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道眾生和中陰眾生盼的就是回向,迴向的巨大力量能使眾生從地獄解脫

索達吉堪布開示

由回向給眾生帶來利益的事例,古往今來在高僧大德的傳記中比比皆是,佛經中也不勝枚舉。

佛陀在廣嚴城的時候,那裡的信眾準備在第二天迎請佛陀,供養午齋。

當天晚上,有五百餓鬼來到佛陀面前請求:“明日供養您的善根,可不可以回向給我們?”

佛陀明知故問:“為什麼要回向給你們呢?”

那些餓鬼回答:“我們是廣嚴城這些人的父母,以吝嗇之業而轉生為餓鬼。”

佛陀說:“你們明天前來就可以,不來的話,不行!”

餓鬼們說:“我們長相這麼醜陋,若被親朋好友看到,實在不好意思。”

佛陀說:“如果你們不來,我也沒辦法回向。”

最後餓鬼們只好答應了。

第二天回向時,五百餓鬼如約前來,廣嚴城的人們驚慌失措、四處逃竄。

佛陀告訴他們:“你們不要害怕,這些餓鬼是你們父母轉生的,它們生前為了你而造惡業,如今變成這樣的身相,是否能將善根回向給它們?”

人們回答說:“既然如此,無論如何也要回向給它們。”

佛陀回向後,那些餓鬼都轉生到三十三天去了。

所以,回向對眾生真的有無量利益。一般來講,中陰界的很多眾生,沒有機會行持善法,若看到自己的親朋好友在人間行持善法,就希望他們能將善根回向自己。所以,我們如果聽說人死了,尤其是自己比較熟悉的人,應該馬上念《普賢行願品》、觀音心咒來回向,這樣他們一定能受益。

回向是可以實現的,它是有功德、有力量的。

《地藏本願經》中有一個公案說,很久很久以前,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出世,像法時期有一婆羅門女,善根深厚,信仰佛教極為虔誠。但她有一個邪見較重的母親,不但不信佛教,反而誹謗僧眾、輕毀三寶。婆羅門女想盡一切辦法勸母親,但始終無法轉變她的觀念。

實後來母親過世,婆羅門女很傷心,據母親生前種種,推知她肯定墮入了惡趣。於是婆羅門女變賣家產,供養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像,在佛像面前一直虔心祈禱。之後,感得佛陀在空中告訴她,要想知道母親轉生何處,回去誠心念佛號即可。

婆羅門女回去後,一天一夜不斷持念佛號,以佛的加持和威力,她看到自己來到地獄,並目睹了各種苦難慘境。有一鬼王名為無毒,前來迎接她。她問這是什麼地方,鬼王說:“這是鐵圍山。”“鐵圍山不是地獄嗎?我怎麼會來到這裡?我母親是不是轉生到這裡了?”鬼王告訴她:“你母親本來在此受苦,但3天前已經生天了,因為她女兒為她設供修福,供養覺華定自在王如來……”

婆羅門女回到人間後,對因果更加深信不疑,立弘誓願:“願我盡未來劫,應有罪苦眾生,廣設方便,使令解脫!”佛陀告訴大眾說,當時的婆羅門女,即當今的地藏菩薩;當時的無毒鬼王,即當今的財首菩薩。

通過這個公案可知,縱然轉入無間地獄,為其超度回向,它們也能獲得解脫。


簡短實用的回向文

願以此功德回向給法界十方三世惡道眾生,回向法界、六道一切眾生,

回向xxx及其累生累世的冤親債主, 回向xxx過去世所殺害、傷害、惱害過的一切眾生,

回向一切見者聞者,願一切眾生業障、罪障、病苦消除,善根、福德、智慧增長,盡此一報身,速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早成佛道!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誦經功德殊勝行,無邊勝福皆回向。普願沉溺諸有情,速往無量光佛剎!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薩摩诃薩!摩诃般若波羅蜜!

佛門最全的發願回向文


菩薩專門為三惡道等可憐眾生而作的回向文!很有力量!請常誦!

古印度大德寂天菩薩著

為地獄眾生而回向

願諸世間界,所有諸地獄,彼中諸有情,悉獲極樂喜!

願彼寒者暖,亦願菩薩雲,飄降無邊水,清涼炙熱苦!

願彼劍葉林,悉成美樂園,鐵刺樹枝干,鹹成如意枝!

願獄成樂園,飾以鷗鵝雁,悅音美飛禽,芬芳大蓮池!

願煨成寶聚,燒鐵成晶地,怖畏眾合山,成佛無量宮!

巖漿石兵器,悉成散花雨,刀兵相砍殺,化為互投花!

陷溺似火燃,無灘河眾生,皮肉熔蝕盡,骨露水仙白,

願彼因吾福,得獲妙天身,緩降天池中,天女共悠游!

雲何此中隼,卒鹫頓生懼?誰有此妙力,除暗生歡喜?

思已望空際,喜見金剛手,願以此欣喜,遠罪隨密跡!

願獄有情見,香水拌花雨,自天迅飄降,熄滅熾獄火,

安樂意喜足,心思何因緣?思時望空際,喜見聖觀音!

願獄眾有情,歡呼見文殊,友朋速來此,吾上有文殊,

五髻光燦燦,已生菩提心,力能滅諸苦,引樂護眾生,

令畏盡消除,誰願捨彼去?彼居悅意宮,天女齊歌頌,

著冠百天神,齊禮蓮足前,花雨淋髻頂,悲淚潤慈目!

復願獄有情,以吾善根力,悉見普賢等,無礙菩薩雲,

飄降芬芳雨,清涼復安樂,見已彼等眾,由衷生歡喜!

為旁生而回向

願彼諸旁生,免遭強食畏!

為餓鬼而回向

復願餓鬼獲,北俱盧人樂!願聖觀世音,手出甘露乳,

飽足餓鬼眾,永浴恆清涼!

 

以下是全文——

音頻下載地址: http://www.zhibeifw.com/study.htm (非常好聽)

 

入菩薩行回向品 

第十品 回向

造此入行論,所生諸福善,回向願眾生,悉入菩薩行。

周遍諸方所,身心病苦者,願彼因吾福,得樂如大海!

願彼盡輪回,終不失安樂,願彼悉皆得,菩薩相續樂!

願諸世間界,所有諸地獄,彼中諸有情,悉獲極樂喜!

願彼寒者暖,亦願菩薩雲,飄降無邊水,清涼炙熱苦!

願彼劍葉林,悉成美樂園,鐵刺樹枝干,鹹成如意枝!

願獄成樂園,飾以鷗鵝雁,悅音美飛禽,芬芳大蓮池!

願煨成寶聚,燒鐵成晶地,怖畏眾合山,成佛無量宮!

巖漿石兵器,悉成散花雨,刀兵相砍殺,化為互投花!

陷溺似火燃,無灘河眾生,皮肉熔蝕盡,骨露水仙白,

願彼因吾福,得獲妙天身,緩降天池中,天女共悠游!

雲何此中隼,卒鹫頓生懼?誰有此妙力,除暗生歡喜?

思已望空際,喜見金剛手,願以此欣喜,遠罪隨密跡!

願獄有情見,香水拌花雨,自天迅飄降,熄滅熾獄火,

安樂意喜足,心思何因緣?思時望空際,喜見聖觀音!

願獄眾有情,歡呼見文殊,友朋速來此,吾上有文殊,

五髻光燦燦,已生菩提心,力能滅諸苦,引樂護眾生,

令畏盡消除,誰願捨彼去?彼居悅意宮,天女齊歌頌,

著冠百天神,齊禮蓮足前,花雨淋髻頂,悲淚潤慈目!

復願獄有情,以吾善根力,悉見普賢等,無礙菩薩雲,

飄降芬芳雨,清涼復安樂,見已彼等眾,由衷生歡喜!

願彼諸旁生,免遭強食畏!復願餓鬼獲,北俱盧人樂!

願聖觀世音,手出甘露乳,飽足餓鬼眾,永浴恆清涼!

願盲見形色,聾者常聞聲,如彼摩耶女,孕婦產無礙!

願裸獲衣裳,饑者得足食,渴者得淨水,妙味諸甘飲!

願貧得財富,苦者享安樂!願彼絕望者,振奮意永固!

願諸病有情,速脫疾病苦!亦願眾生疾,畢意永不生!

願畏無所懼,縛者得解脫,弱者力強壯,心思互饒益!

願諸營商賈,處處皆安樂,所求一切利,無勞悉成辦!

願諸航行者,成辦意所願,安抵河海岸,親友共歡聚!

願迷荒郊者,幸遇諸行旅,無有盜虎懼,無倦順利行!

願諸天守護,無路險難處,老弱無怙者,愚癡顛狂徒!

願脫無暇難,具信慈愛慧,食用悉富饒,時時憶宿命!

受用願無盡,猶如虛空藏,無诤亦無害,自在享天年!

願卑寒微士,容光悉煥發,苦行憔悴者,健朗形莊嚴!

願世諸婦女,悉成男子漢,寒門晉顯貴,慢者轉謙遜!

願諸有情眾,因吾諸福德,悉斷一切惡,常樂福善行!

願不捨覺心,委身菩提行,諸佛恆攝受,斷盡諸魔業!

願諸有情眾,萬壽永無疆,安樂度時日,不聞死殁名!

願於諸方所,遍長如意林,充滿佛佛子,所宣妙法音!

普願十方地,無礫無荊棘,平坦如舒掌,光滑似琉璃!

願諸菩薩眾,安住聞法眷,各以妙功德,莊嚴佛道場!

願諸有情眾,相續恆聽聞,鳥樹虛空明,所出妙法音!

願彼常值佛,以及諸佛子,並以無邊雲,獻供眾生師!

願天降時雨,五谷悉豐收,仁王如法行,世事皆興隆!

願藥具速效,咒語鹹靈驗,空行羅剎等,悉具慈悲心!

願眾無苦痛,無病未造罪,無懼不遭輕,畢竟無不樂!

願諸伽藍寺,講誦以興盛,僧伽常和合,僧事悉成辦!

願欲學比丘,悉住阿蘭若,斷諸散亂已,輕安堪修善!

願尼得利養,斷诤遠諸害!如是眾僧尼,戒圓無缺憾!

犯者願生悔,時時忏罪業,壽終生善趣,不復失禁戒!

願智受尊崇,化緣皆得足,心續悉清淨,令譽遍十方!

願離惡趣苦,以及諸艱困,復以勝天身,迅速成正覺!

願諸有情眾,殷勤供諸佛,依佛無邊福,恆常獲安樂!

菩薩願如意,成辦眾生利!有情願悉得,怙主慈護念!

獨覺聲聞眾,願獲涅槃樂!我未登地前,願蒙文殊恩,

常憶己宿命,出家恆為僧!願吾菲飲食,維生充體能!

世世願恆得,圓滿寂靜處!何世欲相見,或欲問法義,

願我無障礙,面見文殊尊!為於十方際,成辦有情利,

吾行願得如,文殊圓滿行!乃至有虛空,以及眾生住,

願吾住世間,盡除眾生苦!眾生諸苦痛,願悉報吾身!

