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法」都是善巧方便
阿姜查尊者
一切都是善巧方便……就好像為了賣藥而宣傳,我們必須談到它的功效。「凡是頭痛或消化不良的人……」接下來,人們買或不買,就是他們的事了。但是我們必須去村子里說一些東西,否則他們根本就不曉得那是什麼。它只是引起人們興趣的善巧方便。
法沒有身軀或實體,但是我們仍然必須設法讓人接近並理解它。我們用譬喻與比較的方式,說它像這個或像那個,那全都是方便法。真正的法不能像這樣展示或導覽。好好想一想,沒有人能將法給予他人,我們只能給人方便,以幫助他們瞭解,用他們熟悉的方式加以說明。因此,法在哪裡?你們最好重新思考一下。
佛陀不贊同那些輕易相信他人者,他只贊揚那些勇於追求自我認識者。後者是清明的智慧,當你能夠如此覺知時,就能解決問題。如果只是因為別人告訴你,你才知道,問題將一直存在。
例如,當你們來這裡時,你們必須問人往邦高村與巴蓬寺的路,以及寺院大概是什麼樣子等等。但是只聽他們的回答,仍然無法清楚地認識,你們雖然知道,但是並不真實。你可以想一輩子,但是除非你實際到達這裡,否則你永遠不知道。如果別人問你巴蓬寺,你能怎麼說?事情並不清楚,因為你只聽過別人的說法,你的知識仍然不夠實際,它尚未「到達」,因此仍然會有問題。
親自確認方能相信。
當你們真的到達,親眼看見之後,疑慮才會一掃而空。你們可以說邦高村與巴蓬寺像什麼,阿姜像什麼。問題已經解決,因為你們已經親眼看見。
因此佛陀教導我們,要實地禪修與覺悟,他稱輕易相信別人的話為愚蠢。我們會相信別人的話,但是必須經過親自觀察與確認之後,才能真的相信。
就像人們……我常在想,最近人們都喜歡透過佈施來「做功德」。這是常見的修行方式,人們覺得這樣做很好。它確實很好,也很真實,但是應該將重點放在斷惡上。事實上,斷惡比佈施或其他善行更重要,一個小偷可能無法停止他的惡行,但是卻可能供養食物給比丘,或做其他善行。他可能於偷竊之後,再將贓物分一點給別人,並因此而沾沾自喜,但是要讓他放棄偷竊卻很困難。做功德與造惡是兩回事,無法相抵,它們的「份量」也不同。每一個人都可以佈施,不是嗎?在我們的文化中,那是一種根深柢固的傳統。但是關於斷惡——嗯!請仔細想一想。一個小偷不會這樣做,除非他經過真實的轉變。你們可以從這個小例子去思考。
留言列表