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戒】在《菩薩戒》,嗔心是不能有任何理由的!

想要成就功德莊嚴,從今以後你不要再管別人怎麼樣!

淨界法師

關於嗔恚──

在我們的菩薩道──你的根本是菩提心;而對菩提心最大傷害的煩惱,就是嗔心!

《菩薩戒》裡面說:一個菩薩貪吃、貪睡、很喜歡買很多衣服,這些都亂不了,因為這些只是減損他的功德,增長一點過失,並沒有傷到根本。

但是在《菩薩戒》裡,警告菩薩──這嗔心會傷害你的菩提心根本,就像一顆樹,它直接傷害你的根本,你的枝葉花果就凋零。

我記得忏公師父以前在齋戒會,他在齋堂開示說:我們修行人,有兩個重要的次第:

第一個初學佛者,你要會拜佛、要會看經,解行並重;

然後接下來要做什麼呢?你要會忍辱!

他老人家說:為什麼要忍辱呢?因為忍辱以積大德。

說:菩薩慢慢的經過忏悔業障、積集資糧以後,他要增上的時候,就要學會去化解自己的嗔恚,世間上不是所有事都很如意的,你一定是忍辱,你才能夠通過種種的障礙去成就廣大的功德。

菩薩治嗔─諸位要知道,我們不是面對那種:诶…我做錯了,別人來刺激我那個嗔,不是這個意思!而是說你做的很對,我們甚至於要對治那個合理的嗔,不是不合理而已;合理的嗔就是:你做得很對,別人來刺激你,你也不能發脾氣。

在《菩薩戒》─嗔心是不能有任何理由的!

你看《菩薩戒》嗔心是不能有任何理由的,所以慈濟的證嚴上人說:我們要理直氣柔。

對啊!你站在理直上你都不能嗔─理直氣柔,因為你要成就菩薩道,你不是一個生死凡夫,你是一個覺有情,菩薩是一個覺悟的人,他凡事是自我反省、自覺啊!

你一旦要行菩薩道,諸位要知道一個觀念:如果你想是要成就功德莊嚴,你從今以後不要管別人怎麼樣。菩薩道沒有對立的思考說:我怎麼樣,所以你必須怎麼樣,沒有這回事!

從《楞嚴經》的思考─一心真如,他只管自己不管別人;別人怎麼樣,我沒辦法控制,但是我管好我的念頭…我不能起嗔,不管你怎麼樣,我就不能起嗔。

《楞嚴經》它是——念念回光返照這一念心,它不管外境怎麼樣的,所以嗔心是沒有任何理由的。從《楞嚴經》的角度─一旦正念真如,你的所觀境只有一個,就是:你的現前一念心性。

所以菩薩道看不到別人,凡事回光返照自己的念頭,即便是合理的嗔心也要化解,因為它的傷害太大了。


佛陀化解瞋心的妙招。

淨界法師

佛陀化解瞋心是很高明的,他從根本上消除對立,就是說自他交換。比如說,你跟你兒子兩個發生了不愉快,你現在先不要管你發生什麼事,你現在先從你的角度走出來,走出你的位置。你做媽媽的,你先走出你的位置,你跑到你兒子的角度來看事情:如果我是一個兒子我會怎麼想?就自他交換。因為每一個人都想追求快樂,你會發覺他不是衝著你來的,其實站在他的角度他只是想追求快樂。我們也是追求快樂,如此而已,所以我們也沒有比別人高明。

所以,當你試著走上他的位置去看事情的時候,你會有一個同理包容的心,就是我不跟你對立,我試著走到你的位置來看:如果我是他,我可能也會講出同樣的話,因為他想追求快樂,追求安樂此心同。所以,這個地方就化解對立,就是自他交換。你對立心一化解,你能夠有一份的包容,瞋心就調伏下來了。

--《妙法蓮華經講記》(節選)


淨空法師:心裡還有個討厭的人,念佛不能往生淨土

極樂世界在哪裡?

