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淨土宗的懺悔和積集資糧,是為了臨終時用的

淨界法師

業果的輕重有三段:第一個,約心;第二個,約境;第三個,約相續。我們講到第二個,約外在的環境來說明業果的輕重。

當我們在建立佛教的思想、建立正見時,就是開始在做因緣的觀察。佛教的因緣主要有兩個重點:一個是業力;一個是思想。我們的生命是由思想跟業力結合起來,才有今生的果報。

我們今天的主題——業果的道理,偏重在業力這一塊。所以學佛人剛開始要改造自己的業力,因為業力影響到生命的快樂跟痛苦,它跟解脫沒有直接的關係,卻有間接的關係。它主要主導我們生命的苦樂。

我們明白業果的道理,主要的修學只有兩個重點:一個是懺悔業障;一個積集資糧。第一個,懺除過去所造的罪業,在死亡之前趕緊懺悔;第二個,就是在生命當中,盡可能地積集善業。

懺悔業障、積集資糧,在聖道門跟淨土門的目標不一樣。聖道門的目的是為了追求來生安樂的果報,比方說善得人身、六根具足等等。但是淨土宗的目的,在斷惡修善,偏重在臨命終時沒有障礙這部分。

雖然臨命終時往生淨土是靠正念,但是,這個正念是要有條件的。古人說「願我臨終無障礙」,所以「阿彌陀佛遠相迎」。也就是說,我們必須在臨命終到來時,要為自己準備一點臨終的資糧。

一個沒有經過佛法訓練的人,一輩子就做一件事情,就是把過去的善業盡情享受,死命地花他的福報。花到臨命終時,大概福報花得差不多了。所以,現在善終的人很少,就是沒有病痛折磨,安安穩穩往生的非常少,因為他福報都花得差不多了,甚至透支了。

所以,淨土宗認為:既然臨終的正念很重要,我們一定要儲存一點資糧力讓臨終來受用。臨終的正念(明瞭的心)要現前,身心世界必須在一種沒有很大傷害、沒有很大干擾的安穩狀態下才可以生起正念。

淨土宗的懺悔業障、積集資糧,大部分的目的是為了準備臨終時用的。從臨終的角度來說,懺悔業障比積集資糧更為重要。因為我們臨終不一定要很快樂,但起碼不能有障礙。這時就必須要注意你的身、口、意當中有沒有很強大的業力,就是我們說的增長業。

我們會來到娑婆世界,每個人都有盲點。有些人喜歡造身業,做殺生、偷盜、邪婬的罪業;有些人殺盜婬做得不多,但口業很重,兩舌、綺語、妄言、惡口;有些人貪、瞋、癡熾盛等等,所以必須要在死亡到來之前,把自己的盲點抓出來。修行跟治病的道理一樣。醫生治你的病,你有十幾種病,他先治你最重的。我們對治自己的問題也是一樣,要把你的盲點找出來,就是所謂的增長業。

就是說,在你的日常生活當中,要滿足兩個條件:第一個,數數現行;第二個,深生好樂。這個行為是你一而再、再而三出現的,幾乎每天都會出現這個過失的,你要小心了。第二個,你要做這件事情時,心就像石頭一樣堅固,誰勸你都沒有用,深生好樂,用猛利的心來數數現行。這時在你的生命當中,這個業已經形成了增長業。

這種業在臨命終時,一定會起現行,它就變成臨終正念最大的阻力。如果我們沒有懺除這種罪業,就變成臨終時正念起現行,罪業也起現行。這時就很難從罪業裡面扭轉出來,因為我們薄弱的正念,是抗拒不了罪業的干擾的。所以,為什麼淨土宗人要盡量地去淨罪集資?因為我們必須要去創造一個安穩的臨終環境——所謂的善終。

在中國歷史上有一個公案,我們把它作一個例子來說明。宋朝的曹彬將軍,他是宋太祖打天下時一個很重要的大將軍。他年輕時讓人家算命看相,看相的陳先生說:「你的額庭飽滿,眼神炯炯有神,年輕時一定飛黃騰達。但是晚運,這個下巴,這個地閣,有凶煞之氣,有凶相,你很難善終,要麼生重病而死亡,要麼有殺身之禍。」

