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界法師:佛力是被動的,你心靈的力量才是主動的
佛的力量是很大,但是他永遠是被動的,你心靈的力量是主動的。這樣子我們就講到三力不可思議了,感應道交有三種力量:
第一個,佛力不可思議:佛陀的本願功德力。阿彌陀佛有四十八種力量存在法界當中,等待你去啟發它。總而言之,這是已經成就的功德。
第二個,法力不可思議!這四十八種力量你要能有個代表,就是阿彌陀佛的聖號─名以召德。這四十八種力量有一個共通的門,你只要找到這個門,你就能夠入到四十八種力量,這個門就是法力。
第三個,最重要的就是你要把這個門打開,你要有心中的憶念,就是你的心力不可思議,你內心的力量。你看諸位身上掛了很多觀世音菩薩、嗡嘛呢叭咩吽的咒牌、南無阿彌陀佛的咒牌,諸位覺得那個有沒有加持力?
答案只有一個:你說呢?
對啊!你不相信它的力量,它就沒有力量。 你說這個是什麼法王加持的,我跟你講,這個法王加持的,你不憶念他的存在,你每天做功課的時候不拿來加持一下,久了它就沒有力量。
你不憶念他?我們講一句話,所有外在力量的加持都是存在的,但是它永遠都是被動的,它不會主動的救拔你。你要知道這個觀念,你不釋出一種力量,他不會產生回應的。
所有的外力,連佛陀也不例外,他力量再怎麼大,他不可能主動救拔你,不可能!
所以這個地方我們念佛的人就知道,你一定要釋放一定的心力,你才能夠得到一定的回應。
淨界法師:「心有千千結」是啟動不了佛號的
你的心只要住在外境,這個就是生滅心!
第一個,你今生會活得很痛苦,因為你的心作不了主。別人要怎麼樣,別人舌頭一轉,你就快樂,別人舌頭一動,你就痛苦。
第二個,你會帶動一個生死的業力。你臨命終很難逃離三界,因為你跟三界那個生死的業力緊緊地抓住。
為什麼要把心帶回家?第一個,你今生活得快樂一點;第二個,臨命終你要跳脫三界,要求生淨土,你可以走得很輕鬆。不能夠說,你平常把很多心都放出去,我心住在某一個人,住在什麼事情,到臨命終的時候,糟糕!要一心歸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你想要去,後面的繩子把你綁得緊緊的,你根本去不了,因為你生死的力量太大了。
所以念佛人不是說念佛而已,改變你的心態很重要!這是根本問題啊!你念佛,什麼叫念佛?一個能念的心,一個所念的佛。你能念的心是「心有千千結」,你去啟動佛號,你怎麼啟動得起來?怎麼能夠感應呢?
在這個地方,我們整個破除妄想,就是告訴你:你不要跟著你的妄想走,要趕快把心帶回家!你跟著妄想走,你根本沒有好處,而且妄想根本不真實,它只是根境和合產生的一個暫時的感受跟想像而已。你為了貪著那暫時的快樂、那種感受,結果你付出了生死的代價,值得嗎?這個值得我們思考,這個代價付出太大了!
淨界法師:找到你生命的根本
我們強調修行的法門很重要,你是拜佛,你是持什麼咒,你持《大悲咒》、持《往生咒》,法門當然有各式各樣的功德。但是諸位不要忘掉,法門是由心來推動的,沒有那一念心,法門是產生不了滅惡生善的效果。你看你把《大悲咒》放在錄音帶,你放一輩子錄音帶也不能滅惡生善,因為它沒有一個心。所以你是用什麼心態來修學,決定你的狀態。
所以剛開始的時候,為什麼要以不生滅心為本修因,找到不生滅心,佛陀講了三卷的經文,花了三卷的時間來找,什麼是你的本來面目?因為它牽涉到你未來的結果,我們一定是依止不生滅心,才能夠成就不生滅之果。因為你用不同的心態來修學,它就會產生不同的結果。
比方說,孔夫子有一個很心愛的弟子顏淵,顏淵有一天他要坐船到另外一地方去,顏淵上船以後,唉呀,不得了!風浪很大。這划船的舵手是個高手,不管這風浪多大,它就能夠把這個船跟風浪打成一片,可以說這駕船的技術到了出神入化的意境。到了對岸以後,顏淵非常的讚歎,說你這個船能駕到這個程度,你的身體跟船幾乎是合成一體的。顏淵說:你這個技術,如果我來跟你學習的話,學得會嗎?這時駕船人就問顏淵一個問題說:你會游泳嗎?如果你會游泳的話會學得比較快。後來駕船的人又問第二個問題說:那你會潛水嗎?你要會潛水,那你學得更快,時間學得更短。說完以後這駕船人頭也不回就走了。
顏淵覺得很奇怪,我跟你學駕船,你問我會不會游泳,會不會潛水,這有什麼關係呢?顏淵心裡很多疑惑,回去請教他的老師。他問孔夫子說:我今天想要跟一個駕船人學駕船,他問我兩個問題,問我會不會游泳、問我會不會潛水,這是什麼道理呢?