願因菩薩德,眾生享安樂!願除苦良藥,一切安樂源,

教法伴利敬,長久住世間!禮敬文殊尊,恩生吾善心,

亦禮善知識,恩長吾三學。

 

索達吉堪布《入菩薩行論廣釋》

第十品 回向

丁四(如是善果利他回向品)分二:戊一、品名;

戊二、正論。

戊一、品名:回向。

回向即是“回己善根,有所趨向”,將所造善根力集中加於某目的,使之盡快得以實現。有關回向的必要與重要性,在前面已數次引用《慧海請問經》中的教證加以了說明,此處不再贅述。作為修行人,回向是必須的後行修法。當然回向本身也有不同層次,最為殊勝的為安住於三輪體空中回向,次之為相似地住於空性中回向;沒有達到這些境界的修行人,可以發願:佛菩薩高僧大德們如何回向,我也如是回向。然後一心一意地念誦回向文。

關於回向,高僧大德們有不同觀點。阿底峽尊者說過應於三輪體空之中回向,即安住於回向者、所回向的善根、回向對境(眾生),全部是空性的境界中回向。寧瑪巴和噶舉派很多高僧大德也說過:“修行人應安住於大圓滿、大手印見解中,以離一切戲論的方式回向。”這與阿底峽尊者所說大致相同。但薩迦班智達認為,這必須要現見法界實相的登地菩薩才能做到,而登地菩薩具足剎那能見百佛剎,一剎那能度一百個眾生等功德,所以不具此等功德的修行人,不可能做到真正安住於三輪體空中回向。後來枳貢覺巴仁波切(三世怙主)又說:“安住於大手印見解中回向,並非僅僅是登地菩薩的境界,佛經中從未說過見到法性同時,必須現前初地菩薩的功德,修大手印、大圓滿的瑜伽士,開始現量證入見解時,其功德不一定會現前,就如大鵬鳥、獅子兒一樣,於胎卵中即具勝力,但未出生時,人們也看不見……。”恰美仁波切也贊成枳貢覺巴仁波切的這種觀點,認為大圓滿修行人安住於大圓滿見中回向,完全有可能做到,也是最殊勝的回向方式。

在諸多回向文中,本論的回向文,非常殊勝,藏傳佛教中的修行人中,往往將此作為自己後行的念誦文,現在一般出家人大都能背誦這段願文。我想這不用多說,如果諸位能細心體味,對這一段回向文的殊勝,一定能有不同程度的親身體驗。

戊二(正論)分二:己一、略說回向;己二、彼者廣說。

己一、略說回向:

造此入行論,所生諸福善,

回向願眾生,悉入菩薩行。

著作這部《入菩薩行》所生的一切福德善根,回向給十方三世所有眾生,願他們都能趣入菩薩行願。

這是總的回向。寂天菩薩當年在那爛陀寺的誦經法會上,向僧眾們誦讀這部論典,其最終願心,當然是為了讓十方三世所有眾生都能得到究竟安樂佛果。此處不直接說果,而說願眾生悉入菩薩行,是因為菩薩行是現前佛果之因,眾生若能趨入此因,自然能得到果;再者,每一個眾生的解脫成佛,都必須靠自己依教奉行,如理如法地修習大乘妙道才行。大菩薩的心願不會虛設,我們現在回顧作者的偉大心願,以這部殊勝論典引導,歷史上已有無數修行人發起了菩提心,現在也有無數修行人藉之而發起菩提心,將來也會有無數修行人得到加持而發心。在藏地各教派每一個正規寺廟中,此論是必須講習的,這個傳統自阿底峽尊者入藏至現在,沒有間斷過,成千上萬的修行人依之而真正進入了大乘。現在大家也得到了這個清淨傳承,相信我們也能以寂天菩薩與歷代傳承上師加持,真實地發起菩提心,進入大乘妙道而順利成就。為了回報恩德,希望大家以後無論作何善法,也能作如是的甚深回向,以後若有因緣,也應致力向有緣者傳講這部論典,使遍天下一切父母眾生,悉入菩薩行願大海!

己二(彼者廣說)分三:

庚一、為他安樂回向;

庚二、為自菩提行之因而回向;

庚三、為二利增勝佛法而回向。

庚一分二:

辛一、為離劣而回向;

辛二、為勝士滿願而回向。

辛一分二:壬一、遠離總遍三界有情之苦而回向;

壬二、分別遠離三惡趣等各有情之苦而回向。

壬一、遠離總遍三界有情之苦而回向:

周遍諸方所,身心病苦者,

願彼因吾福,得樂如大海!

願彼盡輪回,終不失安樂,

願彼悉皆得,菩薩相續樂。

無論在任何地方,所有遭受著身心痛苦的眾生,願他們因我的福德善根,獲得如大海一般廣大安樂。願他們在輪回期間,始終不失世間的暫時安樂,最終也願他們都獲得菩薩相續不斷的無漏安樂!

以業感而起的眾生世界,周遍四方四隅上下十方,眾生處於有漏世界,其身心皆是無常有漏之法,難免有著種種痛苦。身苦有風、膽、涎病所攝的四百零四種病苦等;心苦有貪嗔癡所攝的八萬四千種煩惱塵勞,為這些苦楚所系縛的有情,其痛苦之狀十分悲慘。因此作為一個視一切眾生為己身的大乘菩薩,必然會以福德回向,願一切身心痛苦的有情獲得如大海一樣深廣無邊的安樂。這些安樂有兩個層次,首先是願一切眾生在尚未解脫之際,始終不會失去種種人天安樂,比如說健康無病長壽,心意寧靜愉悅,財富受用圓滿等;其次是願一切眾生,都能迅速獲得像菩薩一樣相續不斷的無漏大樂。無漏安樂便是智慧與法界相融無二的究竟大樂,這是任何人天安樂或二乘行人暫時涅槃之樂不能比擬的。讓一切眾生都得到此樂,是每一個大乘修行人最大最終的追求,也是每一個大乘修行人的無上誓言!

壬二、分別遠離三惡趣等各有情之苦而回向:

願諸世間界,所有諸地獄,

彼中諸有情,悉獲極樂喜。

願所有世間中一切地獄,其中一切苦難有情,都能脫離苦難,獲得極樂世界中的喜樂!

在無邊無際世界中,有無量眾生因業力感召,而墮入各種地獄之中,就南贍部洲而言,就有八寒八熱地獄與近邊地獄、孤獨地獄,共十八種。這些地獄中的有情,所受痛苦無法思議,極其慘烈。菩薩在此以功德回向,發願讓所有地獄眾生都能脫離苦境,獲得如極樂世界般的安樂;願地獄大地,都變成極樂世界的珍寶大地;願地獄有情都能現見八大菩薩,生起無比喜樂。

也許有人生疑,這樣的回向有沒有作用呢?不用懷疑,回向功德的力量不可思議,佛經中有許多教證公案說明過,佛菩薩以功德回向加持,有緣眾生能立即解脫,往生清淨剎土或立即證悟成就。即使是凡夫修行人,如果能以菩提心回向功德,地獄眾生也一定會得到利濟而擺脫苦境,這在許多因果公案或高僧大德的傳記中也有記載。

願彼寒者暖!亦願菩薩雲,

飄降無邊水,清涼炙熱苦。

願寒冰地獄中,受凍有情都得到溫暖;也願從菩薩的廣大福德之雲中,飄下無邊甘露水,清涼著熱地獄有情而息滅炙熱痛苦!

從此頌始分別為不同地獄中的有情作回向,首先是寒冰地獄與熱地獄。寒地獄有八處,即具疱地獄、疱裂地獄、緊牙地獄、阿啾啾地獄、呼呼地獄、裂如青蓮花地獄、裂如紅蓮花地獄、裂如大紅蓮花地獄。墮於寒地獄中的有情,以惡業招感著不可思議的寒凍,乃至將身體凍裂,其壽命也十分漫長。想想平時我們對冬天的寒風都覺得寒冷難忍,更何況身處這些寒冰地獄中的有情,他們多麼希望能擺脫寒苦。熱地獄有復活地獄、黑繩地獄、眾合地獄、號叫地獄、大號叫地獄、燒熱地獄、極熱地獄、無間地獄。這八個熱地獄中的有情,恆時在烈火盛燃的燒鐵地上受著燒烤,其壽命最短暫者也以億萬年計。面對這些陷於極苦之中的眾生,菩薩首先以福德回向,願皆得遠離寒熱劇苦,獲得安樂。

願彼劍葉林,悉成美樂園!

鐵刺樹枝干,鹹長如意枝!

願獄成樂園,飾以鷗鵝雁,

悅音美飛禽,芬芳大蓮池!

願地獄中的劍葉林,都變成天人的美妙樂園!願其中長著鐵刺的樹枝干,都長成如意寶樹的枝葉和珍果!願地獄變成的樂園中,點飾著水鷗、大雁、天鵝等,鳴吟著和雅悅耳音聲的美麗飛禽,以及芬芳流溢的廣大蓮花池。

無間地獄四邊是煻煨坑、屍糞泥、利刃原、劍葉林四個近邊地獄,在其四隅還各有一座鐵柱山地獄。身處劍葉林中的有情,其身體會為劍葉斫為千百碎片,鐵柱山上的鐵刺樹,也會將其處有情穿成千瘡百孔。為了這些悲慘有情,大家應跟隨菩薩發願,以自己所有善根回向,讓劍葉林等地獄變成天人的美妙樂園,讓鐵刺樹變成如意寶樹;在這些美妙樂園中,到處有著美麗的飛禽,它們婉轉地鳴吟著,發出和雅悅耳音聲;廣闊樂園中,到處都有美妙的蓮花池,清澈水池中,色彩缤紛的蓮花散發著芬馥妙香。

願煨成寶聚,燒鐵成晶地,

怖畏眾合山,成佛無量宮。

巖漿石兵器,悉成散花雨,

刀兵相砍殺,化為互投花!

願熱地獄中熾燃炭堆都變成珍寶聚,熱鐵地基變成清涼水晶地,令有情怖畏的眾合山,化為如來的無量宮。願復活地獄中巖漿、鐵丸、刀劍等,都變成缤紛散落的花雨,其中的刀兵互相砍殺惡斗,變成相互投擲鮮花嬉戲!

無間地獄中的有情,於無量劫中飽受燃燒之苦,業力稍輕後,他們會感到地獄之門打開,便紛紛逃離。逃出鐵城後,遠遠見到有蔭涼之處,便前去休息,結果又會墮落在煻煨坑之中,坑中堆滿了燒熱的火炭,將他們焚燒成焦炭一般,感受著慘烈痛苦。因而菩薩在此回向功德,願這些火炭皆變為珍寶,煻煨坑變成珍寶布滿的樂園。所有熱地獄地基都是熾燃著烈火的燒鐵,眾生處於其中,身軀恆時為之煎燒,視一切眾生如愛子的菩薩,見狀哪能不起悲愍呢?以無量福德智慧加持,願燒鐵地基剎那變為清涼悅意的水晶大地;夾擊有情身碎如泥、怖畏至極的眾合山,以清淨願力加持,化為如來的無量殿,如同極樂世界、琉璃世界中無量宮一般,有情皆得享受無邊安樂。

在復活地獄中,有情因惡業所感,巖漿、鐵丸、刀劍等如雨而下,使他們無有片刻之寧;而且他們嗔心熾盛,隨手一伸便會得到刀劍等兵器,並相互砍斫,一旦死去,空中發聲“願汝等復活”,便馬上復活,又立即投入搏殺。墮入復活地獄之因,有些論中說是因為在僧眾受齋、會供等時,用供品等相互投擲,或惡語相罵、誹謗僧眾,以這些惡業成熟而致。菩薩以清淨願力回向加持,願其中巖漿、鐵丸、刀劍等,化為花雨;地獄有情相互斬斫的戰斗,化為相互投擲鮮花的嬉戲,如同天人之安樂。

陷溺似火燃,無極大河眾,

皮肉熔蝕盡,骨露水仙白。

願彼因吾福,得獲妙天身,

緩降天池中,天女共悠游。

陷溺於無極大河地獄中的有情,皮肉為似火一般熾熱的河水所熔蝕,露出水仙般白森森的骨頭。願他們因我修習善法的福德,而獲得美妙天趣之身,緩緩降落在天界清涼水池中,和天女們一起歡快地嬉游。

關於無極大河,有兩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無極大河即是無灘河地獄;另一種觀點認為,無極大河是中陰境中一條河,中陰眾生在尚未見中陰法王前,必須越過這條河。遠看無極大河,有情會覺得是悅意清流,然而當他們進入河流之中時,河水全是熾熱的鐵漿,將皮盡熔蝕至盡,僅剩白骨,然以業力,他們仍不會死。當抵達河邊時,岸邊鐵嘴鷹鹫會拼命啄食襲擊,地獄有情因此恐懼至極,不得不返回河中。此時河水沸騰翻滾,將有情身體拋至空中,重重落下時,河床上又湧出如同利刃之尖石,一一穿透有情身體。如是死而復生,有情於其中所受的惶恐痛苦,難以描述。菩薩發願以功德回向加持,其中有緣者一定可以得到解脫。佛經及一些因果公案中,記載著南贍部洲一些善士,以修善功德回向親人,使墮於地獄受苦的親人立即得到解脫,如《地藏菩薩本願經》所載聖女婆羅門公案,便是一例。大家對此應生起正信,對感應道交的力量,對回向功德生起信心,並努力效菩薩之願,為所有父母眾生作回向。以無欺緣起力,有緣者定能從中解脫,獲得微妙天人之身,在天界功德甘露池中,與眾天女共享悠閒安樂生活。

雲何此中隼,卒鹫頓生懼?