曹彬對算命看相這事很相信,就自我反省。他說:「我這個人脾氣暴躁,沒什麼耐性,個性刻薄,所以我要開始自我調整。」後來有一天,接到軍令,要去攻江南。那時江南守得很緊,他知道像這種死力抵抗的,一旦攻下城,一定是大屠殺,所以他就裝病。其他的將軍就來看他,慰問他說:「你得什麼病?情況怎麼樣?」他說:「我這個病非常嚴重,只有一種情況可以救,就是你們向我保證,一旦攻破城以後,不要濫殺無辜。」

這些將軍都是他帶出的子弟兵,就對天盟誓。對天盟誓,在古時候是很重要的。他們向上天歃血盟誓,這件事情就傳出去了。傳出去以後,江南老百姓聽了:喔!他把我們打下以後不殺我們,那我們乾脆投降好了。所以就投降了。他因為這一念的慈悲心,就用平和的方式把整個江南征服了。

這一念的慈悲心,他的相貌就改變了。他回到家鄉以後,又遇到那位相士。相士說:「你的相貌改變了,以前下巴的凶相消失了,取而代之是一種慈悲的光明。你肯定造了一個很大的陰德。」古人在這段公案裡作一個批註說:一念慈悲心趨吉避凶。

我們從佛法的因果道理來探討這個公案。相由心生,他有這個凶相肯定就有劫難,他的業障跑哪裡去了?消失了嗎?沒有消失!諸位要知道,業力必須有煩惱的念念支持才能相續。他的個性改變了,思想改變了,所以「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

其實我們不可能在短時間把一個業障改變了,不可能!這樣子「願我臨終無障礙」就變成不可能了。我們的生命有限,無始劫來留的問題太多,生生世世留的業障太多了,但是有一點很重要:改變你的心態!就是不要用心去刺激你的業障,就像《楞嚴經》說的,你可以讓業障沉澱下來。所以,懺悔業障真正的意思,就是改變思考模式。

我們在造業時一定有一個煩惱在活動,你把那個煩惱停下來,雖然過去的業還在,但是它沒有煩惱的滋潤,就不能起現行,那個業就沉到大海去,這叫帶業往生。帶業往生簡單地說就是:你有業障,但是不要去刺激它。這叫「帶業往生」。

我們大家都有業障,為什麼有些人臨命終時,業障不起現行,有些人業障起現行?因為你去刺激它。這個地方有地雷,你不去碰觸,它不會爆炸的。所以懺悔,更重要的就是改過,要斷相續心,否則這種「數數現行、深生好樂」的煩惱,一定會觸碰你的罪業,到時候會破壞佛號的正念。

所以,整個因果的道理,其實就在講怎麼樣去創造一個臨終安穩的環境,就是你要減損這種惡念的勢力,是這個意思。


在憶佛念佛中破除障礙、增長福報!

淨界法師

你用什麼心態來念佛?你必須把你的生命完全投入到彌陀的本願海當中,那麼依止這樣的心情把佛號提起來。那麼這樣有什麼好處呢?現前當來,必定見佛。現前指的是今生能夠見佛,當來指的是臨命終見佛。

那麼見佛有兩種:一個是必定見佛,一個是去佛不遠。那麼這一段經文在古德的註解當中有兩層意思:必定見佛叫作顯應,你很清楚地看到彌陀現前給你加持,這在《念佛感應》裡面很多公案;那麼第二種是去佛不遠,它是一種冥應,冥冥當中的感應,就是我們感覺不出來,但事實上阿彌陀佛已經幫我們化解很多障礙了。

所以我們有時候覺得好像我們念佛還有障礙,其實你不念佛更糟糕。

因為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本來她就對我們釋放一種憶念的力量,所以你一旦憶念的時候馬上感應。馬上感應,但是感應的情況,有一種是你能夠見聞覺知的,有一種是你不能見聞覺知的,叫作冥應。那麼一旦見佛或者是去佛不遠,你有什麼好處呢?不假方便,自得心開。你不必假借其它的方便力就能夠心開意解,破除一切的障礙,增長我們的善根。

這是把淨土的因果表出來,淨土宗的因地就是憶佛念佛,它的果地的功德就是現前當來必定見佛。那麼這樣的情況講出一個譬喻,如染香人身有香氣,此則名曰香光莊嚴。就是一個作香的人,他本身沒有香氣,但是他經常地跟香在一起,他就沾滿了香氣。