就在眼前,去處不遠。為甚麼?極樂世界是法性土,法性遍一切處、遍一切時。一切時、一切處它無所不在,就是我們看不見,我們沒想到。為甚麼?

我們根本就沒有想阿彌陀佛,每天想的是拉拉雜雜的事情,錯了。海賢法師常常見極樂世界,常常見阿彌陀佛,為甚麼?他心裡沒雜念,他把這個世間一切人事物早就放下了。

所以他隨緣裡頭得大自在,隨緣裡面流露出來是智慧,他沒有煩惱。世出世間一切法他完全通達明瞭,只是不說。

別人問他,他的口頭禪就是天機不可洩露,所以我不能告訴你。妙,真妙!事情過後仔細想想,他是露了一點,可惜我們看了、聽了沒有體會到。真正慈悲到極處。

那我們現前的這個世界,皆是虛妄煩惱習氣之所流現,我們就明白了。

極樂世界的環境,是究竟圓滿的六和僧團。為甚麼?

人與人沒有對立的,人與人沒有分別,當然更沒有執著,這是究竟圓滿的僧團。佛提出來,阿彌陀佛的理想、願望,在極樂世界完全實現了。

那我們要知道,我心裡還有個討厭的人,我很不喜歡這個人,你念佛能不能往生淨土?不能。為甚麼?

你這種心態,到極樂世界還喜歡這個、討厭那個,你把六和僧團擾亂了。阿彌陀佛把關很詳細,你還這個習氣沒有改掉、沒有斷掉,他不會接你去。

那要怎樣?海賢給我們表法,老法師從早到晚,見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沒有一個不歡喜。他怎麼學的?

沒有一個是他討厭的,他沒有,對任何人事物一團和氣,滿面笑容。外面同修居士多了,找老和尚照相,你看他說的,很主動的隨喜,大家來。

個人照,好;兩個人照,好;一家人照全家福,好,沒有一樣不好。從來沒有拒絕人,所以大家喜歡他,他有耐心,他不怕累,一百多歲的人。這是甚麼?

表法給我們看,教我們學習的。你看錄影裡頭都錄到了,從縣城裡面來了些信徒,到來佛寺去看他,他在送客的時候,送到門口看到門口柿子樹上柿子結了很多,他就搬了個梯子爬樹,去摘柿子,摘了一籃子,我們看到了這個鏡頭,摘了一籃子,摘下來之後分給大家。

一百一十二歲,別人都擔心,都怕他跌下來怎麼辦,他告訴大家沒事沒事,我在念佛。

大家看到老和尚長壽健康,這樣的慈悲,親自上樹摘柿子。年輕人都不敢爬上去,他爬得那麼高,我們在鏡頭上看到,滿滿摘了一籃子。

所以極樂世界的同參道友好,極樂世界絕對找不到一個互相毀謗的,真正是和合僧團,這是我們特別要向他學習的。

恭錄自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五十一集)


內心總有詛咒別人的念頭,是否會障礙往生

大安法師 

問:學人心內有詛咒人的妄念、業障,不論凡聖,對於彌陀佛、觀音、勢至也有過詛咒他們的念頭,不知是否障礙往生?

大安法師答:你這個人可是業障深重啊,詛咒人,還把佛菩薩都詛咒上了!當你詛咒阿彌陀佛的時候,你會相信他嗎?你會知恩他嗎?你會感恩他嗎?你如果相信阿彌陀佛在無量劫為我們捨去的生命,那個骨頭高於須彌山,流出的鮮血多於四大海,你感激涕零都來不及,還會想到要詛咒他嗎?

