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禮貌是不多管閒事
人生有四大多管閒事:扶爛泥,雕朽木,翻咸魚,燙死豬
爛泥躺得好好的,非要把人家扶上牆;朽木腐得好好的,非要把它雕成才;
鹹魚躺得好好的,非要給人家翻一翻;死豬死得好好的,非要拿開水燙人家。
話俗理不俗。
每個人的生活軌跡不同,不必把自己的價值觀,強加給別人。
不多管閒事,不強行干涉他人生活,是對每個生命最大的尊重。
《醒世恆言》裡講:“事不關己休多管,話不投機莫多言。”
與自己無關的事情,最好不要多管;談不到一起的人,就不必多說,不然就自討無趣了。
小區有位大娘,人退休了,閒不住,總愛管些分外事。
有戶人家的兒子三十好幾了,還沒對象,她就給別人操心起婚事來。
她有個親戚家的女兒,也算是待嫁之年,就打算撮合兩人。
她把那小伙子的照片發給那女孩看,結果被女孩委婉地拒絕了。
大娘不以為意,堅持讓她去相親:“人家的學歷,家室,身高都挺好的呀。”
女孩子拗不過,只好不情願地去了。
結果相親的時候,兩人只顧看手機,話也接不上幾句,女孩子飯吃到一半就走了。
結果是,大娘兩頭沒討好,反而惹得兩個家庭像躲瘟神一樣躲她。
很多時候,希望別人過得好並沒有錯,但忍住干涉他人生活的手,往往是更大的善意。
既然別人沒有開口詢問、求助,又何必喋喋不休地糾纏人呢。
狄更斯說:“最好的禮貌,是不多管閒事。”
世界就像一個萬花筒,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價值取向,要懂得把自己“當外人”。
不把自己的主觀想法強加於人,不用自己的生活去丈量他人的生活,才是真正的修養。
每個人的生活不同,不要把你的那套價值觀強加在別人身上,
分清自己與他人的界限,不是分內之事不管,他人私事非邀請不管,不危害社會公利的事少管,是修養。
多管閒事,給別人添麻煩、惹人厭還只是其次。
多管閒事最可怕的地方在於自以為聰明,站在高人一等的地方指指點點。
歷史上最有才華,最多管閒事,死的最可惜的人莫過於楊修了。
曹操平漢中時,連吃敗仗。想進兵,怕馬超拒守。想收兵,又恐蜀兵恥笑,心中猶豫不決。
適逢庖官進雞湯,有人入帳稟請夜間口令,操隨口答「雞肋!」
楊修見令傳雞肋,便讓隨行軍士收拾行裝,準備歸程。
結果,曹操以妄測聖意、擾亂軍心之名,將他殺了。
曹操若想明說,「收兵」二字自己不會說嗎?楊修恃才放曠,才自作聰明做不該做的事,說不該說的話,落得個英年早逝的結局,難道不是多管閒事之禍?
與楊修不同,唐代有個名叫婁師德的人,非要事不管,從不將閒語放在心上。
一次,他走在街上,忽然聽到有人指名道姓地罵他是畜牲,他假裝沒聽見,直接走了過去。
他的隨從實在忍不住,就說:「老爺,別人罵你,你沒聽見嗎?」
婁師德說:「他是罵別人吧,你聽錯了。」
隨從說:「他明明叫著您的名字辱罵,怎麼會聽錯呢?」
婁師德說:「天下同名同姓的人很多,他是在罵另一個婁師德。」
時,那人越罵越凶,隨從忍無可忍,又說:「老爺,那個人又在指著罵您是畜牲,連禽獸都不如……」
婁師德打斷他的話說:「他罵了我一句,你又對我重復一遍,你不是也在罵我嗎?不要多管閒事。」
鄭板橋在《贈君謀父子》中寫道:“多讀古書開眼界,少管閒事養精神。”
一個人的時間精力是有限的,如果總愛伸手管閒事,把注意力放在他人身上,難免就忽略了關注自己。
與其被瑣事擾得焦慮、煩惱,不如把時間精力放在提升自己,讓自己開心上。
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有人喜歡房間凌亂隨意的舒適感,總有些人喜歡用整潔的標準來要求別人;
有人喜歡休閒時打牌來消磨時間,總有些人喜歡多說一句讀書才更為高雅;
世事紛紛攘攘,只有庸人自擾。
老子曰:“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少管閒事,給生活留出呼吸的空間,
給朋友的建議適可而止,尊重朋友的選擇,給友情的舒適營造溫和的土壤;
與親人的相處,保持合理的距離,給家庭的和諧提供必需的氧氣。
《事林廣記·警世格言》有言:「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這句古話本是為人要句,卻總被忘記。一屋不掃,何來閒心管天下?
