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淨界法師:這輩子你到底給內心世界塞進去了什麼東西

在我們的生命當中,一生,有些人他修學成功了,他是成佛或者做一代的祖師,也就是說他這一生並沒有白來一趟,他積集了廣大功德,他今生是滿載而歸啊!那麼有一種人,他也在修學,但是他是墮坑落塹,他帶著滿身的罪業離開了娑婆世界。

同樣一期生命,怎麼有些人是滿載而歸,有些人是造了這麼多罪業呢?這怎麼回事呢?所爭只一念間!

就是你的心念,它的安住問題,你用什麼心念來安住,來當作你一個生命的一個標準。

這個心念的安住,在《楞嚴經》它分成兩塊:

第一個,善惡的問題。以善念為住,以惡念為住,這個是影響到生命的快樂的問題;

第二個是真妄的問題。這個水平就更高了,你以真心為住,還是以妄心為住?真心是向內安住的,妄心是向外攀緣的。

以《楞嚴經》來說,善念惡念都是虛妄的,都是向外攀緣,但是起碼呢,善念起碼是安樂道,但是如果你要走上解脫道的時候,那就不是善念了,那你要提升到正念,真實的心念——出離心、菩提心、空正見,這種大乘的善根。

也就是說,從佛法的角度,一個人生命的結果,是看臨終心念的最後的關鍵,就是你一生做了很多很多的事,另外,你隔壁的人他也做了很多很多的事,兩個人死亡的時候,到底這兩個人要去哪裡?就是你最後你造了很多事情留下那個心念的痕跡,最後那個功能。

這個念頭從你出生以後開始給你,你熏習的是什麼善念,你熏習的善念多,熏習的惡念多,也就是說你這輩子到底給你的內心世界塞進去什麼東西?如果我們假設我們每個人來到人世間,假設以孔夫子的標準——人之初,性本善,假設我們每一個人來的話,大家都是歸零,假設今生開始歸零的話,你今生造了很多事情,每件事情都熏習你的內心,你給你的內心是一個正念的力量、還是邪惡的力量,到臨終的時候算總帳。

所以臨終的時候,古人說沒辦法做假的,你平常可以虛偽,你平常可以掩飾你的念頭,但是臨終的時候,你一點辦法都沒有,你的念頭是善是惡你要完全的釋放出來了。

所以《楞嚴經》上說,一個造惡業的人,他的心念是沈重的,往下墜的;一個造善業的人,他的心念是輕飄的。所以你看,如果你的生命你感到好像經常心很沈重,這就不太好了,真的不太好,你要懺悔,真的!你懺悔以後你會覺得很輕鬆。

你那心裡面那個業哦,因為罪業你看,你造的罪業,你覺得好像很奇怪,整天悶悶不樂,因為業力進入到你心中的時候,業力本身是沈重的;但是你試試看,你造了善業以後,你整個人很輕鬆,也沒人知道,也沒人贊美你,你就覺得很輕鬆,因為它善業進入你心中的時候是輕飄的。

那你平常可以掩飾,到臨終的時候你沒辦法的,你如果是造了罪業,到臨終的時候,你覺得心很沈重很沈重,它自然就——啪,墮下去了;造善業的人,他心很輕飄,他就浮上去了,這個一點都騙不了人的。當然,臨命終的念頭是你平常的造作留下的總痕跡了。

所以,我們生命很公平,當你出生的時候,我們都給你一個嬰兒的心念,但是你用了一輩子以後,臨終結果就不一樣了,是吧?你怎麼去操作?你經常用這個心去造惡業,這個念頭就留下很多罪業下來;你用這個心念去造善業,這個念頭就留下很多善業下來,到臨命終的時候再來算帳,就是這樣子的,這叫成佛作祖、墜坑落塹所爭只一念間,剛開始是公平的一個心念,最後回收的時候,這個念頭就是千差萬別。

第一講《菩提心修學述要》美國版

image


臨終阿賴耶誤導正念,不對治業力它會讓你連助念的機會都沒有

淨界法師

淨土宗真正的目標,最終的目標在臨終的感應道交,這個是所有人一生的努力,可以說是背水一戰。面臨了這一關,臨終的感應道交問題就複雜了,因為它不是只有你第六意識的妄想而已。

如果你稍微讀一點佛法唯識的道理,你會知道一件事情:就是臨命終的時候,第八識現前——阿賴耶識這個生命的大倉庫,所以你的第六意識真正臨命終這個關,就不是平常的煩惱關而已,你面對的是一個生死關頭,生死關。

一個人臨命終的時候,阿賴耶識現前,阿賴耶識會產生兩種的力量:

