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念經、拜懺、做水陸,何以不及念佛?

印光大師 

念經、拜懺、做水陸,何以不及念佛?

以念佛,人皆能念故。念經,則雖有百僧,念者難得有五十人。有不識字者不念,有識字口齒鈍,其快如流不能隨,亦不念,有懶坯雖能念而不肯念,故成虛文者屬多半。念佛則無一人不能念。即懶坯不肯念,而大家一口同音念此極熟之六字佛號,彼若不塞耳,則此六字,歷歷明明由耳根以貫入八識田中,其人心中,固一句一句之南無阿彌陀佛,從始至終,常得顯現。

雖不念,與念之功德亦差不多少。況一切來往之人,孰是塞耳不肯令聞之人。既不塞耳,則亦以此六字,由耳根以貫入八識田中矣。一句染神,永為道種之利益,唯念佛獨有,念經則無者。以文句各異,不熟者不知是何文。即熟者不攝心諦聽,亦難了了。光之愚誠,不僅為尊夫人計也。


印光大師:為什麼說念佛利益比誦經拜懺做水陸大多了?

為什麼說念佛利益比誦經拜懺做水陸大多了?
誦經拜懺做水陸往往會成有名無實。念佛則無一人不能念者。即懶坯不肯念,而大家一口同音念,彼不塞其耳,則一句佛號,固已歷歷明明灌于心中。雖不念,與念亦無異也。如染香人,身有香氣,非特欲香,有不期然而然者。為親眷保安薦亡者,皆不可不知。
至于保病薦亡,今人率以誦經拜懺做水陸為事。光與知友言,皆令念佛。以念佛利益,多于誦經拜懺做水陸多多矣。何以故,誦經則不識字者不能誦。即識字而快如流水,稍鈍之口舌,亦不能誦。懶坯雖能,亦不肯誦,則成有名無實矣。拜懺做水陸,亦可例推。念佛則無一人不能念者。即懶坯不肯念,而大家一口同音念,彼不塞其耳,則一句佛號,固已歷歷明明灌于心中。雖不念,與念亦無異也。如染香人,身有香氣,非特欲香,有不期然而然者。為親眷保安薦亡者,皆不可不知。(《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三第540頁 複黃涵之居士書一)

如何為大病臨身,存亡莫保的老人助念?
兒女眷屬輪班念佛,借此令盡孝思,令種善根。此法無令中輟,其利益不可思議。凡有信心人,欲成就父母往生之道業者,皆當以此告之。
然太夫人年已八十有三,當常勸諭,令其信願念佛。若令終日長念,或恐有能如是。前者頗欲設法,在生助念,思之未得。鎮守使王悅山,奉母來山,見其眷屬甚多,因得一絕妙之助念法。已與彼略說之。亦與彼說,當與閣下言之。倘閣下能實行,彼亦不至漠然置之,亦自利利他之道也。閣下眷屬,兒輩則各有職業,固難常時依行。若媳輩,則無事清閒。女使輩若奶媽等,則無甚要事。當令諸人,按鐘點日在太夫人旁,高聲念佛半點鐘。過時換班,一日不斷佛聲。太夫人能隨之而念亦好。如不能隨,但令攝心諦聽。則一日之中,常不離佛。在諸人亦不吃力,以一日之中,不過當一回值,或至兩回,亦隔許久時候。彼等一無事事,借此令盡孝思,令種善根。即女使等,亦得因此之故,得植出離生死之緣。從此以往,率以為常。即太夫人壽過期頤,此法無令中輟,其利益不可思議。凡有信心人,欲成就父母往生之道業者,皆當以此告之。閣下政務多端,不能按定。若有暇亦如是念一次,以作表率,則兒媳女使等,當更踊躍歡喜也。光意謂如此而行,實為利便。(《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三第547頁 複黃涵之居士書四)

念佛人如何辦喪事?
當依佛法,令親神識得益為事,不可徒為哀毀,令存亡兩無所益。
接手書知汝母已于初二日念佛往生,不勝傷嘆。雖然汝等既知佛法,當依佛法,令親神識得益為事,不可徒為哀毀,令存亡兩無所益。至于喪祭,通須用素,勿隨俗轉。縱不知世務者,謂為不然,亦任彼譏笑而已。喪葬之事,不可過為鋪排張羅。做佛事只可念佛,勿做別佛事。並令全家通皆懇切念佛,則于汝母,于汝等諸眷屬,及親戚朋友,皆有實益。有財力,多做功德,若喪事用度無出,即以之辦喪事亦可,切勿硬撐架子,至有虧空,後來受窘,則不必矣。(《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三第592頁 複周孟由昆弟書)
至于死後,切勿瞎張羅,開吊會親友。即至親厚友來,必須用素,永斷酒肉。喪葬、敬神、待客,通通用素,萬不可用酒肉。喪中不用酒肉,儒家古禮如是,不獨佛教為然。皇太子居喪,偷著吃酒,史官必書其事,以傳後世。現在禮廢,居喪作樂殺生,當做體面,汝等切勿學此極惡之派。(《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八第1019頁 複開生寧生昆季書一)