每個人各有自己的生活取向和價值選擇,不要作他人生活的上帝。分清自己與他人,不用自己的生活去丈量他人的生活。你看到的是四角天空,也許駿馬有更廣闊的草原。
佛家有個很好的詞,叫“悅納”,認可自己生活的同時,也要悅納多元的生活方式。
關注自己,管理好自己的生活;同時,不用替別人操閒心,分清自己與他人的邊界。
正如羅素所言:“只有玫瑰和茉莉一同開放,這個世界才會有參差多態的美。”
寓言故事的魅力之一,就在於其永不過時。
東郭先生遇到被獵人追趕的狼,愛管閒事又內心仁慈的他想救狼一命,便讓它蜷縮著身子鑽進自己的書袋。
獵人遠去後,他經不起狼的花言巧語,把狼放了出來,結局就是狼張牙舞爪地撲向東郭先生。
在冬天,農夫發現一條蛇凍僵了,覺得它很可憐,便把蛇放在自己懷裡,為它捂熱。
蛇溫暖甦醒過來,恢復了它的本性,咬了它的恩人一口,使農夫一命嗚呼。
雖然寓言故事已經過時,但其中的道理依然是顛撲不破的真理:
不分黑白對錯、不辨真假善惡的幫助,不一定會收穫好的回報。
當然,不多管閒事,不等於拒絕提供任何幫助,而是我們的幫助與關心是有原則有底線。
如果是自己的親朋好友確實需要你兩肋插刀提供關心説明,或者看到某件事朝著不好的方向發展而自己可以力所能及做點什麼,那麼建議你管,因為你的善良與幫助對他們是有價值的。
俗話說:“人有熱心腸,招攬是非多。”
在為人處世當中,助人為樂是好事,但一定要審慎思量、不能魯莽行事。
不分青紅皂白、不辨真假善惡的幫助,非但不會有好的結果,隨意出手的善意反而成為了引火燒身的導引。
俗話講:“飽經世事慵開口,看破人情但點頭。”
不是教人要冷漠處世,而是要拎得清,管別人的事情要懂得分寸,從實際情況出發。
有些人明明不習水性,卻去救落水的人,善心昭昭,卻罔顧事實。
最終不僅於事無補,甚至會搭上自己的性命。
有理性、有原則的善意,才是更大的智慧。
飽經世故慵開口,看破人情只點頭!
文:黎海濱(whlihaibin)
—1—
「飽經世故慵開口,看破人情只點頭!」
——這是廣東普寧南岩古寺的著名楹聯。
夜讀此聯句,我忽然想起一個老領導對我說過的話:
「人一輩子說話,可分幾個階段。先是不知道,不敢說;然後是知道了一些,說很多;最後,是知道了很多,不說了。」
忽有所悟。
——人到中年,飽經世故慵開口。人不投緣,不願多說;話不投機,不想說了。總之,不說也罷!
—2—
「孔子將行,雨而無蓋。門人曰:『商也有之。』孔子曰:『商之為人也,甚恡於財!吾聞與人交,推其長者,違其短者,故能久矣。」
《孔子家語》第二卷致思第八,記載了一個「孔子借傘」的故事。
有一天,孔子和弟子們外出。天突然下起雨來,大家都沒有帶雨具。這時,他們正好路過子夏的家。
子路提議說:「我們到子夏家借把雨傘吧!」
孔子連忙攔住子路,說:「不要去,不要去。子夏這個人我了解,他十分愛惜財物,他的東西別人是借不出來的。」
子路說:「我能把我的東西拿出來和朋友一起享用,就是用壞了都不心疼。難道老師借把雨傘用用,子夏都不肯嗎?」
「我不是那個意思。」孔子感慨地說道,「我們不能硬讓人家去干自己不願意去幹的事。只有這樣,我們大家友好相處的時間才能長久些!」
寧可自己淋點雨,也不貿然向別人借傘。孔子的想法是:子夏這個人比較吝嗇,我借的話,他不給我,別人會覺得他不尊重師長;給我,他肯定要心疼。既然子夏惜財,我們就不要難為他。否則雙方難免產生隔閡。
人到中年,越活越明白。「飽經世故慵開口,看破人情只點頭」。我漸漸懂得——與人和諧交往相處,就要像孔老夫子那樣,處處體諒他人、寬容他人。
—3—
人到中年,看破人情——「人情似紙張張薄」。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交流是避免不了的,於是各種錯綜複雜的人情網絡就交織在我們的生活中。但是有時候我們必須要認清人情這一東西,在有些時候比紙張還要單薄。
俗話說:「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這句話或許能夠表達出其中意思。這無所謂什麼人性的險惡,只是不同的人的不同選擇而已,當自己落魄的時候最不可靠的就是人情。所以只要做到自己問心無愧就行了,有時候不必放下自尊去討好別人,你自己強大了別人自然不會看不起你。
