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七十歲的人切勿將念佛當作泛泛悠悠的事

印光大師

日前陳豫堂來函,言汝父女二人均欲皈依,祈為取法名,並示修行法則。又言汝素知醫及地理,賦性仁厚。汝女守貞修行,現汝女接汝到彼庵中修行。汝已七十,來日無多。當認真生信,發願,念佛聖號,求生西方。凡家中家計,並兒孫之事,皆當置之度外。譬如我於六十後就死了,那兒孫還不是一樣做人?我今只管念佛了生死,他們既不能替我了生死,我豈可因他們誤我的大事。能如此設想,自然就會一心念佛了。

汝女梅菊,守貞修行,接你到庵,彼此互相輔助,同修淨業,以期同生西方。須知佛法法門無量,通通皆須做到業盡情空,方可了生脫死,其難也難如登天。現在全世界,恐亦難有幾個做得到的人。若志誠懇切念佛,求生西方,無論什麼人都好往生西方,了生脫死。唯有不生信,不發願者,不能生。若有真信切願,無一不生者。此之一法,乃完全是仗佛慈力加被接引耳。譬如坐火輪船過海,是仗船力,不是自家的本事。汝父女二人,當依我語,則可不虛此生此遇矣。

今為汝取法名為德慶。汝名餘慶,乃世間之慶。今念佛求生西方,是以佛德為依歸,其為慶也,非佛莫能宣說。梅菊,法名德淨,謂以身口意三業清淨念佛,以期往生淨土,永離眾苦,但受諸樂也。《印光文鈔》、《嘉言錄》,想有送汝者,當過細看,依之而修。若無,當函向蘇州護龍街穿心街報國寺弘化社請。今為附寄仿單一張,以便自看,或令人看。

又阮門戚氏,想亦是汝妹,今為彼取法名為德正。謂決定念佛求生西方,是為了生脫死,最為正大光明之路。切不可聽無知識者,煉丹運氣求長生,及還壽生,寄庫,求做鬼之邪知邪見,以枉用工夫,失真利益也。前所說之話,祈與彼說之。「人生七十古來稀」是一千多年前唐朝的話。七十歲的人切勿將念佛作泛泛悠悠的事體,則可決定往生矣。

印光大師·致戚友卿先生書


老年人不討嫌的10個切記

一要切記:

歲數大了不是本錢。這年頭什麼都值些錢,就是歲數不值錢。心裡千萬別有那麼多的「應該」或者「不應該」。喊你聲「老頭兒」沒什麼錯,叫你聲「老先生」是對方的教養,並不關你什麼事。年輕人憑力氣搶先佔優,那是生物本能;有人給你讓個座,那一定要記著說聲「謝謝」,那是有幸碰到了大好人。

二要切記:

「想當年」不是人人都愛聽的話。如今不是憶苦思甜的年代,沒人願意享受你的光榮歷史和坎坷經歷。時代畢竟不同了,你吃過的野菜,現在變成了高檔佳餚;你墾荒造田,現在成了破壞生態。紅軍煮皮帶充飢的故事,讓年輕人沒法理解,放到現在煮一根皮帶總沒有燉幾斤肉來得經濟。因此,「想當年」的話題要適可而止,畢竟「當年」不如「當今」更實際。

三要切記:

少管閑事,特別是家中的「閑事」。孫輩的教育是子女的事,不是你的責任。如今都是「奧特曼」「灰太狼」年代了,你還在講「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個廟……」,那才叫毀人不倦!與子女相處,千萬不要喋喋不休,要有「政協」的位置感,既要到位,又不能越位和錯位。大事上表個態,聽不聽的別計較。子女徵求你的意見就是敬重,要主動追求個清閑自在。

四要切記:

「年輕人一定比你忙」。你想孩子了可以打個電話,孩子想你了可能連打電話的時間都沒有。千萬不要為這種事較真兒,拿自己去做比照。記住:抱怨多了會「兩敗俱傷」。如果孩子真來看你,可千萬不要找理由強留著,孩子們「花時間」與「花錢」一樣,是用金子買光陰,能抽出一分鐘來看你就是好事。如果不給孩子一個「花時間」的寬鬆環境,今後看你的次數只能越來越少。

五要切記:

自願付出時別想著回報,不要總把為別人做的那些事掛在嘴上。幫子女做飯洗衣、照看孩子沒有不叫苦的,但千萬別當著子女的面傾訴。理解不理解的要多些淡定,權當是為社會做了義工。有些事不一定就能將心比心,「尊老愛幼」永遠是把「愛幼」放在第一位,因為「朝陽」總比「夕陽」能讓人憧憬。記住:「付出」是送給別人的東西,千萬不要想著再「找補」回來,那會讓所有人都不愉快。

六要切記:

不要總想著改變別人。鄰家女孩乍暖還寒就穿上了短裙絲襪,那是姑娘喜歡「美麗凍人」;老伴做事兒丟三落四,無法完美,那是多年難改的「頑疾」。其實,每人都有自己的習慣和活法,原本沒有絕對的錯對。改變不了別人就試著變變自己,其實你自己也很難改變。與其這樣,不如來個和平共處,淡然處之總比指手畫腳讓人喜歡。

七要切記:

待人處事別太摳門兒,錢多錢少都要有個爽快大度。對親朋好友自不必說,就是子女買來東西孝敬,也一定要說聲謝謝、想著付錢。雖然很多人都不缺錢兒,但咱要的就是那種坦然。記住: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享受和諧快樂也要掏銀子出本錢。把數得過來的養老金花出學問可是一種智慧,「人死了錢沒花完」真不如生前開明大義些;把積蓄全花光了也不是個辦法,畢竟「人沒死錢先沒了」會更悲哀。

八要切記:

邋邋遢遢不是小事兒。人老了懶點可以,但千萬別懶在穿衣戴帽、洗涮衛生上。你要保持艱苦朴素的革命傳統也可以,但要記著整潔乾淨。這年頭世界都變成了地球村,國與國、人與人的關聯更加緊密,別因為自己的邋遢影響了家庭的生態。要知道你的衛生、你的穿戴不是你自己的事,那是家庭的招牌和子女的臉面。你不在乎不行,因為有太多的人在乎。

九要切記:

千萬別像存錢那樣存著破爛兒。有道是「破家值萬貫」,那是上個世紀前的說法兒;見什麼都稀罕,那是老化的徵兆。當下留存東西不能看有用沒用,要看常用不常用。不常用的東西,真用的時候不一定記得起,記得起也不一定找得到,所以還是早早處理掉的好。大件的東西得趕快更新,說不定以後花錢攆它走都不容易。家裡的東西究竟是多是少,先看看你家的「踢腳線」能露出多少就立馬知道。

十要切記:

別老想著靠子女,消除寂寞根本還在自己。自從四合院改成了單元房,放飛的都是小家庭的夢想。小家庭的日子就像私家的車,雖然都在一條路上跑,但沒人願意去合夥拼車。老年人要練好的是自己的車,即使獨守長夜,也要勇敢地往前走。廣交朋友、儲蓄友誼才是老年人應當盡早做的事情。當你不能再嬉戲走動時,依然可以給新朋老友打個電話,去交流喜歡的美好話題。

記住:做好自己才不會寂寞,因為今生只有一個人能永遠與你在一起,那就是你自己。

《淨土聖賢錄續編》--百不管老太太


念西法師:念佛悠悠泛泛,很難真正相應,到底是什麼原因?

敬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

常見許多人念佛悠悠泛泛,很難真正相應,到底是何原因呢?為什麼念佛人很難真正相應?或者更廣地講,為什麼有些人學佛幾十年,都沒有明顯的改變?

我們這裡主要是從修學淨土的行人上來講,原因大致有三方面。

第一、沒有如理深入聞思淨土教理

不知修學淨土法門的道次第是:聞思-勝解-信-願-行-三昧。前前為因,後後為果。故必先從源頭聞思上下手,才算用功用對地方,否則勞而無功。

因為他沒有如理深入地聞思淨土教理,沒有在聞思淨土教理之處下功夫。他不知道修習淨土法門的道次第,首先要由聞思生起勝解。勝解是信心所的因,有了勝解,自然信心就生起來了;有了信心,自然就會生起願,也就是欲心所能生起來;有了欲心所,即這個願,才會有念佛行,就是精進;只有精進,才能得念佛三昧。這樣前前為因,後後為果。