一、佛說:念佛功德超過世間一切布施

一、《涅槃經》言:假令開大庫藏,一月之中,布施一切眾生,所得功德,不如有人稱佛一口,功德過前,不可較量。就是好比把大寶庫打開,隨人拿,隨人取,“布施一切眾生”一個月,功德很大,福德很大。得到這麼大的功德,還不如人家念一聲佛,功德超過前面,無法比較,無法比量。《涅槃經》說的一點都不含糊。

二、《增一阿含經》言:四事供養閻浮提一切眾生;若有稱佛名號,如構牛乳頃,功德過上,不可思議。“四事”就是飲食、衣服、醫藥、臥具等,就是我們的一切生活用品,如果以現在來講,就包括汽車、樓房等等,通通包括在內;“供養閻浮提一切眾生”,簡單說,地球一切眾生,他們所有的生活用品、資具都由你一個人供養,你所得的福,那很多了;但是如果有人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名號,哪怕只有擠一杯牛奶那麼長的時間,“功德過上,不可思議”,超過以四事供養閻浮提一切眾生的功德。佛舉此例來說明念佛才是真正的多善根福德,其他無法相比。

三、《經》言:若人以四天下七寶,供養佛及菩薩、緣覺、聲聞,得福甚多。不如勸人,念佛一聲,其福勝彼。佛說:譬喻有人以四天下的七寶,金、銀、珍珠、瑪瑙等等一切,供養佛、菩薩、聲聞、緣覺,那得的福報太多了,“得福甚多”。但是以四天下七寶供養佛菩薩,你得這麼大的福報,那不如勸人念一聲佛,所得到的福報超過他,“不如勸人,念佛一聲,其福勝彼”。那又何況自己念,何況天天念,一向專念!所以念佛是多善多福。

四、龍樹菩薩《大智度論》言:譬如有人,初生墮地,即能一日行千里,足一千年,滿中七寶,奉施于佛;不如有人,于後惡世,一聲稱念,阿彌陀佛,其福勝彼。龍樹菩薩打了個比喻:有人從一生下來,一天就能走一千里,這樣走多少時間呢?一千年。我們算一下,一天是一千里,一千里是多大的地方?範圍很大,十天是一萬里,那一個月是三萬里,一年三十六萬里。他經過一千年,這麼大的範圍,地下“滿中七寶”,他所經過的地盤,全部是七寶組成,這麼多的七寶,“奉施于佛”,拿來供養佛,他得到的福報大不大、多不多?這個福真的大得很!但是,“不如有人,于後惡世”,就是釋迦牟尼佛滅度之後,像我們現在五濁惡世,這個末法時代;惡世的眾生,內心沒有清淨,並不是清淨心念佛,是惡世苦惱的眾生;“一聲稱念阿彌陀佛,其福勝彼”,一聲念佛的善根福德,勝過一天一千里、走一千年的七寶供養──我們怎麼可以思量這句名號的功德呢?所以,南無阿彌陀佛六字名號是多善根福德。

二、我們去了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
到底有什麼好處?真不可思議!
《佛說阿彌陀經》是釋迦牟尼佛唯一 一部無問自說的經典,佛陀向來說法,都是先有人問了再說的,為什麼無問自說呢?可想而知因為太重要了!世人念佛求生西方,如果成功往生,即成為極樂眾生,從此不但享有極樂世界那窮微極妙、美不勝收的物質環境,更可貴的是,還可同時享有亦是極之微妙、無比清淨的身心世界。 所生活的環境叫‘依報’,自己的身心叫‘正報’。極樂眾生,依正二報皆莊嚴,故其世界才叫做‘極樂世界’。

如果您想知道往生的人身心世界是怎樣的一種情況,同樣的,只要根據佛的四十八願和淨土三經之所說,便不難得其梗概:

● 不會再墮落于三惡道。不管是誰,只要成功往生,從此便永了生死、永出三界、永脫輪回,直至成佛,絕對不會再墮落于三惡道了。

● 皆具紫磨真金色身。凡是往生的人,其身體與佛一樣,都是紫磨真金色,此乃顯示:生佛不二,真實平等。

● 皆具三十二種大丈夫相。《法界次第初門》曰:‘如來應化之體,現此三十二相,以表法身眾德圓極。使見者愛敬,知有勝德可崇。人天中尊,眾聖之王,故為現三十二相。’依于佛願,往生的人,一生到極樂國,不待花開,即生即得此相。