那些真正在乎你的人,不管你怎麼落魄,他們都還是會對你伸出援手的,相反那些用利益維繫的人情其實是經不起推敲的。所以我們必須明白這一個道理,有時候人情其實比紙張還要薄弱。
—4—
人到中年,看清世事——「世事如棋局局新」。
我們永遠不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麼事情,有些事來的毫無徵兆,有些人走的無聲無息。我們需要的是活在當下,珍惜當前的每分每秒,不要等失去的時候才後悔莫及。
世事難料,沒有什麼事情是一成不變的,那些人們一直認為不可能的事情,也許在下一秒就會發生。有這樣一句話「世上烏鴉一般黑」,人們之前一直以為烏鴉都是黑色的,當人們發現了白色烏鴉的存在的時候,確實顛覆了許多人的認知。
遇到任何難事都不要驚慌,當自己回首往事的時候,只會更加值得回味而已。我們要相信明天會更好,新的一天就是新的開始,一切不如意的事情都將會過去。當你經歷大起大落之後,你會明白再大的事也不過如此而已。
「人情似紙張張薄,世事如棋局局新。」
這兩句出自《增廣賢文》的話語,值得每個中年人咀嚼、思考。
—5—
「後漢司馬徽不談人短,與人語美惡皆言『好』。有人問徽安否,答曰:『好。』有人自陳子死,答曰:『大好。』妻責之曰:『人以君有德,故此相告,何聞人子死,反亦言好?』微曰:『如卿之言亦大好。』」
明·馮夢龍在《古今譚概》書中,刻畫了這樣一個「好好先生」——
東漢有個人名叫司馬徽。他從來不說別人的短處,同人談話時,對別人的看法不管是贊成還是反對,他都說「好」。
有人問他近來身體是否健康?他回答說:「好。」
他有個朋友死了兒子,前來告訴他,他回答說:「很好。」
司馬徽的妻子聽了心裡很不安,責備他說:「別人認為你是個有德的人,才把自己死了兒子的事告訴你,你怎麼聽到人家兒子死了也說『好』呢?」
司馬徽說:「你剛才說的這番話也很好。」
他的妻子哭笑不得。
年少時,我讀這個「好好先生」的典故,曾按語文老師的提示,把「好好先生」當作一個貶義詞,認定司馬徽為人缺乏立場與原則,不分是非,不敢得罪人,消極無為,只求平安無事。
人到中年,越活越明白。我漸漸改變了自己的看法,不再把「好好先生」當作一個貶義詞。。
——做個「好好先生」,逢人多說「好」,何嘗不是一種為人處世的妙策?
—6—
「飽經世故慵開口,看破人情只點頭!」
人到中年,我忽然覺得——做個「好好先生」,待人接物,嘴上多說幾個「好」字,有利於構建和諧社會。
「您好!」這是中國人日常中的招呼詞。「過年好!」這是中國人正月里的開場白。「祝您一切都好!」這是中國人最真誠的祝福語。
人到中年,越讀越明白:一個「好」字,簡潔明快。《說文解字》上說:「美也,從女子。」好,是中國最常用的漢字之一。
「一帆風順年年好,萬事如意步步高」,折射著老百姓心底裡面最簡單的滿足。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承載著中國人千百年來最樸素的願望。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美不勝收,令人讚嘆美好。
江花競秀,春水清澈;奼紫嫣紅,大江奔涌。白居易以一首《江南好》,生動地描繪出江南春意盎然的大好景象。
「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品德高尚,叫人稱讚。在王冕的《墨梅》中,梅花不僅顏色好看,香氣更讓人沉醉。這也告訴人們,為人處世中,如梅花般的高潔品性,更讓人尊敬。
好,是一種情感。有一種姻緣叫「秦晉之好」,有一種友情叫「竹馬之好」,有一種交情叫「通家之好」……好伴侶、好朋友、好鄰居,熱絡的情感讓社會更加和諧。
好,是一種幸福。花好月圓,百年好合,團圓美滿是人們的心願。千百年來,我們為著這份期許而不斷地拼搏、奮鬥。
好,是一份期盼。家人有更好的生活,孩子有更好的教育,離家的距離再遠,也阻隔不了心與心的距離,只願與最好的人相伴。
好,是期待美滿。好,是選擇希望。每一年,每一天,我們最美好的祝福始終是:國好家好一切都好!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