香氣如此,光明也是這樣,我們身上沒有光明,但是我們經常跟光明在一起,我們就能夠得到光明。那麼這個就是我們不斷地去創造佛號,然後以一種歸依的心整個順從在阿彌陀佛的本願功德之下。當然這個地方所強調的偏重在信心,一種信仰的心來念佛產生的一種現世的消災跟免難。

我們講一個實際的公案。在台中蓮社有一個佛友叫作李水錦居士,這個李水錦居士他的母親是受了菩薩戒的。後來這個母親她在七十幾歲的那一時候,她的右邊的胸口長了一個腫瘤,醫生的判斷是肝癌的第三期,這個癌細胞擴散了,已經沒辦法開刀了。那麼這個時候她躺在病床當中非常痛苦,因為癌細胞已經完全擴散了。

但是這個人,她對阿彌陀佛的歸依很強。她在六個月當中每天早課跟晚課的時間勉強自己起來憶佛拜佛,不能拜要他拜,不能專要他專。後來有一天晚上十點多的時候,她看到窗口有一道金黃色的光明整個照進來,照到她的身體。這個時候她突然間感到她胸口長腫瘤的地方的皮膚裂開來,流出很多黑色的膿血。那麼她把這個血擦乾以後,第二天早上起床,誒,她的精神體力慢慢恢復。結果再去檢查,她的肝癌的腫瘤完全消失掉了。

那當然這個是一種必定見佛,就是很明顯的一種感應,也就是說,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他每一個願都有一種加持力,那每一個願都釋放出對眾生的憶念。那麼這個居士她也釋放出她的憶佛念佛,包括對阿彌陀佛的順從歸依,也包括不斷的持名,結果去觸動了四十八願,對她產生一種強大的加持力而產生一種現世的安樂。

在大乘經典上說,佛菩薩他的福報可以跟我們分享,但是佛菩薩的智慧善根不能跟我們分享,智慧你要栽培。但是他可以把他的福報來幫助我們消災免難,這一點做得到的。

你看佛在世的時候有一個釋提桓因也是這個道理。這個釋提桓因他五衰相現了,他頭上的花枯萎了,身上產生臭味,乃至於衣服產生了污垢,身上失掉了光明,最後不樂本座。他知道他的天上的福報即將享盡,這個時候釋提桓因就去找大梵天,請大梵天幫他做一些法門,幫他延長壽命。大梵天說這個我沒辦法做,延長壽命對我來說沒辦法。大梵天說,但是有一個方法可以救你,他說釋迦牟尼佛現在剛好出世說法,你趕快去求他!

這個時候釋提桓因趕快化成一個人,到了人世間、到了精捨,看到釋迦牟尼佛的時候,他壽命剛好快要結束,他至誠地拜下去,念一聲「南無佛」就死掉了。死掉以後,因為他那種強烈的歸依的心跟釋迦牟尼佛的本願功德感應道交。所以他死掉以後變成一個鄉村的一個小豬,他就投生在這個母胎裡面。

但是因為他一種強烈的憶佛念佛歸依的心,他那個福報增長,結果那個母豬就像發瘋一樣,到處亂撞,結果就流產了。流產以後,這個釋提桓因那只豬就死掉了。死掉以後,他又回到他原來的位置,又多了一期的釋提桓因的壽命。

我覺得我們對於佛菩薩的功德沒有拒絕的理由,因為其實十方諸佛菩薩,他們的本願功德都在憶念我們。當然從現世安樂的角度來說,你念阿彌陀佛也好,念觀世音菩薩、念地藏王菩薩,你都可以跟佛菩薩感應道交的,這個沒有問題的。只要你真實地順從他的本願,你真實地憶念他的聖號,可能是在明顯中來對你感應,也可能是暗中對你感應。

但這當中有一個問題存在,我們會覺得有些時候我們求某種事情好像沒有出現,對不對?這個在《攝大乘論》有提到:說你所求的跟你的道業不相應的,佛菩薩不會給你,對你道業沒有幫助的,佛菩薩不會給你。所以這個地方大家要清楚。那麼我們在憶佛念佛當中依止信仰的心肯定能夠見到佛陀,肯定能夠得到破除障礙,增長福報,這是現世的安樂。


