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業,要在菩提心的引導下
淨界法師
佛在世的時候有一個叫做須賴的居士,名叫須賴。這個居士他受了三皈五戒以後非常精進地修學,嚴持五戒,供養三寶,而且更重要的是他專修忍辱,他給自己的條件就是一生絕對不發脾氣。任何人對他的刺激,他選擇忍辱,安忍不動。
後來他就從年輕開始學佛,到晚年的時候,他的福報非常地強大,因為他修布施、又持戒、又能夠忍辱。他晚年的時候福報大到生命程度呢?連忉利天的天王王帝釋都感到害怕。因為帝釋看到人世間有一個這麼大的福德之人,他很害怕這個人死掉以後會來奪取他的天王的位子。所以,人總是會保護自己啦,帝釋就派他的眷屬想要去破壞這個人的福報。就派了很多人下去,在須賴的家庭外面跟他吵鬧,甚至於拿棍棒去打須賴。但須賴他本身修忍辱啊,他告訴他自己:我寧可選擇忍辱,我要保護我忍辱的功德,我也不能做出負面的回應。所以這些人雖然去打他、罵他,須賴還是選擇忍辱。這個時候帝釋天他又換了另一個方法,他又派他的天女下來以美色來誘惑須賴,希望破壞他的戒體,但是須賴也是選擇——我寧可選擇我的持戒的功德,我也不放縱我的煩惱。所以,在順逆兩種因緣的刺激之下,須賴都能夠保存他的福報。
這個時候,帝釋就非常緊張了,他只好親自下來跟須賴溝通。他說,你福報這麼大,我很害怕。你死了以後,你肯定福德力比我大,來奪取我的天王位子。
須賴說,你不用害怕。他說,我的所有的善業,我是發菩提心的,我要把我的福德往無上菩提的方向走,我的福德絕對不會在人天裡面得果報。帝釋聽了以後就非常歡喜,也安心地離開。
所以就是說,一個美好的善業,它必須有一個非常美好的、正確的思想來引導。因為他的菩提心的引導,使令這個善業不會在人天得可樂的果報。我們都知道,人天果報是雜染的,帶業的,帶有煩惱和罪業。
所以說,“動身發語獨為最,引滿能招業力牽”就是說,當我們在作意我們來生要去哪裡的時候,你一定要注意你現在的思想是什麼思想,因為它是生命的主導者。
你現在的思想是跟三惡道相應,你一定會到三惡道去,即便你造了善業,你也是在三惡道裡面享受福報;
你現在的思想是人天的五戒十善的思想,你一定會到人天去享受應有的果報;
你現在的思想是淨土的思想,你也一定往生淨土,你所念的佛有多少、你的福報力有多少,只是影響你品位的高低而已。
所以我們要永遠知道,我們的生命是由我們的思想變現出來的。前生變現今生,是這個道理;今生創造來生,也是這個道理。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每一次的投胎,我們生命不斷地在歷史重演。假設我們不做出一些改變,我們就活在《楞嚴經》說的“輪回性”——你前生是什麼思想,你今生還是什麼思想,然後又去創造一個生命體,生命體又產生一個等流的思想,我們就在那個地方轉轉轉轉轉……
我們就永遠轉不出來,直到有一天你遇到了佛法,直到有一天你真正地覺悟,直到有一天你告訴你自己——我一定要改變,你的生命才能夠從過去裡面跳脫出來。這個就是我們說的“諸法因緣生”。
我們現在可以做一個總結,什麼是“諸法因緣生”?六祖大師有一句話講得好——一切法“不是風動,不是帆動”,是“仁者心動”。
你念頭一動,你看看你日常生活當中從白天到晚上,你經常起什麼樣的念頭。一天的念頭大概就是你一生的寫照。你平常待人處世、順境逆境,你習慣性用什麼思想來面對你的外在的環境,你大概就知道你來生會去哪裡,除非你做出改變,否則你的生命已經產生一種強大的等流性。
尤其是你到了五十歲以後,如果你還不改變,你的生命就會定型,你來生的雛形在你內心的世界大概已經規劃出來。
淨界法師:你覺得一個人受戒跟不受戒有沒有差別
我問大家一個問題,你們覺得一個人受戒跟不受戒有沒有什麼差別?
你們兩個人都在說好話、做好事、存好心,對不對?