一、生死業力。

第一個叫做生死業力,就是我們無量劫來所造的殺盜婬妄這種生死業力。有些業力得果報了,有些業力還沒有得果報,尤其是在這麼多的生死業力當中,有些活動特別熾盛的業力叫做增長業,可能這個業你前生造過,它沈澱下來了,但是你今生又去造作,那麼你就會把過去的業力給激發起來,只要你今生數數地造作,而且每一次做完都有一種心態,告訴你自己:我以後還會再做。

就是你這個數數現行,深生好樂,這種增長業,臨命終的時候一定會起現行,因為它準備要引導你去得果報了,這是臨終一個很強大的勢力。所以淨土宗,你必須先處理這一塊,因為這個業力會起得非常早。

如果你今天沒有把這塊的增長業懺乾淨,你連提起正念的機會都沒有,你連助念的機會都沒有,你就得果報了。

所以我們昨天講的就是透過拜懺,透過發願,透過持戒,讓這一塊的業趕緊地沈澱下來,它不能夠活動太熾盛,這個業你沒辦法帶走的。所以淨土宗的人,願我臨終無障礙,第一個障礙當然就是業障。

二、顛倒妄想

這個業力的障礙我們昨天講過了,破掉以後,現在就第二個障,就是顛倒妄想。為什麼妄想上面加一個顛倒呢?《楞嚴經》說,這種妄想它不是一般性的妄想。我們今天去工作,我什麼時候要加油,我什麼時候要去超商買什麼東西,這種妄想就是表層妄想,臨終的時候對你一點傷害都沒有,這佛號一提起來,它自動消失掉。

但是有一種妄想特別堅固,它從你無始劫來,就一直在你的內心活動到現在,是一種強大的等流的力量,也就是說這種妄想,它已經是跟第七意識的自我意識結合,它在你的內心當中已經形成一種自我的概念了,它是你的自我性格的一部分了。這種妄想,臨終也一定會起現行,它會干擾你的正念。你本來發願要求生淨土,這個妄想對你產生一定的傷害跟誤導。

所以臨命終的人,我們面對生死關頭,一句佛號提起來的時候,可以說是內憂外患。這個時候誰能夠衝過內憂,調伏外患,誰就直接趨向彌陀的光明!

那麼外患這一塊——生死業力,我們昨天已經講得很清楚了,現在我們來處理內憂這一塊——顛倒妄想,就是我們今天所要處理的。

當然每一個人的顛倒妄想不一樣。有些人表現在對財富的追求,有些人在男女色的追求,有些人在名聲的追求,每一個人形成這種自我意識所主導的顛倒妄想是不同的。

所以我們今天告訴大家一些處理的方法,我們對於臨終生死關頭的內憂外患,你唯一能夠做的就是早作準備,免得臨命終的時候手忙腳亂,因為臨命終,它一定會出來。


噶瑪巴尊者

問自己

很多時候,我們都看不見自己的過失,你以為你是修行人,其實你可能只是外相相似而已。

重要的是,任何時候,你都要問自己:你現在做的事有意義嗎?若是對的話,就要保持並增長,不對的話,就要改進。

《閱悟《第一冊》》


修善如愛己

昔日,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法時,波斯匿王不僅非常護持佛法,也經常聽經聞法,靜坐思惟種種道理。

「世間上的人,如何才是真正地愛自己?如何又會傷害自己呢?」一日波斯匿王打坐時,心底浮現這個問題,彷彿幽幽淼淼的湖面,微微泛起一絲漣漪,思緒沿著這一抹波光緩緩蕩漾開來……「如果身、口、意三業都能遵循善法,遠離惡法,就是愛惜自己;相反地,放任身、口、意做諸惡事,就是在傷害自己吧!」波斯匿王微睜開眼,心想:「世尊就在我們身邊,隨時可以聽法、請法,真是無上的福報呀!」波斯匿王來到只樹給孤獨園,長跪頂禮佛陀。

「世尊,弟子在靜坐時思惟著,世人如何才能真正愛惜自己、珍重自己?如何又是傷害自己、作賤自己呢?依弟子所見,一切要從觀照自己的身口意三業做起……」波斯匿王娓娓道出自己觀行的體會,佛陀慈悲地聆聽,並且讚歎說:「誠如大王所言,世人如果放縱身口意,做諸惡事,真正受害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為什麼呢?若危害他人,雖然結下怨仇,卻不一定馬上會遭受報復、傷及自身的危險;但若起了惡心,就破壞了自心清淨,惡言惡行也毀害了自己的威德和誠信,所以說造諸惡業,最直接受傷害的正是自己。乃至於,為了滿足自己種種私慾,造作殺生、偷盜、邪淫等諸多傷害他人的惡行,不但損害自己的福德善緣,層層的罪刑惡果更將自己推向黑暗深淵。所以懂得愛自己的人,身口意常修善業,甚至能放下世間的情愛──舍宅、妻小,以及一切世人汲汲營營的五欲之樂,一心精進行道,看起來好像有福不會享、不懂得疼愛自己,實際上是真正看透了生死輪迴的本質為苦──雖有父母兄弟親友,恩徹骨髓,一旦老病死苦無常來臨,誰能相代?行者了知生命的可貴,不求短暫生滅的逸樂,能把握因緣勤修十善,早日度脫苦海、登上解脫自在的涅槃彼岸。有如此覺悟的行者,才是真正懂得愛自己的人!