所以,必須先要從源頭的聞思上下手,才算用功用對了地方,否則,就會勞而無功。如果你在行上,一天到晚拼命地念佛,在這裡用功,而不注重於前面通過聞思生起勝解,發起信願,那肯定是勞而無功。因為你沒有在源頭上用功,僅僅在外表上用功,沒有找到根源之處。

這也是印祖在《印光法師文鈔•復永嘉某居士昆季書》這篇書信中,給我們介紹《淨土十要》《樂邦文類》《淨土聖賢錄》的原因。《淨土十要》與《樂邦文類》,是讓我們依於淨土的教理,能夠斷疑生信;《淨土聖賢錄》是從事相上來講,以往生的公案、事例,讓我們生起信心。所以,一者是從理上或者是從教上來講,一者是從事相上而言,以真實的事例來作證明,都可以讓我們增上信心。

第二、不知出離心之重要,或雖知卻不知如何修習出離心

因為他不知道出離心的重要,或者雖然知道出離心的重要,卻不知道如何修出離心。如果你沒有出離心,又如何生起欣求心?如果沒有欣求心、厭離心,念佛又如何能相應?所以,我們必須要注重修持出離心。

因此,在《印光法師文鈔·復永嘉某居士昆季書 》的最後,印祖就講「勸修出離」。在這封書信結束的時候,印祖還是要再再地強調策發出離心。當然,古人可能就這一言半句一說,或者像印祖強調的,只要一念死,簡單的幾句話,或者是一小段開示就夠了,一聽到念死、輪回苦的道理,就能依教奉行。但在我們這個時代,如果你不去詳細地、長時間地觀修,僅僅依靠這樣一言半句、一小段作一個開示,這是沒有用的,力量遠遠不夠。

對於我們來說,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你可以依印祖《文鈔》的這些教言,或者像《無量壽經》的後半卷,講貪嗔痴三毒過患,五惡、五痛、五燒,主要根據這些方面的法要去修持出離心。

第三、雖然淨土法門,人皆可修,但還是需要基礎的

三世輪回、業果不虛等法是淨土法門的基礎,若未深信因果,那麼,你還不能說真正信佛。若未真信佛,卻先念佛,豈非本末倒置,豈不荒唐!你要修持淨土念佛法門,但實際上,你還沒有真正深信因果,這樣就沒有真正信佛。若沒有真正信佛,你就去念佛,修習淨土法門,想求生西方,那就不是鬧笑話嗎?

所以第一步,你要信佛、信因果。這也是為什麼印祖為我們推薦《法苑珠林》《安士全書》等一些因果報應的書,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沒有在因果的正見上,扎扎實實下一番苦功夫,那你所有的修行,全都是如同空中樓閣虛幻縹緲,沒有用的。這是我們修行的次第,非常非常重要。

如果你不注重這種修行次第,或者是亂了這種修行次第,連事倍功半都不可能,甚至是勞而無功。但如果你的修行次第很嚴密,不錯亂,那不但是事半功倍,甚至你是四兩撥千斤,抓住竅訣,按照次第來稍微修一修,馬上就能產生極大的效果。

來源:《印光法師文鈔選講》


淨界法師:淨土宗人對往生不可以敷衍了事

看看印光大師他把這個信願講出什麼條件。他說:淨土宗的人絕對不可以悠悠泛泛、敷衍了事。

悠悠泛泛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可有可無。往生也很好,沒有往生也無所謂。那麼念佛雖然很精進,每天有定課,但是呢,心戀塵境,對我們熟悉的娑婆世界隱隱約約還有貪戀的心。

比方說,他這個貪戀還不是貪戀雜染法,他貪戀善法,你看:

【或求來生生富貴家,享五欲樂。】

你想到你今生造了很多的善業,你曾經持過五戒,護持三寶,你對來生的安樂在念佛過程當中隱隱約約有所期待。或者,或求生天,受天福樂。這個人善業更加的精緻,他不但是修五戒,修十善業,他連身口意都非常地嚴謹。但是不幸的是,他對這樣的善業還是有所期待。

【或求來生出家為僧,一聞千悟,得大總持。】

這個人所要求的是更清淨了,他希望來生能夠出家修梵行,有廣大的智慧,能夠攝持無量的法門,甚至於有大悲心來普利眾生。當然,你不能說出家為僧、弘護正法不對,而是你站在淨土的角度,你還有這個想法,你就不是叫作有淨土了,你就不是叫作信願具足了。