你詛咒他什麼?他耽誤了你什麼?害了你什麼?所以你要知道你這種詛咒,這種嗔恨的念頭是非常不好的,要把它對治下去,你多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有歡喜光,慈悲光,這些光便來化解你,只要在這個過程當中對阿彌陀佛有決定的信心。

當然阿彌陀佛也不會怪你,因為你業障很重,阿彌陀佛不會以牙還牙,你越對阿彌陀佛這樣,阿彌陀佛就越悲憫你。只要相信有阿彌陀佛存在,願意到阿彌陀佛那裡去。

當你詛咒的念頭現前,你就要這樣想:「我這個業障鬼!怎麼還這樣呢?再這樣我要下三惡道了!」慢慢地你把這個妄念降伏住,全身心投靠阿彌陀佛去,就能夠帶業往生。

不僅對佛菩薩不能產生詛咒的念頭,就是對一般人也不能這樣。你產生詛咒的念頭,這是大逆不道啊!你試想想,你父母對你有恩德,你天天看到你父母就想罵你的父母,那怎麼行。

這次我在新加坡,有一個老居士非常可憐,眼淚漣漣地告訴我,問我怎麼辦?我把三個兒子好不容易都拉扯大了,都念了大學,他們天天罵我呀。我說怎麼罵你啊?他們說你怎麼老不死啊?還呆在這世間幹什麼呀?天天這樣,就很難過。掉著眼淚,想起就掉眼淚,這也是現代教育出來的這些人,一點孝心都沒有。

我只能開導她,我說好啊,你兒子都這麼罵你,你對這個世間還有什麼眷念呢?厭離啊,求往生啊!韋提希夫人就由於她的兒子不僅罵她,還要殺她,產生了極大的厭離心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那麼阿闍世王子就是韋提希的大善知識啊!所以你對你的兒子要感謝,他們是你的善知識,是你的逆增上緣!所以不要生煩惱。這樣說說她才開開心,不掉眼淚。


有三障能敗戒德使信心退沒

蕅益大師 

聽講不得徒事口耳,先應諦思,佛為何事說經,我為何事學經。若知佛所為何事,則不耽著文言,若知我當為何事,則不貪逐名利。不逐名利,則杜外謗,不著文言,則善悟理。悟理則本立而道生,杜謗則德孚而物化,可以自利,可以利他。不然,學問愈多,去道愈遠,學人愈盛,法門愈衰。師蟲之記,良足畏也。 (《示攝三》)

有出格見地,方有千古品格,有千古品格,方有超方學問,有超方學問,方有蓋世文章。今文章學問不從立品格始,品格不從開見地始,是之楚而北其轅也。嗚呼,習俗移人,賢知不免,狃一時耳目,忘曠劫因緣。非以理奪情,以性違習,安能洞開見地,使文章事業,一以貫之也哉。(《示王簡在》) 

有三障,能敗戒德,使信心退沒。一瞋恚,橫於自他而生惱害,二我慢,於諸僧寶而生輕忽,三懈怠,於諸妙法不肯學習。三法有一,牽入惡道,忘失信心。 (《示西瞻》)

克除習氣,莫若三業行慈。三業行慈,則無十過。十過既除,十善斯在,而五乘之本立矣。然後以實相印之,法法皆歸佛道。古有行之,常不輕菩薩是也。初隨喜品,便淨六根,何俟誦說,方名深觀。果能以慈修業,自能善入佛慧。不然,學問愈多,我慢愈熾,習氣愈長,去道愈遠。惟益多聞,增長我見,可懼也。 (《示清聞》) 

發心應學二事,一智慧,二慈悲方便。欲學智慧,莫若讀誦大乘方等經典,深解義趣,隨文入觀,不墮嚼木之譏,不招數寶之誚。又數近明師良友,討究抉擇,不可師心自是。欲學慈悲方便,須深信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定當作佛,見僧俗造惡者,勿生輕慢,須憐憫愛念,種種善巧而迴護接引之。

倘恃己修,見不修行,便生忽慢,自持戒,慢破戒者,自讀誦大乘,慢無聞者,自解義,慢愚魯者,自觀心,慢口說者,人我山高,勝負情重,畢生勤苦,止成修羅法界,去菩薩道遠矣。 (《示沐苑》)

蕅益大師《靈峰宗論》


【怎樣念佛才靈?】

淨空法師:

凡是念佛不能往生,不是念佛不靈,念佛是真靈,是你自己還有放不下的東西,還有牽掛、還有留戀。只要有一樁事情,名聞利養、五欲六塵,有一樁事情放不下,極樂世界這一生你沒有分,非常可惜!

