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典故事》一個嗔恨的念頭竟換來躲不掉的果報
有一天,釋迦牟尼佛告訴目犍連(佛陀弟子中神通第一)說:「你的債主快到了!」
目犍連回答:「我有神通,可以超越須彌山。如果我的債主從東來,我就向西;如果他從北方來,我就向南,他怎麼能找到我呢?」
佛告訴目犍連:「罪報和福報是不可躲避的!」
目犍連運用神足通,不斷的飛行,卻仍掉落在山中,掉在一位老公公的面前。那位老公公以修理車輪為業,忽然看見目犍連從上邊掉了下來,形狀怪怪的,老公公以為是不吉祥的東西,拿起車輪便打,目犍連被打的骨折。目犍連雖然疼痛,但始終堅持正信,一心向佛。佛憐憫他,教授他威神力,目犍連靜下心來,恢復了本來的樣子。
佛告訴目犍連:「那位老公公前世曾經是你的父親,你跟他爭吵。你心裡想:『我多麼希望這位老傢伙被打得骨折!』(你現在) 因為這個惡念而造罪遭殃。記住在任何時候都要善待他人、善待眾生,包括言行和心念。」目犍連了悟因果,摒除各種妄念,潛心修行並善化眾生,後來得了善果。
可見為人處世一定要以善念為本,千萬不要動妄念與邪念,及時清除自己思想中各種不正的念頭。相信善惡有報的真理,喚醒更多人的善念良知,尊道貴德,使一切得到善解。
大安法師:五毒中後果最嚴重的就是嗔恨心,讓人失去福報!
「嗔心甚於猛火,常當防護,無令得入。劫功德賊,無過嗔恚。」——《佛說遺教經》
【注釋】:所有煩惱中,瞋煩惱最重,所以不善業報中,瞋恨果報最重。瞋恨能令心不安,損害他人,生起種種不善業。修行者當修慈心,莫因一念不忍,而有火燒功德林之事。
一般瞋恨心重的眾生,會容易感得地獄的刀山劍樹。
登刀山的時候,刀刃都是非常犀利的,整個的身體都被這個刀刃給剝離了,沒有一寸完整的皮膚。
上劍樹,這個樹可不是椰子樹,是劍樹。你上樹的時候,風就吹那個樹,葉子就像劍一樣的倒下來,刺在身上受苦。
如果你要下樹的時候,這個劍就向上走,刺著你的身體。
而且劍樹上還有鐵嘴鳥,它的嘴也是鐵的,很長,把你的眼睛啄瞎。
這樣,一下子就死亡了,風一吹又活過來,再經受刀山劍樹的這種寸寸的割裂,整個的皮肉沒有一寸是完整的。
這就是眾生嗔恨心重的果報。
慧律法師:惡口伴隨的是嗔心,我執,種種細節都會給自己帶進輪迴里
都說每個人都是未來佛,在沒成佛之前,就是被無明遮障的凡夫,眾生中的一類。
每個眾生因為業力的不同中,因緣不同,顯現上會有很多不同。
但是身邊的人,無論是好的,壞的,有利於自己的,有害自己的人,他們都不是隨隨便便就來到我們身邊的
這一些與他們相遇,相知,相憎,相害這都與前世的業力、今生的因緣有關。所謂:「若無相欠,今生怎會相見。」
上學的時候,同班56個同學,每個同學都不一樣,有些是我討厭的,有些是我喜歡的。
但是他們的一舉一動,有時對我都有影響,當時不覺得,現在回想起來,哪怕是同學的一個壞習慣,現在想起來似乎當時還會去效仿,好像看起來是很酷,其實這些做法都是不對的。
比如罵人,這個是最平常的,而且很容易學的。
並且能夠做到回家不罵,一到學校和同學的簡單交流中就會帶有罵人的字眼,也許不會針對什麼人,這就是習慣。尤其是男生。
雖然後來意識到這樣不好,但是改起來也是花了一些時間的。
說來這些壞習慣的影響,如果後來沒有自省,仍然這樣下去,那會造多少惡業啊。
但是,應該對這些對自己有壞影響的人做清淨想,不能起嗔心,對於此事中想到:他們的壞行為,讓我看到了自己的愚昧無知,這不僅僅是三觀的問題,是要斷除不善業的事。
這樣想,似乎他們的到來,也是來度自己的,讓自己認識到所要斷除的惡業。
惡口伴隨的是嗔心,我執,種種細節都會給自己帶進輪迴里。也許他們就是菩薩的化現,來提醒自己的。
摘自:慧律法師(每個來到你身邊的人都是菩薩)
慧律法師 :這樣想你就不會生氣了
