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教育孩子不可缺少的「五要」】

宋代家頤說︰「教子有五︰導其性、廣其志、養其才、鼓其氣、攻其病,廢一不可。」意思是︰教育孩子,要從五個方面做起︰一、是引導孩子養成純真而善良的本性;二、是開闊孩子正確而堅定的志向;三、是培養孩子一專多能的才華;四、是鼓勵孩子果敢而堅強的膽略;五、是糾正孩子的毛病和差錯。這五個方面缺一不可。

一、導性情

教育孩子最根本的,就是要幫助孩子守護好他的心性,培養他的真性情。而如何做到這一點?不是靠言語,也不是靠新概念,更不是靠練習題與考試題,而是靠「生命的體驗」——它是孕育在生活之中的。

讓孩子們更多地與大自然相處,與生活實踐相融合,讓孩子從小就能感受到與人相處的樂趣,感受到人性的光輝,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與變化的規律,而不是過早地有了功利心。

對孩子要有充分的尊重、瞭解與發現,不是抽象地看待孩子,而是很具體地對待孩子的言行舉止,幫助他們成長為最好的自己,獨特的自己。

「知行合一」,一定要注重孩子的體驗與實踐。經常帶孩子去戶外,跑跑跳跳,保持孩子活潑的天性;帶孩子去博物館和展覽館,刺激孩子的求知欲,保持孩子好奇愛問的天性;培養孩子閱讀的習慣,不但可以增加知識,而且正如曾國藩所說︰「惟讀書可變化氣質。」使孩子在性情純真中培養規矩,學會做人的道理。

二、廣志向

孩子在童年和少年階段還沒有明確的奮鬥目標,也不可能有具體的人生理想。所謂「從小立志」,實際上就是從小培養孩子的胸襟、氣度和魄力。

王陽明說︰「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真正成功的教育並不僅僅是智力教育,應該同時把孩子的非智力素質如意志、感情以及道德素質培養好,而更重要的是把孩子的「志」立好。

教育不僅僅在於教孩子多識幾個字、多做幾道題,更重要的是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通過言傳身教、潛移默化,逐步使孩子形成一個童真的「夢」。以後隨著知識的增加、眼界的擴大,便慢慢地形成一個畢生為之奮鬥的人生理想。在這理想之前的童真的夢,便是通常所說的「志」。

一個從小立大志的孩子,對任何一件事都不會滿足於現狀,有追求完美、追求最高境界的欲望;取得一定成績之後,總有更上一層樓的決心和氣魄。這樣的人不成功於此,必成功於彼,而且成功的規模也往往比較大。

因此,千萬不能錯過孩子童年、少年階段的立志,這對孩子的一生具有決定的意義。它比其他所有教育和培養都更重要,也更不可彌補。一個人錯過了其他東西或許可以補救,一旦錯過了立志的最佳時期,則永遠無可救藥。

三、養才華

父母能為孩子做的最有價值的事情是培養孩子的天賦,並讓天賦發展為貨真價實的才華。孩子喜歡畫畫,就送他去學畫;孩子喜歡音樂,就忍受他製造出來的並不「音樂」的聲音;孩子好像對什麼也沒表現出過多的興趣,那就不要急,引導他接觸並產生興趣。

給孩子創造一個寬鬆的環境,對孩子因勢利導,和孩子一起學習,造成全家學習的氣氛,在這種薰陶中讓孩子自由發展,有利於孩子才華的培養。

小孩子的工作就是玩耍。留給孩子充分自由玩耍的時間,枯燥的識字、背古詩之外,給孩子講講有趣的故事,或者一起到沙灘上堆幾座「城堡」。

四、鼓勇氣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勇敢,不畏懼失敗,敢於當眾表達自己的想法,但是培養孩子的勇氣不要操之過急,要有耐心,培養孩子對事物的熟悉感,讓孩子對害怕的事情慢慢熟悉起來,逐漸熟悉的感覺會令謹慎的孩子獲得安全感。

對膽小和不自信的孩子,父母要多讚美多鼓勵,不要上來就給貼上標籤,「這孩子就是害羞,這孩子就是膽小」,對孩子也別管得太多,適當放手,孩子玩耍時可以讓他與膽大的孩子一起玩,因為孩子都喜歡與同齡夥伴玩耍,容易受同齡人的影響。

五、改毛病

要改掉孩子性格上的毛病。刻薄的,要教他懂要得寬厚;兇暴的,要教他懂得溫和;浮華的,要教他懂得樸實;好表現自我的,要教他懂得含蓄;輕躁的,要教他懂得穩重。

教育孩子,應當先剔除他的傲慢心,長養他謙虛的美德,使他能溫恭退讓,行為舉止沒有邪僻。

國學大師錢穆,小時候記憶力非常好,每篇文字大約讀過三遍就能背誦。他最愛看《三國演義》,九歲時便能背誦。

錢穆父親的一位朋友聽說後,便當即考他「諸葛亮舌戰群儒」一節,錢穆居然一字不落地當眾背了出來,眾人驚為神童。錢穆也沾沾自喜。

第二日,他隨父親出門,經過一座橋時,父親指著橋問他︰「你認識『橋』字嗎?」錢穆回答認識。父親問︰「用木字易馬字旁,是什麼字?」答︰「是『驕』。」

父親接著說︰「驕字何義,知道嗎?」錢穆點頭道︰「知道。」到這時錢穆才知道父親的真意,臉一下子紅了。

教育孩子有針對性地,在適當時機點出來,比疾言厲色有用得多。

 
Cogito Ergo Sum 的相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