有些人說我不一定要受戒啊,反正我存好心就好了、做好事就好了,這個觀念對不對?其實是不對的。
因為你沒有受戒你就沒有戒體,沒有戒體這個在唯識的專業名詞就是說你內心不能產生一種抗拒惡法的力量。
當然,我們相信你在一個清淨的環境你一定會說好話、做好事、存好心,但是,你遇到惡因緣刺激的時候,你就未必。
所以當你沒有受戒的時候,我們只能夠說你想要說好話、做好事、存好心,
但是你受了戒就是——我一定要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
淨界法師:宇宙有兩種很大的力量,可以讓我們離苦得樂
所以我們現在就是說,宇宙間的確是有兩種很大的力量,可以讓我們離苦得樂:
第一個是我們內在心靈的力量,
第二個是存在法界的彌陀的四十八願。
這兩種力量缺一不可。
一般來說,修聖道門的他會重視止觀,他強調內心的力量,他不想跟彌陀感應道交;
一般來說,淨土宗的人重視佛陀的力量,他不重視內心的調伏跟安住,他說完全靠彌陀就好,但是這個思想是錯誤的,因為我們內心假設沒有加以淨化、沒有加以提升,我們念佛是不能跟彌陀感應道交的。
諸位要知道,阿彌陀佛對眾生的救拔,在經典上的解釋——佛陀不能夠無條件地救拔我們,佛陀的救拔是有條件的救拔,這是淨土宗跟上帝的思想最大的差別。
所有的佛教都必須建立在諸法因緣生,什麼叫因緣?就是每一件事情要出現,它有它背後的條件,事出必有因。所以我們自身的准備是很重要的。同樣一句佛號跑到不同人的心中會產生不同的加持力,這表示諸法因緣生。
佛陀度化眾生就是——你准備好了沒有?你有一分的准備,佛陀給你一分的功德;你有三分的准備,佛陀給你三分的功德;你有十分的准備,佛陀給你十分的功德。這才是真正的淨土的思想。阿彌陀佛的加持力是建立在諸法因緣生的角度來談加持,所以我們自身的准備就變成非常重要。
到底我們心中要准備什麼樣的條件?我想我們花三天的時間來跟大家談一談,當我們用什麼樣的心態來憶念這句佛號是一個最佳的准備。這個主題我想值得我們去探討一下,就是說我們雖然念佛,但是我們是不是做一些相對的准備。
【745】從根本上去改變你的生命,那你今生會有大突破的
淨界法師
第九十四卷
請大家打開講義第二百一十七面。我們看庚一的舉三佛以勸持經。
本科是整個跡門的流通分的第二品, <見寶塔品>。 <見寶塔品>等於是很難得地釋迦牟尼佛把十方二世諸佛請來。什麼叫二世呢?過去世是多寶佛,現在世是釋迦牟尼佛,當然未來世還沒有成就,就不能請了。
那麼這兩世請來以後,再把自己的十方的應身佛請來,就構成了十方二世諸佛,簡稱為三佛,過去佛、現在佛跟十方佛。在這麼隆重的情況之下,這三尊佛做什麼事呢?證明《法華經》所說的一乘的因地的殊勝、果地的殊勝。
什麼叫因地的殊勝?看看空中你就知道了,寶塔在虛空中。就是不管你修什麼法門,你念佛也好,持戒也罷,到底你今天念佛是不是成佛的因?當然念佛可以往生,持戒可以讓你尊貴,但是這跟成佛其實沒有直接關係,因為你們都沒有找到成佛的正因。每一個法門都有它單向的功德,佈施成就富貴,持戒成就尊貴,忍辱成就莊嚴。
但是單向的功德,我們前面說過,單向功德是沒辦法成佛的。成佛必須要有總持的功德。你要把這些單向整合起來,那就只能靠清淨心、菩提願了。所以成佛不是你修什麼法門而成佛的,成佛是你的心地法門,你的理觀的智慧,這個是成敗關鍵。
你修的法門是影響你的成佛的快慢。你比較精進,廣修六度,你成佛快一點;你修得比較少,成佛慢一點。但是,你是不是走在成佛的跑道上,那就完全看心地法門了,你的清淨心菩提願,就是看的是這個。你沒有走到這個跑道,你怎麼修都沒有用,你只有得到單向的功德。如果你今天不安住一佛乘的因地,說實在的,你今生的成就就非常有限了,依你的壽命來看,你今生也就跟三寶結個緣而已。
因為單向的功德,你完全靠事修,蕅益大師在《彌陀要解》上說,你不修理觀,不站在成佛的因地上來念佛,就算你一句佛號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然後你日課十萬,一天讓你念十萬,這是極限啊。我們有試過,你一天要念三萬聲佛號就很難,給你念十萬好了。然後呢?你念一百年,就給你念一百年,如救頭燃地去念一百年,每一天念十萬聲佛號,你消的業障如爪中土,未消的業障如大地土。
就是說,諸位!我們輪回到現在,如果你試圖完全靠事修去找到突破,那我跟你講,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無量劫來,你永遠被阿賴耶識的業力跟妄想掌控,這個大魔王你沒辦法突破它的。就是你修單向,它根本不怕你。阿賴耶識就不怕你修單向功德,因為你逃不出它的手掌心。但是你從根本上去消滅它,你內觀清淨心,把你的摩尼寶珠拿出來,發起菩提願,你從根本上去改變你的生命,那你今生會有大突破的,因為你從內在的改變跟你外在的事修是不一樣。
但這種觀念為什麼一般人不容易理解?第一個,《法華經》佛陀本來就很少宣說;第二個,說了你也不信。所以怎麼辦呢?佛陀只好把十方二世諸佛都請過來,不是只有我這樣講,十方的應身佛跟他的本家的弟子也是這麼說的。過去佛是這麼說,現在佛也這麼說,十方佛都是這麼說的。
所以,我們一個弟子疑根比較重,看到這麼多佛都這樣講,那就接受了。
這是佛陀把十方二世佛請來的目的,所以三佛勸持。
你的心不要活得太表面,最好是能夠活得深層一點,讓業力沉澱, 所以這個「都攝六根」很關鍵!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