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恭敬出家人,就是為自己積累福報!

虛雲老和尚

不論居士有多大的成就,做多大的善事,見到出家人,都應恭敬!出家人穿佛的衣服,代表的是佛的形象,是解脫的形象。我們要恭敬這個解脫的形象。

《地藏十輪經》說,如果在末法時代,眾生都看不到佛了,突然有個人發瘋,把頭髮剃掉,穿起出家人的衣服,在街上走一圈。你說這個人功德大不大?佛說,大到不可思議。為什麼?出家人的形象,就是解脫者的形象。在家居士,不代表三寶,不代表解脫的形象。

出家人的形象,就是解脫者的形象

在家人千萬不能有傲慢心,覺得自己懂得多,或者善事做得多,社會地位也高,看到出家人似乎不如他,就起了傲慢心。這個是不應該的,學佛是求解脫,不是求成就多。

僧人穿起這個衣服,代表的就是三寶,就是我們恭敬的對象。在家居士護持三寶,哪怕整個廟是你蓋的,給出家人住,你仍然要恭敬三寶。

有的人說,那我供養了出家人,出家人是靠我養。這個觀念就特錯了,出家人的福報,是釋迦佛給的。釋迦佛用一毫毛的功德,就足夠讓天下所有出家人吃飽住好了。反倒是,在家人要明白,福報是出家人給的。

供養三寶,是三寶給我們福報;花錢蓋廟建佛像,是自己給自己培養福報。是出家人對在家人有恩,要明白這一點。

所以下次你供養三寶時,要說:「感恩三寶,感恩師父給我培福的機會」。

居士要這樣想:如果到邊地下賤的地方,連佛像佛廟,乃至出家人都沒有,要怎麼培三寶的福田啊?

所以能見到出家人,給我們結緣,要感恩出家師父。


恭敬出家人,就會有福

對出家人恭敬,是非常重要的。恭敬心對於一個出家人的修行,對他的成長還是很重要的。所以佛經典裡說,這個地方的眾生恭敬出家人,這一片地方就有福。如果這個地方沒有出家人,這裡沒有福田,大家就會恐懼,天災人禍就會降臨到這個地方。經典裡更提到,如果輕慢出家人,甚至打罵出家人的話,這個地方就會遭天地災殺報,連天龍護法、天地善神都不喜歡這個地方,那是非常恐怖的事情。所以,到哪裡就看這個地方的信仰,對出家人的恭敬就可以知道。

過去唐太宗李世民,他來見玄奘大師,路上就遇到有些出家人不具威儀,行為也好、語言也好都不具威儀。唐太宗就覺得,這個出家人怎麼會這樣呢?然後就去向玄奘法師匯報:“大師呀,應該做一些規矩,出家人要有出家人的樣子呀,他們不太像樣,大家看到會不恭敬的。”但是玄奘大師就跟皇帝說:“龍王雖不會下雨,但是求雨一定要求龍王。出家人雖然不能給你錢,但是你要求福,一定要求出家人。”出家人又不開公司,又不做老板,但是你要想得福,你就要恭敬出家人。

經典說有四個不可輕:一是王子雖小不可輕,王子再小,你輕慢他試試看?王子是不可以輕慢的,他以後要做皇帝。沙彌雖小不可輕,你看他今天是小沙彌,以後就是大和尚,他成佛肯定比我們快,他是人天福田吶。

所以太宗皇帝聽了玄奘大師的話馬上心領神會,從此之後再不觀出家人的過失,看到哪怕再小的小沙彌他也都恭敬,這個很重要。

我們是三寶弟子,現在我們不能直接看到佛,但是我們可以看到出家人,這也是終南山那個普光老和尚再次強調的。他說,佛站在上面,你再供什麼,祂也不會吃你的,也不會用你的。出家人是活的,你供養給他,他可以吃;你供養給他,他可以用,他是代表佛的。是不是這個道理呀?所以恭敬出家人很重要,不能觀出家人的過失,這很重要噢。


輕慢譭謗出家人的人,會招來龍天護法的懲罰,遭遇禍事!

摘錄自益西彭措堪布《成就真實戒經略釋法音》 

出家人是佛陀的親近追隨者,是如來偉大家業的繼承者,是一切世間的無上福田,因此決定了他們具有廣大的功德,地位至尊至貴,世間一切眾生皆應恭敬。出家人無論男女老幼、智愚賢劣、持犯淨穢,因為是佛陀的種姓,顯現三世諸佛的清淨解脫幢相,身披無上解脫福田衣,手持應量器,因此佛在人天大眾之中再再告誡,必須恭敬出家人。

出家人縱然破戒毀禁,邪命惡行,違法背律,放逸懈怠,佛也從未開許一切世間之人包括轉輪聖王可以打罵譭謗他們。若打罵譭謗則違背三世諸佛的教言,與三世諸佛如同敵對,無疑造下無量罪業,後世三惡趣之報在所難逃。若具菩薩戒者打罵譭謗逼令破戒、具戒出家人還俗,則破菩薩根本重戒。

