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敏法師開示:

 

問:如何在繁忙的生活中,做得力的修行?

 

答:

【摘要】

 

1.原則:減少攀緣;一次只面對一件事情,

2.修行三學:

戒:正思、正業→五戒、十善圓滿

定:正念、正知→六根清淨

慧:正定、正見→觀察五陰無我

【內容】

 

  首先我們來想這個問題:「繁忙」會有什麼障礙?難道繁忙就會造成修行的障礙嗎?我還聽說聖嚴師父講過:「忙的人時間最多。」我不知道有沒有誤解他的意思,不過,根據我的了解,忙的人最有時間,可能是因為他很會計劃時間,而且能今日事、今日畢,該做的事情趕快將它做完,事情做完之後,真正才會有時間。如果拖延,或苟且敷衍,結果累積的事愈來愈多,到最後還是會更忙。

 

此外,除了對現有的時間能善加計劃之外,還須盡量少攀緣,因為一攀緣下去,就會沒完沒了。所以忙碌並不是絕對不好,問題是在於你如何從中做適當的調節,乃至將它變成一個很強的助緣。

 

  所以,基本上我的經驗是如此:減少攀緣,這是一個重要的原則。

 

  第二點,雖然事情排的很多,可是當面臨那件事情時,就只想那件事情。在我心中雖然有很多事情要做,可是我所面對的永遠就只有一件事情而已。這種心裡是在很忙的時候一個很重要的心裡調節。這個道理是我從宮本武藏的電影中得到的啟示。(中略)他說,在他一生的決鬥中,常常面對以一對多的場面,雖然面對很多敵人,可是在他的心目中,永遠只面對一個敵人而已。這句話給我很好的啟發。如此才有辦法全心全力地應付這件事情。這個敵人解決了,下面所要面對的敵人,還是「一個」而已。這是第二個原則。

 

  所以,除了少攀緣之外,一次只面對一件事情,也就是心裡面只想那時應該要想、要做的事情,在這二個原則之下,再來談談如何作得力的修行。

 

  何謂修行?修行就是修正錯誤的行為、言語、意念。佛法中的修行有哪些事情?身業方面是修正殺盜婬,口業是妄語、惡口、綺語、兩舌,意業是貪瞋痴。身口意三業相較而言,身口業粗,意業細。針對身口業方面的修行是戒學,對治意業的是定學及慧學,定慧最主要是對治意念或貪瞋痴。所以可以反過來想這個問題:如何在繁忙的生活中,作戒、定、慧的修行,學習戒、定、慧?

 

  受過戒的菩薩,你們是如何確定自己已經受戒了?(彼答:因為感到有防非止惡的力量。)這個力量是從哪裡來的?受戒時,是在念三皈依文時,納受戒體。因為受戒的意義,就是發願要自己約束自己。所以本來受戒是自己的事情,可是要求你在一個公開的場合表明出來,而且是在佛前、三寶的面前表明出來。如此有何好處?因為你在表明時,確定你的「意志力」?用佛法的術語稱為「思」。

 

  例如你在受戒時講出自己的名字,「就是我自己」,而不是替別人。而且說:「我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就是要確定我為何這麼做,不是為了其它的原因,而是為了修佛道、成佛道。而且以佛作為我的老師,並不是以其它的宗教或思想作為指導。因為其它的宗教思想也有五戒,天主教、回教、基督教等也都有自己的戒律,內容是大同小異。戒律是各各宗教都有的,而我所持的是希望像佛一樣的戒律。其次確定持戒的時間是盡形壽(五戒)或一日一夜(八關齋戒)。然後再確定內容。

 

  所以受戒就是把受戒的目標、意願、期限、內容,在佛前公開的表明,這種公開的表明等於是作一個意志力的確定。意志力是在修行當中,首先可以利用的。因為要有定力、慧力不太容易,這種比較高水準的心態,在日常生活中不太好運用;可是,意志力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應用的力量,不必在一些特定的時間、空間作學習。

 

