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如何做到無慾無求

淨慧法師

1、從世間法來說 要做到無慾

在世間法上,所謂的無慾,起碼要做到三點:第一點,對於名聞利養要看得破,放得下;第二點,在五欲的煩惱中,要把握得住,要站立得穩當;第三點,在眷屬上也要能擺得開。作為在家學佛的人,所說的無慾,就要慢慢地從這三個方面下手,從這三個方面看破、放下。

關於第一點,我們每一個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環境當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名聞和利養擺在面前,怎麼去面對它,是斤斤計較,還是得失隨緣?這件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因為名聞利養和每一個人的切身利益,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有著實際的利害關係。怎麼去突破它?最主要的就是要安於本分,守本分,本分之外的不去鑽營強求。

能夠安於本分,內心的煩惱就會慢慢地淡化。一切的煩惱都是從不守本分的追求中產生。所以,如何對待名聞利養,就以「守本分」三個字來解決。關於財、色、名、食、睡的五欲,和名聞利養有聯繫,又有區別,是一件事,也是兩件事。所說的五欲完全是一種過度的,過量的追求,完全是一種不守本分,不安本分的要求。所以,就要有一種潔身自好的思想,就要以持戒的要求,道德的要求來突破,跳出對五欲的追求。

關於對家庭眷屬,這是作為在家人,甚至出家人也是難舍難割的大事情。有些出了家的人,對家庭的父母兄弟,有的中年出家的人家裡還有子女,雖然出了家,對這些眷屬還是割舍不掉。不但在思想上牽牽掛掛,就是在實際生活中,也有分心的地方。既然出了家,所謂:割愛辭親,走入空門,就要以另外一種方式來回報六親眷屬的恩德,以修出世法,以解脫生死來回報六親眷屬。

出了家的人,如果說還想用財力來回報六親眷屬,那種牽掛就太厲害了,那就跟不出家的人沒有什麼區別。所以,出家人如何對待自己的六親眷屬,就要以求解脫,了生死,從根本上來回報。所謂:了生脫死,作人子弟的這一筆恩惠才能夠真正得到圓滿的回報。

作為在家居士來說,如何對待六親眷屬,這是做人的本分職責和義務所在。在盡到自己的職責和義務的前提下,從感情上要淡化一點。從責任上要強化,從感情要淡化,這才能夠提得起、放得下。如果在情感上過分的難分難舍,那本身就是修行的一種障礙。回過頭來說,在家居士對六親眷屬完全不能盡到責任和義務,那也是不對的。在盡職盡責中,又要淡化感情,這個不容易,要用智慧來處理這些問題。從無慾的方面來說,最起碼要處理好以上三個方面的問題,突破以上三個方面對修道的障礙,對自己成就道業的障礙。

我們在佛堂裡參加禪修的,老年人佔多數。對於老年人來說,來日不多,更應該在眷屬的觀念上逐步淡化,要看得破,要放得下。不要僅僅局限於這一生一世的眷屬關係,要回過頭來看過去無量劫,要放開眼光看未來,還有無盡的時空,還有無盡的善緣法緣。這樣就能突破眼前的障礙,共結未來的善緣、法緣和佛緣。

2、從出世間法來說 要做到無求

怎樣做到無求呢?在修行上,在世間法上,一切都是有求皆苦。世間法有求皆苦,修行上有求也是一種苦。因為有求就有期盼,有求就有妄想,有分別,有執著。一旦所求不能如願,就有失落感,甚至於會動搖信心,那就是一件很苦的事。因此,在修行上不要有所求。

第一,不要求神異,不要求看到菩薩,看到殊勝的境界。因為佛菩薩就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內心,就在我們身邊,就在我們舉心動念之間。不需要求,越求越遠,不求自得。有了靈異,有了靈感,不要欣喜;沒有靈異,沒有靈感,也不要失望。那就是一種無求的心態。有求就有分別,有分別就不是智慧,有分別就不平等,有分別就無法見到真理,見到真如,見到佛性。因為真理是無分別的,真如是無分別的,佛性也是無分別的。有分別就有缺陷,無分別就沒有缺陷,就是圓滿。