● 形貌皆跟佛一樣,沒有美醜的差別。如果形貌有美醜的差別,則長得美的易生傲慢,長得醜的便生自卑感,造成心理上的不平衡,難免發生糾紛。因此,極樂世界的人,等同一相,無有差別。

● 壽命也跟佛一樣,無量無邊。往生的人,都是蓮花化生,得到清虛之體,不像娑婆四大假合之身,有生老病死,變幻無常,所以,壽與佛齊。

● 有宿命通。往生的人,無不獲得彌陀本願功德威神的加持而証得種種的神通。神通的新名詞叫做‘特異功能’,這種特異功能,凡夫不如小乘,小乘不如菩薩,菩薩又不如佛。宿命通是一種能知自、他過去世所作種種善惡的能力。阿羅漢的宿命通只能知道過去五百世的事,而往生的人,卻能知道過去無量劫中所造的一切善惡果報。

● 有天眼通。天眼通是一種超感官的、不論粗細遠近都能看見的能力。阿羅漢最多只能見三千大千世界事;往生的人卻跟佛菩薩一樣,能見無量世界過去現在未來之一切事,無所不知,無所不見。

● 有天耳通。天耳通是一種不受遠近限制能夠聽到一切聲音的能力。往生的人,不但普聞十方世界的音聲,且能聽到十方諸佛說法。

● 有他心通。他心通是一種能知他人心想的能力。往生的人,都能夠清楚知道十方世界眾生之心想。

● 有神足通。神足通又名神境智証通或心如意通,是一種具有飛行、分身、速到、變化自在的能力。往生的人,都能夠在一想念間同時到達十方無量世界,想到那里,立刻就到那里。有了這種神足通,想遨游太空,那是輕而易舉的事了。

● 遍供諸佛。極樂眾生,因有神足通,故能于極短之時間內,到達十方無量佛國去遍供十方無量諸佛。此亦顯示極樂眾生,個個超越時空,他們可以一念之間遍及十方世界去供養諸佛,或普度眾生,是化身去,自己仍在極樂世界,聽經修道。

● 遠離分別,諸根寂靜。分別者,分別人我、是非、愛憎、善惡、美醜等等,此乃妄心所生的妄想。往生的人,獲得彌陀威神的加持,遠離妄想分別執著,了達‘真如即萬法,萬法即真如’的諸法實相。諸根者,指眼、耳、鼻、舌、身、意之六根。凡夫的六根,常入色、聲、香、味、觸、法之六塵。往生的人,六根已不入六塵,所以六根清淨,一塵不染。寂靜者,杜絕煩惱叫做‘寂’,脫離痛苦叫做‘靜’。換句話說,沒有了心理上的煩惱,也沒有了生理上的痛苦,叫做‘寂靜’。往生的人,心理和生理方面都已經沒有了痛苦,這種境界也就是佛教所說的‘涅槃’。

● 定成正覺,証大涅槃。定成正覺,就是一定成佛的意思。大涅槃,是指証得大乘的涅槃。大乘的涅槃具有法身、般若、解脫之三德,小乘則三德之中僅具解脫一德而已,故釋迦佛說小乘涅槃如中途站,不是究竟之目標。這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中第十二‘定成正覺願’。

● 女身轉男。可以由女身轉為男身。善導大師解釋說:‘乃由彌陀本願力故,女人稱佛名號,正命終時,即轉女身,得成男子,彌陀接手,菩薩投身,坐寶蓮上,隨佛往生。’釋迦佛在因地行菩薩道時,積一大阿僧祇劫的勤修,始漸離女身而為男身。可見女轉男身,實非易事。今只須執持彌陀名號,便能蒙佛本願加持,轉女成男,往生極樂,如此殊勝機緣,豈可錯過?

● 蓮花化生。往生極樂的人,都在蓮花之中自然化生,清淨無垢,神通智慧,放大光明,俱如菩薩。

● 住正定聚。正定聚,乃三聚之一。聚是聚類的意思,一切眾生分為三類,叫做‘三聚’。必定証悟的一類,叫‘正定聚’;畢竟不証悟的一類,叫‘邪定聚’;介于上二類之間,有緣則証悟,無緣則不証悟的一類,叫‘不定聚’。往生的人,皆住于正定之聚,必定成佛。

● 遠離熱惱,心得清涼。所受快樂,猶如漏盡比丘。熱惱者,身熱心惱。往生的人,‘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永離熱惱。清涼者,清淨涼爽,正與熱惱相反。往生的人,入于極樂世界的大清涼池(喻大涅槃)中,故皆心得清涼。漏者,煩惱的別名,漏盡比丘即煩惱斷盡的比丘,指阿羅漢。因阿羅漢已斷盡見思惑,于諸世法,不執不著,雖受快樂而心不染著。‘猶如漏盡比丘’,就是形容極樂眾生心地清淨,雖受快樂而不染著。