孔夫子說:善游者能忘水也。你要是會游泳你就能把這個水忘掉,你對它就無所罣礙,你才能把船駕好,這船是依止在水當中的,它不能離開水。
這個船假設是我們一個個體生命,一個五蘊身心,這大海就是真如本性。你說我們身心世界有很多痛苦,你要出離這個痛苦,你沒有找到大海,你這身心世界的痛苦很難處理,因為你沒有找到根本嘛!
所以本經的思想,好就好在哪裡呢?你找到你生命的根本,枝末的東西就很好處理了。
它這個地方講瞭然自知,獲本妙心,常住不滅。你一個人能夠知道你的心性,你本來的面目是不生不滅,你怎麼會怕死呢?死亡只是一個生滅因緣的變化而已,你的心從來沒有生也沒有死。
這個就是一個觀念的轉變,你的心態轉變,你整個生命也就跟著轉變,心態就決定你的狀態,你能夠無所畏懼。
我經常勸修淨土宗的人,你要學學《楞嚴經》的思想,怎麼去正念真如,你才能夠慢慢的達到臨終的時候內心無所畏懼,無所顛倒。
懺公師父常說:我們要恢復到本來無一物,然後再把佛號提起來,那就非常好!
——《楞嚴經》講記
淨界法師:心住在什麼地方,對你會有很大的影響
我要提醒大家:修行人,你的心住在什麼地方,對你會有很大的影響。你住在五陰再來調伏五陰,你就不是它的對手了,你就很難修行了。你看有些人修行了幾十年,沒什麼進步,方法錯誤!
所謂諸法因緣生,你掌握一個解脫的因緣,它當然是往解脫道走。所以這個根本問題,你一旦錯了,正如《楞嚴經》說的:你住在一個五陰的假相來修行,你是虛妄性的。就好像你用沙去煮,它一輩子不可能煮成飯。
五陰身心是生滅性的、是輪迴性的,輪迴性的東西,你能夠修出菩提性出來嗎?不可能嘛!
你要產生菩提的果,你必須找到菩提的真因。所以,你如果找不到你的真實心性,那你不可能產生菩提性出來,因為你的因都沒有找到,你怎麼會有結果出來呢?
《楞嚴經》的重點,只有一句話,就是讓你把心帶回家。
外面不是不能去,五陰不是不能面對,但是你要先把心安定了,安住在一念心性,你才有資格談到面對五陰。你沒有找到家之前,你沒有資格談五陰的對治跟調伏。
《楞嚴經》它是先求安住再求調伏,菩薩一定是先找到你真實的本來面目,安住在不生滅心,觀察你自己的生命,你本來沒有這些東西的,那是假借因緣和合虛妄有生。站在本來無一物的角度來面對生命,這時候你就掌握了整個《楞嚴經》的修學了。這個就是首楞嚴王三昧——改變你的心態!
你過去喜歡佈施,你還去佈施;你過去喜歡放生,你還去放生,統統沒有關係。但是你站在一個一念心性的角度來修佈施,一念心性的角度來持戒,所有的功德,變成菩提性而不是輪迴性,比較大的差別在這個地方。
所以《楞嚴經》整個修學,其實就是改變一個菩薩的心態。你的心態改變了,你整個生命因緣,就完全改變;你心態不改變,你就很難修行,因為你本質錯了,你本質是虛妄性的,你不可能成就真實的功德,不可能!