第二點,更不要求我要快點開悟,快點成就。成就得快慢,開悟得遲早,不能預約。會一個朋友,拜見一位老師,可以預約。哪一天開悟,哪一天成就,無法預約。因為那是一件善因善緣一切都成熟了,瞬息之間的機會。那是無法預約時間的。我們只要找到了正確的方法,成就、開悟就好比是我們的目的地,是我們的家鄉。只要找到了到達目的地,回到家鄉的正確的路,就一直走下去,不要左右顧盼,不要走一步退兩步,更不要起心動念:什麼時候才能回到家,什麼時候才能到達目的地。有一個廣告詞說:家就在身邊。家鄉離得我們很近,就在眼前。距離越近的東西,越是難以把握。

成功的經驗,歸家的路,開悟的機緣都在眼前,都在當下。就是我們要求速達,要求速成,分別、執著、妄想太多,太深厚,所以家就在眼前,煩惱是一個障眼法,咫尺萬里,無法跨越這一步,無法突破這個障礙。在目前的家好像離我們千里萬里,其實家就在身邊,就在眼前,但我們還漂泊在天涯海角,這是什麼道理呢?這是我們的業障太重,煩惱太重,執著太深,眼前的這個障眼的障礙太厚,一下子突破不了。如果有那種力量,猛然回頭,當下即是。就在猛然回頭的一念上,我們沒有力量。所以,在修行的路上,只問耕耘,莫問收穫;在修行的路上,一直走下去,一直修下去,一直在功夫上,在方法上用下去,家就在身邊,總有一天歸家穩坐。

第三點,幾乎所有講修行的書上都說:即心即佛,悟在當下,直指人心,見性成佛。這就給一些急於求成的人,產生了一種急躁的情緒,不肯耕耘,而是等待收穫。這是將心待悟。越等待,距離開悟的時間越是遙遠。所以,不要將心待悟,要在功夫上努力。

修行的路上,做到無慾無求,我們就能夠減輕很多負擔,丟掉很多包袱,就能輕裝上陣,就能比較快的到達目的地,回到自己的家鄉,回到自己固有的寶所。


淨空法師:不離名聞利養,難出六道

世間人所求的什麼?富貴榮華、名聞利養。世間人的心不清淨,被名聞利養染污,被五欲六塵染污。你看世間人的心,他安在哪裡?安在名聞利養裡頭。他那個心一天到晚所牽掛的就是名聞利養。

世間的名聞利養,統統是假的,那叫什麼?輪迴知見。生死輪迴的知見,你牽掛在生死輪迴上,你怎麼能出得了輪迴?諸位要知道,名聞利養、貢高我慢一現前,護法神就會離開,凶災禍害就會隨之而來。有一些人雖然他出家,他不懂得佛法的道理,也不曉得修行的方法,反而是邪知邪見,落在名聞利養裡面。正法裡面沒有貪瞋癡慢,心是清淨的;邪法裡面有染污,帶著貪瞋癡慢、名聞利養這些東西。正法是叫你把名聞利養、五欲六塵統統放下,叫你修清淨心。

看破、放下的功夫從哪裡做起?名聞利養要舍,要能讓給別人。自己修行常常要使自己身心清淨,這樣就好。名聞利養、五欲六塵、妄想分別執著都是染污,統統都要放下。被名聞利養染污,被五欲六塵染污,被妄想分別執著染污,你的心怎麼能清淨?你不肯把世間名聞利養放下,佛給你說法也枉然!世間人所追求的名聞利養、五欲六塵的享受,佛菩薩完全舍棄、放下。

世間人貪圖世間名聞利養、五欲六塵,果報在三途。我們無始劫以來生生世世搞生死輪迴,就是慾望在作祟;沒有慾望,就沒有輪迴了。佛勸誡我們:名聞利養、五欲六塵一點都沾不得;一沾上五欲六塵,就是生死輪迴!我們學佛,名聞利養、五欲六塵一概都不沾邊,只是一味地老實念佛、服務大眾,才能成就!佛常教給我們修福修慧,求福求慧。福是不是世間名聞利養?不是的。你要是把世間名聞利養看作福,求這個,你把佛的意思看錯了。福是什麼?福是定,就是清淨心,心清淨才是真福,清淨心多快樂!世間有錢的人、有地位的人,雖富不樂,他苦,不算有福,快樂是福,離苦得樂這是福。世間名聞利養、榮華富貴都是過眼雲煙,死了之後,一樣都帶不去。這個世間所有的名聞利養、一切財寶都是假的。要用多少精神、時間去爭取的名聞利養、金銀財寶,搞到後來一樣也帶不去,這是莫大的損失!人生榮華富貴、金銀財寶都不值得一顧,最重要的是光陰。光陰糟蹋掉、浪費掉,叫真正可惜。我們要抓住寶貴的光陰,認真修行,信願持名。