經中記載,縱然是惡心猛厲的羅剎夜叉、狂醉大象,見到披戴赤色少分袈裟者不僅不損惱而且恭敬尊重。然而到了末法時代,一些惡劣、愚癡、傲慢的國王、宰官、居士、長者等連羅剎畜牲也不如,損惱摧殘出家人。如此造下彌天大罪,一切信受三寶、護衛國土的天龍藥叉等,對此罪人心生嗔忿,不久罪人便會肢體殘廢斷缺,長時間中結舌不語,感受諸多難以忍受的痛苦,命終之後決定墮於無間大地獄之中。

如《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雲:「當觀如是過去羅剎,雖受無暇餓鬼趣身,吸人精氣,飲血啖肉,惡心熾盛,無有慈悲,而見無戒剃除鬚髮、以片袈裟掛於其頸者,即便右繞尊重頂禮,恭敬讚頌,無損害心。然未來世,有剎帝利旃荼羅王、宰官、居士、長者、沙門、婆羅門等旃荼羅人,心懷毒惡無有慈湣,造罪過於藥叉羅剎,愚疑傲慢斷滅善根。於皈我法而出家者,若是法器若非法器,剃除鬚髮被服袈裟諸弟子所,不生恭敬,惱亂呵罵或以鞭杖楚撻其身,或閉牢獄乃至斷命。此於一切過去未來現在諸佛,犯諸大罪,斷滅善根焚燒相續,一切智者之所遠離,決定當生無間地獄。」 

以大乘佛法而言,連對草木瓦礫等無情都不能起嗔心,何況輕毀修離欲善法的出家人?破戒比丘以其初發心出家的功德仍然超勝百千萬億的在家人。猶如金制的容器雖然破漏,但卻遠勝完好的木制容器一樣。 

佛金口親宣,他的出家弟子縱然毀禁破戒也仍然超勝一切世間外道。出家人縱然破戒,由於身著如來袈裟,又與清淨梵行者同住,且經常聞思三學聖教,所以很容易發起慚愧而懺悔罪業改往修來。如同一健足之人偶有不慎跌倒於地,但會馬上起來,在家人卻並非如此。

《贊僧功德經》雲:「縱使欲火熾燒心,玷污屍羅清淨戒,不久速能自懺除,還入如來聖眾位。如人暫迷失其道,有目還能尋本路,比丘雖犯世尊禁,雖然暫犯還能滅。如人平地蹶腳時,有足還能而速起,比丘雖暫缺屍羅,雖犯不久還能補。」

經中還說出家縱然墮地獄也如拍球入水,剛下即起,而在家人卻如石沉水,極難升起。

因此奉勸有緣者,千萬不可譭謗如來教下的僧寶眾,如對自己的惡心惡行不加以遏制,當來業報成熟時可能連如來都會譭謗。由此謗僧、毀僧、惱害僧人的身口意惡業,當於萬萬劫中沉淪於三惡道而難有出期。

如果由於往昔無知而曾惱害、譭謗過僧人,現在應當生大恐怖,克誠披露,求哀懺悔,發願盡未來際永不複造。

《贊僧功德經》雲:「是故殷勤勸諸人,勿毀如來僧寶眾,今生習惡因緣故,當來業成亦毀佛,緣茲身口意業支,永斷世間人天種,當墮三塗惡道中,億劫沉淪無休息。」又雲:「常能防護己業過,不談如來僧寶眾。」 

時至末法的當今,出家眾中魚龍混雜、良莠不齊,但不可否認的是,他們仍是人天福田,佛法的住持者,如果其剎那功德有體相的話,盡大地也無法容納。沒有今日的出家人,即便是當今的影像佛法也難以維持下去,當然也不可能有具三皈五戒、菩薩戒等的在家修行人。

因此作為白衣還是要平等地恭敬護持一切出家人,不能動輒譏毀污謗。當然在依止時可擇其善者而隨學。如果見到出家人犯戒行惡破威儀,即刻應當觀清淨心,切勿譏謗、傳佈惡行。對於在家人,出家人猶如長輩,所以他們縱然有過錯也應觀為清淨,委屈將護,婉轉善巧地規勸護持,縱然無力幫助他,也絕對不能揭露宣揚其過錯。

《贊僧功德經》雲:「縱見沙門犯戒時,當寬其意勿嫌毀,如入芳叢采妙花,不應摘選枯枝葉,廣大清淨佛法海,多有持戒精修者。其中縱有犯威儀,白衣不應生譭謗,譬如田中新苗稼,於中亦有稗莠草,應可一種敬良田,不應選擇生分別。是以世尊制諸人,不聽譭謗沙門眾,唯當尊重生敬心,同此受勝諸天報。」


佛教為何主張出家人完全禁慾​?