● 不貪計身。貪計身,即認為人有一個真實的我而貪著計較,亦即我執。凡夫妄執四大假合之身為我,貪著計較,處處為我著想,順者生愛,逆則生嗔,以致造業受輪回。往生的人,有阿彌陀佛本願功德加持,已斷我執,我的念頭不會再生起來,正如《金剛經》所說:‘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四相俱泯。

● 得金剛那羅延身。金剛者,即金剛石,至堅至利,可破一切,一切不可破它。那羅延者,天上之大力士那羅延神,其力大無比。這是形容往生的人,其體堅固如金剛,其力強大如那羅延,等同如來之金剛不壞身。

● 身頂皆有光明照耀,成就一切智慧,獲得無邊辯才。往生的人,身頂皆有常光。光是智慧的象征,顯示他已成就一切智慧(指一切智、道種智和一切種智之三智)。並‘獲得無邊辯才’,‘辯才’指善巧演說法義之才,諸佛菩薩說法的辯才叫做‘四無礙辯’,或‘四無礙智’、‘四無礙解’,即法無礙、義無礙、詞無礙、辯無礙。

● 善說諸法秘要。秘者奧秘,要者精要。往生的人,因有智慧和辯才,故能善巧演說一切佛法之奧秘和精要。

● 一生補處。一生補處者,盡此一生即能補到佛位的意思,為最後身等覺菩薩的別號。凡是往生的人,都能究竟証得一生補處等覺菩薩的果位,決定一生成佛。

● 教化隨意。往生的人,悉登補位,成等正覺,但菩薩成佛,各有願力,有的菩薩欲返穢土,普利群生,教化有情,他便能蒙佛願力加持,再回娑婆,救度眾生,來去自如。

● 衣食自至。往生的人,思食食來,不假安排,思衣衣至,不必裁縫,乃至一切用具,莫不稱心如意。西方人本不需要飲食,但在凡聖同居土的帶業往生者,因多生多劫飲食的習氣未忘,故有此種設備,若上三土(方便、實報、寂光),便沒有這樣的事了。又極樂眾生的吃相與此界不同,一嗅即飽,故無大小便溺,弄髒極樂世界的清淨國土。

● 應念受供。眾所周知,若論修福,供佛第一。往生的人,可以在一念之間,普令十方諸佛,應念受供。這種八地菩薩才有的功夫,即使下下品往生的人也有,實在太不可思議了!

● 証離生法。往生的人,皆証得永離六道輪回生死之法,即使隨緣示現于三界六道之中度眾生,也不會再有生死輪回這一回事了。

● 與諸上善人,俱會一處。上善人,指的是等覺菩薩。往生的人,即使下下品往生,也能時刻跟觀音、勢至、文殊、普賢等諸等覺菩薩在一處,討教佛法,修行佛法,這是何等榮幸的事啊!

● 圓証三不退。菩薩修行,要斷見思惑,方証位不退;斷塵沙惑,方証行不退;斷無明惑,方証念不退。而一切往生的人,一生到極樂世界,即圓証三不退。

極樂眾生得不退的原因有五:一、佛力加被。佛四十八願中最後一願說:‘我作佛時,他方世界諸菩薩眾,聞我名者,應時不獲一二三忍,于諸佛法,不能現証不退轉者,不取正覺。’往生的人,因有佛力加被,故有能力不退轉。二、佛光常照。往生的人,佛放光明,攝受其人,如日月照著暗途,不墮坑塹,故能不退轉。三、六塵說法。極樂世界的六塵均能說法,皆說苦空無常無我,時常熏習,故能不退轉。四、菩薩為勝友。與諸上善人俱會一處,外無邪魔,內無煩惱,故能不退轉。五、壽命永劫。極樂眾生,壽與佛齊,可長期修,譬如遠行,壽命長便無顧慮,終有到達目的地之一日,故能不退轉。

● 圓淨四土。一切佛國,皆有四土,即一、凡聖同居土,為未斷見思惑之凡夫與為了度化眾生而現身說法之聖人所共同居住的國土;二、方便有余土,為已斷見思惑之阿羅漢、闢支佛和還未証得法身之菩薩,或念佛念到事一心不亂之眾生所住的國土;三、實報莊嚴土,為佛的報身與破一分無明証一分法身的地上菩薩,或念佛念到理一心不亂之眾生所住的國土;四、常寂光土,為如來果地上的境界,無明一共有四十二品,統統斷盡,即生此土。其他諸佛世界,四土隔離,唯獨極樂世界,四土圓融。蕅益大師在《彌陀要解》里說:‘然同居眾生,以持名善根福德同佛故,圓淨四土,圓受諸樂也。’可見往生的人,一到西方,即能同時享受四土的境界,這實在太不可思議了!