我們一天修學,我這一天沒有空過;一年認真修行,我這一年沒有空過。諸位要曉得,那時候你會感覺到生命很充實,你的時間沒有白過,生命有意義、有價值,你會真正感覺到幸福美滿。如果你一天到晚貪的念頭強,名聞利養、五欲六塵,你樣樣都要,你來生一定到三途!貪的力量強是餓鬼道的業因,你來生一定作鬼去了。你要是聰明,世間的一切不要去爭,吃得飽、穿得暖就夠了。你對於名聞利養、財色名食睡,稍稍有一點動心,就變成障礙,你就脫離不了六道輪迴。名利看得淡,日常生活容易滿足;粗茶淡飯的生活,能過得很自在、很快樂。人生第一幸福是身心健康、自在快樂,絕對不是名聞利養。世間人把名聞利養看得那麼重,那是看錯了,那是迷惑顛倒。覺悟的人,用名聞利養來護持正法,幫助一切苦難眾生,這是智慧!愚癡的人,得到名聞利養很歡喜,這是迷惑顛倒!世間人顛倒錯亂,沉迷在名聞利養裡,染污了自性!名聞利養、五欲六塵,都是六道輪迴的因緣。

人生也不過幾十年而已,可是貪圖名聞利養將來墮三惡道,那個時間就太長了,這是很可怕的一樁事情!念佛人口裡面念佛,心裡頭還是名聞利養,果報還是在三途!念佛能成佛,念佛也會下地獄。假借念佛自欺欺人,欺騙眾生,貪圖名聞利養,這個不如法!這個果報在阿鼻地獄,這是我們要知道的。真正的修行人,決定不搞名聞利養!修行人,如果希望別人尊敬他,依然是六道凡夫!名聞利養,要曉得那是假的;搞了,總是墮三惡道!如果貪圖世間五欲六塵、名聞利養,果報多半在三途。如果貪圖佛法、貪圖善業,貪瞋癡沒斷,果報在三善道,出不了六道。要出六道一定要斷貪瞋癡,這是我們一定要牢牢地記住!為什麼念佛人不能往生?就是他有牽掛,放不下,牽掛這個世間名聞利養、五欲六塵,害他生生世世六道輪迴。


淨空法師:念佛人平常就要學會放下

念佛法門真正簡約,人人能修,人人能成就,就看你自己肯不肯。換句話說,無上菩提,每個人都有分。

不要以為我很愚癡、很貧賤,要曉得,念佛法門是「三根普被,利鈍全收」。說個老實話,貧窮下賤之人成功反而容易,為什麼?他什麼都沒有,他妄想少,他容易放下;愈是豪貴,修這個法門愈難,他牽掛愈多,他放不下。

這個世間人的心不清淨,他的慾望很濃,貪瞋癡天天在增長,他那個心一天到晚所牽掛的是名聞利養,那叫什麼?輪迴知見。你牽掛在生死輪迴上,你怎麼能出得了輪迴?所以佛教給我們要舍,舍什麼?舍貪瞋癡三毒煩惱。一定要舍這個東西,你不舍,你超越不了六道,那個麻煩就大了!

所以諸位要修學,想在這一生當中真正契入佛境界,一定要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聞利養、放下貪瞋癡慢、放下五欲六塵的享受。

要想成就,就要真修,統統要放下!我一天到晚想,只想阿彌陀佛;念,只念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絕對沒有第二個念頭。用這種方法念佛,你念不久一定是萬慮咸休,所以你要會!