有人問,佛教主張禁慾,是否又主張苦行之嫌疑?答案是否定的。佛陀歷來主張中道,反對兩個極端:極端苦行與極端沉醉於五欲的享受。

傾於欲樂的生活,對修道無益,當然要避免,但是熱衷於苦行的生活,也是無法得到解脫的。所以僧團的生活,既否定極端的享樂主義,同時也否定極端的苦行主義。佛教主張的是中道的生活。只有按八正道去生活,才能獲得解脫。這是佛陀的根本意趣。

對於出家眾來說,絕對禁慾有三種原因。首先,佛陀對出家人說絕對的禁慾,是因為佛陀的根本思想是,愛欲為生死之根本,它是人間最大的束縛,所以必須遠離。從這種意義上說,修行的目的就是要脫離“愛著”和“系縛”。為了使出家人早出生死苦海,佛陀要求出家的比丘從人生最大的愛欲──性慾斷起,所以主張絕對禁慾。

其次。如果出家人也貪五欲,取妻生子,他的主要精力就會被分散,首先考慮的不是如何修道,而是如何養家餬口。愛欲生活和家庭生活是修行佛法、弘揚佛法最大的障礙。因此說,沒有梵行,就沒有出家人!對於出家人來說,出家學法的第一個條件就是要修梵行,自願終生不結婚,過獨身的生活,完全放棄愛欲,如此沒有家室之累,便有足夠的時間用於靜坐、教化眾生,護持和宣說“正法”。更能好好地集中精力,在解脫道上精進用功,以期早證佛果,所以,出家是解脫道上最理想的選擇。

更重要的是,出家人禁慾是為了更好地保存精力去習靜坐。根據中國古人的體驗,人的精力來源於三個方面:精、氣和神。三者中有一個使用過度,我們就有可能精力不夠,腰酸背痛,甚至萎靡不振。三者有時又可以互相轉化。所以對於一個專注靜坐的人來說,精力特別重要。有人講,色食人之大欲,要出家人禁慾,有違人性。這種說法是不妥當的。首先修行是多生多世的事件,也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比丘、比丘尼、沙彌和沙彌尼是屬於修行者中最高、最嚴格的一類,確實難行,因此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做到。如果有人自己認為還沒有那么高的“定力”與境界,無法修獨身的梵行,他完全可以退而求其次,絕不要勉強自己,跟自己為難。比如出家後,如果無法適應獨身梵行的生活,他完全可以舍戒還俗,回到社會上,以居士身份,重新找到適合他修行的最佳方法。所以說,儘管佛教主張出家人完全禁慾,這並不等於說佛教主張所有的人都過禁慾的生活,更不能說佛教仇恨正當的夫妻生活。絕對禁慾只對出家眾適用,而對占大多數的在家信徒來說,佛陀主張他們必須過正當的夫妻生活,不邪淫。

但我們也不能因此而否定,在芸芸眾生中,也有極少數人,當他看到在家生活猶如牢獄,出家生活猶如海闊的天空,想到出家的種種好處,選擇了出家。出家後,非常喜歡獨身梵行的生活,覺得很自在。這部分人就成為長期出家修道者。當然適合修梵行的人自古以來便只占少數,所以最後真正能堅持長期出家的人數不可能很多。

其次,出家人對愛欲並非採取壓抑的手段來處理,而是通過學習佛法、修習禪定後,他們深深地體會到禪悅為食、法喜充滿,遠遠勝過世間五欲之樂。正因為如此,出家人能正確對待世間的五欲之樂,對待愛欲並非使用有違人性的壓制方法,而是像大禹治水那樣,疏導它,使它升華並轉化成有用的能量,為修習禪定服務。佛法的妙用即在於此。

本文摘錄《澳門佛教》


慧律法師開示

在這裡我要交代各位

是與非要交給因果

你不是閻羅王

你不夠資格

批評別人,攻擊別人

人家對跟錯跟我們沒有關係

這個人沒有修行

你一直讚嘆她

他也不會成佛

這個人沒有那麼壞

你一直毀謗他

他也不會下地獄的

真正大智慧的人他說法

一定會講的非常圓融

他不可能讓你抓到把柄的

所以,不能夠傷害任何一個道場

任何一位法師

如果這樣做的話

你才擁有最基本的出家人的修養

在家居士才受五戒都要隱惡揚善

所以,三寶的事情

我們三寶裡面好好解決

我們寧可犧牲自己的生命

都不能讓三寶

讓佛教受人家毀謗

你說不是嗎?

我們是僧團的一分子

我們要堅守崗位和職責

我們今天是承先啓後續佛慧命的

我們是佛門的一分子

不應該傷害整個佛教

我們不應該互相傷害。

——慧律法師《修行人的通病》

 

僧和僧寶是什麼?最全的解釋都在這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