  比如大家從報名參加開始,到今天來到這裡參訪,其實都是靠意志力的支持。當初看到公告時,就想:「我想去。」如果你心裡不想去,今天就不可能來這兒了。打算想去之後,如果想到星期天應該好好休息,意志力就薄弱下去,也可能會又打消想去的念頭了。乃至於報名之後,當天早上要出門時,遇到下大雨,或許因此不想去了。或者臨時有其它你覺得更好的事情,你就馬上轉移了。乃至於在途中,突然覺得不想來這裡,可能馬上就會走到別的地方去了。所以大家可以發覺,在日常生活中,意志力幾乎是我們常用的力量。所以首先意志力的應用很重要。

 

  如何能使戒學圓滿?戒學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是五戒或十善。如何使五戒、十善圓滿?第一點,應該要有「正思」,隨時培養正確的意志力,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觀念。在日常生活中,隨時保持正確的意志力。這是你不必特別去修習、特別去要求,而是可以隨時檢討到的。隨時檢討自己是往正確的方向,還是錯誤的方向。

 

  從正確的意志力自然就能引發所有正確的行為、言語。所以,應該以正思、正業,堅持自己所受的五戒或十善,令之圓滿。這是在日常生活中,首先要重視的兩個力量。建立正確的意志力,使心永遠往正確的方向。對於善法、佛法,意志力非常堅強。有的人是對於惡法意志力很堅強。教他打禪七打坐,他很痛苦,可是他打麻將可以坐上一、二天。教他拜佛、遶佛,他覺得很累,可是他跳舞可以跳通宵。

 

  所以如果能經常運用正確的意志力,逐漸就能使五戒、十善圓滿,而且能堅定的受持。所以,大家首先要注意的是內心意志力的方向,時常檢討它、利用它。用每一次正確的行為和言語來保證意志力,因為意志力只是在內心裡還不行,要發動出來才算。所以應該用實際上的言語、行為來肯定它、確定它。從內心發出來,做出來之後,使你的意志力更堅強。例如打了一次禪七之後,覺得很好,下次再去。內外互相的配合,這是第一個最重要的運用。

 

  其次,我們就要談定學了。什麼是定?簡單的說,「定」就是精神集中。要精神集中的話,首先就要了解,精神力量(心力)從何處來。精神的根源是在什麼地方?除了內在的意識之外,還包括外在的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這是精神的內容。此六識又是從哪裡來的?當六根接觸到六塵(六境)時,就會產生六識。「根」就是精神的來源之意,根是產生精神的來源處。眼識一定要從眼根產生,不可能從皮膚感產生,不能用皮膚去看,一定要用眼睛去看。當眼睛閉起來時,就看不到了,只能用意根去想像了。

 

  所以要了解精神集中的話,就要去控制六識,六識又是從根接觸塵而來。換言之,要討論禪定的話,就要討論如何守護六根令之清淨?應該以正念、正知。「正念」的「念」有不忘失、憶念之意。正念就是念念不忘所學過的佛法(包括三寶?佛、法、僧)。在日常生活中,隨時保持正確的憶念,隨時想三寶的事情。你們是否統計過自己一天能想幾次三寶的事情?一天之中,心裡自然而然心裡面出現與佛法相應的念有幾次?因為心裡出現幾次正念,就會影響你的心往那邊想。

 

  很久以前,我曾在報紙上看過一篇報導,有一位鍾楚紅的影迷寫信給她,他說:「我有算過,我一天想你六十五次。」他對鍾楚紅時時保持正念,所以他六根時時被鍾楚紅所籠罩著。一樣的,我們算一算,一天之中,不管做什麼事情,到底有幾次念頭,時常保持與佛法相應呢?你會感受到,你自己就像佛菩薩一樣,周遭的人也感受到你好像就是佛菩薩一樣?