綜上所述,往生的人,依正二報,無盡莊嚴,若欲細說,窮劫難盡。

極樂眾生依正皆莊嚴,在‘事’上講,那是彌陀願力威神的加持,才能樣樣皆美好、微妙;在‘理’上說,那是人人本具的佛性中本來就有的東西,未往生前,因妄想分別執著而迷失了,往生之後,得彌陀本願威神的加持,即逐漸恢複過來。禪宗六祖惠能大師,悟道時說:‘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不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他一連說了五句‘何期’,那是‘沒有想到’的意思。他說:沒有想到自性本來是如此的清淨!沒有想到自性本來是沒有生滅的!沒有想到自性本來是自己圓滿具足的!沒有想到自性本來是沒有動搖的!沒有想到自性自能生出萬法來!近代的禪門宗師虛雲老和尚曾經解釋此五句說:‘前四句何期是攝用歸體,後一句何期是全體大用。’由此可見,往生到極樂世界去的人所享有的種種利益,正是人人本具之佛性的‘全體大用’,亦即由自性本體中所顯露出來的大作用。這樣的大作用,一般人要像六祖大師一樣,要經過多生多世的修行,才能証得;而我們只要成功往生到極樂世界去,立刻就能享有,那是何等便宜的事啊!就是因為有這樣大的便宜事,所以本師釋迦牟尼佛,和十方無量諸佛,各于其國,出廣長舌相,極力的勸導其國眾生快點去極樂國;而西方極樂世界的導師阿彌陀佛,也無任歡迎十方眾生快一點到來。由此可見,十方諸佛的心思是一樣的,即希望一切眾生: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世間一等一的大好特好喜事分享有情生起信心共生西方極樂淨土圓成佛果!

功德無量!

南無阿彌佗佛!

南無阿彌佗佛!

南無阿彌陀佛!

淨土宗九祖:藕益大師:

往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

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

三、印光大師:關于橫超法門和豎出法門的經典開示

『靠自力』和『靠佛力』
『通途法門』和『淨土法門』

1、為什麼說業力之凡夫,現生欲了生死沒有第二個法門?
凡夫無力斷惑,唯信願念佛求生西方一法,方有了生死分。若論業盡情空,現今恐舉世亦難得其一二。若以信願念佛求生,則萬不漏一。
須知佛法,法門無量。若欲以通身業力之凡夫,現生即了生脫死,離此信願念佛求生西方一法,佛也說不出第二個法門了。其余一切法門,皆須修到業盡情空,方有了生死分。倘有絲毫未盡,則生死依舊不了。若論業盡情空,現今恐舉世亦難得其一二。若以信願念佛求生,則萬不漏一。(《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八第55頁 複許熙唐居士書)

2、什麼是通途法門?什麼是特別法門?
仗自力修戒定慧,以迄斷惑証真,了生脫死者,名為通途法門。具真信切願,持佛名號,以期仗佛慈力,往生西方者,名為特別法門。
竊維修持法門,有二種不同。若仗自力修戒定慧,以迄斷惑証真,了生脫死者,名為通途法門。具真信切願,持佛名號,以期仗佛慈力,往生西方者,名為特別法門。通途全仗自力,特別則自力佛力兼而有之。即有深修定慧斷惑之功,而無真信切願念佛求生,亦屬自力。今以喻明,通途如畫山水,必一筆一畫而漸成,特別如照山水,雖數十重蓊蔚峰巒,一照俱了。又通途如步行登程,強者日不過百十里,特別如乘轉輪聖王輪寶,一日即可遍達四大部洲。(《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五第1031頁 近代往生傳序)
仗自力者,名通途法門。
仗佛力者,名特別法門。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二第1016頁 楹聯‧講堂) 

3、為什麼念佛求生西方叫做橫超法門?
古人說,余門學道,如蟻子上于高山,念佛往生,似風帆揚于順水。不斷煩惱,一生成辦,直捷簡易,名曰橫超。
為什麼念佛求生西方,叫做橫超法門?古人有個譬喻,拿來解釋。就把我們具足惑業的凡夫,比做一條蟲,生在一根竹里最下的一節。這根竹子,就比做三界。這個蟲子要想出來,只有兩個法子,一個是豎出的,一個是橫超的。豎出的,是自下至上,一節一節的次第咬破,等到最上的一節破了,才能夠出來。這是比喻修別的法門,定要斷盡見思煩惱,才能出三界的。見惑有八十八使,思惑有八十一品,這許多的品數,就比做一根竹子的節數。那蟲向上直鑽出來,就叫做豎出。例如一個斷見惑的初果聖人,要經過七生天上,七生人間的長久時劫修習,才能証阿羅漢,了生死。二果,亦要一生天上,一反人間,才能証四果。三果欲界思惑已盡,還要在五不還天,漸次修習,才能斷盡思惑証四果。這才算是出三界的無學聖人。如果是鈍根的三果,還要生到四空天,從空無邊處天,以至非非想處天,才能証四果。這豎出的法子,是如此艱難久遠的。橫超的,就是這條蟲子,不向上面一節一節咬,只向旁邊橫咬一孔,便能出來。這樣的法子,比那豎出的,是省事得多了。念佛的人,亦複如是。雖沒把見思煩惱斷除,但能具足信願行的淨土三資糧,臨終就能感動阿彌陀佛來接引他生到極樂世界去。到了這個清淨國土,見思煩惱,不斷而自斷了。何以故?以淨土境勝緣強,無令人生煩惱的境緣故。如此便得三不退,一直到破塵沙、無明,成就無上菩提,何等直捷簡易的事。所以古人說,余門學道,如蟻子上于高山,念佛往生,似風帆揚于順水。(《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十第1652頁 由上海回至靈岩開示法語)