有一次懺公帶領了一大堆的法師,還有這些護法居士,去參廣欽老和尚,廣欽老和尚就坐在那藤椅上。
那時候我在南普陀佛學院,因為我們總共差不多有二十多個大殿,大的、小的統統拜,我們沒意見。因為煮飯九點十五分就煮好了,我們那個院長他又很堅持,要我們十一點十五分才吃飯(台中南普陀佛學院一律持午,一到時間筷子一律統統放下,持午非常嚴格的)。冬天寒流來吃下去一直腹瀉……
我們因為剛剛出家作沙彌, 就對院長有一點意見。為什么九點十五分就煮好了,念經念這麼久呢?十一點十五才給我們飯吃,我們要熱一熱,院長又罵。
這一點事情我就耿耿於懷,因為剛出家實在是想不透。去拜訪廣欽老和尚,我就把這個事情對老和尚說:「老和尚,我們這個院長,老是九點十五分就煮好了,十一點十五分用冷飯冷菜給我們吃,吃得南普陀佛學院統統腹瀉,尤其我瀉得特別嚴重。」
講到這裡,廣欽老和尚一下子就:「住口。」我看老和尚很兇嚇一跳,「不要講別人用冷飯給你吃,你要說你沒有福報吃熱飯。」
原來是這樣子,是,是。因為他是老和尚,很偉大,他是開悟的聖人。
要常常這樣想,知道嗎?不要每次都說別人用冷飯給 你吃,你要告訴自己你沒有福報吃熱飯。
我現在什麼事情統統用老和尚這一句話。要是有一個很稀奇古怪的工作人員我不恨她,我沒福報請到好的工作人員,都是請到一些不敬業的,沒辦法。
用廣欽老和尚這一句話:她鬧,沒關係,是我修養不夠,她有資格鬧,沒問題。很好用的,我統統不會煩惱。有時候用老和尚幾句話,真的挺好用的。所以一句話你就知道,什麼都要回歸自性,完全是你心的問題。
夢參老和尚: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
發脾氣跟貪是兩回事,好像相彷,但不是一個。有時候,人的嗔恨心來了,什麼都不顧了,他的財富都不要,連妻子兒女也灑脫,就是要把氣泄出去。但是這個氣沒等泄出去,命都丟了,第一個人就是這樣。對一個修道人而言,嗔心更厲害,『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當你的嗔心發動的時候,什麼智慧聰明都沒有了,很現實。你自己看不見,你在發脾氣的時候,你的面貌,你的音容形態全變了,你自己不感覺到。
我們做很多事的時候,往往充滿嗔恨心,沒辦法。修道者就沒有嗔恨心了?恰恰不然。我在大廟裡頭過,我們參禪的道友們,脾氣非常大,平常是壓著的,要是一點著,無明火三太。他在修的進修就觀,越坐火越越盛。話頭,他看得很好,機鋒轉語也轉得很多,就是脾氣很大,放不下,一觸到就火冒三丈,這能算得道嗎?這不能算得道,所以嗔心很難降伏。
應當怎麼樣來修持?如果這個人心地慈悲,不論他長得多醜,相貌怎麼不好看,誰見到他誰喜歡。我跟大家舉個例子,廣欽老和尚你們都見到了吧?他的樣子多難看啊,但是誰見到他都磕頭,都很高興。
像我們不法的人,要是一嗔念,你不要發作,也不掛在你臉上,把煩惱布施給別人。你要收到你心裡來,給人家歡喜;再大的苦痛,你自己忍受,給別人是歡樂。一回、二回、三回、五回,你自己的煩惱就漸漸清了,這就叫修行,修行就在你日常生活當中,不要另外找。你要是盡想你的煩惱事,過去的也好,籌畫未來的也好,你永遠通不了,通不了就是障礙,障礙就是解脫不了。如果你經常這樣做,修道的時候,你就通達了,通達了你逐漸就解脫,這就叫解脫道。這在你日常生活當中方法很多,看你遇到什麼境界;遇到什麼境界,你就對治什麼境界。
佛在經上告訴我們,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點點滴滴,每一樁事情都有前因後果,我們這一生中所受的痛苦,都是有原因的。
我們學佛人瞭解這個道理,所以絕對不會怨天尤人。逆境是我過去造的惡因,順境是我過去造的好因,都能夠歡歡喜喜地去承受。
在這個裡頭不怨天、不尤人,就不再造業,這一報,這個帳到這兒就結了,後面就沒有了。凡夫不知道事實真相,在受果報的時候怨天尤人。