淨界法師:沒有信願,再多佛號都沒有用
我們淨土宗的人,強調臨命終的感應道交,因為我們真正最後的結果的驗收,是在臨命終的時候,我們臨命終的時候必須把佛號念出來。但念出來,本身佛號還不是重點,你要用善根的力量念出來,才算哦!佛號背後必須有根。你要兩種善根:第一個,信仰;第二個,願力。而這個都是平常要栽培的。
如果你只是念出佛號,而沒有善根,那這個願力是薄弱的,那沒辦法抗拒無始的妄想跟業力,沒辦法了。所以你要能夠在臨終創造一個堅定的力量,你這個佛號的背後,必須是信心跟願力,兩個都要具足了,而這兩個都是跟智慧的勝解有關係,所以蕅益大師把信願判做慧行,把持名判做行行。
其實念佛那個佛號本身是比較枝末的問題,根本問題還是信願,待會蕅益大師會說到。你有信願,你一句佛號就夠了;你沒有信願,再多佛號都沒有用,因為你沒有善根。沒有善根的話,那你這個佛號就像漂浮的浮萍,沒有根,沒有根就沒有力量,那你怎麼抗拒無始的業力呢?所以不要小看我們現在所研究的信心。
信心,要建立兩種信心:第一個,你相信你所念的佛號,有無量的功德莊嚴;第二個,你相信你能念的心,也具足無量的功德莊嚴。兩個信心你都要建立,能念的心不可思議,所念的佛也不可思議,這是第一道信心。我們一念心,它可以造業,它也可以把業轉過來——心能造業,心能轉業。
淨界法師:只要念佛就好了,為何還要破妄顯真呢
問:有人說末法時期只要念佛就好了,為什麼還要破妄顯真呢?破妄顯真是聖道門的修行方法吧,淨土門只要我們一向專念就可以往生,這樣講對嗎?
淨界法師答:破妄顯真沒有所謂的時間性,沒有說正法時代需要吃飯,末法時代就不用吃了,你只要肚子餓了就吃飯,這跟你過去現在未來沒有關係。你有這個煩惱,你就需要去對治,也不管你是聖道門還是淨土門,你不去對治,它不會自己消失掉。
你現在有很多妄想,你不破妄顯真,就一路念佛,結果就是妄想也很重,佛號也是有,那你佛號一定會被妄想吃掉嘛!所以要不要破妄顯真跟正法時代、末法時代完全沒有關係,跟人有關係。如果你已經沒有妄想了,那你就不必要破妄顯真了,這貼藥就不適合你了。但如果你妄想很重,那你肯定要破妄顯真嘛,要不然怎麼辦?它不會自己消失掉的。我們無始劫以來已經把它養得很壯、很大了,你不破妄顯真,它不會放過你的。
如果你不用破妄顯真,能夠用另外的方法調伏煩惱也是好,但是我要提醒一句:你不能夠用佛號強壓的,你壓不過它的!如果不用《楞嚴經》的方法,用我空觀、法空觀也可以啊!但是你絕對不能夠用強壓的,用止,就是一路念佛,那是絕對不行的,你壓不住它的。
至於說老人家,不能夠修我空觀、法空觀,也聽不懂《楞嚴經》,專心念佛就罷了。但如果說你要百分之百往生的話,我的建議是你一定要破妄,否則的話,你的佛號遲早會出差錯的,因為你的無明妄想放不過你的。
我們太低估無明妄想的勢力,臨命終的時候它肯定會出來搗亂的。而且我要提醒你們一件事:妄想是熟境界,佛號是生境界,你肯定不是它的對手!你不要以為你在佛堂當中暫時用功幾個小時,暫時一帆風順、風和日麗,就什麼事都沒有,沒那麼簡單的。
我們閉關十幾次,我們就知道遇境逢緣沒那麼容易的了。我們太低估無明妄想的勢力,無始劫以來每一個瞬間我們都在種子起現行、現行熏種子,它可不是省油的燈。我們念佛的人如果要低估了無明妄想,你遲早要付出代價的,遲早的,臨命終你就知道怕了!我覺得我們寧可平常戰戰兢兢,好好地找出方法來對治。
現在修淨土宗的人最大的毛病就是把兩個眼睛蓋住,誒,這個世界上沒有盜賊啊!很好啊,既然沒有盜賊,那幹嘛要去培養警察呢?
淨土宗最大的盲點就在這個地方。
淨界法師:我們今天為什麼還流轉三界呢
在本經當中講一個例子給大家做一個參考:
佛陀說:在城裡面有一個人,叫作演若達多,怖頭狂走。什麼叫怖頭?什麼叫狂走?這個人他早上起來的時候照鏡子,看自己的臉長得不錯,眼睛眉毛都具足,突然間發狂,在鏡子當中找不到自己的頭,頭消失掉了,非常緊張,到處跑說我的頭在哪裡,我的頭在哪裡…去找他的頭。
有一個善知識過來告訴他:你的頭就在你的身上啊!就過去"啪"!打他頭一下,你的頭就在這裡。他突然就醒過來,再去照鏡子,喔!原來頭又出現了。
佛陀就用這樣一個實際的例子來告訴阿難尊者說:這個人發狂去找他的頭的時候,他為什麼會這樣呢?
因為他心中有一個狂妄之心在引導他,在錯誤的引導他。但是這狂妄心在引導它的時候,他的頭有沒有失掉?他頭也沒有失掉,只是他找不到而已,他頭沒有失掉。最後這狂妄心被這麼一"啪"!打下去就醒過來了,找到頭了,狂妄之心也消失掉。
這意思是說,我們今天為什麼流轉三界呢?