上淨下界和尚開示

【張鍾馗是一個造業凡夫,那麼他為什麼能夠以這樣的瑞相往生呢?】

帶業往生的意思,當然包括帶“善業”往生、也包括帶“罪業”往生。那他帶罪業怎麼往生呢?因為他臨終的時候,他的正念非常的強烈。什麼叫“正念”呢?他不是觀察空性哦,而是“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他在臨終的時候,真實的放下萬緣,順從本願,而願生彼安樂國。以這種堅定的正念力量,跟阿彌陀佛的本願感應道交,觸動了阿彌陀佛的加持力,把他接引到淨土去。

這裡,我們講一個實際的《淨土聖賢錄》的公案,來加以印證。

在唐朝有一位張鍾馗,這個人的家族是殺雞的,他的父親是殺雞的,所以他從小就跟父親一起殺雞,殺了一輩子的雞。到了晚年的時候,業障現前,生了重病。晚上睡覺的時候,經常做惡夢。夢到一個穿紅色衣服的人,帶了很多很多隻雞,跑到他的面前,那個紅衣人說:“啄。”這些雞就跑到他身上,去啄他的身體,臉部、耳朵、眼睛……都啄得流血了。等他一醒來,就全身疼痛。而且經常做這個夢,一睡覺就夢到很多雞,去啄他的身體。後來,實在痛得受不了,就跟他太太說:去請一個出家人來幫我消業障吧。這時候,就請了一位元出家人叫宏道法師。宏道法師看他這個樣子,就問他太太說:“他平常幹什麼的?”說:“是殺雞的。”“完了,是殺雞的!”就跟他說:“你要懺悔!要真誠地對這些雞懺悔,另一方面,你的念頭要斷相續心(指殺心)。”其次,再告訴他:“要好好的憶念阿彌陀佛的功德,憶念阿彌陀佛的聖號!”

他就在宏道法師的勸導之下,一方面懺悔,一方面念佛。經過了一段時間,他就跟他太太說:“群雞化去”,這些雞已經消失了。再過一段時間,他忽然說:“香氣滿室。”他太太也聞到整個房間有香氣。其實,聞到香氣的時候,就是跟阿彌陀佛已經感應道交了,他就要求他太太把他端坐起來,就坐在床上念佛,安然的坐化。

這個公案的意思是說:張鍾馗是一個造業凡夫,那麼他為什麼能夠以這樣的瑞相往生呢?就是——順從本願、欲生我國。在他臨終的時候,生命的最後關鍵,他選擇了順從阿彌陀佛本願,而不是選擇順從自己的妄想,所以這是他成就往生的一個關鍵。

這裡,需要我們說明的是,經雲“唯除五逆,誹謗正法”。當然,很多古德提出疑問說:第十八願是“唯除五逆,誹謗正法”。但是《觀經》裡面,造作五逆罪的人,照樣可以往生。這兩個怎麼解釋呢?

蓮池大師做一個融通:是說這個人,雖然生前造了五逆十惡、譭謗正法,但是到臨終之前才懺悔,懺悔就得清淨。因此,只要他能懺悔,這個人就不是五逆、就不是譭謗正法。關鍵點是:他有沒有懺悔?因此,我們去幫人家助念,當你發現這個人業障深重,沒有辦法順從本願。這時候應該叫他先懺悔,將他過去所造的罪業,從內心真誠地懺悔,斷相續心之後,再來順從本願。這就是往生的一個標準。這是講到臨終十念的情況。

 

我們遇境逢緣,第一件事情是先修空觀!

人是上升下墮的關鍵!得人身沒有修行,往後再也沒有機會了!

你只要失掉人身,你就永遠活在果報當中!

為什麼其餘五道眾生不適合修行?珍寶般的人身是修行的必須條件

為何人身難得?做人最尊貴!

 

天道忌滿,人道忌全,不能十全十美!否則物極必反!

沒有平時的正念,絕無臨終的正念,99%的人臨命終都是在一種躁動的環境

外在的因緣,你最好不碰,輕輕走過就好

福報越大的人,要越早收心--少去"分別"!一"分別"就會帶動攀緣。

看你的內心世界,就看到你來生

不能以通途的佛法,來衡量淨土法門

臨終的往生,取決於心中的愛取

臨命終,如果你不清楚你心中的地雷,你佛號念得再好都沒有用

往事不堪回首!生命只有一個結果,那就是沒有結果

一切隨緣,不要攀緣。多事不如少事,少事不如無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