4、豎出和橫超有什麼不同?
豎出,唯仗自力,修者縱有億億,出者難得一二。橫超,但依生信發願,念佛名號,求生西方,兼以敦篤倫常,恪盡已分,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則萬不漏一,咸得往生。
若論豎出,非力修戒定慧道,斷盡煩惑不可。倘煩惑稍有未盡,則三界依舊莫出。況末世眾生,善根淺薄,壽命短促,修者縱有億億,出者難得一二。以其唯仗自力,是故難得實益。若論橫超,但依淨土法門,生信發願,念佛名號,求生西方。兼以敦篤倫常,恪盡已分,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則萬不漏一,咸得往生。既往生已,則了生脫死,超凡入聖,永離眾苦,但受諸樂矣。功夫成熟者,固登上品,臨終方念者,亦預末流。此則全仗佛力,其利益與唯仗自力者,天淵懸殊。(《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六第1078頁 橫超蓮社緣起序)

5、為什麼以橫超法作豎出用,得益淺而受損深?
真修淨土人,用不得禪家開示。未斷惑業,欲了生死,則夢也夢不著。
淨土法門,以信願行三法為宗。有信願,無論行之多少淺深,皆得往生;無信願,即到能所兩忘、根塵迥脫之地步,亦難往生。以真証到能所兩忘、根塵迥脫之實理,便可自力了生死,則不必論。若但有工夫見此理,尚未實証,若無信願,亦難往生。禪家說淨土,仍歸于禪宗,去信願說,果能依之而做,亦可開悟。而未斷惑業,欲了生死,則夢也夢不而著。以凡夫往生,由信願感佛,故能仗佛慈力,帶業往生。今既不生信願,又將佛一一說歸自心,何由感佛?感應不符,則生自生、佛自佛,以橫超法,作豎出用,其得益淺而受損深,不可不知。得益者,依彼所說,亦能開悟;受損者,既去信願,則無由仗佛慈力。吾故曰,真修淨土人,用不得禪家開示,以法門宗旨不同故,祈為慧察。如不以為然,請求之大通家,庶可契汝心志矣,光固不執著也。(《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三第555頁 複何慧昭居士書)

6、為什麼說淨土法門超勝一切法門?
自力何可與佛力並論乎?當今之人,欲于現生了生死大事者,舍淨土一法,則絕無希望矣。須知淨土法門,法法圓通,如皓月麗天,川川俱現;水銀墮地,顆顆皆圓。
淨土法門,超勝一切法門者,在仗佛力。其余諸法門,皆仗自力。自力何可與佛力並論乎?此修淨土法門之最要一關也。(《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九第376頁 複陳慧新居士書)
如來聖教,法門無量。隨依一法,以大菩提心修之,皆可以了生死,成佛道。然于修而未証之前,不無難易疾遲之別。求其至圓至頓,最簡最易,契理契機,即修即性,三根普被,利鈍全收,為律教禪密諸宗之歸宿,作人天凡聖証真之捷徑者,無如信願念佛,求生西方一法也。良以一切法門,皆仗自力;念佛法門,兼仗佛力。仗自力非煩惑斷盡,不能超出三界;仗佛力若信願真切,即可高登九蓮。當今之人,欲于現生了生死大事者,舍此一法,則絕無希望矣。須知淨土法門,法法圓通,如皓月麗天,川川俱現;水銀墮地,顆顆皆圓。不獨于格物致知,窮理盡性,覺世牖民,治國安邦者,有大裨益,即士農工商,欲發展其事業,老幼男女,欲消滅疾苦者,無不隨感而應,遂心滿願。于是各處有心之士,群起而提倡佛法,明三世之因果,顯六道之輪回;示娑婆之惡濁,表極樂之嚴淨,以期斯世之人,克已複禮,生入聖賢之域;了生脫死,沒歸極樂之邦。(《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十四第252頁 潮陽佛教居士林緣起序)

