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慈悲心或惡心本身也是空的,既然如此,又何必執著善惡呢?
答:還有一對概念是“色”和“空”,所謂“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但如果色是空的,比如說螞蟻,螞蟻這個色既然是空的,為什麼還有對它生慈悲心或惡心的區別?再說,慈悲心或惡心本身也是空的,既然如此,又何必執著善惡呢?
索達吉堪布答:“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中觀的基本思想,也是《心經》的核心內容,以前我講《心經》時曾解釋過。所謂“色”,也就是我們眼睛所看到的東西,它的體是空的,這一點,以中觀理論可以推証。但這是站在實相角度上講的,也就是說,在佛菩薩的境界面前、在萬法的本體這一層面上,色和空無二 別。然而,從現相的角度、在我們世俗的一般顯現面前,色不是空,空也不是色。所以,對于實相和現相,一定要分開層次理解。
這樣的理解,其實與量子力學的分析是一致的。在量子力學中,觀察瓶子時,它的本質上是分子、誇克、亞誇克……但在顯現上,也就是說,當用眼睛看的時候,我們看見的是不是亞誇克呢?不是,而是瓶子。那為什麼眼睛看不到亞誇克呢?因為這是兩種概念、兩種層次,不能混為一談。
同樣,當我們用眼看見某個眾生時,比如說螞蟻,雖然它的本體是空性,但我們還沒有証悟空性之前,應該跟隨眾生器界的顯現來修行。怎麼修呢?你看到的是螞蟻,螞蟻有苦樂,我們就緣它的苦樂修慈悲心。雖然慈悲心或惡心的本體也是空,但在顯現中,善和惡會導致不同的果報,所以要斷惡、要修善。
就像那個瓶子,你不能因為它是亞誇克組成的,就不相信瓶子存在而把它扔了。扔了的話,沒有瓶子就不能喝水了,同樣,不取舍因果的話,就只有感受痛苦了,這是世俗層面的規律,我們每一個人的存在,都脫離不開這個規律。所以,現相和實相要分開。
在這個道理上,如果對佛教有全面的了解,理解起來會比較圓融。否則的話,不是滿腹疑惑,就是輕易判斷,甚至排斥,這都是不科學的。科學之所以被人認可,一位科學家在報告中說,它要具備三大特性,同時他認為,佛教也完全具備這三大特性。可見,佛教也是科學的,只不過有些問題要深入研究才會懂。
對善的執著是否也應該放棄
索達吉堪布
問:您說因為執著愛情,我們才痛苦,放棄執著,痛苦就不存在了。那您對善的追求也是執著,它是否會造成痛苦?您是否應該放棄?
索達吉堪布答:執著有兩種:一種會帶來痛苦,比如感情、財物,本來不值得追求,可你反而去執著它,就會產生煩惱;另一種不會帶來痛苦,比如你追求善法、利益他人,雖然這也是執著,到了最高境界也要舍棄,但暫時來講,它是需要的。
就像有兩種船:一種非常安全,可以載你過河,船到岸上就不用了,但正在過河時,不可缺少;另一種是危船,不僅無法渡你過河,還會帶來危險,這種船要遠離。
同樣,我們的執著有好的,也有不好的。好的執著暫時可以利用,最後應該放棄,而不好的執著必須放棄。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