就是一念的妄想,一念妄動,然後跟著妄想走,從妄想當中變現了地獄餓鬼畜生,很多很多的因果讓你受輪迴。等到妄想被真如的三昧破壞,妄想的水泡被破壞以後,整個三界果報也消失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清淨莊嚴的世界出現;但是清淨莊嚴的世界是我們本來就具足的,只是我們跟著妄想走而已。你要能夠從妄想裡面出來回歸本性,而妄想本身是不真實的。
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修學觀念,這觀念你要建立起來,你整個修學你就有善巧,你就不會修得那麼辛苦,而且你在修學的過程當中,你會進步很快,你會突破的很快。
淨界法師:妄想本來是空的,清淨本來是有的
我們經常忘掉我們心是清淨的,所以一下子就被妄想牽著走。諸位!你看有些人一醒來,他電燈沒有開,就很自然地閉著眼睛走入他的盥洗室去,因為他熟悉了,是吧?這個道他熟,所以他隨手就能抓到他的牙膏,隨手抓到他的牙刷,因為他熟悉。
「何期自性,本自清淨」,我看你們很不熟悉,對不對?因為你們很少去想這件事情。所以你要多想,這個道你要多走,才能由生轉熟。你不要老是覺得你煩惱很重,這樣想,你果然煩惱很重。你要告訴自己,你本來沒有妄想,那是後來的。既然是後來的,它就可以改變。
我覺得佛法很高明,凡夫的想象加一個「妄」,就虛妄的想象,妄想這個名詞安立得太好了!它本來就不真實,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能夠在短時間成佛,臨命終時能很快讓妄想不干擾我們,因為妄想沒有自性。
如果妄想有自性,糟糕了!沒有一個人逃得掉。如果業力有自性,沒有人可以帶業往生了。如果妄想是有真實自性,你打多久妄想,你就要用相同的時間把它消滅。那無量劫來打這麼多妄想,這樣誰都沒有希望了。
還好,妄想是本來空的,清淨是本來就有的,這個概念你先相信它,然後你不斷地思考它,讓這個道在你的心中生根,叫善根,讓它慢慢變成你思考模式的一部分,你就有希望了。你要很熟悉這個思考模式。
當然,有些人是第一次聽到,但是沒關係,覺悟永遠不嫌太晚。其實整個禪宗明心見性,就是悟到兩句話——「達妄本空,知真本有」,這一點對我們太重要了!你生命的反轉,就取決於你是否能夠相信、領悟「達妄本空,知真本有」,只有相信、領悟了,你才能真正安住空性,不隨妄轉。
道證法師:有人嘴裡念佛心裡不是想佛而是想著自己
為什麼我們要特別強調,念佛所念的到底是不是佛,因為每個人念佛的動機不一樣,念佛的時候心的焦點也不一樣,嘴裡好像是念佛,事實上內心所發出去的電波並不是佛,那電波並不是射到佛的法界,也就是說方向根本就不對。
譬如說有人是為了做股票要賺錢才念佛,這樣雖然嘴裡是念阿彌陀佛,其實心裡發出去的電波都是念股票,都是發射貪賺錢的心念電波,當然貪的電波是射到餓鬼道的,所念的就不是佛。還有人唸佛,他的心是貪世間的成就,所希求的是功名利祿等等,當然這樣好像是發射阿彌陀佛的波,其實發出去的是求功名利祿、貪求的波,所以事實上頻道是不對的,用貪的電波當然來帶他的是鬼啦!又有人念佛,他發的都是爭強好勝的電波,嘴裡雖然是念阿彌陀佛,心裡老是覺得自己比別人還強,這樣念的是阿修羅,也不是佛;嘴裡雖然發的是佛號的聲音,心的電波是阿修羅的電波,這樣當然不能希求跟佛相應,來帶他的可能就是阿修羅。有人雖然嘴裡念的是佛,心裡不是想佛,而是想著我自己,我自己要得到什麼念佛的成就,總是想著我自己念佛的功夫有如何如何的好,這樣念的還是『我』,念的不是『佛』。
如果是仗佛力的念佛,全都交給佛,佛哪有不替我們作最好地安排呢?是我們自己喜歡和佛對抗,不讓佛安排。我們常常像倔強的孩子,不肯信任父母,父母明明很清楚,要替我們做最好的安排,我們也不肯讓他安排,一定要自作聰明。我們如果不要自作聰明,跟佛抬槓,和佛力抵抗,佛一定會替我們作最好的安排。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