平時就要學會放下,平時就要為臨終準備,為什麼?臨終的時候,雖然阿彌陀佛也在其中,怕別的念頭打閑岔——在那個緊要關頭一打閑岔,這個往生的機會就錯過了。

我們學佛之人,最好心裡只有一個牽掛——要把阿彌陀佛變成我們心裡第一個牽掛,除這一個之外,其他什麼牽掛都沒有,那你就決定往生。


【貪婪,將人性推入了最痛苦的深淵】

■嘎瑪仁波切

●撕碎你的虛榮心

透過貪念,看看你現在,在為什麼而活?每個人都對物質、權力、名利等有著強烈的慾望;對身體的貪、對財富的貪、對權力的貪、對食物的貪,似乎永無止境。而支配這一切的,就是我們的貪念。

我們會為了大到房子或車子,小到手錶、包、衣服等物質而努力工作。從生起想擁有的念頭,直到目標達成,這個過程,其實是很快樂的。如果沒有好好享受這個過程,一旦出現更新的目標,則還來不及感受擁有的快樂,新的慾望就又把我們牽著走了。於是就會變成一直為某個還沒有得到的包或車這樣的欲望而活著。

我的弟子中有很多這樣的人,為車子而活、為手錶而活。只要有新款手錶上市,就要買來囤積,直到快要傾家蕩產了還是停不下來。另一個弟子是為恐龍而活,一幢六層的辦公大樓,到處堆放著恐龍骨架、恐龍蛋,幾乎把以前幾百億的財產,全用來買跟恐龍有關的東西了,而且買的時候都是幾百萬、幾千萬的價格,但是要賣一顆恐龍蛋,卻只有幾百塊、幾千塊。後來,他的家人打電話跟我訴苦:「整棟辦公大樓裡,全擺滿了恐龍的骨架,還有一些長毛象的骨架。因為交不起電費、水費,整棟大樓都停電、停水,面臨著被起訴的官司。現在,不只是自己,還把家人全都牽扯進去了。」

所以,慾望如果控制不了,就會變成痛苦的根源。

我從不反對弟子們擁有世間的物質享受。當你們想擁有的時候,可以擁有,並從中獲得快樂,而不是煩惱和痛苦。擁有後,若你能真真切切受用的到,這就是享受福報。如果只是為了享受而享受、為了消費而消費,那就是浪費了。有的人,目前看來很有錢,有錢到感覺無聊,不知道該怎麼花,所以就去拼命消費。通常當福報用得差不多了,以後的日子都很慘。

我的有些弟子很喜歡炫耀。她們會這樣講:「知道我在哪兒嗎?在米蘭買衣服啊!服務員問我:你試的衣服,這個要嗎?那個要嗎?我就告訴他們,這個、那個都不要,其它統統給我打包,我買了。太過癮了!」她買回家放著,衣服都沒地方掛,天天講:我好快樂!我好快樂!

真的快樂嗎?別人看她的精神似乎有問題—東西買完又不能穿;不能穿還說天天快樂。只能表示,她已經空虛到了極點,連痛苦和快樂都分不清了。買東西的當下,她獲得了虛榮的滿足感,別人那種羨慕的眼神追著她的屁股跑。她滿足快樂的就是這個,這就是虛榮心。

我們的眼睛,經常看到什麼都想要。我也有看到後想要的東西啊!當我到了歐洲,看到梵蒂岡的教堂非常壯觀,每根柱子都很高大結實,我就想:「這些好東西,如果用在寺廟建設,該多好啊!」

羨慕歸羨慕,也不可能把人家的教堂帶回來。只能用眼睛看,用照相機把它拍下來。後來在建設寺廟的時候,就學他們,做了四根莊嚴的大柱子,這也是福報啊!

●將別人的讚美,轉變成對方的優點看待

人們發自內心讚美偉大的佛陀,多麼莊嚴與殊勝,佛陀是實至名歸。祂不會因為人們的讚美而貢高我慢,而凡夫俗子恰恰相反,只要有人讚美,往往就像孔雀一樣,整個尾巴全部都翹起來,卻露出它那醜陋的屁股。

人也是如此,傲慢時自己不覺得,外人卻能看得明明白白。

如何才能在別人讚美你的時候,不產生傲慢心呢?

你可以將別人的讚美,轉變成對方的優點看待。西方人喜歡彼此讚美,你誇讚一個人,他很自然會跟你講:「謝謝。」講謝謝的時候,表示他在認同你的感覺。我們中國人,當有人誇獎你,心裡非常高興,表面上還說:「不是的,沒有啦。」假裝很謙虛,實際上很虛榮。別人誇你很漂亮,一句「謝謝」就能解決的問題,非要讓虛榮心不斷持續醞釀、升級。如此這般,自己就會疲憊不堪。