7、為什麼不能以念佛之特別法門,修通途之自力觀行?
身業專禮,口業專稱,意業專念。念至其極,則心佛外佛,一如不二。善導專修念佛証道,非自力証道之所能比。
善導專修,身業專禮,口業專稱,意業專念。念至其極,則心佛外佛,一如不二。其証道也,非自力証道之所能比。古人謂劣夫乘輪寶力,一日可以遍游四大部洲。何得以念佛之特別法門,修通途之自力觀行?光雖下愚,不敢肯許。倘以此一塵不染之清淨心,圓發三心,則現生親証三昧,臨終往生上品,便可豫為座下賀。一得之愚,尚祈矜監。(《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三第525頁 複法海大師書)

8、參宗研教,都可以了脫生死,何必一定要念佛呢?
參宗研教全仗自力,談何容易。信願持名了生死,才是道理。
佛法的最要問題,就是了生死。若論了生死之樁大事,很難很難。我們凡夫,根機劣,知識淺,而且五濁惡世,邪師外道甚多,要了脫生死,究竟如何了脫呢?唯有念佛法門,真信切願,精進念佛,求生淨土。佛法之中,方便多門,參宗學教,都可以了脫生死,何必一定要念佛呢?因為參宗研教,都要務到極處,如實修証,才有希望。這是全仗自力,談何容易!念佛是攸賴佛的願力加被,是歉仗佛力,自然確有把握了。譬如渡海,仗自力如飛渡,仗佛力如駕慈航。飛渡難免墮落之虞,駕慈航決定有到彼岸的日子。其中難易安危,想大家都能辨別得了。總而言之,仗自力參禪悟道,了生死,未証到家,總是不易了。念佛求生淨土,只要信願真切,行持堅固,就有了脫的功能。若論自力他力,禪淨難易,講得最清楚最明白,莫如永明延壽大師的《四料簡》。照《四料簡》說來,不通宗教的人,固然要念佛,就是通宗通教的,更要念。雖通沒有証,總要念佛了脫生死,才是道理。(《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十一第1705頁 世界佛教居士林開示法語)

9、如何認識自力了生死與仗佛力了生死的區別?
仗自力了生死,皆須功深,斷惑証真,見思煩惱絲毫無余。仗佛力,至誠懇切,心與佛合,心與道合,臨命終時,自能蒙佛接引,帶業往生。
一切法門,皆須自力功深,斷惑証真,見思煩惱絲毫無余,方了生死。斷見惑已,即証初果,預聖流,名須陀洹,尚須七生天上,七返人間,而斷思惑,漸証四果羅漢之位,生死方了。念佛法門則不然。只要至誠懇切,心與佛合,心與道合,臨命終時,自能蒙佛接引。品位高下由修持之深淺定之。極樂四土,雖生同居,位亦不退,即能頓超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帶業往生,全仗佛力,喻如有大石百千萬個,欲過海者,裝于大火輪中,即可不沉而運于他處。否則撮土之沙,亦即下沉。自力欲了生死,猶如舍舟過海,除非有羽能飛,否則未有不墮溺者。仗佛力了生死,猶如穩坐船中,片刻即到彼岸。(《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十四第362頁 世界佛教居士林觀音成道日開示法語)

10、修淨業與學教有什麼不同?
學教注重開解,修淨業注重實行。
修淨業,與學教不同。一注重開解,一注重實行。縱有不知者且置之,再三看幾次,多有前後發明處。即令不了然,且體貼上下文義,當可以意會。(《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三第189頁 複穆宗淨居士書四)


念經、拜懺、做功課的真正目的、意義是什麼?

一、為了明心見性、為了自己如如不動的佛性

1、每個人都是佛

轉化也就是轉性,什麼是轉性?我們禪宗叫明心見性,見什麼性呢?見你的本性,就是那個如如不動清凈無染的本心,亦是我們人人都具備的佛性。

而現在,我們後天的習氣都把先天的佛性障礙住了,猶如烏雲遮蔽了一塵不染的天空。

2、以戒為師、以佛為師,多改善自己

學佛,我們之所以念經、拜懺、做功課,是為了通過這種思想去觀照自己的行為,而不是為了做功課而做功課,也不是為了把這個當鏡子去照別人,看別人有哪些污點和不是之處。

當我們拿鏡子去照別人的時候,一切矛盾由此而生;當我們都用鏡子照自己時,這個世界和諧美滿、風清月明。

3、思維方式的高低決定了命運

人和人本來差不多,只是有的反應快一點,有的反應慢一點,快一點的我們叫聰明人,慢一點的我們叫笨人,慢一點的我們努把力也能跟上。

其實,人和人最大一個區別是思維方式的不同,就是解讀問題的角度、方法,它會影響到最終結果。

4、人生的減法和加法

減少妄想,比吃任何補藥都更加有用

減法就是減少外在環境對自己內心的干擾、減少妄想。

加法就是增加自己內心的懺悔心、感恩心、慈悲心等等。

二、為什麼要學佛?:佛教思想最圓滿

1、圓滿的思維方式

佛教的思想是世間所有學問沒法比的,它最究竟圓滿,因而稱為「無漏大法」,當你學到這種思想之後,把它貫徹到你的生活,植入到你的家庭,運用到你的企業,影響到你的生命,你就有巨大的收穫。