誰有此妙力,除暗生歡喜?

思已望空際,喜見金剛手,

願以此欣喜,遠罪隨密跡。

凶暴可怖的獄卒和鷹鹫怎麼突然恐慌起來呢?是誰的妙德威神力量,消除了黑暗而帶來光明喜悅?忽然離開了痛苦的地獄有情思維著,蓦然仰首空中,欣喜地見到威光赫然的金剛手菩薩,願他們以此極度歡喜之力,遠離宿罪,隨伴菩薩而往生。

為了救度地獄有情,作者首先為他們回向自己造論傳法功德,接著又為他們祈禱金剛手、觀音、文殊等八大菩薩加持。在超度中陰及惡趣有情時,祈求三怙主或八大菩薩加持,是很重要的修法。因為金剛手菩薩是諸佛威德神力總集,觀世音菩薩是諸佛大悲心總集,文殊菩薩代表三世諸佛智慧,各菩薩都有其特別象征意義。若能作虔誠祈禱,大菩薩的加持定能使有緣眾生,頓時脫離惡趣,得到解脫。

首先是祈願金剛手菩薩加持,金剛手菩薩手執金剛杵,也代表諸佛身語意三密不分之總集威德。若菩薩顯現在有緣地獄眾生面前時,一切黑暗痛苦會剎那息滅無余,殘暴凶狠的獄卒、鷹鹫等惶恐而散,地獄有情因此而生起極度歡喜心,對金剛手菩薩那種感激、恭敬自是無法言喻。而以此對菩薩的喜心與恭敬之力,他們會即刻得到加持遠離宿罪,隨菩薩引導往生至清淨剎土,這是大菩薩不共度生能力。

願獄有情見,香水拌花雨,

自天迅飄降,熄滅熾獄火。

安樂意喜足,心思何因緣?

思時望空際,喜見聖觀音!

願地獄中受苦的有情,都能見到摻拌著香水的花雨,從天空紛紛飄降而熄滅熾熱的獄火,使他們頓得安樂、心意喜足,此時不禁內心思慮:這是什麼因緣呢?突然抬頭仰望空中,喜出望外地見到了手持蓮花的觀世音菩薩。

此頌是祈禱觀世音加持地獄眾生,解除痛苦。有關大悲觀世音菩薩解除眾生苦難的教證、公案,漢傳佛教修行人幾乎是人人都知道一些。“眾生被困厄,無量苦逼身,觀音妙智力,能救世間苦,具足神通力,廣修智方便,十方諸國土,無剎不現身。種種諸惡趣,地獄鬼畜生,生老病死苦,以漸悉令滅。”這段《法華經》中的偈頌,相信大家都很熟悉,若能至心隨作者一齊祈求觀世音菩薩加持地獄眾生,有緣者一定會得到解脫。我們生生世世的父母,現在有不少正陷於地獄苦境中,有心者何不依言而行呢?在菩薩大福德力加持之下,甘露花雨紛紛飄降在有緣地獄有情身上,使地獄毒火熄滅無余,有情頓時獲得無比清涼安樂。當飽受痛苦折磨的有情得到了如是解脫,並能見到觀世音菩薩大悲聖相時,喜樂、信心定能猛烈地生起,由此能得到更大加持,剎那從惡趣中往生淨土。

願獄眾有情,歡呼見文殊,

友朋速來此,吾上有文殊,

五髻光燦燦。已生菩提心,

力能滅諸苦,引樂護眾生,

令畏盡消除,誰願捨彼去?

彼居悅意宮,天女齊歌頌,

著冠百天神,齊禮蓮足前,

花雨淋髻頂,悲淚潤慈目。

願地獄中受苦有情,能見到文殊菩薩而大聲歡呼:友伴們,不要害怕,趕快到這裡來!我們上空中有頂具五髻的文殊童子,他身閃金光,威力無比,已生起了殊勝菩提心,能滅除諸惡趣之苦,引安樂予眾生,使怖畏盡除,誰願意離他而去呢?他正坐在賞心悅目的宮殿中,四周飄揚著成千天女所合唱的贊歌,數百位冠冕華麗的天神,一齊在他蓮足前頂禮,無數天花妙雨淋在他莊嚴髻頂,大悲淚水濕潤了他仁慈的雙目。

文殊菩薩是千佛之師,他早已成熟了視一切眾生如同己身的大悲菩提心,並具足度脫惡趣眾生的不共功德。若地獄受苦有情,能見到金光燦燦的文殊菩薩身相,所有痛苦便會剎那消滅,從內心生起強烈歡喜心。許多成就上師在教言中說過:眾生在生前應與文殊、觀世音等菩薩結殊勝法緣,經常頂禮、供贊祈禱等,結緣者如果在後世墮地獄中,一旦見到這些聖尊,內心立即會生起歡喜心,並因此而解脫惡趣。在到處是燒鐵烈焰與酷毒獄卒的地獄中,文殊菩薩形相是多麼莊嚴,地獄有情見到身著天衣、安住於悅意宮,為天神天女圍繞的菩薩時,他們絕不願離開,並由宿世善根力而生恭敬信心。能在痛苦煎熬中見到怙主,那種欣喜之情,我們也可相似推知,而有了這種欣喜之心,剎那之間,以菩薩加持即可解脫惡趣。

復願獄有情,以吾善根力,

悉見普賢等,無礙菩薩雲,

飄降芬芳雨,清涼復安樂,

見已彼等眾,由衷生歡喜!

同樣,也祈願地獄有情,因為我的福德善根力,都能見到普賢、地藏等菩薩,以無礙能力所變現的祥雲,及從雲端飄降而下清涼芬芳令有情安樂的甘露雨,見到此景的地獄有情,都能由衷地心生歡喜。

上面分別對三大怙主作了祈請,此頌以普賢菩薩為例,對八大菩薩為主的廣大菩薩作祈請:祈願所有具足威力功德的聖者,以無礙智慧福德,為地獄苦難眾生降下甘露,使他們遠離痛苦,得到安樂。以此也願他們由衷地對菩薩們生起歡喜,以歡喜恭敬之心,地獄有情即能迅速解脫苦難,往生安樂善趣淨土。在漢傳佛教教化地區,地藏菩薩被認為是專職救度地獄有情的菩薩,“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的悲願,幾乎是婦孺皆知。而博覽三藏的寂天菩薩,在此處言及救度地獄眾生時,卻未明顯提到地藏菩薩;在藏傳佛教中,地藏菩薩被看成為滿願之王,並未認為是專任救脫地獄的菩薩。這種觀念差別,也可能是地藏菩薩與漢地眾生的不共緣分,及漢傳佛教中高僧大德們極力推崇弘揚《地藏菩薩本願經》而導致。

願彼諸旁生,免遭強食畏!

復願餓鬼獲,北俱盧人樂!

願旁生道有情,遠離弱肉強食的恐懼!願餓鬼道眾生,都能獲得如北俱盧洲人一樣衣食無缺的安樂!

除地獄道外,餓鬼與旁生道眾生,也迫切需要大乘佛子救濟,因為這兩道眾生,恆時在為痛苦所迫。旁生中野生動物最大痛苦,便是相互啖食殘殺,因此它們恆時處於怖畏之中;家養牲畜,有的雖然沒有這種痛苦,而屠殺、役使、鞭打、饑寒等種種現量可見的苦楚無法勝數。因此菩薩特為它們作回向加持,希望每一個修行人也能作如是回向。

餓鬼眾生的痛苦,也難以想象。一般人認為餓鬼只是很饑渴,得不到飲食,而實際上除了饑渴外,這些眾生恐怖顛倒之苦難以道盡,在《大圓滿前行引導文》中,對此有詳述。根霍仁波切在講義中,為此也摘錄了能解救餓鬼痛苦的《智慧流星咒》,修行人如法持誦,一定可以救護很多眾生。儀軌如下:

嗡 嘉納阿瓦洛革得、那美薩曼達、薩帕 納、瑞莫巴瓦、薩瑪雅、瑪哈瑪讷、德日德日、捨達雅作拉那吽。(於江河、湖畔,右手捧一掬水,誦此智慧流星心咒七遍,加持七掬水而倒入江湖中,以佛眼視之,所有現前之餓鬼眾,皆獲得具足如天人之飲食勝味,且各個餓鬼獲足七摩揭陀斗之飲食。僅飲彼水,彼一切餓鬼即從其道解脫,轉生善趣也。凡諸男子、女人、童男、童女及旁生、餓鬼、鳥類、水族等,若飲此水,一切惡業及業障悉皆清淨,且轉生善趣也。)

除智慧流星咒外,還有許多加持餓鬼開咽喉得到飲食的神咒與儀軌,如只念觀音心咒,即可施予餓鬼眾多飲食,這些大家都較熟悉。如果能依有力方便法,真誠地為餓鬼們回向加持,它們可很快得到解脫,獲得如同北俱盧洲人一般飲食無缺的安樂。北俱盧洲是須彌山北面人趣眾生所在地,其地人類因福業所感,飲食衣服從如意樹上隨意而得,無有匮乏。因而那裡的有情,內心恆常遠離爭斗、貧乏等痛苦,一生安樂無憂,無有造作惡業的機會,死後也會立即上生欲天。

願聖觀世音,手出甘露乳,

飽足餓鬼眾,永浴恆清涼!

願聖者觀世音,從手中不斷地流出甘露乳汁,使一切餓鬼得到滿足,並永浴其中,常得清涼。

聖觀世音菩薩,手持甘露瓶,為餓鬼等惡趣眾生施放甘露的形象,在漢傳佛教中,可謂家喻戶曉。菩薩施放大悲智慧甘露,能令一切有緣眾生解脫痛苦,身心得到清涼安樂,因此在救濟餓鬼道有情時,祈求觀世音菩薩的大悲甘露加持,在顯宗、密宗教法中,都非常重視。在《楞嚴經》、《法華經》、《千手陀羅尼經》等經典中,大家都可見到觀世音菩薩以甘露救濟餓鬼等惡趣眾生的教證。我們若能以虔誠心祈求,菩薩絕不會不應聲而滿願,對此每一個佛弟子都應具足正信,效作者的菩薩行徑,以三世所作一切善根回向,殷切地祈禱觀世音菩薩手出甘露乳,解救一切餓鬼道父母眾生。

願盲見形色,聾者常聞聲!

如彼摩耶女,孕婦產無礙!

願所有盲人都能見到色相,聾者都能聽到聲音;願孕婦都像佛母摩耶夫人一樣,生孩子時毫無障礙痛苦!

惡趣眾生有各種痛苦相續不斷,而善趣眾生也不例外,有著種種不盡如意的艱難,因此菩薩接著又為善趣人道眾生回向,願所有陷於苦難中的人們遠離一切傷害苦難。在人類中,諸根不具是巨大的缺憾痛苦,此處以盲聾者為例,盲人恆時處於一片無有形色感的漆黑之中,聾者恆處於無有聲音的死寂世界中,作為凡夫眾生,其苦楚難以付之言表。為了彌補其身心創傷,大乘修行人應盡心盡力地以功德回向加持,願他們立即遠離痛苦;同時,在力所能及范圍內,應以身語意幫助這些諸根不具的傷殘者,為他們盡量帶來一些安樂。現在世界上有許多殘疾人學校,及幫助殘疾人的慈善機構,這些機構組織及參與者之中,無疑會有大乘菩薩化現,我們也都是修習大乘法門的行人,如果有因緣及能力時,對此也理應貢獻一份力量。

人類一般是胎生有情,當母親懷胎時,那種痛苦無疑與生了大病一般,而生孩子時,蓮師說過:“母子二人中陰邁半步,母除颌骨余骨皆分裂。”在醫療保健技術發達的今天,仍有不少母親死於難產。為了回報母親恩德,解救她們的痛苦,也須依殊勝回向,以功德願力加持:願一切母親在生孩子時,能像佛母摩耶夫人生育佛陀時一樣,或如天女化生天子一樣,充滿喜悅安樂,而無有任何痛苦障礙。

願裸獲衣裳,饑者得足食,

渴者得淨水,妙味諸甘飲!