所以什麼叫作信願具足?我們等到後面再詳細說明,它有一定的標準的。

好,我們把這樣的一個禪淨的思想畫成一個表。最下面這個就是我們現在的面貌,不是本來面目,就是你現在的面目。就是你這一念清淨心經過一次又一次的輪迴,每一次的生命從小到大,你接觸很多的人,你遇到很多的事情,凡是你走過的人事都有留下一些痕跡,留下一個業力的種子、一個煩惱的種子。

這個就是我們的雜染心,在佛法的角度叫作阿賴耶識,我們一般人修學佛法是依止阿賴耶識修學的。依止阿賴耶識修學,在《楞嚴經》就是依止生滅心來修學的。

什麼叫生滅心呢?就是你的心是隨外境而動盪的。你有時候修得不錯,有時候修得不好。你風平浪靜的時候修得很好,逆境現前的時候你就修不好了。因為你的心住在一個生滅心的角度,你太重視你眼前的感受。

所以我們很多人為什麼念佛會錯誤?為什麼念佛會失敗?因為你佛號是建立在一個不堅固的生滅心。

我們要強調一個觀念:佛號雖然有救拔你的力量,但是你臨終的時候要保持心不貪戀、意不顛倒、正念分明,你的心態是很重要的。

所以我們在念佛的當中要先改變我們的心態,不要用生滅心來修學,應該是把這個雜染的心提升到清淨心。你要安住在你的本來面目,安住在你的清淨本性來提起佛號。

比方說你蓋房子,你這個房子蓋得很莊嚴,上面的建材很漂亮,裡面的裝潢也很莊嚴,但是你這個房子是蓋在一個地震帶,那就完了。你平常沒有先調整你的心態就開始念佛,依止生滅心、依止攀緣心來建立佛號,就像一個美好的房子蓋在地震帶一樣,你這個佛號不堅固的 。


大安法師:淨土易往而無人,病根在於缺乏厭離心

我們看到一些同修,如果生活當中碰到一些挫折了,或者忽然檢查得了一個重病癌症了。這時候他想到,哎呀!我要趕緊念佛啊求往生。如果後來再複查癌症沒有了誤診了,哎!那算了算了我還得要幹我的事業,你說說這是不是很多人的一種狀態。所以真實心難吶!所以西方極樂世界是「易往」容易往生,但結局是「而無人啊!」當佛說出這句話我想佛的心是很酸痛的。

無人是什麼?沒有這個真實厭離欣求的人啊!他都在那裡玩手段啊搞虛假的東西。所以對我們身口意三業不善的東西,也得真實心裡面去舍去它,對身口意三業善的東西,必須在真實心裡面去作它。

不管是在我們家裡別人看不到的時候,還是在公眾場合都要真實。不能說在大眾場合外現賢善精進之相,回到自己寮房裡面回到自己家裡,反正別人看不到睡大覺,迷迷懵懵。小人閑居為不善,見君子然後厭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這是很多人的情況。他自己一個人在的時候就胡作非為,幹了很多見不得人的事,然後見到君子在他就掩蓋下來。然後說自己我有什麼優點呀!把自己好的一面說出來恨不得全世界都知道,然而他的那些陰暗面他就把它覆藏覆藏,這都是不真實的,所以要真實心去作才能夠有至誠心。


聖嚴法師:決定臨終往生的力量

佛教認為人過世之後,是依四種原則決定他的去處。

一是【隨重往生】,隨他生前所做善惡諸業中最重大的,先去受報;

二是【隨習往生】,隨他平日最難革除的習氣,而到同類相引的環境中去投生;

三是【隨念往生】,隨亡者命終時的心願所歸,善念則轉生人間、天上,惡念則轉生三惡道中;

第四【隨願往生】,發願學佛則往生佛國淨土,或轉生人間繼續修行。

學佛修行的人,知道要發願,可以隨願往生,一般沒有學佛的人,不知道發願,就會隨重業往生。業有重業、輕業,隨重是以重業為往生的第一優先,如果是天上的業重,就會生天,如果地獄業特別重,就會墮入地獄。佛經裡說,下地獄如射箭,一斷氣馬上進入地獄,連中陰身階段都沒有,那是指十惡五逆的重業。