這種收穫是天翻地覆、脫胎換骨的一種變化。

2、對自己的人生進行戰略規劃

我們大家經常在讀經,《心經》,《金剛經》,《楞嚴經》,《維摩詰經》,無論哪部經,你有沒有發現一個共通點,都是從宇宙的終極去看待事物的變化,從人的死,去看待人的生,從分段生死去看待人的一期生命。

分段生死告訴我們,這一生之前有無量的生死,這一生之後還有無量的生死,那我這一生只是無量生死中的一個連結而已。

你能這樣去看,你的心就能安住於現在安住當下。

你能安住當下,就不會起太多的紛擾妄想。

3、安住當下、消除妄想、靜心精心做事

好比說,我這一生沒有受到很好教育,我這一生沒有多少財富,也沒有多少可利用的資源,所以這一生沒有可能去做很多事,那我的心就安住在目前的狀態,去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人家今天安排我打掃房間,我就安下心來把房間打掃的一塵不染,讓自己和別人都滿意,這是最好的。

我經常給企業家講一個概念,我們的民族企業要走向世界,作為老闆,你要把心安住下來,你所有的員工,也要把心安住下來,然後全神貫注地去做精品。精品之所以是精品,不是粗製濫造可以做出來的,它一定是在人內心極其寧靜的狀態中產生,是人心繫一處、達到忘我之時的一種作為。浮躁的人做不出好東西,你想多快好省地發展也不可能,因為拔苗不能助長。

所以企業家最後的競爭,一定是內心寧靜、強大的競爭。我們以此推論,企業的競爭是產品的競爭,產品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人才的競爭是文化的競爭,文化的競爭是企業家背後的使命競爭,企業家使命的背後是他的個人福報,那誰有那麼大的福報呢?

三、佛法是心法,內心的強大讓你無懼這個世界

1、一個人內心的強大和寧靜就是福報

一個人內心的強大和寧靜就是福報,這樣的人才有巨大的承載力,很多人企業倒閉就起不來了,很多人企業垮掉,他的一生也垮了。

但有一種人他無論是事業還是人生,走到谷底都能反彈起來,有如股票可以觸底反彈,甚至跌的越慘反彈力越大。

這種人,就是內心極其強大之人,任何外在的東西摧毀不了他,他也有種強大的寧靜,這種強大的寧靜便是定力,這種定力是可以通過禪定訓練達到的。

所以有深厚禪定的人,他做帝王,不覺得高人一等,做乞丐,不覺得丟人現眼,吃個饅頭,也不覺得難以下咽,吃滿漢全席,也不會忘乎所以。

得之不喜,失之不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他是踩鋼索高手,始終能保持那種行走自如的平衡。

2、我們的生活只能我們自己去改變,我們的命運只掌握在我們手中

我們以佛為師、以戒為師,棄惡從善,安住當下。這樣子我們在生活、工作中更加遊刃有餘、得心應手,你想要的財富、愛情等等才能在你的手中慢慢實現,而不是天上掉下來個林妹妹、天上掉塊金餅砸中你。

你總是在求佛祖菩薩給你什麼,那麼你為佛祖菩薩、眾生做了什麼嗎?

佛祖菩薩都不會打妄語的、這種因果太大、那麼多學佛之人,所以佛祖菩薩所說的都是真的,但是為什麼你的佛法不靈?

絕大多數人,名義上在學佛,而潛意識裡卻只想求佛——求佛菩薩保佑我逢凶化吉,遠離災厄,多福多祿,健康長壽,儘可能少一些付出而多一些回報。

大多數人認為佛法是魔法、可以求財得財求妻得妻。

大多數人念佛念經是在和佛祖菩薩交易,我念多少經、多少佛,菩薩給我什麼東西來交換。

大多數人信佛只是嘴上說說,不動真格的,你守戒律嗎?不殺生(吃素、放生)、不邪淫(對正式夫妻之外的人意淫等等)、不偷盜(不屬於自己的不拿)、不妄語(不說假話)、不惡口、不二舌、不綺語、貪(財色名食睡)、嗔(發火)、痴。

大多數人只是為了自己、從自私出發,並不考慮眾生。

所以,你的佛法不靈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