願貧得財富,苦者享安樂!

願彼絕望者,振奮意永固!

願裸露缺衣者能得到衣服,饑餓者能及時獲得足夠的食品,干渴者能隨欲得到淨水與各種美味飲料!願貧窮者得財富,受苦者安享快樂!所有失意絕望者,能精神振作,意志堅定而永不頹喪!

世間有許多窮困潦倒之人,常常衣不蔽體,食不果腹,不斷感受著貧乏憂惱之苦。通過新聞媒體,我們可見到世界各地都有這類可憐眾生:都市街頭寒風中瑟瑟發抖的乞丐,饑餓的非洲災民,旱災區干渴求水的兒童……,一幕幕慘景如同地獄。作為大乘行人,理應解救這些父母眾生,以法性谛實力、三寶加持力、自己的修持功德力,願天下裸露缺衣者皆得妙衣,饑者皆得美味佳肴,渴者皆隨欲獲得各種甘美飲料。

作為世間凡夫,資財貧乏也是十分難忍的痛苦,經論中甚至說過,貧困者追逐資財如同餓鬼一般痛苦。因此大乘菩薩都非常注重以種種方便解除眾生貧乏,由此而引導他們步入解脫正道。而外在資財貧窮之苦,比起內心貧乏痛苦,又是微弱的,本師釋迦牟尼佛曾說過:內心貧乏不知足者,最為窮困。當時一名乞丐叫帝巴,偶然找到了一個如意寶,他虔誠地將如意寶供養給佛陀。那時佛陀就說:“弟子們,應將這個寶物布施給世間最窮苦的人。”於是有許多窮人想:佛陀會把如意寶賜給我吧!但佛告訴他們:“你們不是最窮苦的人,最為貧乏痛苦者是勝光王,這個如意寶應該給他。”此處“苦者享安樂”一句中的“苦者”,也是指勝光王這類內心貧乏不知足之人,他們內心恆為貧苦所憂,所以回向加持他們,願其恆得滿足快樂,安享知足少欲的如意寶!

世間眾生業力不可思議,有些人因業緣所感,時時遭受沮喪絕望的痛苦。有人說:“不論在什麼環境中,痛苦總伴隨著我,它好像與我很有緣分。”在末法時代中,大多數人沒有精神寄托,內心柔弱無力,頹廢絕望情緒像傳染病一樣,日益流行而且加深,現代人的吸毒、自殺、諸多精神病等等,處處反映了他們這種絕望心理。在這種時代,尤其需要大乘行人努力,效作者而甚深回向,以願力加持這些父母眾生,從心灰意冷的陰影中解脫,能振奮意志,勇力堅毅。

願諸病有情,速脫疾病苦!

亦願眾生疾,畢竟永不生!

願所有患病的有情,迅速解脫疾病痛苦!願一切眾生的疾病,今後永遠消失絕跡!

病苦是四大瀑流之一。由貪嗔癡為根本因而起的八萬四千種疾病,從來就未曾離開人們,尤其是現代,人們患病的比例更多,病苦更為嚴重。喇拉曲智仁波切說過:末法時代,由於人類造惡業者多,導致天人常敗於非天,而得勝的非天往往對人間散發毒氣,使人類產生種種難以療治的惡疾。患病對凡夫眾生來說,其痛苦十分難忍,即使是最強壯者為病魔纏上後,也會如同鳥中石丸一樣,馬上萎頓下來,身肢無力,精神不振……,這些病苦在《大圓滿前行引導文》中有著詳述。如果能有不為疾病所困擾的身體,人們能順利趨入善法修習之中,因而菩薩在此,專門為眾生作殊勝回向,願一切病痛中的有情,速離痛苦,並願一切疾病,永遠消滅無蹤。

願畏無所懼,縛者得解脫!

弱者力強壯,心思互饒益!

願膽怯者無所恐懼,被捆縛者獲得解脫!瘦弱者強壯有力,且心存善意,友愛互助!

在世間生活,人們有著許多種恐怖,佛經中通常提到人趣眾生有十五種畏懼,這些違緣往往會使當事者內心惶恐不安,遭受著難忍的驚懼。以菩薩真實語回向加持,膽怯者的怖畏一定可以迅速消除。大乘菩薩的發願中,大多數有為眾生解脫怖畏這一條,如祈禱本師釋迦牟尼佛,能速除一切怖畏險難,而祈禱觀世音、地藏菩薩等聖尊,同樣也能消除一切怖畏,其原因是這些聖尊都曾有過救護有情的誓願,若能至心祈求,以聖尊願力加持,就一定會得到感應。三界所有眾生,皆為五毒之繩索捆縛於輪回火宅中,飽受重重苦難驚懼,願所有大乘修行人都能誠心地以自之福德力、三寶加持力回向,有情皆能從無明纏縛中解脫,得到自在與安樂。

弱者指身體瘦弱者與內心懦弱脆弱者,這類弱者在世間比比皆是。由於身心脆弱無力,外境小小的困難挫折,都會給他們帶來致命打擊,因而很有必要為他們作回向,加持他們身心堅強壯碩,能堅強面對各種逆境。但是世間強壯有力者往往會有傲慢心,並不時欺壓別人,奪取利益。菩薩在回向加持弱者變強壯的同時,又以願力加持他們,願其變得心地善良,能恆時心懷相互饒益之心。身心堅強,不為困境所阻撓,對修行人來說,是必須具備的素質,因為在末法時代修行,不遇違緣挫折不可能,而以往的高僧大德們,也是在一生中歷盡坎坷磨難。所以各位修行人應牢記這一點,面對困境時要以大信心祈求菩薩加持,真能具足信心者,定能在菩薩加持下,變得勇毅堅強,不為任何逆緣所摧壞。

願諸營商賈,處處皆安樂!

所求一切利,無勞悉成辦!

願諸航行者,成辦意所願,

安抵河海岸,親友共歡聚!

願那些奔走十方的商旅,處處都能吉祥平安,所營求的一切利益,都能不費辛勞而順利成辦!願在海中航行的旅客,都能圓滿成辦心中的願望,平安抵達大海岸邊,和親友們歡樂會聚!

此兩頌是為息滅行旅之苦而作回向。世人為了謀求財利,往往要遠離家鄉而四處奔波,尤其是在古代,交通不發達,為衣食財利去奔走他鄉,其中困頓勞苦難以道盡。然而辛勤如山王,不如積福如火星,菩薩在此以福德回向,願他們都能增上福報,商旅途中處處安樂吉祥,無有違緣,而所謀求的衣食財利皆以福德力感召,能於無勤中得到圓滿。

在古印度,有許多人為了尋求如意寶,而入海求寶。上等如意寶珠能對整個國家人們有利益,下等的能為某一地區或一個家族的人帶來利益,因此入海求寶者,在那時有不少。可是他們憑借的只是一兩艘木船,又無先進的導航設備,而海洋中巨浪如山,又有諸多羅剎、鬼怪、巨魚的危險,以此導致去者成千還者稀,航海者的苦難,也就可略見一斑了。視一切眾生如父母的菩薩,對此怎能不加關照愛護呢?因而在此以廣大福德資糧回向加持,願所有航行者,皆能圓滿成辦所求,安全地返回岸邊,與親友們在欣喜中歡聚一堂!

願迷荒郊者,幸遇諸行旅,

無有盜虎懼,無倦順利行!

願諸天守護,無路險難處,

老弱無怙者,愚癡顛狂徒!

願那些迷路在荒郊野外的行者,都能幸遇旅行的商客,也能無有盜匪虎狼等危險恐懼,旅途中一切順利,毫不疲倦!願仁慈的天神,在無路險惡之處,保護那些衰老弱小的無有依怙者,以及那些愚癡顛狂的可憐人!

為種種業力所迫,有許多人不得不流落在他鄉異國。他們往往因環境陌生而迷失道路,孤身一人在荒野中不知所向,這時內心非常驚恐,很希望遇到行人,得到幫助而擺脫盜賊虎狼威脅,順利抵達安全之處。隨順眾生的所求,菩薩在此也就作了如是回向加持,這是從字面上直接作的解釋。而從深義看,三界輪回眾生,無一不是迷失在無明生死曠野中,不知所向,而且恆時為五毒煩惱賊與惡趣虎狼所威脅。所以大乘菩薩應以功德回向加持,願他們皆能幸運地遇到,世尊所率取證正覺如意寶的商旅隊伍,安然地踏上菩提大道,遠離一切逆緣困苦。作者在論中的每一個願詞,都有其表面意義與深義,若能深入體味,對菩薩的大悲濟世情懷,定能有所感觸。

世間更有許多衰老弱小無有依怙者,他們無有自我保護能力,經過險惡無路之處時,所受怖畏之苦比其他人更大,對這些老弱者,菩薩特別祈求世間善神諸天守護。還有那些愚癡顛狂者,也特別需要善神保護與加持,才不會陷入悲慘境地。世間善神有許多,比如說四大天王,七十二怙主與一些正直的地神、山神等,這些善神有很大能力,世人若能得到他們保護,世間事業能得到順利圓滿,自己也不會受到世間人與非人的危害。尤其是那些瘋癫者,其中有許多是因為魔祟侵害而致,若能得到大力善神保護,很快就會恢復正常。

願脫無暇難,具心慈愛慧,

食用悉富饒,時時憶宿命!

受用願無盡,猶如虛空藏!

無诤亦無害,自在享天年!

願眾生都能脫離無暇修學佛法的八難,個個具足信心、智慧與慈愛,飲食受用皆能豐饒富足,經常能回憶宿世!願一切眾生受用圓滿無竭,就像修成虛空藏三昧一樣!願眾生彼此之間無有爭論,也不相互殘害,自由自在地安享天年!

有情若要得到究竟安樂,遠離所有痛苦,必須趨入佛法修習,而修習佛法者需遠離八無暇,獲得暇滿人身。所謂八無暇,即是八種無有修習正法機會的處境,在本論第一品中已有過詳述。遠離了八無暇,獲得了圓滿人身,但要做到修習佛法,還要具備一定的信心、智慧與慈愛心。信心、智慧與慈愛心,是修習佛法者必須具備的素質,全知麥彭仁波切與上師如意寶在論中都曾提到過,這三條是佛法的歸納,也是每個修行人必備的基礎素質,缺一不可。在菩薩加持下,有緣者相續中對三寶具備了信心,有能夠了知因果輪回等正見的智慧,也具足慈愛悲愍心,日常受用圓滿無缺,可以遠離邪命,這樣的人一定會進入解脫道。同時,若具有了憶念宿世的能力,那他無疑會毫不放逸地依教奉行,對輪回生起猛烈出離心而勤修正法。

憶念宿世,一般來說只有具足宿命通的人才能做到,或通過聖者加持而暫時得到,如《百業經》中記載著有人在目犍連尊者前聞法而了知自身前世為母狗等。但現在各地也有不少人能回憶前世,前兩年,有一名叫印亮的比丘尼,曾兩次來過學院參學,她小時候經常夢見自己是一只鴨子。於中央美術學院畢業後,一次她到廣東去拜見本煥禅師,在虔誠頂禮時,前世的情景突然歷歷在目,她不由得痛哭一場,並很快在禅師座下出家受戒。原來,本煥禅師在文革期間,曾分派為集體放鴨喂雞,禅師每天都為自己所喂的雞鴨念三皈依等各種經咒回向,而印亮比丘尼前生就是其中受到了法恩的一員,她至今都保持著前世的這一段記憶(欲知其詳者可問她本人)。大家都應祈求上師三寶加持,讓自己生生世世都能具有回憶宿世的能力,同時也應隨菩薩為天下所有眾生回向加持,願他們皆能回憶宿世。如果願力成熟,那這個世間絕不可能像現在一樣亂糟糟了。

世間凡夫眾生不停地追逐,其目的都是為了得到衣食等受用,若有了圓滿無缺的財富受用,那就不可能與別人為此而發生爭論沖突,而可以自由自在享受快樂,安享天年。為此,菩薩以福德回向,願眾生一切日用所需都能源源不斷地自然具足,無有竭盡,就像獲得了虛空藏三昧一樣。虛空藏三昧是通過修持虛空藏菩薩等持而成就的三昧,得此三昧者所欲皆能得到成就,並具有無窮寶藏,可以滿足一切有緣者所需。有了如是無有短缺的財富受用,就像劫初之時的有情一樣,那人們也就不會為了財富而爭斗不休,一個個自由自在就像天人一樣,安樂地度過時光。

願卑寒微士,容光悉煥發!

