較,怎能悟道呢?大鵬鳥一展翅能飛幾百里,但仍不能飛越生死。看透了這一點,就會明白:人與人之間沒有比較的必要,走好自己的路,就能創造屬於自己的獨特價值。

天生我材必有用,即使我們某方面比別人差,也不必因此而自輕自賤。因為每個人都是獨特的,都有無限的潛能,只等自己去開採出來,盡情發揮。發展自己的潛力,就等於掌握了看清自我、發掘自我、成就自我的秘訣。在挖掘自身潛力的過程中,需要明確以下幾點認識:

一、要肯定生命的價值。每個人的生命都有無限的價值,就看我們能不能發現,並加以肯定和利用。

二、客觀評估自己。一個人若能在日常生活中通過自己的行為不斷衡量自己、評估自己,就能知道自己究竟有多大的力量,能做出多大成就。

三、勇於面對現實。恰當地評估自己之後,還要能坦然面對現實的挫折,不能因為一點點挫敗就懷疑自己,否定自己。

看清自己,意味著不以他人的眼光評判自己,不為他人的意見而輕易動搖。我們可以學習別人的長處,也要善於從別人那裡找到平衡——也許某方面我們要比別人優秀得多。

要在別人的優勢中挺直脊背,堅持自我。任何時候都不驕傲自大,也不妄自菲薄,才是一種正確的肯定自我的方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