 

  因為要防護六根,需要靠念念不忘。你心裡面一直保持什麼心態,就會使你的六根產生什麼樣的思想或狀況。所以正念是第一個要素。

 

  第二,正知的配合。正念是使它不忘失,正知是當正念失去時,馬上能察覺,把念頭再捉回來。常常有人打妄想打了半天,都搞不清楚現在自己在做什麼,不知道自己現在應該要做什麼。不知道這樣子的事情,是否正確,是否適合現在的時間、空間,是否適合我目前的身份?不是很有正知力量。

 

  其次,就談到智慧了。什麼叫做智慧?簡言之,智慧就是有辦法分清楚真與假。分清真假,在社會上也被普遍的要求。例如當一個售票員,他要有能夠分清楚真票、假票的智慧。銀行小姐則需要分得清楚真鈔與假鈔,這對他的工作很重要。在各個行業,其實就是要分清楚什麼是真的、什麼是假的。世間學問也是要教我們分清楚真假,例如我以前學醫藥,就是分清楚什麼是真藥、什麼是假藥,這個病判斷的正確、還是不正確。

 

  佛法裡大概不會教這些世間的真與假,因為這些在世間法裡就可以學到了。佛教裡要分清楚真假,最重要的主題是「我」。你能夠真正了解「我」嗎?對此若不能分別清楚,很多問題都無法根本解決。因為所有的根源都是從這裡發出來的。

 

  佛教認為是「無我」,所無的是什麼我?你要分清楚什麼是真的我、什麼是假的我,什麼是你錯誤想像出來的我。我的定義是什麼?你會認為「我」和別人不一樣,我是有別於他的,如此才會產生我,而且這種有別是到了「唯一」的程度。

 

  假設發生了一件事故,上帝或神來向大家宣布:「現在全世界的人類都將死光,唯有從我手裡拿到這一張票的人可以不死。」我們都會去搶這一張票,希望這個人就是我。

 

  對於別人的痛苦,我們不太能感受到。別人打針時,會覺得好像不是很痛,可是自己被打針時,會覺得特別痛,覺得我的肉和別人的肉不一樣。我們很少想到別人的痛苦和我們是一體的,當別人痛苦時,我們不會覺得好像是自己痛苦一樣。到醫院去看到很多病人那麼痛苦,因為痛不是在我們身上,所以我們會懷疑:「真的那麼痛嗎?」

 

  此外,「我」還有一個錯誤的感覺,會認為「常」,認為永遠都如此,而且我們會希望我是自由自在的,每個人都不願意老、病、死,希望自己自由自在,可以隨心所欲。事實上,這是不可能的事情,可是在潛意識裡,我們卻偏偏認為如此:「我的孩子是最棒的,我家的東西就是不一樣。因為我如何如何……」這是很難去除的。


  所以,大家不要小看它,以為這是很簡單的事情。事實去找你為何會執著我的材料。執著我上不容易,你非得的材料就是五陰,我們從五陰執著我,所以從五陰?色、受、想、行、識觀察。一般人很容易從肉體(色)執著我,這是很明顯的一個地方。此外,在精神方面?識執著我,再將識細分,它的內容還包括:感受(受)、思想(想)及種種的意志力(行)。從這裡確實去觀察。

 

  要觀察到無我,普通的觀察還不行,它需要有正確的禪定及見解來觀察。所以,第三點,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正定、正見。而正定是從第二點的正念、正知、守護六根清淨而來的。

 

  今天希望向大家交待的,日常生活裡面注意內心的力量?正確意志力,表現出正確的行為、言語。有正確的憶念力,配合正知力,一打妄想時馬上知道。以正念、正知為基礎,才會產生正定。以正定為基礎,再配合聞思修所得的正見,去觀察五陰。如此就可使五戒、十善圓滿;六根清淨,能了解到五蘊無我。這些是在日常生活中修行的大原則。

 

(講於法鼓山護法會會員參訪「如何在繁忙的生活中作得力的修行」,淨苑,1993.11.14)

 

【關鍵字】三學、戒定慧、正思、正業、正定、正見、五陰無我、正念、正知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菩提煉心 的頭像
    菩提煉心

    菩提煉心曼陀羅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