苦行憔悴者,健朗形莊嚴!

願窮困卑微貧寒之人,個個容光煥發,具足威神。願修苦行而使身形憔悴枯槁的修行人,個個身體健朗,形色莊嚴!

地位卑微、生活貧寒也是世間許多人的痛苦。在世界各個地方,這類人處境都大致相同,尤其是一些很偏僻的窮地方,看到那些面帶菜色、衣衫褴褛的人們時,我經常想:沒有比這兒更窮苦了,作為世間凡夫,他們內心的痛苦一定會很強烈,這從他們臉色都能看出來。菩薩以殊勝福德回向加持,願這些人都能容光煥發,從卑微貧寒之中解脫出來。

世間也有許多為了得到解脫而修持苦行者,由於修習一座食等各種苦行,導致身形憔悴枯槁;有的甚至因此而無力再繼續修法,有的因此而導致他人不生信心等等,這也是必須遣除的一種缺憾。作者以大願力大福德加持回向,願苦行者一個個都能變得健壯有力,形色莊嚴,不再缺乏修行精力,也能使眾生見而生起歡喜心與信心。

願世諸婦女,悉成男子漢!

寒門晉顯貴,慢者轉謙遜!

願世間所有婦女,都轉生為英勇健壯的男子漢!願所有貧寒者都晉升為顯貴,傲慢狂徒都變成謙謙君子。

相對於男人,婦女有其低劣之處,這在許多經論中有過闡述。比如在《寶積經》、《最勝金光明經》、《白蓮花經》等經典中,詳細宣說了女身有五種過失,女人的不共煩惱與痛苦等。女人在生活中,確實要比男性多一些痛苦與不便,所以作者以大悲心為女眾回向,願她們皆能轉變成英勇健壯的男子漢。許多佛菩薩的本願中,也有願女轉成男身的發願,如大家所熟悉的《藥師如來本願經》,就有明顯提及。依佛菩薩不共悲願加持,有願脫離女身痛苦者,應至心祈求,一定可以現生或來世脫離低劣的身體,得到自在清淨之身。

寒門指卑賤低劣種姓之人,如獵人、屠夫、妓女、天葬師等等,他們即生過著悲慘生活,後世也會更趨痛苦。佛經中說過,卑劣低賤是因為傲慢惡業而招感,洞察因果報應規律的菩薩,在此不但為他們回向發願,加持他們轉變低劣果報,成為顯赫富貴者;更為他們發願,不再造任何傲慢驕橫惡業;而且現在所有驕慢者,也能立即醒悟,成為有自知之明的謙遜君子,如是使世人不再有貧寒低賤之苦。

願諸有情眾,因吾諸福德,

悉斷一切惡,常樂福善行!

願一切有情眾生,因我所有福德,都能斷除一切惡業,常常樂於行持利他的福德善業!

三界輪回中的凡夫眾生,皆是因業和煩惱而墮落輪回,由惡業而招感種種痛苦。要使他們都離苦得樂,必須讓他們斷惡行善,步入修習善法正道,為此,菩薩以自己造論及所有福德善根作了回向。我們通過講習聽聞此論,也造有一些善法,有其不可忽視的功德,大家應跟隨作者一道,將自相續中一切善根福德,回向給遍天下的父母眾生,願他們從因與果兩方面都能遠離痛苦;而且能從內心對善法,即對五戒十善、殊勝三乘妙法都生起喜樂向往,也能精進奉行。只有如此,眾生才能真正地遠離眾苦,得到永不退轉的安樂。

此偈以上,主要是菩薩為有情遠離輪回諸苦,得到暫時世間安樂而作回向,而此後菩薩開始回向所有眾生步入正道,獲得究竟安樂。對世間暫時的安樂,修習佛法者必須斷除貪求,然而針對陷於苦難中的有情,這是他們首要願望。對一般凡夫有情,若不能滿足他們當下急需的衣食財利等安樂,要使他們進入修習福德善法之道,恐怕很困難,因而菩薩因機施教,先以種種方便滿足其需要,而後方以善巧方便引入善法之門,循序進入出世之道。

願不捨覺心,委身菩提行!

諸佛恆提攜,斷盡諸魔業!

願一切眾生不捨願求菩提心,全心全意投身於修持菩提之行!願十方三世諸佛永遠護念提攜,加持他們斷除各種魔業和障礙!

眾生要解脫輪回,證得究竟安樂,其唯一妙道便是修持大乘菩提心。菩提心是一切功德之根本,三世諸佛所宣無量法門之精華,是一切眾生證取佛果的最勝道,欲要使所有眾生獲得安樂,最好的辦法便是加持他們進入菩提心法門。所以作者在此以福德回向,願眾生都能生起且不捨棄願求菩提之覺心,而且能全身心投入求證菩提之法行。作為凡夫,雖然能借因緣生起菩提心,但因各種業障與魔眾擾亂,菩提心願很容易退失。為此菩薩又為眾生祈求十方諸佛護念加持,願斷除所有眾生修行道路上的魔障,遣除所有魔眾事業。所謂魔業,在第一品中已講過,即是所有危害菩提心的事業,這個范圍很廣,如果沒有十方諸佛與諸菩薩大善知識加持護念,凡夫修行人很難斷除這些障礙。《般若經》中講過,修行特別精進,但智慧不是很高的修行人,魔障會經常現前;而智慧很高的修行人,魔眾再多也不會擾亂他;但懈怠者,魔眾也不會擾亂他,因他本身已為懈怠魔所制。對此大家應注意,尤其是初學者在精進地修行時,見解智慧稍差,魔障便會乘機搗亂,有許多修行者便會因此而墮落,相信你們對這類人都有所見聞。在上師與弟子之間,魔王也會經常制造障礙,使弟子歪曲理解上師的教言,或使弟子對上師產生邪見等等,為了消除這些魔障,修行者應致力祈求諸佛菩薩護念,再三祈求上師三寶加持,自己也應努力聞思修習正見,生起定解智慧,方能不為魔眾所擾亂。

願諸有情眾,萬壽永無疆,

安樂度時日,不聞死殁名!

願所有的有情,個個萬壽無疆!願他們安樂地度過時日,連“死亡”的名稱都不需聽聞!

此頌以下一段,是回向眾生世界皆成淨土的願文。菩薩回向願眾生在尚未成就佛果前,其壽命綿長無限,無需畏懼死神降臨,甚至連死亡名稱也聽不到,能在極度平安快樂中安度時日。這一段願文,對極樂淨土法門有所了知者,應該很熟悉。“捨利弗,彼土何故名為極樂?其國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彼佛壽命,及其人民,無量無邊阿僧祇劫”,法藏比丘當年以其不共發願,最終成就了極樂淨土,作者的如是發願一定也能如是成就,而使無量無邊眾生得到利益。

願於諸方所,遍長如意林,

充滿佛佛子,所宣妙法音!

普願十方地,無礫無荊棘,

平坦如舒掌,光滑似琉璃!

願東西南北等諸方所,都成為遍長如意樹的園林,其中充滿諸佛和菩薩聖眾所宣說的微妙法音!願十方所有地表,沒有石礫和荊棘等不可愛之物,大地平坦如同舒張的手掌,光滑柔和如同吠琉璃寶一樣。

此頌是回向器世間清淨的願詞。諸方所包括四方四隅上下十方,這十方器世間,菩薩以殊勝功德回向加持,願皆成為清淨剎土,成為到處遍滿如意樹的歡喜園。如意樹是淨土與天界園林中的寶樹,天人的妙味甘露便是依靠如意樹而獲得;在劫初時,南贍部洲也曾有過這種寶樹,劫初眾生能依此樹而如意獲得受用。僅有如意樹還不能稱之淨土,從《阿彌陀經》中我們可知道,淨土中到處充滿著如來與諸大佛子所宣揚的法音,作者在此也如是回向,願十方世界之中都充滿佛佛子的微妙法音,使置身其中的有情,時時受到感化。對佛法的聽聞、思維、辯析、修習,即使是登地菩薩,也是需要的。現在有些人秉持著一些邪見,對講習聞思佛法很反對,認為佛法只需聽一點,然後就可以不聽了,就能進入實際修持,這對絕大部分人來說行不通。根據佛經,諸大菩薩尚需聞思研討教法,更何況一般凡夫呢?我們不應該辜負菩薩的悲願,在有機會聽聞正法時,當不惜一切而把握難得的機緣。

娑婆世間的眾生,因惡業所感,其依報之土十分穢惡,凹凸不平,遍滿著砂石、荊棘等等不悅意之物。菩薩以功德願力回向,願十方所有國土變為清淨之土,無有任何砂石、荊棘等惡物,土地平坦得就像舒張的手掌,無有高低崖窪等險地,而且地面如同極樂世界的大地一樣,柔軟光滑如同吠琉璃寶。關於荊棘,藏人稱之為鬼樹,尤其是對黑色荊棘叢,人們認為裡面會有鬼魔,所以對黑荊棘,非常厭惡。佛經中說過,多刺的荊棘樹,是有情嗔恨嫉妒心之報應;砂石荒漠,是眾生造惡口等惡業的果報。這些惡業所感的依報土,絕不會為有情帶來快樂,我們也應隨菩薩發願、回向功德,願這一切都能迅速轉變為清淨剎土。

願諸菩薩眾,安住聞法眷,

各以妙功德,莊嚴佛道場!

願一切菩薩聖眾,周圍皆有眾多聽法眷屬安住,各個運用神妙功德,莊嚴著十方佛教道場。

十方國土清淨固然很好,然而更為重要的是,國土中需要佛菩薩莊嚴點飾,所以作者願大地上遍滿菩薩聖眾,各個周圍有無量聽法眷屬圍繞。依止菩薩的眷屬,其主要目的是聽聞思維修習佛法,續佛慧命,協助菩薩弘揚正法。若內心興趣不在聞思修習正法,而在於世間法,這種人再多,也不能算是菩薩的眷屬。真正的眷屬,會安住於正法光明之中,各個以神妙功德莊嚴著佛土道場。妙功德,即是聞思修習大乘了義正法,講習辯論著述正法的功德,這些才是聖者智士之妙功德,有對正法的聞思修、講辯著之處即是真正的佛土道場,是真正的莊嚴。現在有許多人顛倒行事,把力量全部放在修寺廟、塑佛像上,認為這就是弘揚佛法,莊嚴佛道場,然而房子修得再金碧輝煌,也只是不淨四大所假合之無常法,這不可能是什麼莊嚴,如果沒有人在其中講習正法,也算不上道場。真正的佛教道場,是聞思修習正法、淨治心性的場所,就像密勒日巴尊者所說那樣:“身是寺廟心是佛,菩提行願是莊嚴……。”大家看看現在那些金光閃閃、游人如織,裡面卻無有任何傳講教法、修習證法者的寺廟,內心應生起悲愍與緊迫感,以一切功德回向,祈禱上師三寶加持,願十方國土,皆能遍滿善知識與聞法眷屬,遍滿真正的莊嚴道場!