其實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也是重業,臨命終時能見到一片金色的光芒,那就是無量光。光中有佛、菩薩,手執金台前來接引,你自然而然登上蓮花,很快就到了極樂世界。有的人在斷氣前就能看到光和佛菩薩等瑞相,有些甚至連家屬也可以看到。

三十年前,台北有一位吳姓醫師,他的父親是前清的宮廷醫師,一生念佛。他父親往生時,全家圍繞床邊念佛,往生時十分安詳。當時他就看到父親房間的牆上放光,整個房間很亮,然後在上面出現佛菩薩像,而且是活生生的,並不是畫的,當場大家都跪了下來。

臨命終時,如果願力很強,心念就與願力相應;如果業力很強,心念就與業力相應;這就是隨願和隨重。

如果沒有重業也沒有發願,就會隨念往生。我們學佛的人雖然知道要發願,而且在往生以前就已經發願,可是如果平常發願不懇切,沒有形成習慣,只有在打佛七或參加共修時跟著大家念,根本不了解什麼叫作發願,那只是種種善根。臨命終時,很容易就忘掉了,與願力不相應,可能連念佛的時間、機會都沒有,到時就是隨臨終的念頭而往生了。

臨終時,如果是非常強烈的貪念,首先可能會生到畜生道,再來是餓鬼道;如果是瞋心很強的人,首先則可能是畜生道,再來是地獄道。因此,死亡時的念頭非常重要。

臨終時的念頭可能與你的習慣有關,此時就是隨習往生。習就是平常的習慣,臨死時,會產生很大的力量,十分可怕。

所以我們平時要養成念阿彌陀佛的習慣,煩惱一出現就念阿彌陀佛,常常保持自己的正念。妄念、邪念、惡念出來,要慚愧、懺悔、念阿彌陀佛,不斷地改善自己,這樣與人相處時,自然就會生起慈悲心,並且把所有的人都當成菩薩看,以感恩、感謝的心來對待。

此外,還要常常想到四福:知福、惜福、培福、種福;還有四要: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能要該要才可以要、不能要不該要的絕對不要。不然臨終時,還在想這個、那個,不應該要的、不能要的還在要,根本想不起來要念佛。


大安法師:病人將終之時,是為其開示還是念佛

問:如何正確理解《臨終三大要》中提到的「病人將終之時,正是凡聖、人鬼分判之際,一髮千鈞,要緊之極。只可以佛號開導彼之神識」,是指病人將要斷氣的危急時刻,不用開示,助念人員只可一心念佛,以佛號代替開示嗎?還是指在此時必須要進行簡短開示以作提醒呢?

大安法師答:這要靈活處理。助念人員,尤其是帶頭的人,要觀察當時的情景來具體處理。

病人在斷氣之前,大家用佛號為其助念時,要間斷性地有些開導,令其沒有信願,建立信願;已有信願,增上信願。

如果前期有這樣的開示,到病人將要斷氣的最關鍵時刻,就要直念佛號了;如果前期沒有這樣的開示,在這個時刻可以簡短開示,讓其念佛,順佛的接引走,再繼續直念佛號。

《臨終三大要》中的這段話是為避免有些人在病人這千鈞一髮的關鍵時刻,還去用其他的方式來令其解脫,比如誦經、做法會、給他解決冤親債主問題,這些對病人臨終時而言,都是不必要的措施,解決不了問題。

這時,就是直接持念四字洪名!

這就是印祖說的 「一髮千鈞,要緊之極」的時候,只可以念佛,不可以搞其他的名堂。

簡短開示應該在病人臨終之前或者已經斷氣之後(為預防他滑入中陰身)這兩個階段來做。除此之外,一心念佛就可以了。

 

覺得40歲還年輕的居士,肯定不是好居士!

在家居士如何安排一天的生活

在屬於自己的境界裡累積功德,在凡夫地時,不可以用這些方式做功德!

看看你現在的知見,是否有問題?

危險!念佛念經念咒未必是修佛法!

一個真正的修行人當牢記四種厭世心

對世間有留戀,但也想往生,這樣能往生嗎?

如果你來生真的要解脫,請好好地在家裡面待著修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