喜歡的要放下,討厭的也要放下,不管你是怎麼樣,只要你有一樁東西,喜怒哀樂你沒放下,你就去不了。

怎麼個放法?不要放在心上,不是說不要放在事上,事照幹,特別是為大眾服務的事情,為利益眾生的事情,我們要多做,要真幹,不要放在心上。

事情做完了,不管善跟惡,都不放在心上,這叫放下,比什麼都重要!心裡面只放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什麼都不要,這叫真修行,這叫真有道。什麼時候放下?當下就放下。根本不要把它放在心上,才有跟阿彌陀佛感應的條件。那一邊是通的,沒障礙的,障礙在自己,不能不知道。

所以我們最好的念頭是阿彌陀佛,沒有比這個更好的。這世間事,無論是人事,無論什麼事情,隨它去吧,不要再碰它了,碰它把這個機會又斷掉了,這叫真放下。佛家講的信、解、行、證,信有,解也有,行就是徹底放下,不跟任何人計較,更不能跟自己計較。

好的事、壞的事,隨它去吧,它過去了。這一秒鐘過去了,這一念過去了,隨它去吧。不要去想,好的、壞的都不想,好的一場空,壞的也是一場空,你去想它幹什麼?把這個念頭拿來想阿彌陀佛,就對了。希望這句阿彌陀佛二六時中不間斷,我們往生決定有分。


如何認識、對治嗔心?

釋本聖

1、為什麼講忍辱非常重要呢?

我們好多人其實累世劫都供養過諸佛菩薩的,本來是有無量無邊的福報,福報都是很大的。但是為什麼這些福報不現形呢?這個要觀照一下,看看您是不是喜歡發火。發火是很有問題的,這個嗔心特別會損害我們的福報。那麼經典里記載,一把無名火起可以燒二十小劫的功德,叫火燒功德林,如果您不忍下來,我們得算一算我們這一生,我們很多人一天就發幾次火,發一次無名火,一把火火燒功德林,一把無名火,那一天發了五次火,就是五個功德林沒有了,我們的這一生當中發火發到一千次、一萬次,那你看看你是不是就沒有功德了?所以現世的生活貧窮,怪不得別人!

那事實上我們觀照生活當下的部分,很多喜歡發火的人他確實是有問題的,他的福報是有限的。真正的那些大財閥,或者說那些很有錢的、那些福布斯排行榜的人,這些人都很了不起的。他們的慈悲,他們的這種定力,他們對看淡世間的這種態度,平淡的態度,他們不經常的發火,這個位置才會有福報現形,所以忍辱的目的不僅僅是讓我們去修福報的,它重要的是讓我們到達彼岸,因為我們在彼岸的那個心是清淨的,如果不忍的話,當下就是煩惱的,是不清淨的。

2、如何降伏嗔恨心

我們重要的是要保持正知正念,來淨化自心的煩惱,減少對自性的污染,才能夠安忍。我們對於心的這種執著的部分,甚至有很多強迫症我們都要去安忍的。我們要接受這樣的現實,慢慢、慢慢的轉。當我們接受了以後就開始去轉了。觀照它,照破它,照不破的時候先照著它,慢慢地照著它,有定力的我就是照它,我看你到底是怎麼回事。好多人說我這樣的一把無明火起、我可以看到我的這個無明火起,我可以看到它,但是我控制不了它,這個都沒有關係的。這說明這種「忍」的力量,這種觀照的力量,覺察力它還是不夠的,或者是見地還是不夠高的,他沒有生起這樣強大的勢如破竹的力量。

也有些是他沒有在中道的位置,可能在家裡過分的精進,然後干擾了別人的生活,導致所有的人於他成了一個反對派。因為他二元對立了,有的人他在家裡面自己吃素了,他就讓家裡人都吃素,當然是好心,發心都是好的。但是家人的位置是它的花還沒有開,他們自性波羅蜜還沒有綻放。關於持戒的部分,他可能就會煩惱,那這種煩惱它會有作用力的。那這個時候,你的這個心過分的著急也是有「我」的。這個是不夠智慧的,這個時候要觀察反省自己的。