人與人的交往中,經常為了彼此的面子,難為自己、難為別人。別人沒有恥笑你的意思,你卻認為對方心懷不善,引發猜忌與爭吵。俗話說:「人心隔肚皮。」兩個人的思想本來就是分開的,你不可能完全知道對方在想什麼,把別人看透。

當我們與他人想法不一樣的時候,「適可而止」便顯得非常重要。不要把你的老底全盤托出,人和人的相處要留有餘地。你怎麼知道他是會害你,還是幫你呢?就像每個人都要穿衣服一樣,留給自己一點隱私的空間。

對自己不要偽裝,要赤裸裸面對自己的內心,把自己的虛榮心撕碎去觀察,把自己這顆心看透、看細。但對於別人則不要這樣,要給人家留有餘地。對自己要盡量真實,對他人要給予自由安全的空間;對自己要嚴格,對他人要寬容。這樣,我們就不會不懂裝懂,不明白裝明白,沒有能力裝有能力,不強壯裝成很強壯,來自欺欺人了。

●貪著、貪著,就無福消受。

現在很多女士,覺得「購物狂」是個光榮的稱號。不管有沒有需要,看見衣服、鞋子、包包,就想買;買了,閒置在衣櫥裡的有很多。穿了一次就打入冷宮的也不少。

購物要以自己的真實需求作為標準。無止境地購買,改換裝扮,並不能提升你的品味和素養,倒是會浪費你的福報。

僧服對於出家修行者來講,越老越值錢,越老越有加持力。我身上穿著的僧裙到今年,已經有十六個年頭了。我覺得它還是很好、很莊嚴。當你擁有的物質不多時,想法也會特別少,人自然而然就會輕鬆自在。

有些人,就算渾身上下穿戴的都是奢侈品,然而快樂對其而言,卻是真正的奢侈—內心的貧瘠與痛苦無法被包裹,空虛無處隱藏。其實,外人都看得清清楚楚,就他們自己不知道。從購物狂,很容易就變成貪欲狂,失控的人心每天都上演悲劇。這讓人看得更清楚:「貪慾不能帶來快樂,只能帶來痛苦。」做一個快樂的人,必須從逐漸減少自己的貪欲開始。

古人說:「人心不足蛇吞象」。印度的聖雄甘地也曾講過:「地球能滿足人類的需要,卻滿足不了人類的貪欲。」縱觀古今中外,有不少人統治了一個國家,還想統治另外一個國家,然後第三個、第四個附屬國……

慾望如果不進行控制,會剎不住車。不停膨脹的慾望,會給自他帶來災禍。

那些被抓起來的貪官和奸商,其實他們的錢財一輩子都用不完,卻還是會想方設法的去貪。這個時候,不是他的身體需要貪的實物,而是他的大腦,需要貪的快感;他們需要數字讓自己感覺舒適,以為數字能夠填補他們空虛的心。

貪著、貪著,就無福消受了。

2013 年11月,在羅馬召開的第二屆國際營養大會技術籌備會上,糧農組織總幹事達席爾瓦指出:「世界上有八分之一的人口長期飢餓。營養不良等問題,使過半人口備受困擾。最令人震驚的是,目前仍有超過8.4億人遭受飢餓。儘管全世界所生產的糧食,足夠養活所有人,但是卻有三分之一的糧食被白白地浪費掉了。」

當你在為選擇穿什麼衣服和鞋子發愁的時候,請想一想:還有很多人,連衣服和鞋子都沒得穿。當你一邊為減肥失敗而痛苦,一邊肆意浪費糧食的時候,全球卻還有8億人口在忍受著飢餓。

佛教倡導布施,告訴我們:不要有太大的慾望。若有多餘的物質,可以無私奉獻出去—「己所欲,施於人」,要懂得從自己的口中節省下食物,給有需要的人。這種節省,既可以控制自己的慾望,又可以幫助他人。

最好的精神食糧,是偉大的佛法。因此除了自己聽聞佛法以外,還要努力做法布施;把能夠淨化心靈的佛法傳播給他人,讓有緣人能學到妙法,與佛結緣,使他們以後,在面臨苦難挫折時,不會陷入沮喪而無法自拔,也不會因為失去錢、權而選擇絕路,這是很大的功德。