佛陀舉了一個譬喻,智者當謹防身口意,猶如將軍固守城池一樣,當知城外的荒郊野地裡,伺伏著無數的盜賊,覬覦著城裡的一切財寶,因此時時刻刻勤於操兵演練,不讓賊人有機可乘;倘若掉以輕心,即使只是片刻鬆懈,一旦城門失守,賊人伺機大舉入侵,遭受生命財產的苦難損失,將難以彌補。所以愛惜自己,要從謹慎持守身口意做起,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才能擁有真正的快樂。

比丘們及國王聽到佛陀這番開示,都有所體悟,歡喜踴躍,信受奉行。

典故摘自《別譯雜阿含經·卷三》

省思:

一切有情,最珍愛的莫過於自己,但是真正懂得愛惜自己者,凡人有幾?「急急忙忙苦追求,寒寒暖暖度春秋」,道不盡的辛酸無奈,汲汲營營的無外乎坐享榮華富貴的夢想。然而佛陀捨棄了這世間最尊最貴的一切,出家修行,尋求什麼呢?《佛說無常經》云:「外飾莊彩咸歸壞,內身衰變亦同然,唯有勝法不滅亡,諸有智人應善察。」透徹了悟一切有為法的虛妄不實,大覺慈尊指出了一條不生不滅的究竟之道:「恆用戒香塗瑩體,常持定服以資身,菩提妙華遍莊嚴,隨所住處常安樂。」律心無過、律口無失、律身無犯,斷惡修善,破惑顯真,才能真正開顯生命的真實價值。明明白白一條路,千千萬萬不肯修,豈不辜負己靈,辜負最愛的自己!


明朝嘉靖年間,在江西省吉永縣的羅鴻先(字達夫)狀元做了一首醒世詩:

急急忙忙苦追求,寒寒暖暖度春秋,朝朝暮暮營家計,昧昧昏昏白了頭。
是是非非何日了,煩煩惱惱幾時休。明明白白一條路,萬萬千千不肯修。

這一首偈語是說,人生在世,若不知道修行、不知道學道、不知道做善事,等到大限一來,才非常後悔、非常懊惱,那就太可惜了。

「急急忙忙苦追求,寒寒暖暖度春秋」,人生活在世間,為了功名富貴天天忙,天天追求,不覺間,一年又一年地過去了;「朝朝暮暮營家計」,不分早晚都想著要賺錢,每天種種的辛苦,無非只為維持家庭的生活,改善自己的生活品質,希望一家人能夠過好日子,但都只顧到一時,卻沒有想到將來怎麼辦。

「昧昧昏昏白了頭」,人生就這樣懵懵懂懂、昏昏庸庸,從年輕到年老,從少年到白頭,一輩子就這樣過了。

「是是非非何日了,煩煩惱惱幾時休」,在這個世間上,除了生活家計的負擔以外,還有很多的人我是非要應付,人際關係有時候若處理不好,是是非非、恩恩怨怨簡直是沒有了時。

一個不懂得修行的人,就沒有力量來應付外在環境所帶來的不如意與挫折,因此會產生種種煩惱。由於內心沒有戒定慧,所以也不知道處理煩惱的方法,於是內心裡的貪瞋愚癡就越來越多,煩惱也更多,無了無休。其實,「明明白白一條路,萬萬千千不肯修」,我們眼前已明明白白鋪好了一條路,讓我們可以依循,為什麼我們萬萬千千的眾生不肯來修行呢?

所謂「明明白白一條路」,就是宗教信仰,有信仰比沒有信仰好,因為有了信仰,就有了目標,就知道何去何從,就知道應該怎麼樣修持、做好事、做功德。因為臨命終時,世間沒有任何東西是我們能夠帶走的,什麼都不是我的,唯有做過的功德,才是真正屬於自己的。

 

無常難測,修行趁早: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

 

天道忌滿,人道忌全,人不能讓生命十全十美!否則物極必反!

 

修行人的通病:世人談及生死,鮮不悚慮;往往不能真為生死者,眼前活計放不下耳

 

古人常常提醒我們「生死事大」,可是我們卻整天忙著「不急之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菩提煉心 的頭像
    菩提煉心

    菩提煉心曼陀羅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