所以當我們知道了一把無名火起可以燒掉二十小劫的功德林的時候,你有這樣的一個非常龐大的標準在背後,有這樣的一個警惕,就像一把大刀懸在你的頭上,以後在您發火的時候,要習慣性的看看這把大刀,扭個頭,發火就扭個頭,我的大刀在哪裡,發火的時候我的大刀在哪裡?這個動作可以多訓練一下,首先用這種方法,這個方法也是一個方便法。這個方便法還是很有用的,來對治一下自己,讓自己不至於敢去冒天下之大不韙來發火。把這個火,把這個嗔心慢慢的降伏下來,慢慢的久而久之形成習慣以後,就慢慢的火就少了,火氣也就少了,嗔恨也就少了。

在《百年虛雲》裡邊有一個故事,就是指的一位女眾她生了小孩,不敢說是自己的、放到寺院的門口,然後虛雲老和尚就抱著他到山下去找那些剛生過孩子的媽媽們(因為小孩要餵奶水)給孩子奶吃,也遇到了很多人的白眼,甚至有很多人給他扔西紅柿、扔石頭、扔沙子,那麼他都是忍辱著,也沒有進行解釋。

同樣的故事,在歷史上白隱禪師也是這樣的,他也修忍辱度。白隱禪師有個信徒四十多歲,很崇拜他的。他這個信徒有一個女兒有個孩子,十幾歲就跟外邊的一個男孩子懷孕了,因為她年齡小,懷孕了,父親很生氣就打她女兒,把女兒打跑了。後來就逼問這個孩子是誰的?這個女孩子因為膽子小不敢說出是男朋友的,怕父親打死他,想著父親最相信他的師父,最害怕師父,就說孩子是這個師父的,是你師父的。這個信徒就快氣死了,馬上抱著小孩子衝到寺院裡,把小孩子扔在白隱禪師的禪床上,指著他的鼻子破口大罵,說你這個偽君子,人面獸心,你種的孽種你自己養。那白隱禪師就說,你放下吧,也沒解釋。

後來他每天做完功課,就抱著小孩子去找人家給餵奶,不明真相的人也是用石頭來打他,他也不生氣。過了幾個月,那個男青年醒悟過來,跑過來跟他的岳父來懺悔。後來這個信徒很後悔很慚愧,就跑到寺院裡給師父磕頭,說師父我錯怪你了,請師父給懺悔。師父也沒說別的,是這樣子的嗎?你抱回去吧!白隱禪師就是這樣來修忍辱度的。

那麼這個就是如法的修忍辱度。忍辱度就是讓自己不要去刻意的給自己找太多的理由,也不需要說的,該怎麼做就怎麼做就好了。假如你是個好人,是個真的有修行的人,其他的人在誹謗說他壞,他也不會墮地獄的。如果我們沒有這麼好,你再說他好,就周圍人都說他好,他也不會成佛的。

 

與人相處,有些事情不要處理為好

外在的因緣,你最好不碰,輕輕走過就好

福報越大的人,要越早收心--少去"分別"!一"分別"就會帶動攀緣。

看你的內心世界,就看到你來生

不能以通途的佛法,來衡量淨土法門

臨終的往生,取決於心中的愛取

你只要失掉人身,你就永遠活在果報當中!

臨命終,如果你不清楚你心中的地雷,你佛號念得再好都沒有用

我是來歷練人生,而不是享受人生,你就能盤活人生這盤棋

一切隨緣,不要攀緣。多事不如少事,少事不如無事!

覺得40歲還年輕的居士,肯定不是好居士!

如果你來生真的要解脫,請好好地在家裡面待著修行!

臨命終,如果你不清楚你心中的地雷,你佛號念得再好都沒有用

沒有平時的正念,絕無臨終的正念,99%的人臨命終都是在一種躁動的環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菩提煉心 的頭像
    菩提煉心

    菩提煉心曼陀羅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