換句話說,這個帳結不了,後面又有,愈來愈多,這個事情就麻煩了,這叫愚癡。所以要曉得佛教給我們離相,是心地不執著,不是叫你事上把它丟掉,那就大錯特錯。
佛在經論上一再告訴我們,“佛法在世間,不壞世間法”,佛希望你有一個美滿的家庭、幸福的人生,不能說學了佛,把家庭破壞了。
我不著相,我一切舍離了,家裡事情也不要做,丈夫兒女都不要過問,那成什麼話?這就把佛的意思錯解了。
佛不是這個意思,佛是教你以清淨心來處理事情,為什麼?清淨心裡面充滿了自性智慧,你以清淨心來處事,處理得更圓滿。
染汙的心裡面是感情、情執,情,容易產生錯誤;智,你處理事情絕對正確,決定不會有錯誤。所以,要以自性智慧來處理事情,這樣家庭才會真正美滿,人生才會真正幸福。
你用自性智慧來引導你的一生,不離當下,沒有離開生活、沒有離開工作、沒有離開處事待人接物,你這一生才是幸福的人生。
我們遵循佛的教誨,對社會、對大眾是犧牲奉獻、捨己為人;對自己是把自己的境界向最高的方面去提升,你說這個人生多麼有意義,多麼有價值!
現在學佛的人很多,錯解佛意思的人也很多,所以開經偈“願解如來真實義”,不簡單!
【你看得越遠,活得就越明白!】
隨著年齡的增長,做事情會變得更加踏實,浮躁的成份慢慢沉澱下來,這時會發現,做事情慢,還很好,甚至是越慢越好。就像孔子所說: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我們看這個人,氣定神閑,外境的變化,根本無法動搖他的內心。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這個人的心,已經超越了這個世間,他會看得特別長遠,看到了生生世世,看到了幾千年、甚至幾萬年之後。如果你來自幾千年或是幾萬年的未來,你會特別關注現在的生活、現在的世界嗎?看得越遠,活得就會越明白。
我們不要瞎想幾千年之後,而要看看幾千年之前,看看人類這幾千年來未曾改變的是什麼。突破時空的束縛,是佛法的必修課,也是我們超越時空的新視角。面對速度和小利,我們要敬畏一些禁忌,並作出正確的選擇。凡是眼前覺得好的事情,要放在死的時候來觀察,還是不是好的?如果都是好的,那就可以選擇去做。如果不是好的,就不要去做。
凡是眼前覺得好的事情,要放在諸佛和眾生面前來觀察,還是不是好的?如果都是好的,那就可以選擇去做。如果不是好的,就不要去做。我們每天在做的許多事情,是經不起死亡考驗、經不起諸佛考驗、經不起眾生考驗的。這些事情,就是沒有放在更為宏大的時空背景上來去取捨因果,所以我們要常常將死亡、將諸佛、將眾生,作為自心的尺規和鏡子。
一方面,面對死亡,俯仰無愧。另一方面,上供十方諸佛菩薩,下施六道輪回眾生。這樣的心,就不容易波動,非常穩固,就像船已拋錨,錨定了死亡、諸佛和眾生,船就穩固了。只有不去做,才有可能做到如如不動。所以,剛開始的修行,就是出離心,就是斷舍離,盡可能地什麼都不去做。
每一天,我們都會面對各式各樣的誘惑,比如:早上睡懶覺的誘惑、美食的誘惑、偷懶的誘惑、貪玩的誘惑、手機的誘惑、晚睡的誘惑、貪涼的誘惑、放縱的誘惑、成癮的誘惑等等。如果我們只是活在眼前,活在當下,就很難抵禦這些誘惑,即時滿足往往會戰勝延時滿足。
如果放眼未來,用長遠的眼光來看這些事情,都是毒啊!哪裡還會想著去滿足,躲還來不及呢!就像天人看人吃肉,就像人類看狗吃屎一樣噁心。我們需要的不是每天和這些誘惑作鬥爭,而是將心放得遠一些,再遠一些,用長遠的視角回看這些誘惑,確實沒有什麼好感了,全都是毒。反而,早睡早起,吃得少而精,鍛煉身體,聞思修行,戒定慧,利益眾生,成就佛果,放在長遠來看,才是真的好。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