願諸有情眾,相續恆聽聞,

鳥樹虛空明,所出妙法音!

願彼常值佛,以及諸佛子,

並以無邊雲,獻供眾生師!

願一切有情,能相續不斷地聽到,飛鳥、樹林、虛空、光明中所發出的微妙法音!願他們經常值遇諸佛及佛子聖眾,並以廣大無邊的供養雲,敬獻給一切眾生的導師!

在淨土佛剎中,禽鳥、樹林、光明、虛空等等,皆能發出微妙法音,如《阿彌陀經》中所言:“是諸眾生,晝夜六時,出和雅音,其音演暢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如是等法”,“微風吹動,諸寶行, , 樹,及寶羅網,出微妙音……聞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願十方一切有情,皆能得到如來加持,相續不斷地聽聞到這些微妙法音,恆時安住於法樂之中。諸佛菩薩演暢正法的微妙之音,恆常周遍諸方所,若修行者心清淨,自然能領受到其甘露梵音;若自心不清淨,梵音若雷也不能覺察。以前有一名修行人朝拜五台山,當他登上北台頂,繞台禮拜時,忽然聽到耳邊原先那震若奔雷的風聲,全是文殊菩薩演示般若的梵音……。所以,能使自他眾生心清淨,則鳥樹光明虛空所出的妙法音,定能恆時領略。

娑婆世界的有情,若能有福緣值遇佛陀,或諸菩薩聖眾,以一面之緣也會得到攝受而解脫。若能以廣大無邊供養雲,供養人天導師,那無疑會得到殊勝福報,為導師所攝受而迅速趨入解脫正道。無邊供養雲指身語意各種廣大供養,當然其中最勝供養是法供養——依教奉行善法的供養。供養如來有不可思議功德,《法華經》中說過:“若人散亂心,乃至以一花,供養於畫像,漸見無數佛;或有人禮拜,或復但合掌,乃至舉一手,或復小低頭,以此供養像,漸見無量佛,自成無上道。”因此,菩薩發願加持一切有情,都能有緣時常值遇佛陀及諸佛子,並能以廣大無邊供養雲,敬獻給人天導師們,以此使所有眾生,悉入無上菩提正道。

願天降時雨,五谷悉豐收!

仁王如法行,世事皆興隆!

願天降及時雨,五谷禾稼等皆豐收!願仁王依照佛法如理行持國政,一切世事皆欣欣隆盛!

此頌是為眾生具足順緣,皆能修習善法而作回向。若眾生行持善法者較多,則天人與阿修羅作戰時,天人會取得勝利,於是天人歡喜慶賀為人間賜福,降下珍寶或及時雨,使人們五谷豐收,無災無害。在以農業經濟為主的地區,雨水調順至關重要,若雨水不調,各種莊稼就會收成不多,有時甚至顆粒無收。農民往往說靠天吃飯,意思即是靠天降及時、適足的雨水,人們才能獲得足夠的糧食,生活無憂。有了衣食豐足的基礎,不能說人們就可以順利地修習善法了,這還得看統治者——國王的品行好惡如何,他如何行持國政等等。歷史上曾有不少殘暴無道昏君,反對善法,專以惡法壓迫人們;也有不少行持佛法利益人們的仁王明君,如觀世音菩薩化身與文殊菩薩化身的國王。在仁王明君治理之下,國家一定會百廢俱興,世事興隆,就像漢地唐朝時期一樣,文化、經濟等各方面都興盛,佛法尤其鼎盛。關於世事興盛、國家強盛,從整個人類歷史看,應該將精神文化的發展放在首位,如果引導人類精神思想方面不正確、不興盛,那麼城市建設得不論如何富麗堂皇,物質享受方面如何豐富,軍事如何強大,也只能如同昙花一現,很快就會衰落。歷史上一個地區的興盛時期,必定會是其地人們精神文化發展相當興盛的時候。菩薩在此回向五谷豐登,仁王治國,世事興隆,其意即是在這種環境中,人們能具足修學佛法的順緣,就像漢地盛唐時期的人們一樣,皆有機緣獲得聖者七財。

願藥具速效,咒語鹹靈驗!

空行羅剎等,悉具慈悲心!

願藥物都具有特效,消災祈福的咒語皆能靈驗!願空行、羅剎和猛獸等,都能具有慈悲心!

按律藏所言,藥有時藥、七日藥、盡壽藥等。時藥指一般食品,七日藥指蔗糖、石蜜、酥油等,盡壽藥即世人治病所用的草藥等藥品。這些藥品依眾生的福報而有不同功效,尤其是末法時代,眾生福薄,許多對古代人有特效的良藥也變得不那麼有效了,小病服用許多藥也不管用。比如古人服食一點酥蜜即可治愈一般的病,而現代人服食再多,也起不到什麼作用。所以菩薩回向福德,讓一切藥品都能具有特效,迅速治愈服用者的疾病。

咒語有多種分類,內教的咒語總分有密咒、明咒、總持咒三種,世間也有一些天神、仙人等所說的咒語。內教及天神、仙人所說的咒語,都有其不欺力量,特別是內教中成辦息增懷誅四種事業的咒語,都有其不可思議的力量,對具足信心及福德者來說,也特別靈驗。但是,眾生根基越來越低,時間也趨入濁世,現在許多人念咒語似乎越來越不靈驗,這都是因持誦者信心、見解智慧、心念專注力、福德等各方面都淺薄而導致,並非咒語本身有變化。大家對此應注意,自己持誦某咒語如果沒有感應時,應該向自身尋找原因,看哪方面因緣不具足,而不應對咒語、對佛法生邪見。現在各種災禍疾病等越來越嚴重,更需要咒語的不可思議緣起力加持,願菩薩的回向,成熟在我們身上,一切消災祈福的咒語,皆能靈驗無比!

世間有許多凶猛粗暴的空行、羅剎、毒蛇、猛獸等,經常會生起惡心,危害其他有情。此處的空行指空游餓鬼,這些餓鬼具有業報神通,經常四處游蕩,為猛烈惡心所推而傷害其他有情。羅剎是梵語,意為速疾鬼或可畏,也是一種極為暴惡可畏的餓鬼,如果沒有調伏,它們常常以嗔毒心傷害眾生;還有狼蛇虎豹熊罴等凶猛野獸,也常常會傷害眾生。對這些凶猛有情,需以大悲心回向福德,以殊勝菩提心加持,願它們遠離惡心,生起慈悲之心。如是回向,方能真正使它們不再造罪業,與其他有情和平共處,也能使它們迅速遠離惡趣痛苦。以大悲心回向加持粗惡凶暴有情,使其不再造傷害惡業,是大乘菩薩經常修持的菩薩行,也是非常有效的修法,歷史也曾有過眾多實例。大家若要修持增上自相續中的菩提心,也應經常為自己身邊的鳥獸等回向加持。

願眾無苦痛,無病未造罪!

無懼不遭輕,畢竟無不樂!

願眾生無有絲毫苦痛,不受病惱,不造一切導致痛苦的罪業!無有一切畏懼,也不遭任何輕蔑歧視,心中無有任何不快樂!

輪回眾生相續中的苦痛,指內心的種種痛苦感受,對人而言如怨憎會、求不得、愛別離苦等,這些是非常難忍而且會使內心無法安寧的感受,還有病苦等身體痛苦,這些身苦也是讓眾生無法安寧的違緣。從根源上看,所有身心苦痛根本因即是無明罪業,除了佛法甘露外,世間不可能有根除這個病根的良藥。菩薩為此作了甚深回向,發願一切眾生皆得遠離現有的身心痛苦,更能遠離一切招致痛苦的無明罪業,生生世世不再有任何痛苦。也願眾生於三界輪回中,在殊勝三寶加持之下,無有絲毫恐懼怖畏,也不受任何輕蔑歧視,內心沒有絲毫不快樂,始終處於安樂輕松之中。內心的快樂,是每一個人都至心向往的,然而在業和煩惱所組成的輪回世間,如果不懂得佛法,要得到並保持快樂並不那麼容易。作者在此所作回向,其含義即是願眾生皆能趨入佛道,如是方能遠離怖畏,成為受人天尊敬之佛子,從究竟上斷除快樂的違緣。

願諸伽藍寺,講誦以興盛!

僧伽常和合,僧事悉成辦!

願所有寺廟,都能具足不斷的講習誦經,日漸興盛!願一切僧眾恆常和合相處,聞思修習、弘法事業都能圓滿成辦!

此頌始與下五頌,是為出家僧眾而作回向。出家僧眾所居住之處,通常稱為伽藍,其實按梵文音,全稱應是僧伽藍摩,意為眾園,即僧眾所住的園庭寺院。一個寺院要興盛,必須具足講經說法、聞思修習、諷誦經論等,如果沒有這些,寺院不可能真正興盛。因為寺院是僧眾聞思修習、弘法利生的場所,如果沒有善知識傳講佛法,也沒有僧眾聞思誦經修習等,即不能稱之為真正的寺院。寺院興盛不在外表形式,就像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初創喇榮五明佛學院時,山溝裡只有幾間草皮搭成的棚子,然而有不斷的講經說法,有不斷的聞思修習正法,如是而成為了整個雪域乃至整個世界上堪為楷模的寺院,成為了重興佛法的中心。願大家一起以自己所有功德回向,也願三寶加持,使所有寺院都能興盛講習正法,所有寺院皆能成為弘揚佛法的中心!

佛陀教法要住世興盛,必須靠如法的比丘僧團,而比丘僧團要如法存在,首先就需要僧眾之間和合團結,佛在律部中曾多次囑咐過這個問題,並將破壞僧團和合定為無間罪。僧眾之間能和合團結,那麼僧眾的事業,就會有了堅實的成辦基礎。聞思修正法,弘揚佛法利益眾生即是僧事,除此之外沒有什麼可稱為僧事,對此各位應牢記。作為出家僧人,該做的事業便是聞思三藏教法,修習戒定慧三學證法,並以佛法引導利益有情,此外,一切與佛法無關之世間八法都不是正業。以菩薩的願力加持,願一切僧事都能圓滿成辦,而一切非法事業,都能消失無跡!

願欲學比丘,悉住阿蘭若!

斷諸散亂已,輕安堪修善!

願所有想修學正法的比丘,都住在寂靜之處,斷除一切散亂,身心輕安,堪能修習一切善法!

向往正法的比, 丘,要想得到成就,必須依止寂靜處,才能斷除散亂,身心堪能於善法。關於這個問題,在本論靜慮品中已有過詳述,相信真正想修行者,對此都會有所了知或領悟。作為初學者,要想調馴身心,堪能於修習正法,必須斷除散亂放逸惡習,對絕大多數人來說,這需要寂靜外境助緣。身披如來法服的出家人,住在寂靜處,那是真正的莊嚴;如果一個六根尚未調伏的出家人,住在城鎮之中,住在紛紛擾擾的在家人之中,這不算什麼莊嚴,有時甚至可以說是很難看,是一種近乎墮落的象征。安住在蘭若之中,無有內外諸緣擾亂,修行者可以專注於正法,使身心漸漸寂靜調柔,得到輕安堪能,這樣就可以趨入寂止之境,壓伏無明煩惱,有機會生起勝觀智慧。作為修行人,這是我們必須達到的層次,同時也應如是回向,願一切修行人,皆能如是而行。

願尼得利養,斷诤遠諸害!

如是眾僧尼,戒圓無缺憾!

犯者願生悔,時時忏罪業,

壽盡生善趣,不復失禁戒!

願所有尼眾都能得到恭敬利養,斷除是非爭論,遠離各種身心傷害!也願所有僧尼,個個戒行清淨,毫無缺失!願犯律儀的出家人,都能生起悔改之心,時時忏除罪業,他們來世得生善趣,不再失毀所持的禁戒!