●隨喜功德可以對治妒忌心

人類的很多痛苦來自妒忌心。對財富、名聲、權利、臉蛋、身材、家庭,甚至周邊的親朋好友,只要是比你優秀的,都容易去妒忌。妒忌心,就像一張網,籠罩著我們全身。

當你覺得不快樂的時候,也許妒忌正油然而生。

我們經不起別人讚美比自己更優秀的人,經不起別人家的孩子讀書比自己的小孩更厲害,經不起別人穿的衣服比自己好、開的車子比自己的貴等等。人似乎隨時隨地都能不高興,常常一個突然就悶悶不樂了。這都是妒忌心在作怪—它也是人類苦難的源頭之一,但是卻都隱藏得很好,不易被發現。

佛陀告訴我們,隨喜功德可以對治妒忌心。我們最容易隨喜的是諸佛菩薩,因為祂們不會和我們爭寵,也不會讓我們產生攀比之心。你不會去想:「觀音菩薩穿得比我好看,度母菩薩長得比我年輕漂亮……」所以,比較容易生起恭敬心。

我們需要真心去隨喜讚歎諸佛菩薩、羅漢們、歷代傳承上師、所有的高僧大德、清淨修行的僧侶們,以及人世間數不盡的賢達人士、對眾生無私奉獻的人們。我們發自內心地隨喜讚歎他們的功德,他們為利益眾生所付出的一切。慢慢地,我們會習慣隨喜功德,讚歎那些能為他人無私付出的師兄姐,經常高興別人做功德。

如果你身邊的一個好友發財了,你因為妒忌他而悶悶不樂,人家便連杯茶都不會請你喝;如果你讚美他,他可能還會請你吃頓飯呢!

為什麼要妒忌呢?你不舒服,人家也不舒服。所以我們一定要學會隨喜、讚歎。

我們經常會面對佛菩薩而發大願:「想要利益天下一切苦難眾生。」現在有位苦難眾生買了一棟別墅,雖然你買不起,但你苦啥麼?你應該高興—不用你去為他買了。苦難眾生自己買了名牌服裝、名牌錶,不用你去幫他買了,你應該高興。苦難眾生修法修得比你好,可以去幫助其他眾生了,你也應該高興啊!你可以把被你妒忌的人,當成你的兒女;看到自己的兒女發財了、智慧增長了,你高興都來不及,怎麼會心生妒忌呢?

懂得隨喜功德,就是得到;因看見他人所擁有的而真心隨喜,為他人的進步而喜樂開懷。隨喜功德,會將妒忌心的業力種子滅掉,讓自己的福田也不斷增長,何樂而不為呢?

 

什麼叫隨喜?隨喜就能獲得他們的功德!

●羨慕嫉妒恨,只會帶來痛苦

有一種人,別人讚美他,他反而會這樣想:「你讚美我的動機,到底是什麼?」這時候,他心裡就有個惡魔出來了,這個惡魔,就是疑心病。

我們痛苦的根源,其中一個就是「疑心」。一件事沒有確定,我們總會自己預設結果,為此,我們總是懷疑、猜測別人行為與言語的動機。

另一個根源是「嫉妒心」,其表現就是:經常想「為什麼他可以擁有,而我不能擁有?」「為什麼他有那麼好的學問,我卻沒有?」「為什麼我只能做到部門經理,他卻是總監?」「為什麼我只會講課,他卻能蓋房子?」.....

人一輩子,做成功的事情很多,做不成功的事情也會很多。當我們不成功的時候,如果心裡產生懷疑、妒忌,便開始不舒服了。

很多時候,人不能比來比去,我們永遠有不足的地方。藏族,有句俗語:「人生何苦比來比去比到死呢?」

一個嫉妒心強烈的人,其實過得非常辛苦。因為別人任何的好處,都會成為折磨他的利器。 

 

佛教如何看待男女情欲

 

學佛人應該怎樣面對關於“性”的慾求?

 

如何身苦心不苦?

 

最愛自己--其實除了自己,誰也不愛

 

今生感情上特別執著的,往往是前世怨敵來討債

 

愛情的真諦是自私的!一切都是為了「我」,不是為了愛!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叫人障礙往生,六道沉淪!

 

情執的可怕--認清愛情的本質

 

這樣的一個東西有什麼可值得貪戀的?

 

何謂邪淫與正淫?

 

什麼叫邪淫?邪淫的種類和過患?

 

邪淫會招鬼,行邪淫者,善鬼神不守護

 

病大多來自邪氣,可以拜關公

 

學佛人應該怎樣面對關於“性”的慾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