女性由於自身及傳統風俗影響,能力及社會地位很明顯低於男性,出家女眾也是如此。從本師釋迦牟尼佛開許女眾出家至現在,出家女眾仍要受到一些限制影響,修行違緣也多。尤其是大多數女眾較男眾而言,心胸不廣,常常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而爭論,這些都是女眾的不共業力所感。作為心具平等大悲的菩薩,作者為此特別回向,願一切出家尼眾,皆能解脫業緣的負面影響,得到足夠的利養與恭敬,也願她們能斷除各種口角是非爭論,遠離聞思修行中的不便與違緣。願尼眾得到足夠利養這個發願,現在大概是成熟了,漢地有些尼眾得到的供養據說一般比男眾要多一些。但是在和合無爭、聞思正法方面,女眾們應繼續努力祈求菩薩加持,自己也要精進修習,對治煩惱惡習。

針對所有佛弟子而言,別解脫戒清淨無損是解脫成就功德大廈的基礎,若別解脫戒行不清淨,修行人不可能得到解脫。因此,發願使所有出家修行人戒行清淨,是菩薩行願中非常重要的一項。在菩薩行願的總集願文《普賢行願品》中,普賢菩薩也發願:“我為菩提修行時,一切趣中成宿命,常得出家修淨戒,無垢無破無穿漏。”能做到戒行完全無損毀,固然是最好。然而作為欲界的凡夫眾生,這無疑有很大困難,尤其是末法時代,眾生根器低劣,煩惱熾盛,時間環境也很惡濁,凡夫出家人要做到不違犯任何別解脫律儀,難度非常大。但是,犯戒後也並非毫無補救措施,而必然要親墮泥犁受苦,因為犯戒者可以通過忏悔消除罪業。犯戒者如果能認識到錯誤,生起悔改之意,並時時忏除所造罪業,那樣仍會得到清淨,有機會解脫成就。有些出家人,不知道這一點,一旦以惡緣業障現前而破戒還俗,便自暴自棄,以為什麼都完了,甚至變得連因果也不顧,這是很愚笨的行為。經論中說過:違犯別解脫律儀中的任何一條,依殊勝方便都可以忏悔清淨,甚至在臨終時,以一念有力的悔改之心,也可以免除墮落。因而應發願使每一個修行人都能做到如此,最好戒行圓滿清淨,若有違犯,也能迅速忏除還淨,清淨其罪業。這樣犯戒者在命終後,也能免墮惡趣,轉生於人天善趣等處,有機會再修持佛法,並能以忏悔之力,使自己不再失毀任何禁戒。

願智受尊崇,化緣皆得足!

心續悉清淨,令譽遍十方!

願有德學的智者廣受尊崇,外出化緣乞食的出家人皆能得到足夠供養!修行者心相續能完全清淨無染,美名也傳遍十方!

此頌是有關增上修行與弘法利生方面順緣的四個回向。其一,願智者廣受人天尊崇。佛教中的智者,指具足清淨戒律、廣學博聞、通達甚深教義,具有真實修持的修行人,這些智者,若能廣受人天尊敬則可順利地弘揚佛法;二、願所有化緣乞食者,皆能如願而足。衣食藥品等順緣皆能具足,這對每一個出家修行弘法者,都是很重要的一個回向。我們出家人平時的衣食藥物、經堂臥室等等,一切資財無不是來自於十方信施,若化緣不能得足,色身無法維持,修持弘揚正法的機會也就沒有了;三、願修行人心相續能完全清淨,不受傲慢等煩惱染污。心相續清淨調柔,是修行人成就解脫的標志,同時也是修持中的全部內涵,無法以簡略語言表達其內容,“若人欲得正覺果,當淨其意如虛空”,“一念淨心成正覺”等這些教證,許多人都很清楚。如果自心不能清淨,為貪嗔邪見煩惱所染,自己會時時感受痛苦,也會為別人帶來痛苦,所以真正的修行人,應當牢記《因緣品》中所說:“三業恆清淨,清淨名出家。”時時保持身口意清淨,防止煩惱染污。四、願真正的修行成就者,美名傳遍十方。修行人如果具足了大悲心與聞思修行智慧,應該要讓自己的名聲傳遍十方,使許多世間人生起恭敬仰慕,這樣才會有廣大弘揚正法的機會,能使廣大眾生獲得利益。有些人很貪執名譽,其目的是為了個人利益,這種自私自利者的願望和行為,當然不是菩薩所願,也是每一個佛弟子應捨棄的惡行。有些修行人雖然具備一些利益他人的能力,然而對名譽十分顧忌,非常害怕自己出名,這也是一種偏執。在必要之時,只要是對眾生有利益,自己便要盡一切力量去做,而不能存有任何自利的念頭。在很多高僧大德的弘法事業中,可以看到他們遍及人天十方的美名,對弘揚佛法起到了巨大作用,因此我們也應隨菩薩作如是之回向發願:願所有真實的修行人,都能有美名傳遍諸方,弘法利生事業廣大如虛空。

願離惡趣苦,以及諸艱困,

復以勝天身,迅速成正覺!

願修行者從此遠離惡趣之苦,以及所有艱難困厄,更願他們以勝過天身的暇滿人身,迅速成就正覺!

有些修學佛法者雖然受了戒,但沒有具足正知正念而失毀了禁戒,又沒有及時采取補救還淨方便,忏除壞戒罪業。對這些破戒者來說,後世將會墮落惡趣,長劫受苦,得人身時也會六根不具,遭遇著種種艱難困厄。菩薩以殊勝福德回向,願他們皆能遠離三惡趣之痛苦。雖然他們曾造過破戒惡業,但以殊勝福德加持,願他們仍然能得到勝過天身之暇滿人身寶,順利地趨入正法,在修習過程中無有猛烈粗大的困厄苦行,迅速證得如來正等覺果位。

關於破別解脫根本戒者,能否恢復清淨,宗喀巴大師等曾引教證論述過,認許可以恢復清淨戒體。當然,如果按小乘自宗的觀點,破四根本戒者是不可還淨的,但依大乘教義,可以忏悔清淨。尼眾破根本戒,小乘自宗不能復戒,但以大乘發心而言,也應同樣重復戒體,也可以有即生解脫成就的機會。依靠大乘殊勝的智慧與方便法,修行者可以如同勇施比丘一樣迅速忏除罪業,盡快而且無難證得正等覺果位。

辛二、為勝士滿願而回向:

願諸有情眾,殷勤供諸佛,

依佛無邊福,恆常獲安樂!

願一切有情,數數恭敬供養諸佛聖尊,並以佛陀的無邊福德加持,恆常獲得究竟安樂!

勝士即具足殊勝菩提心的大乘修行人或聲聞緣覺。大乘佛子的願心只有一個:願一切父母眾生皆能步入佛道,獲得究竟安樂。因而作者在此為勝士滿願而回向,首先是為了大乘佛子的唯一心願事業而回向功德,以此加持,願一切有情眾生,都對三寶生起無偽信心,而且能恆時不斷地供養諸佛如來。供養佛陀有多層次方式,然而如《法華經》中所言,哪怕僅是以散亂心供養佛塔佛像一枝花,供養者也可以此而得無量福德,迅速趨入菩提果位。現在真正聞思修習佛法者雖然很少,然而供養諸佛三寶的人仍有不少,每到節日,各大城市的寺廟,及一些名山古剎內,供養燈香、水果等之類供品的特別多,以此助緣,供養者皆能得到佛的攝受,這也是菩薩以大願加持而致吧。佛陀功德威力無有邊際,一切有情若能與佛結緣,依此即可得到恆常不變的究竟大樂。佛陀的願力、功德、加持不可思議,這一點在眾多經論中都有詳述,任何有情若能對此生一念信心,也不會空過,最終定能為佛陀所攝受,而得到救渡。

菩薩願如意,成辦眾生利!

有情願悉得,怙主慈護念!

獨覺聲聞眾,願獲涅槃樂!

願菩薩們都能如意成辦一切眾生的利益!願一切有情都能得到諸佛怙主慈愍的護念!願獨覺聲聞乘行者,皆能回小向大,獲得究竟涅槃大樂!

在無邊世界裡,有許許多多修學大乘妙道,視一切眾生如父母的菩薩,為了成辦眾生的利益,這些聖者發下了廣大心願,而且在無數大劫中勇猛精進,圍繞心願而奮斗不息。作者在此以所有功德回向,我們所有後學者也應如是回向,願一切菩薩的心願皆能迅速成就。一切有情眾生,皆能與諸佛怙主結緣,以此而得到怙主們的慈愍怙念,得到殊勝加持而證得菩提果位。在此諸人應知,諸佛菩薩視一切眾生如愛子,其悲心護念無有偏袒地被及任何一個有情,然而眾生因無明所覆,自閉其戶,以致自己無法受到怙主加持,就像盲人見不到日光一樣,彌勒菩薩在《寶性論》中對此以比喻作了很清楚的論述。

世間也有眾多聲聞緣覺乘行人,他們主要為了個人解脫,以發起出離心而修持四谛十六行相或十二緣起為道,證得圓滿的人無我與部分法無我空性後,入於暫時的寂滅涅槃。這種果位只是暫時安樂並非究竟,因此菩薩在此也同樣為他們回向,願他們早日回小向大,在暫時的果位上更上一層樓,發起菩提心趨入大乘妙道,順利地獲得究竟涅槃大安樂。入於滅定的聲緣,在世界各地都有,以前也經常有成就者發現或喚醒他們,使其入於大乘,如玄奘法師去印度求法,途中找到並喚醒過一個入滅定的羅漢。在我們學院所在地附近,第一世敦珠法王也以神通發現了一個在山洞中入滅定的聲聞,並叫弟子們挖了出來,讓大家看後,敦珠法王又吩咐弟子將那位聲聞聖者藏進山洞,重新用土石封好。如果這些聲緣聖者,能發起殊勝菩提心,對許多眾生都會有大利益,其自利也會得到究竟圓滿,因此大家也應以虔誠之心回向祈禱,願十方世界中一切聲緣皆能早日進入大乘,引導無數眾生一起證得究竟大樂果位!

庚二、為自菩提行之因而回向:

我未登地前,願蒙文殊恩,

常憶己宿命,出家恆為僧!

在我尚未證得初地前,願能蒙受文殊菩薩恩賜加持,恆常能回憶宿命,生生世世出家為僧!

要究竟圓滿地利益眾生,必須要具備圓滿斷證功德智慧,因而菩薩在發心將造論功德回向利他之後,也需要為自利而回向。當然,證得了自他平等的菩薩所謂之自己,並非凡夫所執著的狹隘自我,因為菩薩通過修持自他相換與自他平等,將一切眾生觀為一體,將一切眾生都觀為己身。以此菩薩在回向自利時,實際上也是在為所有眾生而回向發願。因作者的本尊是文殊聖尊,也因文殊聖尊是諸佛智慧之總體,所以作者在此回向,願自己在沒有證得初地前,能蒙受文殊聖尊的宏恩,賜予甚深護念加持,使自己生起深廣的聞思修行智慧;也能經常回憶宿世,使自己生生世世能不忘失菩提誓言,捨俗出家,做一個精勤不懈的修行人。作者很謙虛地說“我未登地……”,實際他應是登地聖者,印度許多大成就者,對此都曾有過評述。只是為了引導後學者,寂天菩薩在此作謙虛的示現。

修行人在發起世俗菩提心後,開始進入大乘資糧道,修行四念處,四正斷,四神足,再進入加行道修持五根五力,此間修行者尚未現量見到法界實相,唯有相似的實相智慧。因智慧不深,也就很難像登地後的菩薩那樣“投生觀花園”,自在地游戲於世間而不受世間染污,也無法自在地修持深法,任運度化有情,所以作者發願:在尚未登地前,願文殊聖尊加持自己常憶宿命,生生世世出家為僧,修持清淨的別解脫戒律。在尚未登地前,出離俗家,以清淨聲聞行儀而修持,這是每個大乘修行人都應經過的階梯。初學者滯留於俗家,修行會如同陸地行船,寸步唯艱。《普賢行願品》中說過:“我為菩提修行時,一切趣中成宿命,常得出家修淨戒,無垢無破無穿漏。”恰美仁波切也說:“諸大菩薩在最後成佛時,也是以出家形象而示現。”作為初學者,大家應追隨前輩們足跡,同樣發下堅誓,願自己生生世世捨離俗家為僧,修持清淨戒律!生生世世能依止文殊聖尊上師,蒙受無比的宏恩!

願吾菲飲食,維生充體能!

世世願恆得,圓滿寂靜處!

願我能以菲薄的飲食,補充體能,維持修行所依的身命!更願我生生世世都能安居在理想的寂靜環境中修行!

對修行者而言,最好最快捷的方式,莫過於像歷代高僧大德們那樣,徹底捨棄今世,心依於法,法依於貧,貧依於死,死依於干涸之壑,不顧一切地修習正法。作者在此處的回向,也充分體現了這種堅忍樸實的修行風格。從本師釋迦牟尼佛到後來歷代成就者,沒有一個不是如此示現苦行,在執著現世盛事同時,順便修行而成就的人,從來就沒有聽到過。因此,發願自己生生世世僅以粗茶淡飯維持色身,安住在圓滿寂靜處修持正法,這也是每一個修行者應有的願行。圓滿寂靜處,針對層次不同的修行者,有不同含義,對我們初學者而言,遠離了世間愦鬧,有具相大善知識的引導,又有善友相互幫助之處,就像這塊喇榮虹身寂靜處一樣的地方,才是真正的圓滿寂靜處。想出離輪回、解救父母眾生的人,應當數數從內心深處發願,生生世世依止這樣的寂靜處,依止四依苦行而勤修正法!願大家皆能常如《密宗成就略說》中所言:“熙熙攘攘都市中,迷迷糊糊世間眾,忙忙碌碌逐名利,泛泛悠悠耗此生。我心常念靜山洞,鳥語花香水澄淨,山果充饑草蔽體,谛觀自心證覺性。”

何世欲相見,或欲問法義,

願我無障礙,面見文殊尊!

無論在什麼時候,想見到文殊聖尊,或者想請問甚深法義,願我都能毫無障礙地面見文殊聖尊!

作者在此回向能隨時面見文殊聖尊的偈頌,在藏傳佛教地區,可以說是脍炙人口,老幼婦孺皆能吟誦。一般小出家人開始學會字母拼讀後,接著就會學這個偈頌的念誦。87年法王如意寶帶弟子們朝拜五台山時,從出發到朝拜五台山整個過程中,法王如意寶要求大家在未見文殊聖尊前,一直不停地念誦這個願詞。從字面上看,這段願詞文簡意赅,沒有難懂之處,然而細細揣摩其深義非凡夫所能測,如果以大信心反復祈求,千百萬遍誦持願詞,或許能得少許體味感受。若能面見親聆文殊聖尊教誨蒙受加持,即能徹底通達三世諸佛的甚深密意,因此,作者此處的發願,也即發願自己迅速證悟成就的願詞。對文殊聖尊,當然也有種種層次的理解,一般來說,文殊聖尊會以種種不同形象示現,有時甚至以地水火風形相加持有信心有福緣者,如彩光、彩雲、土石等等。只要有清淨信心,一定會斷除無明愚癡障蓋,面見文殊聖尊得到加持。

為於十方際,成辦有情利,

吾行願得如,文殊圓滿行!

為了在十方世界中,成辦一切有情的利益,願我的一切作為如同文殊菩薩一樣圓滿!

發願能面見文殊聖尊,得到攝受加持,當然不是最終目的,因而作者接著又回向,願自己能安住文殊菩薩的願行,成辦十方虛空際中一切眾生的利益。文殊菩薩的願行,具體體現在十大願中。十大願可以相似地以一語蔽之:即是三界一切行類之有情,皆願共有緣,皆以聖性力及種種方便加持令發菩提心,得入菩提聖果。如果仔細閱誦文殊菩薩的十大願,可以發現這也是成就文殊本尊的發願,因為在文殊菩薩的第十大願中說到:“同我大願,則是我身,共我無別。”作為後學者,我們也應緊隨其行徑,以真誠的信心回向發願,願自己也能生起如是的殊勝菩提心,同入文殊圓滿行願海!

乃至有虛空,以及眾生住,

願吾住世間,盡除眾生苦!

只要虛空世界未盡,眾生亦未盡,願我一直住留世間,消盡一切眾生的痛苦!

菩薩的菩提誓願是無盡的,乃至虛空世界未盡,輪回眾生未盡,其誓願也無有窮盡,仍會不斷地度化十方世間的無量眾生。《普賢行願品》中每一個大願中都說:“如是所修回向(等十願),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此回向(等十願),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對此有些人會有疑惑:如果眾生未盡,菩薩誓願也不盡,那樣豈不是菩薩永遠無有圓滿誓願而成佛的機會嗎?因為輪回眾生無有邊際,虛空也不可能有邊際。這種疑惑是多余的,菩薩願力越廣大,積累的功德也就越巨大,因一切功德皆依發心,如是成佛的時間越快。成佛之後,依其願力,度化眾生的事業,如同《入中論》裡所說的陶師轉機輪之喻那樣,也會旋轉不息,所以也就不會有空發誓願之嫌。

眾生諸苦痛,願悉報吾身!

願因菩薩德,眾生享安樂!

願眾生諸般罪業苦果,全部報應在我身上,願因我修持菩薩行的廣大功德,令眾生享受無邊安樂!

此頌是為成就自他相換或他重於己,究竟利益他人而作回向。菩薩由無比大悲心視一切眾生如己身或過於己身,由是而發願代受一切眾生的痛苦,施予無邊安樂。以真實無欺的誓願力、大悲加持力、不變的法界緣起力,願三界有情所有罪業苦果,都成熟報應在自己身上,以自己所修廣大菩薩行願的福德,回向一切有情,願他們恆時享受無邊安樂!這是大乘菩薩所特具的悲願,也是驚天地、泣鬼神,凡夫眾生不可想象的願行。然而作為大乘修行人,這也是必須具備的願行,各自對照自相續,自己離這種大悲願,究竟還有多少距離呢?對這種具有無比功德的修法,也是整個大乘法門之基石,自己如果沒有如法修習,那無論修何種法門,也沒有多大意義。因此希望有志者,將《入行論》作為終生修持的功課,依寂天菩薩與歷代傳承上師加持,使自己在今生也能發起如是深廣堅固菩提心。

有些人認為代眾生受苦,只能是一種心願,實際上無法實現,這種是大邪見。菩薩的甚深智慧大悲行境,並非凡夫可以測知,從許多高僧大德們事跡中,我們可以了知菩薩代眾生受苦不會只是心願,而是真實的行動。如許多大菩薩在度生事業圓滿後,都會顯現生病,以色身代眾生消除罪苦。如果自己也想真正地趨入菩薩行,當再三發下深願,效前輩先賢之行徑,將自身一切安樂施予父母眾生,而代受眾生的一切痛苦!

庚三、為二利增勝佛法而回向:

願除苦良藥,一切安樂源,

教法伴利敬,長久住世間!

願解除眾生痛苦的唯一良藥,以及出生一切安樂之源的佛教,伴隨著世間眾生的供養與恭敬承事,長久地住留世間!

能解除眾生所有痛苦及苦因的唯一良藥,以及能予一切眾生暫時與究竟安樂之源,即是佛教,對此無論從理論上觀察,或從歷史事實上看,都毫無疑問。在此不多作論述,也無需多言,因為只要是有智慧有福緣者,自然會隨正理隨自己的福緣而信奉佛法、修學佛法,以超越痛苦世間,獲得自在安樂。但是,佛教要長久住留世間、廣泛弘揚,必須具備一定因緣,這些因緣也就是眾生的福德善業,眾生對佛教的供養與恭敬承事。如果眾生對佛法不恭敬、不接受,那佛法也就不可能弘揚在世間;如果眾生不供養三寶,不與三寶結緣,自己不積福德因緣,教法也不能無緣無故顯示在無緣眾生前。再者弘揚佛法與修行者各個人修行不同,個人修法,應遠離世間一切恭敬利養,但是在弘揚佛法時,必須要靠眾人對佛教的恭敬與供養承事。眾生對佛法越恭敬,就會得到越多的利益;對佛教僧團供養承事越多,僧團的弘法助緣也就越多,佛教對世間人的影響力就會越來越增上,使更多眾生能接受並信奉佛法,這是一個自然規律,也是作者以甚深智慧所觀察到的事實。所以在此以一切福德作了最後回向,願療治眾生痛苦的唯一妙藥、出生一切利樂之源的佛教,伴隨著世間眾生的恭敬與供養承事,長住世間,永遠不衰!我們也應如是回向,願一切佛教教法及如法的僧團等,都能得到世間眾生的恭敬承事,佛教廣弘於世間,直至眾生度盡!

丙三(圓滿結尾)分三:丁一、憶恩頂禮;丁二、何者造論;丁三、譯跋。

丁一、憶恩頂禮:

禮敬文殊尊,恩生吾善心,

亦禮善知識,恩長吾三學。

最後,我虔誠地禮敬文殊聖尊,是聖尊恩賜加持使我生起了願求菩提的善心;同時,我也禮敬各位善知識,是他們的恩德助長了我的戒定慧三學。

於造論圓滿之際,寂天菩薩又作了念恩禮敬。由於此論是作者在文殊菩薩聖尊加持下而作,同時是文殊聖尊加持使其相續中生起了殊勝菩提心,故作者首先禮敬文殊聖尊。同時,作者亦恭敬頂禮自己的善知識,如當時他的出家阿阇黎勝天論師等。善知識是修行人必需的解脫因緣,我們相續中的善根智慧,無一不是依善知識引導而生起。所以作者在此,亦虔誠地禮敬自己的善知識,並說自相續中的戒定慧三學,都是靠各位善知識的恩德,才得到了增長。

能知恩念恩是了不起的美德,而作者當時是身體融入虛空,以朗朗妙音說下這番念恩頂禮句。作為後學者,我們也應該反省,作者具有如是證悟功德,難道不正是與能時刻不忘攝受自己的聖尊與善知識有關嗎?諸有智者,當謹自勉!

丁二、何者造論:

寂天阿阇黎所作之《入菩薩行》,至此善說圓滿。

丁三、譯跋:

首由印度堪布沙爾瓦其那提婆與主校羅扎瓦吉祥積,參迦濕彌羅本而譯成;其後,復由印度堪布達磨師利拔駝羅,主校羅扎瓦仁欽桑布與釋迦意,據摩揭陀傳本及其注釋,重譯審訂而成;最後,由印度堪布蘇馬的格底與主校羅扎瓦具慧般若比丘,重新修正、翻譯,並善加審訂。

《入行論》至此,已全部講解圓滿。我們這次歷時19個月的講習,在歷史上可能是時間最長的一次。此期間以上師三寶加持,未遇任何違緣,一邊傳講一邊著成了74萬余字的廣釋,在座有五百多位四眾弟子從頭至尾圓滿聽聞了講解。願以此傳講聽聞及造廣釋之善德,回向一切眾生,願悉發菩提心,同獲文殊大智大願大行!

重校於二OO五年十月七日

 

回向非常重要!如何迴向才能讓功德享用不盡?

是否有必要給親人單獨做功德迴向?

夢見去世的親人,如何超度他們?

修行功德,千萬不要只回向給冤親債主!

關於回向-學佛人普遍存在一個誤解

迴向的力量

回向非常重要!如何迴向才能讓功德享用不盡?

迴向要踏實,不要不著邊際

這個迴向偈子,三種迴向統統具足!

親人剛往生,做甚麼功德最管用?臨終實用手冊,如何助念?敬請收藏!

 

修行可以利益自己的父母祖先,因為血脈相連

 

為什麼要定期舉行超渡?應不斷超度祖先才能閤家平安事業順利!

 

你若有這種感覺,就要超度過去七世父母祖先|如何真正超度?

 

心慈悲才能超度冤親債主

 

寫牌位超度祖先與佛教的根本精神是否相符?

 

誰來享用祭品?我們施食的食物,去世的親人能吃到嗎?⠀

 

一念嗔心,大悲水變滾水--勿使咒水變滾水,願將火焰化红蓮

 

墮胎對往生西方有否影響?墮胎果報深重,超度墮胎嬰靈懺悔是關鍵!

arrow
arrow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